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13首其十

合集下载

《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读山海经·其十》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读山海经·其十》原文 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注释
①讵:表示反问,岂。

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

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

衔:用嘴含。

微木:细木。

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山海经·海外西经》)
④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幺忧虑。

⑤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⑥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古诗文《读山海经·其十》赏析

古诗文《读山海经·其十》赏析

古诗文《读山海经·其十》赏析读山海经·其十魏晋: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读山海经·其十译文及注释【译文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注释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

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

衔:用嘴含。

微木:细木。

】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山海经·海外西经》)④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⑤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⑥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⑦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

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⑧猛志:勇猛的斗志。

⑨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⑩讵:表示反问,岂。

读山海经·其十鉴赏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诗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起笔二句,概括了精卫的神话故事,极为简练、传神。

《山海经·北山经》云:“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为复溺死之仇,竟口衔微木,要填平东海。

精卫之形,不过为一小鸟,精卫之志则大矣。

“精卫衔微木”之“衔”字、“微”字,可以细心体会。

“衔”字为《山海经》原文所有,“微”字则出诸诗人之想象,两字皆传神之笔,“微木”又与下句“沧海”对举。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组诗作品《读山海经》十三首(附译文)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组诗作品《读山海经》十三首(附译文)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

首篇为序诗,后十二首从《山海经》《穆天子传》中撷取题材而写成。

组诗中,世间的传说、神话、寓言、史实,通过其“魔镜”,或被化为睿智的火花,或被化为哀婉的叹息,或被化为惊天的怒吼,或被化为由衷的敬佩,或被化为刹那的顿悟,或被化为玄妙的虚幻,或被化为警世的宣言,可看作作者壮年时期思想状态的全面映照。

《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其一》译文: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读山海经·其二》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读山海经·其二》译文:玉台灵秀出云霞,王母安适美容颜。

天地与之共俱生,不知岁月几多年。

神灵变化无穷尽,仙馆很多非一山。

高会酣饮唱新谣,哪像世俗凡语言!《读山海经·其三》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读山海经·其三》译文:遥遥高耸槐江岭,那是玄圃最高冈。

远望西南昆仑山,珠光宝气世无双。

高高珠树光明照,谣水涓涓流细淌。

可恨不及周穆世,搭车也去一游赏。

《读山海经·其四》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十赏析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十赏析

陶渊明《读山海经》之十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十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自]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注释:《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

《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

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有女名女娲,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

衔:用嘴含。

微木:细木。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山海经·海外西经》)同物:女娲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

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译文:精卫口含小小的木块,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

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美好的时刻怎可期待!赏析:诗人通过赞颂精卫和刑天身死而战斗不止的百折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表现自己对强权和暴政的激烈反抗意识,以及对实现抗暴愿望的期待。

《读山海经》诗共十三首,这里仅选此一首。

本篇通过《山海经》中有关精卫和刑天的神话故事,以“金刚怒目”式的特有风格,表现自己誓死抗争的决心,有异于他的大多数作品。

你看,女娃虽溺死东海,但化为精卫鸟,衔木石以填海;刑天因为和天帝争神位,虽然被砍去头颅,仍然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舞起盾牌和大斧坚持斗争,死不停息,这种以弱对强、永不停息的复仇精神,自始至终显示了剑拔弩张的斗争风格。

八上课外古诗词背诵(注释版)

八上课外古诗词背诵(注释版)

八上课外古诗词背诵(注释版)八上课外古诗词背诵1.《读山海经诗三首》①(其十)陶渊明精卫②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③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④既无虑,化去⑤不复悔。

徒⑥设在昔心,良辰⑦讵可待!注释①《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

《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

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

衔:用嘴含。

微木:细木。

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山海经・海外西经》)④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⑤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⑥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⑦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

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译文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2.《杂诗十二首》(其一)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为兄弟③,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④。

盛年不重来⑤,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⑥,岁月不待人。

【注释】①蒂(dì帝):蒂的异体字,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 ④斗:酒器.比邻:近邻.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3.《入若耶溪》①王籍����⑵何泛泛⑶,空⑷水⑸共悠悠。

八上课外古诗词背诵(注释版)

八上课外古诗词背诵(注释版)

八上课外古诗词背诵1.《读山海经诗三首》①(其十)陶渊明精卫②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③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④既无虑,化去⑤不复悔。

徒⑥设在昔心,良辰⑦讵可待!注释①《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

《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

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

衔:用嘴含。

微木:细木。

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山海经·海外西经》)④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⑤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⑥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⑦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

