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课程

合集下载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标题: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区别与联系正文: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是大学中常见的两种课程类型。

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不同:基础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拓展型课程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方法不同:基础型课程通常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传统教学方法。

拓展型课程则更加注重实践和实验,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教学内容不同:基础型课程更加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拓展型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应用,如工程、经济、文学等。

除了以上的区别,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还有一些联系。

例如,在工程学科中,基础型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而拓展型课程则包括工程力学、材料科学、控制系统等学科。

此外,研究型课程也是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一种,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学术论文写作、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等。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基础型课程为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则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不同的作用。

在工程学科中,研究型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原理和方法,而拓展型课程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是不同类型的课程,它们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作用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也有不同的应用。

研究型课程自适应学习平台介绍

研究型课程自适应学习平台介绍

数据存储与处理
数据存储
使用云存储服务如阿里云OSS或AWS S3,实现数据的可靠存储和高效访问。
数据处理
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如Hadoop或Spark,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
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访问控制
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相关数据和资源。
学习成果评估
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互动交流模块
在线讨论区
学习小组合作
学生可在讨论区发表观点、提问、解 答问题。
学生可组建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 任务和项目。
实时交流工具
支持在线语音、视频交流,方便师生 互动。
03
平台技术实现
前端技术选型
跨平台开发框架
使用React Native或Flutter等框架 ,实现iOS、Android以及Web应用 的统一开发,降低开发成本。
实施效果
通过该平台,企业的培训 成本得到降低,同时提高 了员工的培训参与度和效 果。
适用范围
适用于企业的内部培训学 习,特别是对于需要大量 在线学习和考核的企业员 优势与挑战
平台优势分析
个性化学习 资源整合 实时反馈
促进自主学习
自适应学习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提供个 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平台整合了多种学习资源,包括课程视频、在线测试、互动讨 论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
平台能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及时的学习反馈和 建议,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实施效果
通过该平台,学生的学习效率得 到提高,同时减少了线下学习的 成本和时间。

研究型课程的界定

研究型课程的界定

研究型课程的界定封开教师进修学校乔小峰摘要:研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中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但很多教师对对研究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不能进行清晰的界定,现就什么是研究型课程做以简要分析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界定教学方式教学评价随着教育技术培训的开展,需要每个老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虽然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发展已经十年历史,可很多老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下面就研究性学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对一个事物,一个概念,有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加深认识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对概念下定义更是如此,有些概念甚至经过数十年、数百年还会变化,给它们下定义很难。

但对一个事物,一个概念不下定义又不行,不下定义不便于使用、实践与研究,那么对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如何处理呢?也就是如何对一个新事物来下定义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现有的实践基础出发,从现有的认识水平出发,抓住要点,采用描述性表述的方法来下定义,而不采用学术性定义,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定义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

根据研究型课程的提出动因和一些开发与实施的实践,可对研究型课程作这样描述性的界定:研究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水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一、导言1。

课程定位研究型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包括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和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

本指南的研究型课程是指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该课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又称为“探究型课程”,在本《指南》中统称为“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是以问题为起点,以研究为中心,面向整个生活世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强调团队合作,重视实践体验的一门课程.它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研究型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必须开设,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组织开发与实施。

2。

课程理念(1)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自主地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实践的体验,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施展自己的才能。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让学生在对各种现象的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和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基于问题解决,面向真实生活世界研究型课程让学生从自然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猜想、分析、推理等手段,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开展研究,解决问题,获得直接的体验和经验。

(3)优化学习方式。

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研究型课程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会对各种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的需要.研究型课程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基地等场所,开展多种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建设

