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高温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煤矿高温防治措施

煤矿高温防治措施

煤矿高温防治措施背景介绍在煤矿工作环境中,常常存在着高温的现象,尤其是夏季来临时,煤矿工作者面临高温作业的困扰。

高温状况不仅会造成工人的疲乏、不适和精神压力,而且还会对工人的身体机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煤矿高温防治措施是维护煤矿工人生命安全,促进生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此,探索高温防治措施的途径,对于煤矿企业和工人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矿高温防治措施加强温度监测要做好煤矿高温防治,首先要做到精细化温度监测。

煤矿企业可以通过设置测温仪器、制定温度监测计划,以及加强对高温和低温预警的监测来加强对煤矿工作环境的管控。

进行人员轮换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引发煤矿工人疲劳、中暑和其他身体不适。

因此,煤矿企业可以适时开展人员轮换,减少每个工人在高温炎热环境下作业的时长,使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间更加合理和承受范围内。

注重通风降温在煤矿工作期间,应加强通风降温工作。

可以通过开启机械通风,增加自然通风口,设置防阳伞等方式来增强空气流动和气流降温的效果。

提高工人防暑措施对于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工人,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员工防暑措施。

例如,提供防暑产品如防暑帽、防暑服、防暑药等,增加工人进行防暑降温的手段。

进行高效的疏导管理在煤矿高温天气中,应加大对罕见事件和事故的管控力度。

要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和管理,为工人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

总结煤矿高温防治措施是煤矿企业防范高温负面影响的重要措施。

本文提出了加强温度监测、进行人员轮换、注重通风降温、提高工人防暑措施以及进行高效的疏导管理等理念。

只有用有力的措施来防御高温,才能让每个煤矿工人在更加有利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和生产。

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开采和利用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煤矿中存在的高温环境给井下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煤矿的热害及防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煤矿热害是指煤矿中由于高温环境引起的疾病和工伤。

主要表现为中暑、热痉挛、热衰竭、中暑性晕厥等症状。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容易失调,导致中暑和其他热相关疾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的热害,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 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煤矿地下环境通风良好,能够及时将矿井中的热量和有害气体排出,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和湿度。

2. 设立降温设备和救生点:在煤矿中设置降温设备,如喷淋装置、冷风机等,为工人提供相对凉爽的工作环境。

同时,设置救生点,提供紧急救援和治疗。

3. 增强员工的健康意识:加强员工对热害的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鼓励员工在高温环境下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如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避免过度劳累等。

4. 定期进行体温监测:对于从事高温工作的人员,应定期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对高温工作场所进行技术改造:使用节能降温设备、改善工地排风系统等,以降低环境温度。

总之,煤矿热害及其防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和解决。

只有加强预防措施、改善工作环境,才能更好地保障工人的生产安全和健康。

煤矿防治高温制度

煤矿防治高温制度

煤矿防治高温制度篇一:矿井高温治理措施矿井高温治理措施进入夏季以来,随着地面大气气温升高及11151机巷排水、井下大泵房排水的影响,我矿1#泵房、2#泵房及11151采面(尤其是11151中巷)作业地点温度明显升高,一般在32-36℃,职工工作环境较差,影响身体健康和劳动效率,同时也影响主要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有效控制和降低高温作业地点的气温,改善现场作业环境,采取如下治理措施:一.一般措施1.坚持定期测风制度,加强通风管理,科学计算风量,合理分配,确保各用风地点供风量满足需求。

加强巷道维护和日常检查,防止巷道失修或巷内物料堆放面积超过巷道断面的1/3。

2.井下通风设施状态除通风部门根据需要调节外,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严禁同时敞开两道风门。

对于损坏的通风设施必须及时进行维修。

3.巷道水沟应加盖水沟盖板,对于损坏、缺失的,应及时更换或补齐,减小流水散热及蒸发,增加空气温度、湿度。

具体由机三队负责主要进风巷、调度线水沟盖板管理。

地测人员测水后,应及时将盖板改好。

4.在温度超限地点处理结束前,应加强个体防护,适当缩短工作时间,并按规定给予高温补贴。

现场保证职工饮水,每人应配发水壶、毛巾、布鞋等用品,井下供水车保证及时供水。

现场人员感到身体不适时,应减小劳动强度或暂时撤到11151机巷内休息,对因受高温影响而身体感到严重不适的职工,班组长安排专人护送升井、检查。

5.对主副井泵房水仓进行封闭,隔绝水仓热源,防止大量热量进入大巷进风流中。

二.局部措施1.泵房降温主、副井泵房因配风有限,设备运行台数较多,且主进风道(泵房管子道)风流温度达28-30℃,主要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1)在副井泵房(1#)回风道内增设一台风机,增加泵房内风量,加大热量排散能力。

