中国现当代文学—— 解放区小说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课件第十九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课件第十九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2.《白毛女》运用了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 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相结合的 传统,还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 方法,为新歌剧确定了模式。
第三节:解放区诗歌
• 在毛泽东延安《讲话》之后,真正走向了反映人 民大众的生活和感情的道路。许多诗人为了贴近 生活、贴近群众,在搜求整理民歌的基础上,不 断寻求新诗的发展契机,创造性地借鉴了陕北民 歌“信天游”和其他地方民歌的艺术形式,写出了一 批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其中,李季 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是解 放区诗歌的代表作。
二、代表作品评析
1943年,贺敬之、 丁毅执笔,马可、 张鲁作曲的民族新 歌剧《白毛女》诞 生
《白毛女》——现代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
(一块)根据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传说改编而成。鲁 艺师生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二)剧本摒除了原故事中的传奇色彩和迷信色彩,融进了阶级 斗争的思想内容。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 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 的罪恶,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和新社会,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 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 放的必由之路。塑造了杨白劳、喜儿等农民形象。
本章小结
• 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讲话》的发表为标志, 解放区的文学运动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在前一阶段, 作家们已感受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历史要求并为此作 出了初步的努力,但还存在着较大的不适应和一定的 缺陷。后一阶段则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整风以后, 延安文艺界的思想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毛泽东由此树 立了自己在中国革命文论发展史上的权威话语地位。 根据地文艺既有强烈的政治性,也具有突出的民间性 ,以不同于国统区文学的全新的主题、人物和全新的 风格(积极、健康、素朴、明快),为20世纪的中国 文学打开了新的一页。

第二十三章 解放区的小说

第二十三章  解放区的小说

二、荷花淀派的特色 1、以描写农村生活见长。 以描写农村生活见长。 题材 善于挖掘和表现生活中的“ 2、善于挖掘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视角 3、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与浪漫主义抒情气氛相 结合,充满诗情画意。 结合,充满诗情画意。 创作方法
三、代表作《荷花淀》 代表作《荷花淀》 1、孙犁小说的取材特点和《荷花淀》 孙犁小说的取材特点和《荷花淀》 的情节与思想, 选取朴素单纯的题材, 选取朴素单纯的题材,表现战争年代 人民的美好心灵、 人民的美好心灵、坚强品质和高尚情 充满诗情画意。 操,充满诗情画意。
3、艺术特色 (1)富有诗情画意。 富有诗情画意。 写劳动:水生嫂编席子。 写劳动:水生嫂编席子。 写战斗:探夫遇敌。 写战斗:探夫遇敌。 (2)善于用动作、对话和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 善于用动作、对话和细节描写, 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 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 如夫妻话别、丈夫参军后的“藕断丝连” 如夫妻话别、丈夫参军后的“藕断丝连”。 融小说、散文、 (3)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于一体的散文诗 式小说的独特风格。 式小说的独特风格。 小说的基本要素、淡化情节、诗的语言、 小说的基本要素、淡化情节、诗的语言、诗的意 境。
2、水生嫂等妇女形象
(1)作者擅长描写农村妇女形象,作品通过对水 作者擅长描写农村妇女形象, 生嫂等妇女群像的成功塑造, 生嫂等妇女群像的成功塑造,使小说主题得到了 充分的表达。 充分的表达。 主要特点:热爱祖国、深明大义,识大体, (2)主要特点:热爱祖国、深明大义,识大体, 顾大局。 顾大局。 作品通过富有人情味的描写, 作品通过富有人情味的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了 妇女们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妇女们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性格中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既深明大义, (3)性格中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既深明大义, 又富有人情味。 又富有人情味。 通过水生嫂等妇女形象, (4)通过水生嫂等妇女形象,写出了农村妇女在 战争中的成长经历,体现了解放区妇女新的精神 战争中的成长经历, 风貌。 风貌。

解放区小说创作概貌

解放区小说创作概貌

解放区小说创作概貌一、源头、理论方向和创作概貌:1937年以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文学,以以前十年的苏区文化和左翼文学为源头;其文学队伍的构成,大抵包括四部分人:早期苏区文艺骨干,从上海等地来的左翼作家,各地奔赴根据地的文学青年,以及根据地土生土长的文学新人。

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集延安文艺座谈会,其后又于5月16日、5月23日召开两次全体会议。

在座谈会的第一、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引言”和“结论”的讲话,是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随后《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文艺理论体系和指导文艺运动的文艺政策。

《讲话》从宏观政治的视角去考察文艺问题,明确了文艺方向和创作途径,也提出了新的批评标准和价值观。

《讲话》要求作家深入群众,在长期深入群众的创作过程中,解放区作家形成两种基本创作模式:一是以本土作家赵树理为代表的模式,一是以异地来到边区的作家、欧阳山、周立波为代表的模式。

两类作家各自在不同时期取得成就,来自异地的左翼作家在三、四十年代之交和四十年代后期成绩显著,本土作家在四十年代中期大放光彩。

他们的创作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被人们认可的艺术个性和形式有丁玲、孔厥的社会剖析和心理发掘小说,周立波的回忆性监狱小说,赵树理、马烽的乡土通俗小说,孙犁的写实抒情小说,康濯的婚姻家庭小说,刘白羽的新闻体战争小说;在长篇小说领域,有马烽、西戎和孔厥、袁静的新英雄传奇体,以及丁玲、周力波、欧阳山的社会写实体。