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译文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2.《杂诗十二首》(其一)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为兄弟③,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④。

盛年不重来⑤,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⑥,岁月不待人。

【注释】①蒂(dì帝):蒂的异体字,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③落地:刚生下来.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 ④斗:酒器.比邻:近邻.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3.《入若耶溪》①王籍艅艎⑵何泛泛⑶,空⑷水⑸共悠悠。

《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翻译及赏析《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讲述神话传说及地理知识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读山海经·其十》是一篇有关神龙的章节,赋予了龙无限的神奇色彩,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这篇文章将分别介绍《其十》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原文“若匈奴之地,有神龙焉,其状如牛,一角,文身锦绣,常藏在水中。

”二、翻译“在匈奴的地方,有一条神龙,它的形状像牛,只有一只角,身体上刻着锦绣的文身,常常藏在水中。

”三、赏析《读山海经·其十》是一篇非常简短的章节,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是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一直被视为神灵之物、文化象征和民族精神的代表。

这篇文章中的龙,不同于常见的几何图形或客套的语言,而是赋予了一种生动的、真切的形象,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其十》中的龙具有牛的形态,仅有一只角,刻着锦绣的文身,这种神奇而独特的造型,深深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其次,《读山海经·其十》中的龙常常藏在水中,这又启示我们从生态环境和怀疑精神的角度来理解龙的本质。

龙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被视为天上的神灵,但在此刻,它居然潜藏在水中,这意味着龙也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龙神话的质疑和怀疑心态,不再像传说中那么神秘神奇。

最后,读完《其十》,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文学经典《红楼梦》中的巨龙跃涧,这种对龙的形象的深化,更增加了对《其十》的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读山海经·其十》是一篇简单、生动且充满神话色彩的文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带来了更多特色和魅力。

它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龙的存在,以及对古代神话的思考和怀疑,从而开拓了我们的文化视野。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及赏析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及赏析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及赏析读山海经·其十魏晋: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译文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有。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注释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

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

衔:用嘴含。

微木:细木。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山海经·海外西经》)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

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有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猛志:勇猛的斗志。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讵:表示反问,岂。

赏析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诗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起笔二句,概括了精卫的神话故事,极为简练、传神。

《山海经·北山经》云:“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为复溺死之仇,竟口衔微木,要填平东海。

