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用塑料瓶做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用塑料瓶做实验 〔一〕、声学实验1.声音的产生和空气能传声在一只塑料瓶中放一些小纸屑,敲击塑料瓶,可以观察到瓶底的小纸屑跳动起来,而不敲击时发现瓶底的小纸屑并不跳动。
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二〕、电学实验1.绝缘体用导线将电源、小灯泡、开关和塑料瓶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发光,说明塑料是绝缘体。
2.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三〕、光学实验1.光的折射透过盛水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会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当然,学生在观察时还发现了其它一些独特的现象,收获很大。
2.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
〔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四〕、热学实验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
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五〕、力学实验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双手挤压塑料瓶,可以使瓶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陷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如果施加的力越大,瓶子的形变程度也就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用手推装满水的塑料瓶使其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推力方向不同,塑料瓶运动的方向也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将装满水的塑料瓶竖立在桌面上,用手指推瓶盖与瓶身,发现推瓶盖时瓶子更容易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2.物体的惯性用手将一塑料瓶扔出,离开手后瓶仍然继续朝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本文将介绍一种利用塑料瓶进行初中物理实验的方法,并依次介绍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以及实验心得。
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材料准备的材料如下:1.一个可泡封的塑料瓶;2.洗涤剂(薄荷牙膏);3.折射率计;4.龙眼波;第二步:制作实验仪器将塑料瓶的底部切去,成为一个平面表面,并在平面表面上涂上薄荷牙膏,然后用折射率计测量波经过洗涤剂中的折射率。
第三步:进行实验将龙眼波通过塑料瓶涂上薄荷牙膏的平面表面,并在波的另一端用折射计来测量波在洗涤剂中的折射率。
同时,我们可以把塑料瓶旋转180度,并记录折射率的变化,最终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及分析我们进行实验后,得到了如下的结果:塑料瓶旋转角度折射率0度 1.390度 1.4180度 1.3270度 1.4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塑料瓶旋转角度对波的折射率有影响。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结果来进一步探究塑料瓶折射的规律。
当塑料瓶旋转角度为0度和180度时,波经过的是平面表面,它们在洗涤剂中的折射率相同,因此折射率相同。
而当旋转角度为90度和270度时,波经过塑料瓶的弯曲表面,因此波在洗涤剂中的折射率不同,折射率不同。
实验心得这个简单易行的实验,通过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塑料瓶,可以清楚地展示出塑料瓶的折射率与旋转角度的关系。
同时,这个实验也可以作为初中物理实验的一个范文,鼓励更多的初中学生尝试进行简单但有趣的物理实验。
总之,这个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塑料瓶的特性,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增加了实验技能。
最重要的是,这个实验让我们感到物理实验不是一件无聊的事情,而是一种有趣的探究和实验。
自制沉浮仪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2. 掌握自制沉浮仪的制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物体沉浮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量。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上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悬浮。
三、实验器材1. 空矿泉水瓶1个2. 橡皮筋1条3. 水彩笔1盒4. 玻璃管1根5. 水若干6. 铅笔1支四、实验步骤1. 将空矿泉水瓶洗净,用橡皮筋将玻璃管固定在瓶盖上,使其露出瓶盖部分。
2. 用水彩笔在矿泉水瓶上标记刻度,以便观察液面变化。
3. 将矿泉水瓶装满水,使液面达到刻度处。
4. 将铅笔放入玻璃管中,观察铅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5. 逐渐向矿泉水瓶中添加不同密度的物质(如盐、糖等),观察铅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变化。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物体沉浮的条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矿泉水瓶装满水,铅笔放入玻璃管中,观察到铅笔在水中悬浮。
2. 实验二:向矿泉水瓶中添加盐,观察到铅笔逐渐下沉。
3. 实验三:继续向矿泉水瓶中添加盐,观察到铅笔在某一刻度处悬浮。
4. 实验四:继续向矿泉水瓶中添加盐,观察到铅笔再次下沉。
六、实验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重量有关。