丁玲、周力波、欧阳山、草明风格相似,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后来形成“山药蛋派”,孙犁、康濯、秦兆阳、王林、萧也牧、管桦形成“荷花淀派”。

二、风格特征:1、史诗品格就整体而言,解放区小说的题材和主题具有强烈的当代性和社会性,全面展示了历史巨变期的社会生活。

它具有一定的历史长度,集叙事与抒情、戏剧与诗歌的审美因素于一体。

在对重大社会现象和历史件的描绘显现出一种英雄的格调和恢宏的气魄。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
赵树理:《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四、赵树理的小说样式:“新评书体”
第一,结构上讲究完整性、连贯性和戏剧性,有头 有尾,环环相扣。
第二,写人物注重行动性,让人物在自己的语言和 行动中鲜活起来,少展开外位静止的心理刻画。
第三,将描写融于叙述,但不象传统评书那样大加 渲染小趣味,力求节奏更快一些,适应现代的阅读 需求。
《小二黑结婚》插图二幅
二、《小二黑结婚》与《李有才板话》
《小二黑结婚》通过一对农村“小字辈”小 二黑、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中 国农村新旧变革中新生力量与愚昧落后观念 及反动封建势力间的冲突,揭示了农民翻身 解放的历史必然性与复杂性。
两个神仙二诸葛和三仙姑作为老一代农民出 现,是新人的陪衬,却成为小说中最富特色 和艺术魅力的人物。
第四,运营经过提炼的生活化语言,笔调幽默轻快, 有田间讲古、炕头谈心般的亲切感。
五、赵树理小说的幽默风格与乡风民俗色 彩
赵树理的小说常常富有喜剧性,呈现贴近普通人、 闪烁着民间智慧的乡土幽默风格。
赵树理的创作都以家乡晋东南农村为背景,浓郁的 地域民俗色彩也是他具最特色的一个方面。
生趣盎然的乡风民俗色彩,与民间幽默美学、新评 书小说体式相得益彰,铸就了赵树理小说世界的独 特性。
以“诉苦”和“欢唱”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鼓 动、宣传,则形成了解放区文学以明朗、乐 观为基调的审美风貌。
戏剧
1. 对传统戏曲进行“推陈出新”的“旧剧” 改造。
1942年10月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 泽东专门给剧院的题词“推陈出新”,成为 “旧剧”改造的指导方针。
《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
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 等。
杂文有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王实味的 《野百合花》《政治家·艺术家》,罗烽的 《还是杂文时代》,萧军的《纪念鲁迅:要 用真正的业绩》、《作家面前的“坑”》、 《论同志之“爱”与“耐”》,艾青的《了 解作家,尊重作家》等。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
白洋淀水乡湖光芦影的风景画、风俗画的描写与新 时代劳动妇女的精神美相映照,给泥土气和硝烟味 甚为浓重的解放区文学平添了一缕馨香和润泽。
《荷花淀》《嘱咐》《吴召儿》等
孙犁小说的独特审美风格和地域文化气 息影响了一批作家,以他为首,后来也 形成了“荷花淀派”的小说群落。
.
赵树理(1906-1970), 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 人。
以“诉苦”和“欢唱”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鼓 动、宣传,则形成了解放区文学以明朗、乐 观为基调的审美风貌。
戏剧
1. 对传统戏曲进行“推陈出新”的“旧剧” 改造。
1942年10月10日,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 泽东专门给剧院的题词“推陈出新”,成为 “旧剧”改造的指导方针。
《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
诗歌
解放区诗歌的民谣化:注重运用比兴手法和 民间口语,朴素自然,活泼流畅。特别突出 和强化诗的叙事功能,在“诉苦”、“翻身” 的叙事中解说革命道理、抒发阶级感情,成 为解放区诗歌思维的模式。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张志民《死不着》 《王九诉苦》,阮章竞的《漳河水》等。
《王贵与李香香》 采用信天游的民歌 形式,叙写陕北三 边一对觉悟的农村 青年的革命与爱情 故事,传达阶级斗 争与人民翻身解放 的主题思想。
2. 利用民间形式的小歌剧以及民族新歌剧的 创演
《白毛女》(贺敬之、丁毅执笔) 、《兄妹 开荒》等
1943年2月5日,毛泽东观看秧歌剧《兄妹开 荒》演出时,连连点头,还称赞说:“这还 象个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样子!”
通讯
新闻通讯当时是被视一个重要文艺部门。
白朗《一面光荣的旗帜》、华山《英雄的十月》、刘白 羽《环行东北》和《光明照耀着沈阳》等。
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 等。

解放区的小说

解放区的小说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 •1942年5月延安文艺 座谈会的召开,毛泽 东发表《在延安文艺 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的中心是解 决文艺为群众以及如 何为群众的问题。强 调文艺从属于政治。 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 务和作家 思想改造问 题。 •《讲话》给文艺发展 带来的双重影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
解放区的小说创作概述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前
最初的解放区小说所表现的内容大多与抗战有着直接的 关联。1937年4月,丁玲发表了短篇小说《一颗未出膛的枪 弹》,另外还有孔厥的短篇小说《收枪的人》、丘东平的 《一个连长的遭遇》,这类作品共同的特点在于抒写军民的 抗战热情,同时也反映了作家们对团结御侮与分裂投降的大 是大非问题的思考。
《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小说创作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早期作品有些单薄、粗糙,这种状况在 这时有所改变。但是,作家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思想 在渐渐退隐。后期解放区小说创作在强调群众化的 同时,过分推崇单纯以农民为接受主体的通俗文学 和民间文学形式,忽略了对中国传统雅文学和五四 新文学中的优秀传统的继承,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 了中国新文学现代化的进程。