精卫之形,不过为一小鸟,精卫之志则大矣。

“精卫衔微木”之“衔”字、“微”字,能够细心体会。

“衔”字为《山海经》原文所有,“微”字则出诸诗人之想象,两字皆传神之笔,“微木”又与下句“沧海”对举。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全文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全文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一个班有50名同学,在下面的比中,不可能表示男女人数比是()A.1:1B.13:12C.2:3D.3:12.甲×=乙×(甲乙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那么()A.甲>乙B.甲<乙C.甲=乙3.一个比的前项是30,如果前项增加6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A.增加60B.减少60C.乘3D.除以34.180千克的相当于100千克的()A.B.C.5.下面能用百分数表示的是()A.一个苹果重kgB.母鸡只数是公鸡只数的C.一根铁丝长0.6米6.在下面的选项中,不能用等号连接的一组算式是()A.×99和×100﹣1B.×(×)和(×)×C.×和×D.﹣﹣和﹣(+)7.小丁丁今年12岁,爸爸今年42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丁丁的3倍?解:设x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丁丁的3倍,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A.42=3(x+12)B.42+x=x+12C.42+x=3(x+12)D.42+x=3x+128.下面4块菜地,阴影部分种辣椒.辣椒面积占的百分比最大的菜地是()A.B.C.D.9.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和这个展开图对应的正方体是()A.B.C.D.10.下图中甲的表面积()乙的表面积.A.大于B.等于C.小于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姐姐和弟弟两个人都喜欢收集海报贴画,已知他们两个人一共收集海报280张,弟弟收集了x 张,姐姐是弟弟的4倍,问:他们每人各收集多少张?(如图所示)姐姐收集张,弟弟收集张.12.一个数的是60,这个数的是.13.吨的是吨;10米的是米.14.20克的盐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水与盐的质量之比是,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15.平谷三小今年的用水量比去年减少了8%,请你说明8%的意义.1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4m,宽是3m,高是1m,它的表面积是m2,体积是m3.17.★如图,将它折成一个正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之和最小是.18.240米增加它的后是米,比20米少是米.三.判断题(共6小题)19.比5吨少,是4吨..(判断对错)20.把0.12:1的后项化成100,要使比值不变,则这个比为120:100.(判断对错)21.一种树苗的成活率是101%.(判断对错)2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为原来的3倍,它的体积就扩大为原来的27倍.(判断对错)23.3+÷+3=1.(判断对错)24.15:10也可以写成,读作:“十分之十五”.(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5.计算下面各题.÷÷×÷25÷×15÷×五.应用题(共3小题)26.列式计算.比12的多8的数是多少?27.果园里茘枝树比龙眼树多520棵,荔枝树的棵数是龙眼树的3.6倍.龙眼树和荔枝树各有多少棵?(用方程解)28.用一张长90cm、宽80cm的长方形铁皮,在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10cm的小正方形(如图),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铁皮箱,这个铁皮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如果每升装机油0.8千克,可以装机油多少千克?六.操作题(共2小题)29.下面左边的大长方形面积是1公顷,请你先涂色表示出公顷,再画斜线表示出公顷的.30.请在下面的百格图中涂色表示出55%.七.解答题(共3小题)31.将下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4.5、45%、0.458、、、0.4.32.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养殖专业户刘叔叔一次卖鹅28只,平均每只鹅的价格是45元.他卖鹅收入x元.33.:10=四成=(填百分数)九成=(填百分数)=:10(填小数)=60%=成÷4=七成五=(填百分数)=20÷50=10:50%=成=(填小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由题意知道,男女人数的总份数必须能被50整除,由此即可得到答案.解:A、1+1=2(份),50能被2整除,所以1:1能表示男女人数比;B、13+12=25(份),50能被25整除,所以13:12能表示男女人数比;C、2+3=5(份),50能被5整除,所以2:3能表示男女人数比;D、3+1=4(份),50不能被4整除,所以3:1不能表示男女人数比;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隐含的条件,即人数必须是整数,然后再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出答案.2.【分析】要判断甲、乙两数的大小,根据已知条件甲的等于乙的(甲数、乙数都大于0),即甲数×=乙数×,即甲数=乙数××4=乙数×6,由此可以判断甲数>乙数.解:甲×=乙×,即甲数×=乙数×,甲数=乙数××4=乙数×6所以甲数>乙数;故选:A.【点评】为了更明显的判断甲、乙两数的大小,把原题转化为:甲数=乙数××4=乙数×6的形式进行判断.3.【分析】根据一个比的前项是30,若前项增加60,可知比的前项由30变成90,相当于前项乘3,根据比的性质,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乘3;据此进行选择.解:一个比的前项是30,若前项增加60,可知比的前项由30变成90,相当于前项乘3,根据比的性质,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乘3;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比的性质的运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才不变.4.【分析】先把180千克看成单位“1”,用乘法求出它的是多少千克,再用求出的质量除以100千克即可求解.解:180×÷100=90÷100=.答:180千克的相当于100千克的.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找清单位“1”,进一步理清解答思路,列式的顺序,从而较好的解答问题.5.【分析】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据此解答.解:A、一个苹果重kg,不能用百分数表示;B、母鸡只数是公鸡只数的,能用百分数表示;C、一根铁丝长0.6米,不能用百分数表示;故选:B.【点评】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是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之一.6.【分析】根据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运算定律,逐项分析解答即可.解:A、×99=×(100﹣1)=×100﹣,所以×99和×100﹣1不能用等号连接;B、×(×)=(×)×,运用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算,所以×(×)和(×)×能用等号连接;C、×=×,运用乘法的交换律进行简算;所以×和×能用等号连接;D、﹣﹣=﹣(+),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所以﹣﹣和﹣(+)能用等号连接;即不能用等号连接的一组算式是选项A.故选:A.【点评】考查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7.