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记三篇

合集下载

个人扶贫日记范文三篇

个人扶贫日记范文三篇

【导语】民情⽇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设法尽快帮助解决。

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个满意的答复。

⼩编整理了个⼈扶贫⽇记范⽂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今天的天⽓很好,阳光明媚,下村⼜再次去⾛访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户。

在这⽚熟悉的⼟地上,⼀路上⽥地间⼀群群忙碌的群众,有的在地⾥拔花⽣、有的在割晚稻、有的⽥⾥放⽜,有的在⼟⾥挖红薯.......秋天丰收的喜悦,笑脸写在每⼀个的脸上。

看着勤劳的⼈们,沿着弯曲的⼩路,不知不觉就到了⾃⼰帮扶的贫困户王恩娣家门⼝,⾛进他家第⼀眼就看见她⽼公罗林长和⼩孙⼦在摘花⽣,他看到我起⾝招呼我。

我们拉了拉家常,问了问⽬前的⽣产⽣活情况,他告诉我⽼伴在帮别⼈割稻⼦,就⾃⼰和孙⼦孙⼥在家,现在⽣活都能吃饱穿暖,感谢党的好政策,⼲部们隔三差五的来关⼼我们⽼两⼝,真的很感谢。

听到贫困户的⼼⾥话我⼼⾥很⾼兴,⾃开展结对帮扶以来,贫困户没有把我忘记,还能喊出我的名字。

最后我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了他们的⾃⾝努⼒,⽇⼦⼀定会越过越好,幸福富裕的⽣活⼀定会梦想成真的。

篇⼆ 10⽉25⽇上午8:10,我们⼈和卫⽣院精准扶贫医疗队5名队员在医院院内集合,带齐检查设备和常⽤药品,前往⼈和乡郭应村委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员家中开展健康义诊服务。

8:45,在当地乡村医⽣的带领下,我们⾸先来到因病致贫患者张新民的家中。

仔细了解患者⽬前的病情后,医务⼈员开始为他听诊、测⾎压,讲解健康养⽣知识,提出合理的康复⽅案,并交代了在⽇常⽣活当中应注意的事项。

离开时,张新民握着我们的⼿,连声表⽰感谢。

9:50,医疗队到达了因病返贫患者⾼庆华⽼⼈家中。

⾼庆华⽼⼈正坐在屋檐下听收⾳机,见到了我们5⼈,⽼⼈颤巍巍的站起来。

当知晓我们的来意后,⾼庆华⽼⼈激动得语⽆伦次,连声说道:“还是党的政策好啊!”由于⽼⼈患脑⾎栓多年,常年卧病在床,⽣活不能⾃理,说话很费⼒,⽆法与外⼈正常交流,所以我们都⾮常理解⽼⼈的⼼情。

我的扶贫日记三篇

我的扶贫日记三篇

我的扶贫日记三篇篇一这两天雨下个不停,酷热的夏天暂时被阴雨赶跑了。

头顶没有了烈日,脚下却是泥泞,扶贫工作依然在冒雨进行着。

今天来到我包扶的第二户群众家,也算是去探望他们吧。

雨天看看他们的房子漏不漏,了解了解他们致贫的更深层原因,看能不能给他们做点什么,尽自己一点力所能及的帮扶。

这是一家原本幸福的家庭,但一场意外,却把他们拖进了万劫不复的贫困中。

三年前二月的一个早上,这家三十六岁的男主人早晨起来睁开朦胧睡眼,走到门前时看见他家门口的柳树有一条枝垂了下来,可又没完全掉下来,耷拉在那儿有些碍事。

于是他站在树下使劲的拽那树枝,可怎么也拽不下来,他就爬到那棵并不高的树上,抓住上面的树枝,想用脚踩断下面的那个掉了一半的树枝,悲剧就在这时候发生了。

他刚站到那树枝上,树枝就突然折断了,他被重重的摔了下来。

这一摔,让他年轻的身躯这辈子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不断的看病治疗,花去了他家所有的积蓄,但他还是没有站起来,从此他成了一位一级残疾人。

从此以后他只能眼巴巴的躺在床上让年迈的母亲照顾他。

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进城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孩子上学。

日子就这样艰苦的向前熬着。

还好有政府给的那些虽然少、但却也能救急的低保和残废补助金。

政府给他每月80元的残疾生活补助,又给全家每人每月205元的低保金,这样他家每月就有900元的生活费(他母亲没有低保),再加上她媳妇打工每月的一千多元工资,一家人的吃喝问题还能勉强对付。

但要付水电费、房租、以及俩学龄孩子和他老母亲全家五口人的其它开销就远远不够了。

政府的计划是要他们家在2019年脱贫,这怎么可能呢?两年以后,他的孩子还依然在上学,他依然还是一个残疾人,她母亲越来越苍老,他的爱人还是那个没手艺没技术的打工妹,他们家哪里还可能会有别的收入呢?脱贫真的比做梦还要遥不可及!面对这样的贫困户,我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扶贫想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的是有难度的。

一户人家能不能脱贫,制约因数很多,有时候是非人能力所能及的。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篇一】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篇二】宣传部共有13名干部,2016年共包扶后王家山村17人,贫困人口大多数是年老,残疾人,行动非常不便。

宣传部主要领导和包扶干部通过调研,决定对年老和残疾贫困户进行精神扶贫。

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理念在支撑着这些人?为了消除心中这一疑问,宣传部及时购买了老年收音机、各类书籍,尤其是王道老人需要的笔墨纸砚,把这些精神食粮送到贫困户的手中。

当天离开的时候,已是下午,刚下过雨的庄稼汲取着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快速地成长着。

