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都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则——以太古里为例

浅析成都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则——以太古里为例
浅析成都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则——以太古里为例

浅析成都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则——以太古里为例

摘要:太古里的建成为成都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太古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规划布局、建筑形制、材料颜色都是反映出了当代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的新规则。并且在其塑造的城市空间与营造的场所感中,多种空间性质的渗透、传统格局的创新所形成的一种公共的开放性的空间。并且太古里所提出的“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乃生活”也是本文在城市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则方面所提出的探讨和思考。关键词: 太古里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城市空间场所感

1认识太古里

1.1太古里项目概况

第一次去成都太古里是在一年前,当时看到这一片新的建筑时有一种特有的感受,像置身于城市最繁华的地段仍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浓浓氛围,太古里中保留古老街巷与历史建筑,仔细观察其建筑的形制能够反映出民居的一些特点,其中主要为1、2层的建筑,二层的建筑通过廊道连接,并且形成了建筑的围合。并且其中川西风格的青瓦坡屋顶与格栅配以大面积落地玻璃幕墙使得建筑的立面很能让人。而后在不久城市规划的实习课又去仔细参观了一番,并且通过资料了解了一些关于太古里的介绍。

太古地产与远洋地产联袂开发的成都远洋太古里(Sino-Ocean Taikoo Li Chengdu),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商业零售核心地段、与春熙路购物商圈接壤,是一个楼面面积逾10万平方米的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是一个融合文化遗产、创意时尚都市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商业地标项目。

成都远洋太古里既传统又现代,营造出一片开放自由的城市空间。商业区以民居的形式展现出来,场地建筑排列整齐,如同古制般横竖排列。“青瓦出檐长,穿斗格子墙;悬崖伸吊角,外挑跑马廊。”太古里的建筑设计为坡屋顶和深出檐,造型轻盈飘逸,促进了良好的自然通风[1]。屋顶为灰瓦,屋顶坡度“四分水”(26?4’)。既延续了传统的川西民居建筑风格,又适应了当地多雨潮湿的气候。在特定环境的特定造型与空间,环境的“根”深深印刻在了设计者的建筑中[2]。

位于场地中有一座古建,叫大慈寺,大慈寺是成都著名的古寺,位于成都市中心地区,座北向南,前为糠市街北口,后为蜀都大道大慈寺路,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厚的中国名刹[3],世传为“震旦第一丛林”。明宣德十年(1435年),大慈寺毁于火灾,明末复毁。清顺治间重修,知府冀应熊为书“大慈寺”匾额。在现代的大慈寺是一个宝贵的古建,所以围绕四周的太古里设计就很好的处理了与古建的承接、以及承担现代社会功能的双重作用。在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中有很大的学习意义。

太古里总平图

2 历史文化保护利用

2.1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在太古里中体现了一些历史文化的保护规则,其中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对传统进行革新使之与现代城市规划相结合一些我们值得学习的亮点。根据区太古里的实习以及查阅一些理论资料可以得到在建筑、空间、规划方面一些设计方法值得我们分析和学习。

太古里的建筑布局保留了以前大慈寺地区的建筑布局,在建筑形制的选择中,没有采用高楼大厦的CBD式的商业区布局,而是采用了以1到2层为主的悬山顶建筑,十分富有文化气息。将川西民居的青瓦坡屋顶变化创新,承接场地原有的商业性,创造出了符合现代大众审美以及经济发展的商业区建筑形制,同时在保持沿街街面连续性的同时,像传统空间一样,通过骑楼、柱廊、檐口、景观等形态的变化,营造非均质的线性空间[4],形成动态的曲折变化和丰富的公共空间。

空间设置上面,太古里也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创新之处:在满足人们游览、购物、交流、休闲等一系列活动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关于对“逐渐遗忘、消逝的文化”的回忆。同时,将民居的形制改成商业区,由“向里”转换成“对外”,也是太古里的一个特色。并且在其中游览时,建筑的围合感强,二层相连接的廊架很好的形成了一个建筑围合的空间。给人以不同的空间体验。在空间中所体现的历史文化的延续与保护,不仅仅是计成了排列的形制,而且也在空间塑造中力求打造出一种古今交融的感觉。

只看太古里的素模,通过其布局形式以及建筑形式是很难想象这是位于现代成都商业中心区,但是在这个形制上却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其建筑空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宽窄不一的街巷;二是两层为主、局部三层的退台策略;三是通过广场和庭院空间进一步形成缩放的格局[5]。街巷等级分为街、里、巷三级。格局分明,同时又富有古味。在建筑的细节上,通过查阅资料可得,坡屋顶和深出挑的屋檐是建筑的一大特色,造型轻盈简洁。屋顶为灰瓦,屋顶坡度采取“四分水”的27度,以淡雅的深灰为主色调,屋檐下则是暖木色。虽然川西民居中一个很出色的亮点这里并未体现,不过其以一种整齐的排列,色调的统一,与周边环境的对比仍可以很清晰明了的代表出川西民居。

