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机械功与能部分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功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功知识点整理

《功和机械能》是九年级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的单位。

同时还将学习机械能的概念、转化和守恒等重要知识。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整理。

一、功的概念:1.功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力乘路径的积。

2.如果物体沿着力的方向运动,则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正;如果物体与力的方向成锐角运动,则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正弦值与力乘路径的积;如果物体与力的方向垂直运动,则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

二、功的计算方法:1.物体沿着力的方向运动时,功等于力乘力的大小乘物体位移的大小。

2.物体与力的方向成锐角运动时,功等于力乘力的大小乘物体位移的大小的正弦值。

3.物体与力的方向垂直运动时,功等于零。

三、功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2. 常用的功的单位还有千焦耳(kJ)和千卡(kcal)。

四、机械能的概念:1.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势能是物体由于所处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的增量成正比。

五、机械能的转化:1.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当物体从静止位置下落时,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当物体上升时,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是通过外力对物体做功来实现的。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1.在没有外力做功以及能量损失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表示为:初机械能=末机械能。

七、示例题目:1.一个物体沿着平直路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下落,下落到原点时动能为0,则该物体下落的最大高度等于上升的高度。

2.一个物体沿着半径为R的圆弧运动,摆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等于2R。

总结一下,《功和机械能》这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机械能的概念、转化和守恒等知识点。

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能够理解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 功和能

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 功和能

简单机械功和能复习要点1、简单机械:(1)杠杆: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用L表示。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使用省力杠杆时省力,但费距离;使用费力杠杆时费力,但省距离。

(2)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动滑轮: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a、竖放: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此式成立条件:忽略滑轮的重力以及绳、轮摩擦。

若忽略摩擦但考虑滑轮的重力时,此式应变为:。

物体上升距离与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关系为:判断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的方法:切割分离法:假想将所用绳子从中间切割开来,沿着割点向下数凡是与动滑轮接触的段数之和即为几段绳子吊着物体(即为n)。

b、横放: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大小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几分之一。

(不计绳、轮摩擦)即:。

物体移动距离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关系:滑轮组绕法:①从动滑轮起绕,n为奇数②从定滑轮起绕,n为偶数2、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物体一般没有做功的情况:a有力而没有运动。

即“劳而无功”型。

如小孩搬大石头搬不动。

b运动一定的距离而没有作用力。

即“不劳而获”型。

如冰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

C虽然有力作用且通过一定的距离,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即“空手徒劳”型。

(2)功的计算公式:W=F·S(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3、功率:(1)物理意义: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

(3)公式:P=W/t=F·v。

(4)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4、机械效率:(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W总)W总=W有+W额(2)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九年级科学机械功和机械能

九年级科学机械功和机械能

功率的定义与计算
定义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的快慢。
计算公式
功率 = 功 / 时间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少额外功
在机械工作中,尽量减少不必要 的额外功,如摩擦力、空气阻力
等,以提高有用功的比例。
优化机械设计
改进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减 少机械运转中的能量损失,提 高机械效率。
使用润滑剂
在机械运转过程中,使用润滑 剂可以减少摩擦力,降低能量 损失,提高机械效率。
进行严厉打击。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 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05 实验:测量机械能
实验目的与原理
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的变化, 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无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动能和 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噪音污染
机械能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 音,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
节能减排的措施与建议
01
02
03
04
推广节能技术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开发可再生能源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 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
源的依赖。
加强环境监管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控制 污染物排放,对违法排污行为
换算
1J = 1N⋅m1 J = 1 N cdot m1J=1N⋅m,其中N是牛顿,m是米。
02 机械能的种类与转换
动能与势能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计算公式为$E_{k} = frac{1}{2}mv^{2}$。

