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6大战略问题

合集下载

中国的民生问题

中国的民生问题

班级:2008512姓名:李瑞学号:200806003175 中国的民生问题主要有哪有?国家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答:十大民生焦点问题:第一个就是收入分配问题,就是我国的贫富差距,基尼系数是0.4%,但现在已经突破这个警戒线了,所以要关注这个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是教育乱收费问题,刚刚退休的张保庆怒斥了教育腐败现象,一个是教育乱收费,一个是教育助学贷款。

第三个问题是医疗费用高、药价居高不下。

第四个问题是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这两个问题是国务院发展研究出台了一个报告,关于我国的医疗改革的评价报告,最后说是不成功的的医疗改革。

第五个问题是农民征收问题。

胡锦涛、温家宝领导执政之后,花了很大的力气解决“三农”问题,但这方面的问题由于积累的问题太多,现在仍然是一个民生焦点问题。

第六个问题是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一直是近几年来屡禁不止的事情。

大家知道在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过,当然它包括矿难、瓦斯爆炸等等。

食品安全。

第七个问题,就业指标,社会保障问题和劳动者工作环境的问题。

比如说现在劳动者的生命保障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在想这几年的公务员报考率和大学生的就业严峻形势是有关的,去年是30:1,今年大约是50:1,其中一部分还是给在职的,到大学生这里怕是60:1、70:1。

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地方政府和地区联手,阻碍贷款的发放,中央出台了很好的政策,但地区贷款放不下去。

这也是值得思考问题。

第八个问题就是禽流感,比如说癌症村。

第九个问题是一个是能源、资源问题,能源和资金有区别也有联系。

石油作为一种资源,又是一种能源。

水是资源,水一发电就成了能源了。

我国的GDP 在世界上占到六位、七位之间,但国际竞争力近两年是下降的。

第十个问题是医疗卫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导致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

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学海》2000.4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陆学艺(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 100732)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正处在重大历史性变迁的过程之中。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正在由传统的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转变;二是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前一种转变,学术界称之为社会转型,后一种转变称之为体制转轨。

这两种转变交织在一起,又是在这样一个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里进行,呈现了纷繁复杂的种种社会经济现象,引起了国内国外的许多议论。

但是,无论是20年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还是这20年来中国社会产生的种种问题和困难,都可以从中国正处在这两个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得到说明,这是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视角。

第一,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之中,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

从1978年到1999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1978年的G DP为3624亿元,1999年为82054亿元,扣除物价因素,G DP平均中递增9.5%。

超过了原定翻两番的目标。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农民的拥护,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

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3.048亿吨,要靠进口粮食维持温饱,到1996年粮食总产超过5亿吨,从此解决了粮食问题。

各种农产品也是逐年增长的。

近几年,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农产品都自给有余,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

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但由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得更快,所以,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总产值中的相对比重是下降的。

1978年,G DP一产占28.1%,二产占48.2%,三产占23.7%;到1998年,一产占18.4%,二产占48.7%,三产占32.9%。

20年来,中国的工业持续高速发展,1978年-1999年,工业增加值每年递增11.71%。

《解码国家安全》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解码国家安全》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解码国家安全》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下列四项中不是利益基本属性的是()。

答案:主观性2、根据利益的层次结构,国家利益可以分为()与国家发展利益。

答案:国家安全利益3、国家利益是随着()的形成而产生的。

答案:国家4、国家安全具有()。

答案:客观性5、我们可以从()、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一个当代国家安全体系。

答案:国家安全构成要素6、恐怖主义是()。

答案: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7、在以往历史上并不存在或未明显影响到国家安全的温室效应、冰川状态等自然因素,以及历史上并不存在或不曾影响到国家安全的计算机、互联网、手机、全球化、跨国公司、国际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因素,是影响国家安全的()。

答案:非传统因素8、历史上对国家安全曾造成不同程度威胁和危害的洪水、雨涝、干旱、地震、虫灾、瘟疫、风灾、天火等自然因素,以及历史上曾对国家安全造成不同程度威胁和危害的外敌入侵、内部分裂、情报刺探、政治颠覆等社会因素,都是()。