2)主井泵房(2#)因主井底巷道布置较复杂,主井泵房硐室与临时泵房分开布置,且临时泵房位于上风流,配风较少,硐室内温度较主体泵房高。

为了解决此问题:一方面建议改变排水泵运行制度,将临时泵放台泵作备用泵,主要运行主井泵房的排水泵满足排水需要;另一方面,在主井泵房管子道内增设一台风机,增加泵房的配风量,加大热量排散能力。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煤矿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由于地下空间狭小、通风不畅等因素,矿井内温度往往较高,容易导致热害的发生。

煤矿工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受到热应激、中暑等热害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煤矿的热害防治十分重要。

一、煤矿的热害种类及症状1. 热衰竭:煤矿工作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身体适应能力下降,出现体力疲乏、头晕眼花、乏力等症状。

2. 热晕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出汗过多,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

3. 热中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导致体温升高过快,出现面色潮红、皮肤湿润、体温升高、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

二、煤矿热害的防治措施1.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煤矿内的通风条件,增加新风量,使矿井内空气流通,减少温度升高的可能性。

2.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减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

3.加强工人体质训练:通过体育锻炼等方式,提高工人的体质,增强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4.定期体检和体温监测:对煤矿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热害的发生。

5.提供适当的防暑降温用品:为工人提供透气、吸湿、散热的工作服和适当的防暑饮品,帮助工人降低体温,减少热害的发生。

6.加强员工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加强对工人的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提高工人的防范意识,减少热害的发生。

7.及时处理热害事故:一旦发生热害事故,应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将受害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给予冷却、补水等急救措施,然后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三、煤矿热害防治的意义1.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煤矿热害是一种严重威胁工人生命安全的疾病,防治热害可以有效减少工人患病和死亡情况的发生。

2.提高生产效率。

煤矿热害会导致工人身体不适,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防治热害可以提高工作环境、减少工人因病休假的情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减少经济损失。

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引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然而,煤矿采掘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害,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2024年,煤矿的热害及防治问题依然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煤矿热害的形成原因煤矿采掘过程中,由于地下条件的限制,矿工们必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作业,同时,高温、湿度、二氧化碳等因素会导致地下煤矿的热害形成。

具体原因如下:1. 煤层自燃:煤矿中的煤层含有一定的挥发分和易燃物质,当煤层内部温度过高时,这些物质会自燃,产生大量热量和有害气体,进而引发火灾。

2. 高温环境:地下矿井的通风条件不佳,气温往往比地表高很多,尤其在夏季,高温天气会加剧矿工工作时的不适感,甚至造成中暑等严重后果。

3. 湿度:由于矿井通风不良,地下环境湿度较高,加之矿工大量出汗,使得湿度进一步上升,给矿工带来不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可能引发疾病。

4. 二氧化碳积聚:煤矿开采过程中,矿工与机械设备的作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由于矿井通风不良,这些有害气体很难及时排除,积聚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给矿工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二、煤矿热害防治技术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热害,煤矿防治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以下是几种煤矿热害防治常用的技术措施:1. 加强通风控制:提高矿井的通风能力,加强空气流通,有效降低矿井的温度和湿度。

可以采用增加风量和提高风速的方式,推动空气的流通,降低通风阻力。

同时,定期清理矿井内的积尘,确保通风道畅通。

2. 有效降温:使用降温设备,如制冷设备、湿帘等,将矿井温度降至适宜的范围,保障矿工的工作环境。

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采取适当降温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矿工中暑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煤层自燃监测:建立全面的煤层自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煤层自燃的迹象,采取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

这可以通过监测矿井内的气体浓度、温度和煤层温度等参数来实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火灾的发生。

