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里面的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恐龙无处不有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原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原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原文被压扁的沙子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
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
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解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会运用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解析:在细读两文的基础上,抓住两篇文章的结尾段进行归纳。
二、参考答案:《恐龙无处不有》的论证思路: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现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
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一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超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呢?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是大陆在漂移面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一推断最近一次“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一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成四部分一于是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最后得出结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被压扁的沙子》的论证思路;起笔提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引出恐龙灭绝的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然后分析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通过严密的推理,肯定“撞击说”否定“火山说”,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外最体撞击地球。
解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一般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两篇文章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行文的。
三、参考答案:1.补充说明性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注重观察、善于发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2.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意在强调此研究的现实意义。
3.使晦涩难懂的化学名词变得浅显,适合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理解。
4.对上文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文所讲的道理,从句子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幽默和思维的活跃。
解析:结合上下文,体会这些补充说明性文字的作用,体会论证语言的严密性。
四、参考答案:板块构造理论。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课后题及答案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课后题及答案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设计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两篇短文共同涉及的问题,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设计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不同作用和含义。
第1题,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到是指哪些动物。
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人们非常熟悉。
“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同属两栖动物。
第2题,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参见“有关资料”部分)。
第3题,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
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4题,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对联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对联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美国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创作的两篇科普短文,分别为《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
以下是根据这两篇短文创作的对联:上联:恐龙灭绝探秘,追寻地球历史
下联:沙子压扁释因,探索宇宙奥秘
横批:科学之光
这两篇短文通过对恐龙灭绝和沙子被压扁的原因进行探讨,阐述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的联系。
对联的上联表达了对恐龙灭绝的探究,追寻地球历史的足迹;下联则描述了对沙子被压扁原因的解释,探索宇宙的奥秘。
横批“科学之光”强调了科学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科学探索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希望这个对联能够体现《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主题,同时也展示了科学探索的精神。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篇目
科学发现
科学结论
《恐龙无处不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板块构造理论
有》
生物学
地质学
《被压扁的沙 子》
斯石英的发现 地质学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 撞击
生物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 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说明方法
英。
提出问题 科学假说
科学论证
科学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
斯石英
本文的说明对象 ? 恐龙灭绝的原因
两种对立的理论 ? “撞击说”和“火山说”
分析推理
高压形成
沙子
斯石英
高温还原
斯,而石且英肯出定现没的有地发方生肯过定火发山生活过动撞。击
科学家在 恐龙灭绝 年代的岩层中检 测到 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
分析科学家的证明思路
普通的沙子在超高压的状态下会成 为致密的“斯石英”。
“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百 万年的反弹,又会变成沙子。
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 受到过巨大的撞击,产生了高压,而 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推断 结论
(二)举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例子: 证明思路:
在新墨西哥州拉顿一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 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 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
理清思路 明确顺序
作者是怎样从“被压扁的沙子”一步一步推理得 出自己的结论的?请你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作者 科学推理的过程。
斯石英的形成 及性质
推断
形成:二氧化硅处 于超高压的状态。
性质:不十分稳定, 会变成普通沙子。
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撞击说
火山说
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 击地球,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 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 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进 入平流层的尘埃使阳光无法抵 达地球表面,导致包括所有恐 墨剑飘雨 龙在内的许多地球墨生剑物飘雨灭绝。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 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 致使地球生物大量灭绝。
李永强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课 堂 小 结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这篇事理说明文从在南极洲发现恐 龙化石的事实出发,介绍了“板块构造” 理论,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 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证据或得出新的 结论。
最后李永一强l次iyon完gqian整g 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中 “大约”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大约”表示推测,因为所推测的年代久远, 不可能用确定的数字,如果去掉,就是一个很确切的数 字了,与事实不符,用“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liyongqiang 李永强
俯冲( fǔ ) 流逝(shì ) 覆盖( fù ) 抵达( dǐ ) 趋势( qū ) 衍射( yǎn )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检查预习——理解词意 墨剑飘雨
领域:学术l思iyon想gqi或ang社会活动的范围。 俯冲:以李永高强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整 体 感 知 墨剑飘雨
听李读永强课liyon文gqian,g 为课文划分层次。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教案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教案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2.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活跃学习气氛。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借阅科普读物,从中找出与本文内容相关的科学知识,大家共同学习研讨。
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依据。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大陆漂移图示的同时,介绍“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
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
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那么“恐龙无处不有”与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关系呢?(一)明确目标1.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说明方法-打比方
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 《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 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 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 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 重要地位。
说明语言
准简练
浅显易懂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 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 得多么天衣无缝。
《恐龙无处不在》的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 “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 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 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 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 一发现推究原因。 •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 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 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 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恐龙们惊慌失措,争相逃命。可撞击激起的灰尘布 满了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在 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 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 寂无声。
大量恐龙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但任免不了被冻 死、饿死的厄运。
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恐龙时 代就这样结束了。
这一句补充交代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 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惊人 的互补性,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 明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 很多深层证据。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 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明天 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原角龙
鹦鹉嘴龙
梁 龙
鸭嘴龙
三角龙
剑 龙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相互影响。
生物学: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科学疑问:南极恐龙化石从何而来? 证
地质学:大陆分裂带走恐龙
明
证明结论:“板块构造理论”
3.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将高深的科学知识介绍得明白透彻、通俗易懂的?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 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4.科学家经过思考、分析得出跨领域的新知,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善于联想、想象。 科学假设、推理。 多角度思考问题。
精读思考
《恐龙无处不在》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 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个例子是如何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 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结 论的?
