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概述中国教育系统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较大。
其次,教育过程注重应试考核,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再次,教育体制创新滞后,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最后,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二、问题分析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中国的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优质师资,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存在人才流失和师资不足的问题。
这导致了城乡学生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困境。
同时,各地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着不均衡现象,大城市的名校资源集中,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缺乏师资和基础设施的问题。
2.应试教育的困境中国教育体制过于强调应试考核,导致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教育评价的功利化和知识的单一化。
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注重记忆应试知识,忽视了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教育体制创新滞后中国的教育体制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
教育仍然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没有及时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体系需要进行创新,以满足学生对综合素质和实用技能的需求。
4.教育投入不足尽管中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上,基础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师资培养和教育设施建设不足。
此外,高等教育也存在投资不足问题,导致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
三、对策措施1.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
同时,应建立健全跨地区教育资源共享的机制,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更加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个学生。
此外,也可以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投资教育资源。
2.推动素质教育转型教育部门应调整教育评价体系,减少对分数的过度依赖,提倡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
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
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教育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教育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教育资源不均衡当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仍然存在较大的不平衡。
一些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而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现象。
解决对策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
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同时,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监管,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解决对策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增加对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吸引优秀的教师到贫困地区从教,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问题二:应试教育压力过大中国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导致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过于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解决对策一:推进素质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解决对策二: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当前过于应试导向的考试制度,减少考试的压力。
优化考试科目和内容,引入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建立多元化的选拔机制。
问题三:职业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偏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适应问题。
解决对策一: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岗位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解决对策二:加强实践教育加强实践教育的力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教育发展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国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
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1、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恢复高考制度的带动作用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繁荣,到现在,更是得到了规模化得发展。
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的发展有目共睹。
其中包含了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类院校。
高等学校的本专科招生规模也日渐扩大,在校生人数增多,尤其是近几年来,研究生群体的队伍日益壮大,毛入学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
有资料显示,至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2、高等学校质量受到重视在中共中央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号召下,我国各大高校深入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改变以前教育落后的旧模式,与时俱进,把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人才作为目标。
滨海学院在这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两年,学校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并且成立相关研究小组,要求教师上课时以创新为机制,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成效显著,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得以提升。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日益得到重视。
3、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成效显著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经费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
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财、税、费、产、社、基”的六字方针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进展非常顺利,特别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与建立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奖、贷、助、补、免”为主体的助学保障体系同步进行,使改革平稳推进。
就我个人而言,在国家政策的惠利下,申办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使得我们这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也能顺利解决学费问题,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
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我国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不平衡。
一线城市及发达地区拥有高质量教育资源,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人才流失和就业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2. 教育质量与学生评价方式脱节当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过度强调分数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对于文化艺术、体育等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也比较欠缺。
3. 缺乏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匹配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
许多高校开设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导致大量毕业生找工作困难并出现结构性失业。
此外,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制约了职业教育的提升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4. 教师素质和待遇问题教师队伍中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
一方面,某些地区和学校缺乏高素质教师,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有些优秀教师因为工资待遇不尽人意而转行或离开学校。
这对于教育质量的稳定提升构成了阻碍。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1. 实施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此外,可以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弥补地区差异。
2. 推动多元化评价体系建设除了考试成绩外,应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其纳入评价体系。
通过开展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 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加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规划、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合作。
制定灵活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使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4. 提高教师素质和待遇政府应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
通过优厚的薪酬、职称晋升机制和培训项目来吸引并留住高素质教师。
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教学总结
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更是让他们深刻地认识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总体情况目前,我院《形势与政策》教育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一,成立了学院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建设,形成课程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二,建设了一支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教学采取实践教育、专家报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教学的的实效性;统一了全院学生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并形成了教学、考试过程中有专人进行教学督导和检查,规范了课程教学与管理;第四,建档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资料;第五,各系部学生组织、班主任跟班、报送教学资料较以往均有很大进步。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1、《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在学院形势政策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教务处、思政部、学工部、督导室、学生所在系(部)的通力协作下,合力完成的。
