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的历史文化五大特色
三门峡值得玩的景点
三门峡值得玩的景点三门峡值得玩的景点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三门峡市,因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而闻名遐迩。
但是,三门峡不仅仅是水利建设的代表,还拥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下面,我将按其类别为大家介绍三门峡值得一游的景点。
自然风光类1. 虎牙飞瀑虎牙飞瀑位于三门峡市陕县境内,是我国中部地区少有的飞瀑景观之一。
这个瀑布高达30米,水量充沛,瀑布如虎牙一般翘首跃起,犹如天然的水幕舞台,十分壮观。
2. 蕲仙山蕲仙山是三门峡市的瑰宝。
这里有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融合了“山水、林木、古迹、石窟、文化”五大旅游资源。
在这里,你可以漫步林荫小道,观赏飞流险峡;可以游览泉洞峡谷,领略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你还可以登高远眺,感受山水之美,心旷神怡。
3. 南四岛风景区南四岛是三门峡市唯一的一座江中大岛,地处大赵湾游船直航旅游区,被誉为“小三峡风景区”。
这里有接近原始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丰富的生态景观,充满着浓郁的水乡味道。
历史文化类1. 伏牛山西周古墓群伏牛山西周古墓群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新棚乡海东村,距三门峡市区60公里。
古墓群内最著名的是周武王之孙公益寺建陵墓。
这里是中原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西周贵族聚居区,也是对研究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宗教信仰、金石学、美术史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的遗址。
2. 老君山道教文化旅游区老君山道教文化旅游区是以民间信仰、文化传承和景点观光为主的旅游度假胜地。
这里有福元宫、仙人洞、观音圣境、紫霞宫等众多景点,堪称中国道教重要的文化中心。
3. 伏羲庙伏羲庙是三门峡市内最为知名的一座古迹,始建于清代。
伏羲是古人类学家和民间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灵魂。
庙内有伏羲祠、炎帝祠、轩辕祠等多个神殿,还有众多典雅的石雕和古建筑,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
以上便是三门峡市值得一游的景点啦。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发现的宝藏。
相信在这里,你会收获到一次愉悦的旅游经历。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
河南省辖地级市
01 历史沿革
03 地理环境 05 人口
目录
02 行政区划 04 自然资源 06 经济
07 社会事业
09 历史文化 011 名优特产
目录
08 交通运输 010 风景名胜 012 荣誉称号
基本信息
三门峡市,河南省辖地级市,别称陕州、天鹅之城、上阳城,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地貌 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总面积993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3月,全 市辖2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203.7万人。
矿产资源
三门峡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地413处,其中大型矿床27处,中型矿床56处,小型矿及以下矿床320 处。发现矿产66种,提交资源储量的50种,主要有贵金属、黑色、有色、稀有(散)、放射性等金属矿产以及冶 金辅助原料、燃料、化工原料等非金属矿产。“黄(黄金)、白(铝土矿)、黑(煤炭)”是三大优势矿产。共 发现岩金矿区52处,查明金资源量605.42吨,保有226.96吨;铝土矿主要分布于渑池县、陕州区境内,发现矿产 地44处,累计查明矿石量4.79亿吨,保有4.4亿吨;煤炭主要分布于义马市、陕州区境内,已查明陕渑、义马两 大煤田,矿区28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4.87亿吨,保有资源储量为10.41亿万吨。
最新关于河南三门峡市的介绍
3. 社区建设展望
1. 社区建设将更加注重居民参与,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提升居 民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2. 社区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包括公园、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场 等,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务。
3. 社区环境将得到改善,我们将加强绿化工作,打造宜居、宜 业、宜游的生态社区。
感谢观看!