初中物理《机械功与机械能复习》(共28张)ppt

初中物理《机械功与机械能复习》(共28张)ppt

(5)、两个不同装置提升相 同的重物时的机械效率相不 相同?那个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高,为什么?对于同一个 滑轮组来说,如果提升的重 物不相同,什么时候机械效 率高? (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与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提高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机械能
什么是能?它的单位是什么? 物体做功的本领叫能。单位是焦耳。
如何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如何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⑴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没有受 到力的作用。例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 做匀速运动
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沿力的 方向通过距离,例如,用力推车,车没有推 动。 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 离 . 但物体移动的距离跟物体受到力的 方向垂直.
功的计算公式:
有用功:有利用价值的功。
额外功:无利用价值而又不得不做 的功。 因为W总=W有用+W额外,所以
W 有用 < W 总 , 即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 , 机 械效率总小于1。 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 决定的,要正确区分出有用功和总功。
实验: 测定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滑轮组中哪个是定 滑轮,哪个是动滑轮? (2)、动滑轮和重物各有 由几段绳承担的呢? (3)、如果要将重物提高h 厘米,那么绳子的自由端各 要移动多少? (4)、实验中弹簧秤应如 何拉动?
4、正确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有用功W有在总功 W 总里所占百分比叫机械 效率,机械效率用 ŋ 表示。 ∴ŋ=W有/W总×100%
F
竖直方向
W有=Gh W总=Fs s=nh
G
如果滑轮组在水平方向放置:
有用功 W有=fs1
F
(S1是物体在水平 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总功:

初三物理-功、功率、机械能

初三物理-功、功率、机械能

总复习六功和机械能1、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物体受力没有移动)、有距离无力(物体凭惯性运动)、力和距离的方向垂直(物体沿力方向没有通过距离)。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行)。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2、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P=Fv根据功率的导出式:P=Fv可知功率一定时,要增大F,必须减小v,即汽车上坡时要换低速档。

(4)单位:国际基本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3.机械效率:(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η= W有用/W总说明:滑轮组的有用功一定是要做的事情的目的.一般指要提升的物体的重力乘以其提升的高度.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械部件间的摩擦。

通常是减少额外功,如搞好润滑,减轻机械自重;在无法减小额外功的情况下,采用增大有用功来提高机械效率。

例如,在用滑轮组提高重物(不计摩擦)时:为提高机械效率,在机械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增加提升物重的办法来实现。

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原理: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步骤:必须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汇总!物理中的功和机械能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内容,对于理解力学、动力学、能量转化等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初中物理中关于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的汇总。

一、功(Work)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功是指力对物体的作用所做的功。

当力F在物体上产生了位移s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而做了功。

2.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其中力和位移的方向相同或者夹角小于90度时取正值,夹角大于90度时取负值。

单位为焦耳(J)。

3.功的性质:功与力和位移的大小、方向以及夹角有关。

二、功的正负和能量转化:1.当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时,功为正值,表示能量的增加。

2.当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时,功为负值,表示能量的减少。

3.功将力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能量转化定律的表述之一是: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能在不同的形式之间相互转化。

三、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机械能是指物体同时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机械能的计算公式为:机械能=动能+势能=1/2mv²+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3.机械能的单位也为焦耳(J)。

四、机械能守恒定律:1.在没有外力做功或者无摩擦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即机械能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是互相抵消的,总数保持不变。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通过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来求解物体在不同位置和状态下的速度、高度等物理量。

五、弹力做功:1.当弹簧或弹性绳等具有弹性的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而产生弹力时,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称为弹力做功。

2.弹力做功与物体受力的大小、弹性系数以及弹簧伸长或压缩的距离有关。

六、重力做功:1.当物体从高处向低处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称为重力做功。

2.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量乘以下落的垂直距离,即重力做功=重力×下落的高度。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全国通用)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全国通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功【高频考点精讲】1、功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两个因素必须都有,缺一不可,否则就没有做功。

3、力对物体不做功的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例如人用力推箱子,但是没有推动;一个人提着书包站着不动,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

(2)物体由于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也没有做功,例如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的冰块,由于惯性向前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但是并没有水平方向上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力对冰块做功。

(3)物体通过的距离跟它受力的方向垂直,这种情况虽然有力的作用,物体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例如人在水平面上推车前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车虽然通过了距离,但不是在重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因而重力没有对车做功。

