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2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浅
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循序渐 进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平衡性)。 • 如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出生后的第五
个月到第十个月之间,其后,脑的发展又经 历了两个显著的加速期,一个在五、六岁之 间,另一个在十三、十四岁之间。而在其它 时期,大脑的发育则相对平稳。可见,大脑 的发育是不平衡的。因此,依赖于大脑发育 程度的心理发展也具备了不平衡性。
完成了整个登梯动作。
编辑ppt
• 心理的发展也是有连续性的。 • 前后相邻的阶段有规律地更替着,前一阶
段的发展为后一阶段准备了条件,后一阶 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 • 抽象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前一阶段形象思维 的发展。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注重前
一阶段与后一阶段的衔接,既不要“拔苗 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 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
编辑ppt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编辑ppt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 一、发展及心理发展概述 • 1.何谓“发展”? • 发展,从哲学意义上说,是指事物有规律
的运动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的, 又有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 变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都有着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高级、由封闭到开发、由旧质到新质、 由成长到衰亡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编辑ppt
• 教育启示: • 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
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
编辑ppt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 1.遗传——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 提,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 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的作用: 1、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 2、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 内化学说
工具理论 语言符号系统
♦ 对教学的影响
1、学习者是自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 者”。 2、学生的学习是受背景影响的。 3、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和 支架。 4、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 Student:I throw it-box. ♦ Teacher:You threw the box? ♦ Student:No,I threw in the box. ♦ Teacher:What did you throw in the box? ♦ Student:My----I pait? ♦ Teacher:Your painting. ♦ Student:Painting? ♦ Teacher:You know----Painting. ♦ Student:Yes,Painting. ♦ Teacher:You threw your painting in the box? ♦ Student:Yes,I threw my painting in the box.
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主 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 ♦ 2、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必须成为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时才能促进个体 心理的发展。 ♦ 4、这个矛盾在个体生存的整个时期内是一直 存在的,特别是在儿童时期更为活跃,成年以 后,由于心理发展已趋于成熟,其作用虽然存 在,但已相对减弱。
(二)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 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大学《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大学《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答:是要研究的是教与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2、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答: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年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3、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6-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答:6-12岁的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是:(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能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3)不平衡性.不同个体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起步发展可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不同,具有不平衡性.(4)差异性.同一种心理机能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第三章学生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简述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区别与联系。

答:流体智力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解答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解答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不定项选择题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A.信任对怀疑B.自主对羞愧C.主动对内疚D.勤奋对自卑1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2

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2
自我成长需求 冲 突 社会环境限制 发展危机 调 适 失败→停 滞→负向人格 成功→危机化解→正向人格
1、婴儿期(0-1.5岁)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 不信任感,要使儿童的生活有规律,有保障,让儿 童的期望得以实现,通过哺乳和照顾实现。 对未来的影响:建立了信任感,将来在社会上就可 以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否则,就成为不信任 别人和贪得无厌的人。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差异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 但是却有发展起止时间有早晚、发展速度有快慢, 最终水平和优势领域也不相同。 唐朝诗人 王勃6岁写文章, 9岁读《汉书》, 13岁写《滕王阁 序》。留下“落 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 色。”的名句。
三、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 是不可改变的,但不同个体身上存在显著差异。
(四)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1、维果斯基的生平
维果斯基(1896-1934)是苏联卓越的心理学家。由 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 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不 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维果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其心理学思 想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 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不能逾越。 例如,儿童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按照自上而下 (头尾)法则即抬头—>翻身—>坐—>爬—>站—> 行走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或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4、图式:是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图式的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最初的图式来源遗传。

5、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

6、顺应: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7、平衡: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8、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0、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1、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2、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第三章学习理论★1、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第2章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第2章

D、可逆与补偿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笆性的可逆思维。
E、思维的灵活性
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2、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6、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采用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 总体平均数 为标准确定的。
三、简答题:
l、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也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三、掌握部分: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一)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教育心理学2-学生心理课件

教育心理学2-学生心理课件

情绪调节
学生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情绪表达
学生应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 情绪,以促进情感交流和沟通