已经30多岁的王彦辉,本该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却因童年的灾难沦为一个智商只有几岁的孩子,当他看到有人来访的时候,却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

什么样的雨露和阳光能滋润他茁壮成长,收音机里的音乐或许能打开上帝留给他的另一扇门工作人员心情沉重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7月29日,星期五下午,室外温度是32度,实际可能都达到了35度。

宣传部所有人员却出发到包扶村后王家山,提着西瓜、饮料、白糖、饼干等消暑用品,大热天的,你们还记得我们王娥娥的妈妈向包扶干部说道。

礼轻人意重啊包扶干部还显得不好意思。

不轻......不轻......娃娃们连一口水也不喝、一口饭也不吃大妈说着,我们已经走远了。

已经到晚上9点多了,我们该回去了,送出去我们的心意,大家心情一下子超级好。

残疾人王振祥行动不便,夏天还不知道吃西瓜没有?一个暖心的疑问,形成了此次送凉爽之行。

一个志愿者希望与王道老人结对帮扶,这是个好思路,精准扶贫的链条应该越长越好,一定要抽时间和其他志愿者好好谈谈这事这是精准扶贫日志中最有希望的一段话。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篇三】今天,阿光叔叔、小和姐我们三人去第一批尼西鸡养殖户家对禽舍做消毒指导。

全村被崩池神山分成两个片区,按所处地域分为山前和山后,山后五个村民小组基本地处于神山之上,由此多少可以想见山后的一部分状况。

然而,真正进入村组公路,我还是被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九曲十八弯吓得不太敢说话,一条公路拐来拐去盘踞在整座山上,形状简直跟那条蜷缩水泥路上晒太阳的蛇有得一拼。

扶贫民情日记精选3篇

扶贫民情日记精选3篇

扶贫民情日记精选3篇扶贫民情不应该只是一种形式,而是应该切实地为村民干实事,下面为大家精选扶贫民情日记,欢迎阅读!扶贫民情日记一3月12日星期三晴今年初,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开门搞活动”的原则,要求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普通群众,了解民情民生,开展结对帮扶。

真正让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转变作风,让群众得到实惠,密切感情。

3月12日上午,根据市局党组统一安排,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乘坐公交汽车赶到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村开展民情大走访和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

恰巧3月12日,也是国家确定的“植树节”,所以在这次走访活动中,局里还专门安排全体党员干部参加**村的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活动。

由于上午要参加有关会议,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的活动我因故未能参加,多少有些遗憾。

会议结束时,已近晌午,我顾不上中饭,急忙驱车赶往村里,与同志们一起汇合。

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一点多了。

**村村委会对我们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十分重视,专门安排村组干部帮助我们联系农户和带路。

在村妇联主任的引领下,我急忙赶到了此次走访活动中的联系对象,困难群众占洪波的家中。

大老远就看到门口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门前正忙着做家务活,一见到我们,老人显得十分高兴,伸出长满老茧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连声说着欢迎。

村妇联主任介绍说,这是占红波的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

老人说,我知道你一会儿要过来。

估计在这之前,与我一起负责联系和结对帮扶这家农户的局水资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经来过这家并进行了走访和慰问。

老人可能是从他那里已经知道我马上要过来的消息。

进屋坐下,房子是一栋三层高的旧楼房,好像正在装修之中。

占洪波的父亲非常热情,给我倒了杯热茶。

老人说,洪波这孩子,卧病在床已经好几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

这几年,全靠小儿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挣几个钱,把这个家撑起来。

优秀扶贫帮困日记三篇

优秀扶贫帮困日记三篇

精选扶贫帮困日记三篇篇一经了解,一家三口人,母亲刘明英84岁,体弱多病,佝偻着腰;大儿子李香全46岁,小儿子李香定44岁,两兄弟均未婚,弟弟李香定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在与我们交谈中,我们问大儿子李香全,怎么不出去打工挣钱娶媳妇,他说道,本来是可以出去打工挣钱的,但是家庭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一般出去走个亲戚都得半天之内回家,不敢走远,母亲和弟弟在家都得我照顾,更别说出远门挣钱了,我们三个人都是苦命人,只能在一起相依为命,他淳篇二;当我们抱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还有人连工作都找不到;……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完全取决于心然年过65口人,除了老伴,还有女儿女婿2.7亩自留地和自己开荒的7(400元/月)、计划生育金(80元/月)、养老保险金(80元/月)通过对联系户的走访调查,我得出的结论和村里给出的信息是一致的——因病致贫,这种情况在农村相当普遍,我们单位联系的12个农户,有11户是因病致贫,还有一户是因残致贫,说到底,也是因病致贫。

在现今的农村,村民种田不仅不需要缴费纳税,而且还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惠农政策,只要有脑力劳力,只要踏实肯干,日子总会越来越好,可以说,村民致贫的根源几乎都是因为病痛。

因此,完善和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和大病救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于我而言,帮扶联系户任重而道远。

初来咋到,情况不明,我还不能拟出系统而有效的帮扶措施,当前,我除了帮助联系户不折不扣地落实扶贫政策外,还打算就近帮助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以便户主在打工增加收入的同时照看家人,如果经济形势向好,还可以帮助户主把7亩林果地以流转、租赁或入股的方式增加收入。

我深信,只要政策到位,只要协力并进,我的联系户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走出困境!到那时,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百姓脸上的笑容会更灿烂!篇三近日,地区人社局住金山路八道巷社区工作组成员与社区干部,为辖区内平房区贫困户赵伟送去了天颐堂中医院捐助的3000元房屋维修费,为这个困难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扶贫工作日记六篇【篇一】**年5月13日星期一晴作为一名新一轮轮换的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队队长,今天是到村里报到第一天。

