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纤维的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pla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

pla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

pla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PLA(Polylactic Acid)是一种生物降解的材料,可以通过将植物源的淀粉等富含高聚物的原料进行发酵制备而得到。

与传统的石油基塑料相比,PLA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当前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PLA材料作为一种环保材料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比如生产成本较高、强度和耐热性有待提高等问题。

因此,开展对PLA材料可行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讨PLA材料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可行性,分析其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PLA材料的性能分析:对PLA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生物降解性等进行测试分析,评估其优势和不足之处;2. PLA材料的生产成本分析:比较PLA材料与传统塑料的生产成本,探讨如何降低生产成本;3. PLA材料的市场需求分析:对PLA材料在包装、日用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分析;4. PLA材料的应用潜力研究:探讨PLA材料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如3D打印、生物医药等。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研究法:收集整理关于PLA材料的文献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2. 试验研究法:开展对PLA材料性能的实验研究,验证其力学性能、热性能等指标;3.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市场对PLA材料的需求情况;4. 专家访谈法:与行业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获取行业内部信息和发展趋势。

五、研究结果1. PLA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可再生性,符合环保理念;2. PLA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有待提高,需进一步研究改进;3. PLA材料在包装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应用潜力巨大;4. PLA材料在3D打印、医疗器械等领域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六、研究结论1. PLA材料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和市场需求,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2. 针对PLA材料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其性能;3. 鼓励企业加大对PLA材料的推广与应用,促进其产业化发展。

PLA纤维

PLA纤维

工的产品有丝绸般的光泽及舒适的肌肤触感和手感,悬垂性佳,良
好的耐热性及抗紫外线功能,服用性能好,另有“玉米塑料”之称, 是一种具有结晶性、透明、易加工、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热塑性高分
子材料,其玻璃化温度为50~ 60℃, 熔点为170~180℃,密度为
1.25 g/cm3,强度、弹性等力学性能和透明性与聚苯乙烯(PS) 相似。
青岛大学 孟 强
壹 贰 叁 肆
PLA纤维概述 PLA制备及纤维特性 PLA的应用 PLA的优缺点
PLA纤维( Polylactide的缩写,又称玉米纤维Corn Fiber,聚乳
酸纤维),是以玉米、小麦等淀粉为原料,经发酵转化成乳酸再经
聚合,纺丝而制成的合成纤维。 此纤维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轻柔滑顺,强度大,吸湿透气,加
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 包装带、包装用膜 • 农用薄膜、泡沫塑料 • 餐具
• •
原料来源充足,可生物分解,低污染。 机械物理性能良好,吸湿排汗性好,手感 柔软,抗起球性好,难燃,熔点易控制。
(1)聚乳酸中有大量的酯键,亲水性差,降低了它与其它物质的生物相容 性; (2)聚合所得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过宽,聚乳酸本身为线型聚合物,这 都使聚乳酸材料的强度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脆性高,热变形温度低 (0146MPa负荷下为54℃),抗冲击性差; (3)降解周期难以控制; (4)价格太贵,乳酸价格以及聚合工艺决定了PLA的成本较高。这都促使 人们对聚乳酸的改性展开深入的研究。
• 与PET、PA等聚合物一样,可通过干法溶液纺 丝或熔融纺丝来制备PLA纤维。 • 生产工艺:工艺 PLA切片→干燥→螺杆挤压 →预过滤→纺丝箱→冷却上医学上的应用
• 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 骨科固定和组织修复材料 • 外科缝合线

聚乳酸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聚乳酸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聚乳酸纤维的结构与性能一、概述聚乳酸纤维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合成纤维,它可从谷物中取得。

其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不会散发毒气,不会造成污染。

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纤维。

”1.乳酸纤维的发展概况聚乳酸纤维的研究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其发明报道可追溯到50年代,杜帮公司最早测定了聚乳酸酯的分子量,60年代以后,各国科技工作者对此作了广泛的研究,日本以玉米为原料开发了新型聚乳酸纤维,90年代后期,美国两家大公司联合开发了聚乳酸纤维,它们以玉米为原料,首先建设了生产能力很大的试验工厂,完善了现代化生产高分子聚乳酸的生产工艺,开创了聚乳酸酯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日本钟纺、仓敷公司、香港的福田实业公司、日本的东丽公司和台湾的远纺公司等先后开发研制了聚乳酸纤维。

2002年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与美国CDP公司合作,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工业化开发聚乳酸产品的化纤企业。

二、聚乳酸(P LA)纤维制备<1> 乳酸的制取合成聚乳酸的单体是乳酸,乳酸的生产可分为:1发酵法是采用玉米、小麦、稻谷和木薯等含淀粉农作物为原料,从原料中提取淀粉,经淀粉酶分解得到葡萄糖等单糖,再加入纯乳酸菌和碳酸钙进行发酵。

发酵液用石灰乳中和至微碱性,煮沸杀菌,冷却后过滤,用热水重结晶。

再加入50%的硫酸分解出乳酸和硫酸钙沉淀。

滤出硫酸钙,滤液在减压下蒸发浓缩,即得到工业用乳酸。

2.石油合成法由于发酵法原料来源广泛,原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较高,大多数生产商采用此法进行生产。

<2> 聚乳酸树脂的制取乳酸的聚合是PLA 生产的一项核心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对乳酸的聚合工艺作了不少研究,目前聚乳酸的制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聚合,即在高真空和高温条件下用溶剂去除凝结水,将精制的乳酸直接聚合(缩合)成聚乳酸树脂,可以生产较低分子量的聚合体。

此方法工艺流程短,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但制得的PLA 平均分子量较小,强度低,不能用作塑料和纤维加工,用途不广,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纺织材料聚乳酸纤维完整版

