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

合集下载

动物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动物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名词解释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生物学开展史,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1.描述性生物学阶段2.实验生物学阶段3.分子生物学阶段4.现代生物学阶段生命的主要特征:1.新陈代谢2.生长与生殖3.遗传、变异和进化4.应激性与活动性5.稳态新陈代谢:是生命最根本特征,是维持生物体生长、生殖、运动等生命活动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总称。

同化作用:生物体将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生物体分解身体组成物质,释放能量或将分解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生长:生物体或细胞的体积由小到大、结构由简单到复杂、质量逐渐增加的过程。

发育:生物体或细胞在生命周期中,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生殖:求偶、交配、产卵、育幼等生理和行为过程的总称。

遗传:亲代的性状在后代中得到表现的现象。

变异:后代有异于亲体,是生物界进化开展的源泉。

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的,二者都是生物发生进化的前提条件。

应激性:生物接受外来刺激,通过身体内在的兴奋和调节,发生相应的反响。

生物的活动和行为时应激性的高级表现形式。

稳态:生物系统内部的各种组成成分能够相互协调,保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反响:系统当中某一成分变化引起其他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后者的变化最终又回过来影响首先变化的成分。

负反响:反响抑制或减少首先变化的成分,负反响。

正反响:反响加剧或增加首先变化的成分,正反响。

负反响抑制变化能够维持系统的稳态,正反响加剧变化使系统更加偏离稳态。

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能按照mRNA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

内质网:细胞内除核酸以外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基地。

高尔基体: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脂质也通过其运输〕。

动物生物学资料

动物生物学资料

动物生物学参考资料1.原口动物:原口动物是在胚胎发育中由原肠胚的胚孔形成口的动物。

2.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原肠胚期,其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或封闭),而在与胚孔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的动物。

3.真体腔:体壁中胚层与脏壁中胚层之间形成的体腔。

4.假体腔: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管之间形成的体腔。

5.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基本相同。

6.异律分节:身体分节,但一些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不同体区,不同体区有了分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

7.刺吸式口器:上颚或下颚特化为针状的口器类型,适于刺入动、植物组织中,吸取液体食物。

8.虹吸式口器:小颚外叶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盘卷在头部下方,可以伸长吸食花蜜等汁液。

9.卵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内依靠卵自身营养进行发育,直至孵化出新个体才与母体分离,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营养联系的一种生殖方式。

10.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的过程叫胎生。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

胚胎在发育时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把代谢废物送入母体。

11.羊膜卵: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是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包围胚胎:外层称绒毛膜,内层称羊膜,另有尿囊膜。

12.脊索:脊索是一条由多泡状角质细胞所组成的坚韧、半透明、有弹性的圆柱形不分节结构,位于脊索动物身体的中轴、消化管的背侧,有支撑动物身体的功能。

13.综荐骨:由脊柱中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并与腰带的骸骨紧密连接,形成稳定支架的骨。

14.双重呼吸: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15.胼胝体:哺乳类真兽亚纲中两大脑半球之间互相联系的横向神经纤维。

16.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结构,能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不能。

动物生物学复习资料(超全)

动物生物学复习资料(超全)

动物生物学复习资料周柏全一,名词解释:1.动物生物学: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的科学。

2.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3.生物群落: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

4.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5.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6.组织:形态相同或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以及一些非细胞结构物质(细胞间质)以一定形式相互连接,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群。

7.器官:不同的组织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并在一起形成了一定形态特征和结构的功能单位。

8.系统:若干种器官一起共同完成生命的一项功能时,即构成了动物的系统。

9.亚种:物种内部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群体。

10.双名法:用拉丁文的属名和种名来表示物种的命名方法。

11.排遗:动物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的过程。

12.卵裂:受精卵至囊胚早期的有丝分裂。

13.完全卵裂:受精卵分裂为完全分离的胚细胞。

14.不完全卵裂:受精卵分裂不彻底。

15.体制:机体各部分的布局比例,即对称性。

16.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纵轴的任何平面都能把身体平分为相等的两个部分对称类型。