【分析】根据题意,设x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丁丁年龄的3倍,再根据x年后两人的年龄是倍数关系,(12+x)×3=42+x,列出方程即可解答.解:设x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丁丁年龄的3倍,(x+12)×3=x+423x+36=x+423x﹣x+36=x+42﹣x2x+36=422x+36﹣36=42﹣362x=62x÷2=6÷2x=3;答:3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丁丁的3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注意父子二人的年龄都增加x.8.【分析】先把选项中的种辣椒的面积根据分数的意义,用分数表示出来,然后再化成百分数,比较大小.解:A、种辣椒的面积占=75%;B、种辣椒的面积占≈71.4%;C、种辣椒的面积占=62.5%;D、种辣椒的面积占=≈66.7%;因为:62.5%<66.7%<71.4%<75%,所以辣椒面积占的百分比最大的菜地是A;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9.【分析】如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折成正方体后两圆相对,两三角形相邻,两个有圆的面分别与三角形中有公共点的两直角边所在的面相邻、与两个有阴影三角形面的空白部分相邻.因为,D符合这一特征.解: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和这个展开图对应的正方体是:.故选:D.【点评】关键抓住这个正方体展开图折成正方体后哪些面相对,哪些面相邻及正方体展开图、正方体图中图案的位置关系.10.【分析】因为在顶点处的小正方体外露小正方体的3个面,拿掉这个小正方体后又露出和原来相同的3个面,虽然乙的体积比甲减少了,但是乙的表面积和甲的表面积相等,据此解答.解:从乙的顶点处拿掉这个小正方体后又露出和原来相同的3个面,所以甲的表面积和乙的表面积相等.答:甲的表面积等于乙的表面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应用.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根据题干,设弟弟收集了x张,则姐姐收集了4x张,根据等量关系:弟弟收集的张数+姐姐收集的张数=280张,据此列出方程即可解答问题.解:设弟弟收集了x张,则姐姐收集了4x张,根据题意可得:x+4x=2805x=280x=5656×4=224(张)答:姐姐收集224张,弟弟收集56张.故答案为:224;56.【点评】解答此题容易找出基本数量关系:弟弟收集的张数+姐姐收集的张数=280张,由此列方程解决问题.12.【分析】首先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60除以,然后再乘以即可.解:60÷×=90×=75答:这个数的是75;故答案为:7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应用.13.【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即可.解:×=(吨)10×=6(米)答:吨的是吨;10米的是6米.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考查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14.【分析】(1)用水的克数比盐的克数,化简即可计算;(2)盐水的重量是(20+100)克,用盐的克数比盐水的克数即可.解:(1)100:20=5:1(2)20:(20+100)=20:120=1:6答:水与盐的质量比是5:1,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1:6.故答案为:5:1,1:6.【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盐与盐水对应的克数,写出比再化简即可.15.【分析】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数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由此可知:平谷三小今年的用水量比去年减少了8%,8%表示今年的用水量比去年减少的占去年用水量的8%;由此解答即可.解:平谷三小今年的用水量比去年减少了8%,8%表示今年的用水量比去年减少的占去年用水量的8%.故答案为:今年的用水量比去年减少的占去年用水量的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分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16.【分析】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ah+bh)×2,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分别代入公式解答.解:(4×3+4×1+3×1)×2=(12+4+3)×2=19×4=76(平方米)4×3×1=12(立方米)答:它的表面积是76平方米,体积是12立方米.故答案为:76、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17.【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此图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折成正方体后,以1下底,4为上底,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分别是(1、2、5)、(1、3、5)、(1、2、6)、(1、3、6)、(4、2、5)、(4、2、6)、(4、3、5)、(4、3、6).由此可知,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分别是(1、2、5)时最小.解:如图将它折成一个正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之和最小是:1+2+5=8.故答案为:8.【点评】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按如图剪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标数字,再折成正方体后,看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字各是哪三个数字.18.【分析】(1)把240米看作单位“1”,增加它的,就是增加了单位“1”的,就是单位“1”的1+,即240×(1+);(2)把20米看作单位“1”,比20米少就是单位“1”的1﹣,即20×(1﹣).解:(1)240×(1+)=240×=300(米).答:240米增加它的后是300米.(2)20×(1﹣)=20×=16(米).答:比20米少是16米.故答案为:300,16.【点评】本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解答.三.判断题(共6小题)19.【分析】把5吨看作单位“1”,比它少,即求它的(1﹣)是多少吨,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继而判断即可.解:5×(1﹣)=5×=4(吨)答:比5吨少是4吨.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明确比它少,即求5吨的(1﹣)是多少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把0.12:1的后项化成100,即1×100=100,那么0.12×100=12,进而做出判断.解: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0.12:1的后项化成100,即1×100=100,那么0.12×100=12,故0.12:1=12:100故答案为:×.【点评】此题重点考查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21.【分析】成活率是指成活的棵数占总棵数的百分比,计算方法是:成活树的棵数÷植树的总棵数×100%,由此可知:一种树苗的成活率最多是100%,不能超过100%,由此判断即可.解:一种树苗的成活率是101%,说法错误,因为一种树苗的成活率最多是100%,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属于百分率问题都是用一部分数量(或全部数量)除以全部数量乘百分之百,代入数据求解即可.22.