煤矿井下高温保障措施

煤矿井下高温保障措施

煤矿井下高温保障措施背景煤矿生产是一个对工人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行业,而井下高温更是给工人安全带来了更大风险。

井下高温的主要产生原因是矿井地层温度和人为因素。

矿井地层温度会因地质条件、季节等因素的改变而产生变化;人为因素则包括采掘作业产热、机电设备散热和通风不畅等。

因此,在井下实施高温保障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措施1. 通风降温矿井采用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风机通风)来保持井下空气流通,使井下空气保持新鲜。

通风降温是目前煤矿井下高温保障措施的一种有效方法。

根据煤矿井下情况,合理地设置通风设备和管线系统,确保空气流通。

利用通风机、湿帘等方法,对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减轻工人疲劳和脱水。

2. 饮水补充高温状况下,身体极易脱水,因此,为了充分补充工人身体需要的水分,煤矿在井下设置了多个水点,并要求采取饮用水的措施。

各生产工作区域必须满足饮用水的要求,配备饮水箱、杯子等器具,确保工人喝到安全、干净的饮用水。

3. 空气调节装置煤矿井下空气净化、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工人生产、工作、休息产生影响。

为此,煤矿还会在人员工作场所、隧道、废弃巷道等地方设置空气调节装置用来控制环境参数,从而保证工作环境的舒适性以及工人的身体健康。

4. 安全教育在高温环境下,人的身体会变得很虚弱,免疫力会下降。

所以,煤矿对工人的安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工人需提前了解井下通风设备运行情况、工作安全规程等内容,从而了解自身的工作情况,提前进行心理准备,并保证充足的饮用水、调节身体等。

总结煤矿井下高温保障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关系到采煤安全,而且还会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

通风降温、饮水补充、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安全教育都是常见的井下高温保障措施。

但是,对于煤矿采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如何控制和解决也需要对应的保障方案和措施。

因此,煤矿还需要不断钻研、创新,以更好地保障井下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模版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模版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模版一、热害定义及危害性分析1.1 热害的定义热害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中,由于机体热平衡紊乱,导致发生生理功能障碍或病理变化的一种疾病状态。

1.2 热害的危害性煤矿作业环境通常温度较高,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引起人们发生热衰竭、中暑、中暑性心脑血管疾病等,甚至危及生命。

二、热害的分类及表现2.1 热衰竭病症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眼花,眩晕等症状,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

严重时可引起昏迷和生命危险。

2.2 中暑病症表现为高热,皮肤干燥,口渴,头疼,体温过高,神志不清,肌肉酸痛等。

2.3 中暑性心脑血管疾病病症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视物模糊等,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昏迷等症状。

三、热害防治措施3.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热害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使煤矿工作人员提高对热害的认知,以便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2合理调节工作环境通过降低煤矿工作区的温度,如使用降温设备、加强通风、喷淋降温等,减少高温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3.3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避免在高温环境中连续工作过长时间,以减轻工作人员的体力和心理负担。

3.4 提供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具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具,如通风设备、防护帽等,保障员工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和健康。

3.5 加强员工的体质训练通过体育锻炼等方式,改善员工的体质,增强抵抗高温环境的能力。

3.6 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热害防治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加大对热害防治的监督力度,确保煤矿工作环境的安全。

3.7 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当发生热害事故时,要迅速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包括立即停止作业,及时送医治疗,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

四、热害防治效果的评估4.1 建立热害防治效果的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热害防治效果的评估体系,包括对员工体温、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监测,以及对员工的满意度调查等。

4.2 定期进行热害防治效果评估定期进行热害防治效果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改进防治措施,提高热害防治效果。

煤矿高温防治措施

煤矿高温防治措施

汇报人:2023-11-22contents •煤矿高温产生的原因•高温对煤矿生产的影响•煤矿高温防治的措施•煤矿高温防治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煤矿高温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煤矿高温防治的案例分析目录煤矿高温产生的原因煤层埋藏深度越深,地热梯度越高,井下巷道受到的地热影响越大。

煤层埋藏深度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可能使煤层暴露在高温地层中,导致井下高温环境。

岩浆侵入煤层或岩浆活动产生的热源可能使煤层温度升高。

030201地质原因采用长壁采煤法、放顶煤采煤法等采煤方法时,由于采煤工作面大、暴露面广,容易产生大量热量。

采煤方法机械化采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机械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井下高温环境。