喜剧的历史意识。
孙犁等人的小说

孙犁的诗化小说
孙犁的创作侧重于从人的心灵、情感 和生活诗意层面上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 优美。他善于在艰苦奋斗中寻找诗意、创 造幸福的人性美,欣慰于他们家国一体, 用真诚与柔情呼唤美好未来的平凡而又丰 富的内心世界,描绘出解放区人民在艰苦 环境中乐观、健康、纯洁的人情美、人性 美。《荷花淀》就是他这种风格最具有代 表性的作品。孙犁的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 的小说。
⑴塑造了开始转变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背负着沉重的历史的传 统的老一代农民形象。如二诸葛、三仙姑。 ⑵塑造了一批先进农民形象:小二黑、小芹等。 ⑶塑造了一些被封建思想腐蚀毒害的蜕化变质的农民干部和积 极分子形象。

22解放区文学创作

22解放区文学创作
《李有才板话》描写解放区建立民主政 权和实行减租减息:地主与农民的斗争 ――工作员的两种作风(章工作员、老杨) ――农民的三种态度(李有才、“小”字 辈、老秦)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11
五、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艺术追求
(1)在小说的艺术形式上,改造中国传统的评 书体形式,推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 (2)在人物塑造上,既注重在叙述故事中介绍 上一页 人物,又注意以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和 性格,尤其注重将人物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以 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展开人物 下一页 的性格。 (3)赵树理的小说无论是在形象体系还是在情 节结构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对称性。 退出 (4)在小说语言方面,赵树理注重使用经过提 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加入必要的现代语 汇,偶尔融入说书的语调,创造出一种既质朴通 俗、简洁有力,又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语言。 12
退出
B. 浪漫主义特色:
(1)理想化的人物――复仇女神喜儿 (2)传奇式故事 ――“ 白毛仙姑 ”的民间传说 (3)抒情化场面――歌唱、道白、音乐、舞蹈融合一体
[例1]
目录
小二黑结婚(节选) 赵树理
一.神仙的忌讳
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 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黑道。 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 摆的装扮天神。 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三仙姑忌讳“米烂了”。 这里边有两个小故事:有一年春天大旱,直到阴历五月初三才 下了四指雨。初四那天都抢着种地,二诸葛看看历书,又掐指 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初五日是端午,他历年就不 在端午这天做什么,又不曾种;初六倒是个黄道吉日,可惜地 干了,虽然勉强把他的四亩谷子种上了,却没有出够一半。后 来直到十五才又下雨,别人家都在地里锄 19

解放区文学

解放区文学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情节波澜起伏; a、情节波澜起伏; 用人物分析法刻画人物形象, b、用人物分析法刻画人物形象, 也即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不时穿 插一些人物身世经历和性格特点 的叙述; 的叙述; 出色的心理活动描写——李 c、出色的心理活动描写 李 子俊女人 ;侯忠全老汉
李子俊的女人
李子俊的女人在饭后走来了。她的头梳得光光的, 李子俊的女人在饭后走来了。她的头梳得光光的,穿一件 干净布衫,满脸堆上笑,做出一副怯生生的样子,向什么 干净布衫,满脸堆上笑,做出一副怯生生的样子, 人都赔着小心。 没有什么人理她, 人都赔着小心。 没有什么人理她,李宝堂也装着没有看 见她,却把脸恢复到原来那么一副古板样子了。 见她,却把脸恢复到原来那么一副古板样子了。 她瑟瑟缩缩的走到任天华面前,笑着道: 她瑟瑟缩缩的走到任天华面前,笑着道:“如今咱们园子 不大了,才十一亩半啦, 叔比咱还清楚啦, 不大了,才十一亩半啦,宝堂 叔比咱还清楚啦,他爹哪 年不卖几亩地。 回去吧, 年不卖几亩地。” “回去吧,”那个掌秤的豆腐店伙计 说了, 咱们在这干活穷人们都放心, 说了,“咱们在这干活穷人们都放心,你还有什么 不放 心的。你们已经卖得不少了! 尽她呆着吧。 心的。你们已经卖得不少了!” “尽她呆着吧。”任天 华说道。 咱们的窟窿还大呢, 华说道。 “唉,咱们的窟窿还大呢,春上的工钱都还没 给……”女人继续咕噜着。 女人继续咕噜着。 女人继续咕噜着
道皮毛的人都说她不错, 许多只知 道皮毛的人都说她不错,都说李 子俊不成材,还有人会相信她的话, 子俊不成材,还有人会相信她的话,以为她 的日子不好过— —她还说今年要不再卖地, 她还说今年要不再卖地, 的日子不好过 她还说今年要不再卖地 实在就没法过啦! 实在就没法过啦!可是事实上还是不能逃过 这灾难, 身而出, 这灾难,她就只得挺 身而出,在这风雨中 躲躲闪闪的熬着。她从不显露, 躲躲闪闪的熬着。她从不显露,她和这些人 中间有不可调解的怨恨, 中间有不可调解的怨恨,她 受了多少委屈 她只施展出一种女性的千依百顺, 呵!她只施展出一种女性的千依百顺,来博 得他们的疏忽和宽大。 得他们的疏忽和宽大。……