纺织材料聚乳酸纤维完整版

3聚乳酸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3.1聚乳酸纤维的结构
聚乳酸纤维可采用溶液纺丝、熔体纺丝和静电纺丝 等加工方法生产,大多采用熔体纺丝法。其纤维结构大 体为圆柱体,横截面近似为圆形。图2为聚乳酸纤维在水、 细菌和氧气的环境下处理后的结构照片。
由图2可以看出,聚乳酸纤维在水、细菌和氧气环境 下处理后横向截面和纵向表面上存在一些无规律的斑点 和断断续续的条纹,这是聚乳酸纤维内大量的非结晶部 分在水、细菌和氧气中进行较快的分解所形成的。
图3
5聚乳酸纤维的应用实例
5.2服装 花匠内裤采用美国NatureWorks公 司研发的天然聚乳酸纤维制作而成的内 裤。如图4所示。
图4
5聚乳酸纤维的应用实例
5.3家纺 河北烨和祥新材 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 于聚乳酸纤维的研发、 生产、销售。产品主 要用于家纺、服装、 卫生材料等制造领域。 如图5。
4聚乳酸纤维的应用
4.3聚乳酸纤维在塑料中的应用
在现代生活环境中,生态污染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可降解的塑料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 境,造成了水质变差、土地变坏等危害,为此,成本低廉、可降解、环保的聚乳酸受到了人们的 关注。聚乳酸的气体穿透性比聚乙烯(PE)高得多,所以聚乳酸可以制作矿泉水瓶,但是不能长 期储存汽水。
图5
THANKS
聚乳酸纤维
目录
1 聚乳酸纤维的概述 2 聚乳酸纤维的发展概况
3 聚乳酸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4 聚乳酸纤维的应用
1聚乳酸纤维的概述
聚乳酸(PLA)又称聚丙交酯,是聚酯类合成纤维的一种,属于可再生资源。主要由玉米、 木薯、甘蔗等富含多糖和淀粉类的植物中发酵提取出乳酸,然后通过直接缩聚法、开环聚合及 固相聚合的技术工艺合成。PLA纤维是以PLA为原料,通过挤压、双轴拉伸、纺丝等方式成型, 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最终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 无任何污染,是理想的绿色资源。

聚乳酸(PLA)纤维织物的性能及可染性

聚乳酸(PLA)纤维织物的性能及可染性

对 一 组 染 料 进 行 不 同 时 间 、 度 的 上 染 率 试 验 , 果 表 明 温 结 P A 具 有 很 好 的 上 染 性 能 。其 高 的 上 染 率 , 之 纤 维 本 身低 的 L 加 折 光 率 ( . 5 1 4 ) 赋 予 织 物 优 良的 色 强 度 , 而 很 容 易 染 13 ~ . 5 而 因

当要 求 达 到 标 准 水 平 的 牢 度 时 , 用 中 温 型 的 D s e s l 选 i r( p 和 P lnl 料 会 获 得 较 好 的耐 洗 牢 度 和 耐 光 牢 度 。 aa i 染
2 3 PL 织 物 的 耐 洗 牢 度 . A
耐 洗 牢 度 的 测 试 方 法 按 I O C 6 B S( o ) l 0 S 0 / 2 5 。 l C染 色 C


得 深 色 泽 。 减 少 P A 纤 维 和 织 物 减 重 , 色 温 度 和 染 色 时 间 为 L 染
可 以超 过 那 些 推 荐 工 艺 。
维普资讯
国 外/ l gi t
。 。。 。。 。( >。。 。
印 染(02 o5 20 . ) N
将 上 述 液 浴 快 速 升 温 至 4 加 入 助 剂 S t mo B P l— 0C, ea l I, aa

5 国 外简 讯
注 水 ,0C水 洗 】 ri 然 后 排 水 。 4 0 n, a
染 深 色 泽 时 , 浴 以 1 2C/ i 率 降 温 至 8 ( , 醋 酸 染 ~ r n速 a 0 、用
调 节 p 值 至 3 5 4 0, 入 Cy ln n ECO, 理 1 ri 排 H .~ . 加 ca o 处 a n, 5

聚乳酸纤维的制备及其染色性能分析

聚乳酸纤维的制备及其染色性能分析
(6) PLA 纤维用计算机染色配色很困难 ,原因在于 染料混配的协合效果不能用传统的理论来解释 ,为了 配色 ,实际染色是不可少的[15] 。
5 PLA 纤维生产和染色中存在的问题
(1) PLA 纤维生产中的最大难题就是 : ①如何降低 过高的生产成本 ; ②如何减小聚合物中残存的单体的 量 ; ③如何确定相关生产技术来生产纤维并改善其性 质 ,增强品质 。
3 PLA 纤维的染色性能分析[2 ,15 ,16 ,17 ]
PLA 纤维是一种新型纤维 ,介绍其染色方面的文 献不是很多 ,国内的研究基本还停留在制造阶段 。笔 者在参考国外文献的基础上 ,在本文中对 PLA 纤维的 染色性能进行一下分析 。
PLA 纤维属于疏水性纤维 ,纤维结构较紧密 。染 色时 ,染料进入纤维的无定形区 。它的染色性能随着 纺丝条件及染色前加工不同而变化 。因为纤维的微结 构 ,例如结晶度 、晶体的大小 、取向度以及无定形区的 分子的排列 ,不但取决于纺丝成形工艺 ,而且随染整加 工 (热定型 、高温热处理等) 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另外 , PLA 纤维组成 (L 型/ D 型异构体之比 ,立体结构) 也影 响它的染色性能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PLA 纤 维结构与染色性能的关系 。 311 预定型对染色的影响
400~600 400~600 300
1200
酸性染料 分散染料 酸性染料 分散染料
100~110 100~110 100 左右 130 左右
212 环境可持续性 PLA 纤维类似于丝 、棉 、羊毛等 ,属于天然纤维 ,它
以谷物等农产品为原料 ,属于可重复使用的资源 ,取之 不尽 ,用之不竭 ;而传统的化学纤维依赖于石油这一天 然资源 ,它不能再生 ,属于有限资源 。另外 , PLA 纤维 具有良好的降解和生物相容性 ,其根本原因是聚合物 链上酯键的水解 。水解速率不仅与聚合物的化学结 构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形态结构和尺寸有关 ,而且

pla碳纤维强度

pla碳纤维强度

pla碳纤维强度碳纤维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纤维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耐腐蚀等特点。