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建设
——它打破了原先学科体系中仅仅关注知识,更 加注重知识中的能力;
——它不再从增加知识或减少知识的角度思考问 题,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问题;
——在课程中切出一块,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与 空间。
三类课程的结构关系
(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结构关系
(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同学生学习相同内容
不同学生学习不同内容
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 建设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李宏
一、重温两类课程纲要
先简单回忆关于两类课程的纲要,我们可以 对照学校的情况,进行思考,看学校的做 法是否符合纲要的要求。
从功能上,多维交叉的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 技能;可再生长的基础知识和再发展的基本能力。
拓展型课程:①对基础型课程的拓宽与延伸 ②为学生素质的不同方向和不同层 次发展,以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
“兴趣活动”和“综合实践” 研究型课程:从学生身边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处理信息, 研究和解养
研究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
创造性学力
①具有适应知识时代与应具备的探 究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②用批判性眼光进行学习、理解和 创新的态度与能力 ③开放性、多维度的知识与技能结 构
创造性思维相对比较欠缺。
——整个课堂教学、基本上都同向思维
——整个教学中,注重答案、注重结果、忽 视过程、忽视探索。
——受的教育,极少表现创新精神的人,最 被赞扬的是“聪明”,即:记忆力好,听老 师话,善解人意。
二、当前两类课程现状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围绕学校国际教育特色, 推出了16门关于世界文化的课程供学生选 修,并围绕女子教育特色,初步形成了女 子特色系列课程,包括女子成才课,女子 学习方法指导课,女中学生心理热点问题 研究课等。

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1)

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1)

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1)在上海市中小学第二轮课程改革中,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将有较大的变革,整个学校课程的结构将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探究型)课程三大部分组成,共同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其中的研究型课程(在小学阶段,称探究型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下面,笔者就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谈点看法。

一、研究到课程的定位有研究者提出;所谓研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

(1)在这个描述性的定义中,研究者将研究型课程的课程目标仅仅归结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上,并且将课程与学习者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混淆了起来。

研究型课程的开展一般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式的学习来进行的,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大大超出这个“学习活动”的范围。

就最一般的课程构成要素来说,课程由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所构成,在描述某一课程时,应交待清南在这些方面的规范,就是在描述研究型课程时,应就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作出回答。

这样,要定义研究型课程,我们可以从分析研究型课程的特征入手。

在由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组织的专家研讨会上,一些课程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

观点一:研究型课程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性学习。

观点二;研究型课程是一种通过儿童对研究型课题作业的探究活动,旨在培养与发展儿童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形成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事件及问题进行主动地、积极地、科学地探究的基本素养。

观点三:研究型课程是一种旨在为儿童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与时间,使儿童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

观点四:研究到课程不仅仅在于使儿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些观点中,共同的一点在于“探究”,包括深究的学习过程、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探究的体验等等。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研究、参与课程设计、实践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研究的方向,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素养。

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设计与学生实际问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还需要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改进不足的地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研究生课程的分类

研究生课程的分类

研究生课程的分类研究生阶段是追求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广泛知识面,研究生阶段更加专业化和深入。

研究生课程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可以将研究生课程分为学术研究型课程、专业应用型课程和综合素质拓展型课程三大类。

一、学术研究型课程学术研究型课程是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科研素养。

这类课程通常包括学术论文写作、研究方法与设计、学术会议演讲等内容。

学术研究型课程以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学习和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研究生对学术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学术研究型课程中,研究生还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开展自己的研究,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二、专业应用型课程专业应用型课程是研究生专业学位和应用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的核心内容。

这类课程侧重于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旨在使学生能够在特定领域内胜任专业工作。

专业应用型课程的设置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专业理论、专业实践、行业规范、专业实训等。

研究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化对专业领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做好准备。

专业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方法通常包括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行业实习等,旨在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综合素质拓展型课程综合素质拓展型课程是为了丰富研究生综合素质而设置的一类课程。

在研究生的职业发展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如领导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等。

这类课程主要包括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职业发展与规划、心理健康与自我管理等内容。

综合素质拓展型课程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其具备更全面、更高层次的素质特点。

为了丰富教学方式,这类课程通常采用研讨讨论、小组互动等教学方法,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

