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虾和蟹(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上来体验的同学说说:摸上去什么感觉?夹一下什么感觉?
2. 这让你想到了什么?(螃蟹、龙虾)
揭示课题,板书:虾和蟹。
3. 第一次作业:画画记忆中的虾或蟹。试着将你记忆中的虾或蟹画出来,老师给你三分钟的时间。
PPT出示作业要求:【唤起记忆、虾蟹印象】用炭笔或油画棒画出记忆中的虾和蟹。
4. 学生进行第一次作业,播放音乐。教师整理黑板排放磁铁后进行巡视。用时3分钟。
二、观察虾蟹、再现细节(用时15分钟)
1. 掀开鱼缸上的遮盖物,出示装有虾和蟹的小鱼缸。瞧,老师将虾和蟹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2. 这些小龙虾和小螃蟹可是带着问题来的,让我们先来看看它们有什么问题吧。
PPT出示观察要求:
小龙虾的问题是:仔细观察,找找我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螃蟹的问题是:找找我俩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5. 作业展示。画好的同学将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6. 点评小结。
(1)三分钟的时间,我们就将印象中的虾和蟹表现了出来。看一看,比一比,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作品,还要说说欣赏的原因。
学生评价过程中,适当进行造型和线条表现的引导。
(2)还有一些作品,没有得到同学们的赞美,你能说说原因吗?(点出构图不当、缺乏特征、没有细节等问题)
三、走近水族,大胆创作(用时20分钟)
1. 欣赏远古虾图片。PPT出示远古虾图片:这是虾的祖先,生活在5.3亿年前的寒武纪。
2. 欣赏不同的虾和蟹。PPT出示连播图片:经过几亿年的进化和发展,虾和蟹的外形和色彩都发生了奇异的变化。播放中介绍直行的和尚蟹和2012年发现的双色龙虾。
3. 有不少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也非常喜欢神秘的生物,瞧,这是他们笔下的虾和蟹。你想欣赏哪一幅?
9. 教师示范:
(1)出示第一次作业:
这是老师凭印象画的一只螃蟹,你们觉得我画得怎么样?
学生在教师画中找出问题:构图偏、没有表现出细节特征、线条僵硬没有变化。
(2)出示第二次作业:
经过仔细观察后,我又画了一张。这张和上一张相比,我有进步吗?
学生说出教师范画中的进步之处:构图合理,具有螃蟹的特征、线条有变化,还有通过点和线表现出了螃蟹的质感。
板书设计
第13课 虾和蟹(一)
教学反思(红字)
4.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画只特别的虾和蟹啦?别急,先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虾和蟹有什么要求:
PPT出示作业要求:【走近水族,大胆创作】
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创作一只属于你的的虾或蟹。可以写生鱼缸中身边的虾和蟹,也可以根据图片中的虾和蟹进行创作。
5. 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表现虾和蟹,老师还带来了一份小礼物。请组长将组内的信封发给每个组员。
五、学习总结、课后拓展(用时2分钟)
1.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与虾和蟹亲密接触,你是不是更加喜欢这些神秘的生物了?只要抓住了虾和蟹的特征,我们不仅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虾和蟹,还可以巧妙地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虾和蟹。瞧!PPT出示手工、泥工作品。
2.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会了观察和表现,我们就可以让虾和蟹成为我们设计的源泉。瞧,这些生活中的精彩设计都是设计师们从虾和蟹身上受到的启发。
(3)我们怎样才能将虾和蟹表现得更加精彩呢?(多观察)想不想近距离,仔细观察虾和蟹呢?
