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部公共空间柔性边界研究初探
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刘祎绯;宋文龄;周海琴;李书畅;朱晓晨【期刊名称】《城市规划》【年(卷),期】2024(48)1【摘要】历史街区中的外部空间是承载社会生活的重要公共场所,如今却多有私人侵占现象且屡禁不止。
选取北京老城上斜街西段166m的胡同平房区外部空间作为典型案例,首先对侵占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和绘图,然后开展基于规划原始功能、现状使用情况及公众情绪反馈的空间划分,从功能、使用权、知觉3个维度解构其公共性特征。
将0.24ha的外部空间分别从功能维度划分为7类45个空间单元,使用权维度划分为6类42个空间单元,知觉维度划分为6类51个空间单元,以服务范围、侵占率、主观感知为标准,将各维度的公共性程度评价划分为一至四级。
将各维度的空间单元和公共性评价结果叠加,共得到71个综合空间单元,进而归纳出16类典型外部空间,总结特征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对历史街区外部空间私人侵占乱象的典型案例调查与分析,探讨我国城市历史街区复杂的公共性问题,为城市更新与社会治理提供参考。
【总页数】12页(P90-101)【作者】刘祎绯;宋文龄;周海琴;李书畅;朱晓晨【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陶厂镇人民政府【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3【相关文献】1.健康视角下对城市历史街区外部人居环境改造的思考——以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区段为例2.空间公共性导向下历史街区传统民居有机更新思考——以中国建筑学会主办苏州古城保护建筑设计工作营横巷11号更新为例3.空间叙事理论下非典型历史街区的更新研究——以唐山市小山街区为例4.场景视角下城市历史街区文化消费空间要素研究——以北京历史街区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住宅区内街道柔性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城市住宅区内街道柔性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分析与研究摘要:城市街道作为人类城市发展的见证。
人类过去只知从消耗与废弃的观念中进行反思,而随着现代城市生活对环境空间日益变化而提出新的要求,城市街道的设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加之人性化设计日益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空间的时候,建立以柔性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为基础的城市街道系统这一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城市街道柔性空间人性化设计当今的城市设计中,设计者们往往重视的是城市的中心地段或重点区域而忽略了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由于我们在城市设计时忽略了对城市街道边界的处理,从而使这些地区成为城市的消极空间,让人感觉陌生和恐惧。
所以在当代城市规划中,加强对城市街道中柔性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与研究有着至关重要。
1柔性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意义广义上的城市街道中柔性空间设计是指作为人类相互交流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科技水平,经济实力,信息交流的重要标志,并发挥其它形式所不可取代的作用。
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方面,它为人类提供着丰富多彩的视觉空间和休闲空间。
狭义上的城市街道中柔性空间设计是对柔性空间的规划、设施和艺术品设计。
首先是指对相关城市街道做整体性的规划设计,其次,是指城市街道中公共设施的设计,最后是对某些特殊地段创造公共艺术品。
柔性空间设计是具有公众意义、审美需求和所涉及城市街道环境的设计,它具有时代的精神与社会文化的内涵。
城市街道中柔性空间设计在创造性地改造原有环境的设计中创造新的更具人性化的街道设计。
从而为方便人们生活提供服务,为提高城市功效和美好生活做出贡献。
2 城市街道中柔性空间的构成(1)步行道。
步行道就是在城市街道中为行人提供一个不受汽车干扰和危害的情况下,可以经常性自由地与他人交往并愉快地活动在充满自然性、景观性和其它设施的步行空间。
(2)街道绿地。
绿地是城市街道柔性空间中最普遍、最广泛、最生动,也是最具亲和力的元素之一,是由树木、灌木、草坪和花卉通过不同的种植,以及结合一定的水景或者是雕塑小品的综合形态。
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柔性边界层艺术设计探究
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柔性边界层艺术设计探究作者:谢之翊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17期摘要:在城市存量优化阶段,因单调且缺乏体系设计的特点,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工作中柔性边界层设计内容较为复杂。
本文通过厘清居民生活习惯、居民行为心理和居民主观感受等方面的关系,提炼原生态居住区的艺术内涵特点,提出有效的艺术设计方法,旨在通过柔性边界的艺术氛围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的舒适性。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柔性边界层;设计手法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041 存量优化阶段老旧小区改造现状快速城镇化建设初期,为了解决极速增长的城镇人口住房需要,老旧小区着重考虑居住功能。
但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理念的更新,老旧小区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小区房屋渗漏、公共建筑及基础设施破损、物业管理不到位、停车无序、垃圾丛生等,一些必要的公共设施缺少统筹规划设计。