读准下列加色字字音
臀(tÚn) 骨骼(gé) 漂移(piāo) 褶皱(zhě) 彗星(huì) 潮汐(xī) 陨石(yǔ)
理解下列词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中的意思
漂移: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致密:细致而精密。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课文可分三部分:提出问题(第⑴段)——分析问题(⑵—⒁)——得 出结论(第⒂段)
《被压扁的沙子》
⑴段:提出问题,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⑵段:引用报道说明恐龙灭绝可能是由外星撞击地球导致的。 ⑶段:从“撞击说”引出反论“火山说”。(举例子) ⑷段:总结恐龙灭绝的两种主要原因,承上启下。 ⑸段:点明探讨“撞击说”和“火山说”的深远意义。(学术问题与现实问题) ⑹段:归纳科学家寻找证据验证两种理论,为下文做铺垫。 ⑺段:举例科学家发现“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形成原因,照应题目(作比 较)。 ⑻段:介绍斯石英的性质,为下文它能印证外星撞击做铺垫。 ⑼段:用斯石英与金刚石作比较,进一步说明斯石英的性质(举例子)。 被压扁与缓慢反弹或向外扩散。 ⑽段:说明斯石英加热到一定程度能够变为普通沙子(列数字)。 ⑾段:说明斯石英只存在于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⑿段:说明斯石英是在巨大压力下瞬间形成的。 ⒀段:用事实说明斯石英不可能出现在火山活动地区。(否定“火山说”)
初二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笔记
初二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笔记一、概括笔记这篇笔记主要讲述了阿西莫夫的短文两篇,分别是《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阿西莫夫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发现的过程,以及科学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影响。
二、主题思考阿西莫夫的短文主题集中于科学发现的过程和科学思维的方式。
他认为,科学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验证、不断发展的思维方式。
因此,科学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发现新的事实,更依赖于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事实的解读能力。
三、科学方法在《恐龙无处不在》中,阿西莫夫强调了科学观察和推理的重要性。
他指出,科学家们需要通过对自然现象的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新的科学事实。
同时,科学家们还需要通过推理和想象,将事实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科学理论。
这种科学方法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四、人类文明在《被压扁的沙子》中,阿西莫夫提到了科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他认为,科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科学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五、总结笔记通过阅读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科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这些思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科学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验证、不断发展的思维方式,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三、拓展延伸:
1、文章的作者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其实我们中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 请你从自己的体会入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各门学科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比如:要想学好语 文,不仅要看文学方面的书,还要认真学习政治、历史、 生物、地理等学科,只有这样,才算树立了大语文观,为 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否则,不能融会贯通, 一身书呆子气,将会被现代社会淘汰。
第二部分(2~14段):通过对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的分析说明, 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 第三部分(15段):表明南极恐龙化石发现的作用,照应了第1段,突 出主旨 2、恐龙化石在南极被发现-------恐龙遍布世界各地----------大陆漂移 学说成立 (运用了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
问题五:试着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火山说”的依据: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 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 巨大灾难。
问题二: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 样灭绝的?