答案:传统安全威胁因素9、“国家安全”一词最早出现于答案:1936年国内中文刊物《世界知识》10、在国家安全保障中,下列哪些是传统安全保障手段和措施答案:军事攻防、政治镇压、情报保卫11、在国家安全保障中,下列哪些是非传统安全保障手段和措施答案:安全合作、环境保护、网络攻防第2章单元测试1、国民安全、国域安全、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

答案:史前要素2、在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中,只有()才是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

答案:国民安全3、()就是国家的陆域、水域、空域、底域、天域、磁域、网域等生存发展空间不受分割与威胁的状态。

答案:国域安全4、国家安全领域的资源安全特指自然资源安全,可分为土地资源安全、()、气候资源安全、矿物资源安全、生物资源安全等五大构成要素。

答案:水资源安全5、经济安全是作为国家生存基础的经济存在、经济活动和()的不受内外各种因素威胁和侵害的客观状态。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战略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战略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及战略中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

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

海洋是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大量食物、矿物、能源都取之于海。

海上运输是对外贸易的主渠道,而外贸是支持我们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海洋也是我国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要平台。

海洋安全战略研究的任务主要在于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的海洋生存空间提供战略思路。

由于中国在海洋安全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空间所处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因此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应主要着眼于处理好中美、中日、中国与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关系。

在总体的战略层面,首先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冷战后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其次需要把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并与国家大战略相适应、相配合。

具体而言,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妥善处理与日本的领海纠纷,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是当前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当务之急;从战略全局出发,妥善处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

因此,中国应该制定明确的海洋安全战略。

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

现实中国的国际安全困境及其挑战

现实中国的国际安全困境及其挑战

现实中国的国际安全困境及其挑战■ 江凌飞/文自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种种事态显示,中国与外部关系的紧张程度明显增高,中国日益“被居中”,为各种外力所限制,利益碰撞与摩擦增多,与外部的潜在争议热点也出现了全方位的显性化和紧张化。

一时间,中国好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安全困境。

这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渡过了崛起起飞阶段,进入到崛起磨合阶段。

究其原委,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社会和国际格局正面临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局;中国力量的快速成长越过了国际社会心理承受的临界点;全球化危机中的各种不平衡态势在中国现阶段对外关系上聚焦;霸权国家对中国崛起改变现有国际体系的预期导致对华政策反弹;中国国家利益的诉求和拓展进入到与相关国家的“核心利益交叠区”;中国发展的“不确定性”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导致预防性反应。

对于成长着的中国来说,这不是偶然出现的困境,而是国家崛起、民族振兴必然要跨越的门槛。

此种局面才刚刚开始。

今后五年,中国在国际安全上将面临复杂困境和更多挑战。

国际总体安全环境恶化对中国现代化转型造成不利局面2011年国际社会释放出了强烈的动乱信号。

一是全球持续恶化的经济危机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动叠加发生,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基本盘面严重不稳;二是国际力量对比旧的平衡被打破,权力政治博弈影响大国关系走向的确定性;三是全球性的贫富两极分化加剧,政治极化导致对抗因素显著上升;四是西方国家陷入多重危机,面临体制和结构变革的震荡,并把危机转嫁到发展中地区;五是伊斯兰国家对社会现代性的诉求出现无序化状态,正在酿成地区规模级的持续动乱并严重外溢;六是全球普遍工业化进程推动海洋工业文明时代开启,基于物质资源利益的海上争夺与对抗凸起;七是地球生态持续恶化,各国对自然灾难的社会负荷几近极限,自然危机正向社会危机演化;八是网络传媒的消极作用发酵,网络安全的脆弱性暴露,公民社会利用网络劫持和挑战国家权力的危险性陡增,网络战争与核扩散危险双双升级,并列成为最现实的大规模杀伤性威胁;九是美国霸权稳定体系动摇,影响国际公共物品供给缩减,缺乏管理的国际权力真空地带增多;十是国际公共认知能力严重滞后,国际社会对全球化治理的新情况、新需求准备不足,反应不力,举措失当,国际社会的理性稳定遭致扰乱与破坏。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城镇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之一。

本次讨论我们围绕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揭示城镇化过程中的真正需求和发展目标, 进而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1.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存在虚高问题2006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3.9%,低于与中国人均实际收入大体相当的国家55%的平均水平。

同时,尽管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快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但同这些国家在它们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城市人IZl增长率相比,中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却相对较低。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和同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比同等城镇化水平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城镇服务业发展也远为滞后。