并且,建筑的样式也值得我们去探究,其在材料与质感以求朴素,如灰色陶土砖、木材、灰瓦、石材等。建筑的山墙部分亦通过格栅的组合,较为抽象地回

应四川当地建筑的悬山意像。

2.2与原有古建的和谐布局

早在古时候大慈寺就是成都商业最中心。大慈寺在唐宋极盛时,占有成都东城之小半,是当时成都的游览名区,每逢庙会更加热闹。在明代时期,商业繁荣,寺前形成季节性市场,如灯市、花市、蚕市、药市、麻市、七宝市等。同时,解玉溪两岸还形成夜市。从《方兴胜览》“登大慈寺前云锦楼观锦江夜市”和田况诗《登大慈寺阁观夜市》的记述中,说明了宋代大慈寺附近夜市的盛况。夜市习俗,一直沿袭到近现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慈寺在古代一直是一个城市的中心地区,并且在其周边发展的商业区也并非今日所为。太古里的设置保留了这一点,顺应历史,并且将建筑的布局也同整齐的排列一样,使之与大慈寺的布局相统一,继承了场地的商业性质,又继承了传统的民居房屋样式,使民俗、文化与历史保护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并且也结合了场地现代的元素。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虽然大慈片区大部分的街坊已经荡然无存,但历史烟云中的无数记忆却依然对我们的规划形态有着无尽的启发。在设计中并无意重建历史的物质形态,只是希望重构历史记忆的精华。籍由历史的基因和沉淀,演绎出新生活中有韵味的片段。如若行走其间,思绪仿佛滑落百年。

并且太古里在建筑的立面上也是符合与古建的格局,同时在虚实结合上创造出了丰富变化的城市立面。在主要街道、广场和庭院部位,以悬山顶形成立面,形成面积较大的质感和挑檐。将“四分水”的意象打散重构[6],与树木的自然形态结合,形成层层有序、以灰与绿为主调的第五立面,坡屋顶的挑檐亦做了创新设计。通过现在的构件,如金属和玻璃来表达轻盈和时代感。建筑的山墙部分亦通过格栅的组合,回应了四川当地的穿斗意象。所以继承改革了民居古制,又符合当地古建的整体环境。

所以太古里小在场地的设计,大到城市的规划中,不仅是空间格局的与文化历史相协调,建筑形制上也能承前启后,开辟新的样式融合古今。在立面上的把握与设计也兼顾了现代的审美思维和文化中虚实对比的意向[7]。并且从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植物的选择以及放置中,深深的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符合了现代人的活动需求,又符合了场地的性质,并且也将保护古建与继承发扬

文化处理的很好。

2.3城市空间与场所感探讨

城市空间具有混合性、渗透性、开放性、公共性、多元性、文化性、参与性、生态性以及舒适性。在太古里的设计之中,空间的铺陈结合了古代的围合空间,是一种“整合”而非片面的概念。在这个整体中,既包含了古代寺庙,也包含了现代的商业区,使人们的活动类型更加的多样化,同时也使人们的欣赏点更加的丰富。并且在此间建筑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是选择的创新非因循,参与非隔离,交叠非分离,影响非强制,是伙伴非独立,是引导非控制。这种“整合”的概念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城市设计保护传统文化的规则。是应该指导我们进行设计的思想。建筑三层和以上的部分采用较为标准的设计,营造出了聚合村落的意象,街区的建筑采用了层的策略,与街巷和公共空间契合,使设计从建筑的体量逐渐向室外空间延展过渡。

建筑的场所感是根据当地的人文居住环境进行的塑造,树木配着建筑的立面看起来十分的质朴,让人感受到温暖。在其中行走时,既能体验到购物商业的乐趣,也能通过不一样的视角来看成都的古与今的新发展。

所以在太古里的场所感的塑造中,空间策略和环境品质的紧密结合、生活体

验美学和生活方式与运营结合、参与公众和创意社区的结合是很重要的一环。并且体现在了设计的各个方面中。在现代生活空间中渗透历史文化的思想,可以引发我们对“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乃生活”的思考。这也是太古里所带来的一个不可多得视角。

参考文献

1谷慧然.成都远洋太古里--建筑地域化设计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5.27

2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8

3. 江璇.历史,记忆,生活--成都太古里之类型学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5 20

4.吴春花,郝琳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建筑技艺, 2014(11):40-47

5.杜亚书城市商业中心历史街区改造模式研究--以成都市大慈寺街区“远洋太古里”为例[J].房地产导刊, 2015

6.单军.“根”与建筑的地区性——“根:亚洲当代建筑的传统与创新”[J].建筑学报,1996(10).

7单军.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J].建筑学报,2000(11).