1. 三门峡市拥有多所知名学校,如三门峡市第一中学、三门峡市实 验中学等,这些学校在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水平。
1
2. 三门峡市的教育资源丰富,不仅有优质的公立学校,还有一批优 秀的民办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选择。
2
3. 三门峡市的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在学术上有着严格的
3
2. 特色美食推荐
1. 三门峡市的特色美食之 一是黄河鲤鱼,其肉质鲜嫩 ,口感细腻,是来三门峡旅 游的游客必尝的美食。
2. 三门峡市的另一道特 色美食是烩面,面条筋道 ,汤底醇厚,搭配上丰富 的配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让人回味无穷。
3. 三门峡市还有一道特色 美食是羊肉泡馍,馍软糯, 羊肉鲜嫩,汤汁浓郁,是冬 季暖胃的好选择。
二、三门峡 市旅游资源
1. 著名景点介绍
01
02
03
1. 三门峡市的著名景点之一 是云台山,这是中国四大佛 教名山之一,以其险峻的山 势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
2. 另一个值得一游的景点是 三门峡大坝,这是世界上最 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也是中 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3. 三门峡市还有一处历史悠 久的景点——虢国博物馆, 这里收藏了大量的虢国文物 ,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虢国 的历史文化。
03
3. 三门峡市气候四季分明 ,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 候,适宜居住和旅游。
三门峡三门的典故
三门峡三门的典故三门峡三门的来历三门峡地名的典故来源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
相传在很久以前,三门峡地区洪水肆虐,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大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来到了这里进行治水。
他用神斧将高山劈成了“人门”、“神门”和“鬼门”三道峡谷,从而疏导了黄河水,使得洪水得以东流。
因此,这个地方就被命名为“三门峡”。
这个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许多著名的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都发生在这里,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黄帝铸鼎等。
这些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人定胜天、英勇坚毅、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基因。
此外,三门峡还是黄帝时代仰韶文化的发现地和中心区域,以及郭、虢、焦、陕等姓氏的起源地,著名郡望弘农郡的所在地。
如今,三门天险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横亘峡谷的大坝,像一条银色的缎条把山西、河南两省连接起来。
这里已成为一个融合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门峡地区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变迁和发展。
从黄帝时代开始,这里就是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舞台。
让我们从大禹治水的故事出发,继续探寻三门峡地区的历史韵味。
大禹治水成功后,三门峡地区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随着人口的增加,这里形成了众多的部落。
当时,部落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地盘,频繁发生战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部落联盟制度应运而生,希望通过联合各部落的力量,共同应对外部的威胁。
三门峡历史典故据史书记载,距今约4000 年前,三门峡地区曾出现了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其首领就是大禹。
大禹在位期间,实行德政,领导部落民众开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在他的统治下,部落联盟逐渐走向繁荣。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部落联盟内部出现了贫富差距。
一部分人利用自己的地位,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成为部落的贵族。
这些贵族拥有奴隶,形成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
部落联盟的内部矛盾逐渐加剧,导致联盟的凝聚力下降。
在大禹治水之后,众多部落首领开始推崇他的权威。
我的家乡 三门峡
函谷关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 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 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 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虢国墓地
虢国墓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三门峡市区北面的上村岭,是周代诸侯 虢国国君及贵族墓地。整个墓区面积达4万平方米,共发掘出各类贵族墓234座,车马坑 60多座,出土珍贵文物达1万多件。其中两座国君墓中出土了很多的珍贵的一级文物,如 有“华夏第一剑”之称的玉菱铜芯剑、精美华丽的“缀玉面罩”等。虢国墓地的发现填补 了我国西周考古史上的空白,为研究当时的文化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美丽风光
三门峡大坝 蛤蟆塔 函谷关 虢国墓地