机械化程度通风不良、风量不足或通风设施不合理,都会导致井下温度升高。

通风条件生产工艺原因煤矿工人在高强度体力劳动中产生大量热量,加上劳动环境封闭,热量难以散发。

劳动强度长时间连续劳动使工人身体疲劳,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高温影响。

劳动时间缺乏有效的劳动保护措施,如隔热服、降温设备等,使工人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受到伤害。

劳动保护措施劳动环境原因高温对煤矿生产的影响高温环境导致矿工身体不适,影响工作效率和体力消耗。

高温会导致设备效能下降,增加故障率,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高温环境可能导致采煤机等自动化设备失灵,造成停工和安全隐患。

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高温环境下,矿工容易疲劳,长期从事此类工作可能会引发职业病。

高温引起的身体不适,可能影响矿工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增加事故风险。

高温可引起矿工中暑、脱水、甚至休克等健康问题。

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对煤矿安全的影响高温可能导致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安全事故。

高温环境会使煤壁变得脆弱,易发生坍塌事故。

煤矿高温防治的措施增加绿化面积在矿区范围内增加绿化面积,种植耐旱、抗高温的植物,以降低矿区温度,改善劳动环境。

建立隔热休息室为井下工人建立专门的隔热休息室,室内配备有降温设备和休息设施,让工人在高温作业后能够得到适当的休息和降温。

煤矿井下高温环境下作业的技术与保护

煤矿井下高温环境下作业的技术与保护

煤矿井下高温环境下作业的技术与保护井下煤矿作业环境极为恶劣,尤其是高温环境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在煤矿井下高温环境下的作业技术和保护措施,旨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一、高温环境下的作业技术1.1 合理的作业时间安排在高温季节,井下煤矿作业时间的合理安排非常重要。

因高温导致工人体温升高、出汗过多,容易出现中暑等健康问题。

因此,应减少在高温时段的作业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1.2 作业流程优化研究高温环境下的作业流程,采取措施优化流程,以减少工人在高温下的作业强度。

例如,可以调整工作步骤的顺序,合理利用机械设备,减轻工人的体力负担和热负荷。

1.3 空气流通与通风系统在煤矿井下,确保空气流通和优化通风系统是关键。

高温环境下,恶劣的空气质量会加剧工人疲劳和不适感。

因此,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系统,确保空气的流通,并在必要时增加额外的降温设备,如风扇、冷却装置等。

二、高温环境下的工人保护措施2.1 个体防护装备为了保护工人免受高温环境的伤害,提供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显得尤为重要。

工人应佩戴透气性好的工作服、帽子、鞋子和手套,以减少对高温的直接接触,并可以利用冷却服等高科技设备提供额外降温效果。

2.2 饮食和水分补充在高温环境下,工人容易出现脱水和体能下降的问题。

因此,应鼓励工人经常饮水,避免久坐不动或剧烈运动时过量饮水。

饮食方面,食物应具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工人的抵抗力和体力。

2.3 健康监测与紧急救护高温环境下,对工人的健康监测和紧急救护措施必不可少。

监测工人的体温和心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煤矿应配备专业医疗人员和急救设备,以确保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紧急救护。

三、总结煤矿井下高温环境下的作业技术和保护措施是保障工人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在作业技术方面,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优化作业流程以及改善空气流通通风系统是必要的。

而在工人保护方面,提供个体防护装备、饮食水分补充以及健康监测与紧急救护措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三篇)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三篇)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1矿井热害的形成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

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

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

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

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

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

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

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

在失水、心功能不健全、过度出汗后汗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促使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并导致大汗不上、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3降温措施为保障矿工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的安全进行,我国的矿山安全条例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超过时应采取降温和其他保护措施。

同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超过26℃,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空气温度超过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改善矿内气候条件的措施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为非人工制冷措施,即矿井通风;一般来说,在地温31℃以上、37℃以下时,可能产生热害,但这种热害一般通风方法(即:非人工风流的措施)就可以解决。

煤矿夏季高温应急预案

煤矿夏季高温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到来,煤矿生产环境温度逐渐升高,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温天气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矿工在高温天气下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2. 确保矿井生产安全稳定,降低高温天气对生产的影响。