四川七大历史文化名城

四川七大历史文化名城 四川历史悠久,至今已有4500余年文明史,号称“天府之国”。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自贡、乐山、宜宾、泸州、阆中、都江堰等7座城市,数量仅次于江苏省、河南省. 1.成都市 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2004年当选《CCTV》“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经济总量在西部12个省会城 市中排名第一。 2.自贡 自贡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史和71年建市史,1939年国民政府批准建立自贡市,为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23个建制市之一,还是川南地区第一座100万城市人口大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恐龙、井盐和灯会被称为自贡的“大三绝”,“小三绝”是龚扇、扎染和剪纸,素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江姐故里” 等美誉而蜚声中外。

从清朝中叶以来,自贡一直是中国井盐生产的中心,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所,并以机械、化工、盐业、纺织、轻工、食品、灯饰、新型建材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同时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川省级园林城市、 中国“文学之城”100强市。 3.宜宾 别称:“僰道” 、“戎州”、“叙州城”,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长江宜宾—宜昌段亦称川江。宜宾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宜宾市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

成都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地名公共服务

成都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地名公共服务 成都市民政局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华文化发源的一个重要源头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明,标志着成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了解成都的地名将进一步了解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许多地名都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几乎每一条街巷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或历史典故。 一、成都街道的演变 街道随着城市的兴起而形成,成都在公元前316年秦来蜀之前就有了居民区和街道,《华阳国志〃蜀志》载:“成都县本治赤里街”,这是成都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条街。公元前310年张仪张若筑成都城,乃“徒臵少城内”,成都城“修整里阓,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其郡四出大道,道实二十里,有衢。”左思《蜀都赋》形容为“画方轨之广涂(涂),”可惜秦汉时的街名无传不可考,只留下五担山、石室、石笋、天涯石、支机石、千秋池、龙堤池、锦里等一些古迹地名。成都城内的街道,历代只有一些零星记载。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于公元876年增筑罗城,城内有街坊120个。北宋时,四川制臵使范成大用砖和石板铺设大街14条,计3360丈,改善了路面状况。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城西垣内筑满城(习称少城),城内住八旗官兵眷属,“每旗官街一条,披甲兵丁小胡同三条,八旗官街共八条,兵丁胡同共三十三条”。其时,牛车手推车拉货进城,以致街道损坏严重,乾

隆四十二年(1777年),“布政司查榕巢下令通城修砌街道,清理沟渠,不使积水”。1870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访问成都后写道:“街道宽阔,大多笔直,相互交叉成直角。(《四川后记》)1897年法国人马尼爱在《游历四川成都记》里,说成都的大街“甚为宽阔,夹街另筑两途,以便行人,如沪上元大之路然。”清末调查成都城共有街道438条,小巷113条(1910年《四川官报》),《成都通览》统计为543条。清人周询《芙蓉话旧录》描述了清代成都的街道情况:“全城四门及附郭街道,大小五百有奇。时未改筑马路,街面最宽者为东大街,宽约三丈。次则南大街、北大街、总府街、文庙前后街,皆二丈许。其余多不及二丈……,各街面悉敷以石板,两旁有阶沿,高于街面四、五寸,阶沿上宽二尺内外。……城内外各街平坦,无一陂陀。”1913年,拆除满城,与大城并击为一。满城胡同名称悉改为街或巷。 新中国建立后,成都从一个消费性城市,逐步向综合性工业城市转型,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区范围扩大,街道变易甚多,随着城市规划的建设加速,许多传统的街道得到改造,城市的主要干道拓宽延伸,形成了放射加环状的道路系统。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都新建各大干道,如: 1、贯通南北之干道:人民路、解放路、府青路、红星路; 2、贯通东西之干道:新华大道、蜀都大道; 3、环城干道:一环路和二环路。 同时由于兴建这些干道拆除了若干小街小巷,这些小街小巷的名称也就随之而永久消失。这些老地名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城市改造,城市扩大,一部分新街名取代老街名是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

成都 一、历史沿革 成都为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4500年城市文明史,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公元前四世纪,古蜀国王开明九世于“广都樊乡”(今双流境)“徙治成都”,构筑城池,是中国2300多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改、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和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发展历程、文化兴衰、历史文化遗产都具有相当的独特性。 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古蜀文化、水利文化、丝路文化、三国文化等传统文化基因,4500年的文明史,2300多年的建城史,为成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与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青城山、青羊宫、宝墩、三星堆、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大熊猫基地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二、地域特色 成都的城市布局注重与自然环境充分结合,形成了川西平原上“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整体特征。成都古城城市空间格局的传承性极强,至今仍保持着大城、皇城、少城的格局,府、南河环抱古城,形成“三城相重、两江环抱”的特征,并保留了的独特的道路网络。 三、历史文化资源 成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分别为成都市和都江堰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个,分别为新都区、崇州市、邛崃市;中国历史文化

名镇6个,分别为安仁镇、新场镇、平乐镇、洛带镇、五凤镇和黄龙溪镇;省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省市级历史文化名村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省市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6处;世界遗产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2项;历史文化街区12片;古树名木8459余株。 1、历史城区 历史城区传统格局保护较好,目前仍呈现出“两江抱城,三城相重”的古城格局,街巷北偏东30度的走向得到良好保护与传承。着力保护历史城区传统格局。保护规划强化并划定自唐代传承至今的历史城区范围界限,延续历史城区街巷肌理与空间格局,重点保护“城水关系”,修缮城墙遗址等。 2、历史文化街区 成都市共规划历史文化街区18条。按照《成都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要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街巷肌理、空间尺度、历史风貌,保护与之相联系的建(构)筑物等物质形态和环境要素,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成都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3处,大致分为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几大类,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0处。自1961年以来,成都市先后有7批38处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数量逐年增加,文化遗产得