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 而应该是撞击。
问题三:本篇短文同样把深奥抽象的道理阐 述得通俗易懂,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恰当的 说明方法。文中除了运用举例子这一说明方 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例如:谈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
时,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运用了“一立 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 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还有“列数字”等
问题四: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
问题五: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 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八年级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课文原文及赏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课文原文:恐龙无处不在我们对于恐龙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化石。
这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在地球上生存了约1.5亿年,但在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
它们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这表明它们曾经广泛分布。
那么,为什么恐龙会在地球上如此广泛地分布呢?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恐龙因为体型巨大,需要在洞中筑巢,持续不断的降雨可以淹没洞穴,杀死恐龙。
但是,这种假说无法解释为什么恐龙在南极也有发现。
难道恐龙能够穿越冰雪覆盖的大陆,抵达南极吗?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大陆漂移导致了恐龙的广泛分布。
大陆漂移理论认为,地球上曾经只有一块巨大的陆地,称为“泛大陆”。
后来,这块大陆分裂开来,漂移到了不同的位置,形成了今天的大陆。
恐龙在泛大陆上广泛分布,随后因为大陆漂移,它们的化石也出现在了各个大陆。
被压扁的沙子如果你在沙滩上行走,你可能会发现一些被压扁的沙子。
这些沙子曾经是圆润的,但现在被压得扁平。
这是为什么呢?这些被压扁的沙子,其实是沉积岩的一种。
当沙子被沉积在海底或湖底时,上面的沉积物不断堆积,对下面的沙子产生巨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会把沙子压扁,使其失去原有的形状。
这些被压扁的沙子,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地球历史的重要信息。
通过对这些沙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
赏析:阿西莫夫的这两篇短文,语言简洁明了,内容深入浅出,为我们展现了恐龙和沙子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话题背后的科学原理。
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恐龙为何无处不在,以及沙子为何会被压扁,更可以领略到科学的魅力所在。
在《恐龙无处不在》中,阿西莫夫通过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式,引导我们思考恐龙广泛分布的原因。
他运用了大陆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使我们对这一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这篇文章也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是需要不断提出假设并验证的过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分 说)
大 陆 漂 移 学 说 成 立
(总结)
《恐龙无处不在》的段落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 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 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 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 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 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 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 全文。
探寻背景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 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迷题。不 同领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美国科 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大陆漂移假说,佐证 了在不同领域内发现会对其他领域产生的影 响,从而写成此文。
整体感知
科学家们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推理得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字词积累
褶皱(zhě 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 曲的过程。 劫难(jié nàn):灾难;灾祸。 历经劫难。 致密(zhìmì ):周密;细致。 追溯(zhuī sù):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 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èng):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 毛病,没有一点破绽。也比喻诗文浑然一体,没有雕琢的痕 迹。 不解之谜(bù jiě zhī mí):解不开的谜团。 冰天雪地(bīng tiān xǔe dì):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非常寒冷。 趋势:事物或局势发展的动向。 携带(xié dài):随身带着。 舒适(shū shì):舒服安逸。 悲惨(bēi cǎn):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遗骸(yíhái):曾是有生命的躯体的化石骸骨(如人的尸体)。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则也可能 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
文章怎样引出“撞击说”的?找出有 关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 了稀有金属铱。
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 地球撞击的结果。
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使 许多尘埃进入平流层,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阳 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都体现出多角度、跨学科地思考、分析问题的 思维特征。 《恐龙无处不有》:恐龙——板块理论生物学—— 地质学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恐龙化学、地理学、 天文学——生物学
(3)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 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 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 同。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 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 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 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 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 世界各地。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么问 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 自己在迁移。
3.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 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 上所有的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 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 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 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 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 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 有力证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 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知识点总结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知识点总结恐龙无处不有一、故事背景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可是6 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
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
二、问题归纳1.课文开头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开头发出议论,点明中心,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便于读者理解全文,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
2.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3. 说说恐龙为什么会无处不在,这个现象证明了怎样的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
4.文中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试列举作者这样认为的两点理由。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
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5.第九段“似乎”能否删除?为什么?【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
不能,“似乎”在这里表示推测,如果去掉,就表示对当时的情况很肯定,就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6.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课文开头作者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7.文章为什么要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相类似。
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一般人明白: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恐龙无处不有》
被6500万年前,地 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 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身体表面覆 盖着鳞片;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 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整个地 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 叠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 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 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
作者是如何得出板块构造的?
科学家们由
南极附近的岛上发现恐龙化石的现
象 推理得出了 地壳在进行缓慢而不可抗拒的运动 的结 论。
欧洲.亚洲 北美洲
非洲
印度
南美洲
南极洲.澳大利亚
作者是如何得出板块构造的?