但依然存在有些部门和学生对这门必修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有些部门责任履行不到位,仍有整班旷课的情况发生。
2、《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3、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故障。
出现无法识别U盘或只有图像没有声音等情况,影响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学生对此情绪很大。
三、建议1、各相关部门、学生系(部)通力合作、明确职责,共同完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工作,提高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今社会的教育现状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这不仅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也制约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教育体制的僵化是目前教育现状的一个主要问题。
传统的教育体制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助长了应试教育的盛行,学生们只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机械地记忆大量知识,而忽略了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对策之一是改革评价体系。
新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和特长的评价,不仅仅依靠一次次的考试成绩。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潜力和发展。
其次,教师的培训与素质不足也是目前教育现状的一个主要问题。
部分教师存在教育理念陈旧、知识储备不足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使得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对策之一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此外,学校应当建立起教师评价体系,激励优秀教师,鼓励他们改善自身教学水平。
第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目前教育现状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面临校舍破旧、教学条件恶劣等问题。
对策之一是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在教育领域的投资,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同时,应加强各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调配,确保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得到均衡发展。
此外,社会的价值观也对教育现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部分家庭和学生过于追求功利的教育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些家长过度重视分数和职业前景,对孩子施加巨大的压力,这使得教育变得功利化。
对策之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应仅仅追求分数和职业发展,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人文素养和创造力。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文章对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育;投入;不平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制度创新一、教育改革成果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
教育,这系乎国运、关乎中华民族当代和后代的千秋大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宏阔奇伟的交响乐剧中,也展开了它绚丽多彩的雄浑乐章。
三十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历经改革、创新和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盲率的大幅度降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等都清楚地反映出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素质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目前,中国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7%以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68.4%上升到2005年的98.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39.1%上升到2005年的69.7%,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促使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上升更快。
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从1985年的24.6%上升到2005年的76.3%(见下图)。
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年各级学校升学率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中国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近年来我国教育的大发展、大改革, 使新旧矛盾相对集中,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成绩背后存在着一些隐患。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教育发展基础较差,人力资源总体水平较低。
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较差,学校教育存在高中和高校教师总量不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偏低、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等突出问题。
农村的义务教育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的子女不能接受优质教育,学习的内容严重与社会实际脱离,教师的水平比较低,教育的基本实施也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
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繁荣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当下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学校资源不均衡、学生压力过大、教师待遇低等。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教育现状1. 学校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城乡地区和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质量的师资和设备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的优质学校,而偏远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则面临师资匮乏和设施简陋的问题。
这导致了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之间受教育机会上的差距扩大。
2. 学生压力过大当前高考制度对学生的评价过度依赖笔试成绩。
不仅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竞争性学习,还需要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增多,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忽视。
3. 教师待遇低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但目前我国教师待遇普遍较低,尤其是基层教师。
这导致了优秀人才不愿投身于教育行业,加之缺乏相应的职业发展机会,进一步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公平分配导致城乡差距增大由于学校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造成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缺少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学校和师资力量,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并鼓励城市中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合作交流,以促进资源优势互补。
2. 应试教育模式制约了学生全面发展当前高考制度过于强调笔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推行多元评价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经验等因素,为学生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机会。
3. 提升教师待遇和提高职业吸引力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教育质量的关键。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政府应加大对教师薪酬和福利的投入,并提供培训进修、职称晋升等发展机会。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教育作为一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事业,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亟待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当前中国的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这使得教育发展的机会和质量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增加了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难度。
2.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长期以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的选拔标准,给学生和学校带来极大压力。
这种以单一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也使得教育过程流于应试化。
3.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仍存在着就业率不高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与社会需求脱节。
这一方面源于学校对就业市场需求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与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和政策支持不足相关。
4.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良好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保障。
然而,目前中国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分布不均衡、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应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的倾斜程度。
同时,加强区域间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提高教育公平性和均衡发展。
2.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从单一的高考成绩评价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等方面。
同时,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为了缩短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应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技能培训中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职业教育课程应与行业需要保持同步,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
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教育模式的转变,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改善我国教育体制做出贡献。
一、竞争过度导致学习负担过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长们普遍认为优秀的学历是孩子成功的一把通行证。