它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用品等领域,成为现代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在碳纤维中,PLA碳纤维是一种常见的类型,它以聚乳酸为基础材料,经过纺丝加工而成。

PLA碳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这得益于其特殊的纤维结构和优良的材料性能。

首先,PLA碳纤维的纤维结构非常致密,纤维间的结合力较强,使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其次,PLA碳纤维的材料性能也是其强度的重要保障。

聚乳酸作为一种可再生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能够有效地抵御外部力量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碳纤维的整体强度。

PLA碳纤维的强度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航空航天领域,轻质高强度的碳纤维材料能够有效降低飞机的自重,提高飞机的载荷能力和燃油利用率。

在汽车制造领域,碳纤维材料的高强度和优异的吸能性能使得汽车具有更好的抗撞击能力,提高了乘车安全性。

此外,PLA碳纤维还广泛应用于体育用品制造,如高尔夫球杆、网球拍等,其高强度使得运动器材更加耐用,提高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在未来的发展中,PLA碳纤维的强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改进纤维结构,增强纤维间的结合力,以增强材料的整体强度。

同时,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的材料组合,通过将PLA碳纤维与其他材料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性能。

PLA碳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这得益于其特殊的纤维结构和优良的材料性能。

其强度的提高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为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体育用品等行业提供了更好的材料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LA碳纤维的强度还将不断提升,为未来的工程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

研究聚乳酸纤维的化学性能和降解性能

研究聚乳酸纤维的化学性能和降解性能

研究聚乳酸纤维的化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研究聚乳酸纤维的化学性能和降解性能摘要:本文观察了聚乳酸纤维在不同化学试剂中的溶解反应,得出聚乳酸纤维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差。

配制不同pH值缓冲溶液测试聚乳酸纤维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发生降解,而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很难降解。

关键词:聚乳酸纤维;化学性能;pH值;降解性能1 引言近几十年,合成纤维发展迅速,在纺织纤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除了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外,在一些高科技领域也是重要的材料。

但是合成纤维制品的废弃物在自然条件下无法分解,这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研发可自然降解的绿色环保型纤维是纺织材料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聚乳酸纤维就是目前绿色环保型纤维的一个重要品种[1-2]。

聚乳酸纤维又称玉米纤维,是从由聚乳酸或由谷物(主要是玉米)、甜菜中的天然糖类得到的聚乳酸酯经溶液纺丝或熔融纺丝制成的合成纤维。

因此聚乳酸纤维废弃后可在自然界中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3-5]。

对聚乳酸纤维化学性能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该新型纤维,为纤维种类鉴别和含量分析提供检验依据。

而对其降解性能的研究为聚乳酸纤维制品在自然界中选择更好更快的'降解环境提供依据,选择正确的环境条件可使聚乳酸纤维制品快速降解,节约降解时间和用地,更好地保护环境。

2 聚乳酸纤维化学性能研究2.1 试验方案(1)试验用试剂本试验所用的化学试剂包括:25%冰乙酸、10%甲酸、20%盐酸、2.5%氢氧化钠、5%氢氧化钠。

(2)方案按照1g样品100mL溶剂的比例分别放进盛有溶剂的烧杯中,分别搅拌或煮沸lmin、5min、10min、30min、60min后静置几秒钟,观察纤维溶解的情况。

2.2 试验结果分析2.2.1 耐酸性把聚乳酸纤维放入酸性溶液中(常温或加热),观察现象,如表1所示。

表1 聚乳酸纤维在酸性溶液中的现象注:Y-溶缩;N-不溶不缩。

①聚乳酸纤维在25%冰乙酸溶液中加热(温度为87℃),迅速溶解,缩成一团,溶液呈透明状,体积越来越小。

PLA共混非织造纤维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PLA共混非织造纤维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SF/PLA共混非织造纤维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人们对环保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生物可降解材料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聚乳酸(PLA)是当今生物可降解材料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材料。

然而,虽然PLA的生物降解性能优秀,但在应用方面却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其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加工性等。

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PLA的分子链结构和组成,无法满足一些特定的工程应用需求。

因此,寻求合适的改性方法成为了PLA研究的重点之一。

非织造纤维网(nonwoven fabric)是一种没有编织过程的纤维材料,其特点是无纱线交错、无穿插结构。

由于其较好的透气性、过滤性、吸水性和柔软性等优点,非织造纤维网在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通过与聚合物共混,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特性的新型材料。

因此,本研究将探索PLA与非织造纤维网的共混制备及其性能表现,以期为PLA材料的改性提供新思路。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目标:1.制备PLA和非织造纤维网的复合材料。

2.分析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3.探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研究内容:1.选用适宜的PLA和非织造纤维网作为研究对象。

2.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出PLA和非织造纤维网的复合材料。

3.通过测试其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分析复合材料的性能表现。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LA和非织造纤维网的共混材料,然后通过相关的测试手段,评估复合材料的性能表现。