4、功的计算:(1)公式: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W=F s;(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F)的单位是牛(N),距离(s)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米(N•m),用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符号J。

【热点题型精练】1.根据如图所示的几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女孩搬起一个箱子,女孩对箱子做了功B.司机费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推动汽车,但司机对汽车做了功C.吊车吊着货物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了功D.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解:A、女孩搬起一个箱子,女孩对箱子有力,且沿力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女孩对箱子做了功,故A正确;B、司机费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推动汽车,虽然有力但没有距离,所以司机对汽车没有做功,故B错误;C、吊车吊着货物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有向上的力,但向上并没有移动距离,所以吊车对货物没有做功,故C错误;D、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能继续滚动是由于惯性,此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不再做功,故D错误;答案:A。

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机械效率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机械效率知识点整理

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或机械系统能够转换输入功的比例,是衡量机械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工程和生活中,提高机械效率可以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因此对于了解和掌握机械效率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关于机械效率的一些知识点整理。

一、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机械效率(η)是指机械设备或机械系统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即输出功(P输出)与输入功(P输入)之比:η=P输出/P输入其中,机械效率的数值一般在0到1之间,取决于机械设备的质量和使用情况。

二、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1.摩擦损失: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摩擦,摩擦会导致能量的转化效率降低。

因此,减小摩擦损失是提高机械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2.传动装置的质量:传动装置的设计和制造质量对机械效率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传动装置应具有高强度、高精度和低摩擦特性。

3.能量损失:机械设备在传动和转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能量损失,如声振、热量散失等,这些能量损失也会降低机械效率。

4.润滑状态:适当的润滑可以减小机械设备的摩擦,提高机械效率。

合理选择和使用润滑剂可以改善润滑状态。

5.使用环境:机械设备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如温度、湿度、气体和灰尘等因素的影响下,机械效率也会有所不同。

三、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降低摩擦:可以采用润滑、改善工作表面质量、减小接触压力等方法,减小摩擦,提高机械效率。

2.优化设计:在机械设备的设计中,应注重减少能量损失和摩擦损失的因素,并采用合理的设计参数,使机械系统在工作时能够实现最小能耗。

3.定期维护: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处理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情况,以保证机械系统的正常工作和高效率。

4.选择合适的能源: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能源,如选择高效的电机、电源等,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四、机械效率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关系机械效率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来的重要概念。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设备在转化能量过程中,能量的损失等于能量的输入减去能量的输出。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复习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复习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复习一、功的概念1.功的定义:当物体受力沿着其运动方向移动时,力对物体做功。

功是力和位移的乘积。

2.两个重要公式:- 功的计算公式:$W = F \cdot s \cdot \cos \theta$,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的大小,s代表位移的长度,$\theta$代表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功的单位:焦耳(J),1焦耳等于1牛顿乘以1米。

3.正负功:-正功:当力和物体的位移同向时,所做的功为正功。

例如:将书推进桌面或人行驶等。

-负功:当力和物体的位移反向时,所做的功为负功。

例如:将书拉离桌面或摩擦力做负功等。

二、功率的概念1.功率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的功除以时间。

2.两个重要公式:-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frac{W}{t}$,其中P代表功率,W代表做的功,t代表时间。

-功率的单位:瓦特(W),1瓦特等于每秒做1焦耳的功。

3.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越大,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三、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1.机械能的概念:物体的机械能等于其动能和势能之和。

物体的机械能是它在运动(动能)和位置(势能)中所具有的能量。

2.动能和势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越大,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物体所在的位置,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3.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的机械能总量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公式:$E_1=E_2$,即物体在一个过程中的初机械能等于它的末机械能。