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三门峡大坝北 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 西“金三角”。三门峡大坝距市区不足 20km,工程于1957年4月破土动工,仅 用了约4年时间就使大坝主体工程基本 竣工。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 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 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天鹅之城-三门峡
历史文化
名字的由来
地处黄河流域母亲河南岸的三门峡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华夏浩瀚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文化对于推进历史的前进乃至当今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 重要及其深远的影响。仰韶文化、虢国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经》衍化而来的道家、道教文 化便是这诸多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 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
三门峡介绍-三门峡简介PPT(经典版)
3、旅游景点
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区,该关 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 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3、旅游景点
宝轮寺塔
宝轮寺塔:塔的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宝塔”的塔 铭,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 减,外轮廓呈抛物线型,用菱角牙子砖和迭涩 砖层砌出塔檐,秀丽俊俏。
3、旅游景点
豫西大峡谷
豫西大峡谷风景区:位于豫西是指河南省内、 省会郑州以西地区包括洛阳、三门峡、平顶山 三个城市,即洛、虢、鹰三市,西接陕西,东 靠中原,北依太行,南邻黄河。
4
美食文化
灵宝羊肉汤
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的特色美食。相传在 2000多年的秦朝当在人就有喝羊肉汤吃烧饼的 习惯。这里的羊肉汤浓而不臊,香而不膻,辣 而不辛,鲜活清爽,味和绵长,形成了“肉烂 汤白辣子红,味鲜香浓烧饼脆”的特色风味。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天鹅湖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河南三门峡市 东西城区之间的生态区内,国家4A级旅游景 点,现有面积8850亩,其中陆地6150亩,水 面、滩涂2700亩; 核心景区包括双龙湖白天鹅观赏区、陕州古城 和沿黄生态林带三部分。
3、旅游景点
三门峡黄河大坝
三门峡黄河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 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 坝,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可饱览“不尽黄河滚滚 来”的雄伟气势。
观音堂牛肉
是河南三门峡陕县的特色传统名必、吃。据说 在1901年,慈禧太后过道陕县,食用观音堂五 香牛肉后赞不绝口,将其列为贡品。
陕州糟蛋
相传起源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是用鸡蛋和黄酒酒糟加工酿制而成。其特点: 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还有酒香非常有特色的。
三门峡市志上古至民国
三门峡市志(上古至民国)五帝(约公元前30世纪至约公元前21世纪初) 相传女娲炼石补天,在今灵宝市西与陕西省交界的黄河滩留有女娲墓——风陵堆。
相传夸父逐日,干渴而死,其身化为夸父山(在今灵宝市阳平镇),其杖化为桃林(今灵宝市函谷关至陕西省潼关间古称桃林)。
轩辕黄帝在荆山(覆釜山,在今灵宝县市阳平乡)铸9鼎。
鼎成黄帝卒,留衣冠于此,其臣造陵祀奉,沿至民国。
今存黄帝冢。
帝尧命大禹治水,大禹因势疏导黄河,开凿砥柱山(在今湖滨区),使河水分流,形成三门峡,又疏导洛水至熊耳山(在今卢氏县)。
夏(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夏桀淫湎放荡,不理政事。
大臣关龙逢抗辩劝阻,被囚杀,葬于衡岭(在今灵宝市北坡头乡)。
今墓冢犹存。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商汤伐夏桀,在今湖滨区北渡黄河。
西周武王时(公元前1046至公元前l043年) 周武王伐殷后,解散军队,遣散战马于华山之南,战牛于桃林(在今灵宝市),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在今陕县),继封周文王之弟虢仲于虢(今陕县)。
焦国、虢国都城均在今湖滨区。
西周成王时(公元前1042至公元前l021年) 召公姬奭为三宰相之一,与周公姬旦分陕而治,陕原(在今陕县)以西召公辖治。
西周康王时(公元前1020至公元前996年) 在今灵宝市置函谷关(又说公元前966年至公元前948年周昭王置),设令守关。
西周穆王时(公元前976至公元前922年) 西周著名御车者造父,在夸父山得8匹骏马,献给周穆王驾车,西巡至昆仑。
周幽王七年(公元前775年)虢人灭焦。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鲁侯与许文公立周平王于申(在今南阳县以北)。
周幽王死,虢公输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朝二王并立。
东周平王元年至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56年)在卢氏铸卢千币、卢氏涅金币、卢千涅金币,均为铲刀形。
还铸斜肩弧足空首布和中型斜肩足布。
今卢氏县的奸山、蔓渠山、白边山和陕县的橐山等地居民,开始淘金。
河南省三门峡市简介
河南省三门峡市市情概况三门峡位于河南省西部,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是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建设,于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省辖地级市。