解放区的小说创作

解放区的小说创作

《王贵与李香香》

故事并未完全摆脱农民受尽 欺压,奋起反抗,最终打败 强大统治者的老套路,就连 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亦无 新意可言。但是作者在文中 加入了革命思想,把农民自 发的个人反抗与革命形势的 篷勃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 而为传统的爱情题材注入了 新的内容,新的思想,这才 是作品在主题上的深刻之处。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一、小说 抗战爆发以后,解放区文艺界便立即掀起了 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活动,各种通俗化、大 众化、小型化的艺术种类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而小说的创作却相对滞后。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一是因为小说创作对现实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 抗战初期解放区高昂却又略显浮躁的抗战气氛制约 了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更深入的观察与体验。 二是因为解放区原来的文艺基础比较薄弱,一大批 小说作家如赵树理等此时正在磨练当中。而大量从 国统区、沦陷区及其它抗日根据地过来的作家对解 放区人民的生活尚不熟悉,缺乏更深层次的感悟, 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阮章竞(1914-),广东中山 人。曾长期生活在太行山区从 事革命宣传工作,对漳河两岸 的民歌民谣相当熟悉。曾创作 演唱长诗《柳叶儿青青》、新 歌剧《赤叶河》、长诗《圈套》 及《送别》、《盼喜报》等短 篇诗歌。1949年3月,他发表 了《漳河水》。这是解放区继 《王贵与李香香》之后又一部 以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农村现实 生活的优秀作品,问世后得到 了人们的普遍赞扬。

叙事诗及抒情诗
叙事诗代表作除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阮章竞的《漳河水》外,还有张志民的《王 九诉苦》、《死不着》、李冰的《赵巧儿》、 贺敬之的《搂草鸡毛》; 抒情诗代表作有贺敬之的《行军散歌》、戈 壁舟的《别延安》、《边区好似八阵图》、 刘御的《延安短歌》、蔡其矫的《回声集》 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16解放区创作共44页文档共4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16解放区创作共44页文档共4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16解放区创作共44页 文档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赵树理及解放区小说

赵树理及解放区小说

赵树理及解放区小说如同教材“四、现实与民间”所示,这一节主要叙述的是解放区小说。

(一)、解放区小说的基本特征由于不同的文学生态环境,解放区小说呈现出与国统区乃至孤岛和沦陷区小说截然不同的面貌(解放区小说的独立性)。

借用当时在国统区重庆工作的郭沫若阅读了赵树理小说之后的感受来说就是表现了“新的时代,新的天地,新的创作世纪”。

这里的解放区是指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及其在解放战争时期发展壮大的解放区。

在这些地区由于执行了完全不同于国统区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因而造成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的某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给解放区作家提供了新的题材。

特别是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更从思想观念上促使作家逐渐超越“五四”,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规范,其核心就是在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目标下走向工农大众,因而又称这种规范为文学的“工农兵方向”。

具体到小说创作领域便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政治意识的急剧强化。

解放区的变革主要是一种政治变革,因而解放区小说大都涉及到政治,要么是直接叙写抗日武装斗争或解放战争,要么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的纪实。

即使着眼于婚姻家庭,也最终归结为政治变革(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康濯的《我的两家房东》)。

同时作家又是自觉地站在无产阶级党性立场上,将自己的创作作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一种形式,因而在作品中表现出非常强烈的革命政治意识,以至他们为了某种政治革命的结论与观念,而舍弃某种“生活的真实”(例如周立波在创作《暴风骤雨》时,明知道“北满的土改,好多地方曾发生过偏向”,但认为“这点不适宜艺术表现”,便舍弃了)。

甚至认为这种“典型化的程度越高,艺术的价值就越大”。

实际上是以主观的艺术典型来达到对某种政治结论的认同。

二是翻身农民的塑造。

不同于国统区小说中的传统农民形象,也不同于七月派路翎小说中虽然富有原始强力但仍然负荷着几千年封建精神奴役创伤的农民形象,解放区小说占主导地位的农民形象是一种翻身农民形象。

第五章解放区文学及赵树理的小说精品PPT课件

第五章解放区文学及赵树理的小说精品PPT课件
▪ 诙谐的叙述风格,通俗小说的结 构模式,喜剧的历史意识赵丽蓉扮演三姑〈李有才板话〉与问题小说
▪ 主要人物:李有才、阎恒元等。 ▪ 故事取材:1943年解放区农村减
租减息运动和村政权改选
▪ 主题:表现革命运动和工作中产 生、存在的问题——革命工作者 的官僚作风、村干部的蜕化变质 问题、农民觉悟的提高问题等
(大连)
▪ 1966年,任晋城县委书记 ▪ 1970年9月23日,在山西太原病逝于监狱中 ▪ 1978年,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二)重要作品简介
《小二黑结婚》1943年
▪ 主要人物:二诸葛、三仙姑、小芹、 小二黑
▪ 主题内容:乡村男女追求婚姻自 由(现代性)遭受阻挠并最终取 得胜利的故事
第五章 解放区文学 与赵树理的小说
一、解放区文学
延安
丁玲
《临江仙》毛泽东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艾青
“我这个‘流浪儿 子,终于回到了 ‘娘’的怀抱!”
冼星海
“延安就是新中国的发祥地”, “那里有着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陈学昭
▪ “我们像暗夜迷途的小孩, 寻找慈母的保护与扶持,投 入了边区的胸怀!”
▪ 自从实行粮食统购以来,她是时常喊 叫吃不饱的。她的吃法是张信上了地 她先把面条煮得吃了,再把汤里下几 颗米熬两碗糊糊粥让张信回来吃,另 外还做些火烧干饼锁在箱里,张信不 在的时候几时想吃几时吃。队里动员 她参加劳动时候,她却说“粮食不够 吃,每顿只能等张信吃完了刮个空锅, 实在劳动不了”。
“吃不饱”
▪ 在李宝珠看来,她这位丈夫也不能算最满意的人,只能 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为不是干部——所以 只把他作为个“过渡时期”的丈夫,等什么时候找下了 最理想的人再和他离婚。