17.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等分身体的对称类型。

18.体腔:内脏器官周围的腔隙。

19.真体腔:即次生体腔,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

20.假体腔:又称原体腔,是由胚胎发育时期的囊胚腔遗留的空腔成为成体的体腔。

21.同律分节:动物身体分节的一种,指动物体除身体前两节与最后一节之外,其余各节形态基本相同。

22.异律分节:动物身体分节的一种,指动物体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

23.无体腔动物: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没有体腔而充满中胚层间质的动物的通称。

24.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指未受精卵子经刺激后发育成子代的生殖方式。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动物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解剖、生理、生态和行为等方面的学科。

它以观察、实验和研究的方式,探索和理解动物的生命现象和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生物学名词的解释:1. 纲(Class):是生物分类学中的一个主要分类单位,是在门和目之间的一个层级。

同一纲中的动物具有相似的特征和组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目、科、属和种等更具体的分类单位。

2. 解剖学(Anatomy):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动物解剖学研究动物的内部和外部形态,包括各种器官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功能等。

3. 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机能和活动的学科。

动物生理学关注动物的生理过程、身体功能和适应性等,如呼吸、消化、循环等重要生理过程。

4. 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食物链、生态位和栖息地等。

5. 进化(Evolution):指物种通过遗传和变异的过程逐渐发展和改变的过程。

动物生物学中的进化研究涉及到物种起源、演化和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

6. 行为学(Ethology):研究动物行为和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的学科。

动物行为学关注动物的内在行为模式、交流方式和生存策略等,如捕食行为、求偶行为和迁徙行为等。

7. 遗传学(Genetics):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的学科。

动物遗传学研究动物基因的组织和表达,以及基因在动物种群中的分布和变异等。

8.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动物种类的丰富性、分布和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9. 物种(Species):在生物学中,物种是指能够自由繁殖并且能够繁衍后代的一群相似个体。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中的基本分类单位。

10. 共生(Symbiosis):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在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关系。

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科学,它研究生物界中所有动物的形态、结构、行为、发育、分类、生活史、进化史以及在自然界中的生态位置和生态作用。

本科研究包括动物的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以及古生物学等,针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动物形态学研究的目的是弄清动物的形状、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其中,形态结构是指动物体内外的结构成分,其中包括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如躯干、头、四肢以及身体关节等。

这些结构有助于动物的功能,例如动物的视觉、听觉及运动能力等。

此外,动物形态学还涉及动物体表上的种类变化,从而研究动物具有的特征和种类分化。

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各种内在或外在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动物生命过程中因应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的生理反应。

它主要研究动物机体组织及其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有丝分裂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其功能的变化;过程的研究包括营养代谢、水质平衡、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生殖等。

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环境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

它从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出发,解析动物个体在物种群中的角色与功能,通过研究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繁殖、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护,以及在自然界中的生态作用。

古生物学是以生物进化及古生物化石等古生物现象为基础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关系,以及古环境的演变。

它主要涉及古生物的形态、多样性、分布、繁殖能力、进化和消亡等方面。

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和研究古生物化石等物质,探索古代生物的进化历史及其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推断未来的演变趋势。

动物生物学的研究对认识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进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动物,保护动物多样性,以保持生态平衡。

同时,动物生物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如医学、机能学提供宝贵的理论和研究经验,从而促进动物研究的发展。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头索动物:脊索和神经管纵横于全身的背部并终身保留,又称无头类2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 3脊索: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帮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4逆行变态: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

这种个体发育又复杂变态到简单变态的现象 5无头类: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没有分化出来,因而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6頜口类:有頜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7有頜类:鱼纲和其他高等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8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

9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10尾索: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11双循环:在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双循环是完全的双循环,即血流的全过程包括两条途径。

一条叫体循环—富氧血自左心室压出,流到身体各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回右心房;一条叫肺循环—缺氧血由右心房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入肺,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富氧血又流回左心房。

