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国学知识全知道读后感-范文模板 (11页)
《国学常识全知道》读后感

《国学常识全知道》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国学常识全知道》读后感文/刘兴兴读《国学常识全知道》,学经典知识,对我个人来说,有不少收获和体会。
从国学经典中获得了许多新知识,提高了自身素养,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必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博而精。
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要学。
《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
《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自傲。
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同事中人才济济,通过不断交流、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长足提高。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
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作为行事标准。
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
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暴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踏实。
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
他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特别想感受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
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古汉语文学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经典拿出来细细品品,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
国学知识读后感字

国学知识读后感字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字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星推荐!每每阅读吕思勉先生的著作,总有提升的感悟。
如“凡一种大宗教,必具高深及浅显二方面之理论,以满足于高等与低等之人。
但宗教之为物,不徒重理智,而兼重意志及感情”,一句话就将宗教与哲学之关系打通。
《国学知识大全》以篇区隔汇集了《国学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和《中国史籍读法》七篇。
个人看法,本书是民国至今初入国学的最佳选择,广博而深邃,可反复阅读。
先生对于国学研究之广之深,寥寥数十字摘录,“儒家者流,盖出于古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中庸者,随时随地,审处而求其至当;絜矩者,就所接之人,我所愿于彼者,即彼之所愿于我,而当以是先施之”就将儒家及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讲得清清白白,这是一个治学大家的功力体现。
“诸子之学重在社会政治方面,不重在哲学科学方面,因诸子本身之发展及其对后来之影响皆如此”。
先生总结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六家的别略如下:“最早者农家,沿袭简陋(时代或地域)之农业社会之思想。
次之者道家,代表简陋之游牧社会。
次之者墨家,其思想与夏代政治颇有渊源。
次之者儒家及阴阳家,见多识广,知若干种治法,应更迭使用。
最新者法家,对外主张兼并,对内主张摧毁贵族,总而言之,是打倒封建势力(以开明专制为手段)。
”是不是言简意赅,大道化简呀。
《经子解题》更是为国学初学者开出书单、阅读次序、纲要和参考书目,让无从下手者拨云见日,去伪存真。
“吾国旧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由来已久。
而四者之中,集为后起。
盖人类之学问,必有其研究之对象。
书籍之以记载现象为主者,是为史;就现象加以研求、发明公理者,则为经、子”;“昔人读书之弊,在于不甚讲门径,今人则又失之太讲门径,而不甚下切实工夫,二者皆弊也”。
国学知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国学知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国学知识学习篇1(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
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国学书籍读后感(通用5篇)

国学书籍读后感(通用5篇)国学书籍读后感(通用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书籍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书籍读后感1五星推荐!每每阅读吕思勉先生的著作,总有提升的感悟。
如“凡一种大宗教,必具高深及浅显二方面之理论,以满足于高等与低等之人。
但宗教之为物,不徒重理智,而兼重意志及感情”,一句话就将宗教与哲学之关系打通。
《国学知识大全》以篇区隔汇集了《国学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和《中国史籍读法》七篇。
个人看法,本书是民国至今初入国学的最佳选择,广博而深邃,可反复阅读。
先生对于国学研究之广之深,寥寥数十字摘录,“儒家者流,盖出于古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中庸者,随时随地,审处而求其至当;絜矩者,就所接之人,我所愿于彼者,即彼之所愿于我,而当以是先施之”就将儒家及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讲得清清白白,这是一个治学大家的功力体现。
“诸子之学重在社会政治方面,不重在哲学科学方面,因诸子本身之发展及其对后来之影响皆如此”。
先生总结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六家的别略如下:“最早者农家,沿袭简陋(时代或地域)之农业社会之思想。
次之者道家,代表简陋之游牧社会。
次之者墨家,其思想与夏代政治颇有渊源。
次之者儒家及阴阳家,见多识广,知若干种治法,应更迭使用。
最新者法家,对外主张兼并,对内主张摧毁贵族,总而言之,是打倒封建势力(以开明专制为手段)。
”是不是言简意赅,大道化简呀。
《经子解题》更是为国学初学者开出书单、阅读次序、纲要和参考书目,让无从下手者拨云见日,去伪存真。
“吾国旧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由来已久。
而四者之中,集为后起。
盖人类之学问,必有其研究之对象。
书籍之以记载现象为主者,是为史;就现象加以研求、发明公理者,则为经、子”;“昔人读书之弊,在于不甚讲门径,今人则又失之太讲门径,而不甚下切实工夫,二者皆弊也”。
【最新文档】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7页)