-可以通过利用机械能守恒公式解决一些与机械能相关的问题,如小球自由落体、摆锤的运动等。

四、简单机械1.机械优势:通过利用机械的作用,使工作上的力和负载的关系发生改变,提高工作效率。

2.六种常见的简单机械:-杠杆:杠杆有三类,根据杠杆的支点位置不同,分为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1第十章《功和机械能》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1第十章《功和机械能》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考点梳理 考点 1 功
1.力学中的功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说 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一个是___作__用__在__物__体__上__的__力_____;另一 个是__物__体__在__这__个__力__的__方__向__上__移__动__了__距__离___.
(RJ八下P71图11.4-2)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命题点:机械能转化、惯性 5. 如图所示,小明把悬挂的铁锁拉到自己的鼻子附近, 稳定后松手,头保持不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铁锁 下摆过程中,__重__力__势__能转化为____动____能;当铁锁摆 到最低点后继续上升,是因为铁锁具有___惯__性___,不计 空气阻力,铁锁摆动过程中机械能总量__不__变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所以摆回时___不__会___(选填“会” 或“不会”)碰到鼻子.
势能 的能
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考点 4 机械能及其转化(必考)
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__机__械__能__. 2.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___转__化___.转化关系如下:
增大 减小
减小 减小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3.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 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__保__持__不__变__,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4.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 量__机__械____能的天然资源.让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船靠 风力鼓起帆航行;水能和风能都可用来发电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考点 3 动能和势能

九年级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

九年级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

人 600J


轮 做
2对口袋做功

690 J
3对动滑轮 90 J
做功
你希望额外功多些还是少些呢?
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公式:
W有
W总
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看看刚才的数据,思考机械效率会大于1吗?为什么?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起重 机的机
械效率 是60% 它表示 什么意 思?
3、这“省功”与前面所说的“使用任何机械都 不能省功”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动力对滑轮组做的功,还是等 于滑轮组克服重物的重力和本身重力及摩擦 所做的功,仍然是:总功=有用功+额外功。
4. 如果用上例中的滑轮组将重2200N 的重物G,提升1m, 机械效率η ,=?
(65.9%) 5. 比较η ,与η 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F G
已知:G=2000牛 F=800牛 S=4米 n=4
求:W总 W有用 W额外
解 : (1)W总 FS 800 4 3200 (焦)
(2)W有用

Gh

G

S n

2000
4 4

2000(焦)
(3)W额外 W总 W有用 3200 2000 1200 (焦)
第十四章 功和机械

第二节 机械效 率
复习:
功的原理是什么?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W用机械 W不用机械
通过一动滑轮用60 牛的拉力提起重为 100牛的重物,使重物提高2米。
(1)拉力做多少功?
F
(2)如用手直接提起做功多少?

九年级物理之机械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之机械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之机械功和机械能学问点日期:第 13 章机械功和机械能学问点学习要求1.通过试验探究,学会使用简洁机械变化力的大小和方向。

2.结合实例生疏。

3.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4.结合实例理解。

5.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他们的转化。

6.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7.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8.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9.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进展过程。

10.生疏机械的使用对社会进展的作用。

学习重点1.功的、功率、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测算。

2.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他们的转化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机械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 焦=1 牛·米).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用/W 总6.功率 (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

单位:P→瓦特;W→焦;t→秒。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基础知识归纳及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基础知识归纳及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基础知识归纳及练习题一、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

W=FS。

单位:焦耳(J) 1J=1Nm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功率(P):,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w)推导公式:P=Fv。

(速度的单位要用m)四、动能和势能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一、选择题1.下图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起子B.道钉撬C .筷子D.钢丝钳2.如图所示,杠杆上分别放着质量不相等的两个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两球以相同的水平移动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一点距离,则杠杆()A.仍能平衡B.不能平衡,大球那端下沉C.不能平衡,小球那端下沉D.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B端悬挂一重为G的重物,不计杠杆自重,在A点施加动力F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因为OA大于OB,所以F小于G;B .F的大小可能大于G;C .因为B点受到的拉力是向下的,所以F的方向一定向上;D .当杠杆平衡时,一定满足G×OB=F×OA。

初三物理《功和机械能》总结

初三物理《功和机械能》总结

初三物理《功和机械能》总结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功的初步: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公式:W=Fs单位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用不用机械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是总功。

●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其中,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用W总表总功,用η表示机械效率,从公式中不难得出η的结果没有单位,且用百分比“%”表示。

