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水体污染
水污染事件报告处理制度范本(四篇)
水污染事件报告处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对水污染事件的报告处理工作,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水污染事件,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报告要求1. 水污染事件的报告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水体受到工业废水、农业排污、生活污水、河道堵塞等污染导致水质下降或污染扩散的情况;2. 污染源需指定单位或个人及时上报,报告内容包括污染源的位置、类型、污染物种类及浓度、受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后果等信息;3. 如发生水污染事件,应立即上报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并按规定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三章报告程序1. 污染源单位或个人发现水污染事件后,应立即向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并提供相关信息;2. 环境保护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核查,并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和调查,以确定污染源和污染程度;3. 环境保护部门应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报告事件情况,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4. 环境保护部门在调查核实后应向污染源单位或个人下达责令限期整改的通知,并监督整改过程;5. 环境保护部门应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告知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和人群,并提供相关防护措施建议。
第四章处理措施1. 针对水污染事件,环境保护部门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污染源致使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和评估;2. 环境保护部门应依法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封堵污染源、处理废水、加强监测和监管等;3. 污染源单位或个人应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的处置工作,并按要求进行整改。
第五章监督检查1. 环境保护部门应建立水污染事件报告处理制度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检查各级单位的报告处理情况;2. 监督检查内容包括水污染事件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等;3. 对于违反水污染事件报告处理制度的单位或个人,环境保护部门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六章法律责任1. 对于故意隐瞒或虚报水污染事件的单位或个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2. 污染源单位或个人未按照要求整改的,环境保护部门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9
第二节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等级及评价范围
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 评价等级划分 评价范围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规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一级评价 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对于不同级别的地表水环 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等的评价工作内 容与技术质量要求有所不同。
态破坏型。 (3)界定新、改、扩建项目,明确是否有“以新带老”
的问题。
2.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
1993),结合建设项目外排水污染源的特点和当地水环境的 特征,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通过水质与水文调查、现有污染源调查,弄清水环境现 状,确定环境问题的性质和类型,并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要求)
(1)根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要求,明确包括水质要求和环境效益在内的环境质量目 标;
(2)根据国家排污控制标准(排放标准),分析和界定 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污染源强(水质与水量指 标);
(3)选择合理的水质模型,建立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目标 的关系,根据各种工况下不同的污染源强,进行水环境影响 预测评价;
必要时应进行工程涉及水域的水环境容量预测分析。
6. 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 根据上述的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比较优化建设方
案,评价建设项目对地表水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预测受影响 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和达标率,为了实现水环境质量保护目 标,提出水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四、 地 表 水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工 作 程 序
第五章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海洋)
园附近一排污管道向黄河排放红色
污水,致使下游1 km的黄河水变成
了红色。 原因:兰州市滩尖子第二
供热站冲洗锅炉内部染色剂“玫瑰
精”,废水经市政管网排入黄河。
11月21日,兰州黄河大桥西侧黄河
再次遭遇一家供热站排放的“玫瑰
精”袭击,并持续约90 min。
东海废电池污染:500万电池误入海中
农业部东海区渔政 渔港监督管理局新近提 供的信息称,中国东海 区每年约有500万节渔用 干电池被弃在海中。这 些干电池被海水不断侵 蚀,腐蚀,其中的金属 被逐渐析出,对海洋环 境造成危害。
化学需氧量,的用COD表示(Chemical oxygen demand), 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 剂量。它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 含量的指标。
总需氧量,即TOD (Total oxygen demand)在特殊燃烧器 中,以铂作为催化剂,使水样气化,有机物燃烧,然后测 定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氧化所需的氧量。