近两年,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老旧小区改造出新,从出行、住用、安全等功能需求出发,补齐居住必需的软硬件设施,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硬件设施的增加有相应的规范可循,软件设施更新涉及内容较多,因此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空间的转变、建筑外立面设计和社区文化内涵定位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类改造内容为小区柔性边界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 小区边界层艺术的提出2.1 建筑边界与柔性边界的概念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阐述了自己对城市的印象,主要从标志物、节点、边界、道路和区域感知,提出建筑是最明确的标志物之一。
建筑边界是指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分界,是建筑与城市环境的中介体。
柔性边界是建筑与外界之间的模糊空间,包含双边的信息量,也就是两相邻区域在边界处相互融合渗透。
透过模糊空间,柔性边界既是建筑空间的外沿,又是外部空间的边界,使建筑的内外空间相互制约。
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中,柔性边界的特殊性涉及建筑边界和小区多种功能重新组合,甚至涉及与小区外街道文化的重叠边界。
古典园林中的围墙柔性边界研究
古典园林中的围墙柔性边界研究在城市环境中,边界是最敏感的地方。
作为分隔城市空间的边界,各类围墙关于拆与不拆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围墙边界的存在,使内部空间变成了一座座孤岛,导致街区缺乏活力,城市绿地无法共享,围墙内外的边界线性空间走向消极。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柔性边界的概念,通过对我国古典园林中独有的边界柔性化现象和设计方法的分析与探讨,总结了园林中显性边界所包含的柔性化处理手法,从而消除边界的突兀感,使消极空间转变为积极空间,以期为现代景观边界的设计提供借鉴方法,并为解决当今存在的围墙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标签:古典园林;柔性边界;围墙;造景手法;消极空间景观环境中存在多种元素,包括空间、边界、节点、标志物等。
众多的元素为景观环境空间的组织提供了依据。
边界作为元素之一,往往因其微妙的空间位置而被忽视,是设计中的敏感区域,也是薄弱点。
城市中的围墙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板块,每个板块根据需求被赋予了不同的特性。
而围墙这一特殊的边界只起到了分隔作用,其本身的特性与发展却不受重视。
随着城市的发展,围墙内外所形成的线性空间由于缺少交流,逐渐变成了冰冷的消极空间,缺乏活力,较少人停留,环境闭塞。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以城市住宅小区为主的封闭围墙是否拆除,该不该拆除的问题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通过何种方式能在不完全拆除围墙的情况下,既能给予人以必须的安全感,又能充分激发围墙边界的活力,使消极空间变成人人向往停留的积极空间,成为研究的重点。
而我国古典园林中关于景观边界和空间柔性化处理手法的研究,也许可以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些许建议。
1、园林边界与消极空间在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边界,如海岸线、河流、丘陵等自然因素所限定的界限,凯文·林奇称边界为“边缘”。
他指出“所谓边缘就是不能看作路线的线型要素,它不一定是必然的,通常是两种区域之间的分界线”[1]。
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校园建筑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张,校园建筑边缘空间的设计越来越引人注目。
边缘空间是指大学校园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的过渡区域,它既是校园的界面,也是校园的形象展示。
边缘空间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和环境质量,因此,对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提高大学校园建筑的品质和形象。
二、研究目的1.研究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的历史和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
2.分析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的成功经验。
4.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1.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定义、分类和特征;2.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原则和方法;3.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的案例分析;4.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论文、文章,了解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的相关知识。
2.实地调查法:对各大高校的边缘空间进行实地考察,从而深入了解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的实际情况。
3.案例分析法:选择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成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意义1.推动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2.提高大学校园建筑的品质和形象,增强大学品牌的竞争力。
3.为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城市景观建设的不断提高。