3. 提高矿井应对高温天气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由矿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担任副总指挥,下设办公室,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

2. 应急小组:由生产技术、安全监察、医务、后勤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高温天气下的各项应急措施。

四、应急响应措施1. 预防措施:- 加强对矿井通风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通风良好。

- 严格执行高温天气下的作息时间,调整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进行露天作业。

- 对矿井内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加强对矿工的防暑降温知识培训,提高矿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应急处理措施:- 发生中暑等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治。

- 加强对矿井内温度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 对受高温影响的矿井区域进行临时停产,待条件改善后再恢复生产。

- 加强对矿工的休息和饮食管理,提供充足的清凉饮料和防暑药品。

3. 信息报告与发布:-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高温天气下的安全生产情况。

- 通过各种渠道向矿工宣传高温天气下的安全生产知识。

五、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储备充足的防暑降温物资,如清凉饮料、防暑药品、遮阳伞等。

2. 技术保障:加强矿井通风系统、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在高温天气下的正常运行。

3. 人员保障: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应对高温天气的能力。

六、预案实施与评估1. 预案实施: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部门、各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

2. 预案评估:定期对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煤矿夏季三防保障措施

煤矿夏季三防保障措施

煤矿夏季三防保障措施背景由于气候变暖,夏季煤矿的生产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恶劣。

高温、高湿、雷电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煤矿生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挑战。

因此,加强煤矿夏季的安全防护和管理十分重要。

三防保障措施防水防潮在夏季,天气潮湿、降雨量较大,煤矿地下井道和作业面容易积水。

为了防止水灾发生,必须加强防水防潮的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1.对于地下井道,需要加强井口的防渗处理,合理安排井下的通风和抽排方案,及时排放地下积水。

2.在作业面设置大量防水设施,如气垫布、防水墙、防水沟等,保证作业面的干燥和安全。

3.加强煤仓、料仓等储存区域的防潮管理,保证存储的煤炭品质。

防雷防电夏季雷电频繁,易造成电气设备故障、人员伤亡等,因此要加强防雷防电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1.安装合适的防雷器、接地体等防护设施,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

2.明确雷暴天气预警机制,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对于新建工程,要确保符合防雷设计规范,以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防热夏季气温高,煤矿井下作业面却十分局促,空气不流通。

为了减轻矿工的劳动强度和防止中暑等热伤害,需要加强防热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1.采用合理的井下通风方案,保证空气新鲜、流通。

2.配备合适的防热工具,如防热通风服、防热衣等,减轻矿工的劳动强度。

3.做好热病防治工作,及时为中暑矿工提供急救和抢救措施。

结束语夏季是煤矿安全的高发季节,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制定和落实好夏季的三防保障措施。

各煤矿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逐步完善防护措施,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煤矿热害是指煤矿工作环境中温度过高,导致工人身体受热损伤的情况。

在炎热的夏季或者高温作业环境下,矿工容易出现中暑、热衰竭等热害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对煤矿热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十分重要。

煤矿热害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体温调节失衡:高温环境中,人体通过出汗和皮肤散热来调节体温。

当环境温度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能力范围时,就会导致体温过高,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会影响矿工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2. 中暑: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大量出汗来散热,如果饮水不足或者盐分流失过多,就会导致血容量减少、体液失衡,从而发生中暑。

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抽搐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厥和死亡。

3. 热衰竭: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机体的散热机制会受到损害,造成出汗减少、皮肤干燥,导致体温过高、体力透支,出现疲劳、虚弱、乏力等症状,这就是热衰竭。

为了预防和减少煤矿热害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一、改善矿井环境:1. 保持通风矿井的良好通风,保证矿井内的空气流通,减少温度积聚。

2. 安装降温设备,如喷淋降温系统、风机降温系统等,及时降低矿井环境温度。

3. 采取隔热措施,如涂刷隔热材料、加装遮阳棚等,减少热量进入矿井内。

二、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1.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重体力劳动,尽量安排在清晨或夜晚进行。

2. 定期安排短时休息,让矿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来恢复体力和排汗。

三、保证饮食营养和补充水分:1. 提供适宜的饮食,包括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保证工人的能量供给。