刚从国道转到进村的乡道,就被上千亩的稻田的景色吸引了,我赶紧把车窗摇下,用力地吸了一口满是稻草香味的空气,说了句:“这才是大自然的味道”。

**年5月16日星期四晴今天一早,沿着已经硬底化的村道一路走访贫困户,寻找着在门口显眼处的——西区办事处统一制作“关怀户”的牌子。

在一户贫困户家,我看到了门口堆放了很多竹子,想进去看看,究竟这些竹子有何用途。

走进院子,就看到一个人正座在竹凳上制作竹梯。

我首先介绍了自己是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也是扶贫工作队队长。

他赶紧停下手里的活,掏出支烟递给我,我顺手就接过了烟,自来熟的点燃起来,一边了解他的名字。

他叫**,为低保贫困户,因小儿麻痹症的原因,落下了肢体残疾。

目前有门做竹梯的手艺,现今整个**县只有两人会做竹梯,而他是其中之一。

因竹梯为绝缘材料,都是售给电工这类工作的人,这也造成了销售渠道单一,销量不大。

离开**家后,我又专门找了村两委进行了解。

他今年51岁,既是一名低保贫困户,也是县残联在大象村的联络员。

我个人觉得,一名残疾人又是贫困户,**年10月21日星期一晴最近,我经常到**的“生产车间”(旧屋)和他了解情况。

这种竹梯的原材料必须是**,**是良好的绝缘体材料,**购置回来后,要经过火烤拉直,阴干放置2个月。

再进行竹梯的拼装,拼装每一把竹梯时间只需要20分钟,首先要测量好阶梯的长度,各阶梯之间有30厘米的固定间隔值。

因为竹梯是给电工工作使用,需要绝对的绝缘,整个梯子都是竹材料,所以他做的竹梯不用铁钉,一律是竹钉子。

现在市场主要销售的是7、9、11阶的三种竹梯,价格为每一阶8元,所以每把竹梯的售价也是不同。

因为销路单一,他备货量也不大,一个月也就制作40把竹梯这样。

除了竹梯,**还会竹工艺品的制作,“大象村以前有竹工艺品厂,很多村民都掌握了这门手艺”,他告诉我。

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扶贫工作日记三篇导读:本文扶贫工作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建档立卡整改,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

驻村一个月以来,我的主要工作是扶贫攻坚建档立卡整改,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调查表和贫困户信息采集表再次进行逐一检查梳理,对照入户调查信息,查缺补漏,完善规范档案资料。

这些信息覆盖面广,精准度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非常大。

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5+2”“白加黑”就成了我们工作的常态,周末几乎从没休息过,晚上夜夜加班至凌晨。

第一书记胡红宝长时间填写档卡,眼压升高,有时候看东西都重影模糊,我的体重也减了五斤。

想想也不错,这下一举两得,既干了工作,又减了肥,只是有时有点头晕,看来要增加些营养了。

其实不光是我们村,大部分驻村干部都这样,白天入户核查,晚上熬夜整理数据、分析致贫原因。

不少群众白天干活不在家,就得晚上去核查,回来后整理完材料到下半夜是常事。

篇二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从2015年我单位就开始定点帮扶久富村,为改变其贫困面貌,这几年在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通过对村里道路的改造,大部分村民告别了泥泞、颠簸的土路,走上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减少了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我们帮助村里修建了村委办公楼,改善了村委的办公条件,还修建了村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修建好的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进行产业扶持。

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我单位帮助村里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帮助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引领群众发展种养业,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脱贫。

目前,久富村有种植产业4个,核桃、连翘、香菇、大樱桃已形成规模;养殖产业1个,修建8个养鸡大棚,已投入使用,另有养牛产业正在酝酿中,全村的产业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个人扶贫日记简短文档六篇

个人扶贫日记简短文档六篇

个人扶贫日记简短文档六篇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

个人扶贫路上的日记一定很纪念意义,以下是WTT为大家准备的关于个人扶贫日记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个人扶贫日记【1】带着学校周五中午扶贫会上分发的表单,我早上九点出发,经过车辆人烟稀少的大公路,穿过雨后盘旋泥泞的村村通石子山路,越往山上走,越感觉到冷空气迎面袭来,闻着前方勤劳农家柑橘树,柚子树的清香,我知道今天帮扶的第一户贫困户农家快到了,快走过长满柑橘树的大石子路经过泥湿的黄土小路时,出来两只狂吠的家犬,还好主人家知道有人来,马上面带微笑,热情地走出来拦住它们并询问我找谁。

在农户热情的带领下,我来到马兴凤老人家,他的妻子蔡红春老人正在洗衣服,冬天山上气温格外低,加上近日寒雨不断,所以一早她就把为数不多的补丁衣服洗了准备晾干。

看到我来了她马上放下手中的活,一边引我到炉子旁就坐,一边热情的打招呼并拿出几个大柚子,让我走时带路上口渴吃,虽年事已高,老人的热情依旧,委婉的谢绝老人家后,就拿出今天的资料进行记录。

二老告诉我他们家现有两口人,这和我帮助的另一位覃华东家一样,只不过覃华东家有一在金果坪乡中心小学上六年级的学生,而且学生成绩优异,很懂事。

由于马兴凤家的二老身体欠佳,常年就种着屋前后人的一小块田地,一年养一头猪,自给自足,没有什么可支配的收入。

我告诉老人家这次调查资料提交上去后,相关部门会根据民情制定出好的政策,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老人家很欣慰的笑了,真诚的道了声质朴的感谢。