12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13不完全双循环:除了体循环外,心脏与肺之间出现了一个小的循环途径,但仅仅心房有隔而心室一个,心脏中多氧血与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

14闭鳔类:鳔与食管之间的鳔管退化消失,如鲈形目15腮耙:着生在腮弓的内缘,为滤食器官。

16盾鳞:软骨鱼类特有,包括基板和鳞棘两部分有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17硬鳞:只存在于少数硬骨鱼中即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

18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真皮层的产物,仅见于硬骨鱼类。

呈覆瓦状排列,顶区露出部分的边缘呈现圆滑或带有齿突而被称为圆鳞和栉鳞。

19圆鳞:定区边缘呈圆形。

20栉鳞:顶区边缘有齿突21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三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间插骨、舟骨。

动物生物学-07

动物生物学-07

动物生物学-07简介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动物的构造、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讨论动物生物学的相关内容,包括动物的分类、适应性进化以及一些普遍的动物行为。

动物的分类动物生物学的基础是对动物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特性,动物可以被分成不同的类别。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是动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分支。

脊椎动物具有脊柱和脑髓,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而无脊椎动物则没有脊柱,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昆虫的分类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最庞大的类别之一。

根据昆虫的特征和特性,它们可以被分成不同的群体。

•鞘翅目(如甲虫):它们的前翅大部分是硬化的,后翅则是薄透明的。

•膜翅目(如蝴蝶、蜻蜓):它们的翅膀是薄膜状的。

•直翅目(如蟋蟀、蚱蜢):它们的前翅和后翅都是硬化的,类似于一对短翅。

•广翅目(如蟋蟀、蚱蜢):它们的翅膀很宽,类似于一对薄膜。

适应性进化动物生物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适应性进化。

适应性进化指的是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逐渐适应其环境中的特定条件。

适应性进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结构适应动物的结构适应是指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形态在漫长的进化中适应环境的需求。

例如,鸟类的翅膀适应了飞行,鱼类的鳞片适应了水中的游动。

生理适应动物的生理适应是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调节和适应。

例如,沙漠中的动物可以通过自己的新陈代谢方式来对抗高温。

行为适应动物的行为适应是指动物在漫长的进化中通过特定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

例如,鸟类的迁徙行为可以帮助它们逃离严寒的冬季。

动物行为动物生物学也研究动物的行为和交流方式。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采食行为:动物的采食行为受到生存环境和食物的影响。

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采食方式,如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等。

•繁殖行为:动物的繁殖行为受到生物学进化和群体结构的影响。

一些动物会进行交配行为,一些动物则是无性生殖。

•社交行为:动物在社会群体中会表现出一些社交行为,如争斗、群居等。

动物生物学1、2--绪论、基本原理

动物生物学1、2--绪论、基本原理
两侧对称
放射虫
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
生活环境:
海水
淡水
陆地
生存方式: 自由活动的动物:两侧对称 附着或固着生活的动物:辐射对称
2、体节
分节 :见于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
多态现象(Polymorphism):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 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
1、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类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高等动物及人的组织可分为四类: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上皮组织

神经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3、器官是由一群组织组成的大功能单位

一种器官可以含有四种基本组织的大部或全部
猪心脏
含有全部四种基本组织
4、系统:一些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 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系统
脊椎动物神经胚形成图解
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 动物不同胚层奠定了组织和器官的基础。 外胚层分化成表皮及其衍生物,还有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消化道前后两端。 中胚层分化成许多器官,如真皮、肌肉、骨骼、 血管、生殖系统、排泄器官。 内胚层分化成消化道中肠上皮(肠粘膜)和消 化腺如肝脏、胰腺,还有鳔、肺以及呼吸道上 皮,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和尿道的 上皮。
加上前缀 sub- 或 infre- 即为亚 - 或附 - ,低
于 此 阶 元 。 比 如 subfamily 为 亚 科 , infrafamily为附科。
生物分类等级示例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分类地位
动物界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哺乳纲Mammalia 食肉目Carnivora 熊科Ursidae 熊猫亚科Ailuropodinae 大熊猫属Ailuropoda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动物生物学课后思考题(有答案)上篇