设计意图:第一部分的设计,让孩子从生活出发,感知虾蟹的第一印象。通过工具钳,让孩子联想到虾蟹,比起直接揭示课题,更加能调动孩子画画虾和蟹的兴趣。联想起虾和蟹后,凭印象画画虾和蟹,为孩子打开记忆的窗口,同时,通过作业的评价,让孩子找到表现虾和蟹时遇到的问题。带着的困惑进行下面的观察学习,孩子们会更加主动且更有针对性。
PPT出示学生作品。点击放大其中一幅进行欣赏。提示:(第一幅作业)这只大龙虾看上去真是威武(第二幅作业)这只虾有点特别,站立起来,挥动着大钳子。真神奇。换个角度观察,我们的虾和蟹或许更加有趣,在同学们眼里,虾和蟹也是有表情、有个性的。(第三幅作业)有了变化的线条,就算没有色彩,我们的虾和蟹也一样生动、精彩。
3. 下发实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观察方法及角度。
4. 小组汇报:先说说小组讨论发现的小龙虾和小螃蟹的相似之处。
结合学生的回答,PPT出示文字提示:
(1)外壳:外壳坚硬。
(2)身体:左右对称
(3)足:五对步足,其中前两对足是鳌足(大钳子)。
(4)眼睛:有眼柄,可以转动。
5. 小组汇报:再来说说鱼缸中的小龙虾和小螃蟹的不同之处。
(2)介绍推荐作品时,要说清楚这幅作品好在哪里。(从造型、质感、色彩等方面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对于最后一次作业的评价,如何做到更加有效?我在设计时将每组作品展示在了一个块面上,进行推荐评价。学生在作画时,已经对本组的作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展示作业时,又近距离、系统地欣赏了本组同学的作品。因此,在评价时,他们对本组的作品更有发言权。可以推荐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其他组员的。既然是组内推荐,孩子们就会对作品进行讨论和争辩,不会出现“事不关己”的状况。这样的评价既实现了自评、互评的价值,更让孩子在评价中提升审美能力。
结合学生的回答,PPT出示文字提示:
(1)身体形状:小龙虾的身体是长的、一节一节的,小螃蟹的身体是扁的。
(2)尾巴:小龙虾的尾巴是扇形伸展的,小螃蟹的尾巴是藏在肚子下面的。
(3)触须:小龙虾有长而柔韧的触须,小螃蟹没有触须。
6. 第二次作业:表现细节。
哦,原来观察就是通过比较相同和不同,找出虾和蟹的特征,那么,锋利的大钳子、坚硬的外壳、一节一节的虾的身体、柔软而有弹性的触须、灵活会动的眼睛等等,这些特征,我们又应该如何去表现呢?老师给你三分钟的时间,对着鱼缸中的虾和蟹,画一画你最感兴趣的一处特征。
课题
第13课 虾和蟹(一)
主备人
苏小娟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 时
2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学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表现生活中常见的虾和蟹。虾和蟹既普通又特别,普通在于市场上、家庭中经常能见到,离学生的生活特别近;特别又在于虾和蟹的造型比较奇特,种群特别庞大,许多虾和蟹都有着奇特的身体结构和色彩,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表现的空间。
6. 第三次作业。
PPT连播虾蟹图片,播放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教师将展板放置到位后进行巡视指导。
四、展示作品,学会欣赏(用时3分钟)
1. 教师出示展板,指导张贴作品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每组都拥有一块自己的水域(展板),将本组作品贴到自己的水域中。
2. PPT出示评价要求:(展示作品、学会欣赏)
(1)小组内成员相互欣赏作品,推选出一幅最棒的作品,介绍给全班同学。
教学难点
学生创作过程中能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出虾和蟹的细节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彩色虾蟹图片装入信封、实物虾和蟹装入鱼缸、两张示范作品、水粉颜料工具、六张作品展板。
学生准备:
炭笔或油画棒、水粉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唤起记忆、虾蟹印象(用时5分钟)
1. 出示钥匙扣,提问:这是什么?谁想上来摸一摸?
7. 自我评价:选择两名学生进行自评。将自己所画局部与上一次作业中的局部进行对比,说说自己的画有进步吗?进步在哪儿?