水污染可能导致这些疾病
癌症——亚硝酸化合物、三氯甲烷 肝病——工业废水及农药所含的毒性有机物、重金
属等 结石——高硬度的地下水 心血管——高含量的无机盐 痴呆症——金属铝等 骨骼症——重金属镉 造血系统疾病——重金属 内分泌紊乱——毒性有机物、高含量的无机盐、重
金属等
女儿村人体中镉元素增加时,可以影响男性精子的成熟, 并使其活力受损。我国福建省清流县高坂村的三口水井 中镉量特别高,从1965年迁入起二十多年间,全村不生 男孩,成了远近文明的女儿村。
地方性甲状腺与氟斑牙
地方性甲状腺肿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机体一昼 夜所需的碘约为50~200 g之间。一些地方由于天然 水化学组成的地区性特点或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 其化学组成而水中缺碘,人如果长期饮用此地的水, 而又无法从食物中补碘,会导致甲状腺肥大。缺碘 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痴呆。
水体污染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
水体污染风险分析与应对策略第一章:引言水是人类生命的基本需求之一,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水体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水体污染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水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水体污染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水体污染的类型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工业污染:工业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含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后会造成污染。
2. 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等物质通过农业生产活动进入水体,会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生活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水、垃圾、污泥等,如果未得到妥善处理,会导致水体污染。
4. 自然污染:自然因素产生的污染,如火山爆发、地质灾害等。
第三章:水体污染的风险分析方法1. 水质监测:通过对水体进行监测,确定水质状况,判断污染程度。
2. 水生态监测:通过对水生态系统的监测,分析生态指标变化,推断水体污染的可能来源。
3. 经济分析:通过评估污染对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影响,预测可能的经济损失。
4.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水质、生态和经济等因素,分析水体污染的危害性和潜在的风险。
第四章:水体污染应对策略1. 减少污染源:加强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降低污染源排放。
2. 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生态补偿等手段来恢复受损水生态系统。
3. 罚款制度:严格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罚款和处罚,以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4. 改善管理体制:建立水体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和管理。
5. 加强科研:通过科学研究,了解水体污染的成因、传播规律和治理方案,提高污染治理的效率。
第五章:结论水体污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来加以处理。
通过风险分析,能够更好地评估水体污染对生态、经济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应对策略来降低污染风险和损失。
我们相信,在多方合作的努力下,水体污染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水体污染
第一节 水体污染的基本概念
例如:重金属污染物易于从水中转移到底泥 中,水中重金属的含量一般都不高,若着眼于水, 似乎未受到污染,但从水体看,就可能受到较为 严重的污染,使该水体成为长期的次生污染源。
研究水体污染主要研究水污染,同时也研究 底质(底泥)和水生生物体的污染。
水体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 这相当于每个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 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泊。 在对我国11.4万公里的河段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水质 在四类以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只能作为农业用水的水 体已经占到了四成以上。其中,松辽河、黄河、海河以及淮 河流域的水污染最为严重。
2、湖泊对污染物的搬运、混合、稀释的能力较弱
由于湖泊(尤其是内陆封闭湖),水流流速小,
进入湖泊的污染物不易被混合、搬运;在湖泊污
染的过程中,沉降作用较为明显。
3、湖泊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转化和富集作用强
降解作用:有机物+微生物
C6H5OH H2O+CO2
无机物
富集作用是指生物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可使许多数量 分散的污染物产生浓缩和积累。比如:DDT的放大。 转化是指水体中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 如:汞的甲基化即无机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汞, 又叫甲基汞。
二、污染源类型(主要有四种)
(四)按污染源的分布特征分为
1.点污染源
2.面污染源 3.线污染源
1.点污染源
指以地点集中的形式排入水体。
包括工厂、矿山、生活排污口。
主要指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1.点污染源
工业废水是水体中最主要的点污染源,它量大、面 广、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在水中不易净化,处理也 较困难。另一大点源即是城市生活污水,是各种洗涤水, 99.9%以上为水,固体物体小于1%,而且多为无毒物质, N、P、S含量高及多种微生物。 河北省于1992年~1993年调查3个流域8大水系的 247条河流,共有较大排污口2228个。 点源除了固定点源外,还有移动点源,如轮船等。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pdf 67页)
14
2.水资源消耗原因
– 公共用水(包括饮用水和卫生用水)、工业用水 和农业用水 量的增加
– 近40年来,全世界工业用水增加了7倍,而农业用 水量仅增加了2倍。在发达国家工业用水占40%以 上,而在发展中国家工业用水则不到10%。
– 在工业用水中,主要是能源部门的冷却用水量大 – 农业用水的耗水量主要是灌溉用水,自1950年以
– (3)用水浪费和盲目开采
16
(4)水体的污染
– 水体含义有二: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 下水、海洋的总称.
