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村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及效益分析——以莆田市荔城区为例
生态农业的实践案例与效果评估
生态农业的实践案例与效果评估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主张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循环。
生态农业的实践旨在实现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农村发展的有机结合。
本文将通过介绍两个生态农业的实践案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来探讨生态农业的可行性和价值。
案例一:有机稻田农业有机稻田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典型实践之一。
在传统农业中,农民往往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产量,但这往往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
有机稻田农业采用一系列的生态措施,如种植多种水稻品种、轮作种植和生物防治等,既能提高产量,又能保护环境。
实践结果显示,有机稻田农业能够显著减少土壤化学污染物的含量。
实验地与传统农田相比,有机稻田农业中土壤中农药残留物的浓度明显降低,水稻中重金属和农药的残留量也较低。
这表明有机稻田农业不仅对土壤和水质有益,还能提供更安全、健康的食品。
此外,有机稻田农业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由于采用了综合的生态措施,该农业模式能够提供适宜的生境和食物,吸引了各种有益生物的栖息和繁衍。
实践研究发现,有机稻田农业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多于传统农田,这对维持生态平衡、抑制病虫害的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二:有机果蔬种植除了稻田农业,有机果蔬种植也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实践领域。
相较于传统农田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方式,有机果蔬种植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来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和病虫害的控制。
研究表明,有机果蔬种植能够显著增加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有机肥料具有慢释放养分的特点,能够长期滋养土壤,保持其肥力。
同时,有机果蔬种植中广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实验对比研究显示,有机果蔬种植的作物质量和品质往往优于传统农田。
传统农田中,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可能导致土壤贫瘠和病虫害的抗药性,还会对作物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而有机果蔬种植由于避免了化学残留物的污染,使得作物更加天然新鲜,滋味更佳。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莆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 持 续 发 展 ・ U T IA L E E O S S AN B E D V L P 面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社会 的关键性 的基础环 莆 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迫切需要
节 :发展以循环经济为 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
才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现实可行途径 ; 现代农业所面
农业和农村经济。 : 如 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 , 应当提倡
用地的挑战。 耕地面积数量减少趋势令人担忧 。据莆
田市统计年鉴 , 莆 田市耕地面积由 19 90年的 6 9 .3 4
万h2 m 下降至 20 04年的 5 8 h z . 万 m ,人均耕地面积 9 由 19 年 的 0 2 m 下降至 20 年 的 0 2 m . 90 . 4h 2 0 04 .1 0 h 大大低 于联 合 国粮农组织 规定 的 0 5 m 的警戒 . 3h 0 线。 其次是水资源缺乏 。 田市年降水量在 90 2 0 莆 0 ~ 0 3
要组成部分 , 需要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衔
接、 连成 一体 。
求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系统地避免或减少废物 . 实
现低排放或零排放。
2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 经济
21持续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内涵 . 21 .1持续农业 +
2. . 1农业与 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 2
农业与 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 先天条件”使 , 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纳入到 自然生态 系统 的物质循
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一切农业资源 ( 包括农业 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 ) ,合理地协调农
业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展 的关系, 提高资源转化率 , 使
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 减量化 、 以“ 再使用 、 再
农村循环经济的实例
农村循环经济的实例农村循环经济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在农村的循环经济中,废弃农膜资源化利用是一个重要的实例。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膜在农田覆盖、保温保湿、防虫防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大量使用后的农膜往往成为农村环境的一大隐患。
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将农膜烧毁或掩埋,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对土壤和空气环境造成了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废弃农膜的资源化利用。
通过收集农田中使用后的农膜,并进行清洗、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
废弃农膜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生产再生农膜、建筑材料、塑料制品等。
这种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新塑料的生产,对环境友好。
在实施废弃农膜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农民起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农民需要积极参与农膜的回收工作,将废弃农膜交给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农民也可以通过参与再生农膜的生产和销售,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这种模式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除了废弃农膜的资源化利用,农村循环经济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