总结起来,研究生课程的分类包括学术研究型课程、专业应用型课程和综合素质拓展型课程三类。

研究型课程的“前世今生”——从教育史的角度解读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的“前世今生”——从教育史的角度解读研究型课程
可 的 我
以 角 们
使 度 更 我 研 透 们 究 彻
的 当 地 灵 代 将
从 教 R史 的 角 度 解 读 研 究 型 课 程
上 海 市徐 汇 区教 师进修 学院 张红梅
魂 教 理 找 育 念
到 领 践 研 究 型 课 程 是 在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学 生 自 主 地 运
意 、 合理 延 伸 、适 度 拓 展 、 以文 解 文 的 方 法 。领 会 了
这 些 方 法 ,我 对 散 文 教 学 就 可 以 融 会 贯 通 、 举 一 反 三
近 几 年 来 ,我还 常 常 把 它 当做 成 功 案 例 ,传 授 给 年 轻 教 师。 可 是 ,对 照 有 效教 学 理 论 , 自 己不 仅 将 三 维 目标 生 硬 割 裂 ,而 且 除 了知 识 目标 比较 明确 外 ,其

g a zd u n h
合 域 行 适 所 到 践 的 发 具 对 坐 生 教 行 标 所 育 , 、体
历 更 倡 史 可 导
的 以 的
行 为

清 促 一 晰 进 , 掌 教 切 涯 育 从

人 而
不 从 促 仅 史 使
解析研究型课程 的 “ 综合实践性”
上 海 的 研 究 型 课 程 相 当于 国 家 的 研 究 性 学 习课 程 ,后 者 与 劳 动 技 术 课 、 信 息 技 术 、社 区 服 务 合 称 为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课 程 , 因 此 ,研 究 型 课 程 也 属 于 综 级 错 误 恐 怕 要 持续 到退 休 D E?

2l 辐 敬 1 02 . 止 7 4
『 往 大
仨勇一
u n h g az6

高中研究型课程

高中研究型课程

环境
健康
科技 文艺 信息
交通
交通状况调查、车辆状况的调查、公交线路优化设计、交通 设施的现状、道路建设、交通阻塞的原因、交通事故的原因 、缓解交通的对策、立交桥设计方案 医疗卫生、社会保险、老年福利事业、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 、城市流动人口、社区的历史和现状、社区健身活动、社区 环境绿化、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家庭成员的情况、家庭收支情况调查、家庭用电与煤气的经 济比较、现代父母与子女关系 学生和动画漫画、学生课外阅读、中学生和流行音乐、学生 服装流行趋势、学生闲暇活动、中小学生消费、影响学生学 习的因素、中学生交友心理分析、学生审美观
社会
家庭
学生
主题举例
问 题 举 例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酸雨的形成 和防治、垃圾分类和处理、白色污染、废电池的危害和回收 吸烟对健康的影响、食物保鲜、营养和健康、合理的饮食结 构、青少年的肥胖现象、生活方式和健康、非典型肺炎 合成洗涤剂的研究、照明光源发展前景、白炽灯节能技术、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简易电器的设计和制作、利用太 阳能器具的设计和制作 鲁迅小说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民间文学作品研究、桥文 化、茶文化、陶瓷设计艺术、纸艺设计、民间手工艺术、古 典音乐作家和作品、中国脸谱艺术 网页制作、网络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动画制作、信息的传递 、电话通讯、机器人、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应 用于社会生活

学习 表现 学习 能力

评 优 良 合格
价 须努力
对学习感兴趣,认真开展课题研究 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研究成果表达清晰,展示交流方式适当 能自主确定课题,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
实践 能力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能加工或制作简单作品 能设计简单实验方案,进行初步探索实验

研究型课程跨学科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案例小学与初中各一个

研究型课程跨学科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案例小学与初中各一个

研究型课程跨学科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案例小学与初中各一个研究型课程跨学科项目研究设计与实施案例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和初中研究型课程跨学科项目研究设计与实施的案例,以促进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知识的整合。

小学案例项目名称:探索自然奇迹目标通过探索自然奇迹的项目,小学生将能够:1. 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好奇心;2. 提升科学知识和环境意识;3. 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设计与实施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步骤如下:1. 选择自然奇迹主题: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资源,选择一个自然奇迹作为主题,例如大熊猫保护区。

2. 学科整合:将科学、地理、语言等学科知识融入项目中。

例如,学生可以研究大熊猫的生态性、保护方法,并用英语写作或演讲介绍相关知识。

3. 团队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子课题,如大熊猫的饮食性、栖息地等。

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收集资料并制作展板、海报等。

4. 实地考察:组织小组前往大熊猫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和保护现状。

学生可以记录观察结果并做进一步的研究。

5.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包括展板、海报、口头报告等。

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

初中案例项目名称:历史文化穿越之旅目标通过历史文化穿越之旅的项目,初中生将能够:1. 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性;2. 提升历史意识和跨学科思维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设计与实施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步骤如下:1. 选择历史文化主题: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或文化事件作为主题,如古代帝国的兴衰、丝绸之路等。