2. 物体的沉浮与其密度有关,密度小于液体的物体会上浮,密度大于液体的物体会下沉。
3. 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悬浮。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液体的密度来观察物体沉浮的变化,进一步验证物体沉浮的条件。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轨迹,了解物体沉浮的动态过程。
3. 通过自制沉浮仪,我们可以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了解船的浮力原理、判断物质的密度等。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自制沉浮仪,让我们直观地了解了物体沉浮的原理,掌握了自制沉浮仪的制作方法,并验证了物体沉浮的条件。
物理浮力实验作文 (2)
物理浮力实验作文
今天,我和妈妈去买菜,经过一家卖小饰品的小店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把空矿泉水瓶的盖子拧开,把里面的水倒出来,盖上盖子,让它在水中浮起来。
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呢?”妈妈微笑着说:“你看啊!塑料瓶里装的是水,瓶子里装的是空气。
当你把盖子拧紧时,瓶子里的水就会越来越多,当瓶子里没有水时,瓶子里的水就会慢慢地减少。
因为塑料瓶里装着空气,所以它会下沉。
”我听了妈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我决定也要做一个小实验。
于是,我找来一个塑料瓶和一个矿泉水瓶,分别倒入一些水和一些饮料。
妈妈又给我讲了实验原理:“当瓶子里装的液体越来越多时,水也就会越来越少。
因为液体多时,瓶子里就有一部分空间是空的。
空瓶子装满后会减少浮力和重力,水减少了浮力和重力就会下沉。
所以当盖子拧紧时,瓶子里的水就会减少了。
”妈妈还告诉我:“其实这个游戏是有科学道理的:如果瓶盖拧得太紧的话,虽然瓶子里有空气,但水也会减少很多。
”
—— 1 —1 —。
塑料瓶蜡烛燃烧实验报告
1. 探究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的现象及原因。
2.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消耗对火焰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当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时,瓶内的氧气逐渐被消耗,导致氧气浓度降低,进而影响火焰的燃烧。
本实验通过观察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的现象,分析氧气消耗对火焰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塑料瓶(无底)2. 蜡烛3. 点火器4. 秒表5.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蜡烛放置在塑料瓶底部。
2. 用点火器点燃蜡烛,同时开始计时。
3. 观察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的现象,记录火焰颜色、大小、燃烧速度等。
4. 观察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5. 记录火焰熄灭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五、实验现象1. 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时,火焰颜色为黄色,火焰较大,燃烧速度较快。
2.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3. 火焰熄灭的时间约为1-2分钟。
1.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塑料瓶内氧气逐渐被消耗,导致氧气浓度降低,影响火焰的燃烧。
2. 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时,火焰与瓶壁接触面积较小,热量不易散失,使得火焰温度较高,燃烧速度较快。
3. 随着时间的推移,氧气逐渐被消耗,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七、实验结论1. 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时,火焰颜色为黄色,火焰较大,燃烧速度较快。
2. 随着时间的推移,氧气逐渐被消耗,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3. 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消耗对火焰的影响较大,氧气浓度降低导致火焰变小,直至熄灭。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如何确保塑料瓶内氧气浓度降低?2. 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3. 如何将本实验应用于实际生活?九、实验改进1.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降低塑料瓶内氧气浓度,如使用不同大小的塑料瓶、调整蜡烛与瓶壁的距离等。
2. 提高实验准确性,可以多次重复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 将本实验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制作简易蜡烛,观察蜡烛在不同环境下燃烧的现象,提高环保意识。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塑料瓶的振动特性,在不同填充物情况下,观察塑料瓶的振动情况,并探究其原因。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如下:•塑料瓶5个•盐、砂、水、沙子等不同物料•测量尺实验过程1.将5个塑料瓶分别填充不同的物料,例如砂、盐、沙子、水等,并观察其重量。
2.定义从一开始将塑料瓶甩出去算起的一次振动时长,每个塑料瓶实验进行三次。
3.必须保证实验前后,填充材料的质量不变。
4.打在塑料瓶外侧可使其产生振动的位置是生成声音最响的位置,因此我们在此位置轻轻敲打即可使塑料瓶振动。
实验结果下表是实验记录的数据:填充物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秒)重量(克)盐水(1:2) 2.1 120砂 1.5 230盐 2.6 180沙子 1.3 90纯水 1.8 100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填充物在塑料瓶中具有不同的振动特性。