比如,农村可以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将秸秆进行压块、颗粒化等处理,作为生物质能源进行利用。
此外,农村还可以发展农畜废弃物处理利用,将畜禽粪便进行发酵、堆肥等处理,用于农田施肥和生物气体发电。
农村循环经济的实例之一是废弃农膜资源化利用。
通过废弃农膜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这一实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径,展示了农村循环经济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经典生态农业循环利用案例分析
经典⽣态农业循环利⽤案例分析1“天津模式”实现零废弃⽣态农业农业浪费巨⼤,数字难以想象,农业有机垃圾每亩地每年超过2万⽄,⼏乎相当于每年农作物产量。
曾经有位美国的农业专家这样描述中国,中国的农业废弃物⼀旦利⽤起来,完全可以不再需要化肥。
“零废弃⽣态农业”,实现了农⽥有机垃圾的零废弃物、⽆污染,让农⽥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得到资源化应⽤,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
“天津模式”——农家肥随⽔施肥的新技术。
这是⾄今在全国领先的新型⽣态农业技术。
农家肥因为恶臭味道⼤,⼏乎不可能实现随⽔施肥。
天津“新农村”项⽬中⼤⼒使⽤⽣物催化技术,利⽤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等农⽥废弃物经⽣物催化后变为⽆臭⽆味溶于⽔的粉末,随⽔施撒在⼟壤⾥,让本来⼨草不长的宅基地和盐碱地变为良⽥,⽽成本却只有化肥的三分之⼀。
2空中农业打造都市新奇观现代城市的扩建使⾼层建筑⼤批崛起,农艺师和建筑师们提出了屋顶绿化和⽆⼟栽培的新措施。
学者们把这种在楼顶种植农作物的新技术称为“空中农业”。
空中农业由来已久,只是在近⼏⼗年才把它提⾼到重要⽇程上来。
1959年,美国的⼀位园林建筑师设计了⼀个“空中花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实施空中农业是⼀个很好的启⽰。
这位园林建筑师是在⼀座六层楼的顶上建造了⼀个空中花园,其⽅法是先在屋顶的地⾯作了防⽔渗透处理,上敷薄层⼟壤,然后配置树⽊、花草。
有曲折的甬道穿⾏其间,并设有靠椅、⼩凳供⼈休息,全园⾯积1.2公顷,置景虽不算奇特,却给⼈以启⽰,此后屋顶绿化便在不少国家实施。
我国⼀些城市也进⾏了这⼀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从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
近年来,农艺师、园艺师们采⽤了锯末代替⼟壤基质的栽培⽅法,受到了⼴泛的重视。
锯末不仅质轻价廉,取材⽅便,还具有松软透⽓、吸⽔保墒的良好性能,其中还含有供植物⽣长和发育的微量元素。
重庆市在⼀些楼顶上造锯末⽥,种植蔬菜⽠果,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取得了⼀定的经济效益。
检测显⽰,经过绿化的楼顶房间的室内温度冬天升⾼3℃~5℃,夏天降低3℃~5℃。
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效益的实证分析
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效益的实证分析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是以生态可持续为目标,通过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效益的实际效果。
一、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生态农业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推动农业生产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相比传统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减少农药的使用。
实证研究显示,生态农业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
例如,欧洲一项研究表明,采用生态农业的农田较传统农田减少了90%的农药使用量。
此外,生态农业利用天敌、降解性高的微生物等方法,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来控制害虫和病害,从根本上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
因此,生态农业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保护土壤健康与改善农田环境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传统农业模式中的过度耕作和施肥方式会导致土壤侵蚀、无机物质积累和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而生态农业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和有机肥料的使用,保护土壤健康与改善农田环境。
研究表明,采用生态农业的土壤具有更高的有机质含量、更好的结构,能够增强土壤保育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生态农业注重循环利用,如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进行堆肥,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进一步改善农田环境。
三、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传统农业模式中的大规模灌溉和过度化肥使用,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水体污染。
相比之下,生态农业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如雨水收集和微灌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对水资源的需求。
同时,生态农业采用有机肥料等可持续耕作措施,减少了肥料的流失,从而避免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实证研究发现,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模式下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更低,对减少水资源污染具有显著效果。
四、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弹性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鼓励农田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融合发展。
村庭院经济典型案例
村庭院经济典型案例村庭院经济是指农村家庭在自家庭院内进行的一种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
它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将农业生产与农村旅游、乡村文化、休闲娱乐等元素相结合,实现家庭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下面列举了一些村庭院经济典型案例,以展示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业领域的成功实践。
1. 蔬菜种植与农家乐结合李氏家庭种植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郊区,他们将家庭院打造成了一个蔬菜种植基地,并开设了农家乐。
游客可以亲自采摘新鲜的蔬菜,并在农家乐中品尝自家种植的有机蔬菜。
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城市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2. 果树种植与农产品销售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李老汉家庭院种植了各种水果树,如苹果、樱桃等。
