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

合集下载

遗忘与记忆的辩证关系

遗忘与记忆的辩证关系

遗忘与记忆的辩证关系
经验影响以后的行为,这一现象表明一个明显却有非常显著的活动,我们叫着记忆。

没有通俗的记忆功能学习就不可能出现。

不断地练习对记忆有这样的影响,它可以使人们在演奏钢琴、背诵诗歌,甚至是读或者理解这些话方面有突出表现。

这种需要智力的行为需要记忆,记忆称为推理的主要条件。

解决任何问题甚至识别某个问题是否存在依赖于意识,典型例子的就像穿过街道依赖于许多以前的经历。

实践(或者说阅历)会建立或维持对某项任务或任何学习材料的记忆。

所学的东西,一个时期缺乏练习,常常会被忘记,其适应性结果可能看起来就不明显。

但是,戏剧性的突然忘记的事例好像具有适应性,在这个意义上忘记的能力能够用动物界自然选择过程来解释。

的确,当人的一段痛苦的经历的记忆导致系列焦虑时,遗忘能使他获得解脱。

然而,进化论的解释可能使得人很难理解这个一般的逐渐遗忘过程是如何经自然选择后存活下来的。

把记忆进化同他的各个方面一起考虑,考虑如果记忆不能消失会怎样是很有用的。

忘记此时此刻有明显的作用,由于旧时记忆淡忘了,新的记忆才会显现出来,同时这就为推断延续时间提供了线索。

没有遗忘,适应能力就会受影响,例如,10年前也许正确的行为现在可能不再正确了,有记录记载,几乎没有遗忘的人,他们日常活动充满了混乱。

遗忘似乎支持个体及物种的存活。

另一想法假定,有限的记忆存储系统通过遗忘提供了适应的灵活性。

按这种观点,人们可以在不断地调整学习或记忆存储(输入)和遗忘(输出)。

实际上,有证据表明,个人遗忘和学习东西的多少相关。

这些数据提供了支持当代的输入输出平衡模型的全部支持。

遗忘与记忆

遗忘与记忆

一、记忆和遗忘的定义(一)记忆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二)遗忘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

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二、记忆和遗忘的理论(一)关于记忆的理论1.刺激-反应理论2.格式塔理论3.信息加工理论详细了解请查看本课程(二)关于遗忘的理论1.消退理论(decay theory)2.干扰理论(Interference theory)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

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

不少心理学家都相信,许多遗忘是由于干扰,而不是由于消退。

有人甚至认为,85%~98%的遗忘变量应归结于干扰,余下的变量才归结于消退。

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有人用电击病人大脑的各个不同的部位,使得病人回想起自己认为已经完全遗忘了的事情。

所以,在有些心理学家看来,我们所失去的,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通道,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后来学习的内容在起干扰作用。

干扰主要有两类:倒摄干扰与前摄干扰。

倒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受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

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前后学习的内容越相似,干扰的程度就越大。

詹金斯与达伦巴克(Jenkins and Dallenbach,1924)对倒摄干扰的经典性研究,被心理学界人土认为是极有说服力的。

记忆的原理和记忆的方法

记忆的原理和记忆的方法

记忆的原理和记忆的方法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类记忆与大脑海马结构、大脑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

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记忆的原理和记忆的方法,欢迎借鉴参考。

1、记忆的原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时间间隔记忆量刚记完 100%20分钟后 58.2%1小时后 44.2%8~9小时后 35.8%1天后 33.7%2天后 27.8%6天后 25.4%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观察图表,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2、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有很多种,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有趣的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主要适用于无序的,零碎的记忆)1、联想记忆的要领是联想必须精简,夸张,生动有趣。

2、联想记忆主要难度在于编故事。

3、联想记忆的缺点在于如果单纯使用联想来记忆,工作量会非常庞大。

举例分别记住下列几组事物:茄子大门猴子自行车电脑青蛙墨镜宇宙地图大雨家里种的茄子熟了,但是大门被猴子偷跑了,我骑着自行车去追,车子后面有台电脑,电脑上居然还趴着一直青蛙。

眼见猴子要看不见了,我拿起自己神奇的墨镜,点开宇宙地图,定位猴子的位置,然后冒着大雨追了下去。

(自己编的不好,你们自己可以试试)Ps:联想记忆法最主要是夸张,形象,这样更便于记忆。

大脑神秘解读:探索人类记忆形成与遗忘的机制

大脑神秘解读:探索人类记忆形成与遗忘的机制

大脑神秘解读:探索人类记忆形成与遗忘的机制1. 引言1.1 概述人类的记忆是人类智能活动的基础,对于我们的学习、思考和决策过程至关重要。

但是,人类记忆的形成和遗忘机制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了解这些机制对于提高个体学习和记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索大脑神秘解读,特别关注人类记忆形成和遗忘的机制。