中国现代文学史16解放区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16解放区创作

今日武将军
毛泽东 致丁玲、欧阳 山(1944年7月1日)
1954年12月,丁玲(前排中)作为中国作家协会 代表团成员应邀出席了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 的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前排右为周扬、前 排左为老舍。
1952年丁玲和陈明、蒋祖慧在多福巷家中。
1954年丁玲在桑干河畔留影。
艾轩油画《丁玲在北大荒》
1936年,《太原日报》 副刊刊登的赵树理早 期作品《打倒汉奸》。
• 1943年5月,赵树理完成了著名的短篇小说 《小二黑结婚》,10月又推出了《李有才
板话》,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 作”。
• 从1943年到1949年,短短几年间赵树理创 作了大量中、短篇小说,影响甚远。1947 年,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座谈会,号召 文艺工作者“向赵树理方向迈进”。
二是进入解放区后的创作。作为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在进入 解放区以后 面临许多新的选择,丁玲能始终保持自身的个性 和眼光,对解放区的问题不同于一般作家的思考,甚至带有 批判的眼光,如《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篇章 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后期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虽然是奉 命之作 ,但她能深入土改生活,并依然坚持独立的眼光,作 品反映出土改过程中复杂的阶级关系,以及土改中农民自身 改造的必要性 ,这是那个年代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深刻之处。
• 1936年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 此后,他在家乡投身于抗战洪流,长期从 事基层工作,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 活有了较多的了解。
1941年孙犁(前排左三)与 晋察冀边区文学工作者合影
• 1944年,孙犁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 院学习和工作。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 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 术风格引了文艺界的注意。
解放区的小说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解放区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解放区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
解放区文学创作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解放区文学成就;第二节讲述赵 树理的小说创作。
教学重点: 解放区文学成就;“山药蛋派”;赵树理小 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孙犁小说的风格。
必读作品及 《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荷花淀》 文献: 《白毛女》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反映“土地改革”斗争的作品。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这两部作品被称为“土改”小说双璧。它们 分别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和三等奖。
《桑干河上》作者丁玲,描写的是1946年华 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通过暖 水屯一个普通村庄的土改运动,从发动到取 得初步胜利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 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不同阶级 不同的精神面状态,并且展现了中国农民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大道。
《白毛女》
四、报告文学和文艺通讯数量激增。出现了刘 白羽、吴伯箫等的报告文学和文艺通讯。
第二节
赵树理
一、赵树理的创作道路:
赵树理(1906—1970 年)小说家。原名树 礼。山西沁水人。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小二 黑结婚》(1943)、《孟祥英 翻身》(1945);《邪不压正》 (1948);中篇小说《李有才 板话》(1943);剧本《两个 世界》(1944);长篇小说 《李家庄的变迁》(1946)等。 他的创作被称为“赵树理方 向”。
二、《小二黑结婚》(1943):
该小说讲述解放区新一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 揭示了农村中旧习俗和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束 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
《小二黑结婚》唱段
①类是以二黑和小芹为代表的朝气蓬勃、敢于斗 争的农村新人形象。小二黑和小芹的爱情是建立 在一种对新的民主政权的信任之上的,他们在法 律观念与平等意识等方面很有自信,因此,表现 得格外坚决。

解放区小说创作

解放区小说创作

解放区小说创作一.解放区小说的创作主体(一)来自国统区较多受到“五四”新文化传统影响的左翼作家:如丁玲、周立波等。

(二)生长在北方农村较多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作家:如赵树理等。

二.解放区三个具有特色的小说家(一)赵树理的评书体小说1.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

从小在农村参加劳动,接受了民间艺术和农民语言的滋养。

1929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年的《小二黑结婚》是他的成名作。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变迁》。

2.两类农村题材A.描写农民平凡的日常生活,反映社会变动。

《小二黑结婚》描写解放区农村的个性解放:歌颂新人形象小二黑、小芹――批判封建传统思想(二诸葛、三仙姑)――打击农村恶霸势力(金旺兄弟)B.正面表现农村政治斗争《李有才板话》描写解放区建立民主政权和实行减租减息:地主与农民的斗争――工作员的两种作风(章工作员、老杨)――农民的三种态度(李有才、“小”字辈、老秦)3.赵树理小说的贡献:解放区小说的“赵树理方向”A.塑造农村新人的形象――农民的生活,农民的心理,农民的语言。

B.农村“问题小说”――直面农民关切的事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C.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以人物自身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评书体的说故事形式,提炼过的农民群众口语。