其中填充盐水的塑料瓶振动时间最长,填充沙子的时间最短。
填充物的重量也会对塑料瓶的振动特性产生影响,作为控制变量,本次实验中保持填充物重量相等。
实验结论由实验结果可知,塑料瓶的振动特性与其填充物的种类、数量以及重量有关。
填充盐水的塑料瓶的振动时间最长,填充沙子的时间最短。
同时,填充物的重量也会对塑料瓶的振动特性产生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填充物质量的稳定性,以保证实验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2.敲打塑料瓶时,应区分敲打点的位置,敲打在最响的位置可使塑料瓶产生最大振动。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探究塑料瓶的振动特性,以及不同填充物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为我们认识其物理特性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和结论。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变量、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推导出一些现象和规律。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塑料瓶里的浮沉子实验器材:塑料瓶1个,带盖的小药瓶1个,盐,剪刀实验装置:制作过程:1.用剪刀将小药瓶的瓶塞中间穿一个小孔,方便水进出。
2.将瓶塞取下,灌入适量盐水,然后塞上瓶塞,再用注射器或胶头滴管滴入少量盐水,保证小药瓶恰好能浮出水面约1-2mm。
3.往大塑料瓶中灌盐水,注意不要灌满。
4.将小药瓶放入塑料瓶中,再次检查小药瓶是否恰好浮出水面。
5.盖上大塑料瓶盖,捏瓶身观察能否实现小药瓶的沉浮。
如果不能,则调节小药瓶内的水量或塑料瓶内的水,直至实验成功。
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塑料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
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
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
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
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
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
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
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
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塑料瓶压强科学小实验作文
塑料瓶压强科学小实验作文
好,我试试看:
塑料瓶压强科学小实验
哇哦,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超级酷的压强实验!你们知道吗?气压无处不在,就连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里也有气压的影响。
太神奇了,对吧?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最好是大一点的那种。
嗯,对对,就是那个之前装过果汁的瓶子!把瓶口对着你,用力把空气吹进去。
你们看到瓶子胀胀的了吗?这就是因为我们呼出的空气增加了瓶子里的气压。
现在,来点更酷的吧!我们把瓶口朝下,用手掌压住瓶口。
注意,一定要完全封住瓶口,别让空气漏出去哦。
然后,用力把瓶子压扁!哇,你们感受到了吗?越来越费力对吧?这是因为瓶子里的空气体积变小,气压变大,阻力也就越大了。
不过,如果我们把手掌移开,就会"啪"的一声,瓶子恢复原状!为什么呢?因为外面的大气压把塑料瓶压扁了,当我们打开瓶口时,高压的空气就被释放出来,瓶子自然恢复了形状。
太酷了吧?简直就是小小的"压缩空气"机器!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不但亲身体会到了压强的神奇力量,而且也学会了利用日常用品动手做实验的乐趣。
科学真是处处存在,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身边无穷的奇迹!所以,同学们,下次做实验时别忘了多动动脑筋,说不定你就
能发明出超级了不起的新发明呢?让我们一起为科学的无限魅力疯狂打吧!。
上升的空气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受热后密度减小,导致其上升的物理现象,验证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并观察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空间实验器材:- 水槽- 瓶盖上有小孔的无底塑料瓶- 乒乓球- 橡皮泥- 电热器- 温度计- 记录本- 秒表实验原理:空气是一种流体,其密度受温度影响。
当空气受热时,其分子运动加剧,导致密度减小,空气体积膨胀。
由于热空气密度小于周围冷空气,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热空气会上升。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水槽充满水,并确保水面平静。
- 将塑料瓶放入水槽中,确保瓶身完全浸入水中。
- 用橡皮泥堵住瓶盖上的小孔,确保密封良好。
2. 加热空气:- 将电热器放置在塑料瓶底部,开始加热。
- 使用温度计实时监测瓶内空气温度,记录温度变化。
3. 观察现象:- 观察乒乓球在水中的位置变化,记录乒乓球上升、停止上升和下降的时间点。
- 观察水从瓶盖小孔中流出的情况,记录流出速度和持续时间。
4. 数据分析:- 根据温度计读数,分析空气受热后的密度变化。
- 记录乒乓球上升、停止上升和下降的时间点,分析热空气上升的速度和持续时间。
5. 实验重复:-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重复上述实验步骤三次。
实验结果:1. 空气受热后密度减小:- 通过温度计读数,发现空气受热后温度逐渐升高,从室温的20℃升至30℃。
- 根据空气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分析得出空气受热后密度减小。
2. 热空气上升:- 观察到乒乓球在水中的位置逐渐上升,直至停止上升。