教师示范:老师跟你学线条。根据学生作品示范不同质感的线条表现方式。
8. 走近大师: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学会了用变化的线条表现虾和蟹的细节特征。其实,大师也是这样进行创作的。
PPT出示齐白石虾蟹画。中国画大师齐白石爷爷,特别擅长画虾,他在画虾之前,曾经深入观察、研究过虾。所以,才能变化莫测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出活灵活现的虾和蟹。
(3)示范色彩:我还想为我们的螃蟹穿上一件漂亮的外套。
教师示范干湿画法着色。(色彩夸张)
10. 小结过渡:这些绚丽的色彩并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虾和蟹的大家族中找到的。不相信?那就跟我一起走近虾蟹世界一起欣赏一下吧。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次教师示范,一是“老师跟你学画画”,属于局部示范,这种示范方法不仅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而且在示范时巧妙地点出学生观察表现的正确方法,是学生作品展示,同时也是教师的评价和示范,这样一来学生在“老师跟你学画画”的情境中,更加自信、更有兴趣。二是错误示范引出问题,色彩示范进行延伸。两幅线条作品呈现递进关系,学生在看老师第一幅错误示范的作品后,发现问题,并在第二幅作品中找到老师的进步之处,同时,也学习了老师表现是线条的变化。在解决了教学重点之后,自然地加上色彩的示范,起到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作用。
PPT出示生活中的虾蟹设计图片。
3.同学们,细心观察、大胆创作,你就是下一个虾蟹设计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乐于表现、敢于创作。下节课,我们又将与虾和蟹一起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又回归生活。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设计,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鼓励学生拓展视野,乐于创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观察虾和蟹的形态、色彩和质感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线条和色彩的变化,表现出虾和蟹的体型特征和细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带领学生体验与虾和蟹近距离接触的乐趣,养成观察、表现的创作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写生了解虾和蟹的外型及主要特征。
PPT出示作业要求:(观察虾蟹、再现细节)观察虾和蟹,用炭笔或油画棒画出你最感兴趣的一处特征。作业用时3分钟。
播放音乐。学生进行观察表现,教师整理黑板,留出示范的位置后进行巡视。
设计意图:将实物请进课堂,指导观察方法。通过全角度地观察事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虾和蟹的细节特征。观察活动后,立即进行第二次作业,画画局部。让孩子将自己观察的结果呈现出来。这样连贯且目的性明确的设计,让孩子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并且,将观察到的细节特征表现出来,显得自然合理、水到渠成。
2. 这让你想到了什么?(螃蟹、龙虾)
揭示课题,板书:虾和蟹。
3. 第一次作业:画画记忆中的虾或蟹。试着将你记忆中的虾或蟹画出来,老师给你三分钟的时间。
PPT出示作业要求:【唤起记忆、虾蟹印象】用炭笔或油画棒画出记忆中的虾和蟹。
4. 学生进行第一次作业,播放音乐。教师整理黑板排放磁铁后进行巡视。用时3分钟。
二、观察虾蟹、再现细节(用时15分钟)
1. 掀开鱼缸上的遮盖物,出示装有虾和蟹的小鱼缸。瞧,老师将虾和蟹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2. 这些小龙虾和小螃蟹可是带着问题来的,让我们先来看看它们有什么问题吧。
PPT出示观察要求:
小龙虾的问题是:仔细观察,找找我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螃蟹的问题是:找找我俩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5. 作业展示。画好的同学将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6. 点评小结。
(1)三分钟的时间,我们就将印象中的虾和蟹表现了出来。看一看,比一比,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作品,还要说说欣赏的原因。
学生评价过程中,适当进行造型和线条表现的引导。
(2)还有一些作品,没有得到同学们的赞美,你能说说原因吗?(点出构图不当、缺乏特征、没有细节等问题)
三、走近水族,大胆创作(用时20分钟)
1. 欣赏远古虾图片。PPT出示远古虾图片:这是虾的祖先,生活在5.3亿年前的寒武纪。
2. 欣赏不同的虾和蟹。PPT出示连播图片:经过几亿年的进化和发展,虾和蟹的外形和色彩都发生了奇异的变化。播放中介绍直行的和尚蟹和2012年发现的双色龙虾。
3. 有不少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也非常喜欢神秘的生物,瞧,这是他们笔下的虾和蟹。你想欣赏哪一幅?
9. 教师示范:
(1)出示第一次作业:
这是老师凭印象画的一只螃蟹,你们觉得我画得怎么样?