(二)孙犁的诗化小说1.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

1938年在家乡投身抗战洪流,长期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

有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

2.诗化小说: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于一体A.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显示时代风貌,于平凡中见伟大。

B.淡化情节,抓取生活片段、场景、细节描写人物C.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充满诗情画意3.分析代表作《荷花淀》A.解放区农村妇女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识大体顾大局,爱丈夫,更爱祖国的美好心灵B.跳跃性的生活片断:夫妻话别――马庄寻夫――湖上遇敌――回村建队C. 诗味浓郁的意境(三)刘白羽的新闻体小说1. 刘白羽(1916-),北京通县人。

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小说[10页]

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小说[10页]
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小说
第一节 赵树理 第二节 解放区的其他小说
第一节 赵树理
一、生平与创作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 山西沁水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的父亲酷爱民间艺术,是当年“八音会” 的全把式,吹拉弹唱,无所不会。赵树理 从小就受到地方文化艺术的熏陶,对民间 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周立波的小说
周立波(1908—1979),湖南益阳人, 早年受过“大革命”的激荡,后来一直是 党的工作者。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和土改革命等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大 历史事件。
三、康濯、欧阳山和柳青的小说
在解放区的小说创作中,还有一类以 表现农村新生活、新人物和新的时代中出 现的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作品,典型的 有康濯的《我的两家房东》、欧阳山的 《高干大》和柳青的《种谷记》。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确立自己艺 术风格的名作。作品讲述的是解放区新一 代的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 爱的故事。
第二节 解放区的其他小说
一、孙犁的小说
孙犁(1913—2002),生于河北省安 平县,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短时期的机关职 员,也当过一年小学教员。1937年冬,孙 犁参加自卫军政治部的宣传工作,投身于 伟大的抗日战争。以后一直参加冀中冀西 开展的抗日宣传活动。
四、新英雄传奇
(一)《吕梁英雄传》 (二)《新儿女英雄传》
五、其他小说
解放区工业题材的小说比较典力发电厂解放后在复工过 程中,工人们和敌人作斗争,克服技术上 的困难,最后终于恢复了生产,工人们在 斗争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新人。
二、赵树理小说的思想内容
赵树理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 是一个从思想气质到生活习惯都农民化了 的作家,他同劳动人民有着深刻的历史和 文化精神的血肉般的联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 解放区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 解放区小说

第四章解放区小说教学要点:1、解放区重要题材及其代表作家(农村、土改、通俗小说)2、对解放区小说的文学史评价3、赵树理小说中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及其创立的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的特点。

第一节概述一、总体特征渊源:从30年代的左翼小说发展而来,在文艺政策指引下,适应了西北贫瘠农村,文化程度远较东南沿海一带城镇低的农民读者,将革命现实主义的小说民间化了,紧扣时代主题。

与苏联文学、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都有联系,却与现代主义的世界文学潮流有隔绝,形成相对自足的体系,后在各根据地间流通。

随着在全国取得政权,对50年代以后的大陆文学发生重大影响。

二、各类题材小说及其代表作家1、农村题材(主要表现革命根据地的生活)(1913----)孙犁的小说集《芦花荡》和《荷花淀》等。

他的小说大多以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反映了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走过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1)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着意刻画农村妇女形象。

他的小说很少直接的战斗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非凡的英雄人物,而注重表现普通人民在战争和革命风雨洗礼下所焕发出来的优美精神情操,注重从激荡的时代风云中挖掘人性美的极致和生活的诗情画意,特别倾心于表现农村妇女在战争年代明轻重、识大体的高尚情操以及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

如《荷花淀》中水生妻、《丈夫》中的媳妇。

与鲁迅、叶圣陶、柔石描写妇女苦难不同,与艾芜《南行记》、沈从文小说不同(他们反映时代潮流之外的人物,从下层社会发掘受伤的灵魂美、或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孙犁展现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表现出更为健康的色彩,歌颂新时代、新农村、创造美的革命。

(2)散文笔法、诗化小说。

在艺术上追求散文化、抒情化和风俗化的描写。

具有单纯明静的叙事结构、通俗优美的语言风格(具泥土气又有艺术加工,既有直率也有含蓄)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一连串生活画面,或一种思想、细节串连,情景交融。

孙犁小说的传统性、民间性较内在,追求中和之美。

解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

解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

解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
《解放区》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它记录了中国抗日战争中英雄解放军的英勇战斗,以及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忠诚的爱国精神。

故事发生在西北解放区,在英雄解放军的领导下,英雄们发挥了自己的智慧,不畏艰险,以最快的速度前进,英勇地抗击和击退敌军,取得了胜利。

英雄们以极大的决心和精神,勇敢地抗击敌人,不管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战场上,他们都给出了自己的无畏精神,坚决抵抗敌人。

他们超越了自己的恐惧,带头奋勇抗敌,勇敢地站起来反抗邪恶,以保护自己的家园。

他们以勇猛的精神和奋勇的斗志,坚决地抵御敌人的进攻,他们的勇敢和坚定的念使他们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他们取得胜利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欢乐,他们的胜利不仅使西北解放区解放,还使中国人民从长期的压迫中解放出来,重新拥有自由和尊严。

英雄解放军的战斗,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他们的故事也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忠诚爱国的精神。