2. 学科整合:将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知识融入项目中。

学生可以研究相关历史事件、地理背景,并创作艺术作品展示相关文化特点。

3. 团队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子课题,如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等。

小组成员进行研究和讨论,并共同策划项目活动。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特定历史人物或角色,在模拟环境中体验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表格区别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表格区别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表格区别一、根据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按各种不同的学科划分门类,并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加以设计的课程。

学科课程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

(2)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二、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1)分科课程: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限和期限。

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但是容易带来科目过多、分科过细的问题。

(2)综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

三、按照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1)必修课程是指由国家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2)选修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

四、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迀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3)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

五、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1)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

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都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类型。

这些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方式。

基础型课程是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课程类型,它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基础型课程通常是强制性课程,学生需要在学校中学习。

拓展型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延伸和拓展。

这些课程包括艺术、音乐、体育、社会学等,它们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更多的学科选择。

拓展型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和社会。

研究型课程是最高级别的课程类型,它要求学生深入研究一个特定的学科或主题。

这些课程通常是高中和大学级别的,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研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研究型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方式也不同。

基础型课程通常是由老师授课和学生听讲的方式,学生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考试。

拓展型课程通常是通过实践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需要参加各种活动和项目。

研究型课程则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学生需要自己选择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工作。

总的来说,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是教育体系中不同类型的课程,它们都具有不同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方式。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类型,同时也应该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1. 引言1.1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在教育教学领域备受关注。

通过引入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到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其理论基础、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办法,某高校的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学生参与度的提升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也将对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价值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希望能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理论基础的建立与探讨正文: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实质上是建立在一系列教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

首先,教育认知理论为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指导和支撑。

根据认知理论,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和实践来构建知识结构,而不仅仅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

在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学生被鼓励探索问题、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对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建构性的过程,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共同构建知识。

在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中, 学生通常会参与到小组研究、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从而促进了知识的共建和交流。

总体来说, 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离不开教育学理论的支持和引导。

只有在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基础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实践。

2.2 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是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研究型课程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型课程与研究性学习

由平面课程到多维课程
素质培养功能
研究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 必修课程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知识获取
选修课程
学习要求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内容组织
二期课改三类课程的结构关系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结构
(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同学生学习相同内容 不同学生学习不同内容 (共同基础)(不同基础)感兴趣的选修 自主性的选修 (不同基础) 自主选择课题 限定性的选修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社会 热点一
自主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研究水平 自主地选择问题,在一个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拓 展继续研究新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要点
定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和生活中
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对知识主动地探究、 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判断和选择,在获 取知识和应用知识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新颖的学 习方式。
研究型课程的内容具有开放性:
体现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内在整合 • 关注与人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 关注学生生活所在的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 • 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型课程内容时,要尊重学 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特长,体现 学校和社区的特色,密切与学生个人、自然界、 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知识的联系。 1) 环境、信息、健康、社区等综合性问题 2) 适应地域和学校特色的问题 3) 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的扩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 法、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功能——进一步着眼于基础学力的培养,更注 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个性,培养 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 的培养。

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的教学模式。

它不仅强调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将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并通过实际的探索和研究来深入了解和解决问题。

首先,研究型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型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研究方向,并自主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法。

这种自主性和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研究型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研究型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和回答研究问题。

这种实际操作和研究实践的经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型课程,学生可以学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加以总结和表达。

这种科学研究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此外,研究型课程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与同学一起开展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团队合作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展示,这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也提出了要求。

最后,研究型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和创新。

而研究型课程则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和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这种实践和创新的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研究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的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并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是不同类型的学习课程,它们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深度上有所不同。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类型的课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基础型课程是指那些为学生提供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学习。

基础型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基础,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通过基础型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基础型课程还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如阅读、写作、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基础型课程的学习通常是系统性的,教师会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讲解、练习和测试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拓展型课程是指那些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能力的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艺术、体育、音乐、舞蹈等学科的学习。