【分析】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积扩大的倍数等于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由此解答.解: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3×3×3=27倍;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根据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和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23.【分析】计算3+÷+3,先算除法,再从左向右进行计算.解:3+÷+3=3+1+3=4+3=7;所以原题计算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4.【分析】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是仍然读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据此进行判断.解: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15:10也可以写成,但是仍然读15比10.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比的两种写法,注意:比在写成分数的形式时,仍然按照比的读法来读,不能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四.计算题(共1小题)25.【分析】①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除法;②先算乘法,再算除法;③④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解:①÷÷==②×÷==③25÷×=30×=④15÷×=× =10【点评】此题考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分析数据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五.应用题(共3小题)26.【分析】先把12看成单位“1”,用12乘,求出12的,再加上8即可.解:12×+8=10+8=18答:这个数是18.【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找清单位“1”,进一步理清解答思路,列式的顺序,从而较好的解答问题.27.【分析】根据题意:荔枝树的棵数是龙眼树的3.6倍,也就是龙眼树得棵树乘以3.6就荔枝树的棵数,设龙眼树有x棵,则荔枝树3.6x棵,而且茘枝树比龙眼树多520棵,找到等量关系3.6x﹣x=520,计算即可.解:设龙眼树有x棵,则荔枝树3.6x棵,得:3.6x﹣x=5202.6x=520x=520÷2.6x=200200+520=720(棵)答:龙眼树有200棵,荔枝树有720棵.【点评】此题考查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基本数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由此列方程解决问题.28.【分析】这个铁皮箱的表面积等于长方形铁皮的面积减去4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2,把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它的表面积;再根据长方体的容积(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铁箱的容积(装机油的体积),然后用机油的体积乘每升机油的质量即可.解:90×80﹣10×10×4=7200﹣400=6800(平方厘米);(90﹣10×2)﹣(80﹣10×2)×10=70×60×10=42000(立方厘米);42000立方厘米=42升,42×0.8=33.6(千克);答:这个铁皮箱的表面积是6800平方厘米,它的容积是42升,可以装机油33.6千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长方体的容积(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六.操作题(共2小题)29.【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把大长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然后把公顷看作单位“1”,公顷的表示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由此求解.解:公顷的表示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意义的应用,要熟练掌握.30.【分析】把每个大正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们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55%表示这样的55份涂色.解:在下面的百格图中涂色表示出55%如下:【点评】此题是考查百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n%表示这样的n 份(n可以是整数、小数).七.解答题(共3小题)31.【分析】把百分数、分数都化成数数,再根据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排列.解:45%=0.45,=1.25,=0.8,因此,0.4<45%<0.458<<<4.5.【点评】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大小比较通常都化成小数,再根据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这样可以省去通分的麻烦.32.【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可得等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然后设他卖鹅收入x元,再列方程解答即可.解:设他卖鹅收入x元,x÷45=28x=45×28x=1260答:他卖鹅收入1260元.【点评】此题考查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基本数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由此列方程解决问题.33.【分析】(1)根据成数的意义四成就是40%;四成还可看作,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4:10.(2)根据成数的意义九成就是90%;九成还可看作,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9:10.(3)根据成数的意义60%就是六成;把6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百分号就是0.6.(4)根据成数的意义七成五就是75%;把75%化成分数并化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4.(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0÷50=,把这个分数化简是,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7就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2:5,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5就是10:25.(6)根据成数的意义50%就是五成;把5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百分号就是0.5.解:(1)4:10=四成=40%(2)九成=90%=9:10(3)0.6=60%=六成(4)3÷4=七成五=75%(5)=20÷50=10:25(6)50%=五成=0.5.故答案为:4,40%,90%,0.6,六,3,75%,14,25,五,0.5.【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百分数、成数、折扣、小数、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及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及性质即可进行转化.。