2. 鼓励工人多喝水,每日饮水量应满足工作环境的需要,预防脱水。

四、个人防护措施:1. 工人应穿透气、吸汗、散热的工作服,以减少身体在高温环境下的不适。

2. 配备好透气性好的安全帽,避免头部积热。

3. 配备合适的护目镜或面屏,防止眼睛受热损伤。

4. 配备透气性好的手套和鞋子,减少手脚被热量烫伤。

5. 提供足够的防晒用品,如防晒霜、太阳镜等,保护皮肤和眼睛不受阳光暴晒。

夏季露天煤矿应急预案

夏季露天煤矿应急预案

一、前言夏季高温天气对露天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为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矿夏季高温天气期间,针对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中暑、火灾、坍塌、爆炸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夏季高温天气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矿夏季高温天气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部门、车间、班组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本预案的贯彻执行。

四、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2. 优化劳动组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

3. 加强防暑降温工作,为职工提供充足的防暑降温用品。

4. 定期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通风降温,确保空气质量。

5. 加强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防止因高温导致的设备故障。

6. 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五、应急响应1.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本预案,迅速组织应急救援。

2. 确保事故现场人员安全撤离,并立即报告领导小组。

3. 根据事故性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4. 开展现场救援,及时排除险情。

5. 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六、后期处置1.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2. 对事故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4.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夏季高温天气对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我矿将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确保夏季高温天气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三篇)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三篇)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1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均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应根据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采用经鉴定的气温预测方法,进行矿井气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应有降温措施。

3对气温超限矿井,应采取综合降温措施。

4采用非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综合采用利用天然冷源、增加供风量或提高作业人员集中处的局部风速、下行通风或同流通风等有利于降温的通风方式、回避井下热源、隔绝或减少热源向进风流散热、疏放或封堵热水、个体防护等措施。

5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开拓开采系统、巷道布置、矿井通风系统、制冷降温范围、采深、冷负荷、矿井涌水量及水质和水温、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掘机械化程度、热源及条件类似矿井的经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选用井下移动式空调或压缩空气制冷等局部降温措施、地面集中空调系统、地面与井下联合空调系统等降温方式。

6井下空气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井下空气处理设备、设施,应根据空调系统和需处理的空气量、冷负荷等,综合采用直接蒸发式、水冷表面式、喷淋式冷却器或喷淋硐室;(2)井下空气处理方式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在各降温地点分别处理;(3)当需处理的空气量较大、冷负荷较大或狭长空间自然空气温度差大于10℃,用单一空气处理设备或设施难以达到效果或不经济时,宜采用综合的空气处理方式。

(4)空气处理设备的处理风量,应根据冷负荷与送风温差确定,但不得大于供给所在巷道处的风量。

对掘进工作面,其处理风量不得超过该工作面全负压供给该处风量的70%。

7制冷机冷凝热排除方式应根据降温方式、冷凝热量、水源的水质和水量及水温、矿井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深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面排除冷凝热时,可采用冷却塔或天然水体;(2)当采用井下集中空调系统降温方式时,如果井下水水质、水量、水温合适或经处理合适,应优先采用井下水排除冷凝热;井下水不适用时,应对矿井回风排除冷凝热、将冷凝器循环冷却水排至地面进行降温处理等排放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井下利用回风排除冷凝热时,回风风流湿球温度不宜高于29℃。

煤矿高温应急预案

煤矿高温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夏季高温季节的到来,煤矿生产环境中的气温持续升高,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高温天气可能引发的中暑等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矿在夏季高温期间,因高温天气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高温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高温天气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信息报送、物资保障等工作。

3. 各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高温天气应急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加强高温天气监测与预警,及时掌握气温变化,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位。

2. 优化生产布局,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减轻职工劳动强度。

3. 加强防暑降温设施建设,确保通风、降温设施正常运行。

4. 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和饮料,提高职工防暑降温能力。

5. 定期开展高温天气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6. 加强劳动保护,确保职工穿着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五、应急处置措施1. 发生中暑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指挥部。

2. 立即组织救援队伍,迅速将中暑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3. 对中暑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包括物理降温、补充水分、服用防暑药品等。

4. 如情况严重,立即联系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5. 及时上报事故情况,做好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六、后期处理1. 事故发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 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严格执行高温天气防暑降温措施,确保职工安全。

4. 加强对防暑降温设施和药品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各部门、单位应根据本预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应急指挥部备案。