1962年改为县级市。
1986年1月又调整为地级市。
现辖3县2市1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总人口221.4万。
市区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38.5万。
三门峡历史悠久。
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使神斧劈开砥柱山,形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滔滔黄河向东流去,三门峡即由此而得名。
三门峡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在五、六十万年以前就留下了华夏祖先的足迹;五、六千年前,就有较大的氏族部落。
这里曾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属虢国,秦置三川郡,西汉为河南府,汉武帝时置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
三门峡资源十分丰富。
目前已发现的矿藏达66种,占河南省已发现矿种的60%。
已探明储量的有50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省前3位的有31种,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能源矿产基地,潜在经济价值达2700亿元。
黄(金)、白(铝)、黑(煤)是我市三大优势矿产资源,黄金储量、产量均为全国第二;铝矾土总储量达1.3亿吨,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全国最好的高铝耐火原料基地;原煤储量达26.9亿吨。
三门峡西的温塘温泉日排水量达6000吨,水温高达62℃,内含42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灵宝是我国六大苹果出口基地之一,苹果年产量已达到6亿公斤;灵宝的大枣,卢氏的木耳、猴头、香菇、板栗、弥猴桃,渑池的仰韶杏和牛心柿饼等在全国都极负盛名。
卢氏山区还有“天然中药库”之称。
三门峡烟叶是我国各大烟厂抢手的优质卷烟原料,有“代云烟”美誉。
三门峡自然风光美丽。
每年10月至次年6月三门峡库区蓄水期,三门峡水库碧水连天、波平如镜。
近200平方公里的清澈水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滩涂水域及丰富的饵料,使三门峡水库成为候鸟迁徙和越冬的天堂。
三门峡市旅游胜地探索
三门峡市旅游胜地探索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
作为中国四大水库之一的三门峡水库坐落在这里,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三门峡市旅游胜地探索将带您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
三门峡市不仅有壮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三门峡市的旅游之旅。
壮美自然景观三门峡市地处黄河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龙门峡、太行山、黄河滩涂等景点,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龙门峡悬崖峭壁、奇石怪岩,太行山绵延起伏、苍翠葱茏,黄河滩涂波光粼粼、壮丽磅礴,构成了三门峡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在这里,您可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领略壮美景色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历史文化遗迹三门峡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城市内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岷山石窟、鸡冠洞等。
岷山石窟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雕刻精美、宏伟壮观,展现了古代艺术的精湛造诣;鸡冠洞则是一处古老的道观,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游览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明的璀璨辉煌。
民俗风情体验除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三门峡市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每年的黄河龙舟节、豫灵山庙会等民俗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参与。
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地道的三门峡美食,欣赏传统的民间表演,感受当地人的热情好客。
体验三门峡市的民俗风情,让您更加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
三门峡市旅游胜地探索,将带您领略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追寻自然之美,探寻历史之源,还是体验民俗风情,三门峡都将给您带来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欢迎您莅临三门峡,开启一段别具特色的旅程!。
三门峡简介介绍
该地质公园位于三门峡市境内,这里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以及峡谷、瀑布等多种自然景观 ,ຫໍສະໝຸດ 进行自然探索和生态观光的绝佳去处。
03
三门峡市文化名胜
三门峡市文化名胜
• 三门峡市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地处黄河中游南岸,因黄河三峡而得名。下面是对三门峡市 的一些文化名胜的介绍。
04
三门峡市特色美食
历史沿革
01
悠久历史
三门峡市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先民在此 繁衍生息,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02
文化底蕴