学生在教师画中找出问题:构图偏、没有表现出细节特征、线条僵硬没有变化。
(2)出示第二次作业:
经过仔细观察后,我又画了一张。这张和上一张相比,我有进步吗?
学生说出教师范画中的进步之处:构图合理,具有螃蟹的特征、线条有变化,还有通过点和线表现出了螃蟹的质感。
板书设计
第13课 虾和蟹(一)
教学反思(红字)
4.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画只特别的虾和蟹啦?别急,先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虾和蟹有什么要求:
PPT出示作业要求:【走近水族,大胆创作】
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创作一只属于你的的虾或蟹。可以写生鱼缸中身边的虾和蟹,也可以根据图片中的虾和蟹进行创作。
5. 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表现虾和蟹,老师还带来了一份小礼物。请组长将组内的信封发给每个组员。
五、学习总结、课后拓展(用时2分钟)
1.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与虾和蟹亲密接触,你是不是更加喜欢这些神秘的生物了?只要抓住了虾和蟹的特征,我们不仅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虾和蟹,还可以巧妙地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虾和蟹。瞧!PPT出示手工、泥工作品。
2.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会了观察和表现,我们就可以让虾和蟹成为我们设计的源泉。瞧,这些生活中的精彩设计都是设计师们从虾和蟹身上受到的启发。
(3)我们怎样才能将虾和蟹表现得更加精彩呢?(多观察)想不想近距离,仔细观察虾和蟹呢?
设计意图:第一部分的设计,让孩子从生活出发,感知虾蟹的第一印象。通过工具钳,让孩子联想到虾蟹,比起直接揭示课题,更加能调动孩子画画虾和蟹的兴趣。联想起虾和蟹后,凭印象画画虾和蟹,为孩子打开记忆的窗口,同时,通过作业的评价,让孩子找到表现虾和蟹时遇到的问题。带着的困惑进行下面的观察学习,孩子们会更加主动且更有针对性。
PPT出示学生作品。点击放大其中一幅进行欣赏。提示:(第一幅作业)这只大龙虾看上去真是威武(第二幅作业)这只虾有点特别,站立起来,挥动着大钳子。真神奇。换个角度观察,我们的虾和蟹或许更加有趣,在同学们眼里,虾和蟹也是有表情、有个性的。(第三幅作业)有了变化的线条,就算没有色彩,我们的虾和蟹也一样生动、精彩。
3. 下发实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观察方法及角度。
4. 小组汇报:先说说小组讨论发现的小龙虾和小螃蟹的相似之处。
结合学生的回答,PPT出示文字提示:
(1)外壳:外壳坚硬。
(2)身体:左右对称
(3)足:五对步足,其中前两对足是鳌足(大钳子)。
(4)眼睛:有眼柄,可以转动。
5. 小组汇报:再来说说鱼缸中的小龙虾和小螃蟹的不同之处。
(2)介绍推荐作品时,要说清楚这幅作品好在哪里。(从造型、质感、色彩等方面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对于最后一次作业的评价,如何做到更加有效?我在设计时将每组作品展示在了一个块面上,进行推荐评价。学生在作画时,已经对本组的作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展示作业时,又近距离、系统地欣赏了本组同学的作品。因此,在评价时,他们对本组的作品更有发言权。可以推荐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其他组员的。既然是组内推荐,孩子们就会对作品进行讨论和争辩,不会出现“事不关己”的状况。这样的评价既实现了自评、互评的价值,更让孩子在评价中提升审美能力。
结合学生的回答,PPT出示文字提示:
(1)身体形状:小龙虾的身体是长的、一节一节的,小螃蟹的身体是扁的。
(2)尾巴:小龙虾的尾巴是扇形伸展的,小螃蟹的尾巴是藏在肚子下面的。
(3)触须:小龙虾有长而柔韧的触须,小螃蟹没有触须。
6. 第二次作业:表现细节。
哦,原来观察就是通过比较相同和不同,找出虾和蟹的特征,那么,锋利的大钳子、坚硬的外壳、一节一节的虾的身体、柔软而有弹性的触须、灵活会动的眼睛等等,这些特征,我们又应该如何去表现呢?老师给你三分钟的时间,对着鱼缸中的虾和蟹,画一画你最感兴趣的一处特征。
课题
第13课 虾和蟹(一)
主备人
苏小娟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 时
2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学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表现生活中常见的虾和蟹。虾和蟹既普通又特别,普通在于市场上、家庭中经常能见到,离学生的生活特别近;特别又在于虾和蟹的造型比较奇特,种群特别庞大,许多虾和蟹都有着奇特的身体结构和色彩,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表现的空间。