- 记录乒乓球上升、停止上升和下降的时间点,分析热空气上升的速度和持续时间。
3. 水从瓶盖小孔中流出:- 观察到水从瓶盖小孔中流出,流出速度逐渐减慢,直至停止流出。
- 记录流出速度和持续时间,分析热空气上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实验结论:1. 空气受热后密度减小,导致其上升。
2. 热空气上升的速度与持续时间受温度、空气密度等因素影响。
物理水透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透镜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掌握水透镜的制作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水透镜的成像规律;4. 提高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水透镜是一种利用水的折射率差异而形成的透镜。
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改变水的形状,可以调节折射率,从而实现成像。
三、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透明塑料瓶;3. 玻璃棒;4. 水彩笔;5. 印刷物或高清图像;6. 数码相机;7. 刻度尺;8. 白纸。
四、实验步骤1. 将透明塑料瓶装满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水均匀;2. 用水彩笔在塑料瓶的侧面画上两条平行线,表示透镜的主光轴;3. 将印刷物或高清图像放在水透镜的一侧,用数码相机拍摄透镜成像;4. 改变印刷物或高清图像与水透镜的距离,观察成像情况;5. 测量水滴的大小和形状,记录数据;6. 记录不同距离下的成像情况,分析成像规律。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水滴大小和形状:通过实验,发现水滴的大小和形状对成像效果有一定影响。
水滴越大,成像效果越明显;水滴形状越规则,成像效果越好。
2. 成像规律: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以下成像规律:(1)当印刷物或高清图像与水透镜的距离小于水透镜的焦距时,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2)当印刷物或高清图像与水透镜的距离等于水透镜的焦距时,成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3)当印刷物或高清图像与水透镜的距离大于水透镜的焦距时,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六、实验结论1. 水透镜是一种利用水的折射率差异而形成的透镜,具有简单易制作、成像效果明显等特点;2. 水滴的大小和形状对成像效果有一定影响,水滴越大、形状越规则,成像效果越好;3. 通过实验验证了水透镜的成像规律,为光学实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水透镜的清洁,避免杂质影响成像效果;2. 在改变印刷物或高清图像与水透镜的距离时,要缓慢进行,以便观察成像规律;3. 本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成像效果受环境光线、温度等因素影响,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汇总6篇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汇总6篇中学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
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
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
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
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
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
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
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
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
(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
)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
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
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
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
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篇2】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会上升的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会上升的水现象及其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实验原理1. 会上升的水现象:当容器内的水受到一定压力时,水会沿着压力方向上升,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2. 大气压强:大气压强是大气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它是由空气分子碰撞物体表面产生的。
三、实验器材1. 透明塑料瓶(无盖)2. 玻璃管3. 橡皮塞4. 水5. 水彩笔6. 量筒四、实验步骤1. 将透明塑料瓶清洗干净,用橡皮塞堵住瓶口。
2. 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将水倒入塑料瓶中,使瓶内水面高度约为瓶高的一半。
3. 用水彩笔在塑料瓶侧面画出水面位置,以便观察水的变化。
4. 将玻璃管插入塑料瓶内,使其一端在水面以下,另一端在水面以上。
5. 观察玻璃管内水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现象1. 开始时,玻璃管内水面与塑料瓶内水面保持水平。