动物生物学课后思考题(有答案)上篇

1)什么是动物生物学?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动物生物学(Animal Biology)——是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有机地阐述动物的分类进化、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动物生态以及动物行为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是在动物学(Zoology)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进化和适应2)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描述法——描述动物外形特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等。

2.比较法——不同动物系统比较,例如,对不同动物细胞、染色体组型、带型的比较核酸序列的测定和比较。

3.实验法——人为控制条件,对动物生命活动或结构机能进行观察研究。

4 .综合研究法3)简述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描述性动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4)Whittaker的五界系统分类依据是什么?惠特克(R. H. Whittaker)以细胞结构基础来分类,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5)细胞分裂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一个cell cycle。

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哪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有无细胞核。

7)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有哪些?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纤维素),没有有色体(叶绿体),没有大液泡,具有中心体。

8)细胞有哪几种分裂方式,个有什么特点?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遗传物质均等分配给两个子细胞,保证了生物性状的稳定,是体细胞的增殖方式.减数分裂(meiosis) -- 特殊的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配子的分裂方式,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形成染色体数减半的四个子细胞。

无丝分裂:是处于间期的细胞核不经过任何有丝分裂时期,而分裂为大小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细胞分裂方式。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动物的结构、功能、分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言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动物的多样性、进化、生理生态、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动物生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多样性,掌握动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

2. 理解动物的进化过程,了解进化的原理和机制。

3. 掌握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体内各个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 了解动物的生理生态特征,理解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5. 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了解动物的交流、繁殖和社会行为。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的分类和多样性- 动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 动物的主要分类群和代表物种- 动物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2. 动物的进化- 进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动物的进化历程和演化树- 进化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3.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体的基本构造和组织- 动物的器官和系统- 动物的生殖和繁殖方式4. 动物的生理生态特征- 动物的生活史和生态位- 动物的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 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5. 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 动物行为的调节机制- 动物的交流行为和信号传递- 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群体行为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动物标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讨论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地,亲身感受和观察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和问题解答能力进行评价。

动物生物学教案范文

动物生物学教案范文

动物生物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学习动物的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3.了解动物的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动物现象及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动物的分类、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3.动物的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1.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2.动物的分类和进化。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互动讨论:通过学生互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际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学时: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30分钟)1.动物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动物的特征和分类;3.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学时: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50分钟)1.动物的体型、体壁和运动方式;2.动物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特征;3.通过实验和实际观察,学生进行动物的解剖和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第三学时:动物的行为特征(50分钟)1.动物的行为分类和行为模式;2.动物的学习、记忆、交流和社会行为;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并讨论其生存和繁殖的适应性。

第四学时:动物的生态学与进化(40分钟)1.动物的栖息地选择和适应性;2.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动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第五学时:复习与总结(20分钟)1.总结动物生物学的重点内容;2.复习重点知识点,并进行思考和讨论;3.布置复习作业。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表现、讨论和解答问题,评价学生对动物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理解程度;2.通过实验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对动物形态和生理特征的了解程度;3.通过讨论和分析,评价学生对动物行为和生态学的理解程度;4.通过考试或作业,评价学生对动物生物学全面知识的掌握程度。

动物生物学和分类学

动物生物学和分类学

动物生物学和分类学动物生物学和分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及其分类的学科。

它们研究的对象是动物,包括各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等。

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涉及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布等方面,也包括动物的分类和进化等问题。

一、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是对动物的解剖学、生理学、发育、行为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对于生物学的学习中,动物生物学几乎是必需的一个内容。

动物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功能和行为特征的学科,它是研究进化、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基础。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是站点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动物群体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其生物学特性,从而对动物行为作出更好的解释和预测。