– 在环境学领域,水体—地表被水覆盖着的自然综合体, 包括水中的SS、溶解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完整的生 态系统.
– 环境污染的研究中,区分“水”与“水体”的概念十分重要. – 研究水体污染主要研究水污染,同时也研究底质(底泥)
9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z 农业用水在全球用水中占的比例最大,约占73%;其中主要 是灌溉用水
– 水是生命存在之源
z 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必须保持江河湖泊一定的流量, 以满足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并利于冲刷泥沙、冲洗农田 盐分入海,保持水体自净能力和旅游等的需要
10
二、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 – 一类是从水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 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在另外 地点回归水源。 – 另一类是取用水能(水力发电)、发展水运、水产和水 上游乐,维持生态平衡等,不需要引走水量,但是需要 河流、湖泊、河口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和水质。
4
海洋 97.41%
2.59%
冰帽和冰河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
3、环境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实质: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产生: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发展中国家:1人口激增和贫困2与城市化有关问题异常严重3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国家:1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急剧增加2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3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突出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有:1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3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规律因素造成的。
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二简答题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义?结构:一是组成成分及其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
具体的说就是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意义:不仅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第一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水污染防治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工业水污染防治第三节农业水污染防治第四节城乡生活用水污染防治第五节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本省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境内的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涉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鼓励和保障公民个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并监督水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涉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引导和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生产方式,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对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提起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度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的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水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将水环境保护责任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对政府及其行政首长进行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交通、建设、农业、卫生、国土资源及流域综合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水污染管理协调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章
第五章防⽌地下⽔污染
第四⼗⼀条禁⽌企业事业单位利⽤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含病原体的污⽔和其他废弃物。
第四⼗⼆条在⽆良好隔渗地层,禁⽌企业事业单位使⽤⽆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含病原体的污⽔和其他废弃物。
第四⼗三条在开采多层地下⽔的时候,如果各含⽔层的⽔质差异⼤,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和承压⽔,不得混合开采。
第四⼗四条兴建地下⼯程设施或者进⾏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地下⽔污染。
第四⼗五条⼈⼯回灌补给地下⽔,不得恶化地下⽔质。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05章—水环境规划与管理-4学时
1/62
章节简介
第一节、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 第二节、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措施
2/62
水资源的概念
指自然形成的淡水,它的功能通过水量、水质及水能三个方
面来表现。
水量
水质
水能
“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 用的那一部分水体;主要指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土壤水等 淡水,个别地方还包括微咸水。这几种淡水资源合起来约为 1065×104km3,只占全球总水量的0.32%左右,所占比例虽 小但极其重要。
式有关。
22/62
水环境容量的分类
自然 水环境 容量
耗O2 有机物 水环境 容量
稀释 容量
可更新 容量
可 分配 容量
按水 环境
目标 分类
按污染 物
分类
有毒 有机物 水环境 容量
按降解 机制
分类
按可再 生性
分类
按可 分配性
分类
管理 水环境 容量
重金属 水环境 容量
自净 容量
不可 更新 容量
不可 分配 容量
目标
从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角度 提出具体要求。
水生态建设
水资源利用
以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为最高目标。
侧重于水质的保障。
水环境保护
18/62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目标的要求
满足先进性与前瞻性
反映当前水环境综合管理与 生态系统一体化管理的思路, 考虑当前先进水质改善、生 态修复技术的可借鉴性,引 入先进理念。