三门峡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等,还有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行政区划
总面积和人口:三门峡市总面积10496平方千米,常 住人口为2034872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三门峡市特色美食
• 三门峡市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地处黄河中游南岸,被誉为“ 黄河明珠”。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独特的地理位 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美食文化。接下来,我们将为您介 绍三门峡市的几款特色美食。
THANKS
感谢观看
三门峡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三门峡市概述 • 三门峡市自然风光 • 三门峡市文化名胜 • 三门峡市特色美食
01
三门峡市概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
三门峡市位于黄河中游南岸,豫晋陕三省交界处,地理 坐标位于东经110°21'-112°01',北纬33°31'-35°05'之 间。
交通便利
三门峡市交通便利,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贯穿全境, 距离郑州、西安等大城市均有较近的交通距离。
山地森林
灵宝山
三门峡的手工艺品
三门峡的手工艺品
三门峡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手工艺品传统。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三门峡手工艺品:
1. 三门石雕:三门石雕是三门峡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以其造型精美、独特的技艺而闻名。
这些石雕作品通常采用大理石或花岗岩等坚硬的石材制作,包括佛像、动物、人物等各种形态,精湛的雕刻技艺使其栩栩如生。
2. 三门陶瓷:三门陶瓷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门峡陶瓷工艺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了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艺。
三门陶瓷作品通常采用陶土材料,色彩鲜艳,造型多样,包括陶罐、陶碗、陶花瓶等。
3. 三门剪纸:三门剪纸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也是三门峡的代表工艺品之一。
三门剪纸通常以纸张为材料,经过剪、刻、折等工艺制作而成。
这些剪纸作品常常具有吉祥图案,如花鸟、福字、动物等,色彩鲜艳,造型精细。
4. 三门铜器:三门铜器是三门峡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这些铜器作品通常采用纯铜材料,经过铸造、打磨、雕刻等工艺制作而成,包括酒壶、花瓶、香炉等。
这些铜器作品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展示了中国古代铜器制作的精髓技艺。
以上是一些代表性的三门峡手工艺品,它们既彰显了三门峡的独特文化,也是中
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门峡概况
三门峡市概况三门峡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是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型工业城市。
现辖3县(渑池县、陕县、卢氏县)、2市(义马市、灵宝市)、1区(湖滨区)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人口2 23万人,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
三门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中仰韶文化遗址、庙底沟文化遗址、虢国上阳城与虢国墓地三大发掘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三门峡地形多样,环境宜人。
地形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海拔2413.8米的小秦岭老鸦岔脑峰是河南省最高峰。
年平均气温13.2℃,形成了具有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的多元气候。
市域生态和谐,森林覆盖率35.49%,有甘山、亚武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到这里栖息越冬,被誉为“天鹅之城”。
三门峡积极实施特色农业强市战略,逐步建成了果品、畜牧、林业、烟叶、蔬菜、中药材六大产业基地,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0.42亿元。
其中牧、果、林、烟、菜、菌、药、草八大特色支柱产业产值达96.58亿元,占80.2%。
农业信息化、标准化走在全国前列,信息化"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推广,成功申报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
灵宝苹果、大枣和卢氏木耳等10种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是全国认证数量最多的地级市。
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87元正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跨越。
稳定粮食产量,大力发展果、牧、林、烟等特色农业,努力打造“特色农业强市”。
门峡市土特产品种类多,分布广,质地好,历史悠久。
灵宝苹果驰名中外,现种植面积已达115.3万亩,是我国六大苹果出口基地之一;灵宝大枣个大肉厚,红圆甜脆,久负盛名;渑池仰韶杏全国独有,牛心柿饼曾是古代贡品,至今盛名不衰;卢氏的木耳、猴头、蘑菇、核桃、板栗、山楂、猕猴桃等在全国也享有盛誉;近年发展的崤山烟叶,已连续8年在全国评比中获奖,是我国烟叶生产的后起之秀,有“代云烟”之称;这里的山区自古就有“天然中药库”和“一步三药”的美称,全市已发现有中药材8大类,2000多个品种,主要有天麻、柴胡、黄芪、连翘等。