4. 本预案如遇特殊情况,应急指挥部有权对其进行调整。

煤矿井下高温应急预案

煤矿井下高温应急预案

一、背景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环境条件日益复杂,高温问题日益突出。

井下高温不仅对矿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

为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预防和减少井下高温事故的发生;2. 提高矿工对高温危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3. 建立健全井下高温应急救援体系;4. 确保井下高温环境安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井下高温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井下高温应急工作;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监测组、救援组、医疗组、宣传组等;3. 各小组职责如下:(1)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信息收集、报告、资料整理等工作;(2)监测组:负责对井下高温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温度变化情况;(3)救援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行动,协助医疗组进行伤员救治;(4)医疗组:负责对井下高温事故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提供医疗支持;(5)宣传组:负责开展高温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矿工自我保护意识。

四、预防措施1. 加强井下通风系统建设,确保通风良好;2. 定期对井下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防止设备故障引发高温;3. 优化生产布局,减少高温区域作业人员;4. 加强井下高温区域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提供防暑降温用品;5. 加强井下高温区域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五、应急处置1. 发现井下高温情况时,立即向指挥部报告;2. 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3. 救援组迅速到达现场,对高温区域进行隔离,确保安全;4. 医疗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必要时将其转移至地面医院;5. 宣传组对井下高温事故进行宣传报道,提高矿工安全意识。

六、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井下高温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 演练内容包括高温事故发生、应急救援、医疗救治等;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七、总结本预案旨在预防和减少井下高温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夏季露天煤矿应急预案

夏季露天煤矿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应对夏季高温天气可能给露天煤矿生产带来的安全风险,确保矿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矿在夏季高温期间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露天采矿、辅助生产、运输、仓储等环节。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夏季高温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检查夏季高温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2. 设立夏季高温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四、应急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1)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对高温作业岗位进行合理安排,采取轮岗、轮休等措施,降低职工劳动强度。

(3)加强通风降温设施维护,确保通风降温效果。

(4)为职工提供充足的防暑降温用品,如清凉饮料、防暑药品等。

2. 应急响应(1)发生高温中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2)救援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同时联系120救护车进行转运。

(3)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事故扩大。

(4)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应急恢复(1)事故处理后,组织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对受影响的生产区域进行整改,恢复正常生产。

(3)对职工进行心理疏导,稳定职工情绪。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物资保障,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

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

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露天煤矿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有变更,应及时予以修订并发布。

4. 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夏季高温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矿工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高温防治措施
随着气候变化和煤矿深度开采的不断深入,煤矿高温问题日益突出。

高温环境不仅会影响矿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还可能引发矿井火灾等安全事故。

因此,煤矿高温防治措施亟待加强和完善。

高温危害
煤矿高温环境对矿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当人体长时间置身于高温环境中,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脱水、中暑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昏迷、死亡。

此外,高温环境还会导致矿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率升高,严重危害矿井的生产安全。

高温防治措施
1. 降温措施
•立即采取给矿工供应饮用水的措施,保证矿工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引发中暑。

•通过加强通风、降低温度等手段,降低矿井内的温度。

通风方式可以采取人工通风或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建设降温设施,如喷淋降温装置、温湿度调节设备等,据此有效地降低矿井内的温度。

2. 加强矿工防暑自我保护意识
•矿工要充分认识高温对身体的危害,自觉存在风险,做好防范措施和自我保护。

•矿工应该每天做好身体检查,及时发现患病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因高温引发疾病。

•矿工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和强度,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

•矿工工作时要穿戴舒适、透气、防辐射和防护的工作服,同时佩戴安全帽和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

3. 在应急救援方面加强预备与防范意识
•煤矿应急队伍要定期开展模拟演练和培训,强化救援能力和责任意识。

•加大防范力度,安装烟雾感应器、热感应器等自动检测设备,及时预警、处理可能危险的因素和事故。

•矿工应急设施建设和供水供氧能力提高。

同时,应该有充足的应急物资、人员在紧急时刻有效救援矿工。

结论
煤矿高温问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减轻其对矿工和矿井生产的影响。

降温、加强矿工自我保护、加强预备与防范意识等措施是防治高温的有效途径。

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和
单位加强相关工作领域的科研和实践,推动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促进煤矿生产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