他们利用家庭院的果树产出,开设了水果销售店。
村民可以直接从他们的院子里购买新鲜水果,这不仅方便了村民,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3. 养鸡与农产品加工张大妈家庭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她在院子里养了一批肉鸡。
除了销售新鲜的鸡肉,她还将剩余的鸡蛋用来加工鸡蛋制品,如鸡蛋糕、鸡蛋饼等。
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农产品选择。
4. 养蜂与特色农产品开发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王师傅家庭院养了一群蜜蜂。
他利用蜜蜂采集的花粉和蜜制作特色农产品,如蜂蜜、蜂蜜酒等。
他的产品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还通过网络销售走出了苍南,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
5. 养殖与农家院民宿在四川省成都市郊区,杨大哥家庭院养殖了一批肉牛。
他将家庭院改造成了农家院民宿,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农家生活,并品尝到新鲜的牛肉。
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丰富了农村旅游的项目。
6. 花卉种植与花艺教育在北京市房山区,王女士家庭院种植了各种花卉,如玫瑰、郁金香等。
她利用自己的花卉资源,开设了花艺教育培训班,帮助人们学习并欣赏花艺。
这种模式不仅为农民带来了收入,也促进了城乡交流和文化传承。
7. 养殖与农产品加工在湖南省岳阳市洞口县,刘大爷家庭院养殖了一批土鸡。
农村庭院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分析
农村庭院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分析一、模式1. 庭院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农村面积较大的庭院,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土地和光热资源,栽植苹果、桃、梨、杏、枣、木瓜、柿、葡萄、猕猴桃、石榴等果树,在果树行间既可套作蔬菜、药材、食用菌等,也可套作果树苗、绿化苗和花卉苗等。
具体种植种类和品种,要根据庭院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农户与市场的需要来确定。
一般应选择结果早、果实品质高(好看、好吃、好卖)、经济寿命长、能美化环境的果树。
这种庭院果菜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和光热资源利用率,增加光合产物和产量;可以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做到一水一肥两用,节水节肥;可以比平面单作提高中上部空间利用率,发挥不同植(作)物之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生互补的作用;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给市场提供绿色的农副产品,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可以美化、净化、改善农户居住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种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果树的成长期又可分为幼年果树期和成年果树期2种类型:①幼年果树期可分为4种类型:一是果树间套作果型,如在果树行间、株间套种草莓。
二是果树间套作菜型,如在果树行间、株间套作矮秆蔬菜。
三是果树间套作苗型,如在果树行间、株间套作果树苗、小绿化苗及花卉苗。
四是果树间套作药型,如在果树行间套种枸杞等经济价值高的药材。
②成年果树期可分为2种类型:一是果树间套种药型,如在果树行间套种耐阴的党参、川芎等药材。
二是果树间套种菌型,如在果树行间套种蘑菇等食用菌。
2. 庭院混合种植生态农业模式庭院混合种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农村庭院将果树、蔬菜、药材、花卉等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把高秆与矮秆、宽叶与窄叶、早熟与晚熟、地上收获与地下收获相结合,充分利用庭院土地和光热资源,最好选择既可观花又可观果,或既可观果又可观叶的品种。
既能美化农户居住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又能生产绿色优质果品、蔬菜、药材及花卉、盆景等,增加农户经济收入。
高中生物《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教学设计
《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尝试分析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
引导学生从清洁能源的意义、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等角度分析问题。
从而理解农业生态工程的理论依据是生态学原理、目的是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同步发展,认同农业生态工程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措施的观点。
教学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时,可从人们比较关注的引起农产品质量伪劣的生态环境因素为切入点创设一些问题。
例如,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最为的问题是什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结合教科书中的图5-3,引导学生从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去分析、讨论,以点带面,了解其他的主要技术,把握每种技术的优势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活动课前活动1 同学们收集农家乐农庄的相关资料,并分析。
活动2 观看“农家乐结构和效益分析视频”,思考农家乐农庄的组成结构。
提出问题1:该庭院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学生回答:生产者:各种蔬菜、果树消费者:鸡鸭鹅猪人分解者:沼气池中微生物能量:太阳能提出问题2:该农家乐农庄是庭院生态系统吗?学生回答:该农家乐农庄是庭院生态系统,庭院生态系统(Garden Ecosystem)是从微观角度以户为单位经营生态农业的最佳生产型式。
以农户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用运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生态工程设计,按照食物链、加工链的循环模式,将家庭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性商品生产,从而形成的小型集约型生态经济系统。
活动3:同学上黑板绘制庭院生态系统间物质关系提出问题3:该农家乐农庄的水是如何循环流动的?提出问题4:该庭院生态系统各种物质循环关系?提出问题5:建立蔬菜-鸡、猪-沼气的小循环,从物质利用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促进了物质的多级利用,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活动4:庭院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分析提出问题5:庭院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的主要能源来源是是什么?学生回答:主要是电能、太阳能和沼气能,属于提出问题6:这些能源与燃煤、柴薪相比有什么优点?学生回答:太阳能和沼气能是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减少对森林的砍伐,从而有利于保护环境。
