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演变
--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系别:
年级:
姓名:
学号:
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演变
--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姓名:专业:学号:
摘要:自20世纪至今,中国扮演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从被迫遵守者的角色,变成了秩序的参与者,再到秩序的重要参与者,发展到今天的新秩序的塑造者之一。
中国在国际秩序的演变过程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中演变过程的背后,反应的是大国实力的演变,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变化。
本文从国际秩序演变的形式与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分析,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与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为依循主线,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对未来的国际新秩序的反展与中国的作用浅略分析。
关键词:中国崛起、国际新秩序、国家实力
国际秩序演变与新的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中主要行为体尤其是大国权力分配、利益分配、观念分配的结果,而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全球性国际机制的创立与运行。
国际秩序由各主要行为体尤其是大国提供,又体现并导致了大国之间的合作与冲突。
国际秩序之争,实质上是权力、利益之争,又主要表现为观念之争、国际机制之争。
鉴于大国实
力的此消彼长是一种历史规律,在实力基础上的利益分配、观念分配以及反映三种分配结构与进程的国际机制也将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之中, 新旧秩序的转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5、16世纪始,欧洲列强筚路蓝缕,开创了稳定的全球航海体系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规模的贸易体系,工业革命、运输革命、通讯革命等相
继而来,体系内部联系的紧密最终造就了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秩序。
随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市场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出现、殖民体系的建立为主要标志,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形成了。
在这个体系中,欧洲列强转型为现代民族国家,各自拥有了保护自己不受侵略威胁和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实力与强烈意愿。
大英帝国崛起为世界霸主,同时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日本也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崛起为亚洲强国。
这些强国通过战争互动的结果就是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秩序的出现。
它以国际联盟的建立为依托,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为标志。
凡尔赛-华盛顿秩序的分赃性质及其内在的不平等性,该秩序的不稳定是必然的。
经磨刀霍霍,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二战爆发。
期间突出的现象是,美国具有了世界霸主的实力,却拒绝承担世界霸主的责任,而是伺机攫取世界性利益;社会主义苏联崛起成为列强纵横捭阖、准备战争的最佳借口。
二战结束前后各大国建立国际秩序的努力代表了20世纪第二次新秩序的诉求。
各大国遵循实力原则和利益原则,以划分势力范围的形式,建立了具有强烈地缘政治色彩的雅尔塔秩序。
苏联解体后标志这雅尔塔体系的坍塌,之后一美国为首超级大国、日欧对国际新秩序的观点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建立一个以维护西方大国利益为基础的、由西方大国为领导的、以确立西方模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为目标的国际秩序,并均想在建立新秩序过程中占有主导权。
新秩序的出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国家的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演变,对国际秩序的发展有力的推动。
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促使着一个更为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出现。
国际新秩序则是要求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国际秩序演变中中国的作用
大国是国际秩序建构和重塑的主角,大国软硬实力增强导致其利益诉求延展,在国际秩序变动的过程中进行主导或被动的战略设计,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实际推动者,并在全球和地区两个方面展开战略作为。
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经历了一个从旁观到参与、从消极到积极的过程。
在1941年珍珠港事变之前,中国是国际秩序的被迫执行者(这种被迫执行在很多时候,是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代价的)。
因为清朝灭亡后国内连年内战,中国的国力损耗过巨,全世界主要的强国几乎都要求虚弱的中国遵守其自清朝以来其为中国制定的国际秩序准则。