●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计算公式:P=W/t;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瓦=1焦耳/秒,即1W=1J/s。

功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kW=103W。

●能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的质量一定的物体动能不变。

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它是否在运动。

●势能内容: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初三物理复习机械功与机械能

初三物理复习机械功与机械能

初三物理复习机械功与机械能机械功与机械能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概念,是我们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以清晰简洁的方式,系统地介绍机械功与机械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功与机械能的知识。

一、机械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1 机械功的定义机械功是指当力沿着物体的位移方向作用时,力对物体做的功。

机械功可以使物体得到能量的增加或减少。

在国际单位制中,机械功的单位是焦耳(J)。

1.2 机械功的计算方法机械功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常用的形式:力的功和力的做功。

力的功(简单形式)的计算公式为: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力的大小用标量表示,位移的大小用标量表示,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力的做功(矢量形式)的计算公式为:功 = 力 ×位移其中,力和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需要用矢量表示。

二、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1 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的改变所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是守恒的,即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2.2 动能的计算方法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动能 = 1/2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速度²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2.3 势能的计算方法势能是指物体由于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具体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为:重力势能 = 物体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 ×物体的高度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为:弹性势能 = 1/2 ×弹簧常数 ×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平方其中,重力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高度的单位是米(m),弹簧常数的单位是牛顿每米(N/m)。

三、机械功与机械能的应用机械功和机械能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机械功的应用举例机械功的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物理问题的解答中,例如:(1) 计算一个物体在受到力作用下的位移时做的功;(2) 计算一个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功的大小及方向。

重点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重点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重点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中功和机械能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的总结。

一、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 功(Work)是力对物体运动所做的功,是标量。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 = 力× 距离× cosθ,单位是焦耳(J)。

2. 功率(Power)是功对时间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 = 功 / 时间,单位是瓦特(W)。

3. 机械功(Mechanical Work)是指力对物体做的功,在物理学中通常简称为“功”。

二、功的特点和性质1.功与力、路径和角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相同力在不同路径上所做的功不同,与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

2.功与位移有关,只有物体发生位移,力才能起到作用,做功。

3.功是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形式,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外力对物体做功,将能量从外界传递到物体上。

三、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 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是物体的运动状态中带有的能量。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2. 动能(Kinetic Energy)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标量。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 1/2 × 物体质量× 速度²,单位是焦耳(J)。

3. 势能(Potential Energy)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态而具有的能量,是标量。

势能的计算公式根据具体情况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 重力势能(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的计算公式为:重力势能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单位是焦耳(J)。

- 弹性势能(Elastic Potential Energy)的计算公式为:弹性势能= 1/2 × 弹簧系数× 弹簧伸长量²,单位是焦耳(J)。

4.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没有能量转化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11.1怎样才叫“做功〞1.机械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简称做了功2.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3.公式:功=力×距离W=F·S〔1〕字母:W〔2〕单位:牛·米〔N·m〕〔3〕专门单位:焦耳简称:焦〔4〕符号:J〔5〕换算:1J=1N·m4.物理意义:用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m5.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远,做功越多。