读山海经其十拼音版

读山海经其十拼音版

读山海经其十拼音版读dú山shān海hǎi经jīng·其qí十shí精jīng卫wèi衔xián微wēi木mù,将jiāng以yǐ填tián沧cāng海hǎi。

刑xíng天tiān舞wǔ干gàn戚qī,猛měng志zhì固gù常cháng在zài。

同tóng物wù既jì无wú虑lǜ,化huà去qù不bù复fù悔huǐ。

徒tú设shè在zài昔xī心xīn,良liáng辰chén讵jù可kě待dài。

译文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当年的雄心壮志还在,可是美好的时光又哪会再来呢?注释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

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

衔:用嘴含。

微木:细木。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山海经·海外西经》)猛志:勇猛的斗志。

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鸟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

读山海经陶渊明其十拼音版翻译及阅读题答案

读山海经陶渊明其十拼音版翻译及阅读题答案

读山海经陶渊明其十拼音版翻译及阅读题答案 1 读山海经陶渊明 其十拼音版 dú shān hǎi jīng qí shí 读山海经其十 táo yuān míng 陶渊明 jīng wèi xián wēi mù , jiāng yǐ tián cāng hǎi 。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xíng tiān wǔ gān qī , měng zhì gù cháng zài 。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tóng wù jì wú lǜ , huà qù bù fù huǐ 。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tú méi zài xī xīn , liáng chén jù kě dài ! 徒没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2 读山海经陶渊明其十翻译 精卫用嘴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所以没有什么忧虑,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 3 读山海经陶渊明其十阅读答案1.请将此诗与 《归去来兮辞》 进行比较, 简要谈谈二者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

2.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阅读参考答案: 1. 《读山海经》 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 但良机已失, 徒存雄心。

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也寄托着诗人慷慨悲愤的心情。

2.用典 在“精卫”与“刑天”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寄托了诗人自己的 雄心壮志。

陶渊明诗词《读山海经·其十》原文译文赏析

陶渊明诗词《读山海经·其十》原文译文赏析

陶渊明诗词《读山海经·其十》原文译文赏析《读山海经·其十》魏晋: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辰一作:晨)【译文】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赏析】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诗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起笔二句,概括了精卫的神话故事,极为简练、传神。

《山海经·北山经》云:“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为复溺死之仇,竟口衔微木,要填平东海。

精卫之形,不过为一小鸟,精卫之志则大矣。

“精卫衔微木”之“衔”字、“微”字,可以细心体会。

“衔”字为《山海经》原文所有,“微”字则出诸诗人之想象,两字皆传神之笔,“微木”又与下句“沧海”对举。

精卫口中所衔的细微之木,与那莽苍之东海,形成强烈对照。

越凸出精卫复仇之艰难、不易,便越凸出其决心之大,直盖过沧海。

从下字用心之深,足见诗人所受感动之深。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此二句,概括了刑天的神话故事,亦极为简练、传神。

《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干,盾也;戚,斧也。

刑天为复断首之仇,挥舞斧盾,誓与天帝血战到底,尤可贵者,其勇猛凌厉之志,本是始终存在而不可磨灭的。

“刑天舞干戚”之“舞”字,“猛志固常在”之“猛”字,皆传神之笔。

渊明《咏荆轲》“凌厉越万里”之“凌厉”二字,正是“猛”字之极好诠释。

体会以上四句,“猛志固常在”,实一笔挽合精卫、刑天而言,是对精卫、刑天精神之高度概括。

非无报国志,恨不遇明时明月心——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解读

非无报国志,恨不遇明时明月心——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解读

非无报国志,恨不遇明时明月心——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解读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的鼻祖,也是一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

后世读者往往津津乐道于他的田园诗中所展现出来的淳朴的乡间风情和自然风光。

他的一些诗作叙写亲身劳作的情景,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晨出肆微晴,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他在一些诗篇中更多的是表现在农村生活的闲适恬淡与情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移居》其二)渊明的粉丝们便认为渊明在乡村田园中找到了真趣,这固然不错;但他们忽略了渊明心中始终是有济世之念的,不了解陶诗中的别样风格的作品,恐怕也就不能理解一个完整的、真正的陶渊明。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陶诗别样风格作品中的一首《读山海经》(其十)渊明是酷爱自由的,陶诗中反抗精神的主题便是由此衍生出来的。

渊明在诗中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进行了热烈的赞叹,即是在赞颂他们的反抗精神。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起笔二句,极为简练、传神地概括了精卫的神话故事。

据《山海经·北山经》说,有一天,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泳,不幸溺亡,魂魄化而为鸟,名为精卫,精卫为复溺死之仇,竟口衔微木,要填平东海。

精卫之形,不过为一小鸟,精卫之志则大矣。

“精卫衔微木”之“衔”字、“微”字,两字皆传神之笔,“微木”又与下句“沧海”对举。

精卫口中所衔的细微之木,与那莽苍之东海,形成强烈对比。

突出精卫复仇决心之大。

也显示出精卫复仇之艰难、不易。

下字用心之深,亦足见诗人所受感动之深。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概括了刑天的神话故事,亦极为简练、传神。