首先,我们将探讨大脑与记忆形成的关系,包括记忆基础以及记忆存储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大脑中神经元连接与记忆形成之间的联系。

接下来,我们将研究记忆加工与认知功能之间的互动作用。

这一部分将介绍记忆编码过程以及认知功能与记忆之间的关联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不同学习方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在进一步探索中,我们将聚焦于遗忘机制。

通过分析遗忘现象的解析和其生物学基础,我们将尝试揭示遗忘与记忆稳定化之间的相关性。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建议和发展趋势展望。

同时,我们也会探讨这些研究对个体学习和记忆提升的意义,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关于大脑神秘解读、人类记忆形成与遗忘机制方面的深入洞察,并为个体学习和记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益的启示。

2. 大脑与记忆形成2.1 记忆基础人类的记忆是指通过对过去经历和学习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存储和提取的能力。

大脑扮演着关键角色,在记忆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记忆基础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感知、编码和存储。

感知是指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大脑可理解的信号。

感官输入(如视觉、听觉等)首先传递到相关大脑区域,这些区域负责对刺激进行初步处理和解释。

编码是指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可被大脑识别和存储的形式。

该过程涉及神经元之间复杂而精确的通信。

在编码阶段,大脑将刺激信息转换为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信号,并改变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强度。

存储是指已编码信息在大脑中长期保存的过程。

记忆存储可能涵盖多个大脑区域,并存在于连接不同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强度上。

心理学中的记忆和遗忘

心理学中的记忆和遗忘

心理学中的记忆和遗忘在生活中,记忆和遗忘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事情,它们会长期留存在我们的脑海中,而有时候,我们却会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

这些表面看起来简单的记忆和遗忘背后,其实是深刻的心理学原理。

一、记忆的类型记忆是由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和电信号形成的。

心理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记忆的类型,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我们临时存储信息的能力。

这种类型的记忆只能持续几秒到几分钟之间,比如我们听完一首歌曲后,即便我们喜欢它,我们也不一定能够即刻回忆起这首歌曲的每一个细节。

短时记忆的容量非常小,一般只能够存储几个单元(如字母或数字)的信息。

2. 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我们在进行一项任务时,需要临时存储、处理和运用相关信息。

比如,我们在听一段流利的英语对话时,需要通过工作记忆来暂存每句话的意思,以便于理解对话的全貌。

3.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我们记住的信息可以持续数小时、数天、数年甚至是终身。

长时记忆可以通过不同的刺激进行激活,比如记唱一首我们小时候喜欢的歌曲、想起某个人的名字,或是回忆起一些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

二、遗忘的类型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能会逐渐忘记一些曾经记住的信息。

遗忘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心理学家们把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衰退性遗忘衰退性遗忘是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某个信息而渐渐丢失的现象。

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数学公式,因为长期没有运用,可能会逐渐被遗忘。

2. 抑制性遗忘抑制性遗忘是由于大脑中的抑制机制导致的。

当过去的一些回忆会引起我们负面情绪时,我们的大脑可能会对这些回忆进行抑制,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3. 干扰性遗忘干扰性遗忘是由于新旧记忆相互影响而产生的。

比如,我们刚刚学习完一道古文,如果接下来马上开始做英语阅读理解,则古文中学习到的信息会被新的任务所干扰,这就会增加我们忘记记忆中的古文内容的可能性。

三、如何提高记忆力我们希望自己能够保持记忆力,并且时刻保持高效学习状态。

大脑的记忆原理_什么是记忆

大脑的记忆原理_什么是记忆

大脑的记忆原理_什么是记忆记忆是指人脑对于过去经历、学习和经验的信息的存储、保持和再现的能力。

通过记忆,人们可以回忆起过去的事件、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于环境和情境的认知。

首先,记忆的过程始于感知。

当我们接受外界刺激时,感官器官会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送到大脑的感觉皮层。

感觉皮层通过对刺激进行编码,将其转化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模式,形成了刺激的独特内部表示。

接下来,编码阶段是指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可以在大脑中长期存储和保持的形式。

编码的过程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突触可塑性来实现。

突触可塑性是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随着输入的变化而改变。

当一个记忆被强化时,突触强度会增加,反之则减少。

编码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注意力和意识状态等。

存储是指将编码过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以备后续的检索和利用。

大脑中有许多不同的区域和网络参与了记忆的存储过程,其中海马体被认为在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脑中的存储是基于多个神经元之间的互相连接和激活模式的,形成了具有整体意义的记忆编码。