具体方法如下:1.制备PLA和非织造纤维网的复合材料。

首先将PLA和非织造纤维网按照一定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匀,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加热搅拌,并将混合物压制成薄片。

2.测试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

选取扫描电镜、显微镜等手段,观察材料表面形态变化,评估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

3.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采用拉伸、压缩等测试方法,分析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4.测试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选取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质谱联用分析等手段,分析PLA和非织造纤维网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PLA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的探讨

PLA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的探讨

p H值 、 湿 度)在 纺丝 过程 中 , 以改变 纺丝 速率来 改 温 。 可 变 聚乳 酸 纤 维 的结 晶度 :当把 聚 乳 酸纤 维置 于污泥 中
时 . 泥 中大量 的细 菌 可加速 聚乳 酸 的降解 。 污
图 2PL 纤 维 截 面 的 微 观 结 构 A
16染 色性 能 .
吸湿 性 能 较差 . 水性 能较 好 , 在 身 上 不粘 . 宜 做 疏 穿 适 外套 类 服装 P A纤 维 的芯 吸 和扩散 作 用非 常好 , 但 L 主 要 是 由于纤 维 的非 致 密结 构所 引起 : 由图 1 图 2可 知 . 、
P A纤 维最 突 出 的特 点就 是 具有 良好 的生 物相 容 L 性 和 生物 降 解 性 , 在体 内逐 渐 降解 成 C H O, 人 O和 对
P A 纤 维具 有较 多 的酯基 和 甲基 .没有 亲 水性 的 I 极 性 基 团和 反 应 性基 团 . P A 的结 晶 度> 0 结 构 且 I 5 %, 较 紧密 . 高结 晶度为 染 料提 供 了较 少 的扩散 空 间 , 维 纤
中 的微结 晶 点使 链段 的运 动受 到 限制 . 一般 在 10C 0  ̄采
和织 物 中是否 含 有杂 质 和其 他 物质 .若 含有 其 他杂 质 会降低 它 的抗紫 外线 性能 P J 维 中含 有 大量 的 C I A纤 —
H、 — C C键 . 们 不 吸 收 波 长 大 于 2 0 m 的光 线 . 照 它 9n 而 在 地球 表 面 的紫 外 线 的波 长一 般 大 于 2 0 m.另 外 聚 9n 乳 酸纤 维 是 应用 电渗 析 工艺 制 成 纯 度达 9 .%的乳 酸 95 在 真空 条件下 缩 聚而成 .因此 P A纤 维 的化 学结 构 和 L 高 纯度 使 其 具 备 了优 良 的抗 紫外 线 性 能 .在 日照 5 0 0

04 聚乳酸纤维的物理老化性能研究

04 聚乳酸纤维的物理老化性能研究
物理老化是玻璃态的高聚物从热力学的非平衡态通过链 段的微布朗运动向平衡态过渡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材 料的结构和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1…。目前,对PLA材料 的老化研究主要集中在PLA薄膜和片材制品,并基本都是采 用加速老化的实验方法对其研究[9’1“。本研究采用PLA切片 利用熔纺一步法制备PLA纤维,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 术研究PLA纤维在经历不同老化时间后的玻璃化转变行为; 通过研究物理老化过程中的Tg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讨论了 PLA纤维的物理老化行为。
(2)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自然老化时间的延长, PLA纤维的最大力和断裂力先增大后减小。由于PLA分子 链段的局部松弛,在老化初期P LA纤维的强力随着时间的增 加而增大;当局部松弛达到平衡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 PLA分子内部酯基水解断裂,发生降解,因此PLA纤维的最 大力和断裂力均逐渐下降。
用联℃确定PLA切片的熔点。以10℃/mm升温速率从 25℃升至200"C,恒温3min以消除热历史,再以5"C/min冷却至 o℃;以10℃/min速率升温至200'c,取二次升温曲线进行分析。
PLA纤维制备工艺路线:PLA切片一螺杆挤压机一熔体 过滤器一计量泵一喷丝板一冷却吹风一气流牵伸一卷绕。 1.3老化实验
图3为PLA纤维的最大力、断裂力随自然老化时间而变 化曲线图。在自然老化初期,随着时间的延长纤维的最大力 和断裂力均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两者又都随着老化时间的 延长而逐渐减小。因为PLA纤维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链 段运动虽然是冻结的,但是比链段更小的运动单元仍然可以 发生运动。根据局部松弛理论,在玻璃态,高聚物主链虽然不 能运动,但它们可以在平衡位置附近作有限的振动,主要是键 长的伸缩振动和键角的变形振动。在老化初期,由于PLA纤

pla聚乳酸研究报告

pla聚乳酸研究报告

PLA聚乳酸研究报告1.引言PLA(聚乳酸)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因其良好的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可加工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PLA作为一种可替代传统塑料的材料,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PLA的综述,并探讨其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PLA的应用和研究。

2. PLA聚乳酸的性质和特点PLA属于聚羟基酸类聚合物,由乳酸经聚合反应得到。

其主要性质和特点如下:•可降解性:PLA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材料,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降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相容性:P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无毒无害,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可加工性:PLA可以通过注塑、挤出、吹塑等传统塑料加工工艺进行成型,加工性能优越。

•机械性能优异:PLA具有良好的刚度、强度和耐热性能,可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3. PLA聚乳酸的应用领域3.1 包装材料由于PLA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领域。

PLA包装材料可以替代传统的塑料包装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PLA还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质和耐热性能,能满足不同包装需求。

3.2 生物医用材料由于P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PLA可以制备成各种生物医用材料,如PLA纳米纤维膜、PLA显微球等。

这些材料可以用于组织工程、药物缓释等方面,为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3.3 3D打印材料PLA由于其良好的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成为了广泛应用于3D打印领域的材料之一。

PLA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出复杂的结构和器件,应用于建筑、工业制品等领域。

4. PLA聚乳酸的制备方法4.1 乳酸聚合法乳酸聚合法是目前制备PLA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乳酸的缩聚反应得到PLA。

乳酸聚合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制备过程简单。

4.2 乳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制备PLA的方法。

材料学论文】聚乳酸纤维及其共混纤维的纺制及结构与性能研究(精彩论文,免费分享!)