《解放区》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中国爱国主义的最高境界,彰显了中国人民的英勇精神,也让世界各
国都能深刻感受到英雄解放军的忠诚爱国精神。

它也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鼓舞着中国人民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解放区小说教学要点:1、解放区重要题材及其代表作家(农村、土改、通俗小说)2、对解放区小说的文学史评价3、赵树理小说中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及其创立的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的特点。

第一节概述一、总体特征渊源:从30年代的左翼小说发展而来,在文艺政策指引下,适应了西北贫瘠农村,文化程度远较东南沿海一带城镇低的农民读者,将革命现实主义的小说民间化了,紧扣时代主题。

与苏联文学、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都有联系,却与现代主义的世界文学潮流有隔绝,形成相对自足的体系,后在各根据地间流通。

随着在全国取得政权,对50年代以后的大陆文学发生重大影响。

二、各类题材小说及其代表作家1、农村题材(主要表现革命根据地的生活)(1913----)孙犁的小说集《芦花荡》和《荷花淀》等。

他的小说大多以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反映了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走过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1)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着意刻画农村妇女形象。

他的小说很少直接的战斗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非凡的英雄人物,而注重表现普通人民在战争和革命风雨洗礼下所焕发出来的优美精神情操,注重从激荡的时代风云中挖掘人性美的极致和生活的诗情画意,特别倾心于表现农村妇女在战争年代明轻重、识大体的高尚情操以及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

如《荷花淀》中水生妻、《丈夫》中的媳妇。

与鲁迅、叶圣陶、柔石描写妇女苦难不同,与艾芜《南行记》、沈从文小说不同(他们反映时代潮流之外的人物,从下层社会发掘受伤的灵魂美、或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孙犁展现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表现出更为健康的色彩,歌颂新时代、新农村、创造美的革命。

(2)散文笔法、诗化小说。

在艺术上追求散文化、抒情化和风俗化的描写。

具有单纯明静的叙事结构、通俗优美的语言风格(具泥土气又有艺术加工,既有直率也有含蓄)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一连串生活画面,或一种思想、细节串连,情景交融。

孙犁小说的传统性、民间性较内在,追求中和之美。

在解放区小说中有独特位置,形成“荷花淀派”,影响了刘绍堂、丛维熙等作家。

还有康濯、孔厥,表现农村新生活的“山药蛋派”如马烽、西戎、秦兆阳等人。

2、军事题材:3、知识分子题材(包括暴露和讽刺的):数量较少,反映了创作思想的片面性。

或对知识分子弱点检讨,或抒发知识分子投奔解放区获得新生的感受,或写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经受考验,不乏抗战加恋爱的故事。

丁玲的《在医院中》:作为敏锐的女性作家,具有一贯的独立审视生活的勇气和眼光。

通过年轻女医生陆萍被分配到一座新建的医院后的感受、遭遇(被不懂医学的行政官僚不尊重),尖锐揭示了具现代科学民主思想和高度责任感的革命知识分子与农民小生产习气、官僚主义的矛盾,是对知识分子“改造”题材的开拓和发展。

是共产党领导的区域第一次提出反对小生产习气的问题,是鲁迅“改造国民性”主题的继承发展。

显示了丁玲对现实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及坚持独立思考、勇于揭露矛盾的胆识。

她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但她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科学、民主、战斗)的坚持终于得到历史承认。

4、土改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解放区大规模开展“土地改革”斗争,大部分作家意识到这个大变化具有的丰富内容(历史、心理、审美),所以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就开始对其进行艺术反映和概括。

作家的个人感受力、概括力、表现力都受到考验。

代表作:(1).丁玲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长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解放区“土改小说”的代表作。

它的杰出之处在于,作者在处理土改这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题材时,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如实地写出了生活本身的复杂面貌。

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真实地反映了农村阶层关系的复杂性。

血缘宗法的传统,生活进程中的分化与升沉,使农村各阶级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关系;而且每一阶级每一阶层内部也都存在着差异、矛盾和斗争。

丁玲在小说中,对暖水屯这个普通村落复杂微妙的阶级关系没有进行理性的简化,而是努力表现其固有的复杂真实。

如对钱文贵等人物及其周围关系的描述,错综复杂、互相渗透。

每个阶级(地主、贫农、村干部)中又存在差异。

自觉运用阶级分析观点,在表现农村阶级关系的深广度、准确度上超过五四以来表现农村阶级斗争题材的作品。

在反映农村阶级的复杂性、对人性的分析批判上,超过土改时期同类作品。

二是如实地描写了人物的心理真实,显示了丁玲刻画心理的长处。

丁玲不因为人物的阶级属性而回避或简化对他们心理真实的揭示。

她如实地写出地主的“余威”对农民的心理威胁,甚至揭示出了先进农民自己也并未自觉的心理秘密。

尤其是对地主心理的准确把握与真实表现,是颇见功力的,显示出可贵的艺术勇气。

正是这种真实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赋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非同一般的思想深度。

作者的笔触以细腻深隽见长,但生动明快不足,读来不免沉闷了些。

(2).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描写东北松江省元茂屯曲折艰难的土改全过程,表现农村阶级斗争的尖锐、残酷。