六、研究进度安排1.前期准备(一个月):调查研究目前国内外的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的现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梳理和归纳。
2.设计原则和方法研究(两个月):研究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
3.案例分析(一个月):选择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成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4.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一个月):结合研究结果和分析,找出目前大学校园建筑边缘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公共建筑中的边庭空间研究
一、边庭空间的定义与概述
边庭空间是指在公共建筑内部或外部的,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公共性的空间, 通常呈现出半开放半封闭的特点。它常常作为建筑内部的通风口、采光口或视觉 焦点,与周围空间形成互动和交流。边庭空间的研究主要涉及建筑设计、城市规 划、景观设计等领域,其方法主要包括实态调查、模拟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公共建筑中的边庭空间研究
目录
01 一、边庭空间的定义 与概述
02
二、边庭空间的设计 与构成
03
三、边庭空间的利用 与功能
04
四、边庭空间的未来 发展方向
05 五、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公共空间需求的不断提高,公共建筑的设计和利用 成为了人们的焦点。而在公共建筑中,边庭空间以其独特的性质和价值,逐渐成 为了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本次演示将围绕公共建筑中的边庭空间展开探讨, 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边庭空间的设计与构成
边庭空间的设计应遵循整体性、功能性、可持续性等原则。在构成要素上,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态要素:边庭空间的形态应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同时注重与周围 环境的呼应。常见的形态要素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以及不规则形态和流 线型形态等。
2、材质要素:材质的选择直接影响了边庭空间的视觉效果和氛围。常见的 材质包括天然石材、木材、玻璃、金属等。不同的材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 感觉。
4、提高经济效益:边庭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顾客,提高公共建筑的 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四、边庭空间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边庭空间的设计和发展也将面 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边庭空间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环保可持续性:未来的边庭空间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 更加环保的材质和技术,营造出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居住空间中的“柔性边界”
边 界 是 指 两 种 不 同 事 物 之 间 的空 间 界 定 , 据 界 定 方 式 根
营造 现 代 校 园建 筑 文 化 还 应 注 意 吸取 传 统 建 筑 中 一 些 自觉 表 现 和 强 调 精 神 教 化 功 能 方 面 的 优 良成 果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历 来 讲 修 养 、 教 化 , 一 点 也 深 刻 体 现 在 对 建 筑 环 境 重 这 的 营造 之 中 。无 论 是 寺 庙 修 行 或 书 院居 学 讲 习 , 了在 选 址 除 上 大 多 依 山傍 水 ,借 山光 以悦 人 性 , 湖 水 以静 心 情 ” , “ 假 外 多
饭 店 , 其 “ 船 浮 在 海 面 上 ” 柔 性 基 础 结 构 , 经 历 关 东 以 像 的 在 大地 震 后 安 然 无 恙 而 名 声 大 振 。荷 兰人 在 与大 海 长 期 打 交
道 中, 认识 到 海水 的 运 动 是 不 可 阻 挡 的 , 能 加 以 引 导 与 缓 只
放 性 和 可 达 性 , 够 营 造 出 连续 的整 体 空 间 效 果 , 使 其 相 能 并
互 延 续 , 互 渗 透 , 成 有 机 的 整 体 , 便 居 住 和 使 用 , 就 相 形 方 这 是 “ 性边 界 ” 关 键 所 在 , 柔 的 在现 实 的居 住 建 筑 室 内空 间 设 计 中 , 能分 区 的概 念 深 入 人 心 , 的 空 间就 一 定 有 好 的 功 能 功 好 分 区 , 动静 分 区 , 污 分 区等 , 区 的 目地 是 使 居 住 空 间 条 如 洁 分 理 化 , 不是 使 分 区 之 间 各 成 系 统 , 互 独 立 , 并 相 否则 极 易 使 空 间机 械 化 , 形 成 许 多 消 极 空 间 。在 居 住 建 筑 空 间 上 “ 性 并 柔 边 界 ” 要 表 现 为 一 种 模糊 界 面 , 主 即房 间 与 房 间 之 间 , 括 房 包 间 与户 外之 间相 互渗 透 , 互联 系 , 互 制 约 , 既 是 分 割 两 相 相 它
公共建筑外部公共空间分析
公共建筑外部公共空间分析文/靳云霄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广州 510641【摘要】当前,国内建筑界也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围绕公共建筑物的外部公共空间开展了诸多研究并在公共融合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
本文将围绕公共建筑物的公共外部空间,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相关设计案例,重点探究公共建筑物公共外部空间的公共化设计。
