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试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题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获奖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题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获奖

1 前言:该同步练习题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

以高质量的同步练习题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同步练习题)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走近作者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 、。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代表作有随笔集《 》等。

2.字词汇总(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丁卯.( ) 躬.行( ) 修润.( ) 生疏.( ) 商酌.( ) 慎.重( ) 恳.切( ) 打拱.( ) 譬.如( ) 朦胧..( ) 别扭.( ) 公寓.( ) 累赘.( ) 拖沓.( ) 南腔.北调( ) 鞠躬尽瘁.( ) 系⎩⎪⎨⎪⎧( )系鞋带( )关系 论⎩⎪⎨⎪⎧( )讨论( )论语 量⎩⎪⎨⎪⎧( )量杯( )力量(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妥ti ē( ) 草shu ài ( ) 颠p èi ( )流离⎩⎪⎨⎪⎧感k ǎi ( )g ài ( )念 ⎩⎪⎨⎪⎧hu ī( )复hu ī( )谐 ⎩⎪⎨⎪⎧教hu ì( )hu ì( )暗 ⎩⎪⎨⎪⎧p ì( )如b ì( )膀 (3)【理解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①修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商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慎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南腔北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以贯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同步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丹麦举行的2006年体操锦标赛上,我国男女运动员奋力拼搏,囊括了其中八项冠军。

B.日本一直在做着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美梦,对那段令亚洲人民心碎的侵略历史丝毫没有表示致歉。

C.我的妈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我。

D.老师常说:一个人成绩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勤奋的程度。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短短一个世纪,中国从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了世界银行家,而欧洲正截然相反。

B.七月的扬州,气温居高不下,室外暑热如火,我们坐在室内,吹着空调,却如坐春风,十分惬意。

C.武磊在西甲联赛中的出色表现,让所有质疑他的人噤若寒蝉。

D.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骜。

3 .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淡淡的夕阳下,一只小汽艇载着我们向湖的上游驶去。

低视湖心,另有一个天,云影在徘徊。

①往远处望,颜色一点深似一点,渐渐地变成了深碧。

②湖面上水波不兴,船像在一面玻璃上滑行。

③仰望天空,云片悠然地在移动,④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

A.②④①③B.①②④③C.④③②①D.①③④②4 . 下列对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精神、气质。

B.鲁迅先生用原稿包油条,用校样揩桌子、擦手,洗澡间里也摆着校样纸,这说明了鲁迅先生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C.“吃鱼丸”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民主,遇事不盲从,做事认真,深人实际的严谨品质。

D.文章用白描手法刻画鲁迅先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叶圣陶二三事》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单选,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 确凿(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 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 斑斓(lán)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二、语用能力提升(单选,每题3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三、课内精彩阅读(15分)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叶圣陶二三事》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单选,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 确凿(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 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 斑斓(lán)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二、语用能力提升(单选,每题3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三、课内精彩阅读(15分)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练习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练习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操练一、填空题1.叶圣陶,又叫_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中行是今世闻名_________ 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3.《流年碎影》的作者是_________,《顺生论》的作者是_________。

4.本文记叙的叶圣陶先生的首要道德是_________。

5.本文记叙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首要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叶先生以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7.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8.仁者见仁,_________。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二、选择题10.叶圣陶先生是_________的建议组织者之一a.新月社b.未名社c.发明社d.文学研究会11.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a.《顺生论》b.《倪焕之》c.《流年碎影》d.《释教与中国文学》1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比如,旨在阐明叶圣陶先生()a.宽厚b.礼让c.律己严d.谦善13.本文选自()a.《流年碎影》b.《顺生论》c.《文言与文言》d.《谈文论语集》三、解词题14.高文典册15.实践正人,则吾未之有得。

16.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9.己欲立而立人,己于达而达人20.作品等身21沾溉后人的。

22.不愧于屋漏23.若即若离的文就会发荣滋长24.余然之四、简答题25.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许多篇幅记叙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建议?26.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建议,对描绘叶先生的形象有何优点?27.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哪些道德?28.试析本文的写作特征。

29.叶先生写话建议的内容是什么?五、阅览分析题30.阅览本文第五段,答复下面的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同步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别.扭(bié)譬.如(pì)丁卯.(mǎo)鞠.躬尽瘁(jū)B.业绩.(jì)生疏.(shū)字帖.(tiē)诲.人不倦(huì)C.恢.复(huī)修润.(rùn)商酌.(zhuó)颠沛.流离(pèi)D.累赘.(zhui)拖沓.(tā)朦.胧(méng)以身作则.(zé)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到2017年3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800万左右。