材料学论文】聚乳酸纤维及其共混纤维的纺制及结构与性能研究(精彩论文,免费分享!)
另外,本文还重点研究了纯纺 PLA 纤维、PLA/PBS 共混纤维和 PLA/PP 共混纤维在不 同介质中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三种纤维均不耐酸碱,尤其在碱性环境中降解严重,而 且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降解越易发生。PLA 中添加 PBS 后,PLA/PBS 纤维比纯纺 PLA 更易发生降解,但是混入 PP 后,同样条件下,PLA/PP 纤维的降解程度不如纯纺 PLA 纤 维。
摘要
本文采用熔融纺丝法将进口聚乳酸(PLA)切片纺制成纤维,并对切片的基本性能以 及纺丝和后加工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索,另外将 PLA 与 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 PP (聚丙烯)共混,对共混纤维的成形条件和结构与性能进行摸索。通过应用扫描电镜法 (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小角 X 射线衍射(SAXS)和动态力学分析(DMA) 等分析手段研究发现,纯纺聚乳酸纤维在 230℃时可纺性最好,纺速为 1000m/min、后牵 伸 3.5 倍所制纤维,断裂强度达 4.1cN/dtex,断裂伸长率为 21%,结晶度为 45%左右。PLA/PBS 共混物在 220℃时所纺丝条质量较佳,而 PLA/PP 共混物则在 235℃时具有良好的可纺性。 随着添加物(PBS 或 PP)含量的增多,体系相容性逐渐变差,致使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降 低,上染率提高,玻璃化温度减小,热稳定性下降,但 PLA/PBS 共混纤维的结晶度增大, 而 PLA/PP 共混纤维的结晶度随之减小。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focused on pure PLA fiber spinning, PLA / PBS blend fibers and PLA / PP blend fibers in different media degradation sit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types of fiber could not tolerance with acid and alkali, particularly in the alkaline environment, they would be seriously degraded, and the more increase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the more prone to degradation. After PBS added into PLA, PLA/PBS fibers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depredate than pure PLA fibers, but when they mixed with PP,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degree of the degradation in PLA / PP fiber are more gently than pure PLA fiber.

pla碳纤维强度

pla碳纤维强度

PLA碳纤维强度引言PLA(聚乳酸)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环境友好性。

然而,由于其相对较低的强度,限制了其在一些高强度应用中的使用。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将碳纤维添加到PLA中以提高其强度和刚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PLA碳纤维强度的相关问题。

碳纤维增强PLA的原理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将碳纤维与PLA复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PLA的强度:1. 增加纤维强度碳纤维本身具有很高的强度,将其添加到PLA中可以增加材料的整体强度。

碳纤维的强度可以达到几百兆帕斯卡(MPa),远高于PLA的强度。

2. 提高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为了有效地将碳纤维与PLA基体结合起来,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或使用适当的界面剂。

这样可以增加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粘结强度,从而提高材料的整体强度。

3. 填充效应碳纤维的添加可以填充PLA的空隙,提高材料的密实性。

这样可以减少缺陷和孔隙的形成,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碳纤维对PLA强度的影响将碳纤维添加到PLA中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以下是碳纤维对PLA强度的几个影响因素:1. 纤维含量纤维含量是影响复合材料强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也会增加。

然而,当纤维含量超过一定比例时,由于纤维与基体的结合问题,强度增长的幅度将逐渐减小。

2. 纤维长度和取向纤维的长度和取向对复合材料的强度也有显著影响。

较长的纤维可以提供更好的强度增益,而纤维的取向也可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3. 纤维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可以改善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粘结强度。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适当的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

碳纤维增强PLA的应用领域碳纤维增强PLA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3D打印由于PLA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制造需要高强度和高精度的3D打印产品。

聚乳酸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发展应用

聚乳酸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发展应用

聚乳酸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发展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聚乳酸纤维的合成方法及其结构性能并进一步阐述了其发展状况和应用领域,简单介绍了聚乳酸纤维的应用前景关键词聚乳酸纤维性能结构应用发展一、聚乳酸纤维的简介1.1 聚乳酸纤维的定义聚乳酸纤维,即称PLA纤维,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新型合成纤维。

聚乳酸它是用谷物(玉米、甜菜、土豆、山芋等)以及有机废弃物(玉米芯或其他农作物的根、茎、叶、皮等)中发酵和蒸馏提取的乳酸为基本原料经聚合而制得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酴,并通过溶液纺丝来得到聚乳酸纤维,它可加工为长丝、短死、单丝、非织造布,以及编织物、带子、缆绳等多种制品。

聚乳酸纤维不仅原料资源丰富,而且其制品废弃后可在突然或海水中的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燃烧时不会散发毒气,不会造成污染。

是一种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纤维。

1.2 聚乳酸纤维的合成聚乳酸纤维的原材料聚乳酸纤维由玉米、甘蔗或甜菜通过发酵和蒸馏的方法提取乳酸,聚合成聚乳酚,通过溶液纺丝方法得到聚乳酸纤维,可加工成短纤维、复丝和单丝形式。