二、动物分类学动物分类学是研究动物分类、命名、描述、命名和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动物的进化史、形态、解剖、生物学特征、生态等方面,以建立一个较为统一的分类制度来对生物界进行分类。

对于动物分类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生命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进化历史、生态作用等方面特征,帮助研究者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实验和探索,拓宽数百年以来建立的延续不断的生物分类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和探索生命之谜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

三、分类法分类法是分类学中的最基本问题,它是描述群落或者个体的属性,构成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性的根据。

(一)形态分类法:依据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来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二)解剖分类法:根据动物解剖结构的相似差异来确定其分类的归属。

(三)生态分类法:依据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习性和群落中的地位等因素将其进行分类。

(四)发育分类法:根据动物的发育阶段,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四、动物与分类学动物和分类学之间的关系密切。

生物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对动物分类的研究成果已经颇为丰富,但对于动物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则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在未来的学习研究中,我们应当关注动物个体差异性的变异,进一步完善动物分类学的方法、规律和思考途径,为更好地探求生命之谜提供更为有力有用的资料,也为人类生态文明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卵裂:受精卵早期分裂方式。

原肠胚:胚胎由胚囊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转移内置,发展成双层或3胚层结构,内置的细胞形成原肠胚。

真体腔:它的外围由中胚层中胚层中胚层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

物种:具有共同的遗传组成、占据一定的生态位、交互繁殖的生态群体。

后口动物:原口[胚孔]发育为成体的肛门,而在原口以外的部位发育为成体口的三胚层动物。

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学和脊索动物都属后口动物。

同律分节:指所分体节在形态上差异较小。

如环毛蚓的大多数体节。

异律分节:指所分体节在形态上差异较大。

如环节动物隐居目的体节,以及多数节肢动物的体节。

侧线鳞:侧线鳞鱼类身体两侧大都有一条或数条从单独小窝演变成为一条管状的线。

齿式:用来描写哺乳动物一侧牙齿的数目,是哺乳动物分类有重要意义。

留鸟:终生留居在出生地,不进行迁徙。

候鸟: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

不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等3个时期。

早成鸟:雏鸟孵出时发育较充分,很快可以随亲鸟外出活动和觅食。

如鸡、鸭的幼鸟。

晚成鸟:雏鸟出壳时发育尚不充分,需亲鸟喂养一段时间才能出巢活动。

如家燕、麻雀和鸽子等的幼鸟。

动物区系: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许多动物类型的总体,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存活曲线: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的图,可分为凹型、凸型、直线型三类。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的过程。

生态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初级生产力: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

次级生产力:消费者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自身组织中的化学能的过程动机行为:适应辐射率:趋异进化的结果使一个物种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而分化成多个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各不相同的种,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的进化系统。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引言: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结构、功能、行为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演化和适应。

本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在动物分类、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1.1 了解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 熟悉动物的分类、形态与结构1.3 掌握动物的生理特征和机能1.4 理解动物行为与适应的关系1.5 培养对动物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和技能二、教学内容2.1 动物的系统分类2.1.1 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1.2 动物界的分类体系2.1.3 主要动物门的分类及特征 2.2 动物的形态学与结构2.2.1 动物的身体组织与器官 2.2.2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2.2.3 动物的内外分泌系统2.2.4 动物的神经与感觉系统 2.3 动物的生理学2.3.1 动物的消化与吸收2.3.2 动物的呼吸与循环2.3.3 动物的排泄与水平衡2.4 动物的行为学2.4.1 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2.4.2 动物行为的调控机制2.4.3 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和进化意义 2.5 动物的适应与演化2.5.1 动物的适应与生存2.5.2 动物的进化与演化三、教学方法3.1 课堂讲授3.2 实验观察与实践3.3 文献阅读与文献分析3.4 学生讨论与小组合作3.5 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四、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 (占比:10%)4.2 实验报告 (占比:20%)4.3 学术研究论文 (占比:30%)4.4 期末考试 (占比:40%)五、教材参考5.1 《动物生物学》王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2 《动物学原理》 R.L.布兰诺克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六、参考文献6.1 《原生动物学》程庆荣等著,科学出版社6.2 《动物行为学导论》约翰.艾伦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6.3 《动物行为学》科林.麦本立著,浙江大学出版社结语: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介绍了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并从分类、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深入讲解。