基于外部效益分析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基于外部效益分析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作者:钱全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8期摘要我国农田生态补偿的现状依然严峻,一方面,补偿主体由政府主导划分,农民作为受益者话语权不够明确;另一方面,补偿方式相对单一,各省市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明显。
以经济外部性理论为基础,结合经验模型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核算生态补偿标准。
关键词外部效益;农田生态系统;生态补偿;补偿标准中图分类号 F301;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234-011 外部性与生态效益概述1.1 外部性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农田生态补偿标准乃至整个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前提条件。
外部性又称溢出效应,指组织或个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组织或个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外部性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中主要针对组织或个人对他人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1.2 生态效益农田生态效益在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多样化基础上集中体现其系统功能有益性,如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1]。
农田生态效益作为公共物品,在研究角度上可参考经济学理论发展基础,公共物品在20世纪5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者最初提出公共物品的经济学部分核心问题;90年代末萨氏在《经济学》一书中明确给出定义:公共物品指的是无论部分收益者是否进行消费行为,都能够使每一位社会成员收益[2];同时,非竞争性和非排除性是公共物品典型的两大性质。
2 基于农田外部效益的核算模型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准则之一,由于其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测算体系和机制,具体研究需要从外部性基本核算理论模型到实例核算模型的梳理。
在设定没有市场交易的前提条件下,指一单位的生产或者消费行为影响了另一单位的生产或消费过程。
如Fi=(Xi1,Xi2,Xi3,…,Xim,Xjn),i≠j,表示i生产或消费行为对j行为的外部影响[3-5]。
村级生态农业发展效果评估结果报告范文
村级生态农业发展效果评估结果报告范文项目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探索生态农业发展的途径,意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本报告基于对某地区村级生态农业发展效果的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广生态农业提供参考。
一、发展模式评估经过对该地区村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农业种植模式、农业养殖模式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模式等。
评估结果显示,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切实可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种植模式中引入了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轮作休耕等措施,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养殖模式中采用了生态循环养殖、养殖区域分隔等措施,减少了农业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模式中加强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草地加固等工作,有效减少了农田水土流失和退化现象。
二、经济效益评估根据统计数据和调研结果,我们对该地区村级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估。
结果表明,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需求,还带动了农民增收。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高达20%以上。
农产品的销售额稳步增长,其中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额占比达到了50%。
同时,生态农业还带动了农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
三、生态环境评估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在对该地区农田生态环境进行评估时,我们发现,生态农业模式的引入有效减缓了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
在生态农田中,土壤肥力得到了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
此外,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农田的水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些结果充分展示了生态农业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四、社会效益评估生态农业发展不仅仅对经济和生态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效益。
生态农业的推广提高了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得到转变。
庭院经济调研情况报告
庭院经济调研情况报告庭院经济调研情况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庭院经济的发展。
庭院经济是指在家庭庭院内进行的农业、养殖、种植等经济活动。
为了解目前庭院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收集庭院经济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庭院经济的认知和参与情况。
二、调研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报告,收集了庭院经济的发展趋势、规模、利益等相关数据。
2. 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包括庭院经济认知程度、参与意愿、遇到的困难与需求等问题的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市民中进行了调查。
三、调研结果1. 庭院经济的发展趋势根据收集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庭院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进行庭院经济活动。
据统计,我市庭院经济面积占比逐年增长,已达到全市农业总面积的10%。
同时,庭院经济的产值也在稳步增长,对家庭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
2. 庭院经济的规模与利益根据数据分析,目前我市庭院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为主,果蔬种植和家禽养殖是最受欢迎的庭院经济方式。
庭院经济的规模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经营面积小于1亩的占比最多。
庭院经济不仅能够为家庭提供新鲜的食材,还可以销售剩余产出,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3. 庭院经济存在的困难与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一些市民对庭院经济的认知程度不够,还存在误区。