6. 第三次作业。
PPT连播虾蟹图片,播放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教师将展板放置到位后进行巡视指导。
四、展示作品,学会欣赏(用时3分钟)
1. 教师出示展板,指导张贴作品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每组都拥有一块自己的水域(展板),将本组作品贴到自己的水域中。
2. PPT出示评价要求:(展示作品、学会欣赏)
(1)小组内成员相互欣赏作品,推选出一幅最棒的作品,介绍给全班同学。
教学难点
学生创作过程中能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出虾和蟹的细节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彩色虾蟹图片装入信封、实物虾和蟹装入鱼缸、两张示范作品、水粉颜料工具、六张作品展板。
学生准备:
炭笔或油画棒、水粉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唤起记忆、虾蟹印象(用时5分钟)
1. 出示钥匙扣,提问:这是什么?谁想上来摸一摸?
7. 自我评价:选择两名学生进行自评。将自己所画局部与上一次作业中的局部进行对比,说说自己的画有进步吗?进步在哪儿?
教师示范:老师跟你学线条。根据学生作品示范不同质感的线条表现方式。
8. 走近大师: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学会了用变化的线条表现虾和蟹的细节特征。其实,大师也是这样进行创作的。
PPT出示齐白石虾蟹画。中国画大师齐白石爷爷,特别擅长画虾,他在画虾之前,曾经深入观察、研究过虾。所以,才能变化莫测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出活灵活现的虾和蟹。
(3)示范色彩:我还想为我们的螃蟹穿上一件漂亮的外套。
教师示范干湿画法着色。(色彩夸张)
10. 小结过渡:这些绚丽的色彩并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虾和蟹的大家族中找到的。不相信?那就跟我一起走近虾蟹世界一起欣赏一下吧。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次教师示范,一是“老师跟你学画画”,属于局部示范,这种示范方法不仅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而且在示范时巧妙地点出学生观察表现的正确方法,是学生作品展示,同时也是教师的评价和示范,这样一来学生在“老师跟你学画画”的情境中,更加自信、更有兴趣。二是错误示范引出问题,色彩示范进行延伸。两幅线条作品呈现递进关系,学生在看老师第一幅错误示范的作品后,发现问题,并在第二幅作品中找到老师的进步之处,同时,也学习了老师表现是线条的变化。在解决了教学重点之后,自然地加上色彩的示范,起到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作用。
PPT出示生活中的虾蟹设计图片。
3.同学们,细心观察、大胆创作,你就是下一个虾蟹设计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乐于表现、敢于创作。下节课,我们又将与虾和蟹一起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又回归生活。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设计,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鼓励学生拓展视野,乐于创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观察虾和蟹的形态、色彩和质感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线条和色彩的变化,表现出虾和蟹的体型特征和细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带领学生体验与虾和蟹近距离接触的乐趣,养成观察、表现的创作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写生了解虾和蟹的外型及主要特征。
PPT出示作业要求:(观察虾蟹、再现细节)观察虾和蟹,用炭笔或油画棒画出你最感兴趣的一处特征。作业用时3分钟。
播放音乐。学生进行观察表现,教师整理黑板,留出示范的位置后进行巡视。
设计意图:将实物请进课堂,指导观察方法。通过全角度地观察事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虾和蟹的细节特征。观察活动后,立即进行第二次作业,画画局部。让孩子将自己观察的结果呈现出来。这样连贯且目的性明确的设计,让孩子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并且,将观察到的细节特征表现出来,显得自然合理、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