B.杨绛先生在文学语言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C.今年传奇欧美音乐界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100周年诞辰。

D.5月21日,2016年世界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在江苏昆山落幕,使中国羽毛球女队击败韩国队卫冕成功。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②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

③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④人无信不立。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⑤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A.①②⑤④③B.④②①③⑤C.③④①②⑤D.①④③②⑤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课文第一段可视作引子,主要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年级:七年级册次:下册单元:第四单元设计者:一、语基达标训练1.读读写写(给划线标音或填空)丁卯年()修润()生疏()商酌()恳切()譬如()朦胧()()累赘()别扭()拖沓()妥帖()搀和:()()冗长:()()人不倦不()下问()流离以身作()2.解释词语搀和:修润:商酌:颠沛流离:诲人不倦:不耻下问:以身作则:东四八条:冗长:著作等身:沾溉:二、课内精彩阅读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3.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内容?4.请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划分段落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三、课外类文阅读孤独温暖的旅程铁凝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

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

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

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

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

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

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

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②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

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

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

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

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实用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实用

前言:该同步练习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

以高质量的同步练习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同步练习)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修润.(rùn)譬.如(pì)累赘.(zhui) 叶圣陶.(táo)B.拖沓.(tà) 妥帖.(tiē) 悲哀.(āi) 丁卯.年(mǎo)C.恳.切(kěn) 监.督(jiān) 触.及(chù) 颠沛.流离(pèi)D.草率.(shuài) 感慨.(kǎi) 告辞.(cí) 诲.人不倦(huǐ)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对普通话shēngshū(),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2)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zhuó()性的意见。

(3)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的。

(4)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jūgōngjìncuì(),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不用这个词还好,用了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

B.张老师要求我们不能迟到一分钟,他自己便以身作则....,第一个到教室。

C.这几年,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王欣颠沛流离....地换了好几个学校。

D.孔子虽然被尊为“圣人”,但他还是经常不耻下问....。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人。

B.叶圣陶先生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那么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卷(2)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卷(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卷(2)一、积累运用(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商酌.累赘.拖沓.丁卯.慎.重删.减妥.帖2.(3分)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繁碎教晦草率B.生疏恳切恢复C.鞠躬公寓感慨D.体例躬行格式3.(3分)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不耻下问:颠沛流离:。

4.(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5.(3分)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夏天某日,初二学生小明给同班好友小亮打电话,约小亮周末一起去江边游玩。

想到父母说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

小亮对小明说:A.夏天周末江边游玩的人多,我父母说不安全,不让我去。

很抱歉,你还是约别人一起去吧。

B.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

你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

C.周末去江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

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

D.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

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伴,就都不要去了。

6.(3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A______,则吾未之有得。

”②一处是,“B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③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④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只要是A______,就能B______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1)在横线上补填语句。

A B(2)①②句中都有一个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试题(附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年级:七年级册次:下册单元:第四单元(一)基础部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生shū()商酌()kěn()切累zhuì()譬()如tuǒ()帖2.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B.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C.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D.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 (2分)A.宽厚B.礼让C.律己严D.谦虚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③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④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A.④②①③B.②④③①C.②①④③D. ④①②③5.叶圣陶,原名,现代作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之称。

(二)课内语段阅读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03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0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2.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确凿(záo)哺育(fǔ) 喧嚣一拍既合B.炽痛(zhì) 重荷(hè) 磐石无遐及此C.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斑斓(lán) 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简洁B.幽默C.严谨D.平和4.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夏天某日,初二学生小明给同班好友小亮打电话,约小亮周末一起去江边游玩。

想到父母说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

小亮对小明说:A.夏天周末江边游玩的人多,我父母说不安全,不让我去。

很抱歉,你还是约别人一起去吧。

B.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

你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

C.周末去江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

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

D.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

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伴,就都不要去了。

5.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A.《顺生论》B.《倪焕之》C.《流年碎影》D.《佛教与中国文学》二、语言表达6.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湛蓝的天空像碧玉一样澄澈,苍翠的树木像卫士一样挺拔,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793)1.解释词语或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商酌:(2)以身作则:(3)颠沛流离:(4)不耻下问:(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 :(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使人感到多余、麻烦的事物。

(7) :修改润色。

(8) :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9) :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10) :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2.选词填空。