走出马兴凤老人家,在大公路上赶上了一位热心的90后农村小伙的客运车回到了学校。

提前打电话约好,下午一点我来到了覃腊梅家,经过了解,她家住的粗糙土房子是危房,已经向村里反映上报。

覃腊梅原有7亩田地,后来分出去给女儿覃仕菊4亩,由于常年身体体弱多病,就留在家里,简单的种着剩下三亩,有油菜,红薯,洋芋,养了两头猪,留一头卖一头。

她的儿子覃仕红在武汉工地当门卫,几年前做过切大肠手术,她讲当时儿子的病在浙江小地方没医院敢治,后来辗转回到恩施,才在大医院把人倒过来再切除露出的部分才好些,听着这位母亲伤感的.叙述,感觉的到她很想念在外打工的孩子。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三篇导读:本文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时间过得很快,屈指一算,驻村已经半个多月了。

今天在乡政府里参加会议。

主席台上,县级领导和各部门专家行色匆匆地进来,简洁有力地布置完任务后,又急急忙忙地去了下一个乡镇。

一天里,主席台上换了五批领导和专家。

我在下面紧张地记笔记,生怕丢漏了一个字,因为台上的领导和专家所讲的内容,正是我半个月工作中遇到的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参加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临近毕业的学生时代。

千头万绪的扶贫工作容不得我有片刻的松懈。

一天的会议结束后,我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匆匆地向驻地奔驰。

附近的村户都已经熄灯了,我又开始坐在电脑前整理笔记。

笔记整理好以后,我翻出以前的问题清单,对照着新整理的学习笔记,一遍又一遍地思考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该如何安排。

关电脑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午夜十二点。

从作为扶贫干部走进贫困户家的第一天起,我就感觉到自己的肩上已经挑起了一副千斤重担。

记得第一天进村入户的时候,正是数四九的时候,我们几个人穿着大棉袄坐在装有空调的汽车里都不觉得暖和,但当我看到,几家贫困户家里都没有生火炉。

我询问他们家里是不是无煤可烧,他们说:家里的煤足够烧,白天有太阳照着不冷,天黑的时候火炉就生着了。

当时,我的鼻子一酸,差点没有忍住自己的眼泪。

我是农民的儿子,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年迈的父母亲至今仍然居住在村子里。

我内心深处对勤劳简朴、吃苦耐劳的父老乡亲存有深厚的感情。

今天,我以扶贫干部的身份再次回到农村,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现状;上不辜负党组织的重托,下不辜负山山沟沟对我的养育之恩。

篇二由于工作需要,3月26日我被调整到四道沟任驻村第一书记,我到的第二天就进入了工作状态,熟悉情况,调整帮扶的贫困户。

在了解了新情况后,让我越来越感到,第一书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厚重责任。

我在思考: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上,那其他农户生活的怎么样?趁着摸底排查的机会,我为什么不详细的了解一下其他农户的情况,他们中间有没有致贫的,村里的五保户生活的咋样?未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且年龄较大的群体有没有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行两人开始了走村串户掌握情况。

关于扶贫工作的民情日记三篇

关于扶贫工作的民情日记三篇

关于扶贫工作的民情日记三篇导读:本文关于扶贫工作的民情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因为需要开展扶贫工作,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竹子最多,应当发展当地的竹子加工。

所以今天来到零陵区何仙观考察那里的竹子制品。

前几年,因为竹制品销售很旺,何仙观一带竹制品加工厂生意都很好。

现在,因金融危机后,出口减少导致一些竹制品厂倒闭。

目前我们所到的一家竹制品厂,是当地村支书开的一家十多年的老厂了,厂里只有一两个工人在做事,大量的机器都停在那里。

相比以前每台机器前站三道四个员工,目前能够继续经营下去的老板显得非常的无奈,竹子原材料的价格和人工工资一直在上升。

而竹子制品的销量一直不是很好。

因为老板开这个厂一直开了十多年了,销路一直还很稳定,所以能够支撑到现在。

原材料一直在涨价一棵竹子送到厂里成本就要13元到15元。

然后将其锯断,去头去尾。

破开,然后通过机器将其分层,竹片的厚度可以按自己的要求制作。

然后通过人工将其制成竹网。

还要固定四周。

这样一平方米的价格只能卖到18元到20元左右。

一根竹子也做不了几平方米的竹网,如果竹网太薄,就起不到防护作用,太厚就划不来了。

单单将竹子劈开,做成原始的一米长的竹片,20片一捆,一捆也能卖9到12元。

一捆这样的竹片大概能够做成一平方米的竹网。

卖竹网不如直接卖竹片,可以省人工编织。

设备倒是不贵,一台这样的切片的机子也就100多元一台左右。

但是这样的设备需要比较专业的人员操作才行,一般人根本操作不来的。

必须要请专业人员才能做出这些产品。

目前卖的就是一次性的竹筷子和一次性的竹签,这些都是用于餐饮行业的东西,一次性筷子用完就丢了,一次性竹签用于签烤羊肉,烤牛肉用,用完就丢,所以需求量一直存在。

篇二4月7日,星期天,天气晴朗,近来难得的好天气精准扶贫帮扶民情日记百科。

上午九点多,从单位出发,前往石牛去我的“二对一”帮扶对象家中走访。

前往石牛的路并不好走,一路上颠簸晃悠着来到了石牛乡树山总支,得到了总支干部的热情欢迎简单的寒暄后,总支的贺主任就带着我们来到了黄泥村邓家组,让我不好意思的是,我的帮扶对象邓采生老人知道我要来,已经在路边等候着我了。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热门5篇)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热门5篇)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热门5篇)1.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第1篇7月19日:在甲寅村委会,与龙普村委会驻村指导员郭正云一起,到龙普村委会交流学习,并到龙普村委会甘蔗地及山林边,查看是否有适合创建养牛专业合作社的基地,与当地养牛户交流,探讨如何创建养牛专业合作社等问题。