【关键词】外部公共空间;公共建筑;融合设计围绕公共建筑物公共外部空间所开展的使用与设计活动应注重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建筑风格,从多方面角度着手的因素,以此强化建筑的整体性。
基于此,对于公共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的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阶段,国内外围绕公共建筑物的外部空间所开展的研究较多且持续了较长时间;布鲁诺.洛梅格、赛维·舒尔茨都筑有一定数量的经典著作。
相比于理论家,建筑师更加偏爱外部空间在公共建筑中所展现的公共属性。
例如,世界闻名的经典设计案例飞鸟博物馆由安藤忠雄设计,世界建筑大师在设计城市空间时,将建筑物顶面作为延续,将其向整个城市内的居民开放;横滨海港航站楼由FOA建筑事务所设计完成,设计师依托升降、剖切、褶皱、扭曲等多样化的设计手段,将拥有不同标准高度的屋面整合成一体,构建连续性、稳定性较佳的表皮,将观景平台与漫步平台呈现给大众。
Mecanoo国际设计事务所使用楔形理念,为图书馆打造了极具特色的公共外部空间,制作了具有一定陡度的倾斜屋面,并将其与地面相连,延伸至草坪,为前来图书馆学习、休息的人们创造了极具艺术感的休息空间[1]。
2、公共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的公共化设计2.1公共化融合方式在公共建筑外部公共空间设计中,公共化融合是主要方式,可改善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私有化、封闭性问题,增强公共建筑与外部环境的交互。
为扩大公共建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在应用公共化融合方法时,通常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考虑公共建筑所在地理环境。
设计人员应结合公共建筑建设的地形条件、地理区位,进行外部空间的设计,确保公共建筑与周边地理环境相契合。
柔性边界运用于城市雨洪管理研究——以无锡为例
柔性边界运用于城市雨洪管理研究——以无锡为例赵真溪摘要:“柔性边界”在城市设计中作为不同空间的连结方式,使两个被分割的区域相互渗透、制约。
水体作为“柔性边界”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景观边界设计当中,城市滨河绿道正是一种常见的划分水体与道路的边界角色,同时也是城市雨洪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有效推进解决城市频发的洪涝灾害以及破坏严重的河流生态环境等问题,可将城市“柔性边界”的概念运用到雨洪管理中去,将城市滨河绿道通过“柔性”再设计更好地发挥它雨洪调节储蓄、水生态环境修复等作用并同时提高城市的景观面貌。
关键词:柔性边界;城市滨河绿道;雨洪管理1 城市“柔性边界”城市景观设计作为“柔性边界”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化都市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通过“柔性边界”这一载体改善了城市中生硬的空间,努力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鲜活城市空间。
城市中的自然“柔性边界”主要有绿化及水体两种形式,既能够达到空间划分的目的,又能够美化环境,形成一种透而不实的效果;而人为的“柔性边界”主要是通过人们日常的行为活动从而自发形成的空间边界,例如邻水平台、漫步小径等,满足了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
“柔性边界”是塑造城市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段,首先,其交接部分属于一个共生地带,利用这一点可以将两个或者多个空间的功能连接,从而做到空间的延续,提高空间的利用价值,使更多的城市空间具有开放性和可达性。
其次,“柔性边界”与城市环境的有机结合能够减弱城市中冰冷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差异,从而协调了城市的整体景观,同时将人工堆砌的水泥石墙、玻璃等刚性边界“柔化”处理,进而减少城市的冷漠与孤独感,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亲近自然。
2 无锡市滨河景观绿道发展研究无锡目前完善以及正在建的城市滨河景观绿道项目中江阴绿道工程是体系最大的一个项目(见图1 江阴绿道工程规划)。
图1 江阴绿道工程规划(图片来源网络)图2 第一期小环线工程(图片来源网络)图3 中期大环线工程(图片来源网络)图4 远期多环线工程(图片来源网络)该绿道工程由江阴城区沿东西向河流形成的东横河、西横河、应天河绿道以及新沟河绿带、新夏港河绿带、第二过江通道绿带、锡澄运河绿带、京沪高速公路绿带、白屈港应天河绿带串联,形成了绿道网格局。
城市景观中的柔性边界空间设计
城市景观中的柔性边界空间设计摘要:针对城市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本文引出城市景观的边界空间问题的探讨,提出积极且富有人性化的柔性边界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总结城市景观中的柔性边界空间设计方法,创造出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环境。
关键词:城市景观;边界;柔性边界;人性化Abstract: aiming at the existing in the city of some of the phenomenon, this paper leads the boundary of the urban landscape space question discussion, put forward to and full of human nature of the flexibility of the boundary for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 landscape design, and summarizes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of flexible boundary space, creating a vibrant city space environment.Key words: the city landscape; Boundary; Flexible boundary; humanized一、引言在城市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一片片生硬的水泥护坡覆盖住河道两岸的岸堤,人们无法靠近享受滨水的乐趣;各单位用地四周被院墙包围起来,各自为政,面对其中的休息庭院和公共空间,人们望而却步;供市民休闲放松的开放性的城市公园被墙阻挡了与外界空间的联系…这些怪异的边界环境成了城市景观中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相对于城市某些中心区域的景观环境设计,边界区域的景观环境设计往往是一个容易被忽略但是又非常重要的部分。