A.商酌B.商量(1)我想和你一下明天的行程安排。

(2)这个策划案,还有待于进一步。

3.叶圣陶,原名,家、编辑家、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童话集《》等。

张中行,学者、家,他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并称“”。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4.本文通过一系列的事件,重点介绍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哉.()商酌.()累赘.()妥帖.()拖tà()pì()如méng()胧丁mǎo()年以身zuò()则不chǐ()下问fù()之一笑颠pèi()流离7.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累.赘()日积月累.()劳累.()(2)草率.()效率.()(3)别.扭()别.离()(4)新鲜.()鲜.为人知()参考答案1(1)【答案】商量斟酌。

(2)【答案】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3)【答案】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4)【答案】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5)【答案】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6)【答案】累赘(7)【答案】修润(8)【答案】付之一笑(9)【答案】诲人不倦(10)【答案】鞠躬尽瘁2(1)【答案】B(2)【答案】A3.【答案】:叶绍钧;作;教育;倪焕之;稻草人;散文;季羡林;金克木;燕园三老4.【答案】:待人厚;律己严5.【答案】:①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01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01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一、精挑细选。

1.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________________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①当然要观察。

①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①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①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2.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3.下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朦胧眩目寒暄仓皇失措B.累赘伶俐辩论不计其数C.蹒跚躬行抱歉唉声叹气D.咀嚼生蔬执拗颠沛流离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到2017年3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800万左右。

B.杨绛先生在文学语言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C.今年传奇欧美音乐界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100周年诞辰。

D.5月21日,2016年世界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在江苏昆山落幕,使中国羽毛球女队击败韩国队卫冕成功。

5.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交两遍不成?”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新部编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

新部编版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

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一、字词书写1.读下面一段文字,为加点的汉字写出准确的读音。

语文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深层的是思想。

读杨绛的《老王》,让我们明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违背人心会感到愧怍.(______);读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被叶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待人宽厚、律己严格的品质而感染.(______)。

二、选择题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简洁B.幽默C.严谨D.平和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文章选自《呐喊》。

B.《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开头写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然后介绍他家三级台阶的来历及原因。

接着写父亲为了改变自家的地位,开始了漫长的准备,年年辛苦劳碌,目的是想获得别人的尊重。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中作者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叶圣陶的“待人厚,律己严”的精神品德。

D.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以“爱”为主题,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但也综合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下列对课文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木兰诗》刻画了一位聪明勇敢、杀敌爱国的女英雄形象,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诗。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全文以生动具体的叙述,细腻抒情的文笔,表现出叶先生的精神风貌。

C.《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D.《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明了阿长不懂文化,但又体现了她对“我”的事很用心很在意。

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出叶先生的精神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让我帮他(修改润色)。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

②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③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④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二、语用能力提升5.下列说话得体的一项是()A.你已经交了作业,课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要我叫两遍不成?”B.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6.(淄博中考)班级要开展“诵读儒家经典,涵养君子之风”专题阅读活动。

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查阅资料】你如果图书馆借阅参考书籍,可以从下列书籍中选择哪两本?()A.《论语别裁》B.《庄子心得》C.《战国策》D.《孟子的智慧》E.《乐府诗集》(2)【感悟君子】儒家经典中,有许多论述“君子”的名句,请写出一句并就此阐述什么才是“君子”。

三、课文内容回顾7.叶圣陶,又名_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_ 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9.《流年碎影》的作者是_________,《顺生论》的作者是_________。

10.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_________。

11.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12.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13.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14.仁者见仁,_________。

1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四、课内精彩阅读16.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17.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18.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19.试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20.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五、课外类文阅读孤独温暖的旅程铁凝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

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

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

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

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

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

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

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②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

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

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

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

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

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

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

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

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

③1989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

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

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说好。

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

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

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

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④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派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是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

⑤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

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法)收藏起来。

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⑥于是我又常想,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⑦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21.作者在回忆汪曾祺先生的时候,既有与汪老的直接接触,也有从书本中了解的汪老。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1)文中作者说汪曾祺先生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结合文章分别回答“温和”“剔透”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2)“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的风雪是如何在这里肆虐过他的时光。

”这句话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文中“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3.从文章看,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汪曾祺?24.文章的标题“孤独温暖的旅程”有什么含意?25.第⑤段中“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汪曾祺为什么说“人是孤儿”。

六、习作表达训练27.本文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请以“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为题写一遍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案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罩)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疏),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改润色)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商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p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解析:D项中“顺口”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解析:A项中不合逻辑,应将“纠正”和“指出”互换位置;B项中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否”;C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