情绪教育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发展 ,提供适当的情绪教育,帮助 学生建立健康的情绪状态。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学生应了解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形成正确的自
我评价。
自我调节
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 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育心理学2-学生心理课件
目录
• 学生心理概述 • 学生认知发展 • 学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学生个体差异 • 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
01 学生心理概述
学生心理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学生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 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 行为方式。
特点
学生心理具有多样性、发展性和 差异性等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 和个体差异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表现。
学生心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学习效果
了解学生心理有助于教师 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 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健全人格
关注学生心理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心态 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
预防心理问题
了解学生心理有助于及时 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 题,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 问题的发生。
学生在某些领域可能拥有特别的才能 或技能,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这些领 域的学习效果。
性别与文化背景差异
性别特征
男性和女性在学习方式和兴趣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生理和心理特征有 关。
文化背景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可能在学习方式和观念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影响他 们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①不同系统的发展的速度②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2)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四)情感发展特点:△初中生:(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高中生:(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五)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1、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

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

3、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品德不良行为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违法犯罪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4、中学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

3)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 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活动中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是儿童与各种 活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不断内 化的结果,社会文化环境对发 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2、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 1)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由外向内发展
• 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 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
——发展过程:个体的心理机能的发展开始 于外部环境。即先是外部的刺激作用于发 展个体,然后个体借助于中介工具将其内化, 使外部东西转化为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 5、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 丰富的环境或增加适当的环境刺激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儿童认知发 展的进程。
• 6、教育教学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实施因材施教,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 方法,如可采用游戏式教学、同伴影 响式教学、发现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活动式教学和实验式教学等。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个体心理发展这 个连续过程由一些具体的发展阶段组成。
如心理学依据儿童在一定时期内所表现出
的共同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儿童的发 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3 岁)、幼儿期(3岁到6、7岁)、童年期 (6、7岁到11、12岁)、少年期(11、12 岁到14、15岁)、青年初期(14、15岁到 20岁)。
• 教学的作用:
• (1)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阶 段(“唯一好的学习是先于发展的学习”)
• (2)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可以走 在发展前面)
(一)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基本内容
•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心理发展指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 转化。
• 低级心理机能: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形成 的一类主要受成熟因素所制约的机能。
• 高级心理机能: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形成 的一类主要受社会文化因素所制约的机能。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15)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 。 A、客体永久性 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 (16)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 )的特征。 A、获得了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可逆性 C、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D、可以提出问题的假设 (17)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 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 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 属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 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 A.身心变化 B.机体变化 C.心理增长 D.心理变化 (2)婴儿常常把什么东西都放进自己嘴里,这个例子是皮亚杰 理论中的哪个过程? ( ) A、同化B、顺应C、平衡D、去中心化 (3)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 ) 。 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 (4)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 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叫( ) 。 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 (5)主体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 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这个过程叫( ) 。 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7、繁殖对停滞(30-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1)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3)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一)认知发展机制。

图式: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

平衡: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选题1.()是个体从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A.生理发展B.心理发展C.身心发展D.心态发展2.对同一个人而言,其不同的心理成分的发展速度、成熟水平有所不同,这说明了心理发展的()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3.不同的人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各不相同,这说明了心理发展的()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4.根据我国学者的分类,童年期处于()。

A.3~6、7岁B.6、7岁~11、12岁C.6、7岁~14、15岁D.11、12岁~14、15岁5.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6.人的一生中发育最快、变化最大、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是()。

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7()是童年期的主导活动。

A.游戏B.活动C.练习D.学习8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A.直觉行动思维为主B.具体形象思维为主C.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D.抽象逻辑思维为主9.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的质变期或“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在()。

A.小学二年级B.小学三年级C.小学四年级D.小学五年级10.人生的()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11.()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A.学习准备B.学习需要C.学习动机D.学习目的12.研究表明,()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A.2岁B.3岁C.4岁D.5岁13.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

A2~3岁B4岁 C.5岁以前 D.1~3岁14.()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照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章节知识重点:第二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章节知识重点:第二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章节知识重点:第二章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

不同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各种心理机能所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

2.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

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

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青年初期。

3.前运算阶段的特征有: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有: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2015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2.2

2015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2.2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内容目录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重点)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重点)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知识点一、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含义(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重点】(一)人格的含义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耻感(1.5~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该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

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作出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二)人格的发展阶段【高频考点1】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 C 阶段。