浅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中的伦理问题
浅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中的伦理问题1.1工程概况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三门峡枢纽”)是黄河“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保安工程体系中的第一座大型工程、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
三门峡枢纽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控制黄河流域面积68.8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86.5%,控制黄河水量的89%,控制黄河沙量的98%。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分为左岸挡水坝段、溢流坝段、隔墩坝段、电站坝段、安装场、右岸挡水坝段。
现在,三门峡枢纽共有27个泄水孔洞,包括12个深孔、12个底孔、2条隧洞、1根排沙钢管,m水位泄流能力为(不含机组泄量)m3/s。
三门峡枢纽发挥着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调水调沙等综合效益。
1.2建设历程三门峡枢纽委托苏联设计,是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个工程项目中唯一的水利项目。
由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施工,年4月13日正式开工,年10月截流,年9月实现蓄水,年4月大坝主体工程基本竣工。
三门峡枢纽年开始蓄水后,库区淤积严重,—年进行第一次改建(也称增建工程),主要内容为增设“两洞四管”。
—年进行第二次改建(也称改建工程),主要内容为打开1~8号施工导流底孔作为永久排沙底孔,同时安装5台单机容量为5万kw的发电机组。
为解决溢流坝泄水底孔磨蚀、下游2号隧洞出口淘刷以及进一步增大泄流规模等一系列问题,—年进行了泄流工程二期改建,—年打开9、10号底孔,—年打开11、12号底孔工程和1~3号底孔出口增设消能工。
1.3三门峡枢纽的特点(1)边运行边改建。
三门峡枢纽原设计的问题导致其在原建基础上长期大规模改建,在改建施工的同时,还要保证枢纽完成所承担的防汛、防凌、调水等任务。
随着改建施工的进程,三门峡枢纽的运行工况发生变化,这是其他水利枢纽工程管理所没有或少见的。
(2)受泥沙影响。
泥沙导致枢纽过流建筑物混凝土磨损、汽蚀破坏严重;闸门及对应的导轨、水封座板、底坎等门槽埋件遭受破坏,维修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泥沙淤堵致使闸门启闭力增加,给工程安全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门峡家乡介绍
Page 17
三门峡大坝
江心一柱
• 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黄河上的艄 公又叫它"朝我来",距市区约30公里。冬天水浅的时候 ,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 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 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 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 ,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公元638年,唐太宗 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 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著名 书法家柳公权也为它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有"孤峰浮水面 ,一柱钉波心。顶住三门险,根连九曲深。柱天形突兀 ,逐浪素浮沉"等佳句
• 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 。三门峡大坝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 豫西“金三角”。三门峡大坝距市区不足20km,工程 于1957年4月破土动工,仅用了约4年时间就使大坝主 体工程基本竣工。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 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 里黄河第一坝”。
• 上官婉儿(664---710年),上官 仪之孙女,父祖死时尚在襁褓之 中,随母亲郑氏入宫役使。 • 她天资聪颖,卓有文才,下 笔成章。14岁时被武则天发现, 加以任用。以后,逐渐被委以重 任,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唐中宗 登基被封为昭容,专管草诏制命, 深被信任。上官婉儿曾提请中宗 扩大书馆,增加人员,以延揽人 才,被中宗采纳,为发展唐朝文 化做出贡献。上官婉儿的诗作对 仗工整,遣词华丽,成为当时文 人学习的范文,朝廷内也趋之若 鹜,对唐初诗律有一定影响。
关于三门峡市旅游开发的思考
关于三门峡市旅游开发的思考通过对三门峡市旅游业的反思,在分析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特点,提出提炼旅游形象、更新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拓展旅游市场等创新措施,促进其旅游业发展。
标签:旅游开发创新三門峡三门峡市地处黄河中游,西安、洛阳两大旅游热点城市之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但是,三门峡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三门峡市旅游资源的特征1.黄河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三门峡市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仰韶文化遗址”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上的空白,并以此开创了中国近代田野考古的先河,揭开了我国研究原始社会的第一页。