检索是指从存储中提取记忆信息并重新访问其内容的过程。

检索涉及到大脑中多个区域和神经回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激活存储的记忆。

检索是一个动态和有选择性的过程,由多个因素影响。

存储信息的特征、联结的密度和相关度等都会影响到检索的有效性。

最后,遗忘是记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大脑资源的有限性和信息超载等原因,我们需要忘记一些不需要的或无用的记忆,以便腾出空间和资源来接收新的信息。

遗忘是一个动态和有选择性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时间、干扰、干扰记忆和反向活动等。

总结起来,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复杂的认知能力,涉及到感知、编码、存储、检索和遗忘等多个环节。

记忆的形成和保持依赖于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突触可塑性。

通过了解大脑记忆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记忆过程,提高学习和认知能力。

记忆与遗忘的关系

记忆与遗忘的关系

黄丽芳21记忆与遗忘一个人经历的人或是事,有可能印象深刻,一辈子也忘不掉;也有可能转眼就被遗忘;或者中途想起,一笑而过亦或是伤痛感怀;也可能遗忘很长时间,弥留之际或遗憾或欣慰。

这些都是构成我们的丰富多彩的人生的颜料,记忆或是遗忘,快乐或是悲伤,欣慰或是遗憾,都是人脑中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对自己过去或现在的经历的反应。

人类将自己思维之信息内容的储备与使用过程,称之为:记忆。

因此,人之记忆包含了两个必需的步骤:第一步是“记”的过程——储备信息内容的过程。

也就是心念将内心集结的信息资料,以某种格式保存在记忆的仓库里;第二步是“忆”的过程——使用信息资料的过程。

也就是自我在内心进行回忆来重温过去的感觉,或者是将某一信息内容装载到感觉信号中,经由自己的身躯之器官来表达。

我更愿意把记忆看作是存储在人脑中得录像带,需要时可以去来观看,不用时可以暂时搁在那儿,当然了,也有缺失某段录像带的例子,怎么也找不到,或许某天突然想起来了也说不定。

《辞海》中“记忆”的定义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知识、保持、再现或再认。

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

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

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

从现代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

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将记忆的含义表述得更确切一些。

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就像高考,要再两天的时间把你这三年学的知识提取选择,分门旁类,再灵活运用。

有些题目你还没有看完就知道答案,有些问题你好像看见过类似的,但怎么也想不起来具体的。

这跟遗忘有关,是暂时性失忆。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是一种记忆的丧失。

记忆与遗忘的规律

记忆与遗忘的规律

记忆与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过程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再经过进一步强化后成为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有长有短,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长时记忆就会继续保持下去。

1、20分后,42%被遗忘掉,58%被记住。

2、1小时后,56%被遗忘掉,44%被记住。

3、1天后,74%被遗忘掉,26%被记住。

4、1周后,77%被遗忘掉,23%被记住。

5、1个月后,79%被遗忘掉,21%被记住。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记忆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律研究表明,每次信息的重复输入,其维持记忆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

以外语单词记忆为例,第一次可能几秒钟;第二次、第三次就可能由几分钟到几小时;再重复就能几天,甚至几个月。

重复次数越多,记忆时间就越长。

2、数量律当需要记忆的材料数量偏大时,会给记忆带来困难。

研究表明,在这种情况下,把记忆的组织适当分散成若干小单元后,再依次存贮,记忆的效果就可能好些。

3、联系律认知的循序渐进规律,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是由原来知识发展、衍生或转化而来的。

所以,对新信息的记忆,通过和原有知识的各种形式的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形成新、旧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系统,是有利于知识储存的。

4、转化律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

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由感知保持到理解、到衍生新知也有一个转化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之后外来信息就能长期、牢固地保存在脑海中。

5、干涉律当一个新的信息输入后,它与原有的知识储备之间会产生一种相互干扰。

一是前后信息互相加强,称为“正干涉”;二是前后信息互相干扰,称为“负干涉”。

正干涉有利于记忆,负干涉则对记忆起抑制作用,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充分利用正干涉而避免负干涉。

【记忆术原理】心理学导论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知识点

【记忆术原理】心理学导论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知识点

【记忆术原理】心理学导论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知识点心理学导论是心理专业的“入门课”,他的目标是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使人们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门看起来丰富多彩,实际理论却复杂枯燥的学科,各种原理主义错综复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其中的知识点做个清晰地整理,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复习。