【最新文档】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看了国学知识大全之后有什么读后感?
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1]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
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
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
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如孔子
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读书的人要
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国学心得体会及感想(精选10篇)

国学心得体会及感想(精选10篇)国学心得体会及感想篇1经典诵读,是大课间行为艺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期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构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持续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
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
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带给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
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仅仅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好处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洛龙教育这块期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关于国学的读后感范文

关于国学的读后感范文导语: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下面提供一些关于国学的读后感,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国学读后感篇一:学国学读后感这学期老师发了一本《国学启蒙》的书,我读了这本书就爱不释手。
从书中,我收获很多,明白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一、《国学启蒙》让我学会学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国学启蒙》让我学会做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启蒙》,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
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我们从小就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读国学有感(精选13篇)

读国学有感(精选13篇)读国学有感第1篇我读了《论语》之后,《论语》给了我在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启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开始,我对这句话疑惑不解,但在之后亲身体验过后我就全明白了。
学校里骄阳似火的下午的第一节课上,我们开始学习一首古诗,我们在课堂上用心发言,专心听讲,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一节课如流水般风速雷池地过去了,这节课的主要资料我全都学会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踏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看到同学们在朗朗上口的读着昨日新学的那首古诗,我也加入了同学们的队伍一齐读了起来,我一读,就发现了崭新的知识,这不正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也体会过。
一次,远方家乡的表妹来我家住了几天,她和我很聊得来,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也有人不理解我,但我从不记恨别人,也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如果学了,然后再按必须的时间去实习它,不是也很高兴吗?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从遥远的地方而来,不也很开心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心里从不怨恨,难道不也是正人君子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学习方法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写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道德修养的,还有的论语是写学习态度的和写人生哲理的,总之,论语如天上的一颗颗璀璨的繁星一样多,也像繁星一样指引着我们人生的道路,告诉我们正确的方向。
读了《论语》,我明白了要温故知新,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孝敬父母。
读国学有感第2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故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人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说了“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人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材施教”恐怕是孔子在教育上最大的特点。
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帮大家的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走进写作之路这么久以来,我深知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在不断的探索学习过程中,让我终于明了自己写作水平如此有待提高的源泉,原因之一在于很多国学知识并不是特别的通晓。
一本《国学知识大全》,我从老家辗转带到北京,又从北京辗转带回老家,它似乎见证了我那不安的心以及不平的道路,路上反复的翻看更让我惊叹这是一本开启国学宝藏的指路明灯,而且我能从其中窥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吕思勉是出生于江苏常州的民国人士,12岁开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
自古江南地带多出文人才子,吕思勉老先生将这一传统传扬得更加细致入微,他的一生著有两部中国通史,4部断代史,5部专门史加上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大量史学佳绩,在历史和国学方面影响深远,流传广泛对后世是非常有指导和参考价值的。
《国学知识大全》这本书囊括了吕思勉先生的《国学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 ___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可谓一应俱全,对于如今国学知识缺乏的人来说犹如荣获至宝,非常全面。
但是此书全是文言文,如果对文言风格的作品不是特别感兴趣,我还是建议切莫碰触这本书。
因为大家风范,岂是尔等俗人能用只言片语叙说的呢。
当国学思想在电视媒体上大肆宣传时,作为中华民族的华夏子孙,我们更应该对这些国学知识了然于世,而不是紧锁眉头,觉得甚是乏味。
我也曾纳闷何为国学,在此书当中将国学与国学者的定义解释的面面俱到,将我多年的困惑一扫而尽。
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
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为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
这句话的意思,简要的概括就是说国学是我们国家过往的一种文学,它包含了中国学术上的性质和变迁,但并不是说跟外国的学问完全不同的学术,在学术上并不是说完全摒弃外国文学,学问上自古以来都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
国学知识全知道读后感