拓展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拓展型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特定学科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拓展型课程的学习通常是灵活多样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探究式、实践性或项目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研究型课程是指那些通过研究项目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科学实验、社会调查、历史研究等学科的学习。

研究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研素养,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型课程的学习通常是探究性的,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等步骤,进行科学研究或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型课程跨学科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案例初中与小学各一个

研究型课程跨学科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案例初中与小学各一个

研究型课程(跨学科)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案例(初中与小学各一个)一、项目学习设计框架结构项目学习设计包含了项目分析、项目学习目标、项目活动流程(或框架)、项目活动设计、项目学习评价五部分。

1.项目分析:学习内容选择的背景?学习内容与本校办学目标或办学特色、学生发展要求等的关系?根据内容提出了哪些符合学生认知的实际问题?主要采用什么关键技能解决这些问题?2.项目学习目标:通过整个项目学习需达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形式上不用标出三维),突出“关键技能”“规则意识”的目标要求。

3.项目活动流程(或框架):用结构图表示整个项目的学习活动,小学段原则上一节课解决一个小问题,在结构图上明确表示每次活动所解决的问题与问题解决用到的关键技能;中学段要显现项目学习活动的三个阶段,即准备与启动、执行、收尾阶段。

4.项目活动设计:每阶段活动目标的制定(隐含三维目标),以及每次活动过程的简要设计。

5.项目学习评价:项目活动过程中重点学习内容、主要成果、关键技能等因素的评价标准与评价等第。

二、项目学习设计案例案例一小学“绿豆大变身”项目学习设计⒈适合年级:三年级⒉项目分析我校是一所“迷你型”城区学校,学生接触植物与农作物的机会不多。

《绿色阳台》是基于“崇德尚文、厚积薄发,着眼孩子的终身,着力学生的每天”学校办学理念下开发建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此课程多学科整合,学生在自然学科中学习植物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等科学知识,在拓展活动中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在探究活动中探索种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绿豆大变身”是《绿色阳台》中的其中一个项目,是根据我校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的一个长周期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绿豆种植过程中发现问题,用探究方法去解决问题。

通过整个探究活动,体验到种好绿豆也有“大学问”。

⒊项目学习目标⑴多途径了解绿豆与绿豆生长方方面面的知识。

⑵在种植绿豆过程中发现问题,尝试用各种技能方法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一、导言1.课程定位研究型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包括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和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

本指南的研究型课程是指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该课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又称为“探究型课程”,在本《指南》中统称为“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是以问题为起点,以研究为中心,面向整个生活世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强调团队合作,重视实践体验的一门课程。

它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研究型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必须开设,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组织开发与实施。

2.课程理念(1)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自主地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实践的体验,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施展自己的才能。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让学生在对各种现象的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和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基于问题解决,面向真实生活世界研究型课程让学生从自然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猜想、分析、推理等手段,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开展研究,解决问题,获得直接的体验和经验。

(3)优化学习方式。

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研究型课程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会对各种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研究型课程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基地等场所,开展多种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4)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研究型课程不仅重视研究结果的评价,而且注重研究过程的评价,对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案、研究的实践和研究的成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反思、导向的功能,使它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5)加强课程整合,充分发挥课程整体效益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将自然、社会和自我等各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使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课程和教学的整合,教学不仅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开发的过程。

在研究型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开发和构建课程,课程的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课程的意义不断建构和提升。

教师和学生在合作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与发展。

加强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研究的工具、成果展示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学习评价和课程管理的手段。

让信息技术融入整个研究型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使研究型课程出现崭新的面貌。

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将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实现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一体化,促进课程功能的进一步拓展。

3、设计思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提出,《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对研究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方法和策略上的指导,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提出导向性的要求。

根据这个要求,本《指南》对研究型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提出原则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各区县、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开发和实施。

本《指南》包括导言、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学习评价、课程管理与保障等八个部分。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导言阐述研究型课程的定位、性质和作用,课程的理念和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研究型课程目标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个层次。

从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表述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行为目标,它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方式陈述,有明确的达成要求,如本《指南》中有关研究方法和能力的目标。