这种观念导致了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成绩过分关注,并给予他们巨大压力。
因此,在当前中国教育系统中,竞争激烈,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考制度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焦虑和拼命竞争。
学生需要背诵海量知识并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来提高他们在高考中的分数。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只注重应付考试而不关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不符。
其次,此类应试教育模式给学生增加了巨大的学习负担。
长时间坐在课桌前,进行重复机械的记忆和形式化学习,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
疲劳、焦虑和抑郁等问题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转变评价体系:将选拔性考试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除了分数外,也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
例如,在招生过程中可引入面试、实践能力考核等方式,并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活动等。
2. 推行多元化教育:提供更多选择给学生,在高中阶段设置文科、理科以及职业技术专门方向班级,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特长及兴趣的机会。
3. 减轻学业负担:减少每天上课时间并鼓励开展课后俱乐部活动或者运动等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兴趣和发展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在中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异、地区间差距及师资缺口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均衡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公平。
首先,城乡差距是当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主要体现。
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薄弱、优质师资匮乏,影响了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实际情况,探索存在问题的要点,致力于解决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打造高效的、高质量的课堂。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校重视不够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某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工作缺乏思路,工作不深入,管理创新浅尝辄止,教研流于形式,更有甚者,一个学期一两节课敷衍了事。
让形势与政策课处于“鸡肋”的角色,不能正确的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精神。
2、师资力量不足目前许多高校的师资比较缺乏,主要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承担。
各学校在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师资配备上也极为苛刻。
为了应付各类检查和评估,学校会临时拉来学校各级行政部门的人员滥竽充数,以此达到或接近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要求。
其结果是教师授课任务重,教学效果不佳。
3、学生不重视长期以来,形势与政策课一直作为一门必修科目,由于授课人员缺失,课程普遍是合班上课。
加上有的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而在思想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敷衍了事,导致课程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教学内容、方式浮于表面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个别教师对课前准备这个重要的环节重视不够,准备工作不充分。
展示授课过程中只展现了表面的问题,远离生活,导致备课不够充分不成熟,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等。
这些课前准备不充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照本宣科,生硬灌输,课堂枯燥乏味,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
5、考核方式死板考核管理制度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具体学习考核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只做到了形式考核,而忽视了对考核管理全过程的把握。
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问题:
1. 教育资源不均衡:当前教育资源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
差距,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而农村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
的局面。
2. 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学校的基础设施落后,如教室条件差、实验室设备不足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3.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地区缺乏优秀的教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4. 教育机制不合理:当前一些教育机制存在问题,如过分强调
应试教育,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措施:
1.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
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2.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
学校的硬件条件,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
平和教学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
4. 改革教育机制:推动教育机制的改革,减少应试教育的压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需求。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逐步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条
件和环境。
教育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及应对之策
教育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及应对之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教育事业却面临着许多的困境,这些困境需要我们去寻找并解决。
针对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将分别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础教育问题虽然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近年来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师资不足,课程不合理,学校规模过大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导致一些学生无法获得真正的受教育机会。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加强师资培训、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学校管理等。
二、职业教育问题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但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院校规模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不足等。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等。
三、国际化教育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教育已成为教育事业的新方向。
但我国的国际化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科研水平低,教学资源单一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国际化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教育水平,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等。
四、教学新技术发展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新技术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我国教学新技术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教学环境不利,师资不足等。
要推动教学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教学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教师对教学新技术的培训等。
五、规范教育行业市场问题教育行业市场的规范化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当前我国的教育行业市场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乱收费现象严重,办学行业不规范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教育行业市场,防止教育市场的扭曲和扭曲。
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师资培训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关键,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机制建设,优化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等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中国教育体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城乡教育差距加剧;其次,应试教育过于强调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再者,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滞后于时代发展需求,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中国教育质量,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二、优化资源分配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当前中国教育体系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尤其是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并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
同时,在城市间也需要调整资源配置,减少重点学校过度集中造成的压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互助合作机制促进城乡之间的优质师资共享。
三、转变考试导向应试教育现象已经使得很多学生面临过多的竞争压力,并且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可以探索多元评价制度,不仅仅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
可以引入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培养艺术兴趣等非考试项目,实现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利用。
四、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当前中国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滞后于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理工科、艺术科目及职业技能等非传统学科的重视,并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提供更多选择给学生。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应推崇启发式、探究式以及合作学习等创新形式。
鼓励师生互动交流,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取过程。
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五、提高教师素质教育体系的改革需要教师队伍的支持和配合。