成都历史文化

春熙路 ?“熙来攘往,如登春台” 这条建于1924年的街道,已成为成都魅力的代名词,从多方面延伸着她的影响力。 《新周刊》根据养眼、美食、便利、休息、人气和商业六大指数,再次推出“中国商业街排行榜”,被誉为中西部第一商业街、中西部第一商家高地、成都金街的春熙路进入该榜前三甲 春熙路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街道,面积大约20公顷。春熙路不仅是成都的时尚中心,美女打望地,也是美味小吃云集之所。 ?这里堪称成都的美味小吃云集之所,钟水饺、赖汤圆、夫妻肺片、韩包子、龙抄手,还有街边的麻辣烧烤和串串香 外地人到成都来如果不逛逛春熙路,就好比到北京不去王府井,到上海不到南京路一样令人遗憾。 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清朝的时候是旗人居住的地方。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这条清代街区记录了老成都的沧桑历史,其建筑风格兼具川西民居与北方四合院的特点。 ?宽窄巷子、市井生活的最佳体现。从清朝满城时期的八旗子弟提笼架鸟、莳花弄草;到民国时期达官贵人觥筹交错、大宴宾朋,再到现如今文人游客一杯清茶、一把竹椅品味生活,

宽窄巷子已经成为典型成都生活的写照 大慈寺 ?公元622年玄奘曾正式在此寺出家为僧,唐玄宗曾赐额“敕建大圣慈寺”,历经兴废,多次毁于兵火,现存诸殿为清顺治至同治年间陆续重建。 ?这里有成都最古老的“茶馆”,大慈寺禅茶堂,建于一千二百年前的唐代,旁边是斋堂,可以吃素餐。 ?在所处闹市的大慈寺饮一杯竹叶青,仿佛整个人就置身于峨眉山的雾气晨光之中。在太古里的喧嚣中取静,热闹与清静无缝切换,没有什么比大慈寺饮茶更成都了。 武侯祠 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如果你也是“三国迷”,那么这里一定能满足你对历史的渴求,若不想被打扰,最好尽量在早晨刚开门时入内参观。成都着名的锦官深处——“红墙竹影”就在这里,不要忘记拍照纪念。 武侯祠中现存的53座碑刻中,最有名气的当属被誉为“三绝碑”的唐碑。此碑刻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高3、67米,宽0、95米,厚0、25米;因为碑文由曾任监察御史、宰相的裴度所撰,由曾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又是着名书法家柳公权之兄的柳公

成都的历史

成都的历史 开明王迁都成都 【开明王迁都成都】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废帝号称王,迁都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带),建立庙宇,成都首次成为都城。 秦惠文王灭蜀 【秦惠文王灭蜀】公元前316年(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蜀国内乱,蜀王派兵伐苴侯,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古蜀国灭亡。 张若筑成都城 【张若筑成都城】公元前311年(周赧王四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十月,秦惠文王派兵平定蜀国叛乱后,蜀守张若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公元前310年(周赧王五年)九月完工。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城曲缩如龟,成都因此又名"龟城"。 文翁兴学 【文翁兴学】西汉景帝年间(前156~前141),庐江文翁任蜀郡太守时,提倡教育,派人至京师太学学习,学成归来委以重任,并在成都城南修建石室学宫(在今成都石室中学),重奖品学兼优的学生,开蜀中官府办学之先河。 刘备成都称帝 【刘备成都称帝】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刘备领军灭刘璋,自领益州牧。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蜀汉于公元263年被魏攻灭。

李特、李雄据成都 【李特、李雄据成都】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十月李特率众攻占成都,建立农民政权。公元306年,其子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公元338年其后继者改国号"汉",史称"成汉"。"成汉"政权前后历6世,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国亡。 唐朝皇帝避居成都 【唐朝皇帝避居成都】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因"安史之乱",玄宗入蜀避居成都。玄宗返长安后,唐朝政府升成都为"南京"。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僖宗避乱入蜀,在成都居住3年。 浣花夫人卫成都 【浣花夫人卫成都】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泸州兵马使杨子琳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奉诏入朝之机,乘虚突袭成都。崔宁之妾任氏(人称浣花夫人)出家财募众数千人,自帅以击之,杨子琳败走,成都得保。任氏护卫成都有功,朝廷封她为冀国夫人。成都人奉她为守护女神,后在成都西部浣花溪畔兴建了浣花夫人祠。 芙蓉花开成都城 【芙蓉花开成都城】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喜赏名花,偏爱芙蓉,下令在都城成都的城墙上遍植芙蓉树,并派专人护理。后人继承此俗,遍地栽植芙蓉树,每到秋季,芙蓉花开,满城锦绣,花香四溢,成都因此得名"芙蓉城"。芙蓉现为成都市市花。 三范修史 【三范修史】三范指北宋学者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范镇参加纂修《仁宗实录》、《起居注》、《新唐书》、《类编》等书;范祖禹是范镇侄孙,纂修了《神宗实录》、《唐鉴》,并担任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的主要助手;范冲是范祖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成都历史文化探源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说:“welcome to china′s china”,翻译过来是:“欢迎体验最中国的原真生活,欢迎体验最原真的生活中国。”把这句话再演绎一下就是:“成都,最中国。宽窄巷子,最成都。”成都是生活中国最原真的标本,宽窄巷子是成都生活最原真的标本,是少城绝版的缩影。这有它的根,有历史的渊源,有文化的根底。中华文明有上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有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有5000年以上文明古国的历史。作为中华文明中一种有特色的地域文明,成都有4500年以上的城市文明,三千年城址不迁,二千五百年城名不变,这在世界历史都市之林中也是仅见的。所以,成都是生活中国的历史标本,宽窄巷子街区则是现实的样板,所以,“最中国”。我就从这个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底讲起,以“老”字开篇。 “老”字开篇 若说上海可贵的是新天地,那么,成都可贵的是老天地。少城是成都的老天地,宽窄巷子是绝版的少城,绝版少城是成都老天地的绝版。上海的石库门和成都的少城都有中外或东西融合、与时偕行的因素,不同的是:石库门的新是时尚的,也是近代的。少城的老是历史的,也是潮流的。 从外观看,宽巷子有些窄,窄巷子反而有些宽,错位视觉宛若人生舞台: 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 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 逍遥安逸,慢游闲散,行云流水,顺其自然的生活享受和生活态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仙源故乡人居环境的神韵。 大自然给了“天府之国”生活方式特殊的优遇和优惠,这优惠也是蜀人的智慧和奋斗长期勤勉的结果。大自然也给“天府之国”带来灾难,灾难考验着蜀人乐观、不屈,抗争的英雄精神,考验着蜀人“天地之间人为贵,生命至上”的传统精神家园。他们把“5〃12”大地震,看作不过是自然之神开的大玩笑,蜀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地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

