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政策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对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育;投入;不平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制度创新

一、教育改革成果

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教育,这系乎国运、关乎中华民族当代和后代的千秋大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宏阔奇伟的交响乐剧中,也展开了它绚丽多彩的雄浑乐章。三十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历经改革、创新和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盲率的大幅度降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等都清楚地反映出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素质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目前,中国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7%以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68.4%上升到2005年的98.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39.1%上升到2005年的69.7%,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促使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上升更快。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从1985年的24.6%上升到2005年的76.3%(见下图)。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年各级学校升学率图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二、中国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近年来我国教育的大发展、大改革, 使新旧矛盾相对集中,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成绩背后存在着一些隐患。”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教育发展基础较差,人力资源总体水平较低。

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较差,学校教育存在高中和高校教师总量不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偏低、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等突出问题。农村的义务教育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的子女不能接受优质教育,学习的内容严重与社会实际脱离,教师的水平比较低,教育的基本实施也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劳动力人口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国民受教育的年限较短,高中以上人口比例较小,在2000年,我国25一64岁国民受教育年限仅为7.42年,大约是不到初中二年级的水平,仅相当于美国10年前的水平,1999年,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都在12年以上。2001年我国初中毕业生还有一半不能进入高中学习。我国25一64岁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18.0%,美国、加拿大、德国达到了80%[]1

(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总体投入不够,如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例为5.21%,而韩国、美国、加拿大一般都超过了6%。特别是在财政性经费方面,明显低于国际水平。教育的投入增长跟不上人才培养规模的增长速度。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用为5773元,比2000年的7310元下降了21%,教育的投入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对教育投入少,造成人口素质低,导致科技力量薄弱,创造发明存量少,影响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国家因此而贫穷,更无力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个循环链条中,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根本。

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教育落后于东部教育。由于投入不足, 中、西部教育在教育发展水平、“两基”普及、师资力量、校舍建设以及家庭教育支出等方面都落后于东部。

(2) 教育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从城乡对比来看, 近年来全国预算教育经费约60%用于义务教育, 其中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只有35%左右。

(3)教育的群体发展不平衡。社会的不同群体在教育上拥有完全不同的教育资源, 相对来说, 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比较少, 尤其是农村的女童、城市的外来民工子女、特殊教育系统的残疾、弱智人群等, 在教育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三)教育产业化问题,人民教育负担过高。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产业化问题突出,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盲目扩招和无序招生,中小学校、大中专院校乱收费、高收费,一些中小学被拍卖,一些作为教育公共资源的名牌中小学为了高收费的目的还出现了所谓的国有民办,双轨制的“公费生”与“自费生”等等问题,都打着“教育产业化”的旗号纷纷出笼。而根据有关资料,城乡贫困人群中均有40%一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在中国农村的家庭中,子女教育所用的开支占了家庭收入的32.6%;而在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这个指数分别为25.9%和23.3%。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而“缺乏知识和技能”是城乡居民挣不到钱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如果教育反而扩大社会差距,那就是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四)教育目标扭曲, 重成才轻成人。

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学生成名成家、成为某领域的专门之材, 而忽视如何做人; 关注考试分数, 忽视品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科学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智能和情感等方面得不到全面、协调发展; 赢利成了办学的重要目的, 使培养人的教育活动被异化成为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在教育的途径上, 课堂教学成为唯一的教育教学途径, 学生被严密的课堂时间隔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之外.在教育对象上, 有望升学的“好学生”倍受关注, 考试分数平平的成为“陪读生”, 分数差的遭受歧视。因此, 如何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所有的人、所有不同资质的学生, 使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知识和品德、智力与人格、个性和潜能、精神与文化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是落实和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2

(五)能力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创新教育薄弱。

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的信息化、复合创新型人才以及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对人才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提出了挑战。2000年,我国第一产业构成比为15.9,第二产业为50.9,第三产业为33.2。目前第一产业人力资源过多,需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转移,大量农民工进入到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要合理调整内部结构,进行企业体制改革,大量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传统产业和体制改革富余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培养相应的技能,调整人才能级结构,以适应新的岗位需求。

三、中国教育改革的对策建议

上述的问题使我国现行教育政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此外, 21 世纪教育全球化、市场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也要求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挑战,不断调整现行教育政策,进一步改善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制度环境, 以满足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