另一种是表现性目标,它描述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表现、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如“亲近和接触自然、考察和参与社会、关注和反省自我”、“经历问题研究的过程”等。

(3)课程设置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提出研究型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和各学段的课时安排。

(4)课程内容由于研究型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没有确定的内容标准,因此本《指南》指出课程内容的范围,并通过主题举例和内容与要求举例的方式,对课程的内容作具体的描述。

为了便于各学校自主开发和设计本校研究型课程的内容,本《指南》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原则与方式作了具体的阐述。

(5)课程开发研究型课程是需要学校开发的课程,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课程的开发。

为了更好地实施研究型课程,学校要根据本《指南》的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发学校的研究型课程。

为此,本《指南》对研究型课程开发的要求和策略作具体的说明。

(6)课程实施为了指导学校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本《指南》对研究型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实施过程、实施方式、组织形式和教师指导等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由于研究型课程是一门学校课程,各级各类学校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研究型课程的实施不要求统一的模式,本《指南》强调实施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为此,提供了多种实施方式,供学校选择,各校也可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实施方式。

(7)学习评价研究型课程的学习评价是研究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对它进行详细的阐述,本《指南》专列一个部分加以说明。

首先指出研究型课程学习评价的原则,提出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习态度、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又包括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然后提出常用的评价方式,如:成长记录袋评价、观察与谈话、协商与研讨、展示交流与答辩等。

最后对学习评价的具体实施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8)课程管理与保障研究型课程的管理不同于基础型课程,有它自己独特的要求。

本《指南》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两个层面提出管理的要求。

为了确保研究型课程的顺利开发和实施,本《指南》还提出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1)亲近和接触自然、考察和参与社会、关注和反省自我,获得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体验,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

(2)经历问题研究的过程,获得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发展创新精神,形成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阶段目标(1)小学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关注和了解自我,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知道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人人有责。

②养成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乐于尝试、主动探索的精神。

知道尊重事实。

在研究过程中能专心致志、耐心细致、有始有终。

③能与同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研究,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

④经历从发现问题、尝试探究、初步解决问题到成果展示和交流的研究过程,获得相应的各种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

⑤能从周围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问题,初步形成问题意识。

初步学会根据研究的问题选择研究的方法和设计简单的研究步骤。

⑥初步学会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和网络等媒体中获取信息,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整理。

⑦会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实验工具进行实验,进行简单的调查研究,做简单的实物和模型,会对观察、测量、实验和调查的结果做记录,进行简单的分析。

⑧会将研究的结果用图画、实物、语言、文字或艺术等形式进行初步的表达和展示。

(2)初中①接触自然,参与社会,认识自我,初步养成关心自然的环保意识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

②能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积极寻找答案,实事求是,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有批判和创新意识。

在研究过程中能严谨踏实、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持之以恒。

③能通过协商合理分工,主动承担任务,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各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形成和分享共同研究的成果。

④经历从选择课题、制订简单的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写出小论文到成果展示和交流的研究过程,获得相应的各种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

⑤初步学会从日常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等现象和事物中选择课题,能对研究的课题制订简单的研究方案。

⑥会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

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⑦初步学会实验研究的方法和调查研究的方法。

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简单的调查问卷。

能通过研究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⑧会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小论文。

⑨初步形成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3)高中①关注社会生活和祖国前途,关注人类和环境持续和谐发展,形成维护社会进步、承担社会义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积极人生态度。

②形成追求科学真理、不迷信权威、科学和技术造福人类的价值观,养成尊重知识产权,不弄虚作假的科学道德。

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能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③经历从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写出研究报告、成果展示和交流到反思和评价的研究过程,获得相应的各种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

④会选择和确定课题,设计较具体的研究方案。

⑤初步学会目录索引、重点文章追溯、网上检索等收集资料的方法,会使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贮存、分类和数据分析,能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确当地运用信息,并能用多种方法进行信息交流。

⑥会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访谈提纲,会进行抽样调查,能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能对实验的设计提出改进的建议,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会对实验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初步学会文献研究的方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

会针对不同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会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课题研究。

⑦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论文等),能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和评价别人的观点,并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

⑧初步具有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在基础教育阶段十二年中,各学段各年级都设置研究型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