聚乳酸纤维也称为聚丙交酯,属于聚酯家族,它具有与聚醋几乎同等强度和伸长。

其循环过程为:农作物——淀粉发酵——乳酸——聚乳酸——纤维——降解一农作物二、聚乳酸纤维的结构性能聚乳酸纤维的化学结构乳酸是乳酸杆菌产生的一种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包括人体)常见的天然化合物。

目前所知的聚乳酸有聚d一聚乳酸、聚L一乳酸和聚—dL乳酸等。

生产纤维一般采用PLLA2. 1 聚乳酸( PLA) 纤维的结构特征纤维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聚集态结构, 是纤维的固有特征和本质属性。

不同的纤维结构决定了纤维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聚乳酸( PLA )纤维原料和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聚乳酸纤维具有异于一般纤维的特殊结构。

2. 2 PLA纤维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聚乳酸( PLA)是由乳酸聚合而成的一种分子中带有酯键的脂肪族聚酯材料。

乳酸的分子式为CH3CH( OH) COOH, 即2- 羟基丙酸,分子中既有羟基,又有羧基。

PLA长丝及交织物的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PLA长丝及交织物的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PLA长丝及交织物的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生产已经成为当前纺织行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生物降解塑料材料 PLA (聚乳酸) 成为目前可供选择的最优解之一,其具有天然、可降解、可再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纺织、包装等领域。

然而目前PLA 材料在纺织领域应用较少,与其它纤维相比,其性能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力学性能较弱、耐磨性差、热稳定性弱等。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其性能并拓展其应用领域。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 PLA 长丝和交织物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和耐磨性等方面的特征,全面评价 PLA 材料的性能,并探究其适用于纺织领域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确定PLA 长丝的物理参数,包括线密度、线弹性、线断裂强度等。

2. 测试 PLA 整体交织物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弯曲强度等。

3. 研究 PLA 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其耐磨性能。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1. 确定 PLA 长丝的物理参数。

采用摆锤法来测试线密度,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来测试线弹性和线断裂强度。

2. 测试 PLA 整体交织物的力学性能。

通过拉力试验机来测定 PLA 整体交织物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弯曲强度等性能指标。

3. 研究 PLA 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其耐磨性能。

采用 TG-DSC 分析仪来测试 PLA 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和热稳定性,使用 Martindale 磨损测试仪来测试 PLA 材料的耐磨性。

四、预期结果及实际应用本研究主要期望通过上述方法及步骤,综合评价 PLA 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和耐磨性等特征,并探究其适用于纺织领域的可能性。

基于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 PLA 材料的性能,使其适用于更多的纺织领域。

此外,本研究也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研发新产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聚乳酸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聚乳酸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聚乳酸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聚乳酸纤维(poly(lactic acid) fiber,PLA纤维)是由乳酸(lactic acid)单体聚合而成的合成纤维材料。

它是一种生物降解的可再生聚合物,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聚乳酸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聚乳酸纤维的结构主要由聚乳酸分子链组成。

乳酸是一种由乳酸菌发酵产生的有机酸,它有两种光学异构体:D-乳酸和L-乳酸。

乳酸通过聚合反应形成聚乳酸分子链,其中乳酸的光学异构体可以影响聚乳酸纤维的性能。

一般来说,纯聚乳酸纤维主要由L-乳酸构成,而D-乳酸的存在会降低聚乳酸纤维的结晶度和熔融点。

聚乳酸纤维的性能可以分为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两个方面。

首先,聚乳酸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

它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和弯曲性,可以制成各种纺织品,如服装、床上用品等。

此外,它还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耐油性,可用于制造包装材料。

其次,聚乳酸纤维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它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模量,可以制成高强度的纺织品。

此外,聚乳酸纤维还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疲劳性能,适用于制造耐久性要求较高的产品。

除了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外,聚乳酸纤维还具有一些其他的特殊性能。

首先,它是一种生物降解的材料,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被菌类和酶降解。

这使得它成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材料,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聚乳酸纤维还具有抗静电性能和阻燃性能。

它可以防止静电产生和火灾蔓延,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此外,聚乳酸纤维还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可增加穿着舒适度。

最后,聚乳酸纤维还可以通过添加纳米颗粒、填充剂和改性剂等来改善特定的性能。

例如,添加纳米颗粒可以增强聚乳酸纤维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填充剂可以增加纤维的硬度和抗拉强度。

改性剂可以改善纤维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总之,聚乳酸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并具有生物降解、防静电、阻燃、吸湿透气等特殊性能。

通过添加各种改性剂,可以进一步改善其性能。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聚乳酸纤维作为一种生物降解的合成纤维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聚乳酸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聚乳酸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聚乳酸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研究备受关注,因其特殊的性能和应用前景。

其中,聚乳酸(PLA)纳米纤维材料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纺织、电子等领域。

一、PLA纳米纤维制备方法PLA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静电纺丝法、旋转纺丝法、相分离纺丝法等。

其中,静电纺丝法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制备方法。

1. 静电纺丝法静电纺丝法的原理是通过高电压电场使溶液中聚合物分子形成锥状液滴,接着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荷,使液滴表面张力降低,液滴在电场作用下逐渐变细,并且捕捉室内的湿气,因此可以拉出纤维。

制备PLA纳米纤维的过程中需要有合适的溶剂、聚合物浓度、电压和喷嘴直径等条件。

2. 旋转纺丝法旋转纺丝法也被广泛应用于PLA纳米纤维的制备。

它的原理是利用旋转界面的剪切作用将聚乳酸分子拉成纳米级的纤维,具有低成本、高生产效率等优点。

3. 相分离纺丝法相分离纺丝法的原理是利用液液分离的相分离现象制备纳米纤维。

通过选择合适的非溶剂、溶剂和聚合物体系,以及制备过程的辅助条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PLA纳米纤维。