要提高中国教育质量,必须加强教师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政府可以增加对师范类院校的投入,优化培训计划,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加入教师行业。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问题:课程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实例和案例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解决对策:加强教学内容细化和深化,增加实例和案例分析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更加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做好未来的社会准备。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问题、对策、课程内容、实例分析、案例分析、教学形式、学生参与度、师资队伍、细化深化、多样化、提升、参差不齐。
1. 引言1.1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课程内容过于笼统是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传统上,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社会热点等方面展开,但缺乏具体的深入分析和案例研究。
这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深刻理解,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缺乏实例和案例分析也是一个问题。
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和理解,而实例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形式单一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形式主要以讲授、讲解为主,缺乏互动交流和实践性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和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课程内容笼统、缺乏实例和案例分析,学生往往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些老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了解不深,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教学内容细化和深化,增加实例和案例分析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摘要
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摘要引言:教育是任何国家发展的基石,它能够培养人才、提高整体素质,并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现实情况表明教育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讨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一、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欠缺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学生接受到的教育质量较低,与发达地区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解决措施:1.政府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增加学校设施、购置优质教材,并提高师资待遇。
2.优先支持计划:建立特殊资源倾斜机制,将更多资源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3.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教育,让优秀师资资源进入贫困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二、教育评价过分依赖考试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仍然过分依赖考试成绩。
这种做法会使学生陷入以分数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解决措施:1.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项目作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2.优化考试内容:逐步改革考试科目和内容,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3.培养全面素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特长技能,并将这些因素纳入到个人发展和升学录取中。
三、师资队伍短缺和素质参差不齐师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然而,在我国部分地区和特殊学科领域,师资普遍短缺且素质参差不齐。
解决措施:1.提高待遇与发展机会:增加教师的收入、福利待遇,并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2.优先选拔和培养人才:政府要重视教育事业,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业。
3.促进合作交流:建立师资互动交流平台,在师资队伍短缺地区与其他地区或国家开展合作交流,借鉴经验、互相学习。
四、传统课堂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需求传统的课堂模式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二、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1. 教育资源不平等2. 基础教育内容单一化3.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三、对策措施: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1. 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公平发展2. 创新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 加强师资培养与支持体系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四、对策实施的可行性分析五、结论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每个人的成长和未来。
然而,在当前社会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与教育相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1. 教育资源不平等在我国广大地区,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资源差距。
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种不平等分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每个学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同时也扩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2. 基础教育内容单一化当前基础教育体系中,由于应试导向的过渡,注重灌输式、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这使得学生们没有足够时间和空间去培养自主思考、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缺乏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的“校长霸权”现象,以及少数学科领域优秀教师供应不足的局面。
此外,在一些偏远地区,师资资源匮乏,导致那里孩子们无法接受到优质教育。
同时,部分在职教师因为工资待遇低、福利不好等原因,对教学有一定的消极态度。
三、对策措施: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1. 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公平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致力于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通过优化师资分配、设立优质学校分校或资源点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
同时,建立统一而公正的教育考试制度,减少应试模式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
2. 创新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形势政策-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文章对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育;投入;不平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制度创新一、教育改革成果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
教育,这系乎国运、关乎中华民族当代和后代的千秋大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宏阔奇伟的交响乐剧中,也展开了它绚丽多彩的雄浑乐章。
三十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历经改革、创新和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盲率的大幅度降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等都清楚地反映出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素质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目前,中国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7%以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68.4%上升到2005年的98.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39.1%上升到2005年的69.7%,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促使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上升更快。
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从1985年的24.6%上升到2005年的76.3%(见下图)。
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年各级学校升学率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中国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近年来我国教育的大发展、大改革, 使新旧矛盾相对集中,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成绩背后存在着一些隐患。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教育发展基础较差,人力资源总体水平较低。
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较差,学校教育存在高中和高校教师总量不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偏低、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等突出问题。
农村的义务教育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的子女不能接受优质教育,学习的内容严重与社会实际脱离,教师的水平比较低,教育的基本实施也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政策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文章对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育;投入;不平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制度创新一、教育改革成果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
教育,这系乎国运、关乎中华民族当代和后代的千秋大业,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宏阔奇伟的交响乐剧中,也展开了它绚丽多彩的雄浑乐章。
三十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历经改革、创新和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盲率的大幅度降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等都清楚地反映出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素质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目前,中国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7%以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68.4%上升到2005年的98.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1985年的39.1%上升到2005年的69.7%,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促使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上升更快。
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从1985年的24.6%上升到2005年的76.3%(见下图)。