2. 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管内水面逐渐上升,直至超过塑料瓶内水面。
3. 当玻璃管内水面达到一定高度时,水面不再上升,保持平衡。
六、实验分析1. 当玻璃管内水面上升时,说明水受到的压力增大。
2. 根据实验现象,水受到的压力来自大气压强。
3. 当玻璃管内水面达到一定高度时,水受到的压力与大气压强达到平衡,水面不再上升。
七、实验结论1. 会上升的水现象是由大气压强引起的。
2. 大气压强可以使水沿着压力方向上升,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八、实验拓展1. 改变塑料瓶内水的量,观察水的变化,进一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2. 在实验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容器和玻璃管,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
九、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水溅入眼睛。
2. 实验器材要保持清洁,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 观察实验现象时,注意记录数据,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探究了会上升的水现象及其原理,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实验技能,还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物理水瓶喷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观察大气压强的作用,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一种利用大气压强原理进行演示的物理实验。
当将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倒置,并迅速将瓶口紧贴水面时,大气压强会迫使水从瓶口喷出,形成喷泉。
这是因为瓶内水面上方的空气被排出,形成了一个低压区域,而外界大气压强则将水压入瓶口,使其喷出。
三、实验器材1. 瓶子(塑料瓶、玻璃瓶均可)2. 水3. 小石子(用于堵塞瓶口)4. 尺子(用于测量瓶内水位)5. 记录本和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一瓶装有适量水的瓶子,将瓶口用小石子堵住。
2. 用尺子测量瓶内水位,记录下来。
3. 将瓶子倒置,迅速将瓶口紧贴水面,使瓶内水面上方的空气被排出。
4. 观察瓶口是否有水喷出,记录喷泉的高度和持续时间。
5. 重复实验,观察不同水位、不同形状的瓶子对喷泉效果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当瓶子倒置、瓶口紧贴水面时,瓶口会有水喷出,形成喷泉。
喷泉的高度和持续时间与瓶内水位、瓶口形状等因素有关。
2. 实验分析(1)瓶内水位越高,喷泉高度越高。
这是因为瓶内水面上方的空气被排出,形成了一个低压区域,而外界大气压强则将水压入瓶口,使其喷出。
水位越高,瓶内压力差越大,喷泉高度越高。
(2)瓶口形状对喷泉效果有影响。
瓶口越细,喷泉高度越高。
这是因为细瓶口会减小水流面积,增加水流速度,从而使喷泉高度增加。
(3)大气压强对喷泉效果有影响。
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大气压强较低,喷泉高度会相应减小。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观察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瓶内水位、瓶口形状和大气压强等因素都会影响喷泉效果。
此次实验加深了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一)、声学实验1.声音的产生和空气能传声在一只塑料瓶中放一些小纸屑,敲击塑料瓶,可以观察到瓶底的小纸屑跳动起来,而不敲击时发现瓶底的小纸屑并不跳动。
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二)、电学实验1.绝缘体用导线将电源、小灯泡、开关和塑料瓶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发光,说明塑料是绝缘体。
2.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三)、光学实验1.光的折射透过盛水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会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当然,学生在观察时还发现了其它一些独特的现象,收获很大。
2.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
(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四)、热学实验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
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五)、力学实验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双手挤压塑料瓶,可以使瓶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陷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如果施加的力越大,瓶子的形变程度也就越大,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用手推装满水的塑料瓶使其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推力方向不同,塑料瓶运动的方向也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将装满水的塑料瓶竖立在桌面上,用手指推瓶盖与瓶身,发现推瓶盖时瓶子更容易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2.物体的惯性用手将一塑料瓶扔出,离开手后瓶仍然继续朝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乒乓球矿泉水瓶浮力实验作文
乒乓球矿泉水瓶浮力实验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我做的一个超有趣的实验——乒乓球矿泉水瓶浮力实验。
我准备了一个空矿泉水瓶和一个乒乓球,实验就要开始啦!