国学知识全知道读后感国学知识全知道读后感“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胁肩谄笑,趋炎附势,出于利欲诱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为不是“仁”。
何谓“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认为恭敬就不会招致欺侮,宽容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守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机敏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调遣别人。
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
当然,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还有很多,但就教师的为人准则,只此几点,我认为就足够矣。
可见,孔子仁德思想的深远影响。
一是教师不可培养“巧言令色”者,而要培养有独立个性,执着追求,宽容他人,忠于祖国,有益社会的人。
二是教师个人的为人处事态度,对他人要“恭敬”,只有恭敬地对待他人,才能少生矛盾和误会,甚至纠纷,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思考自己该思考的问题,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提高办事效率。
三是教师要诚信做人,“信则人仁焉”。
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一定要讲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影响力,号召力,有损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长、学生打交道时,事先一定要认真思考,不能做到的不要承诺,已承诺的要准时按要求兑现,包括我们对学生的奖惩,对学生的要求等。
四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慈善,“惠则足以使人”,慈善,在我看来,就是关心、关爱、关怀学生,这种关心、关爱应该是全面的,不仅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方面,情感思想方面,不仅是大事情,而应该体现在细微处。
有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不好管,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给予了他们多少爱,多少关心,不然,怎么不能“足以使人”呢?五是对待家长和学生要宽容,教师观念要改变,不能居高临下地要求和训斥家长和学生。
首先要知道,没有了学生,教师的位置也就不存在了,存在的教师也就没有意义了,再者,我们要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作为家长的时候接受其他老师“教育”时的心情是不是很好。
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

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1当走进写作之路这么久以来,我深知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在不断的探索学习过程中,让我终于明了自己写作水平如此有待提高的源泉,原因之一在于很多国学知识并不是特别的通晓。
一本《国学知识大全》,我从老家辗转带到北京,又从北京辗转带回老家,它似乎见证了我那不安的心以及不平的道路,路上反复的翻看更让我惊叹这是一本开启国学宝藏的指路明灯,而且我能从其中窥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学知识大全》这本书囊括了吕思勉先生的《国学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可谓一应俱全,对于如今国学知识缺乏的人来说犹如荣获至宝,非常全面。
但是此书全是文言文,如果对文言风格的作品不是特别感兴趣,我还是建议切莫碰触这本书。
因为大家风范,岂是尔等俗人能用只言片语叙说的呢。
当国学思想在电视媒体上大肆宣传时,作为中华民族的华夏子孙,我们更应该对这些国学知识了然于世,而不是紧锁眉头,觉得甚是乏味。
我也曾纳闷何为国学,在此书当中将国学与国学者的定义解释的面面俱到,将我多年的困惑一扫而尽。
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
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为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
这句话的意思,简要的概括就是说国学是我们国家过往的一种文学,它包含了中国学术上的性质和变迁,但并不是说跟外国的学问完全不同的学术,在学术上并不是说完全摒弃外国文学,学问上自古以来都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
《国学知识大全》这本书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完全通透领会,在我的余生中还需要细细体会。
国学知识大全读后感2吕思勉先生的这部《国学知识大全》自在民国时期出版,直到今天,依然是广大国学爱好者的首读和必读之书,并广受好评。
盖因其大而全,全而细,更注重梳理脉络,讲究文化的传承有序,严格来讲如果你要钻研国学,这本书绝不是终点,而是起步与目录,吕思勉先生在帮你把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点串联成线,并在哪里需要进行延伸阅读都有标注和推荐相关书籍,此点最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国学知识全知道读后感-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国学知识全知道读后感
国学知识全知道是讲中国的主要文化的书籍,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呢?
国学知识全知道【1】
收到《国学常识》一书也有一段时间了,由于放假外出,书评也就提交的有些晚了。
说实话,《国学常识》一书并没有看完,里面的东西太多,包含的知识太杂,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本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书中讲到了很多典故,习俗的来源,每个里面都包含这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包含了职官典制、法律文化、民生礼俗、衣食住行、体育娱乐、哲学宗教、语言文学、书画艺术、戏曲曲艺、建筑园林、中华医药等方面,可以说涵盖了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好多问题可以毫不费力的在其中找到答案。
但是,我想说的却是,这些文化,现在知道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几个人会关注呢,社会是进步了,我们的知识面再不断扩展,不断的在接受新的知识,可是对于我们的传统,我们却一直在忽视,茶道起源于中国,而现在却流行于日本,韩国也在申请中秋节,而中国人在干什么,在过圣诞,过2.14,我并不反对洋节,但是在过洋节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难道就要丢掉吗,你问问现在的8090后,100%知道2月14情人节,但对于七夕知道的就估计不多了吧。
当然这好像与本书无关,但至少从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知识是很缺乏的,是该补补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