另外,许多人表示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相关技术和培训支持,提高自己的庭院经济技能。
此外,一些市民在进行庭院经济时遇到了种植技术、市场销售以及土地和资金的问题,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建议与措施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庭院经济的发展:1. 加强庭院经济宣传:通过开展庭院经济知识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市民对庭院经济的认知度。
2. 提供相关技术培训:举办庭院经济技术培训班,教授种植、养殖、市场销售等技能,提升市民的庭院经济水平。
庭院经济致富案例
案例名称:从庭院经济到致富之路1. 案例背景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庭院经济是一种常见的种植养殖业形式,它利用农户家庭的庭院空地和家庭成员合力,种植蔬菜、养殖禽畜等,实现自给自足和一定经济效益。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将庭院经济发展为了致富的商业模式,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和创新管理实现可观的农村经济收入。
2. 案例过程2.1 案例背景李明是湖北某农村地区的农户,他家的庭院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主要种植蔬菜和养殖禽畜。
起初,庭院只是为了家庭自给自足,每年种植一些蔬菜和养几只鸡鸭。
随着李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他开始思考如何将庭院经济发展为一个致富的商业模式。
2.2 规模化种植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李明了解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庭院经济的产量和质量。
他邀请农业专家到家里指导种植技术,学习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方面的知识。
并且,李明购买了温室大棚,在大棚里种植了番茄、黄瓜等经济作物,通过温度、湿度等环境调控,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增加了销售额。
2.3 专业化养殖李明将养殖业也专业化起来,他学习养殖技术知识,并且购买了先进的禽畜饲养设备。
他将养殖场进行规划和改造,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食物,保证禽畜的生长和品质。
通过规模化养殖,李明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养殖品牌,并与周边超市、酒店等商家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2.4 创新管理为了提高庭院经济的效益,李明还采取了一些创新的管理模式。
他雇佣了一些劳动力,通过人力和机械化作业相结合,提高了劳动效率。
同时,他主动了解市场需求,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变化调整种植和养殖方案,确保产品质量和销售量,最大程度地获取经济效益。
3. 案例结果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李明的庭院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他扩大了庭院的面积,进一步规模化种植,同时增加了蔬菜和禽畜的种类。
通过规模化和专业化养殖,他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所生产的蔬菜和禽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作为一个成功的庭院经济致富案例,李明的年收入也随之大幅增长。
农村环境整治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评估
农村环境整治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评估农村环境整治是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农村环境,不仅可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于农村环境整治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需要进行评估和分析。
生态效益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目标之一。
首先,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可以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
同时,种植绿化植物,修复湿地等措施也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此外,农村环境整治还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如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洪涝灾害等。
这些生态效益不仅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经济效益是农村环境整治的另一重要方面。
首先,改善农村环境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出,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改善环境会增加农村旅游业的吸引力,带动当地经济的腾飞。
农村环境整治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发展绿色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在长远发展上,优质的生态环境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流向农村地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除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农村环境整治还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影响。
例如,改善环境后,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会得到提高,减少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发生率。
此外,环境整治还可以提升农村形象,吸引更多人来农村定居或投资创业。
而且,在农村环境整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工作,可以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总的来说,农村环境整治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对于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评估和科学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性,为实施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贡献力量,让农村更美好,经济更繁荣。
生态农业建设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最佳实践模式