据《山海经》说,刑天与天帝争位失败,帝断其首。

刑天为复断首之仇,挥舞斧盾,誓与天帝血战到底。

读山海经其十主旨

读山海经其十主旨

读山海经其十主旨《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主旨分析一、对神话人物精神的赞美1.精卫填海的坚毅精神1.诗的开篇描绘了精卫鸟衔着微小的木块去填沧海的场景。

精卫这一行为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

它本是炎帝之女女娃溺死在东海后所化,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它没有被其巨大的体量和不可战胜的表象所吓倒。

2.小小的精卫鸟和辽阔的沧海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凸显出精卫那种明知任务艰巨却毫不退缩的精神。

这种精神象征着一种不屈服于命运安排,敢于挑战巨大困难的勇气。

2.刑天抗争的顽强意志1.接着诗人写到刑天,刑天在与天帝争神失败后,被砍去头颅。

然而他没有因此而放弃抗争,“舞干戚” 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他的顽强。

他以双乳为目,以肚脐为口,依旧挥舞着盾牌和大斧。

2.这体现了刑天即便处于极度劣势,甚至失去了生命的正常形态,也依然保持着反抗的猛志。

这种猛志是对权威的不屈,是一种永不熄灭的战斗精神。

二、对生死观念的思索1.生死无惧的豁达态度1.“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这两句诗体现了精卫和刑天对待生死的豁达观念。

精卫溺死化为鸟后,不再有生命之忧,并且毫不后悔自己化为异物后的填海行为。

刑天被杀死后,也没有对自己化为另一种形态而感到悔恨。

2.他们的这种态度超越了一般人对生死的恐惧和对命运的无奈。

这种观念体现出一种对自身信念的执着,即使跨越生死界限,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意志。

三、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1.最后“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两句,诗人笔锋一转,流露出一种悲愤的情绪。

精卫和刑天虽然有着坚定的意志和伟大的抱负,但在现实面前,他们的理想似乎难以实现。

2.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他们空有壮志却无法实现的惋惜。

同时,这也可能是诗人自身情感的投射。

在东晋末年的动荡社会环境中,陶渊明或许感到自己的抱负如同精卫填海、刑天抗争一样,难以在现实中得到施展。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原文译文鉴赏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原文译文鉴赏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原文|译文|鉴赏《读山海经·其十》是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读山海经十三首》中的第十首。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精卫、刑天的反抗精神。

表彰此种精神之不可磨灭。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辰一作:晨)译文及注释译文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注释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

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

衔:用嘴含。

微木:细木。

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山海经·海外西经》)④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⑤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⑥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⑦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

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⑧猛志:勇猛的斗志。

⑨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⑩讵:表示反问,岂。

鉴赏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诗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起笔二句,概括了精卫的神话故事,极为简练、传神。

《山海经·北山经》云:“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为复溺死之仇,竟口衔微木,要填平东海。

《读山海经·其十》原文及翻译

《读山海经·其十》原文及翻译

《读山海经·其十》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读山海经·其十》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1《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翻译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幺会到来呢?1《读山海经·其十》诗歌赏析“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起笔二句,概括了精卫的神话故事,极为简练、传神。

《山海经·北山经》云:“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为复溺死之仇,竟口衔微木,要填平东海。

精卫之形,不过为一小鸟,精卫之志则大矣。

“精卫衔微木”之“衔”字、“微”字,可以细心体会。

“衔”字为《山海经》原文所有,“微”字则出诸诗人之想象,两字皆传神之笔,“微木”又与下句“沧海”对举。

精卫口中所衔的细微之木,与那莽苍之东海,形成强烈对照。

越凸出精卫复仇之艰难、不易,便越凸出其决心之大,直盖过沧海。

从下字用心之深,足见诗人所受感动之深。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此二句,概括了刑天的神话故事,亦极为简练、传神。

《山海经·海。

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赏析

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赏析

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赏析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辰一作:晨)。

注释: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

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

衔:用嘴含。

微木:细木。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山海经—海外西经》)。

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

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猛志:勇猛的斗志。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讵:表示反问,岂。

翻译: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赏析:关于“同物”的理解关于“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一句,有的认为,上句言生时,下句言死后,“同物”言同为有生命之物,指精卫、刑天之原形,“化去”言物化,指精卫、刑天死而化为异物,然而这样理解,未必符合作者的原意。

《说文解字》云:“物,万物也。

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可见物为天地万物之意,而精卫化去为鸟,刑天化去为“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二者虽则化为了异物,但实际上与生前并没有区别,都有着自己的意志,都是天地所生的有灵之物,都同归于自然大道。