与社会经济活动协调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目 的之一是促进社会、经济系 统与水环境之间的和谐,保 障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系统 的协调发展。应处理好两者 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条例规定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条例规定小编希望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条例规定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 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空气、环境、水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是使得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国家为了制止这种污染现象, 对各种污染都作出了法律规定。
水可以说是大家的生命之源, 如果水污染了我们也将生存不久, 那么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内容是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 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二条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规定编制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水体的环境功能要求;(二)分阶段达到的水质目标及时限;(三)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控制区域和重点污染源, 以及具体实施措施;(四)流域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确定大、中型水库坝下最小泄流量时, 应当维护下游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并征求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
第四条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 必须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提交《排污申报登记表》。
企业事业单位超过国家规定的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 在提交《排污申报登记表》时, 还应当写明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因及限期治理措施。
第五条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拆除或者闲置污染物处理设施的, 必须事先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申报, 并写明理由。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1个月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 并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 视为同意。
第六条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 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流域的总量控制计划, 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商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 报国务院批准。
水体监测与治理教案设计
水体监测与治理教案设计第一章:水体污染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水体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
2. 掌握水体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 了解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1. 水体污染的定义和类型: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近海海域污染等。
2. 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船舶污染等。
3. 水体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生态破坏、水质恶化、疾病传播等。
4.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政策法规、治理技术、公众参与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水体污染的定义和类型。
2. 分析水体污染的来源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3. 介绍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4.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探讨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和效果。
第二章:水体监测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水体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2. 掌握水体监测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 了解水体监测数据的应用和解读。
教学内容:1. 水体监测的意义和目的:掌握水质状况、制定污染防治措施等。
2. 水体监测的主要方法和技术:采样、分析、监测设备等。
3. 水体监测数据的应用和解读:数据报告、污染源追踪、治理效果评估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水体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2. 介绍水体监测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 教授学生如何解读和应用水体监测数据。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体验水体监测过程。
第三章:水体治理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水体治理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见水体治理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3. 了解水体治理工程案例及效果评估。
教学内容:1. 水体治理的原理和方法: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2. 常见水体治理技术:絮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等。
3. 水体治理工程案例及效果评估:城市污水处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水体治理的原理和方法。
2. 介绍常见水体治理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3. 分析水体治理工程案例及效果评估。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体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水污染防治法
批 未准 按权 照的 排人污民许政可府证批规准定,排责放令污停染业物、的关责闭任:违反本法规定,
2
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由核发环保部门责 令 百 违 治改 万 反 规正 元 工 定或 以 业 的者 下 水 法责 的 污 律令 罚 染 责限款防任制;治违生情规反产节定本、严的法停重法规产的律定整,责,治吊任有,销:下并排违列处污反行十许工为万可业之元证水一以污的上染,一防
第九章 附则
第九章 附则
解释机关