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 明 确要求“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推动整个 社 会 走 上 生 产 发 展 、生 活 富 裕 、生 态 良 好 的 文 明 发 展 道 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 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 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 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循 环经济覆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那么循环农业与 生态农业究竟是什么关系? 福建省人民政府以闽政[199 8]319 号 文 件 , 印 发 了《 福 建 省 生 态 农 业 建 设 规 划 纲 要》, 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如何使生态农业建设与发 展循环农业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比较生态农业与循环农 业的内涵、特征和目标 , 及福建省生态农业建设实例来 分析论述两者的关系, 以提高认识, 促进生态农业建设, 加快实施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1 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与目标 1.1 生态农业的内涵 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 生态农业在 理论和建设实践上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中国生态农业确 立了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 双赢”战略, 明确和坚定 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 业发展道路[1]。我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 应用生态学 和生态经济学原理, 因地制宜地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 农业精华相结合,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依据经济发 展水平及“ 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 运用系统工 程方法, 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 实现高产、优质、 高效、持续发展, 达到生态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 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中国的生态农业是把 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 , 高效利用资源融 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它既是农、林、牧、副、渔各 业综合起来的农业产业系统, 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 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1.2 生态农业的特征
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在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推广。
生态农业不仅仅是简单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关乎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选择。
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首先体现在资源的高效利用上。
传统农业中,大量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常常被浪费。
而生态农业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如精准灌溉、轮作休耕、立体养殖等,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精准灌溉技术可以根据农作物的实际需水情况进行灌溉,避免了水资源的过度浪费;轮作休耕则有助于保持土地的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这些措施不仅节约了资源,还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投入,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生态农业能够生产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生态农产品往往更加绿色、健康、安全,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市场上,生态农产品的价格通常高于普通农产品,这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收入。
比如,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生态养殖的肉类等,都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售价格相对较高。
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生态农产品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这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生态农业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种植和养殖,生态农业还包括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形式。
农产品加工可以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生态旅游则为农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了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城市居民前来体验农村生活,欣赏田园风光,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旅游收入,还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在环境效益方面,生态农业对于土壤的保护作用不可忽视。
传统农业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等问题。
而生态农业通过使用有机肥料、绿肥、生物防治等方法,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莆田市建设生态农村的SOWT分析
T NOLO GY TR N DSWOT 分析法,亦称优势劣势分析法,是企业战略决策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强大的分析工具。
莆田市在发展生态农村时也可以借用这一工具,找出自身的优势劣势,扬长避短,抓住机遇,并且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发展生态农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威胁,从而很好地建设莆田的新农村,带动农村经济的创新持续发展。
一、优势(一)生态农业的发展为生态农村的建设提供基础生态农业是生态农村的基础,中国的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生产,它既吸收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又继承了传统农业中的精华,2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是卓有成效的。
据统计第一批51个中国生态农业试点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出2.2、0.6和1.5个百分点;农林牧渔结构趋于合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治理率分别达到73.4%和60.5%;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7个百分点,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