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反比6.三种不做功:〔1〕有力无距〔2〕有距无力〔3〕力距垂直7.机械功原理:省力必然费距离;省距离必然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11.2怎样比拟做功的快慢1.认识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功率= 功/时间P=W/t〔1〕字母:P〔2〕单位:焦/秒J/s〔3〕专门单位:瓦特简称:瓦〔4〕符号:W〔5〕换算:1W=1J/s 1KW=1000W2.比拟做功快慢〔1〕一样时间内,比拟做功多少,做功越多,功率越大〔2〕在完成一样功时,时间越短,功率越大〔3〕做功多少和时间都不同情况下,比拟P=W/t3.推导公式:〔1〕{W=F·S和v=S/t→P=F·v=Gh/t=mgh/t=mgv(只有重力做功)〔2〕W=Pt , t=W/P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1.有用功:需要的、有价值的功2.额外功:无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对整个机械做的功W总=W有+W额4.由于额外功的存在,W额>0,因此,W总>W有5.机械效率:把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字母:η6.公式:η= W有/W总〔它只有大小,没有单位〕7.物理意义: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上下8.机械效率η不会≥1,只有η<19.机械效率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这个机械的性能越好10.推导公式:〔1〕W有=Gh=W总—W额=ηW总〔2〕W额=Gh'=f摩·s=W总—W有=W总〔1—η〕〔3〕W总=F·s=W有+W额=W有/η=W额/〔1—η〕1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A尽量减少额外功,采取减轻机械自身的重和加润滑剂减小摩擦的方法B当额外功一定时,在机械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增加提升重物的重力,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11.4认识动能和势能1.能量:发生形变的跳板、被拉开的弓弦、举高的重锤、流动的水等对别的物体做功,物体能够对外做功;物体做功越多,具有的能量就越多2.单位:焦符号:J3.能和功的关系:〔1〕能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的大小〔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4.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 E动〔2〕质量一样时,速度大的物体所做的功多,具有的动能越大〔3〕速度一样时,质量大的物体能做的功多,具有的动能越大〔4〕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多5.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重力势能: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E重〔2〕物体被举高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多〔3〕弹性势能: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E弹〔4〕弹性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多6.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和7.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势能8.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摩擦等阻力时,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机械能会不断减小9.机械能守恒:除重力和弹力对物体做功外,没有其他力对物体做功〔不考虑摩擦〕,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守恒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12.1认识内能1.内能: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1〕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2〕分子势能: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2.分子:〔1〕永不停息做无规那么运动〔2〕扩散现象:两种不同物质可以自发的彼此进入对方〔3〕分子间存在引力、斥力〔4〕分子间有间隙〔5〕随着温度的变化,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3.对内能的解释:〔1〕内能是指物体内能〔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3〕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4.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体积〔无规那么、分子数量、分子势能〕5.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1〕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2〕热传递:传导、对流、辐射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种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新人教版-第11章-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

新人教版-第11章-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

第11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部分功
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Ⅱ、功的计算
①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②公式:W=F•s
③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④单位换算:1J=1N•m
第二部分功率
Ⅰ、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Ⅱ、公式:P=W/t=Fv(匀速直线运动)
Ⅲ、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第三部分机械能
Ⅰ、动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②影响因素:⑴物体的质量、⑵物体运动的速度
Ⅱ、势能
A、重力势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②影响因素:⑴物体的质量、⑵被举高的高度
B、弹性势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②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
Ⅲ、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
1 / 1。

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功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功知识点整理

功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在物理学中,功是指力对物体所做的作用量,是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在学习功的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1.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进行计算:功 = 力× 移动的距离× cosθ。

其中,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移动的距离是力的方向上物体移动的距离,θ是力和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2.功的单位和量纲: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如果力的单位是牛顿(N),移动的距离的单位是米(m),那么计算出的功的单位就是牛顿·米(N·m)或焦耳(J)。

3.功的正负: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同时,功为正,表示力是做正功;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反时,功为负,表示力是做负功或者是受到的阻力。

4.做功的条件:要做功,就必须有作用力并且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位移。

5.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动能=1/2×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速度的平方。

势能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弹力的作用下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或势能=1/2×弹性系数×弹性变形的平方。

6.功与机械能之间的关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内的总能量不会改变,只会互相转化。