与《太》相比,《暴》主要弱点在把农村复杂的阶级关系简单化、规范化,地主与农民矛盾成唯一矛盾,同阶级无矛盾。

人物和情节都比较单纯,象政策过滤过一样,选择无偏差(“左”倾)地区作为典型。

但《暴风骤雨》也有其独到的优点,一是它反映土改运动的规模较大,过程比较完整;二是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生活场景和大量富有农民生活情趣的幽默细节,因而在单纯、明快之中又显得丰富、饱满。

表现了生活本身固有的丰富生动,比《太》高明。

作品在塑造正面人物形象方面,有着显著进展。

此外,塑造出世故精明而又幽默风趣的老孙头形象,是作品的一个独特成就。

5、通俗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等“新英雄传奇”与其他地区的通俗小说有区别,不受市场制约,面对的读者也非市民。

而是由抗日民主政府推行,对象为农民。

“讲话”的理论推动,为工农兵服务;利用旧形式、民间形式创造民族新形式,现代、西洋形式受压抑;作家主力为二十年代出生的新人,在五四新文学哺育下长大,学习民间、农民文艺为农民服务;体裁上,章回体、演义体、新小说体、通俗诗歌、戏剧全面收获。

柯蓝的中篇《洋铁桶的故事》,马烽、西戎的长篇《吕梁英雄传》和孔厥、袁静的长篇《新儿女英雄传》等新英雄传奇,都对章回体的传统形式加以改造,表现人民武装斗争的新内容。

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和英雄人物,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基调,畅达明快的叙述节奏和叙述语调,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

三、文学史意义1、宣传抗战、服务大众,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政治功利性,在大众化、民族化方面成绩突出2、不足:艺术个性、审美性有所忽略,不少作品在主题、人物塑造上模式化3、推崇通俗文学、民间文学,忽略五四传统,妨碍了新文学现代化进程,影响了艺术上的发展。

——这些特点都对建国后文学产生了直接影响。

第二节赵树理一、赵树理的生平和文学史意义1、生平原名赵树礼(破封建思想之礼,树马列主义真理),山西沁水人。

生于一个贫农家庭。

因家贫,少时即参加农业劳动。

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和地方戏曲。

父亲赵和清是生产上的多面手,兼通易卜星象和医术,常带儿子参加农村自乐性团体“八音会”,这使赵树理熟悉农村生活,了解农民疾苦,而且多才多艺。

1923年小学毕业后任农村小学教员。

1925年考入长治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接触新文学。

后因参加学潮被开除。

1929年被山西阎锡山当局逮捕入狱,次年获释。

在此前后,卖过字画,当过江湖郎中、差役、录事,教过私塾,饱尝生活的艰辛。

1936年任上党乡村师范语文教师。

翌年参加山西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日宣传和民政工作。

1939年起编辑《黄河日报》、《抗战生活》、《中国人》等报刊。

1944年任华北新华书店编辑。

1945年后编辑《新大众》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任《说说唱唱》、《曲艺》主编,并任中国文联常委。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

1957年后回山西长期深入农村生活。

1965年回山西文联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遭残酷迫害致死。

赵树理于1930年首次发表了反映农民生活的短篇小说《铁牛的复职》。

1943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稍后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被誉为“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为他赢得了更大的声誉。

此后,又发表了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中篇小说《邪不压正》,短篇小说《地板》、《福贵》、《田寡妇看瓜》、《登记》等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

1954年后著有长篇小说《三里湾》,短篇小说《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等作品。

另写有评书、鼓词、剧本、评论等。

他的创作已结集为《赵树理文集》和《赵树理文集续编》出版。

不少作品已被译为英、法,德、俄、日等20余种文字,产生了国际影响。

赵树理在现当代文学大家中的特殊性: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土生土长的作家,有地道的农民气质,是各种农业技术、农村乐器的行家里手,对农村文化相当了解。

受过新文学影响,喜欢新月派、现代派,写了一些诗文,不能被乡人看懂,决定做“文摊”(普及,旧瓶装新酒)作家,用农民喜欢的民间传统的文艺形式和通俗的语言文字,自然自在地写出真正为农民欢迎的通俗乡土小说。

2、文学史意义(1)赵树理方向周扬:“赵树理是一位在成名之前就已经相当成熟的作家,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此处的“成熟”指:(1)经历丰富,接触下层多,个人经受挫折多,对革命异常向往,怀深挚感情;(2)在艺术上探索出自己的路,有创见。

这个评价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发展的展望,被解释为一种新型文学方向的代表,体现了毛“讲话”提出的创“文艺路线的典范”。

赵树理的创作与“赵树理方向”的倡导:赵树理的创作是能体现毛泽东《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顺应了农民化的审美追求;赵树理的创作适应了当时解放区的社会变革需求。

赵树理式的主题与文学语言形式被推崇到主流的位置;赵树理的创作成为对当时(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主流”的一种阐释与倡导;“赵树理方向”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

(2)赵树理创作的贡献与缺失①.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赵树理所代表的解放区新一代作家及其创作现象的出现,是以解放区的特定历史环境为前提的,这突出表现为大众化与农民化。

他们首先是革命工作者,然后是作家,同时为生活的创造者和描写者。

赵树理追求的大众化是可以与农民对话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赐给,能忠实反映农民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要求,并真正为农民所接受,而不像二三十年代提倡大众化的作家写的东西与民众总有点“隔”。

②.问题小说观赵树理自觉地将写作与农村变革实践统一起来,常写“问题小说”,写农村变革以及农民的命运、心理、情绪,追求创作与现实生活的配合,注重宣传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