通过了解,要创建养牛专业合作社,并不容易,特别是要求必须有扶贫户参加时,好多村民并不乐意,怕不会成功。

主要原因是,扶贫户要钱没有钱,要人也没有人,要技术没技术,更怕养不好牛而拖后腿,不单赚不了钱还会倒贴,失败在所难免。

在村委会吃饭。

7月25日:在甲寅村委会,与杨副镇长和张主任一起,到洛玛坝、作夫查看养鸭过渡房建设情况。

经过几天的紧张建设,计划养殖10000只的简易过渡房主体已建设完,再需5-6天左右的围边铺地就可以进鸭苗过渡养殖了。

发展稻田养鸭,确实可行,但最大的问题是大量发展后鸭子及鸭蛋的销路问题。

还有“稻鱼鸭”发展模式其实是很矛盾的发展模式。

稻鱼鸭不能同时养,稻鱼可共生,稻鸭基本可共生,但鸭鱼确不能共生,鸭天生就爱吃小鱼、泥鳅、黄鳝、螺蛳等,可说是鱼的天敌。

目前,发展种养殖业,老百姓种养技术基本过得去,不怕养不出来,最怕养出来后卖不出去或卖不了好价钱。

8月4日:在甲寅村委会,与杨副镇长和村委会干部一起查看洛玛坝养鸭过渡房里的鸭苗。

进苗10000只,暂时还行,勉强养得下,养上1个月左右,肯定很拥挤,也容易出问题。

听说,进苗时供鸭苗商没有认真交待清楚如何防疫等问题,特别是刚进苗几天需要冷开水饲喂,要做好防疫措施,否则会引起应急反应,容易发生感冒等疾病而死亡。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就有大量的鸭苗死亡,只少每天死亡200只左右,很不正常,产生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可说是供鸭苗商家不负责任的表现。

8月29日:经甲寅村河谷土地流转的香蕉基地、本那养鸭场,到甲寅村委会。

经过一路实地观看后,见到香蕉长势喜人,说明土地流转很成功,也看到好多良田还荒芜。

土地荒芜的原因是交通不便,又有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只种自家的一小点田也确实划不着,入不敷出。

扶贫帮扶日志三篇_日记作文

扶贫帮扶日志三篇_日记作文

扶贫帮扶日志三篇篇一驻村帮扶有段时间了,村情民情熟悉了;砺志夜校也举办了一期,效果很好。

我深刻感受到,群众工作要讲究方法,对贫困人口的教育不可或缺,批评教育也是一种帮扶。

前段时间入户调查,10组贫困户赵纪中给我留下了邋遢的深刻印象。

有天下午,我和工作队员入户走访,经过赵纪中家门口,只见杂草丛生,垃圾满地,像是长期无人居住的人家;门在里边反锁着,敲了半天才有应声,开门一看,院内一片狼藉,让人无处落脚。

我站在门口问:“大白天在家里干啥哩不开门?”赵纪中揉着眼睛回答:“睡觉哩。

”我沉下脸说:“上次让你把院子内外收拾干净,怎么没见动静,咋回事?看你把家里弄成啥了,还能进去人不?”赵纪中推托道:“最近忙得很,没顾上。

”我说:“这是第二次提醒了,你啥时候收拾?”赵纪中不耐烦地回答:“过两天。

”我一听毫不客气地训斥:“啥?过两天?不行,今天必须把草铲了,把垃圾清理掉,明天早上过来检查;再不收拾,就好好说道说道。

你说今天能不能清理?”赵纪中低头应道:“能。

”第二天上午,我带工作队特意去赵纪中家看了看,门前的杂草和垃圾都已清理干净,人不知道干啥去了。

透过门缝,看到里面依然如故,我让邻居捎话给他,“屋里再不打扫就要请去村委会上课”。

过了几天,村干部告诉我,赵纪中不仅把家里打扫干净了,衣服也洗了,人还变讲究了。

这件事让我很受启发。

对于贫困户,不能一味填鸭式地讨好帮扶,该批评时就得批评,该教育时就得教育;帮扶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内在动力,扶贫先要扶起他们的精气神;否则帮扶工作不仅起不到好效果,还会助长贫困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思想,那就好事变坏事了。

篇二驻村帮扶以来,通过走访群众,我深深感到,思想贫穷比物质贫穷更可怕,脱贫攻坚贵在砺志;当前贫困人口存在着几种不良心态,必须认真纠正。

一是以贫困为荣、沾沾自喜的心态。

一些村民以戴上贫困户帽子感到无比光荣,觉得自己群众基础不错,在村干部心目中有地位,脸上有光彩。

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扶贫工作日记【三篇】篇一5月2日,也就是“五一”假期过后上班的第一天,早上5点,我与扶贫工作队许海标队长就从合肥驾车出发赶往蒙城县桥南村委会,7点50分到达村部,这时扶贫工作队曹博翔副队长也已从蚌埠赶到。

中午,我、许海标、曹博翔与第六批蒙城县农委选派驻村干部韩亮、村委会主任杨力和村扶贫专干邬平军针对桥南村扶贫工作交流了意见,讨论扶贫工作事项,决定对全村贫困户开展走访活动,做到一户一户走访,一家一家核实,争取做到整村全覆盖、无盲区。