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南京:公元前472年迄今建城史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

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此,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大都市。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成都地域文化特色

前言 “我们生存的城市环境,不是越来越有差异,而是越来越雷同。……不仅如此,这种情况还愈演愈烈,一个城市在拷贝着另一个城市,而正在城市化的乡镇却拷贝着更加恶俗的城市。……那时,你见不到相同的面貌,你每到一地,都会感受到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关于独特空间的构成。”对于马钦忠在《公共艺术基本理论》一书中所提到的城市问题,吴良镛在《广义建筑学》一书中也同样指出:“现在全世界城市正面临所谓‘特色危机’。几十年来我们一度对巨大的建设量颇为自豪。曾几何时,在全国围的大兴土木之后,惊然发现,‘南方北方一个样’、‘城市城外一个样’,对清一色的单调的建筑样式,人们越来越不满,并提出了批评。”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我们对公共艺术的需求不是仅限于形式上的基础层面,而应该越来越注重在的精神。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设计者们也似乎体会到了大众的精神诉求,开始放慢脚步,回望曾经的城市痕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在此时开始反复被大众所提及,一方水土孕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孕一座城市,这样的联系也使得快速发展下的公共空间除了其本身的作用外,更肩负起了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精髓、推动城市发展、塑造城市形象的使命。作为城市人流量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公共艺术是传达城市名片,传承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公共空间,为此,把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当中,从而提升城市整体品味,满足市民精神诉求,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由于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公共艺术的形式和载体更加丰富多元,当代公共艺术更加重视文化属性,艺术如何发展、怎样发展重新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城市公共艺术应以地域文化为导向来督促其自身的发展和创新,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原因。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 ——成都市城市变化的足迹 成都市是我国首批命名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之一。它有着悠久而独特的文明源,灿烂而多彩的文明进程。近年来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成都早在文明启蒙时期就是长江上游古文明的中心,城市文明发展史已经长达4500年以上。其文明的起源甚至有“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之说。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发现,则表明3000多年前成都都邑文化已经达到古蜀文明早期发展的鼎盛阶段。成都正式建城的标志是在公元前311年秦国张仪规划新建成都、埤城、临邛三城。从那时算起成都已经拥有2300多年的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汉唐时期成都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城市,时称“扬一益二”,“天下第一名镇”。“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隋·卢思道《蜀国弦》)。成都早在2000多年前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是历代成都人巧思聪慧和幸勤劳作的结果。 今天的成都市四川省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部,四川省的省会该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和文态环境建设经过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五路一桥”交通工程,春熙路、红星路、琴台路等旧城改造工程和沙河治理工程,大慈寺、文殊院等历史文化片区的保护和建设等等,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加大了对文物古迹、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力度,尘世建设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获得了海外的赞誉,成为了最宜于人居的城市之一。 一、成都城市的起源与形成 成都平原是古蜀文化、古蜀都邑、古蜀国的起源点。《蜀王本纪》所载蚕从、柏濩、鱼凫、杜宇直至开明等五代蜀王,实为从渔业游团时代到畜牧和农业定居时代的五大部落,最先居于岷山石室,后在成都平原辗转迁徙,寻找定居点,逐步由游团形成聚落,直至形成中心聚落和城邑,到杜宇是形成疆域广大的古蜀王国。从考古的角度看,在启蒙文明时代,距今4500年前成都平原宝墩文化这个漫长时代城市最初的胚胎。从那时到现在,成都城市文明发展史已长达4500年以上。到距今3000年前的三星堆、金沙和十二桥等遗址所昭示的早期文明发展时代,在平原中心形成最早最大的古蜀都邑,从此在没有迁徙,城市在同址连续发展的历史长达3000年以上。在商业街船棺葬遗址显示的时代,及战国早期,今成都城垣的西部即古少城中心区便成为开明王国的定于点,正如《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所述“开明自梦郭移,乃徙至成都。”到战国晚期,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前316年)张仪灭蜀,始设蜀郡并成都县,公元前311年又按照当时京城咸阳的建制,兴建成都、埤城、临邛三城,此为成都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之始。成都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历史长达2310年以上。 1.1、宝墩文化与长江上游古城文明中心的形成 1.1.1、成都城市的起源 大约距今4500年至3700年,成都平原已经出现了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考古学上命名为“宝墩文化”。这一时期,成都平原上的古蜀人已由游团走向初步的农业定居并出现了大大小小面积不等的聚落,其中小的仅有几千平方米,大的可达几十万平方米。最大的在新津县宝墩镇,面积达60万平方