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历年各级学校升学率图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中国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近年来我国教育的大发展、大改革, 使新旧矛盾相对集中,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成绩背后存在着一些隐患。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教育发展基础较差,人力资源总体水平较低。
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较差,学校教育存在高中和高校教师总量不足、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偏低、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等突出问题。
农村的义务教育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的子女不能接受优质教育,学习的内容严重与社会实际脱离,教师的水平比较低,教育的基本实施也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
劳动力人口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国民受教育的年限较短,高中以上人口比例较小,在2000年,我国25一64岁国民受教育年限仅为7.42年,大约是不到初中二年级的水平,仅相当于美国10年前的水平,1999年,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都在12年以上。
2001年我国初中毕业生还有一半不能进入高中学习。
我国25一64岁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18.0%,美国、加拿大、德国达到了80%[]1(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总体投入不够,如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例为5.21%,而韩国、美国、加拿大一般都超过了6%。
特别是在财政性经费方面,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教育的投入增长跟不上人才培养规模的增长速度。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用为5773元,比2000年的7310元下降了21%,教育的投入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对教育投入少,造成人口素质低,导致科技力量薄弱,创造发明存量少,影响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国家因此而贫穷,更无力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个循环链条中,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根本。
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西部教育落后于东部教育。
由于投入不足, 中、西部教育在教育发展水平、“两基”普及、师资力量、校舍建设以及家庭教育支出等方面都落后于东部。
(2) 教育的城乡发展不平衡。
从城乡对比来看, 近年来全国预算教育经费约60%用于义务教育, 其中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只有35%左右。
(3)教育的群体发展不平衡。
社会的不同群体在教育上拥有完全不同的教育资源, 相对来说, 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比较少, 尤其是农村的女童、城市的外来民工子女、特殊教育系统的残疾、弱智人群等, 在教育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三)教育产业化问题,人民教育负担过高。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产业化问题突出,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盲目扩招和无序招生,中小学校、大中专院校乱收费、高收费,一些中小学被拍卖,一些作为教育公共资源的名牌中小学为了高收费的目的还出现了所谓的国有民办,双轨制的“公费生”与“自费生”等等问题,都打着“教育产业化”的旗号纷纷出笼。
而根据有关资料,城乡贫困人群中均有40%一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在中国农村的家庭中,子女教育所用的开支占了家庭收入的32.6%;而在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这个指数分别为25.9%和23.3%。
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而“缺乏知识和技能”是城乡居民挣不到钱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如果教育反而扩大社会差距,那就是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四)教育目标扭曲, 重成才轻成人。
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学生成名成家、成为某领域的专门之材, 而忽视如何做人; 关注考试分数, 忽视品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科学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智能和情感等方面得不到全面、协调发展; 赢利成了办学的重要目的, 使培养人的教育活动被异化成为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
在教育的途径上, 课堂教学成为唯一的教育教学途径, 学生被严密的课堂时间隔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之外.在教育对象上, 有望升学的“好学生”倍受关注, 考试分数平平的成为“陪读生”, 分数差的遭受歧视。
因此, 如何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所有的人、所有不同资质的学生, 使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知识和品德、智力与人格、个性和潜能、精神与文化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是落实和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五)能力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创新教育薄弱。
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的信息化、复合创新型人才以及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对人才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提出了挑战。
2000年,我国第一产业构成比为15.9,第二产业为50.9,第三产业为33.2。
目前第一产业人力资源过多,需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转移,大量农民工进入到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要合理调整内部结构,进行企业体制改革,大量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传统产业和体制改革富余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培养相应的技能,调整人才能级结构,以适应新的岗位需求。
三、中国教育改革的对策建议上述的问题使我国现行教育政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此外, 21 世纪教育全球化、市场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也要求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挑战,不断调整现行教育政策,进一步改善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制度环境, 以满足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今后,我国教育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决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使“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人为本,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借鉴国外教育改革的经验,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对策如下:(一)在全社会开展“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的大讨论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重要工作。
几乎所有的人对中国教育都有自己的看法、想法, 都可以对教育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但是, 长期以来, 大部分老百姓没有教育的话语权, 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和机会。
教育理论工作者也缺乏讨论与争鸣的勇气与习惯, 教育研究尤其是教育批评的气氛不够浓厚。
教育决策也缺少科学是程序, 领导的个人意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全面检讨中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系统分析中国教育的有关政策, 认真研究中国教育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健康快速地发展。
通过讨论, 许多问题的思路会更加清楚, 决策会更加科学, 老百姓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
(二)必须使教育投入超前,保证教育适度发展。
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教育投入是种至关重要的生产性投资,增加教育投入是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根本措施,而要想保证教育的适度发展就必须使得教育的投入适度超前。
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事实证明,教育的低投入,必然造成教育的低水平;教育的低水平,也就必然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
接受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大的文化利益。
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指出,“加快社会发展,就是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
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制,特别是发展义务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
”各级政府要真正把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水平作为第一要务,加大投入,加快教育的发展。
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我国虽然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综合国力还不强,因此除了由国家为主办教育,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外,还必须吸引社会力量办学,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补充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坚持教育以人为本, 使教育服务于一切人的发展对于教育来讲, 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目的上要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教育过程中要关心人、尊重人, 理解人, 服务于人。
服务于一切有教育需求的人, 从而满足一切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 教育需要开放办学、多元化办学, 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 统筹正规教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使教育真正服务人的全程生涯。
这是未来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
教育过程中, 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走向“学生本位”的教育实践。
从教育的内容、目标到教育方法的选择, 都应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改变以成人、以城市为取向的教育价值观, 使不同地区的人, 不同个性、兴趣和资质的人,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从实际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得到益处,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评价标准。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 教育还要关心教师的发展,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所以, 以人为本还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 提供教师进修发展的机会。
[]3(四)教育的发展由普及教育为主转变为普及和提高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