遗忘1.含义记忆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的现象;有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临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2.遗忘曲线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采用节省法对记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刚学完时信息保持量最大,学后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如1小时内保持量降低到44.2%,然后渐渐稳定下降,最后趋于稳定。

3.遗忘理论1)衰退说:对材料的识记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遗忘是由于这些痕迹得不到强化所致。

2)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

干扰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进行解释。

3)压抑说:弗洛伊德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有些经验会使人产生痛苦的体验,因此被压抑到无意识中。

一旦压抑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4)提取失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永远不会丢失,遗忘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4.影响遗忘的因素1)时间。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3)学习材料的意义。

4)学习的程度:适当的过度学习(150%),记忆效果更好。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如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6)识记者的态度。

内隐记忆(补充)1.内隐记忆的含义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影响。

2.内隐记忆的经典测量1)知觉辨认。

2)词干补笔。

3.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1)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无影响,对外显记忆有。

2)内隐记忆相对外显记忆保持时间较持久。

3)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遗忘几乎无影响,对外显记忆影响很大。

4)呈现方式对内隐记忆有很大影响,对外显记忆则几乎没有。

心理学对人类记忆与遗忘的研究

心理学对人类记忆与遗忘的研究

心理学对人类记忆与遗忘的研究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社会科学。

其中,对人类记忆与遗忘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从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以及遗忘的原因和机制等多个方面,介绍心理学在人类记忆与遗忘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记忆的类型记忆是指个体通过感知、学习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心理过程。

根据信息存储和使用的不同方式,记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感知记忆:也称为感觉记忆,是指通过感官器官对于外界刺激形成的直接感知。

例如,我们通过视觉来感知颜色、形状等物体的特征。

2. 短期记忆:短期记忆是指暂时保存在大脑中的信息,通常持续数秒到数分钟。

我们可以通过短期记忆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知识进行关联,从而使之进一步进入长期记忆。

3. 长期记忆:长期记忆是指相对永久存储的信息,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甚至一生。

长期记忆可以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两种类型。

显性记忆是指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和表达的知识和经历,如事实、概念和事件等。

而隐性记忆则是自动形成的无意识记忆,如技能、条件反射和情感记忆等。

二、记忆的过程记忆的过程主要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三个阶段。

这些阶段的顺序和互动关系对于信息的记忆和回忆都起着重要作用。

1. 编码:编码是将外界的刺激和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理解和存储的形式。

通过注意、感知和加工等过程,我们将外界的刺激转化为神经元间的连接和模式。

2. 存储:存储是指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记忆系统中的过程。

根据持续的时间和容量,存储可以分为短期存储和长期存储。

短期存储又称工作记忆,可以在记忆信息被更新、操控和操作的同时进行。

长期存储则将信息永久或相对永久地存储在大脑中,以供日后的检索和回忆。

3. 检索:检索是指从存储系统中提取和恢复记忆的过程。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提示和线索来唤起和回忆特定的记忆内容。

检索的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记忆的编码质量、存储的关联性以及检索的环境和心境等。

第四章 记忆与遗忘

第四章 记忆与遗忘
消失;如果受到注意,它就进入了短时记忆系统进行保 存。
2.短时记忆
1) 信息来源: 2) 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3) 信息保持时间约为5秒~2分钟; 4)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约为7±2个组块; 5) 具有明确的意识性; 6)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就进入了长时记忆。
如:象棋大师与新手的不同记忆。
❖ 除了精神分析论的解释之外,一般常识的看 法是,时间太久冲淡了记忆。此种说法也不 合理,原因是,18岁的人不能记得3岁以前的 事,如果说是因为隔了15年,何以在过30年之 后,48岁时反而能清楚记得18岁的事?
❖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中信息处理理论的解释, 人在三岁以前并非没有长期记忆。只是因为 幼儿在当时对信息处理时,尚不能使用语音 作为心理表征的工具,即未将语音的声码、 形码、意码输入到长期记忆之内,长期记忆 中自然句贮存不下语文信息,因而不能用语 文去检索记忆以回答问题。此种解释已为一 般人所接受。
这一结果为“记忆块”理论提供了依据。根据这一理论, 人的长期记忆信息被划分成一些有组织的“记忆块”,存储 在大脑的“数据库”里。经验丰富的高手见过的棋局较多, 碰到棘手的棋步时,他们能够从大量的记忆块里迅速找到相 同或类似的模式,看出下一步可能的走法。而新手可供使用 的这类记忆块较少,因而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分析和推理。
❖ 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
❖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的区别:
❖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情描述的记忆,例如: 自我介绍,这是属于外显记忆;
❖ 而程序性记忆是指技巧性的动作,例如:骑 脚踏车,这是属于内隐记忆。
(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 忆
按时间分类—三种记忆系统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信息输入、编码、贮存、 提取的过程。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加工方式和贮存时间 及神经生理学关于记忆过程中生理活动特点的研究,可 将记忆分作若干阶段,每个阶段上信息加工水平和生理 活动特点都有所不同。这些记忆阶段即记忆系统。