感受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内涵

感受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内涵,领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我校七年级全体同学将于2011年4月2日10:00—15:00到中海…… 格式:DOC 大小:21KB 添加时间:2012-5-8 授权:免费下载 班级春游安全应急预案 准备: 1、纪律教育。 (1)学生有组织、有秩序地排队出发。在公园内不攀爬,避免危险行为。 (2) 不单独行动,整班集中活动较适宜。遇到突发情况与班主任商量寻…… 格式:DOC 大小:22KB 添加时间:2012-2-7 授权:免费下载 机械伤害应急预案 机械伤害应急预案一、危险特征: 1.违章操作包装机、机械手; 2.开关不灵活二、目前控制情况: 1.操作人员对操作规程不熟悉 2.加防护罩三、情景假…… 格式:DOC 大小:20KB 添加时间:2012-4-18 授权:免费下载 开业庆典活动安全预案 用电,调试发电机,如遇停电,随时切换电源,确保及时供电。电工同时做好外卖场临时用电并加强在营业厅的巡视。超市、二楼、三楼准备好应急照明设备(手电筒,绝…… 格式:DOC 大小:21KB 添加时间:2012-2-10 授权:免费下载 幼儿手足口病预案 幼儿手足口病预案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近段时间有关媒体也不断报导某地发现多例手足口病的信息,令许多家长内心惶然。为此,幼儿园领导高度重视…… 格式:DOC 大小:21KB 添加时间:2012-3-19 授权:免费下载 幼儿园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预案 用培训和消防知识讲座,并组织园义务消防队进行实战演练。 3、落实相关安全措施。幼儿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同消防队进行幼儿园消防工作检查,重点是安全疏散设施…… 格式:DOC 大小:26KB 添加时间:2012-4-7 授权:免费下载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组织人员进行安全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及时

成都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题 180题

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知识试题(历史文化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3题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古蜀文明重要发祥地,孕育积淀出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质。 1、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原因不包括()。 A、独特的地理位置 B、河网纵横,水系发达 C、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D、因天府广场而得名 答案:D 2、天府文化的特质是()。 A、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 B、思想活泼、生活自信、悠长厚重、独具魅力 C、思想乐观、生活自信、悠长厚重、独具魅力 D、思想自信、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 答案:A 3、以下哪项景点能代表蜀汉文化()。 A、杜甫草堂 B、宽窄巷子 C、武侯祠 D、天府广场 答案:C 4、以下哪项景点不在成都()。 A、西岭雪山 B、三星堆遗址 C、蜀王陵 D、都江堰 答案:B 5、位于市区,始建于唐,现存殿宇建于清代,主要建筑有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无极殿(即三清殿)、斗姆殿、唐王殿、柴荆台等的道观是()。 A、大慈寺 B、青羊宫 C、文殊院 D、昭觉寺 答案:B 6、以下哪项不是成都的别名()。 A、蓉城 B、锦官城

C、雾都 D、天府之国 答案:C 7、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喜赏名花,偏爱芙蓉,下令在都城成都的城墙上遍植芙蓉树,并派专人护理。后人继承此俗,遍地栽植芙蓉,每到秋季,芙蓉花开,满城锦绣,花香四溢,成都因此得名“芙蓉城”,芙蓉现也成为成都市市花。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本段文字详细介绍了成都被称为“芙蓉城”的由来 B、本段文字详细介绍了芙蓉成为市花的由来 C、五代后蜀之后,成都习惯遍地栽植芙蓉 D、五代后蜀时期,成都已经被称为“芙蓉城” 答案:D 8、深度发掘地域文化特质,从市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继往开来、革故鼎新的时代风尚,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让人文成都别样精彩。 以下关于天府文化说法错误的是() A、天府文化要从市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 B、天府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继往开来、革故鼎新的时代风尚 C、天府文化就是关于“天府广场”的文化 D、天府文化具有“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鲜明标志 答案:C 9、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是推动城市进步的深层次力量,文化优势是最难以替代模仿的优势。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进步离不开文化发展 B、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只需要关注经济发展 C、城市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离不开文化发展 D、城市的根与魂需要通过文化来体现 答案:B 10、成都,既有现代都市的快节奏,又有休闲城市的慢生活;既有传统文化的优雅从容,又有现代文明的前卫时尚;既有崇尚创新的基因,又有兼容并蓄的气度;既有聪慧勤巧的秉性,又有友善互助的美德。 以下哪项不是成都的特点() A、慢节奏与快生活相结合 B、优雅从容和现代文明相结合 C、崇尚创新与兼容并蓄相结合 D、聪慧勤巧与友善互助相结合 答案:A 11、成都入选全国十大古都跟下列哪些无关()。 A、从宝墩古城到金沙遗址,在先秦时期先后有五代古蜀王在成都建立都城 B、秦以后,成都也先后成为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五个重要政权的都城 C、成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西部经济中心 D、成都在汉代就成为全国五大工商业都市之一 答案:C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英文名称:The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of China 课程类别:学科选修课 适用专业:博物馆学、旅游管理 开课学期:春、秋 总学时:36学时(课堂讲授28学时、学生上讲台4学时、校外现场教学4学时 总学分:2 预修课程(编号):无 并修课程(编号):无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博物馆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六大古都及天津、苏州、曲阜、成都、潮州等十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发展过程、主要名胜,揭示名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学生既能了解这些名城的基本情况,又能掌握认识历史文化名城的方法。 建议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 [1]陈桥驿:《中国六大古都》,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2]葛晓音:《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3]高永青:《中国文化名城》,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9年出版 [4]罗亚蒙:《中国名城》,白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5]陈桥驿:《中国历史名城》,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既能掌握课程所介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情况,又能掌握一种认识历史文化名城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对人类历史足迹的思考,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 三、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总28学时) 1、绪论(2学时)