下午2点,我们一行就迅即开展走访,了解情况。

我们按照走访要求,到下午5点半,走访了邬庄、张海庄两个自然村的黄思振、杨文杰、杨再堂、张明乐、孟凡民等五户贫困户。

每到一户,我们都仔细询问,了解贫困原因、生活状况,核实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宣传国家扶贫政策,鼓励他们坚定生活信心,开展生产脱贫,早日发家致富。

第一次走访,我对一些贫困家庭的生活现状,十分忧虑,深感不安。

有的家庭无主要劳动力,确确实实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短期内脱贫。

比如邬庄黄思振家,全家三口人,老两口都已高龄,儿子47岁了,是个哑吧,还有点痴呆。

房子是去年通过政府危房改造翻盖的,屋内摆设陈陋,只是一些家用品。

我们到他家时,他老伴正在喂鸡。

他老伴说,由于两人年龄大了,还要照看儿子,也不能到外面务工,主要靠种田收入,现在在家养殖一些鸡、鸭等。

篇二今天,又一次冒着冬日的暖阳,冰冷的北风,和单位同事去我们扶贫点太村镇安家村川子岭自然村扶贫。

今天主要是根据县上安排大走访,并每人要写1000字走访日志。

也好静下心来写一些。

说实在话,川子岭是我心中太村镇自然条件最差的一个村,几年来,每年都会有几次到这个村走访,审核低保,危房改造,防灾、残疾人,元旦春节慰问,还有两户优抚对象等,每次到那些群众家里走访,都会感受到有些户确实很艰难。

川子岭村以前大部分人居住在李家沟,由于受地形所致,残疾人较多,耕地多,随着社会发展,水电不通,交通难,娶媳妇难也开始出现,留守的都是那些年龄大的,常年以农为生的老人和残疾人,文化程度不高,年轻人走向大城市,随着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逐步搬移到现在新村,(现在新村距原居住地李家沟还有五、六里沟坡路),搬到新村群众生活、生产都有很大改善,到今年开春李家沟换住着7户群众,随着今年一次3.2级地震,原有挖掘的土窑洞基本倒塌,随之这些村民也搬离故土(详见本人博客即将消失的旬邑太村李家沟9月6日),现有村民447人,115户。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导读:本文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今天,我以双台乡党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全县推进精准扶贫动员会,这是我任党委书记后,第一次参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员会,深感责任重大。

双台乡地处竹山北大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讨米不到北星河”是双台乡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全乡14个村,总人口1.8万余人,仅贫困人口就有8000人,贫困发生率为39%,是竹山县脱贫攻坚主战场。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以绝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为我乡的奋斗目标。

成立精准扶贫攻坚指挥部,分为14个战区,明确各战区指挥长,签订责任状,双台乡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了。

篇二扎实走访精准扶贫对象,做到扶贫对象精准。

从20xx年6月以来,我乡先后经过“三访四看五评”“精准扶贫回头看”等行动,20xx年认定贫困户1906户5326人,其中政策兜底435户486人。

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围绕规范建档,全面实现“专人、专事、专柜、专盒、专袋”,信息录入全面真实,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档、乡有册”,实现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动态化管理。

篇三在精准识别基础上,我乡开展贫困村、贫困户三年脱贫出列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五个一批”和“十个到户
到人”要求,注重统筹兼顾,长短结合,注重“一村一品”,共规划到村项目126个,总投资3.8亿元,到户项目总投资3亿元,14个贫困村共分三批出列,2016年出列4个村,2017年出列6个村,2018年出列4个村。

扶贫工作日志范文三篇

扶贫工作日志范文三篇

【导语】⽆暇花红柳绿,只有神圣使命。

没有晓风残⽉,唯有攻坚重任。

做扶贫⽇记是为了记录⼯作中发⽣的重要事情,⽇志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设法尽快解决,对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耐⼼的向群众解释,⼒争给群众⼀个满意的答复。

如下是为⼤家准备的⽂章,供您参考。

篇⼀ 从2016年起,县、镇、村各级扶贫⼯作队员投⼊了紧张和没有节假、没有休息⽇的⼯作,牺牲了与家⼈的团聚,牺牲了与朋友的联谊,每天起早贪⿊奋⽃在挂包帮转⾛访或电脑桌前录数据,编制⼯作流程或⽥间地头,我们的脚步⾛遍每⼀个乡间巷道。

近期的⼯作就是再次识别最贫困的群众,补短板,识别出最贫困的群众⼀户⼀策,⼀户⼀⽅案。

由于我们所在的村户数多,⼈⼝多且居住分散,下派的县、镇、村挂包同志少,我们⼏乎⼈均包⼀个⾃然村。

⼯作组长及村总⽀书记分别包派了乔后村最寒苦的⾼寒村板桥和骑龙⼭,⼀个刚参加⼯作不久的⼩姑娘独⾃⼀⼈包了半⼭区箐⽔登,她独⾃⼀⼈早晨从村⾥出发,带上⼀包泡⾯和⼏块甜点和⼀瓶矿泉⽔戴着⼀顶遮阳帽出发了,沿途都被⼈认成初中学⽣,陡峭的坡和⽝吠声没让⼩姑娘胆怯,依然逐家逐户⾛个遍。