A.岁B.岁C.岁D.岁2. A 思维已从“实验型”向“理论型”转化A.抽象逻辑B.具体形象C.辩证D.单维3.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DA.抽象思维B.概括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4. 主动感对内应盛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 BA.培养自立性B.培养主动性C.培养勤奋感D.培养自我同一性5. A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象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尊6. 威特?提出 A 的认知公式的差异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B.沉思型与冲动型C.辐今型与发散型D.同时性与继时性7. 最经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AA.可能性B.观摩性C.目的性D.可控制性8. 最经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CA.列昂节夫B.赞可夫C.维果斯基D.鲁宾斯坦9. 有能力,独立性强,自律,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D 教育方式下成长进步的。

B.专制型C.自由型D.民主型10.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D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C.思维的不可逆行D.多命题形式进行11. 流体智力和晶力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12. 人的发展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BA.增强B.变化C.成熟D.死亡13.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4.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 CA.超常B.弱智C.中下D.中等15. 有种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是语行为的 AA.关键期或敏感期B.行为学习期C.习得期D.发展期16. 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讨论之一是 BA.男伏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伏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则不相等17. 青少年自觉的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 A 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18.已有研究指出,口头禅一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A.2岁B.4岁C.6岁D.8岁19. 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BA.1岁B.3岁C.5岁D.7岁20. 人格的?心是 CA.能力B.智力C.性格D.气质二.填空题21. 影响心理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遗传和环境。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名词释义(2021年)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讨论影响个性发展的社会因素。

【要点解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1)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服从、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这样的儿童最不成熟,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

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自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

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活泼、快乐、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自立、彬彬有礼、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富于合作、自我肯定。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可以说,教师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影响学生的社会化人格的发展。

(3)同辈群体。

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沟通,培养人际敏感度,为孩子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有的发展水平:是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可能的发展水平:是经过教师的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努力 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教学的启示
❖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不 能只适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走在学生发展 的后面,而应适应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走在 学生发展的前面,从而使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二)青年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 1.总的特点 ❖ 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已接近成人 ❖ 2.认知发展特点: ❖ 知:①智力接近成人; ❖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
出现辩证思维。 ❖ 情: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项联系的情感,道德感、
理智感、美感有了深刻发展。 ❖ 意志与行为:意志的坚强型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知差异的涵义 ❖ 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涵义
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涵义
定义 ❖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
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 心理发展有4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
❖ 1.总的特点
❖ (1)半成熟、半幼稚 ❖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自觉性与幼稚性的矛盾
❖ 2.认知发展特点:
❖ 知(思维): ❖ (1)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 情(情感):高级社会情感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迅速发展 ❖ 意(意志):有一定的自制力,如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但不稳定。 ❖ 行(行为):因自制力不强,容易出现前后矛盾的行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 感觉和动作开始分化
认知发展的另一特点是:思维开始萌芽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认知发展的特点: ①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②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③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 算思维。 ④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但有时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涵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
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 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 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 方面。
样例22
(二)关于关键期
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角色混乱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 1.家庭教养方式 ❖ ——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 2.学校教育 ❖ —— 特 别 是 教 师 的 品 德 修 养 、 知 识 经 验 、 教 育 教 学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认知发展的特点:
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
可逆性——能进行逻辑推理 可逆性——客体在外形上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儿童能够认
识到客体所特有的属性不变。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儿童已经能够摆脱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 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求,既不能迁就,也不要拔苗 助长,而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考试题型 【填空题】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包括学生 现有的发展水平和_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学启示。
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
❖ 关键期又叫敏感期,是指有机体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对
定义 某些刺激的反应或适应有一Fra bibliotek敏感时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岁: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 4~5岁: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2~11、12岁: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错过关键期的危害性——基辛格现象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虽然不主张拔苗助长,但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经过系统 地训练,肯定可以起到加速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 因此,不能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僵化 的模式。
总之 认知发展
教学(内容,方法)
(三)关于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
可能的发展水平
现有的发展水平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评价目标】
❖ 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 期等概念
❖ 理解: ❖ ①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
识及其发展 ❖ 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涵义;认
❖ 他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 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一个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 再构过程,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 或阶段。
❖ 运算即操作(opuatiou)——皮亚杰用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 的依据
❖ 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1.命题之间的关系 2.假设—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学生的一般认知发展水平。 在教学内容上,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 内容。不过,过于简单的内容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也不大。 ——小学阶段“数与式”的学习: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 式和分式 ——只有进入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的学生才能够摆脱对 可感知的具体事物的依赖,因而才能够获得纯粹以命题呈现的 概念和规则。 在教学方法上,既不要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 也不要教授过于简单的内容妨碍儿童的发展。
一、人格发展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人生第一个反抗期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