二、PLA纳米纤维的性能研究1. 力学性能PLA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研究表明,纳米纤维的强度和模量均比普通PLA纤维高,且具有很高的延展性。

这是因为纤维表面的高比表面积使纤维的分子结构更加紧密,能有效地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

2. 光学性能PLA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

研究表明,纳米纤维的纳米级直径可以使材料在特定波长下产生类似光子带隙的效应,使材料具有光学响应性质,并且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学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3. 生物相容性PLA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研究表明,纳米纤维对生物组织和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地降低组织损伤和感染的风险。

在医学、药物缓释、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PLA纳米纤维的应用展望PLA纳米纤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含 有 3 羟基 ,亲水基 团数远 远超 过 了 P A纤 维和 P T纤 维 ,而 P A纤维 和 P T纤维 在端 基 中才 有 吸 个 L E L E
湿基团,而且 P A纤维的端基中的亲水基团在整个大分子 中所 占比例比 P T L E 纤维多些 ,所以 P A纤维的 L
吸湿性 比 P T纤 维好 而 比棉纤 维差 。 E
面光 滑,丝束间纤维不相互粘连 ,纤维间的抱合力
小 ,导致 P A 纤 维在 纺 纱 过 程 中容 易 滑脱 ,可 用 L短
异形 纤 维 和 卷 曲 的纤 维 与P A短纤 维 混 纺来 改 善 这 L

表 1 P A 纤 维 与 P T纤 维 的 物 理机 械 性 能 E E
缺 陷。
第 2 卷 第 3期 4
2 1 年 0 月 0 1 6








Vl .4 o 2 NO. 1 3
JO U R N A L O F W U H A N T EX T I E U N l E R S I Y L V T
J un. 20 11
P A纤维 的性 能研 究 L
自2 世 纪 以来 , 1 开发利 用绿 色环 保 型材料 成 为保护 自然资 源 , 立资 源 可持续 发 展 的一 大重 要措 施 。 建
P A 纤维 是 以玉米 或红 薯 淀粉 为原料 ,经 发 酵获得 乳 酸 ,然后 通过 聚合 、纺 丝得 到 的纺织 纤维 L 纤 L 。P A 维 生产过 程 不使 用和 产生有 毒 物质 ,其制 品在 土壤 或海水 的微 生物 作 用下 可 降解 为二氧 化碳 和水 ,对环境 无 害 ,是 一 种无毒 、无 害 、可 生物 降解 、可 回收 利用 的绿 色环 保纤 维 因此 ,P A 纤 维成 为纺 织领 域 近 。 L
/L P A混 纺纱 、莫代 尔/L P A混 纺纱 中的棉 和莫 代 尔纤维 一样先 断裂 。
23 纤维 的吸 湿 性 _
按照纤维吸水率公式 w=G— 。 o / ,计算得 出棉纤维 、P T GG E 纤维和 P A纤维的吸水率 ,所得结果见表 L
2 。棉 的吸水率 为 4 .%,P A纤 维 的吸水率 为 7 7 3 9 L . %,P T纤维 的 吸水 率 为 49%。同一测试 条件下 P A 0 E . 8 L 纤 维 的吸水率 比棉纤 维低但 比 P T纤 维高 , 是 因为 纤维 的吸湿 性能与 纤维 亲水基 团 的多少密 切相关 , E 这 大 分 子 中所 含大 亲水基 团越多 ,纤维 的吸湿性 越好 。棉纤 维是 天然纤维 素纤 维 ,大 分子 中的每一 葡萄糖 剩基
年来 的研究热点。P A纤维融合 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特点 , L 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P A纤维制品 L 的耐热性好 ,易将汗水排出、有优异的接触感 、导湿性能 、回弹性和抗污性” ,但是 P A纤维抱合力差 , L
在热 、湿 作用 下容 易 引起 纤 维 的强力 损 伤 ,而且 很 容易受 碱腐 蚀 。
明显 , 而是 随着纤 维 的伸 长应力 急剧 增加 , E P T纤维 应变 达 2%时断裂 , 时 P A纤 维 的强化点 还未 出现 。 0 此 L
因此 可 以预 测 P A纤维 与 P T纤维 的混 纺纱被 拉伸 时 ,混 纺纱 的受力 主体是 P T纤 维 ,P T纤 维会像 棉 L E E E