二、边界的概念1、边界的定义城市和人一样,经历了岁月的积累,每座城市都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景观环境特征。
城市街道柔性空间景观提升研究
城市街道柔性空间景观提升研究□井洁汪凡琦祝遵凌摘要:街道是城市各种活动的载体,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重要的功能空间。
城市街道柔性空间是连接街道与其相邻空间的过渡区域,在街道空间与建筑空间、广场空间等其他空间的连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街道柔性空间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可以丰富城市生活,增强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街道柔性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城市公共生活、交流的场所,使人们愿意在这个空间停留。
关键词:城市街道柔性空间过渡空间设计城市形象是外界了解城市的窗口,人们通过媒介如城市街 道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品、标识系统等,感知城市的文化内涵。
近 年来,街道空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国政府部门也相继 推行了若干支持政策与机制确保街道安全,改善街道空间环 境。
世界各国也纷纷编制了城市街道设计导则。
纵观近半个世 纪城市街道设计与实施的探索历程,不难发现街道设计理念由 “车本位”转向“以人为本”,并提出“完整街道”政策,以提升道路 整体空间的质量,将原本只针对路面的设计拓展为包括街道两 侧的界面空间,注重街道柔性空间的细部景观。
一、 城市街道柔性空间的概念“柔性边界”概念由丹麦建筑设计师杨•盖尔在《交往与空 间》一书中提出,书中提出了柔性边界在城市街道中的作用。
柔 性空间是在柔性边界基础上的一种更加广义的概括,是指两种 空间界面相互交融、滲透的空间。
城市街道柔性空间是指街道 边界处的临街建筑边界、道路出入口、街道停车位、街道广场边 界、步行道、街头绿地、街道设施等空间领域。
城市街道柔性空 间是城市街道及其相邻空间的边界区域,在此空间可以开展各 类社会活动,承载街道交通以外的其他功能属性,为城市注入活 力。
二、 城市街道存在的问题当前,一些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千篇一律的问题,道路设计 过多地考虑交通通行能力,导致城市道路越建越宽,体现出的交 通性远胜于生活性,而且因车流和车速原因,过街较为不便,削弱了道路两侧功能的联系。
建筑设计中的边界柔化
初探建筑设计中的边界柔化蔡晓南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2摘要:建筑物的柔性边界具有的人性化特点对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文以建筑设计的经典理论为依据,分析柔性边界的概念、作用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通过对设计实例的评析,提出了刚性边界柔化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建筑实体建筑设计边界柔化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建筑边界的概念1.1建筑边界建筑边界可以理解为指建筑实体与外部环境交接的结合层,围绕实体的带形界面。
根据界定方式,可以把建筑边界分为“刚性边界”和“柔性边界”。
顾名思义,“刚性边界”是由不通透的刚性实体构成的边界,它表现为实体不可移动,内外空间的明确分隔,领域感强烈。
1.2柔性边界“柔性边界是一种既非完全私密,又非完全公共的过渡区。
它们常常能起到承转连接的作用,使居民和活动在私密与公共空间回旋时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更加轻松自如”。
[3]也就是说,“柔性边界”处于模糊空间之中,模糊空间又称“灰空间”,柔性边界在“灰空间”的具体位置是不确定的(图1)。
柔性边界包含双倍的信息量,两个相邻区域在边界处相互融合渗透。
透过模糊空间,柔性边界既是建筑空间的外沿,又是外部空间的边界,使建筑的内外空间相互制约。
二、柔性边界的作用2.1促进城市空间相互融合柔性边界作为建筑实体与城市空间的中介,能够避免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在单体建筑的侧面空间,封闭的实墙孤立于环境之中,形成刚性边界,可以通过绿化等方法,使刚性边界得以柔化。
柔性的绿化能够缓解两堵实墙之间的相互隔离感,增强建筑外部空间的整体感和秩序感,促进了城市与建筑、内部与外部、人工与自然之间的相互渗透、转换和融合,有利于实现公共空间的展示性、导向性和引入性。
在城市设计实践中,两个用地性质不相容的地块相邻布置,在边界交接处多以围墙生硬分割,形成刚性边界,结果不但不能解决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反而使交界处成了两不管的“盲区”,因此,必须消除这道生硬的围墙,变刚性边界为柔性边界。
基于上海市的城市公共空间柔性更新探索
基于上海市的城市公共空间柔性更新探索作者:李雨婷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第4期文/李雨婷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011【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实现城市空间的完善打造能够为提升城市的形象、深化城市文化底蕴、彰显城市独特的人文气息奠定基础,而对于上海市而言,随着城市服务功能体系的不断完善,城市用地紧张与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呈现,促使上海市需要在新一轮城市规划改革的过程中,以城市公共空间柔性更新为基本出发点与归宿,进而促进城市更新步伐。
本文针对上海市城市公共空间柔性更新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上海市;城市公共空间;探索前言:在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随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让人们看到了大城市的繁华,而在繁华的背后所呈现出的是大城市发展过快而导致城市人口激增、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混乱等一系列矛盾与问题。