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律询问答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可以 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具体问 题的询问进行研究予以答 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
施行时间
本法自XXXX年XX月XX日起 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污染防治法》同时废止
第十章 附则
3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 限 违制 反生 城产 镇、 污停 水产 处整理治规,定并的处法十律万责元任以:上城一镇百污万水元集以中下处的 理罚 设
款 施; 的情 运节 营严 单重 位的 或,者报污经泥有处批理准处权置的单人位民对政产府生批的准污,泥责以令 及停 处
业 理、 处关 置闭 后:的(污一泥)未流依向法、取用得途排、污用许量可等证未排进行跟踪、记录的,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2
工业水污染防治: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恶臭气体的,应当科学选址, 设置合理的防护距离,并安装净化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排放恶臭气体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城镇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财政预算和其他渠道筹
3 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高本行政区域城镇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第5章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
§5.1 概述
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
理技术,这种处理方法的实质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微生物如原 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 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与生物 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生物膜上的微 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殖。一般, 这个过程所需的氧气直接来自大气。 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技术,是对上述过程的强化。
3)生物膜内生物体的分布不均匀,且孔隙率和密度分布也是不均匀的。细胞簇间的空间
形成了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孔隙,竖直方向形成孔,水平方向形成沟。传质过程复杂, 单一参数(如有效扩散系数)来描述基质、电子受体等在生物膜内的传质是不充分的。
4)生物膜内存在物种的竞争,生物膜的外部以活性生物体为主,内部以生物体残骸为主。
滤床
滤床:是普通生物滤池的主体,是微生物生长栖息的场所,上面铺有滤料。理
想的滤料应有以下几个特征:表面积大、孔隙率大、生物不能分解,也不能抑制
生物生长、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有一定机械强度、抗冰冻、价格低廉,适合就
地取材。
以前一般采用碎石、卵石、炉
渣、焦炭等实心拳状无机滤料。
现在已经广泛使用由聚氯乙烯、
一般规定:
1. 普通生物滤池的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2个,并按同时工作设计,设计 流量按平均日污水流量计算,当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时,BOD5的容积 负荷可按表所列数据选用,水力负荷为0.9-3.7m3/(m2d)。对于工业 废水应通过实验来确定。普通生物滤池的计算公式见下页表。
2. 池壁高度比滤料表面层高出0.5-0.9m,用以挡风,保证布水均匀。 3. 池底四周开设通风孔,其总面积不小于滤池表面积的1%。
水体清洁管理制度
水体清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水体的保护和管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水体清洁管理制度,规范水体清洁管理工作,保障水体的水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水体清洁管理工作,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等各类水体。
第三条水体清洁管理应坚持“源头治理、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综合防治、源头控制、多元治理等措施,以防治水体污染、改善水质。
第四条水体清洁管理应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划定保护区、生态修复、推动立法、落实责任、规范管理、强化监管、宣传教育等原则。
第五条水体清洁管理应坚持生态优先、预防为主、有偿使用、生态赔偿、市场化机制等原则。
第二章水体保护与管理第六条相关水利、环保、国土、住建等部门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负责制定水体保护和管理规划和专项规划,确保水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七条对于有污染的水体,应制定专门的水体污染防治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治理措施,防止污染物的直排压制,保护水体环境。
第八条对于水体公共设施,需要实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障水体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九条水体开发和利用项目应编制水环境影响评价,明确环保措施,防止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第十条完善水权和用水审批制度,引导用水行为的节水和环保理念,减少对水体的资源消耗。
第三章水体监测与评估第十一条建立水体监测网络,定期对水体的水质和环境进行监测,对水体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
第十二条建立水体在线监测和实时报警机制,实时掌握水体状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三条建立水体信息公开和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水体监测信息,加强对水体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章水体保洁工作第十四条加强对水体的保洁工作,进行垃圾清理、水草清理、河道清淤等工作,确保水体的整洁和畅通。
第十五条加强对水体的生态修复工作,保护和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第十六条加强对水体边岸的保洁工作,清理沿岸垃圾和杂草,美化水体环境。
第五章监管与执法第十七条建立水体保洁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水体保洁管理工作的监督。
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五章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是农业的命脉。
水是一种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它可以通过复原更新和不断的循环利用。
地球表面约有70%被海水覆盖,而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3%,其中淡水的77.2%以冰帽和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且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如果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或不合理,就会造成水资源的危机。
水体受到人类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能、化学成分、生物组成及底质情况产生了恶化,称为水污染。