动物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

动物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

动物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动物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和结构组织的科学。

它涉及着动物的分类、解剖、生理、遗传、行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动物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基本原理1. 细胞理论: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动物的所有结构和功能都由细胞组成。

2. 遗传学原理:遗传学是研究物种遗传特征和遗传变异的科学。

从形态、功能和遗传水平上研究动物的遗传规律和机制,对于了解物种的演化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3. 进化论原理:进化论是解释物种起源和演化规律的理论,通过研究动物的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和分子遗传等方法,可以揭示不同动物物种的共同起源和进化关系。

4. 生态学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通过研究动物的数量、分布、相互作用和适应策略等,可以揭示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趋势1. 遗传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随着遗传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科学家们能够通过基因改造来控制动物的特征和性状。

这对于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护生物学的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因此,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将越来越重要。

研究人员将致力于开发更有效的保护策略,以及保护和重建濒危动物种群的方法。

3. 系统生物学的兴起:系统生物学是综合研究生物体各种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新兴学科。

通过整合微观和宏观的信息,系统生物学可以揭示动物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4.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动物生物学的影响: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动物的生活和繁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这些影响,并寻找相应的应对措施。

5. 行为生物学的发展:行为生物学是研究动物行为和认知过程的学科。

近年来,行为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得到了显著进步,研究领域也得到了拓展,涉及到社会行为、学习、记忆、沟通等方面。

总结:动物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生物学分支,通过研究动物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动物世界的复杂性。

动物生物学实质的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实质的名词解释

动物生物学实质的名词解释动物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的生命现象和生物特征的科学领域。

在动物生物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和了解。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名词进行解释,以增进对动物生物学实质的理解。

1. 进化:进化是指物种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动物生物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它解释了为什么物种会发生变化,并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

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和适应性是驱动进化的主要机制。

2. 适应性:适应性是指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中的生存压力和资源利用。

适应性可以通过遗传和非遗传因素实现。

物种通过适应性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改变生理结构、行为模式和生存策略,以提高生存能力和繁衍后代的机会。

3. 物种:物种是指具有共同遗传信息和能够交配繁殖产生育种后代的群体。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物种间的分化和形成是进化的结果,也是动物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4.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

基因是控制物种遗传特征和形态发展的基本单位。

基因的变异和组合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通过研究基因表达和基因调控,动物生物学家可以了解基因在个体发育、适应性和进化中的作用。

5. 行为:行为是动物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

它涉及到动物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对该刺激做出的反应。

从基本的生存行为(如觅食、寻找伴侣和避免捕食者)到复杂的社会行为(如合作、竞争和交流),行为是理解动物生物学的重要方面。

6. 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内的所有生物过程都发生在细胞内。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可以自主获取和利用能量,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并执行特定的功能。

7. 运动系统: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等组成部分。

它负责动物的运动和 locomotion,保护内脏器官,并提供机械支持。

不同的动物物种具有适应其生存环境的不同运动系统特征。

8.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动物用来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系统。