已知:南极附近的岛上发现恐龙化石。 ∵其他大陆已发现了恐龙化石。 ∴恐龙曾经遍布世界各地。 ∵恐龙的生活习性不适合南极的气候。 ∴恐龙不可能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 去。 ∴大陆在漂移。 又∵一些板块边缘可以拼合 ∴地壳的确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三 角 龙
古 盗 龙
鸭嘴龙
鹦鹉嘴龙
双 冠 龙
霸 王 龙
霸王龙
梁 龙
异齿龙
阿西莫夫(1920—1992), 美国科幻、科普作家,18岁 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 小说《偷乘飞船的人》。一 生著作惊人。写了至少400本 书,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 小说界的泰斗。 现有:“基地系列” “机器人系列” “银河帝国系列”
(分 说)
总
大 陆 漂 移 学 说 成 立
(总结)
• (一)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 冰箱 ( 打比方 ) •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 列数字) •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 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 海洋深渊等等.( 举例子 )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38页)
2.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恐龙无处不有》,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行缓慢但 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
潮汐( xī )
状元成才路
铱 ( yī ) 状元成才路
词语解释
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 构造形式。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膨胀:由于温度升高或其他因素,物体的长度增加 或体积增长。 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 的由来。
什么是“泛大陆”?复述“泛大陆”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25亿年前——完整的泛大 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6500万年以前——完全分开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恐龙无处不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恐龙不会迁徙 状元成才路
列数字
(5)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 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打比方
目标导学六: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
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
状元成才路
也许会得到解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解:XX
地质学
25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 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 产生影响。”
议论
是全篇行文的逻 辑基础,起到总领 全文的作用。
2021/3/10
讲解:XX
26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2021/3/10
讲解:XX
27
不同科学领 域之间是紧
2021/3/10
讲解:XX
30
2021/3/10
讲解:XX
31
2021/3/10
讲解:XX
32
2021/3/10
讲解:XX
地震
33
2021/3/10
讲解:XX
火山爆发
34
海啸
2021/3/10
讲解:XX
35
2021/3/10
讲解:XX
龙卷风 36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021/3/10
讲解:XX
21
4、“泛大陆”是怎样形成的?
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 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 陆,板块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 一段时间,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 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就是 “泛大陆”。
2021/3/10
讲解:XX
22
2021/3/10
讲解:XX
29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 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 得多么天衣无缝。
这一句补充交代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 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惊人的 互补性,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 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 多深层证据。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 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 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 世界各地。
2021/3/10
讲解:XX
19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么问 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
自己在迁移。 2021/3/10
讲解:XX
20
3.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 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 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 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 个板块下面俯冲。
恐龙灭绝的原因
2021/3/10
讲解:XX
37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 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 为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根据又是什么?
2021/3/10
讲解:XX
38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 能找出来吗?
撞 击 说
2021/3/10
讲解:XX
火山说
39
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 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 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 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 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原意是逆流而上。现常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2021/3/10
讲解:XX
16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 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
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
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
有力证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
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
2021/3/10
讲解:XX
15
解决生字词:
遗骸 hái 蟾蜍 chán chú 褶皱 Zhě zòu 劫难 jié 追溯 sù 两栖 qī 鸟臀目 tún
复述“泛大陆” 分离成七大洲的过 程。
2.25亿年前——完整的泛大陆 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6500万年以前——完全分开
2021/3/10
讲解:XX
23
想一想: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021/3/10
讲解:XX
24
恐龙
板块理论
生物学 紧密联系 相互影响 不同科学领域
2021/3/10
2021/3/10
讲解:XX
17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4.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大陆”
分离
2021/3/10
讲解:XX
18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 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 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密相连 (总起)
2021/3/10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大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陆 漂
恐龙无处不在
移 学
说
恐龙不会迁徙
成
立
大陆漂移
(总结)
(具体说明)
讲解:XX
28
揣摩语言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 物。 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
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到是指哪些动物。现 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 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人们非常熟悉。 “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 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 为它们属同一个家族。举例帮助读者理解, 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2021/3/10
讲解:XX
1
2021/3/10
讲解:XX
2
异齿龙
2021/3/10
讲解:XX
3
三 角 龙
2021/3/10
讲解:XX
4
鸭嘴龙
2021/3/10
讲解:XX
5
2021/3/10
讲解:XX
6
2021/3/10
讲解:XX
7
2021/3/10
讲解:XX
8
2021/3/10
讲解:XX
9
2021/3/10
讲解:XX
10
霸王龙
2021/3/10
讲解:XX
11
2021/3/10
讲解:XX
12
2021/3/10
讲解:XX
13
本文选自《新疆域 》, 作者阿西莫夫 (1920—1992),美 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 科学幻想小说家。他 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 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 部,是公认的当今美
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2021/3/10
讲解:XX
14
写作背景: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
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
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
上所有的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
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
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