我先把矿泉水瓶装满水,那水“哗哗”地流着,就像小瀑布一样。
接着,我把乒乓球轻轻地放在瓶口,它一下子就掉进去了,在水底“睡大觉”呢。
这可不行,我得想想办法让它浮起来。
我灵机一动,用手把瓶口捂住,然后把瓶子倒过来。
你猜怎么着?乒乓球乖乖地浮到了瓶口,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探出了脑袋。
我又试着把瓶子稍微倾斜一点,乒乓球在水里晃悠了几下,好像在说:“别晃啦,我要晕啦!”可它还是稳稳地浮在水面上。
这个实验可太有意思啦!通过它,我明白了浮力的神奇。
原来,当瓶子倒过来时,瓶子里的水给乒乓球一个向上的浮力,就把乒乓球托起来啦。
怎么样,这个实验是不是既简单又好玩?你们也赶紧试试吧!。
塑料瓶扎小孔不漏水物理实验作文
塑料瓶扎小孔不漏水物理实验作文篇1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在矿泉水瓶上扎了一个小洞,会不会让水流出来在小实验。
我想:“水应该会流出来吧。
”我找到工具:矿泉水瓶、大头针。
我先在矿泉水瓶的底下用大头针扎了一个小洞,放满水,盖上瓶盖,果然不漏了。
我找了一下资料,原来,打开瓶盖时,里面的大气压与外面的大气压一样,所以,盖上盖子时,里面的大气压比外面的大气压小,所以,水被大气压托住了。
过了一会,我想了一下,一个洞不会让水流出,那三个洞会不会漏呢?于是,我开干了,用大头针在矿泉水瓶上扎更多的洞,果然,还是不漏水,我想;这可不可以用来浇花呢?可以,打开瓶盖一条条细细的水从洞中涌出来,一下就被花朵儿吞下去。
拧紧瓶盖水流会停止。
真是太神奇!科学能让我们长知识。
科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去发现它。
篇2那天,阳光明媚,我在家中突发奇想,想探究一下塑料瓶的秘密。
我拿起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小心翼翼地用针在上面扎了一个小孔。
然后,我紧张地把它举到空中,等待着水流出的那一刻。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塑料瓶并没有漏水。
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反复检查那个小孔,确定它确实存在。
我再次观察塑料瓶,思考着这背后的科学原理。
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因为空气压力的作用,使得水在瓶内形成了密封状态,从而不会流出。
这次实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和魅力。
它让我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平凡的事物,其实隐藏着丰富的科学原理。
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就能发现更多的奥秘。
这次塑料瓶的小实验,成为了我科学探索旅程中一个难忘的时刻。
塑料瓶加气球喷泉实验结论
塑料瓶加气球喷泉实验结论
一、气体压力的作用
在塑料瓶加气球喷泉实验中,气体压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气球被吹入塑料瓶时,气球中的气体压力也随之增加。
这个压力促使水从瓶口流出,形成喷泉。
随着气体的不断压缩,喷泉的高度和流量也随之增加。
因此,实验表明气体压力是形成喷泉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物理原理的运用
该实验涉及到了物理原理的运用,包括气体压力、流体动力学等。
当气体被压缩时,其压力会增加,这使得水从瓶口流出。
同时,根据伯努利定律,流体的流速增加时,其静压将减小。
因此,当水从瓶口流出时,由于流速增加,其静压减小,从而形成了喷泉。
三、实验现象的解释
实验现象表明,随着气体的不断压缩,喷泉的高度和流量都会增加。
这是由于气体压力的增加导致水从瓶口流出的力也增加。
同时,当水从瓶口流出时,由于流体的伯努利效应,形成了喷泉。
此外,当水流出时,瓶内的压力逐渐降低,直到与瓶外的大气压相等,此时喷
泉将停止。
四、实验结论的推广
塑料瓶加气球喷泉实验不仅展示了气体压力和物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且其结论可以被推广到其他领域。
例如,可以利用该实验结论来解释自然界的喷泉形成机制,也可以利用该结论来设计简单的喷泉装置。
此外,该实验也可以作为物理教学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体压力和流体动力学的原理。
中学物理实验
中学物理实验
昨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
我用一个透明的小瓶子,在里面放进了一些水,再把另一个瓶子的瓶盖盖上,把两个瓶子放在了桌子上。
我还在瓶身上画了一条线,就这样做起实验来。
我先拿来了两个瓶子,再用透明的塑料瓶和透明的玻璃瓶把它们装上水。
接着,我又用红色的塑料瓶盖盖上了瓶盖,这样就做好了第一个实验。
这时,我又想出了第二个实验。
我先拿出一张纸巾,再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下了:“纸吸水”四个字。
接着,我又拿出一个红色塑料瓶盖,再在瓶盖上写下:“杯压水”四个字。
我先用红色塑料瓶盖盖住两张纸巾。
然后把纸巾放在瓶子里的水面上。
再把另一个瓶子的瓶盖盖上。