我和⼀个刚参加⼯作不久的财政所⼩姑娘分到的⼀个坝区⾃然村,然⽽这个⾃然村也较为复杂,虽然是坝区,其实很分散,东⾄罗⼭脚下,西⾄潓江西边⼭上。

⽽且居民户还较多。

我们逐家逐户认真细致跑个遍,找收⼊最低的,找因病或因学因灾导致贫困的,找仍然居住在危险房屋下,⽯棉⽡房下,整户⼈因⽆钱修缮导致居住拥挤的住房。

我们深怕⾛漏谁家,认真详实核对当天⾛访情况。

我⽪厚⾁糙爬爬⼭⽆啥事,⼀个在惯县城刚参加⼯作的⼩姑娘也随着我爬上陡峭的⼭涯,沿途顾不上喘⽓,我们到了⼀位⼋⼗多岁的⽼爷爷家,房⼦还收拾得不错,东西摆放整齐有绪,⽯棉⽡顶,室内也没什么装饰,⼀张床和⼀套简单的桌椅就构建了⼀个"家"。

两位⽼⼈都年迈了,靠⼀点少得可怜的养⽼⾦来维持⽣计。

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扶贫民情日记三篇篇一阳春三月,乍暖还寒。

在这草长莺飞的三月天,我第一次来到我的新亲戚——我的挂钩户王海元大叔的家。

虽然来之前已经有思想准备,但第一次踏进这如此昏暗破旧的老房子,了解到家里的情况,我还是有些吃惊,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第一次见面,已经62岁的王大叔刚从地里回来,脚上、裤腿上、衣服上都还沾着泥巴。

也许是生活的重担过于沉重,压弯了他瘦小的身躯,王大叔背已微驼,一头白发,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他有着客家人传统的热情,不顾自己身上的泥巴,就已经先忙着烧水泡茶了。

他紧张又激动,端茶的手都在颤抖,嘴里更是不停地念叨:“政府这么好,政府这么好……谢谢你,谢谢你……”多么淳朴多么善良的人啊!伴着茶香袅袅,王大叔和我话起了家常。

“我早年在煤矿里打工,现在老了,和老伴只能在家里干干农活。

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大女儿已经出嫁,儿子不争气,四十几的人了还没娶上媳妇。

小女儿是很乖巧懂事,所以想留在身边有个依靠,找个上门女婿,可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要找个差不多的小伙来,很难啊!所以一拖再拖,小女儿今年也32岁了,还没结婚……这栋老房子原来住满了人,现在他们都搬走了,只剩我们家了……”从王大叔的话语里,可以听出他的无奈与辛酸。

可是尽管生活如此艰辛不易,他没有抱怨,没有放弃,默默承受着,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他那瘦弱的肩膀苦撑着这个贫困的家。

看着王大叔那饱经沧桑的脸,我的心里无比酸楚又无比感动。

时间过得飞快,我向王大叔告别,他一直坚持要把我送到楼门外。

回去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王大叔呢?现在出台了这么多这么好的扶贫政策,回去要好好研究啊!车窗外,阳光如此灿烂,田里的秧苗生机勃勃,路边曾经饱经霜冻的野草、野花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也长得、开得这么欢快!是啊,有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有希望,王大叔一家的生活,我们的生活,都会越来越好的,不是吗?篇二今天是难得的一个好晴天,一大早,我们驻大地坡村扶贫工作队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扶贫工作日记6篇

扶贫工作日记6篇

扶贫工作日记6篇【篇一】2022年3月18日星期三多云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某某村建设40亩耕地的果蔬喷灌设施建设项目今天正式开工了。

站在施工现场,这个月以来的点点滴滴不禁涌上心头。

去年七月的一天,我在村里巡查,走到某某时,看到一块地种了很多种农作物,麻叶、地瓜、芥兰、花生……“这块地种了好多东西啊。

”我边数着田里的农作物,边对村书记说。

“是啊,这块地是集体的,没能租出去,村民们就在这里随便种点菜用来自家吃。

”村书记不以为意地说,但这句话却让我陷入了沉思:某某村是一个贫困村,经济基础相当薄弱,青年人大量外出务工,人均耕地不到0.1亩,却还出现耕地闲置的情况。

9月,局领导带队进村开展慰问调研,我将驻村半年来了解到的某某村情况向局主要领导和镇党委书记当面汇报,并谈了发展现代农业,盘活某某闲置土地的设想。

“自动化灌溉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式,某某村耕地有限,必须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才能增加农作物亩产量,才能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建立起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听完汇报,领导们对我报以赞许的目光,局领导更是现场决定全力支持自动化喷灌项目的实施,镇领导也同意以镇政府的名义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

一颗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经历风霜雪雨,一个项目从构思到实施,同样也要经历很多曲折。

在获得局里30万元和区里40万元的资金支持后,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经过多次讨论和实地查看,摸清了村里可用耕地数量,明确了项目拟实施的具体位置,也确定了发展方向,大家最后决定,将项目名称定为“果蔬喷灌项目”。

我们多次到某某镇台湾农民创业园实地考察果蔬喷灌设施,了解设计、造价、供电线路、排水系统、适用农作物等内容,与项目设计方探讨项目方案和设计细节,还要做好“四议两公开”以及起草项目申报材料。

十月下旬,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代表们都表示支持建设果蔬喷灌项目,与会不少村民提出,希望项目建成后能把耕地和设施租给他们发展生产,大家的热情让我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贫日记三篇
篇一
瓢泼雨中情,帮扶一家亲
屈云兰
今年3
纪超过70
次去到了他
您拍的特好看。

7月12号这天,单位有同事说趁着这几天业务工作不是太忙,去帮扶户家里看看吧,我想着得把给奶奶洗完裱好的照片送过去,顺便还得看看他们异地搬迁的房子建得怎么样了,于是一拍即合,决定第二天出发。

13日一早,我们一行人踏上了行程,到达村里时已经快到中午,经过商议,我们根据路线分了两班,我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去到落水坪村5组帮扶户家中。