生态农业的基本理论与思想是形成生态农村的思想来源。
(二)莆田市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快莆田市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
2007年莆田市生产总值513.8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1%,增长16.5%,增幅居福建省第二位;经济总量在2003年的基础上,按现价实现四年“翻一番”,稳居全省第七位。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8000元,达到18188元;财政总收入45.67亿元,增长22.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3.82亿元,增长28.8%。
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8.9%。
地方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一半,达到52.2%。
其中农业稳步发展。
第一产业增加值66.89亿元,增长6.0%;居民收入再创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1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5628元,增长14.3%。
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生态农村资金的投入,可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目标。
莆田荔城区农村环境分析
莆田荔城区农村环境分析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关机构开展了关于公民环境意识的社会调查研究,但上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农村的环境现状和农民的环境意识的相关研究还较少。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而且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改善,对农村居民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清楚地了解目前莆田荔城区农村的环保的基本情况,本人与几位同学在2010年寒假期间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以深入了解和探讨家乡农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以农民家庭为单位,在被抽取的每户家庭中由一名成员作为代表来完成问卷的回答。
调查总人数是143人,男性占44.1%,女性占53.5%,2.4%没有填写。
小学文化及以下的占42人,初中52人,高中23人,中专10人,大专及以上的14人。
20岁以下的有19人,21~59岁的有118人,60岁以上6人,这一数据覆盖面大,能较好地反映各年龄组人群对生存环境的了解及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首先,年龄为三个变量,分别为23岁以下、24~65岁、66岁以上,主要是考虑到农村的劳动力主要是青壮年。
文化程度设计为五个变量,主要是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以考察文化程度对环境评价的影响。
由于莆田荔城区全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把调查的地点分为经济水平高、经济水平中等、经济水平较低。
另外由于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的人数较多,为了了解他们与城市接触以后是否会增强农民对环境的意识,我和几个同学专门设计了“是否去过打工”这个问题。
其次,研究中为了了解农民在改善环境中所作的具体事情,设计了一个多项选择题。
由于考虑到各地农村的不同情况,专门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即被调查者所参加的改善环境的行动。
最后,还要调查被调查者对所生活环境的评价情况。
主要是从主观评价和客观分析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分为“你居住的环境是否受到污染、“你是否知道污染源”、“对所居住环境的评价”、“农药的使用是否造成污染”、“对居住地的环境质量的基本评价”(包括饮用水质量、地表水质量、空气质量、声音质量)。
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应用及效益分析
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应用及效益分析
原瑞芬
【期刊名称】《可再生能源》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从理论与实践上论述了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的应用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在南方大力推广该模式提供了借鉴依据.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原瑞芬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农业局,莆田,35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1
【相关文献】
1.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村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及效益分析——以莆田市荔城区为例 [J], 林明太;陈国成
2.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应用技术及效益 [J], 原瑞芬
3.自然保护区庭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效益分析——以湖北七姊妹山张记华户庭院经济为个案 [J], 谢艺;汪正祥;雷耘;李中强;满金山;彭宗林
4.北方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及综合效益分析 [J], 刘杰;李睿
5.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生态农业模式——以南充市生态农业模式为例 [J], 赵明勤;靳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村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及效益分析——以莆
田市荔城区为例
作者:林明太, 陈国成, Lin Mingtai, Chen Guocheng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管理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刊名: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英文刊名: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8)
被引用次数:0次
1.余伦君.张碧玉雁江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初探[期刊论文]-四川农业科技 2005(09)
2.谢江湘西自治州农村庭院经济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10)
3.王玉法惠安县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形式与对策[期刊论文]-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7(02)
4.方平荔城区沼气供气模式"点亮"农民新生活 200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ncxkkj200908031.aspx
授权使用:长江大学(cjdx),授权号:0720916f-8e5f-44ca-a649-9ec1008cb9ee
下载时间:2011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