心理学导论 第6讲 记忆与遗忘PPT课件

心理学导论 第6讲 记忆与遗忘PPT课件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Ivan Pavlov 1849-1936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是建立两种刺激之间的联系:
无条件刺激(US):被试对其有明显偏好的刺激 条件刺激(CS):被试对其无明显偏好的刺激
非显著协变关系探测:
两种变量之间协变: 演员的脸型(瘦长脸/方阔脸)CS
演技的评价(表演出色/表演糟糕)US
测验类型
标准再认测验 音韵再认测验:要求被试选择与词汇表中单词押韵的词。
无意识的学习:内隐学习理论
外显学习(explicit learning) 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
人工语法图 (采自Berry和Dienes,1993) MTV、MTTTV都是语法字符串 MXTV、VXTM则是非语法字符串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 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 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 – 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 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 祖先的职业与种族。我承认这超出了事实,但是持相 反主张的人已经夸张了数千年。” (1930)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第6讲 学习、记忆与遗忘
内容
关于“学习”的理论 记忆的概念与类型 遗忘的规律与类型
关于“学习”的理论
学习的早期理论:条件反射
有意识的学习:加工水平理论和迁移合适 加工理论
无意识的学习:内隐学习理论
学习的早期理论: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是建立两种刺激之间的联系的过
程。
操作条件反射:学习是建立刺激与行为之间的联系的 过程。
定义
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 记忆。
容量:

大脑的记忆原理是什么

大脑的记忆原理是什么

大脑的记忆原理是什么人类的大脑是比较复杂的,很多都不知道大脑记忆的原理是什么,你知道吗?下面店铺就来为大家推荐的大脑的记忆原理,欢迎参阅!大脑的记忆原理记忆的生理本质:人类大脑内在数十亿个神经细胞,它们相互之间通过神经突触相互影响,形成极其复杂的相互联系。

记忆就是脑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呼叫作用,其中有些相互呼叫作用所维持时间是短暂的,有些是持久的,而还有一些介于两者之间。

记忆的形成原理:当一个脑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它的突触就会发生增生或感应阈下降,经常受到刺激而反复兴奋的脑神经细胞,它的突触会比其它较少受到刺激和兴奋的脑细胞具有更强的信号发放和信号接受能力。

当两个相互间有突触邻接的神经细胞同时受到刺激而同时发生兴奋时,两个神经细胞的突触就会同时发生增生,以至它们之间邻接的突触对的相互作用得到增强,当这种同步刺激反复多次后,两个细胞的邻接突触对的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的强度(达到或超过一定的阈值),则它们之间就会发生兴奋的传播现象,就是当其中任何一个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都会引起另一个细胞发生兴奋而,从而形成细胞之间的相互呼应联系,这就是即记忆联系。

(说明:短期记忆脑细胞在受到反复刺激时,并不发生突触增生,而是发生突触感应阈下降,这种下降时短暂的,所以不能维持太长时间;而惰性记忆细胞则以突触增生为记忆基础,因而维持记忆的时间较长。

)脑神经元的交互作用:神经细胞之间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形式:单纯激发:一个细胞兴奋,激发相接的另一细胞兴奋。

单纯抑制:一个细胞兴奋,提高相接的另一细胞的感受阈。

正反馈:一个细胞兴奋,激发相接的另一细胞兴奋,后者反过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前者的兴奋阈,或回输信号给前者的感受突触。

负反馈:一个细胞兴奋,激发相接的另一细胞兴奋,后者反过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前者的兴奋阈,使前者兴奋度下降。

(多由三个以上细胞构成负反馈回路)由于细胞的交互作用,记忆会受到情绪、奖励、惩罚等的影响。

脑细胞的记忆分工:人脑内存在多种不同活性的神经细胞,分别负责短期、中期、长期记忆。

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

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

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希望大家喜欢!、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记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称为编码阶段。