最后把两个瓶子放在一起就可以用水吸水这个实验了。
—— 1 —1 —。
瓶子吸管气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瓶子吸管气球实验的原理。
2. 了解大气压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瓶子吸管气球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原理如下:1. 当我们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压力增大,此时瓶内的气压大于瓶外的气压。
2. 当我们用吸管插入瓶口,并将瓶口对准气球时,瓶内的空气通过吸管进入气球,使气球膨胀。
3. 当瓶内的空气压力与瓶外气压相等时,气球停止膨胀,此时气球被固定在瓶口位置。
三、实验材料1. 空矿泉水瓶1个2. 气球1个3. 吸管1根4. 水5. 计时器(可选)四、实验步骤1. 准备好实验材料,将矿泉水瓶洗净,确保瓶内无杂质。
2. 将气球吹大,然后取出气球内的空气,使其恢复原状。
3. 用吸管插入瓶口,将瓶口对准气球。
4. 用力向瓶内吹气,使瓶内气压增大。
5. 观察气球的变化,记录气球膨胀的过程。
6. 当气球停止膨胀时,观察气球与瓶口的接触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当向瓶内吹气时,气球开始膨胀,随着瓶内气压的增大,气球逐渐变大。
当瓶内气压与瓶外气压相等时,气球停止膨胀,此时气球被固定在瓶口位置。
2. 实验分析:瓶子吸管气球实验的原理是大气压的作用。
当瓶内气压大于瓶外气压时,气球会膨胀;当瓶内气压与瓶外气压相等时,气球停止膨胀。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大气压对物体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大气压是存在的,并且对物体产生作用。
2. 瓶子吸管气球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大气压的作用。
3. 通过实验,我们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将气球吹得过大,以免破裂。
2. 吹气时要均匀,以免气球膨胀不均匀。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材料整理干净,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八、实验拓展1. 尝试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瓶子的大小、气球的材质等,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
Model report of physics experi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 l with plastic bottle
初中物理实验用塑料瓶做实验报告范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声学实验
1.声音的产生和空气能传声在一只塑料瓶中放一些小纸屑,敲击塑料瓶,可以观察到瓶底的小纸屑跳动起来,而不敲击时发现瓶底的小纸屑并不跳动。
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二)、电学实验
1.绝缘体用导线将电源、小灯泡、开关和塑料瓶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发光,说明塑料是绝缘体。
2.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三)、光学实验
1.光的折射透过盛水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会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当然,学生在观察时还发现了其它一些独特的现象,收获很大。
2.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
(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
(四)、热学实验
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
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五)、力学实验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双手挤压塑料瓶,可以使瓶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陷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如果施加的力越大,瓶子的形变程度也就越大,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用手推装满水的塑料瓶使其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推力方向不同,塑料瓶运动的方向也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将装满水的塑料瓶竖立在桌面上,用手指推瓶盖与瓶身,发现推瓶盖时瓶子更容易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2.物体的惯性用手将一塑料瓶扔出,离开手后瓶仍然继续朝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将矿泉水瓶放倒在水平桌面上,向它的侧面吹气,它会很容易被吹的滚动起来。