941年珍珠港事变之后,中国的国际作用开始凸显。
为了牵制日本的力量,英国、美国、前苏联开始重视中国的作用。
中国开始在国际秩序中,扮演重要参与者的角色:抵抗了日本对外扩张的主要陆上军事力量。
这时候的中国,担任了秩序参与者的角色。
1957年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开始在东亚、东南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在越南战场先后同法国、美国交手之后,中国开始成为国际秩序的重要参与者。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之后,这一角色的作用,愈发凸显。
1985年邓小平开始提出和平与发展主题,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和全面参与国际秩序提供了战略指向。
自此,中国走上改变自己、影响世界进而塑造世界的崛起之路。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至今,尤其是亚洲开发银行的建立,中国从规则的重要参与者,完成了向规则制定者角色的转变。
亚洲开发银行的成立,是中国开始主导某一层面的地区经济事务的开始,也是中国成为世界秩序的制定者的角色之一的标志。
从国际秩序演变中国作用的认识与思考
从上述国际秩序演变与中国在国际秩序中作用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以下几点。
首先,国际秩序是大国之间权力分配、利益分配和观念分配的结果;大国崛起必然触及国际秩序建构,中国必须就如何建立国际秩序提出自己的见解;中国参与国际秩序的建设,应从区域秩序着手,同时强调以完善全球性国际制度的基本规则着眼点,逐步加强在国际秩序建设的议程创设能力,成为积极的、建设性的和可预期的国际秩序塑造者。
其次,国际新秩序并非朝夕间能建立的,至少对现在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世界霸权主义依旧存在,弱国小国也往往处于被动和受人摆布局面。
但国际秩序在中国及其他新起国家的发展中朝着合理方向,中国在演变中更是发挥这重要作用。
首先,中国对新国际秩序原则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集中体现在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与完善,经过实际的检验它确实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参考价值。
五项原则高度概括了最根本的国际法准则,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和原则。
五项基本原则普遍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不同发展程度(发达、发展中、最不发达)的国家,具有强大的活力。
其次,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进行了有益补充。
表现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促进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完善与均衡,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最后,中国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例如在印度支那、柬埔寨、朝鲜和伊朗等国际问题中促进和平协议;建议联合国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热点问题的政治对话,还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争取公平权益。
中国是21世纪国际秩序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力量结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对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不懈追求。
在这一轮秩序变迁中,中国的作用是独特的:它既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东方国家,又是国际体系的核心行为者,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密切的互动,这使得中国具有沟通东西南北的优势。
不仅如此,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取向将使国际秩序的变化更具和平性,使新的秩序内涵更注重发展,使秩序安排更加公正。
参考文献
[1]戍域. 有关国际秩序的几点看法[J]. 现代国际关系. 2010.9.1
[2] 董贺. 新世纪中国关系研究[D]. 吉林大学. 2014.4.1
[3] 门洪华. 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J]. 国际政治学. 2016.2.5
长安埃斯伦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指引
(一般有语言区、日常生活区、数学区、科学区、建构区、美工区、音乐区、角色
游戏等)
一、角色区
小班:娃娃家
塑料桌子、台布、橱具(碗、碟、盘、勺子)等、布娃娃、床、日常用品(皮包、菜蓝、围裙、抹布、电话)等。
自制:煤气炉、电视、冰箱等。
中、大班:理发店、医院、餐厅等
理发店材料:旧吹风筒、洗发水瓶、镜子、梳子、脸盆、围布、发型头像等。
自制:剪刀(硬纸板)、热水器(小纸箱)。
医院材料:听诊器、体温计、无针头注射器、托盘、空药瓶、帽子、白大褂等。
自制:各部门标志(挂号处、收费处、药房、注射室、诊室)等。
餐厅材料:炊具、餐具、食物模型、围裙、厨师帽等。
自制:菜谱、收银机、人民币等。
二、美工区
颜料、有盖的装颜料的塑料瓶、油画笔、调色盘、水彩笔、油画棒、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剪刀、双面胶、透明胶、围裙、绘画纸、蜡光纸、彩色纸、皱纹纸等。
废旧材料:报纸、挂历彩色纸、纸巾筒、牙刷、点心盘、毛线、吸管、小纸盒等。
三、建构区
小型积木、大型空心积木、大型插塑、人物动物模型、汽车模型、交通标志、硬纸盒、罐子等。
辅助材料:纸、笔、剪刀、透明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