这就好比计算机的信息输入,都要经过编码,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会得到保存。

这个阶段与注意的关系很大。

很多信息我们回想不起来,有些问题就出现在编码阶段。

很多事情我们熟视无睹,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以为我们记得,事实并非如此。

举个例子来说,虽然钞票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我们却不能立即描述出一元钱背面的图案。

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看到了,但并没有主动地去注意它,也就没有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自然也就无法回忆了。

第二阶段我们称为短期记忆阶段。

这个阶段记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在几秒到十几秒钟。

比如你打114查到了你要的电话号码,记在脑子里,等你要拨号时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了。

测试短期记忆的方法很简单,你可以让一个人说出4个毫无相关的数字或英文字母,你立刻把它们重复出来,然后逐步增加,看你最多能记住几个。

一般人总在72个。

因此我们知道知道短期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短期记忆是长期记忆的基础,短期记忆如果不反复练习,很快就会遗忘。

而如果在尚未消失前,继续加以练习,那么就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也就是我们说记忆的第三个阶段。

长期记忆又称为永久记忆,可见它是保留时间很长的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告诉你记忆的有效期限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

【记忆术原理】有关记忆的遗忘规律

【记忆术原理】有关记忆的遗忘规律

【记忆术原理】有关记忆的遗忘规律记忆是对经历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方面。

简而言之,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

人类文明能有今天,“记忆”功不可没,起决定性作用。

前苏联著名心里学家鲁宾斯坦曾说过“假如没有记忆力,我们便会成为转瞬即逝之物,从将来看过去,所看到的便会是一片死寂而已。

而所谓现在,随着它一分一秒地流逝,也会一去不复返地消失在过去之中”。

人类若并无记忆,不但生命毫无意义,也绝不会发展至今天,上一辈的经验无论如何也不能传达下来,因为缺乏“记忆”这一媒介。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记忆的重要性,并著手研究之。

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尽管其它学科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人体科学的研究却起步甚晚,有关大脑记忆的研究课题并没获得太小的进展,距掀开大脑之谜还相距甚远。

大脑到底就是如何记忆的?记忆的机理机制就是什么?这些仍就是谜。

“人脑的机能、宇宙空间、基本粒子”被称作迄今为止还未全然出炉的三大“宇宙之谜”。

长期以来,有关记忆问题的研究是分两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研究记忆的生理机制,即内在的机理,如人记忆的过程。

这部分的谜团尚未完全揭晓;另一方面是研究记忆的科学规律,改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与途径等记忆的外在表现。

虽然记忆的内在机理没有完全揭晓,但是人们还是找到一些有关记忆方面的规律性东西,也创造出一些提高记忆效率、记善记快力状况的方法,使人们经过短期训练便可提高记忆力。

下面向大家了解几种记忆规律,这些记忆规律都就是直观新颖的,掌控它们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忘却,提升记忆效率。

一、浩斯遗忘规律艾宾浩斯就是德国知名的心理学家,就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展开系统实验的人。

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维持规律并作了关键研究,并绘制出来知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力再不好的人忘却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但从什么时候已经开始忘却的?怎样增加忘却?何时备考效果最佳?通过忘却规律可以一目了然。

关于常见的记忆规律与记忆原理

关于常见的记忆规律与记忆原理

关于常见的记忆规律与记忆原理记忆是指个体用来保存和回忆信息的心理过程。

人们的记忆能力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人容易记忆,而有些人则相对困难。

然而,无论记忆能力的高低,都存在一些常见的记忆规律与记忆原理。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记忆规律与记忆原理。

1.近义效应:相似的词语容易相互干扰,使人难以区分。

比如,“树”和“林”、“狗”和“狼”之间的区别模糊不清,容易混淆记忆。

2.编码一致性原则:信息编码与信息存储的方式一致时,记忆效果更佳。

比如,在学习一些概念时,与该概念相关的多种感官信息(如声音、图像、味道等)都参与其中,有助于增强记忆效果。

3.初始效应与末尾效应:记忆往往受到序列中的位置影响。

序列中的首尾两个项目更容易被人们记住,而中部的项目更容易被遗忘。

4.分块记忆原则:将信息划分为更小的组块,可以增加记忆效果。

人们能够更容易地记住由一系列有关联的信息构成的组块,而不是简单地记住单个的信息。

5.语境效应:记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人们要回忆一些事件或信息时,与该事件或信息相关的环境因素可以起到提示和引导的作用,有助于记忆的恢复。

6.重复与遗忘曲线:记忆的保持与遗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逐渐遗忘了大部分信息。