在此背景下,上海市在落实城市更新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公共空间进行柔性更新,确保在不断增加公共空间建设数量的过程中,提高公共空间的质量,进而为提升上海这一城市整体发展质量并优化这一城市形象奠定基础。
一、公共空间柔性更新的特征与实践价值(一)公共空间柔性更新的特征基于柔性更新理念下,对上海市公共空间进行更新所体现的不仅是时代特征,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其主要呈现出出的特征为:柔性更新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创新,所强调的是以民主形式的探索来实现相应价值理念与目标,确保在利益关联者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对城市公共空间用地的科学且合理规划,同时也为日后城市在不断更新发展过程中,实现以此为基础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
此外,还呈现出的一大特点便是将城市公共空间现阶段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日后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而满足城市更新发展之需。
(二)公共空间柔性更新的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能够实现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并提升公共空间的质量以充分发挥出其在城市中的服务功能,同时也为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奠定了基础;第二,能够在满足公共利益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实现公共空间的自然进化功能。
柔性建筑设计与可变形结构研究
柔性建筑设计与可变形结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柔性建筑设计和可变形结构研究成为了当下建筑界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
柔性建筑设计通过增加建筑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得建筑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实现结构的变化和适应,从而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一、柔性建筑设计的背景和发展柔性建筑设计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当时建筑师们开始意识到传统刚性建筑的局限性。
传统建筑的高度、形状和结构固定,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多样化需求。
而柔性建筑设计则以其可调节性、可变形性和多功能性等特点,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设计思路。
二、柔性建筑设计的设计原则在柔性建筑设计中,有几个主要的设计原则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是灵活性原则,即建筑结构应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其次是可变形性原则,即建筑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部分或整体的形体变化。
再次是材料与结构原则,即采用具有柔韧性的材料和创新的结构设计,以实现建筑的柔性和可变性。
三、柔性建筑设计的应用领域柔性建筑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其中,可变形建筑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可变形建筑通过设计灵活多样的构造和机械装置,使得建筑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实现形态的变化。
这种灵活的建筑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提供不同的功能,既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又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四、柔性建筑设计的案例分析作为柔性建筑设计的经典案例,位于中国上海的“南京东路项目”值得一提。
该项目是一座可变形建筑,采用了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和可调节的活动墙面。
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需求,建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形态和布局的变化。
这使得建筑能够适应不同的商业模式和人口流动性,带来了更好的商业效益和利用效率。
五、可变形结构研究的挑战和机遇虽然柔性建筑设计和可变形结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其中,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变形机制的研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意识也为柔性建筑设计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柔性建筑结构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柔性建筑结构的设计与优化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柔性建筑结构日益受到关注。
相较于传统刚性建筑,柔性建筑结构拥有更多的优势。
在柔性建筑结构的设计和优化研究中,结构的材料选择、形态设计和优化算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柔性建筑结构的材料选择对建筑的性能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常见的柔性建筑材料包括软性膜材料、聚合物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轻质、可塑性强等特点,可以使得建筑结构呈现出优雅的曲线和动感的外观。