因此,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的机械能的改变。

7.功和机械能的应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机械、电力、热力学等。

在机械学中,可以利用功的概念来计算机械装置的效率和力的大小。

在电力学中,可以利用功来计算电力的消耗和传输。

在热力学中,可以利用功来计算热力系统的效率和能量转化。

以上是关于功和机械能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功和机械能的概念,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和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B
(黄冈)18.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答案:D
(黄冈)19.下列对雨滴在空中匀速下落过程的分析(不考虑雨滴质量的变化和雨滴受到的浮力),正确的是
A.雨滴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雨滴下落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C.雨滴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阻力D.雨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3分)由几何知识知:l1=l2=R(R为滑轮半径)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即F·ll=G·l2,得:F=G
(武汉)17.(5分)下图是小明同学斜面机械效 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D.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等于在C处的机械能
答案:D
(苏州)1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
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C.30N D.35N
答案:D
(临沂)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杠杆一定能够省力B.定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C.动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D.滑轮国=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中考物理机械、功与能部分
一、选择题
(兰州)9.如图3所示,小朋友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
A.他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B.他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C.他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和内能
D.他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答案:B
(兰州)12.如图5所示,将体积相同的物体G1、G2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两个物体G1、G2同时浸没在水中,则
C.动能先减小 后增大D.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莱芜)7.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
A.乙升降机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
B.甲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
D.乙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
答案:C
(莱芜)4.一位司机驾驶大货车在某路段行驶,由于超速被警察拦住,警察对司机说:“先生,刚才你的车速为70km/h,超速了。”这位司机不满地说:“为什么小车的限速为80km/h,而大车的限速却为60km/h,不合理!”如果让你从物理学角度向司机解释,你会告诉他,这是由于
Hale Waihona Puke (芜湖)17.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如图8所示,某人用绳子沿着倾斜方向通过定滑轮拉住钩码,已知人手的拉力为F,钩码重力为G。
(1)请在图中标出这只“杠杆”的支点O,画出拉力F、钩码重力G及它们的力臂(保留作图痕迹);
(2)若不计摩擦、滑轮重和绳重,请用杠杆平衡条件推证:F=G。
答案:(1)(3分)(如右图)。
(湛江)11.如图4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旁,释放弹簧,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运动时,木块所受的重力对木块做了功
B.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C.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
D.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
A.杠杆仍能保持平衡 B.杠杆不能平衡,A端下沉
C.杠杆不能平衡,B端下沉D.无法确定杠杆的状态
答案:C
(潍坊)6.如图所示,小球沿轨道由静止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 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
力,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则
A.小球在A处的动能等于在D处的动能
B.小球在A处的动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
C.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小于在C处的机械能
答案:C
(鸡西)7.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将杠铃举过头顶后,在空中至少静止3秒钟,
在这3秒钟内
A.杠铃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运动员在用力向上支持杠铃,因此他对杠铃做了功
D.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人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答案:A
二、填空与实验题
(鸡西)12.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来自黑龙江省的选手李妮娜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获得银牌。她在比赛过程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点向b点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在a点和c点速度都为零,因此重力势能相等
C.从c点下 落到d点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在a点和e点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机械能相等
答案:A
(河南)14.如图7所示,用F=50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N的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移动了3m,在这个过程中
A.拉力F做了150J的功
B.拉力F做了300J的功
C.重力做了600J的功
D.重力做了1200J的功
答案:B
(河南)11、迎世博晚会上,彩色气球伴随欢庆的乐曲匀速上升,在此过程中,气球的
A.动能转化为势能,机械能不变
B.动能转化为势能,机械能 增大
C.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D.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答案:C
(德州)1.荡秋千是一种常见的娱乐休闲活动,也是我国民族运动会的一个比赛项目。小娟同学荡秋千时,在从一侧的最高点荡到另一侧的最高点这一过程中,小娟的
A.重力势能一直减小B.动能一直增大
答案:D
(南昌)5如图4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20N 0.4m/sB.20N 0.1m/s
C.5N 0.4m/sD.5N 0.1m/s
答案:D
(芜湖)9.图5所示是工厂里用来吊运货物的行车滑轮组。某次作业时,行车在钢丝绳的自由端用2000N的力,将重6000N的货物匀速竖直提升3m,接着又在水平方向移动6m。则行车在水平移动货物的过程中,货物重力所做的功是J;在竖直提升货物的过程中,货物重力所做的功是J,行车滑轮组提升货物的机械效率为。
答案:0,1.8×104,75%。
A.物体的惯性跟速度和质量有关
B.摩擦力的大小跟速度和质量有关
C.物体的动能跟速度和质量有关
D.压强的大小跟速度和质量有关
答案:C
(梅州)8.下列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
B.热气球上升的过程
C.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过程
D.铅球自由下落的过程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