它包括呼吸器官(如肺、鳃、气孔等)和供应氧气的血液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 研究在动物个体发育中器官系统形成过程的学科,称为:(A )
A 动物胚胎学
B 动物分类学
C 动物生态学
D 动物解剖学
2. 以动物形态上或解剖上的相似程度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为:( B )
A 分子系统发生学分类方法
B 自然系统分类学分类方法
C 分支系统学分类方法
D 进化分类学分类方法
3. 有些原生动物常多个个体聚集在一起生活,这种动物称为:( C )
A 多细胞动物
B 高等动物
C 单细胞动物
D 单细胞群体动物
4. 有些原生动物的体表会形成比较坚硬的外壳,主要功能是:(C )
A:增加身体重量B:增加身体体积C:保护身体D:帮助运动
5. 含有色素体(如叶绿素)的原生动物,其营养方式一般为:(A )
A 植物性营养
B 动物性营养
C 腐生性营养
D 吞噬性营养
6. 海绵动物具有原始的神经细胞,称为:(D )
A 孔细胞
B 领鞭毛细胞
C 芒状细胞
D 原细胞
7. 组成水螅体壁的主要细胞是:( B )
A 刺细胞
B 皮肌细胞
C 神经细胞
D 腺细胞
8. 腔肠动物特有的细胞为:( C )
A 间细胞
B 腺细胞
C 刺细胞
D 芒状细胞
9. 蛔虫消化道和体壁之间的空腔称为:( C )
A 真体腔
B 血腔
C 假体腔
D 混合体腔
10. 动物系统发生中,中胚层首先出现于:( C )
A 海绵动物门
B 腔肠动物门
C 扁形动物门
D 环节动物门
11. 下列各种运动器官中,结构最复杂、功能最有效的是:(A)
A 节肢
B 疣足
C 伪足
D 刚毛
12. 水管系统这种特殊的结构存在于:( A )
A 棘皮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软体动物
D 海绵动物
13. 棘皮动物幼体的对称形式是:( B )
A 辐射对称
B 两侧对称
C 五辐射对称
D 不对称
14. 文昌鱼在分类地位上属于:( D )
A 原口动物
B 尾索动物
C 半索动物
D 头索动物
15. 鱼类的偶鳍是指:( B )
A 背鳍和臀鳍
B 胸鳍和腹鳍
C 臀鳍和腹鳍
D 背鳍和胸鳍
二、多选题
1. 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包括:(ACD )
A 单细胞动物
B 单胚层动物
C 两胚层动物
D 三胚层动物
2. 转基因动物的用途包括:(AC )
A 转基因动物疾病模型
B 食用转基因动物
C 生产药用蛋白D转基因动物疾病模型
3. 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包括:(ABC )
A 鞭毛的摆动
B 纤毛的摆动
C 变形运动
D 翻滚运动
4. 下列属于草履虫结构特征的有:(AD )
A 具有鞭毛
B 具有纤毛
C 具有刺丝
D 具有伸缩泡
5. 腔肠动物内皮肌细胞的功能至少包括:(AB )
A 运动
B 摄食
C 保护
D 消化

三、简答题
1.原生动物细胞质的组成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可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面的一层称为外质,外质相对透明,密
度大;内部的细胞质称为内质,其中含有许多颗粒,包括细胞核、伸缩泡以及处于
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泡等。

内质又可分为两部分,处在外层的、相对固定的部分称
为凝胶质,处在内部的、液态的,能流动的部分称为溶胶质。

这种结构同运动有关,
所以外层细胞质相对密度大,其中有微丝、微管构成细胞骨架,有利于细胞形态的
维持;内部的溶胶质密度较低,同其它细胞的细胞质一样,构成细胞新陈代谢的主
要场所。

2.简要描述水螅身体的结构特征
水螅呈园简状,下端为基盘,用来固着在其它物体上,上端是周围有触手的口,用
来捕捉食物,适应于固着生活. 水螅是两胚层的多细胞动物。

体壁是由外胚层形成
的皮层和内胚层形成的胃层及2层细胞之间的中胶层构成。

其中皮层由上皮肌细胞、
腺细胞、间细胞、刺细胞、感觉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组成。

胃层由内皮肌细胞、腺细
胞、间细胞、感觉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组成。

中胶层是由皮层和胃层共同分泌的物质
而成,主要以胶原蛋白的形式存在,起支持作用。

3.陆生节肢动物(如蝗虫)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1)体表具有几丁质外骨骼,保护内部器官,增强运动功能,防止水分丢失。

(2)身体异律分节,使各种生理机能更加集中,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附肢分节,分化多样,增加了运动的灵活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利于生存和分布。