从历史文化说起——你从哪里来,历史的长河,文化是什么; 名城的魅力——历史文明凝名城;解读名城——历史的精神、文化的情怀;选择名城——六大名都有侧重其他名城亦点睛。 要求: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掌握学习历史文化名城的方法。 2、西安——一部无字的中国通史书(4学时) 历史的足迹:四塞以为固,八水绕长安;走过蓝田人;半坡遗址存;十二王朝建都地,西安事变天下闻。 名胜解读:周公庙里思无穷;千年演进长安城;巍巍宫殿今何在;大小雁塔城中立;长安城外帝陵多;关中塔祖法门寺;史家建庙世无双;丞相祠堂五丈寻。 文化之旅——汉文雄天下,百学集长安;唐诗有先圣,千家竞人间。 要求:了解十二王朝建都史;识记半坡遗址、长安城、大小雁塔、秦始皇陵、乾陵、阿房宫遗址;掌握西安历史文化名人的主要著述和活动。 3、洛阳——天下之中九朝都(2学时) 历史的足迹:周公营成周,平王迁都洛邑;汉至五代八朝都;今日洛阳呈辉煌。 名胜解读:“释源”“祖庭”“白马寺”;“伊阙”“龙门”有石窟。 文化之旅:文坛多名流(建安七子、“陆海潘江”、“洛阳纸贵”)。良史良著留;二程兴洛学;书法传千秋;三彩色艳浓。 要求:了解洛阳的历史;识记白马寺、龙门石窟;建安七子、“陆海潘江”、“洛阳纸贵”;掌握班固、司马光的历史著作的主要内容;理解二程哲学思想的特点。 4、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2学时) 历史的足迹:天然造就龙虎地;鼓楼岗下古文明;吴国建业始定都;东晋南朝都建康;隋文下令化为田;明建应天府,洪武重筑城;清设“江宁织造署”;勿忘“南京大屠杀”。 名胜解读: 石头城遗址;南京城墙;明孝陵;中山陵。 文化之旅: 历史名葩出南京;金陵诗词传千古。 要求:掌握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及主要历史;识记石头城遗址、南京城墙、明孝陵;中山陵;了解《文心雕龙》、《永乐大典》、金陵怀古诗作。 5、开封——千年开封盛于宋(2学时) 历史足迹:郑庄公命名,魏惠公建城;柴荣扩城通水路;北宋

成都的历史文化#(精选.)

成都的历史文化 成都的历史文化 成都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四世纪,古蜀国王开明九世于“广都樊乡”(今双流境)“徙治成都”,以“周太王从梁止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相沿至今。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垣。当时城周12里,高7丈。成都城市在这一年正式建立。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岷江两岸人民兴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二千多年来一直浇灌着成都平原。由此,成都水旱从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故世称“天府”。西汉时期,成都织锦业驰名天下,当时,在城西南设立了锦官,专管织锦,并筑有锦官城,故成都又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主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在历史上,成都又是一座水网密布,江桥众多,树木葱笼,繁花似锦的“花城”。19世纪法国旅行家古德尔孟曾赞叹成都是“东方的巴黎”。 二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祖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秦、汉、晋、隋皆因得蜀而统一天下。西汉公孙述、三国刘备、西晋李雄、东晋李寿、

五代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等封建王朝均建都成都。成都又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县治所,元、明、清为四川省治所。民国初年,成都是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为川西行政公署驻地。1952年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为四川省省会至今。 成都是工商繁茂的大都会。秦汉时代,成都是全国有名的商业都市。汉代,又是全国五大都会(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之一。唐代有“扬(州)一益(成都)二”之称。北宋时期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唐宋时期成都的商业已突破了历史上传统的坊市制的束缚,兴起了临街设店和前店后坊(手工作坊)的格式,进而发展为城内有东市、南市、新南市、西市和北市,城外有草市的格局。一年内,各种专业性市场不断: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城内还兴起了繁华的夜市。现在中共四川省委的所在地“商业街”,成都市委原所在地“羊市街”,这些街名也反映了成都历史上商业的繁荣。 纸币是中国发明的,成都又是中国纸币的发源地。当时,在成都城外西边的“净从寺”(即成都西门万佛寺)有制造纸币(交子)的用纸和印刷纸币的作坊。成都所制交子,是世界货币史上使用最早的纸币,它对贸易往来、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等起了重大作用。