按现在的统计口径,虽然有很多人被统计在城镇人口中,但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公共服务不足等原因,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没有享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成果。

严格地说,这些人不属于被城市化了的人口。

如果剔除这部分人,则中国城镇化水平更低。

2. 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镇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

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为代表的、城市区域空间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日益显现, 一些区域具有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 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形成了城市发展相对集中的城市群。

除原有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也开始形成。

2006年, 我国城镇人口5. 77 亿人, 城镇化率43. 9%。

由于各地基础不同, 加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从区域来看, 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东部沿海地区较高, 中部地区次之, 西部地区最低。

中国未来发展

中国未来发展
中国未来发展
1.四大战略
2.政治 6.做世界大国
新兴发展中国家
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 所要面对问题有很多,比如在中 国的4大战略方向,除北方相对 稳定外,其余3大方向均不容乐 观,黄海方面的朝鲜问题、东海 的台湾、钓鱼岛问题,西面同印 度的领土纠纷,南海周边也是问 题重重;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恶 炒“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责任 论”,并以此来对中国说三道四; 更有本世纪日益频繁的负面事件, 诸如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 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等等。
政治方面新方向
在中国及周边地区还聚 集了2个世界经济前3的,金 砖4国中的3个,9个有核国 家中的5个以及世界上10支 最强大的军队中的 6支,其 中还有4支同中国发生过战 争或冲突。在新的世界格局 中如何处理好与它们的关系 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个重大挑。
经济方面新方向
亚太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就 2008年而言,亚太地区的GDP在全球的 比重就已超越美国的26%,占到全球的 33%。作为亚太地区人口最多、面积最 大、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处于 俯瞰亚太、总揽全局的地位。战略上 要收拢拳头,稳住重心,力戒目标太 多分散力量,更要避免四面树敌。特别 是对美国既要寻求合作,更要加强战 略防范,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科技方面新方向
•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开始向 “自主创新”方向转变,国家制定了《十 五科技发展规划》等文件,本世纪我国科 学技术应将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证国家安全的能力 显著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 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 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 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等作为总体目标发展
:

世 界 大 国

中国海权问题

中国海权问题

中国海权问题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国力逐步强大了起来,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历史问题正在慢慢解决。

摆在眼前的海洋权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如此广阔的“蓝色国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国防上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便利,显然都是中国海权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中国政府和海军在遥远的异国海域书写下的远洋史上和军事史上浓重一笔,并不意味着中国海权高枕无忧,也不意味着中国对海洋的彻底征服。

相反,无论是在可控还是不可控的范围内,中国海权都面临挑战。

因此,中国海权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中国海权挑战对策正文:领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大宽度不超过12海里的一带水域。

国家主权及于该水域的上空、水覆水域、海床和底土。

海军某科研单位的范晓虹委员介绍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我国有着3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内水和领海;另据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管辖海域除内水、领海外,还包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些置于国家主权和管辖下的地域空间的海上部分称为“海洋国土”,照此算法,我国实际拥有海洋国土面积应为300多万平方公里。

海权(Thalassocracy ;Sea Power),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中国的国家战略有哪些

中国的国家战略有哪些

中国的国家战略有哪些中国的国家战略有哪些?| 国家战略是战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战略,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如政治、军事、经济或国家利益方面的目标)而制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

不同国家对于国家战略的定义各不相同,国家战略就是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是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

其任务是依据国际国内情况,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国家力量,筹划指导国家建设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达成国家目标。

国家战略的使用最早出自美国,并将其正式列为军事用语。

国家战略概念来源于大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大战略概念传入美国,到战后逐渐演变成为国家战略,并将其正式列为美国军事术语。

其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使用军事力量的同时,发展和使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许多国家对国家战略的研究正在开展之中,学术界对它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日本给国家战略下的定义是:"为了达成国家目标,特别是保证国家安全,平时和战时,综合发展并有效运用国家政治、军事、心理等方面力量的方策。

"原苏联及东欧国家不使用国家战略的概念。

有的把它等同于大战略;有的认为两者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就在于大战略是运用国家力量,达成军事目标,而国家战略则是运用国家力量,达成国家总体目标。