周代虢国时期的墓葬和车马坑群的考古发现,1990年、199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周代考古的缺环和河南省西周文化旅游的空白。
“鸡鸣狗盗”、“紫气东来”、“公孙白马”、等成语故事和历史典故均发生于此。
区域内人类文化遗址、军事防御遗址、宗教和礼制建筑群、石窟和摩崖石刻、古代水利和交通工程、历史纪念地、革命纪念地、古塔、碑碣、特色民俗等人文资源类型多样,种类齐全,组成了三门峡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画卷。
2.军事文化突出在三门峡的历史文化中,军事文化占有突出的位置。
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雄关——秦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境内,地处长安古道上,关道崎岖狭窄,地势险要,为兵家常争之地。
杜甫笔下的“石壕吏”以及春秋前的“败戎桑田”、“出谷会师”之战,战国时期的“五纵攻秦”、“割城求和”、“无忌伐秦”等战事,秦末的“周文入关”,汉代的“函关伏兵”、“献帝出关”以及“崤函七战”的雁翎关等战事以及唐以后的“西原大战”、李自成“二出函谷”等皆发生于此,构成了三门峡地域文化绚丽的亮点,极大地丰富了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3.各种景观相映成辉三门峡市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相得益彰,景点众多,且独具特色。
有黄帝活动的中心地——荆山及铸鼎原;有中原最高峰——老鸭岔恼和自然人文兼顾的亚武山;有中华民族不屈精神象征的黄河中流砥柱;各朝代的文人骚客、达官名流在此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碑记、论著等,如宋之问、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古城陕州城是西周时期焦国的都城,自汉代置陕州后,这里一直是古都西安、东都洛阳之间最大的名城望郡和豫西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至今尚保留有众多遗迹。
天鹅之城三门峡简介
天鹅之城三门峡简介
三门峡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南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
也是天鹅之城。
三门峡得名于黄河穿越的三道峡门,是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水利枢纽城市。
三门峡地处黄河中游,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
地和传承地之一。
这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云台山。
云台山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代表,寺庙建筑群保存完好,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佛教文化的精髓,还能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
除了云台山,三门峡还有其他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洛阳
水师赤眉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纪念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香山公园是三门峡市的标志性景点,园内树木葱郁、湖泊清澈,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另外,还有像翰园、石门风景区等风景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三门峡是一个以黄河资源为核心的旅游城市,黄河的壮丽
景色和独特魅力使得这座城市与众不同。
此外,三门峡还以其丰富的冶炼矿产资源而闻名,拥有中国第一大铝土矿床,是国内外有色冶金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三门峡市的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
施旅游扶贫、加大环保产业投资等举措,三门峡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交通便利度不断提高,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天鹅之城三门峡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历史、壮丽自然风光
和快速经济发展的城市。
它以黄河为依托,以旅游业为核心,正逐渐成为游客们前来探索的热门目的地。
无论您是对文化、自然还是经济感兴趣,三门峡都将给您带来一个难忘的旅行体验。
为什么三门峡的存在感这么低?
为什么三门峡的存在感这么低?发展的晚,知名度低,经济落后,对外宣传没有抓住关键,还有一点就是没大人物和知名人士……等等吧因素太多。
但做为一名三门峡人我并没有缺少我对大三门峡的存在感!只是出了省后才知道她的知名度太低,不过老一辈人提到三门峡三个字知道的人还是挺多的,因为曾经的三门峡大坝水电工程毕竟是万众瞩目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此工程没有大获成功,三门峡的大名在人们的意识中也就淡漠了。
尽管这些年他们也在用黄河旅游节对外做着宣传,但形式太过单调而收效甚微。
不过她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相当深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是多如繁星,经济资源开发的和未开发同样不可估量。
我们就来说说她的这几种潜力吧!先说她的历史,据我所知她的史前考古重大发现就有两处,一个是仰韶文化遗址在渑池县境内,一个是西坡文化遗址在灵宝市境内。
还有三门峡现在所供人展览虢国车马坑,证明了三门峡曾经也是一个小诸侯国的国都,这些在考古界都是举足轻重的发现,其它的历史事件就不说了。
再说她的自然景观和人闻景观那多了去了,有崤山山脉双龙湾风景区,豫西大峡谷,汤河露天浴,温泉疗养。
再有小秦岭山脉的亚武山地质公园,汉山自然风景区,娘娘山地质公园,燕子山天然氧吧。
还有黄河旅游文化带,大禹斧劈三门的传说,中流砥柱的典故,三门峡黄河湿地天鹅观赏湖,蛤蟆塔的回音现象,《道德经》的成书处函谷关及紫气东来,鸡鸣狗盗,等等的典故,千亩芦荡鼎湖湾湿地,黄帝铸鼎原,真是多了就不一一列出了。