但通过反复重复学习,可以将被遗忘的信息再次提取出来,增强记忆效果。

7.信息处理深度原则:与信息的深度处理有关的信息更容易被记住。

当人们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和理解时,能够更好地将信息编码到记忆系统中,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8.识记记忆原理:记忆往往受到注意力的影响。

当个体对信息给予足够的注意力时,可以更好地将信息存储到记忆系统中,提高记忆效果。

9.有意义原则:有意义的信息更容易被记住。

人们对于与自身经验、价值观、兴趣等相关的信息更感兴趣,更容易加工和理解,从而更容易记住。

10.情绪效应:情绪与记忆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情绪激动时,人们更容易记住与情绪相关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记忆规律与记忆原理。

心理学教案人的记忆与遗忘

心理学教案人的记忆与遗忘

心理学教案人的记忆与遗忘教案:心理学教案人的记忆与遗忘引言记忆与遗忘是心理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人类的记忆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学习知识、获得经验,还能使我们感受到过去的欢乐和忧伤。

然而,记忆的本质并非稳固不变,我们也会面临遗忘的问题。

本教案将通过探讨记忆与遗忘的机制、影响记忆的因素以及记忆训练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记忆与遗忘的现象和规律。

一、记忆的类型与过程1.1 感知记忆:介绍感知记忆的概念和形式,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2 短时记忆:介绍短时记忆的特点和存储方式,阐述它与工作记忆的关系。

1.3 长时记忆:介绍长时记忆的类型和存储方式,探讨记忆的编码过程和检索过程。

二、记忆的遗忘机制2.1 遗忘的定义与分类:介绍遗忘的概念,分析不同类型的遗忘。

2.2 遗忘的原因:探讨时间因素、干扰因素和情绪因素等对记忆遗忘的影响。

2.3 遗忘的机制:阐述记忆存储的脑区,分析记忆遗忘与记忆重塑的关系。

三、影响记忆的因素3.1 个体差异:探讨个体差异对记忆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学习能力差异等。

3.2 学习策略:介绍有效的学习策略对记忆的促进作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技巧。

3.3 情绪与记忆:探讨情绪对记忆的影响,阐述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对记忆的不同影响。

3.4 健康与记忆:解析身体健康、睡眠质量和饮食等对记忆的影响。

四、记忆训练方法4.1 重复与练习:介绍重复与练习在记忆训练中的作用,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计划。

4.2 创造联想:阐述联想记忆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联想记忆的技巧。

4.3 制定故事:鼓励学生用故事的方式记忆知识点,提高信息的编码和存储效果。

4.4 记忆宫殿法:介绍记忆宫殿法的原理和步骤,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

结语通过对记忆与遗忘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记忆策略和训练方法来提高自身的记忆能力。

同时,了解记忆与遗忘的机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遗忘问题,保持记忆的稳定性。

简述遗忘及其规律

简述遗忘及其规律

简述遗忘及其规律
遗忘是指消除记忆的过程,是人的学习和记忆的迅速过程。

遗忘涉及大量的心理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和认知科学原理。

它既可能是人们所希望的,也可能是我们不希望的。

同时,遗忘也有其规律性,即有些内容会比其他内容更快地遗忘。

一、遗忘的规律
1、时间效应:又称“频繁使用遗忘效应”,即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会逐渐减弱,学习的内容会持续遗忘。

2、替换效应:替换效应指的是新的学习内容会替换旧的学习内容,它有利于记忆的提高,替换新的记忆内容可以抑制遗忘记忆的发生。

3、原因效应:原因效应是指为学习内容给予特定原因后,学生可以更好地记住这些内容,从而减少遗忘的发生。

4、中间遗忘:中间遗忘通常指在短期记忆后,记忆内容会衰减,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全遗忘,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继续保持不变。

二、对抗遗忘的措施
1、学习时采用多种方式:学习时建议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复习,可以使遗忘程度降低,比如复习的方式分别采用:阅读、写作、思维导图、口语表达等。

2、一次性记住:在记忆的过程中,可以尽量一次性将内容掌握,避免多次学习,避免遗忘。

3、坚持强化:不断强化反复,在短时间内滚动式复习,有助于
提高记忆内容的长期保存,减少遗忘。

4、发挥想象力:可以使用联想、想象、比喻等方式,让自己激发出学习内容的全部精华,使学习内容更深刻、更持久。

大脑记忆的科学规律及基本原理

大脑记忆的科学规律及基本原理

大脑记忆的科学规律及基本原理记忆是对经历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方面。

你知道大脑的记忆有什么规律吗?下面是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大脑记忆的科学规律及基本原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大脑记忆的科学规律一、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