成都历史与地名变迁

成都历史与地名变迁 作者简介:谢元鲁,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教授,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成都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成都市地名学会理事。 成都,简称蓉,是四川省省会,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国务院规划确定的“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及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发现的金沙遗址,将成都的建城历史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 一、成都的建城与地理环境 成都平原由岷江与沱江冲积而成,先秦时期,河流纵横,水网密布,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为森林、沼泽与平原相间的地貌。宜于农业发展,尤其适于稻作农业。在成都市中心商业街2000年发现的战国时期古蜀王国船棺葬遗址中,17具船棺均由直径1米以上楠木制成,最大的船棺长18米,直径达1.7米,为千年楠木。可为当时成都平原植被的见证。 远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逐渐从川西北高原沿岷江河谷迁徙到成都平原,他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垦殖,创造了灿烂的“蜀文化”。距今3700-4500年前,即相当于夏代纪年的早期阶段,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明,它是古蜀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西周时期,一些游牧部落开始从成都平原周边高阜丘陵逐渐向平原水洼地区迁移,当时的社会经济以原始稻作和渔猎业为主。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特点,是在成都平原上出现了数量众多且具一定规模的古城,目前已发现的有:新津宝墩、都江堰芒城、郫县古城、温江鱼鳬城、崇州双河古城等。各古城均选址在河流之间的较高阶地上,面积在0.1-0.6平方公里之间。而距今4000年-3200年之间,又出现了广汉三星堆古城,面积达3.6平方公里,周边有堆土城墙,古城内出土有大量金、铜、玉、石、陶、象牙等各类器物的祭祀坑,主要有青铜人像、头像、面具,神树以及作为权力象征的金杖和大量玉器。并有许多建筑遗址。在三星堆文化之后,就是成都西郊发现的金沙文化,距今约3200年-2600年,约相当于商代晚期至春秋前期,出土3000余件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其中以金箔“太阳神鸟”为其重要标志,还出土100多根象牙,是古蜀国的神权祭祀场所,说明成都在古蜀王国时期的地位日趋重要。

成都的历史沿革

一、成都的历史沿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成都名字的由来) 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二、成都市的自然地理概况 1、成都地处四川省的中部,四川盆地的西部,龙门山脉、邛崃山脉与成都平原和川 中丘陵的交接地带,介于东经102°54ˊ—104°53ˊ、北纬30°5ˊ—31°26ˊ之间,面积12390.6平方公里。 2、成都市,从西到东,地形分为山地、平原、丘陵三个部分。 成都西部,是高峻的龙门山和邛崃山地。这里的山峰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大邑县境内的苗基岭,海拔5364米,是全市的最高峰。西部群山或险峻雄奇,或幽雅秀丽。由各种岩石风化后发育而成的山地棕壤,是主要的森林土壤。山地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带,垂直分布比较明显,森林树种异常丰富,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从而使该地区形成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成都中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海拔在450—720米之间,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2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便于引水自流灌溉。岷江、

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

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 ? 蚀刻钢板壁画浮雕雕塑真实历史材料构成的多样化景墙是宽窄巷子的一大特色。这种边界处理通常都是设计难点,或者干脆被忽略。 原文地址: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作者:dl国际新锐设计

来到宽窄巷领略这里的悠久历史,品味这里风土人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宽窄巷子是成都的一张名片,在这里你能触摸到历史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如同走入了时光隧道,也能体味到成都最原滋原味的休闲生活方式,这里的各种川味小吃可以让你大饱口福哦。 成都的千年少城能保留下宽窄巷子,实在是非常的难得,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该区域是我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它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作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建筑在中国南方的孤本。 从2007年起,成都文旅集团对宽窄巷子进行全新打造。在搬迁900余户居民、修复50个院落、改造3万多平方米地面建筑、修建1.1万多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后,老街重新焕发生机。2008年6月14日,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开放。开街第一年,就吸引800多万名游客,并先后获得2008年“中国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成就奖”、“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等荣誉称号。 宽窄巷子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典范。 项目在修复设计之初,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绘工作,将宽、窄、井巷子中的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分为了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级别加以保护性的设计,按照“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力求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还原历史建筑的本来面目。为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指导,成都文旅集团邀请了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指导各项保护工作。因此,宽窄巷子的一砖一瓦,每个院落的格局,都是对历史的还原。 (说明)在井巷子有一段400米东西朝向的墙体,用最古老的建筑物质元素---砖、垒砌台、城、墙、壁、道、碑、门、巷的历史文化片断,羊子山土坯砖、秦砖、汉砖、唐砖、宋砖、明砖、清砖、火砖、七孔砖、民国砖、水泥砖、瓷砖,阐述千年古都,演绎百年老宽窄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