与此同时,这些材料还具有耐久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能够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变化,并可以进行再生利用。
在材料选择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的结构稳定和安全性。
其次,柔性建筑结构的形态设计是实现优化的关键。
柔性建筑结构的形态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环境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建筑使用者的需求。
形态设计可以基于建筑的功能定位、自然环境条件、资源利用等因素进行,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例如,通过在建筑外墙上设置可调节的薄膜遮阳材料,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时间段,调整遮阳板的角度和透光率,以优化室内光照和温度。
同时,通过在屋顶和外墙上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可以收集并利用雨水,实现节水和节能。
最后,柔性建筑结构的优化算法在设计和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
优化算法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对建筑结构和材料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建筑的性能和效益。
优化算法可以考虑建筑结构的静力分析、动力响应、热效应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建筑在各种力学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优化算法还可以考虑到建筑的经济性和可维护性等因素,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优化算法的效果更加准确和高效。
总结而言,柔性建筑结构的设计与优化研究是一个综合性、前沿性的课题。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并应用合适的材料、形态设计和优化算法。
柔性建筑结构不仅能够满足建筑使用者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和舒适性,同时也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回收性的特点,对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柔性边界对广场的影响
柔性边界对广场的影响张倩茹【摘要】探索意大利圣马可广场的视觉面积和虚拟边界,通过对广场的二维的视觉面积和三维的虚边界进行分析解读,揭示广场边界的柔性设计从视觉和心理上产生了扩大广场视觉面积和感知广场的作用.为广场的柔性边界设计提供一种肯定结论.【期刊名称】《工业设计》【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77,79)【关键词】广场;边界;柔性;扩大面积【作者】张倩茹【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0【正文语种】中文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广场由边界明确限定了内外空间的三维开放场所,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
广场需要具有与外界联系的柔性边界,成为沟通各个相邻闭合空间的媒介。
杨.盖尔提出的“柔性边界”是一种既非完全私密,又非完全公共的过渡区的笼统模糊的概念,体现这个过渡地带的包容与贯通的性质。
柔性边界作为城市广场与相邻场地的媒介转折点,能够避免广场与相邻场地的模糊和冲突。
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绝大部分是依靠视觉来完成的。
可以说,视觉感官是人类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
“目视不能及远,远则微差,其差不已。
”由于视觉是有局限的,在远距离观察时这种局限将会导致视知觉错觉的产生。
在广场的设计中常通过视错觉的原理对广场进行设计,以此来达到特定的目的。
以人的双眼视野为出发点,横向分析柔性边界扩大了广场视觉面积的观点。
水平内的视野中,双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88度。
人两眼重合视域为124度(图1),人两眼重合视域有124度。
也就是说在人眼观看到的范围内,只有这124度视角内的物体才有立体感。
换句话说只有这124度两眼重合视域内观看到的物体截面,以至于形成了立体感。
文中将以124度视角并根据广场的长宽范围进对意大利圣马可的小广场的视觉面积进行分析,展现出圣马可小广场的边界立体感。
小广场北面紧接大广场,南临大运河,广场与建筑的边围多由两层或三层的带底拱柱回廊围合,柱廊总是处于连接两个空间层次的中间层次,帮助空间从一个层次过渡到另一个层次,通过引入人类活动形成灵活的柔性边界形式,进而折中调和了二元对立的现象,在对立的两者之间创造出具有中介特质的边界形式。
城市街道柔性边界设计的原则
城市街道柔性边界设计的原则王冰【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5)003【摘要】城市街道柔性边界是连接建筑临街立面与街道部分的空间,起到衔接建筑空间与街道空间的作用,为建筑中或直接在建筑前面产生城市公共生活提供了可能。
有着柔性边界的街道能为公众提供一个宜于交流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空间来开展各种室外公共活动,体验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增加城市的活力。
