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专题复习六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专题复习六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课件
(1)待君久不至,已去。
等待(děngdài)您很久(您)没有来,已经走
(2)了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和日别中人不(我至),相则约是同无行信,;(却对)子丢下骂我父走,了则。是无礼。
到了正午时分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 父亲,这就是失礼。
第十九页,共四十一页。
《〈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可以(kěyǐ)为师_矣___作_为______
·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jiěshì)其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说__”__同__“_悦__”__,__愉_快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有__”_(_y同ú_k_u“à_i_)又__”__,__用__于__整__数__(_z_hě_n_gs_h_ù)_和__零__数之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间古今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___可__以__凭__借__ 今义:______能够
3 (1)大腿 屁股 (2)多少,文中意思(yìsī)是能有多少 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第十页,共四十一页。
4 (1)名词作动词,挖洞 (2)名词作状语(zhuàngyǔ),从通道 (3)名词作状语(zhuàngyǔ), 像狗似的
5 (1)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2)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 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3)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 对屠户进行攻击。(4)禽兽的诡诈手段(shǒuduàn)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专题(zhuāntí)六 课内文言文基础 训练
七年级语文(yǔwén)上册
第一页,共四十一页。
1
《咏雪》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蒲松龄《狼》两则,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①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

狼乃止。

屠即径归。

昧爽②往取肉,(a)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b),则死狼也。

仰首(c),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③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注】①蚤:通“早”。

②昧爽:拂晓。

③直:通“值”,价值。

(1)将“审视、遥望、近之”分别填入【乙】文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③有屠人货肉归________④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②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作者认为【乙】文中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遥望;近之;审视(2)看,视;名词用作动词,挖洞;卖;暂且(3)①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当时狼皮价格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由于得到了这张狼皮)小赚了一笔。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基础训练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基础训练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基础训练及参考答案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世说新语》二则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君与家君/期/日中(4)待君久/不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4)太丘舍去舍:舍弃(5)去后乃至乃:才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2)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来”相对(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托(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忌;理睬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3)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答案】(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

行止:行动,活动;③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④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本文具有讽刺意义。

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

庸人自扰,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缀行甚远________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③屠大窘________④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狼“变诈”的表现。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连接、紧跟;追随、追赶;处境困迫,为难;像狗似的(2)①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②(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3)一只狼假装睡觉,在前面诱敌;另一只狼从柴草堆里打洞意图从后面攻击屠户。

(4)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用智慧和勇气和他们作斗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②句意为: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驱:追随、追;③句意为:屠夫非常困窘急迫。

窘:处境困迫,为难;④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犬:像狗似的。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②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③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④丁氏对曰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2)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3)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解析】【分析】⑴①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

溉汲:打水浇田;②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及:待,等到;③句意:有人听了就去传播。

闻:知道、听说;④句意:姓丁的答道。

对:应答,回答。

⑵①重点词:道:讲述;闻:使……知道……。

翻译: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重点词:非:不是;于:从。

翻译:(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⑶本题的答题角度有两个,一是从传播谣言者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分析,传闻是否合情合理;一是从丁氏的角度,与人交流时,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故答案为:⑴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⑵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⑶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答案】(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

行止:行动,活动;③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④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本文具有讽刺意义。

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

庸人自扰,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 诲女知之乎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 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 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 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一日/吾日三省吾身B. 贵乎慎始/不义而富且贵C. 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D.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1)C(2)俯而读 /仰而思 /思而弗得/ 辄起绕室以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分析】(1)A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

日:天。

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日:每天。

B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贵:可贵。

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贵:富贵。

C项,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

顾:回头看。

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顾:回头看。

D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原来的,旧的。

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

故:原因,缘故。

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六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新人教版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六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新人教版

专项复习(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世说新语》二则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君与家君/期/日中(4)待君久/不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4)太丘舍.去舍:舍弃(5)去后乃.至乃:才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2)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来”相对(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托(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忌;理睬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3)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 诲女知之乎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 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 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 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名校课堂】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专项复习(6)文言文基础训练(语文版)含答案

【名校课堂】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专项复习(6)文言文基础训练(语文版)含答案

专项复习(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2)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3)相委.而去____________(4)幸.尚宽____________(5)本所以..疑____________(6)父利.其然也____________(7)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8)赏赐百千强.____________(9)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____(10)我亦无他,惟.手熟尔____________(1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1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14)太丘舍去.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语句中的意思。

(1)顾:入门不顾.()三顾.茅庐()(2)不:尊君在不.()过中不.至()(3)自:并自.为其名()还自.扬州()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自.是指物作诗立就()(4)然: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5)闻: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6)市: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7)帖: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8)以:以.我酌油知之()以.钱覆其口()(9)尔: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不同的含义。

(1)幸.尚宽()(2)泯然众人..矣()(3)稍稍..宾客其父()(4)双兔傍地走.()(5)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4.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3)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4)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5)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______(6)对镜帖.花黄________________(7)出门看火.伴________________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席子。

④濡(rú):沾湿。

⑤逾:通“愈”,更加。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徙衽以从阴________②其阴逾去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