所谓的生死、化与不化,都不能改变“同物”的本质。

因而,既然同样是“物”,只不过形态有所不同,那么便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那么化去也就没有任何的悔恨了。

“物”不仅仅是指精卫与刑天本来的形态而言的,“同物既无虑”与“化去不复悔”两句是因果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山海经13首其十
引言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记录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

其中的13首诗篇是经典中的经典,探讨了山海之间的奇异景观和神秘生物。

本篇文
章将深入解读山海经中的十三首诗篇,带领读者领略古代中国的神奇之地。

诗篇一:海外南山
山海经中的第一篇诗篇描述了远离中国大陆的一个神秘地方——海外南山。

诗中提到了南山的地势高耸,蓬莱和瀛洲之乡,这些都是古代中国人引领海外传说的地方。

1.南山高耸,蔚为壮观,令人惊叹;
2.海外之地,居住着神仙般的存在;
3.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仙境;
4.人们向往南山,渴望一睹其神奇景观。

诗篇二:北溟之沧海
北溟之沧海是山海经中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描绘了极北之地的壮丽景色和惊人生物。

1.北溟之沧海,位于北方边陲,极其寒冷;
2.海中生物异类繁多,如蛟龙、麒麟等;
3.风雪交加,天地浑白一片;
4.北溟之沧海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象征之地。

诗篇三:海岳列传
海岳列传是山海经中的第三篇诗篇,描述了中国大陆和海洋之间的连接。

1.海洋环绕着中国大陆的东部;
2.中国的东方有五座高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和中岳嵩山;
3.这些山在神话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代表着东方的固有信仰和精神;
4.这些海岳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神奇的山川地理。

诗篇四:海岳南山
海岳南山是山海经中的第四篇诗篇,以南山为中心,描述了神奇的海岳之地。

1.海岳南山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众多山脉交织在这里;
2.南山生活着各种神秘生物,如蜚法蛇、蛤蟆仙人等;
3.这里的风光壮丽,景色如画;
4.海岳南山承载着中国南方人民的神奇传说和信仰。

诗篇五:海岳北山
海岳北山是山海经中的第五篇诗篇,以北山为背景,描绘了北方神奇之地的景观。

1.海岳北山位于中国大陆的北方,傲然挺立;
2.北山之上有领鹿人、制服怪鱼等奇特生物;
3.北山景色险峻,风景如画;
4.海岳北山是北方人民信仰和荣耀的象征。

诗篇六:云中君,名繁天岳
云中君,名繁天岳是山海经中的一首充满仙气的诗篇,描绘了一个住在云端的神奇存在。

1.云中君居住在天岳之上,与云雾相伴;
2.云中君拥有超凡的能力,能够变化为万千形态;
3.云中君的脚步轻盈,身姿飘逸,仿佛仙人一般;
4.云中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代表着神秘与超越。

诗篇七:太一之山
太一之山是山海经中的一首关于神秘山峦的诗篇,描述了太一之山的奇特景观和神奇生物。

1.太一之山位于中国大陆,巍巍不倒;
2.山峦环绕,山川纵横交错;
3.太一之山有神奇生物居住,如鲛人、白蛇等;
4.太一之山象征着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诗篇八:东夷列传
东夷列传是山海经中的一篇描绘东方野蛮地区的诗篇,展示了中国古代对东方人民的了解和刻画。

1.东夷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北方,是古代中国的四夷之一;
2.东夷的人民生活原始,居住在密林深处;
3.东夷的风俗习惯与中国大陆有很大的区别,象征着异域风情;
4.东夷列传是中国古代对外部地域的认知和描述,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
与融合。

诗篇九:南泉归觉
南泉归觉是山海经中的一首诗篇,描述了南方一处奇特的溪泉。

1.南泉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清澈见底;
2.溪泉水质优良,无比清凉;
3.溪泉边生长着奇特的植物,如招风耳、悬铃木等;
4.南泉归觉是南方人民崇拜自然之秀的象征。

诗篇十:滇池
滇池是山海经中的一篇描绘中国西南地区景观的诗篇,展现了滇池独特的地理和生物。

1.滇池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2.滇池风景秀美,山川环抱,水光山色宜人;
3.滇池中生活着很多奇特的生物,如滇池怪鱼、霸王鱼等;
4.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宝藏,也是当地人民的骄傲之源。

结论
山海经13首其十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地理意味。

它们描绘了中国大陆和海岛之间的神秘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和奇异生物的想象力。

通过阅读山海经中的这13首诗篇,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人文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神奇之旅,感受古代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