%Flexible boundary of city road is the part which connects the vertical faces of buildings and the streets. It joins architectural space to street space, and makes it possible to produce urban public life in or even in front of architectures directly. The road with flexible boundary can provide the public with an outer urban public space which is easy to communicate. With such road, people can take various outdoor public activities and experience colorful city lives, which increases the vitality of the city.【总页数】4页(P33-36)【作者】王冰【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农业工程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01【相关文献】1.“柔性边界”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J], 邓蜀阳;何子张2.城市道路柔性路面的设计原则与规定 [J], 许志鸿3.把握街道性格塑造优质街道空间——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导则的街道界面设计导则[J], 陈畅;周威4.边界柔性化在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中的形式表现 [J], 高迎进;刘晨琛5.城市住宅区内街道柔性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J], 高山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外部公共空间柔性边界研究初探【摘要】作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有效处理手法,柔性边界使城市和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解决了设计中建筑与城市过渡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出发,探析建筑公共空间的柔性边界处理,得到一些初探性的结论,从而指导我们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公共空间 ; 柔性边界
一、柔性边界的概念
边界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空间界定,根据界定的方式,可以把边界分为“刚性边界”与“柔性边界”。
“刚性边界”表现为内向型的自我保护,对外排斥,充满强烈的冲突与对抗;“柔性边界”表现为外向型的包容与贯通,内外的双向交流,给人友善平易的感受。
柔性边界作为建筑边界的组成部分,是建筑和城市空间之间的一种过渡区,它既非完全私密,又非完全公共。
柔性建筑边界是对建筑边界的限定,不能以单纯一层表面的概念加以定义,它是一种具有厚度,并且可以容纳公共活动的空间。
柔性边界满足城市空间和界面的有机更新,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使用需要,是衔接城市与建筑的重要区域。
作为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规划的深化和延伸,城市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不仅是建筑内部功能的外化,还体现了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的要求。
在形态构成上,城市共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既可以由单体塑造,也可以由建筑群体组合形成。
城市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
间实际上是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化与组合。
二者具有多种组合方式,主要可归结为两种途径:即部分建筑空间的“城市化”或部分城市空间的“建筑化”。
“柔性边界就是把视野对准“地区之间的残余及其边缘的荒芜地带”,研讨并使这些失落的空间转变为具有关联、相互作用的积极空间。
二、柔性边界的作用
促进建筑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
从城市的角度讲,柔性边界是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是由城市空间进入建筑空间的过渡,使两种不同功能性质、空间尺度的空间有机结合,使城市公共空间得到多层次的发展。
从建筑的角度讲,柔性边界作为建筑实体向城市空间的中的延伸,能够避免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促进城市与建筑、内部与外部、人工与自然之间的相互渗透、转换和融合,有利于实现公共空间的展示性、导向性和引入性。
促进建筑内外空间渗透。
边界是建筑实体与外部环境的天然中介,柔性边界又是室内外空间的交流媒介,它能够使建筑与基地环境有机结合,加强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使外部景观要素融入建筑,提高了室内的视线可达性和环境品质。
通过建筑的柔性边界,使外部空间环境得以延续,减少建筑实体对基地环境的破坏。
避免新老建筑的生硬结合。
新老建筑的交界处的柔性边界处理既可以避免新旧建筑之间的生硬碰撞,使两者之间自然过渡,又对老建筑的认同在新建筑上加以再现,形成了一条柔性边界,维护新老建筑之间的延续性与整体性。
三、柔性边界的空间操作手法
入口空间放大——即对入口进行大尺度处理,使之成为一个有顶盖的内部广场空间,形成建筑与城市之间的有效过渡。
黑川纪章日本福冈银行是这类柔性边界空间处理手法的典范,项目位于福冈市天神町商务区一角。
用地周围为是办公楼和商店。
黑川纪章在设计时有意识地否定导致一些无用的、目的性暧昧的空地的超高建筑方案,采用与周围建筑相适应的高度。
设计将巨型屋盖下的大空间布置为建筑空间的一部分,不仅保证了容积率达到使用要求,同时也在周围高楼中开辟出了一片高质量的空地。
屋盖下的入口挖空处理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密切交融,形成内部与外部、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中间的领域空间。
闲暇时,市民聚集在巨型入口下进行读书、谈笑、约会等活动。
福冈银行通过建筑公共空间柔性边界处理,在都市空间中以中间领域空间消解了建筑作为实体的存在性,与基地和周围建筑交融为一体,得以相互关联而形成一种和谐丰富的城市景象。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