最突出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地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种类可分为物理性(如热和放射性物质)污染源、化学性(无机物和有机物)污染源、生物性(如细菌、病毒)污染源。
另外按污染源分布和排放特征可分为点污染、面污染和扩散污染源。
点污染源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一般都是集中从排污口排入水体;面污染源是相对点源而言,主要指农田灌溉形成的径流和地面水径流;扩散污染源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污染水体的途径,如酸雨、黑雪等。
水质是指水和水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是用于表示水中杂质的成分、种类和数量。
水质指标项目繁多,按其性质一般可以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大类。
第一类:物理性水质指标,包括感官物理性指标如: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
其他物理性指标如: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等。
第二类:化学性水质指标,包括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pH值、硬度、各种阳离子、阴离子、一般有机物质等。
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
初中化学水体污染课件教案
初中化学水体污染课件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水体污染的概念、原因和危害,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一、水体污染的定义和概念
1. 水体污染是指外源性物质或能量的输入,使得水体中某些物质或性质发生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功能造成有害影响的过程。
2.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大气降水、船舶和海洋石油污染等。
二、水体污染的种类
1. 有机物污染:如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溶剂、石油烃类、农药残留等。
2. 无机物污染:如镉、铬、铅等重金属离子的超标排放。
3. 放射性物质污染:如核电站事故导致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4. 温度污染:如工业废水中的高温排放。
三、水体污染的危害
1. 水质恶化:导致水体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变化,降低水质。
2. 生态系统破坏: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和繁衍,破坏水中生态平衡。
3. 人体健康受威胁:污染的水源可能通过饮用水、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危害。
四、如何预防和治理水体污染
1.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
2. 严格控制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加强环保治理。
3. 积极开展水体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工作,净化水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水体污染的概念、原因和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为美好的生态环境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概论
富营养化的防治 富营养化的防治的困难表现在:(1)污染源的复杂性,导致水
体富营养化的N、P来源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性污 染源又有内源性污染源。(2)营养物质去除的高难度。
环境科学概论
富营养化的主要治理技术措施 1.工程性措施:挖掘底泥沉积物;深层曝气;注水冲稀。 2.化学方法:凝聚沉降方法;用杀藻剂杀死藻类 3.生物性措施:利用水生生物吸收;投放鲢鱼以控制蓝绿藻的生长。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 ①水污染是一种水质恶化的现象; ②这种恶化是由于水体中进入了某种物质或能量而造成的; ③水体所承纳的物质或能量之多已达到了导致水体水质发生改变的程度,即
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④这种变化影响了水的有效利用,即将本来可用于某种目的的水恶化为只能
用于更低目的的水
上述数字只是一个平均数,不少学者认为,仅仅根据现有的数据仍不 足以反映中国水污染的真实状况。
环境科学概论
二、水体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水体污染源 水体污染源是指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通常是指向水体
排入污染物或对水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 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可以分为点源和非点源。
人口和工业的过分集中,造成了城市用水严重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
3、水体污染严重 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使很多水体受到污染,
失去了使用功效,也是水资源短缺的一个原因。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废水达到4000多亿吨,造成50000多亿吨水资源被污
染。据推测,在2025年以前,因为水的原因而成为难民者将多达1亿人。 我国南方地区虽然水多,但由于污染,水质性缺水相当严重
另一过程是氧化过程(即生物化学氧化) 2CN-+O2→2CNOCNO-+2H2O→NH4++CO32在一般天然水条件下,微生物氧化过程所造成氰化物的自净
量只占水体对氰化物总自净量的10%左右,在夏季,微生物 氧化过程的自净量可以达到30%左右。
环境科学概论
⒏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 酸性废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C6H12O6+6O2→6CO2+6H2O 180 192 0.01 x 所以: X= 0.011g/l
环境科学概论
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下列指标来表示水中需氧有机物的含量: (1)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用化学 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目前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 重铬酸钾(CODCr)和高锰酸钾(CODMn)。 (2)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表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mg/l)。
环境科学概论
许多氯代烃具有2个使其特别容易产生生物累积的特点:化学性质 极端稳定,脂溶性强,水溶性低,因而很易在生物体内积累。
环境科学概论
⒍酚类化合物 酚属于有机有毒类污染物,可使蛋白质凝固,主要作用
于神经系统。水体受酚污染后,会严重影响各种水生生物的 生长和繁殖,使水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
环境科学概论
特点:面广、分散、难于治理。
❖大气中的降尘、机动车辆排出气体中 的油类物质和颗粒
环境科学概论
三、几种重要水体污染物的性质及来源
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组成可分为无机无毒、无机有毒、 有机无毒、 有机有毒、放射性物质、热污染、病原微生物等。
环境科学概论
1.需氧污染物:某些有机化合物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简 单的无机物质、CO2和H2O等,这些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 量的氧,故又称为需氧污染物。如:
及食品造纸、制革、印染、焦化、石油化工等工业废水。
环境科学概论
⒉植物营养物 所谓植物营养物主要是指N、P、K、S及其化合物。 (1)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
第一,也是主要方面,来自化肥,施入农田的化肥只有一部分为农作物 所吸收,未被吸收的则被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携带至地下水与地表水中;
环境科学概论
⒎氰化物污染
水体中氰化物主要来自化学、电镀、煤气、炼焦等工业排放的含氰废 水。氰化物是剧毒物质。
水体对氰化物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天然水体中净化过程,主要有二个 途径:
一个是挥发排除: CN-+CO2+H2O=HCN↑+HCO3-(这一过程的净 化量可以占到水体对氰化物自净的90%左右);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2)生活污染源 特点:浑浊,含大量有机物,且均无毒; 含有大量合成洗涤剂; 含有多种微生物。
环境科学概论
3)农村水体面源污染源分析
❖下水尚收集的各种垃圾
❖农田残留氮磷肥和农药
❖裸露土地和农田的水土流失
❖分散性餐饮废水
❖农户分散畜牧家禽养殖业废水
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最主要的是生物毒性。
环境科学概论
重金属的污染有三个特点: ①在天然水体中,只要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 的范围大致在1-10mg/l,毒性较强的金属如Hg、Cd产生毒性的浓度范围 在0.01-0.001mg/l。 ②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重金属可以在较高级生物体内成千成万倍 地富集,然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中积累造成慢性中毒。 ③水体中的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 物,如甲基化(甲基汞)。
环境科学概论
(3)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包括水中所有有机污 染物质的含碳量,以化学燃烧方法测定。
(4)总需氧量:TOD(Total Oxygen Demand) TOC和TOD均是以化学燃烧氧化反应,前者测定结果以碳表示,后者测
定结果以氧表示。
环境科学概论
水体中需氧有机物的来源 污染水体中的需氧污染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牲畜污水
环境科学概论
⒋热污染 废热污染,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
(1)造成水体温度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 (2)影响生产者的物种组成,因而影响整个食物链; (3)刺激水中有害物质的反应活性,增强有毒物质、重金属等 的生物毒性。 (4)使鱼类抗病能力下降,变得极易感病。
环境科学概论
⒌氯代烃
氯代烃也叫有机氯,是一种合成有机物,其中1个或几个氢原子被氯原 子取代。溴原子和氟原子在化学上类似氯原子。也能取代氢原子,所以, 这个族的取代烃称为卤代烃,这种化合物广泛用于塑料、电绝缘体、农 药、灭火剂、木材防腐以及许多其他产品。
《全球环境展望》发布:“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度减少或 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 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人口将面临水荒”
第二节 水体污染
一、水体污染的概念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 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 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 生物、放射性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了水 体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 态环境,造成水质恶的现象。
一般来说,水体中P超过20mg/m3,或无机氮超过300mg/m3,即可 认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可见,对发生富营养化作用来说,P的作用 大于N。
环境科学概论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危害: ①藻类大量繁殖,耗去水中溶解氧,造成水中鱼类窒息而无法生存,
水产资源遭破坏; ②水中含氮化合物的增加,对人畜健康带来很大危害,硝酸盐超过一
环境科学概论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就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所作的说明:2005 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V类水 质,全国约50%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 水存在安全问题。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 象。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2005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406起, 其中水污染事故693起。
4、用水浪费和盲目开采造成水资源不足
环境科学概论
序 号
富水国家
1 加拿大
2 巴拿马
3 尼加拉瓜
4
巴西
13 美 国
人均M3/ 人年
121930
66060
53480
38280
10430
序 号
缺水国家
1
马尔它
2
利比亚
3 巴巴多斯
4
阿曼
13 中 国
人均M3/ 人年
70 190 200 540 2400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
全世界河流径流总量按人平均,每人在一万立方米以上,我国 地面稳定的径流量近2.7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计算, 每人占有23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4。
在时空上分布也不均匀,东南方多,西北部少,夏秋季多,冬 春季少。
环境科学概论
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 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耕地面积仅 占全国的36%;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水 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华北地区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 价值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只占4.7%;江南地区矿产资源仅占 全国10.2%,而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2.6%。因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 地矿产少,水量有余;北方耕地矿产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环境科学概论
3.重金属污染 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 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金属如 Zn、Cu、Co、Ni、Sn等。 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Hg、Cd、Cr、Pb、As等,也有人称之为 “五毒”。
环境科学概论
重金属污染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 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分散和富集的过程,这些过 程称为金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