80年代以后,中国学术界也开始了对国家战略的探讨,主要是从区别于大战略的意义上来认识和使用国家战略概念的。

有一种意见认为,虽然中国未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国家战略这一概念,但它主要体现在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之中。

中国学术界对国家战略尚无统一认定,有的认为,国家战略是建设和运用国家各方面的实力和人力,以实现国家总目标而采用的方略却是一致的。

国家战略就是为实现国家的总目标而制定的。

中国的战略体系不使用"国家战略"的称谓。

国家战略物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物资储备局,简称国家物资储备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正司局级机构,负责拟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战略和规划,组织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和日常管理。

中国大战略的四个阶段

中国大战略的四个阶段

中国大战略的四个阶段以中华性格建设"王道中国"1924年11月28日,孙中山在日本出席神户商业会议所等五团体举行的欢迎会发表《对神户商业会议所等团体的演说》中说:"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

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

""王道"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

就是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原则,坚持平等、公正、诚信、大度的态度,运用仁义道德的力量去感化人,而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而不是要人畏威;是服之以理,而不是治之以力。

21世纪,我们所要建设的"王道中国",就是一个不搞霸权、不压迫人、道德高尚、可亲可敬的强大中国。

二、中国大战略的四个阶段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无论它的兴与衰、崛与仆,都对世界有巨大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救国大战略和兴国大战略,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中国大战略的世界性--与世界联系紧密;二是中国大战略的阶段性--是一个发展过程。

中国大战略的演进,有四个战略阶段,呈现四种战略形态。

如何"自立于世界":生存战略在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大战略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中华民族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个阶段的中国大战略,实际上是中国的救亡战略、保种战略,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战略。

其主要内容表现为中国的革命战略。

在建国以后,直至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里,实际上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延续,即在被孤立被封锁的战略环境里,如何维护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问题。

在这一战略阶段中,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大战略的基本理论形态。

如何"融入世界":发展战略"文革"之后,中国的大战略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转折,就是实行改革开放战略。

改革开放战略,实际上是中国融入世界的战略,是中国由自立于世界的战略向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战略的一次转变,是中国由生存战略到发展战略的一次提升。

论述我国地缘关系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当前热点展开论述

论述我国地缘关系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当前热点展开论述

论述我国地缘关系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当前热点展开论述随着中国逐步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地缘关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挑战。

在国际关系上,中国的崛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需要面对的地缘关系挑战包括:一、美国的战略压力美国一直是中国的最大战略竞争对手,目前美国已经把中国视为其全球战略挑战的核心,通过设立贸易壁垒、对华技术封锁等方式对中国施压。

此外,美国在亚洲的军事扩张也增加了中国的安全感受,如美国在南海屡次进行航行自由行动,并对中国的领土主张提出质疑。

二、周边国家的地缘压力中国的周边国家也是其地缘压力的来源,包括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国。

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持有不同的态度,有些国家表示担忧和反感,也有些国家愿意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

在国际场合上,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互动也受到了各种考验,周边国家的地缘压力让中国需要更有效地加强对周边国家的互动,以确保地区稳定。

三、国内问题的制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自身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地缘关系。

例如,中国的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既影响内部稳定,也影响对外形象和地位。

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也经常遭到人权、民主等问题的指责,这也构成了中国的地缘挑战。

当前的热点事件与上述地缘挑战存在关系,例如:一、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战是目前中美关系最为紧张的问题之一,除了经济方面的争端,两国在南海、台湾等热点问题上的争议也不断发酵。

中美贸易战不仅影响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利益,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小的影响。

同时,贸易战也加剧了中美两国地缘关系的对立。

二、中印边境对峙此次中印边境对峙虽然已经得到缓解,但仍然暴露了两国在领土和安全问题上的较量。

中印边境问题是中国地缘关系中的一大难题,两国间的矛盾可能会升级成为全面对抗,这对中国的地缘安全造成严重挑战。

三、东南亚国家的反华情绪近年来,一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反感情绪有所抬头,表现为在南海问题上加大了对中国的舆论压力和对抗力度。

当代中国军事形势

当代中国军事形势

当代中国军事形势泱泱大国,浩荡中华,为一人所困。

迷茫,印在了众多中国人的脸上,更深入了众多中国人的心中。

我们现在面对什么样的情况?我们究竟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走?这都是萦绕在中国人心头不解的疑惑。