【答案】(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

徙:移动;②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

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文中郑人“拙”具体表现在“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②是/吾剑之所从坠(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答案示例:①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

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

③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点评】⑴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赵且伐①燕。

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⑤。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⑥。

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⑦,以弊大众⑧,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①伐:攻打。

②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

③惠王:赵国国君。

④曝(pù):晒太阳。

⑤喙:鸟的嘴巴。

⑥渔者得而并禽之:打鱼的人同时捉住它们。

⑦相支:长久相持。

⑧以弊大众:而蒙蔽大家(的眼睛)。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赵且伐燕________②以弊大众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4)这个故事后来演绎出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答案】(1)将要;蒙蔽(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

用寓言故事(讽喻或类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

②态度诚恳。

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解析】【分析】(1)“且”是副词,将要;“敝”指使…劳苦(贫困)(2)注意相舍指放过对手;并指全都;故翻译为: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我们可以不同的人物角度方面来回答。

如从苏代的角度,抓住“方法巧妙、态度诚恳”等方面来回答;从惠王的角度看,抓住“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方面来回答。

(4)从“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中可知,这个成语应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故答案为:(1)①将要;②使…劳苦(贫困)(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六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六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

专项复习 (六)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世说新语》二则1.用“/给”下边的句子区分朗诵节奏。

(1)谢太傅 /寒雪日 /内集(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君与家君 /期 /日中(4)待君久 /不至2.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2)可拟差:大概拟:对比撒盐空中差..(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4)太丘舍去舍:舍弃.(5)去后乃至乃:才.3.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其含义。

尊君在不 ( “不”同“否”,和一定词对用时,表示否认)4.解说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子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2)与友期行.古义:商定今义:泛指等候或期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义:走开今义:前去,与“来”相对(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拜托(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6)元方入门不管.古义:回头看今义:忌惮;搭理5.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严寒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齐集在一同,跟小辈讨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繁何所似?白雪纷繁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商定的时间是正中午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掉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管。

友人感觉愧疚,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十二章1.解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怒(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日省:自我、反思..(3)人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诱惑,迷惑(7)不逾矩逾:越矩:法度..(8)学而不思罔.罔:诱惑,意思是感觉诱惑而不知所措(9)思而不学殆.殆:迷惑(10)人不堪其堪:能忍耐.之者好:喜,好(11)知之者不如好.(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3)于我如浮云于:介,,于.(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开斯:代,,指河水..(15)三可也:改.(16)博学而志:定.(17)切而近思切:切.(18)仁在此中矣仁:仁德.2.解以下各中的加点。

(优选)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新人教版

(优选)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新人教版

专项复习(六)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世说新语〉二则》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君与家君/期/日中(4)待君久/不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4)太丘舍.去舍:舍弃(5)去后乃.至乃:才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2)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来”相对(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托(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忌;理睬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3)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②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③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④丁氏对曰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2)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3)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解析】【分析】⑴①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

溉汲:打水浇田;②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及:待,等到;③句意:有人听了就去传播。

闻:知道、听说;④句意:姓丁的答道。

对:应答,回答。

⑵①重点词:道:讲述;闻:使……知道……。

翻译: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重点词:非:不是;于:从。

翻译:(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⑶本题的答题角度有两个,一是从传播谣言者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分析,传闻是否合情合理;一是从丁氏的角度,与人交流时,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故答案为:⑴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⑵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⑶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复习(六)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世说新语〉二则》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君与家君/期/日中(4)待君久/不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4)太丘舍.去舍:舍弃(5)去后乃.至乃:才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2)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来”相对(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托(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忌;理睬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3)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1)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做)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吃)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三、《诫子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淡泊..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无以明志(2)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达到远大目标(3)淫慢..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则不能励精(4)险躁..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则不能治性(5)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6)意与日.去日:日子,岁月(7)遂成枯落..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8)悲守穷庐..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静以修身..古义:修养身心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2)夫君子之行.古义:操守,品行今义:行走(3)意与日.去古义:日子,岁月今义:太阳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四、《狼》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1)其一/犬坐于前(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狼仍从.从:跟从(2)并驱如故.故:原来(3)屠大窘.窘:处境困迫,为难(4)顾.野有麦场顾:看,视(5)积薪.其中薪:柴草(6)苫蔽..成丘苫蔽:覆盖、遮盖(7)目似瞑.瞑:闭上眼睛(8)意.暇甚意:这里指神情、态度(9)盖.以诱敌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1)其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代“两狼”)一狼洞其.中(代词,指代“柴草堆”)以攻其.后也(代词,指代“屠户”)其.一犬坐于前(其中)(2)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词,代指“一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句末语气助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3)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4)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只是)(5)意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6)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向前)(7)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2)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数学中的一门学科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五、《寓言四则》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浇灌、灌溉(2)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3)国人道.之道:讲述(4)闻.之于宋君闻:使知道(5)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6)身亡.所寄亡:无,没有(7)因往晓.之晓:告知,开导(8)若.屈伸呼吸若:你(9)只使..坠只使:纵使,即使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若求闻之若.此(像) 不若.无闻也(如) 若.屈伸呼吸(你)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