经过了一段长途跋涉,到达扶贫户所在的组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因为我们的帮扶对象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同事想了想说:"我们一起先去山上吧,这会儿天阴沉沉的,看来是要下大雨了,等会儿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再去你那家".达成一致后,我们通过山间小路上了山,去到了同事的帮扶户家中。

刚刚坐下,大暴雨就来了,外面大雨如注,而我们坐的地方,一直飘着小雨,我第一次真实的见到了书中所说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情景。

与此同时,这户人家的贫困情况也出乎我的意料,房子很老旧,目光所及之处,看不到一点现代化的东西,但是看得出来主人家
很勤劳,无论是家中喂养的猪和鸡,还是一路走来看到的玉米地,无不告诉我们,这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农村妇女的代表,淳厚朴实,勤俭持家。

我就在这种意境里,伴随着雨声,听同事和主人家亲切的拉着家常。

坐了一个多小时,眼看着雨小些了,我们决定下山,走的时候,同事给主人家塞了两百块钱,我看到她瞬间就红了眼眶,一直说不能要不能要,自己一个残疾人,还不了恩情,能有人这么关心一下她就很好了。

同事一直说,我们能够通过精准扶贫认识,也是一种缘分,帮扶一家亲,你就收下吧,自己留着买点小东西,以后我有时间,就会来看你,我们也从旁帮着劝她,推了很久她才收下。

下山的时候,原来走的那条路已经不能走了,我们决定从另外一条路走到公路边。

雨还在下,这时,我的这位同事把自己带着的雨伞让给了同行的另一位同事,他说,起码我年轻些,淋一下没事。

我们一行三人顺着被茅草遮盖着
得现在走的这条路很平坦,连着步伐都轻快许多。

在又一*
在山里的人家担忧,如果这样连日的暴雨,村民出行势必有安全问题。

坐在回城的车上,我不禁想到了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有位扶贫干部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在
祖国欣欣向荣的今天,怎么还有这么多贫困的老百姓"?我想,成为贫困户的原因有很多,也许有的人是因为不思上进,但通过这几个月我自己实地的与他们接触,看到更多的,都是一群辛苦劳作、自力更生的可爱的人们。

自然环境的恶劣、交通的不便、技术的落后、思想的守旧、甚至疾病等等,都是掣肘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们,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迷茫过、恐惧过,但我们从没退缩过。

我们有面对艰难和困苦的决心,也有改变和被改变的勇气。

在我看来,党中央自上而下开展的扶贫工作,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引导我们的干部职工真正的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

这样一来,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眼里变得鲜活、变得动态,不再是从书中或电视里面看到的那样,冰冷而不真
实。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明白他们的所需所想。

在繁重的农活之余,在每一个琐碎的日常之后,他们也需要倾诉、需要表达、需要有人给他们讲一讲外面的世界,也许只是亲切的与之拉拉家常,都能增进彼此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

从他们最需要的小事做起,这样才能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乘着精准扶贫的快车,与他们一起早日实现脱贫梦想。

篇二
2017年4月20日星期三天气晴
一套领导精心安排的办公设备、一副妻子细心准备的生活行囊、两个经验丰富的公益志愿者陪着我带着市委、市政府和部领导对扶贫攻坚工作的殷殷嘱托,我来到聚宝乡黑顶村开始履行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

的黑顶山儿女。

会主任默默的解决生活的各项困难。

15户贫困户、34
扶贫攻坚,累并快乐着!
洮南市委宣传部闫海义
篇三
3月1710多名职工,新年后又一次来到青天乡三槐村,深入
到各自结对贫困户家中开展"二清楚二明确"活动,即弄清楚家庭状况、弄清楚致贫原因,明确脱贫路子、明确脱贫时间。

上午10点,我们一行刚到三槐村部,就和等候在这里的村干部与结对户热情地打招呼,相互问长问短,村部顿
时热闹起来,一股暖流流淌在大家的心中。

接着,我们在村会议室召开了简短的见面会,简要地总结与通报了去年来的结对帮扶情况。

会上,乡党委书记说,三槐村在县人社局的帮扶下,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都有显着提升;各帮扶干部对贫困户的脱贫、发展一直倾力支持。

我代表局党组向结对帮扶贫困户讲述了2015年所做的帮扶工作,并简要地介绍了2016年的计划安排,把我们所做的和准备做的事情,明确告诉大家,让大家清楚明白。

这次走访送温暖活动中,我们每个结对干部个人捐资700元,由村两委统一准备了米、油等生活用品,向结对户送上一点心意。

随后,我们在各自结对贫困户的引导下,深入到他们家中走访慰问。

虽然山中坡陡路滑、崎岖难行,但大家精神饱满,亲自背着大米、拎着食用油,步行数公里的山路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实地了解致贫情况,商议具体的帮扶措施。

三槐村掌形组王贻海户是我的结对户,全家3口人,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靠他做建筑砌匠的一点工资和一点茶桑收入,收入微薄。

他家致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上大学,入不敷出,开支较大,家庭很贫困。

我和乡党委王书记步行4里多山路来到他家,看到我们来后,王贻海同志热情地接待我们坐下。

我向他详细询问了家里情况,认真听听他们有什么具体要求。

我很高兴地听说孩子学习很上进,家里目前虽然较困难,但孩子毕业后,就会负担减轻。

看到他家空闲地较多,我建议他们今年多养几头黑猪,多种点土产品,我帮助销售,一起共同渡过眼前的困难。

王贻海告诉我,今年他准备搞种养业,养殖3头有机黑猪,利用猪粪养泥鳅;准备开挖一口渔塘。

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感觉到
暖暖的,心想:春天已经来了,收获硕果的金秋还会远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