(4)绝大多数种类具有翅膀,可以飞行,增强了扩散能力。

(5)横纹肌发达,集中成束,附着在外骨骼上,运动有力。

(6)呼吸器官为气管或书肺,适应呼吸空气。

(7)排泄器官为马氏管,代谢终产物为难溶于水的尿酸,排泄不易失水。

(8)口器多样,食性广泛,有利于生存。

(9)行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多数种类具有变态现象,有利于种族繁衍。

不少种类
具有保护色和拟态现象,还有复杂的社会行为等等,利于生存。

4.脊索动物三大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
脊索动物都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三大主要特征。

其中,脊索是动物背部的一条纵向走行棒状结构,位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具有支持身体的功能;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神经部分呈管状,位于身体的背中线上。

在高等种类中,神经管前端膨大成脑,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低等脊索动物消化管前端咽部的两侧,有左右成对排例、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或间接地和外界相通,称为咽鳃裂。

鳃裂为一种呼吸器官。

除了上述三大主要特征外,脊索动物还有一些次要的特征,它们包括:心脏如存在,总是位于消化道的腹面;尾部如存在,总是位于肛门的后方,称为肛后尾;骨骼系统属于生活的内骨骼
四、论述题
1. 以蚯蚓为例,说明环节动物身体的基本构造特征
(1) 身体出现原始的同律分节,一些内部器官按体节重复排列。

(2) 环节动物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的空腔,为真体腔(或称为次生体腔、
裂体腔),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一些内脏器官位于其中。

(3) 体壁由表皮层、肌肉层和壁体腔膜组成。

其中,表皮层由一层柱状上皮细胞
和腺细胞构成,腺细胞向体表分泌一层较薄的角质层;肌肉层的外层为较薄
的环肌层,内层为发达的纵肌层;纵肌层内侧为壁体腔膜。

蚯蚓疣足退化只
具有刚毛。

(4) 肠壁由肠上皮细胞层、肌肉层和脏体腔膜组成。

其中,肌肉层可分为内层的
环肌层和外侧的纵肌层;脏体腔膜来源于中胚层,由于含有大量脂肪,又被
称为黄色细胞层,用以储存机体的能量物质。

2. 论述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1) 身体流线型,体表被羽。

(2) 具气质骨,前肢为翼,V形锁骨,龙骨突,中轴骨骼高度愈合。

(3) 胸肌和后肢肌肉发达。

(4) 肺和气囊构成高效的双重呼吸系统。

(5) 具角质喙,盲肠退化,直肠短,粪便随时排出。

(6) 完全双循环,心脏四室,仅右体动脉弓保留。

(7) 排泄物以尿酸为主,无膀胱。

(8) 小脑发达,眼发达,双重调节。

(9) 雌性仅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发育。

(10) 高代谢率和恒定体温。

3. 论述为什么哺乳动物能在地球上处于优势地位
(1) 胎生和哺乳:对后代发育和生长具有完善的保护,竞争中占优势。

(2) 皮肤结构及衍生物复杂多样,在保护、体温调节、感受刺激和排泄等方面具
有重要作用。

(3) 支持和运动系统:骨骼高度简化灵活,四肢经扭转位于腹面,运动快速。


肉发达复杂,运动方式多样。

(4) 食性和消化系统:牙齿有多种类型,消化道分化完全,功能完善,能适应多
种食性。

(5) 呼吸系统:次生腭发达完整,肺部有大量肺泡,气体交换面积增加。

具有膈
肌,能提供呼吸动力。

(6) 循环系统:完全双循环,左体动脉弓发达,血液循环速度快,血压高。

红细
胞无核,血红蛋白含量高,输氧效率高。

(7) 排泄系统:肾脏发达,代谢终产物为尿素,随水分排出,肾脏回收水分能力
强。

(8) 神经系统和感官: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大脑尤其发达,新脑皮高度发展,两
大脑半球之间出现横向联系。

大脑机能皮层化。

小脑发达,出现小脑半球。

感官灵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