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从什么时候开始遗忘的?怎样减少遗忘?何时复习效果最佳?通过遗忘规律可以一目了然。

时间间隔保持的百分比遗忘的百分比20分钟 58% 42%1小时 44% 56%8小时 36% 64%1天 34% 66%2天 28% 72%6天 25% 75%31天 21% 79%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

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二、魔力之七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过比较精确的测定:测定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记忆广度为7±2项内容。

多于7项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

这个“七”被称为“魔力之七”或“怪数七”。

这个“七”即可是7个字符,也可是7个汉字,或7组双音词、7组四字成语,甚至于7句七言诗词。

由此可知,短时记忆广度的大小不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意义,而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数目!我们在记忆时可利用这一特点,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分配在7组之内,而这7组中的每一组的容量可适当加大。

为什么人过了一段时间就会遗忘东西?

为什么人过了一段时间就会遗忘东西?

为什么人过了一段时间就会遗忘东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中涉及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却经常会遗忘已经掌握的知识。

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人类记忆的本质人类的记忆是指通过各种感官接收的刺激信息被保存在脑中的过程。

记忆主要包括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其中,短时记忆只能保存数秒到数分钟的信息,工作记忆则是通过记录和处理信息来进行推断和决策,长时记忆能够保存较长时间内的信息。

二、遗忘的原因1.时间因素时间因素是造成遗忘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何记忆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巩固和保持,而长时间没有再次激活的记忆会逐渐退化,最终会被遗忘。

2.信息质量记忆的遗忘也与信息的质量有关。

如果信息的质量不好,例如模糊或无意义,它们对记忆系统的影响也会很小,因此更容易忘记。

3.重要性重要性是记忆保持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情感体验和情感连接的强度,人们会更加记得有情感连接的信息。

4.干扰因素信息重叠、间隔时间和干扰事件都可能干扰和破坏记忆保存和提取过程。

这些因素的存在经常会导致遗忘。

三、减缓遗忘的方法1.重复练习重复练习可以保持信息在长期记忆中的持续作用,因此这是延缓遗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人们可以通过反复复习来使信息更加深入地储存在脑海里。

2.关联记忆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与先前的记忆相关的新量记忆,这样一来它们就更容易在思考和记忆的过程中被激活。

3.创造意义意义是与记忆保持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相应地,寻找和创造新信息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持和记忆信息。

总之,遗忘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现象,人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记忆,以及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减缓它。

这将使人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
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希望大家喜欢!、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记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称为编码阶段。

这就好比计算机的信息输入,都要经过编码,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会得到保存。

这个阶段与注意的关系很大。

很多信息我们回想不起来,有些问题就出现在编码阶段。

很多事情我们熟视无睹,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以为我们记得,事实并非如此。

举个例子来说,虽然钞票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我们却不能立即描述出一元钱背面的图案。

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看到了,但并没有主动地去注意它,也就没有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自然也就无法回忆了。

第二阶段我们称为短期记忆阶段。

这个阶段记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在几秒到十几秒钟。

比如你打114查到了你要的电话号码,记在脑子里,等你要拨号时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了。

测试短期记忆的方法很简单,你可以让一个人说出4个毫无相关的数字或英文字母,你立刻把它们重复出来,然后逐步增加,看你最多能记住几个。

一般人总在72个。

因此我们知道知道短期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短期记忆是长期记忆的基础,短期记忆如果不反复练习,很快就会遗忘。

而如果在尚未消失前,继续加以练习,那么就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也就是我们说
记忆的第三个阶段。

长期记忆又称为永久记忆,可见它是保留时间很长的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告诉你记忆的有效期限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

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差异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

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

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

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
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个性化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

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

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记忆与遗忘的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该曲线对人
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

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

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

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适当的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更好。

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

如学习四遍后恰能背诵,则再学习两遍效果最好,但再学习效果则适得其反,对人的身心造成危害。

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ing Effect)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在系列学习(Serial Learning)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
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

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双重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

系列位置效应的结果,以系列位置为x轴,回忆的百分率或绝对数量为y轴,则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

研究者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首位效应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作为第一个出现的信息,其得到了足够的时间,使之进入长时记忆,因此回忆效果好;而近因效应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作为最后出现的信息,其尚停留在短时记忆中,因此效果好;但加入逆运算后,短时记忆在记忆结束后处理数字运算,使先前自由回忆实验中尚停留其中的信息被抹去,因此回忆时末尾的信息效果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