当将瓶中装满水再用同样的力吹它时,它却不容易被吹动。
当用同样的力使它们滚动起来时,装满水的瓶子滚动的较远。
这些现象说明:质量大的物体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3.物体受平衡力和非平衡力将一塑料瓶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此时瓶子受到重力与支持力这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将一塑料瓶抛出后,瓶子最终落回地面,说明它受到重力的作用。
瓶子在空中作曲线运动,说明它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是改变的。
4.探究摩擦用手抓住一塑料瓶,瓶子没有落下来,说明
它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
将一塑料瓶放在水平地面上,使其从同一位置分别向前滑动和滚动,比较两次运动中所用推力的大小。
前者是滑动摩擦,后者是滚动摩擦,而且还可得出结论:“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大大减小摩擦”。
5.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将装有一半水的塑料瓶竖放在一
块软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再将塑料瓶内装满水,重新竖放在这块软海绵上,比较这两种情况中塑料瓶对海绵的作用效果,从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把一装满水的塑料瓶分别竖放、倒放在海绵上,观察并比较海绵的凹陷情况,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
6.探究液体压强在一塑料瓶的瓶口包上一橡皮膜,将其
瓶口压入水中,橡皮膜发生凹陷,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在塑料瓶的侧壁上的不同高度的地方扎三个小孔,再往瓶内倒水,比较水从孔中喷出的远近,最终得出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7.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在一塑料瓶内装满水,用一张硬纸
片紧压在瓶口,然后使瓶口朝下,发现硬纸片能托住水,有力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也可将热水灌入塑料瓶摇晃几下,倒去
热水后迅速拧紧瓶盖,用自来水冲瓶子,可观察到塑料瓶被压瘪,并伴有变形时产生的响声,也能说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8.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塑料瓶中装上适量的水,左手拿着一支吸管竖直插入瓶内水中,右手横拿着另一支吸管,将嘴对着横管的一端用力吹气,观察管内液面和管口的情况,从而得出“流体流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结论。
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敲打塑料瓶,手感到较痛,说
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将塑料瓶的底部剪去,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入其中并落在瓶颈处,从上面倒水,直到水满后,乒乓球也不会浮起来,而只有用手从下面堵住瓶口时,乒乓球才会浮起来。
从而说明浮力就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11.演示物体的浮沉条件将矿泉水瓶装入适量的沙子,
拧紧盖,放入水中,瓶可竖直下沉;通过调节装沙量的多少,可使瓶在水中竖直地漂浮或悬浮。
12.能量转化把塑料瓶向高处抛,观察塑料瓶的高度和
速度的变化,可演示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能量转化。
随处可得的塑料瓶能做出如此多的实验,同学们在学习中兴趣一定很浓,其实可用塑料瓶做的实验还很多,例如可以替代烧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声音与能量、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潜水艇模型、土电话、喷泉、闭口浮沉子等的实验装置。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长久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