一、中国已经入局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乎?从苏联解体,中国就开始走上前台。

这绝对不是什么天意,而是几代中国人努力的结果。

世界上从来没有神,更没有什么上天的恩赐。

有人哀叹苏联的解体,认为如果苏联不解体,对于中国的压力可以分担很大一部分。

那么从长远看,北方就没有威胁吗?现在不是去寄希望有什么别的因素来帮助我们的时候了,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在这个过程中,你能有利益给别人,自然就会有别人来帮助你。

如果没有利益或者能给出的利益比对手小,那么就不存在有人来帮助你的可能性。

问题的实质还是回到了自己这。

当中国开始越发显现出自身良好的发展势头的时候,就必然引起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警惕。

对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来说,什么才是其最关心的问题呢?恐怖主义?不可能的。

恐怖主义绝对不会是美国利益损失的决定性要素。

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真正就是去打恐怖主义吗?看吧,恐怖分子是越打越多,美国的势力范围也是越打越大。

国际军控?控来控去,不过是把可能影响美国集中力量去对付主要对手的一些中小国家给控的军力衰微。

美国的利益不在打击恐怖主义,也不在国际军控,只有捍卫美国自身的利益地位才是美国人所关心的问题。

而其它一切行动又都是围绕着这样一个中心来进行的。

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在2005年已经超越了英国,成为GDP排名世界第四的国家。

而如果从购买力的角度考虑,中国的经济体规模早已经在多年前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二号国家。

虽然这种看法存在着一些漏洞,但是却从另一个角度上印证了中国力量的增长。

也就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量为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客观地说,近年来,中国的国防开支仍然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

无论如何,透过国防开支的增长,我们都能看到军队建设的日新月异。

中国当前形势及其问题

中国当前形势及其问题

中国当前形势及其问题师范学院小学教育文科1班蔡曼琪201242709139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日关系回顾历史,李鸿章赴日出席会议所受凳子之小的屈辱,在日签署《马关条约》而中枪擦伤脸部,而后发誓再也不会踏入日本半步,在日留学生亦在日题字此为“伤心之地”。

确实,日本对我国所有屈辱,作为爱国人士,应当铭记在心,但是,中国人亦应该深思本国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日留学的学生,有应不诚实而被炒得事迹,这中国人真的应该好好反省。

总的来说,我们身为中国人,应该理性看待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但深化,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日关系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佳绩,双方积极推进亚洲外交,中日关系明显改善,国家安全压力减轻。

但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可谓遇到过不少波折。

中日关系在经历了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之处的“蜜月期”和冷战后的“摩擦期”之后,正在步入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新阶段。

然而,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领土争端依然存在,双方的政治关系因而一再趋于冷淡,与经济上的渐入佳境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中日关系进行全面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追溯历史,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仍以中国为师,中国亦是日本当时最为向往的地方,中日当时近几个朝代亦建立了良好关系,后来因日本将军侵略我国,使得中日关系断裂,中国亦在清朝实施闭关锁国。

近代明治维新之后,西方列强的冲击,美国黑船舰队要求日本通商,然后签订一些不平等跳页,制定了五条誓约。

1914年,日本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且站在了战胜国一边,日本通过掠夺得到大量财产,这些财产大量放在海军方面以扩充军队,教育方面也在加强。

对比日本,中国统治阶级注定灭亡失败,918事变、七七事变、128珍珠港事件等等,都是强烈的抨击。

所以,日本还是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中国学习的。

如今,中国周边总体稳定,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时增加,而且,周边不和谐因素仍将长期存在,维持周边安雀任重道远。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录一、内涵:1、定义2、简介与背景3、实质表现二、我国面临人口问题:1、人口成本2、人口增长3、出生与死亡4、人口老龄化5、性别比失调6、人口素质7、单身意识三、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1、环境问题2、经济影响3、不堪重负四、解决对策1、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五、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1、关注2、欧盟3、日本4、美国一、内涵:1、定义:(1)、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人口数量问题,主要由非均衡生育(多子化和少子化)以及人口迁移造成,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

17胎,发展中国家2。

3胎)和调控迁移来解决.(3)、人口结构问题,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收入、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数等人口结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年龄(多子化、少子高龄化)、性别(男女比例失调)和收入(基尼系数高、中产塌陷)结构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