再说那些资源,金矿煤矿是鼎鼎大名啊,其次钼矿铝矿银矿铜矿石英矿……这些还是少说为好。
除此之外三门峡虽然也有一些企业但三门峡各地还是缺少一些大型的高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所以经济底气薄弱,望领导能够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和拓展经济眼光,让百姓能过上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的日子。
说这些还是希望我们的大三门峡天鹅之城越来越好,让生活在三门峡怀抱里的子民们有自豪感,更有咱们所说的存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门峡的历史文化具有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连接不断等特点。
全市共有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6处,收藏藏文物近7万件。
这些文物上自远古,下至明清时代,综合分析,有以下五大特色:
一是新石器文化。
在三门峡的新石器文化中有“三最”:其一,最具文化魅力的是渑池县仰韶村,出土文物以彩陶为代表,又叫彩陶文化。
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仰韶文化遗址多达5000处。
其二,最典型的是庙底沟文化。
由于该文化主要图案以花瓣纹为主且不同于其他同期文化而被学术界命名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我国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仰韶文化诸特征因素中传布最广的是属于庙底沟类型的。
庙底沟类型遗存的分布中心在华山附近,这正和传说中华族发生及其最初形成阶段的活动和分布情形相像,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可能就是形成华族核心的人们的遗存……”其三,最大的遗址群是灵宝铸鼎原聚落遗址。
目前基本调查清楚的有34处,其出土文物的断代认定正好与史书上记载的黄帝时期吻合,加之当地流传的许多有关黄帝的故事传说和至今仍延用的黄帝岭、荆山、夸父山、蚩尤山等地名,学术界初步认定这里是黄帝部落统一中原的定都之地。
仰韶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庙底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分别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二是西周文化。
以上村岭虢国墓地和虢都“上阳”城遗址为代表。
上村岭虢国墓地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已发掘和探明的遗址多达731处。
特别是第二次发掘和钻探,弄清了国君埋葬区的规模和遗址数量,发现了两座大型国君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是目前全国已发现的一处规模最大、保存完好、排列有序、跨越西周至东周之际的大型公墓。
虢都“上阳”城遗址总面积60万平方米,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先后发现了具有明显城市特征的城墙、护城壕、宫殿、供排水、作坊等遗迹,被专家确认为虢国都城遗址。
这一发现,将三门峡的城市历史上溯到3000年前。
三是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一个流域性的涵盖范围较广的概念,但在三门峡地区具有四个明显特色:第一,在黄河流经线上,三门峡是离黄河最近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处为甘肃省兰州市)。
不同于兰州的是,在三门峡,黄河流势平缓,水量增大,且两面环绕城市,形成独特的水城一体景观。
第二,在黄河入三门峡境内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铸鼎原遗址群、函谷关、古陕州城、虢国墓地、仰韶村遗址、周桓王陵遗址等。
古陕州城是离黄河最近的一座古城址,有2000多年历史。
第三,有中游向下游过渡段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黄河三门峡谷、白浪峡谷等。
第四,有万里黄河第一坝。
坝区不仅有独特的峡谷地貌,有中流砥柱、梳妆台等千古名胜,还有大禹斧劈三门的神话
四是宗教文化。
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圆寂后葬于熊耳山下空相寺,今有达摩塔及梁武帝萧衍所题“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古碑为证。
空相寺是曾与白马寺、相国寺、少林寺齐名的河南佛都四大名刹。
此外,义马的鸿庆寺和市区的宝轮寺也曾是北魏和盛唐时代三门峡地区的著名佛教寺院。
至今尚存降魔变浮雕和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其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极高。
这三座古寺名迹是佛教文化在三门峡地区兴盛和发展的最好物证。
道教成教于东汉,但被道教尊为教宗经典的《道德经》却是东周时期著名哲学家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
《道德经》从1816年至今,各种西文版本已有250种之多,成为仅次于《圣经》之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
老子的《道德经》同函谷关一样,名人、名著、名关已成为道家文化在三门峡留下的千古不朽的文化圣事。
五是交通与战争文化。
黄河走廊和崤山山脉并驰于三门峡南北两侧,这一狭谷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与关中乃至大西北地区之间的交通要道,至少从有史证记录的武王伐纣开始,3000年绵延不变。
出潼关,过函谷关、雁翎关、硖石关,一条古道悠悠不断,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这条古道上,群雄争霸,战车辚辚,白骨累累,杀血成河。
义马有20万秦兵的楚坑,在三门峡西和灵宝,近几年又发现了秦汉时期几千座埋葬阵亡兵士的墓葬群。
至于秦赵会盟、假虞灭虢等家喻户晓的故事,其实是一种军事化战争政治化解决的翻版。
上述五大特色只是三门峡地区古代文化的主要特征,希望三门峡后人认识我们的历史,珍惜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