^ 。 3

通 1

22 纤维 的物 理 机械 性 能 .
从 表 1可 以看 出,P A 纤 维 的物理机 械性 能优 L
异 ,其 断裂 强度接 近 P T纤维 ,但 是断裂 延伸 率 比 E
P T纤维 高很 多 。相 对于 P T纤 维而 言 ,P A纤 维 E E L 的弹性很 好 , 而织物 的耐磨 性 除 了和纤 维 的强度 有关 系外 ,还和织 物 的弹性密 切相关 ,所 以 P A 纤维 的 L 耐 穿着性 比 P T纤 维还要 好 。 E 从 图 2可 以看 出 , L P A纤维 的屈 服平 台很宽 , 这
的玻璃 化温 度 与熔融 温度 之 间 ,将 P A纤 维制 品在 10 L 0 ℃进行 热定 型处 理 3 0秒 ,即可改 善其缩 水 性 。
25 耐酸 碱 性 .
从 图 3可 以看 出 ,在 3 ℃下 ,P A纤维 经 1%的盐 酸处 理 3 钟 时强力 损失 率 为 1. 0 L 0 0分 39 %,加 大盐 酸 v糖 罪 嘿 的浓度 至 2 %、3 %时强 力损 失率 为 1 . 0 0 67 %、2 .%;P A纤维 经 5 36 L %的碳 酸钠 溶 液处理 3 0分钟 一 时强 力损失
表 2 P A 纤 维 的 吸 水 率 L
涤剂 可 有效地 去 除衣 物上 的污 渍 , P A纤 维 染后 的还 且 L 原 清洗 条件 为碱性 条件 , 所 以 P A纤维 制 品跟碱 接触 L
的机会 大 , 而未 经过 热定 型处 理 的 P A纤 维制 品经 碱性 L 温水 浸 泡后 的尺 寸稳定 性差 ,因此 我们 有必 要通 过热 定 性处理 减 少碱对 P A纤 维制 品 的稳 定性 影 响 。 L L P A纤 维 的玻璃 化温 度在 5 %一 2C,而 热定 型 的温度 定在 纤 维 8 6 ̄
度: 0C、6 %。 2 ̄ 5
1 化 学 性 能测 试 . 3
参照参考文献[ N试纤维的吸水率 ;将 P A纤维浸泡在 p 8 I L H值 为 l ,温度为 4  ̄ 的洗涤水 中浸泡 3 0 5C 0 分钟 , 烘干 ,测试 P A纤维浸泡前后的长度 ( ,根据公式 ( ) L L) 1 ,计算 P A纤维的缩水率 ( ; L Q)
钠 和6 %的丙酮溶 液 中 ,在 3 ℃ 、4 、5 %和6  ̄ 分别处 理 3 分钟 ,烘干 后测试 纤维 的断 裂强力 ,计算 0 0 0 0 0C O 处 理前 后P A 维 的强力损 失率 。 L纤
2 结 果 与 讨 论
21 纤 维 的 表 面 形态 .
图 1 示 为 P A 维 的横截 面 和 纵 向表 面 形 态 。 所 L纤
从 图1 以看 出 ,P A 维 的横截 面呈 比较 规 则 的 圆 可 L纤 形 ,纵 向光 滑 ,和P T 维 的形 态很 相 似 。P A 维 E纤 L纤
是 热 塑性合 成 纤维 ,可 以采 用熔 融 纺丝 ,纺 丝 过程
L 左 右 形态 ( 4 0) x0 中喷丝 孑 的形状 决定 纤 维 的截 面状 态 。P A 维 的表 图1 P A纤维的横截面 ( )与纵 向 ( ) L L纤
率 为 1.%,碳 酸钠 的浓 度加 大 至 1 %、2 %时强 力损 失率 为 1 .%、2 . 76 5 5 98 2I %;P A纤 维经 5 L %的氢 氧化钠 液 的浓度 至 2 %,P A纤 维 被浸 泡 3 5 L 0分钟 后 强力 消失 ,纤维 解体 。
第 3期
熊春华 ,等 :P A纤维的性能研究 L

24 纤维 的缩水 率 .
按 照纤 维缩 水率 公式 Q L— J = o I ,计 算得 P A 纤维 0 L 的平均 缩水 率为 1 .1 57 %,说 明 P A 纤维 在碱 性洗 涤条 L 件 下 的收缩 性很 大 。与 酸性 和 中性 洗 涤剂 相 比 ,碱 性洗
熊春 华 ,张传 杰 ,张楠 楠 ,朱 平 ,崔 莉
( 武汉纺织大学 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湖北 武汉 4 0 7 3 0 3)

要 :本文研 究了 P A 纤维 的表 面形 态、物理机械性能 、吸水性 、在碱性 洗涤剂 中的收缩性 ,以及酸 、碱和 L
有机溶剂对 P A 纤维的强力损伤程度。结果表 明:P A 纤维 的强度 与形 态和 P T纤维相近 ,吸水率 比棉小但 比 L L E P T纤维大,P A 纤维在碱 性条件 下缩水 率和 强力损 失速 率大, L 纤维抵抗 酸碱和有机溶 剂的能力 大小为 :丙 E L PA 酮> 盐酸> 碳酸钠> 氢氧化钠。 关键 词 :P A纤维 ;物理机械性 能;缩水率 ;耐酸碱性 L 中图分类 号 : Q 4 .7 T 32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9—5 6 (0 1 3— 0 7 4 102 1) 0 0 —0 o
1 实验 部 分
11 实 验材 料 与 仪器 .
碳 酸钠 ( 析纯 ,天 津市 恒新 化学 试剂 制造 有 限公 司 ) 分 ;氢氧 化钠 ( 纯 ,上海 试验 试剂 有 限公 司) 分析 ; 盐 酸 ( 析 纯 ,武 汉华 工精 细化 工有 限公 司 ) 酮 ( 析纯 ,兰 州化 学工业 公 司 ) L 分 ;丙 分 ;P A纤 维 ( 常熟市 长
1 . 纤 维 的 形态 和 物 理 机械 性 能 测试 2
参照参考文献[ ,测试纤维 的形态 ;参照 G /137 2 0 化学纤维 、长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 7 】 B 43 — 08《 T
测试纤 维 的物理 机 械. ,预加 张力 03 e 1 生能 . N,统计 次数 :2 ,夹 持距 离 :1rm,速 度:5 m/i,温湿 0 0 0 a 0m mn








将 P A 维分 别浸泡 在 温度为 3 q的盐酸 溶液 ( L纤 0C 浓度 分别 为 1%,2 %,3% ) 氧化 钠溶液 ( 0 0 0 、氢 浓度 分别 为5 %,1%,2 % )和碳 酸钠溶液 ( 5 5 浓度 分别 为5 %,1%,2 % )中处理 3分钟 ,烘 干后测试 纤维 的 5 5 0 断裂 强力 , 算处 理前后 P A 维 的强 力损 失率 ;将P A 维分 别浸泡 在浓度 为2 %的盐酸 、1%的氢氧化 计 L纤 L纤 5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