17胎,发展中国家2.3胎)来解决.人口性别结构问题,只有通过限制堕胎来解决。

人口收入结构问题,原因较复杂,但最终都只有通过壮大中产阶层,使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体才能真正解决。

(4)、人口分布问题,主要包括大城市病、高密度连绵城市群的环境污染问题、大片乡村缺少就近(200公里内)特大城市辐射带动的发展难题、生态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人口的生存困境、以及高密度大流量的人口迁移等问题.人口分布问题,主要是通过城镇化的合理布局,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来解决。

2、简介与背景:(1)简介: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许多问题。

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度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背景:在20世纪70年代,有人认为,当时的人口要占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总人口的75%.这一被广泛引用的统计结果过于受20世纪人口爆炸的影响—-比例实在是高得令人难以置信。

中国梦思想之国家战略问题研究

中国梦思想之国家战略问题研究

导读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完善,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从制定的程序上进行改革。

将过去先由相关部门上报规划然后汇总制定总规划的做法,改为先进行顶层设计,然后分解落实规划。

今年,“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为今后国家发展规划的制定在程序上做了改革探索,应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国防等一系列发展战略上,既要突出时代发展趋势,又要把握阶段性特征及目标、措施和要求。

中国梦思想之国家战略问题研究文/王辉 单一良在《中国的军事战略》发布和新《国家安全法》实施之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战略的新思想、新论断,全面积极推动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于中国梦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国家战略的基本问题国家战略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布局、战略力量、战略措施等内容。

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我国未在正式的文件中使用国家战略这一概念,国家战略主要体现在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之中。

战略思想。

战略思想是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家战略核心思想。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主题的变化,提出“韬光养晦”、“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基本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的战略思想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在对内的“依法治国”和对外的“和平发展”两个方面。

这一战略思想从不同的维度涵盖了当代中国内政外交领域四个最基本的问题:一是依宪治国,二是深化改革,三是和平崛起,四是共同发展。

它是指导党和国家为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体战略思想。

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战略制定者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实现的愿景或目的。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强调:“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我国的发展战略有哪六个

我国的发展战略有哪六个

我国的发展战略有哪六个
一、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
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强国制定和实施,是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四、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

六、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

试述影响祖国统一的因素和推动祖国统一的方针

试述影响祖国统一的因素和推动祖国统一的方针

试述影响祖国统一的因素和推动祖国统一的方针首先,历史原因是影响中国统一的一大因素。

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地理、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出现了许多分而治之的现象,尤其是在北方与南方的分裂。

(例如,北方的五胡乱华和南北朝时期,北方和南方分别称帝,国家分裂)这一现象持续了许多世纪,导致了文化、历史和心理上的断裂感和冲突,增加了祖国统一的复杂性。

而从现代历史角度看,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分裂也是留下了许多遗留问题,虽然近年来两岸关系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两岸间的政治、历史和军事问题仍然是影响中国统一的重要因素。

其次,外部因素对中国的统一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目前,国际上的许多反华势力在中国的统一问题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其中最显著的是一些国家和组织,如美国、日本和台湾等,他们积极干预中国统一问题,企图以此抗衡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加强自己的抗干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坚持以和平统一为主题,通过和平合作发展的方式,符合所有各方利益的利益来推动祖国统一。

最后,祖国统一方针也是推动祖国统一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统一方针也在改变和发展。

然而,中国的统一方针一直坚持和平解决问题、和平发展、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和尊重各国家和地区的人权。

除此之外,中国还积极推进全球化,加强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增强区域和国际合作并激发人民的自主创新能力。

这些方针为中国推动祖国统一建立了一个完整、可持续的基础,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祖国统一是中国的最大战略目标之一。

中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很多,但是中国正以强大的智慧和勇气,制定合适的策略,加强自身的抵抗与反制能力,并不断推进祖国统一的实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迎来一个统一稳定、繁荣昌盛的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早报网论坛
中国面临6大战略问题
(275) 2004-10-11
中国面临6大战略问题
现在我国可以说面临6大战略问题:
1:包含台湾、钓鱼岛、南海、蒙古、新加坡在内的国家统一问题(参考:和平为主,武力和要胁并用);
2:最能体现我国现行制度的优越性、解决广大农民贫困(三农问题)、节约土地、能源、实现资源集约化生产、扩大服务业规模和全民走向现代化的城市化问题(参考:建立大型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收复台湾以後,可花7年时间建设台海隧道,将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福建省和台湾省联接起来,组建东南超大级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大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大西安城市群等;在行政区划上,做重大调整。

撤消直辖市,建立大都市区。

全国可分为13个大都市区、20个省和5个自治区,它们分别是:大沈阳[原辽宁省大部和内蒙古一部分]、大大连[辽东半岛]、大北京[原河北省大部和内蒙古一部分]、大天津[原河北省一部分]、大青岛[原山东半岛和原江苏省连云港市]、大西安[原陕西省大部]、大成都[原四川川西]、大重庆[追加川东部分]、大武汉[原湖北省]、大南京[原江苏省大部和安徽省大部]、大上海[追加江苏省一部分和浙江省大部]、大广州[原广东省大部]和大香港特别行政都市区[追加广东省一部分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称呼上可称大****市(例如:大上海杭州市,原有的上海市区可直接称上海市),大都市区的行政区划和省级平行,但注重搞城市、工业和服务业。

省份和自治区也搞城市、工业和服务业,但集中在省会、首府和一、两个重点城市,主要搞农业和农厂品加工[台湾省例外]。

省份有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吉林省[省会?春]、山西省[省会太原]、山北省[省会大同]、直隶省[省会石家庄]、河北省[省会邯郸]、山东省[省会济南]、青海省[省会西宁]、甘肃省[省会难兰州]、河西省[省会洛阳]、河南省[省会郑州]、云南省[省会昆明]、贵州省[省会贵阳]、广西省[省会柳州]、海南省[省会海口]、湖南省[省会长沙]、江西省[省会南昌]、闽南省[省会厦门]、闽北省[省会福州]和台湾省[省会台北]。

自治区有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包头]、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广南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和西藏藏族自治区[首府拉萨]。

地域的划分以距中心城市远近为标准,撤消浙江省、全部并入大上海;撤消安徽省、大部分并入大南京。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构造大工业、大服务业的新格局);
3:环境和能源问题(参考:在环境方面,做到谁投资,谁收益,谁负责。

沙漠治理以军人义栽、军人管理为主。

在能源方面尽量和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的非盟、阿盟协调好关系,走向共赢共荣);
4:反腐败问题(参考:以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参与。

国家干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做到能上能下。

??实行民主化、全民监督,创造国家干部、公开??行公开考核、公???、公开竟争的新局面);
5:海洋战略问题(如果说17、18世纪是地中海的世纪,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由此而崛起;19、20世纪是大西洋的世纪,英国、美国由此而崛起;那么21世纪就是太平洋的世纪。

在美国、日本及欧州人的眼中,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

中国需要改变这一切。

中国要做一个强大的海洋国家。

为此,中国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和海军。

以保障中国在海洋上的权益。

这包括台湾、南海、新加坡问题,还有我国的东海天然气田、南海石油和海上石油运输线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国沿海省份都是经济发达省份,长三角城市群、福建省、台湾省、珠三角城市群和?渤海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中国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做为依托);
6:国际战略问题(同美国尽量求同存异样、减少摩擦,开展中美贸易。

尽量开展同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开拓欧盟市场,可以视机扩大到政治往来。

提升同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扩大中俄边境贸易交往。

协调好同日本、韩国的关系,扩大中韩贸易。

同东盟???大贸易,尽量创造国内优良的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回祖国创业发展。

开拓南南合作,包括同印度、巴西、南非等的关系。

在能源方面尽量和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的非盟、阿盟协调好关系,走向共赢共荣。

在地缘战略上要扼制日本、印度,使其边缘化;在铁杆伙伴国家上,要充分搞好与朝鲜、古巴、缅甸和老挝的关系。

要在20年左右时间内使强大的经济?力、军事?力重回中国,构造新的中华超级大国。

形成以美国、中国、欧盟和俄罗斯4足鼎立的新世界格局)。

HAWK
《联合早报网》
<<<中日关系专辑 <<<中日关系论坛
--------------------------------------------------------------------------------
读者反馈 | 封面 | 新加坡 | 国际/中港台/东南亚 | 财经
体育 | IT | 社论/言论/天下事 | 副刊
-------------------------------------------------------------------------------- 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