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课件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课件

推想他人的情感和愿望,从而慎 重地对待自已的行为,不对他人 造成伤害。 消极:宽恕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 坏人,有时甚至打左脸,给右脸。
诚—待人忠诚、老实、忠诚国家、 忠诚皇帝,对朋友也忠诚。 积极:造就了一批“舍身取义,杀 身成仁”即忠君报国的民族英雄。 消极:对皇帝的忠诚有时是愚忠, 皇权被视为至高无上,对小人的忠 诚往往上当。
2、古代文学及艺术是以“善”为价 值取向的。强调教化作用。 3、 政治学,史学、教育均以道德提 升为己任。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传统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 1、传统道德规范 男女授受不亲,仁者爱人 “三纲 五常” “三从四德” “三从”即妇人未 嫁从父, 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 妇言、妇容、妇 功。要求妇女讲贞节、修言辞、学 温顺、治丝麻。
神孕育展开阶段。 2、汉唐,第二个阶段,从汉到唐, 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抽象发展和大一统 封建化阶段。汉代是儒家。魏晋时期, 玄学伦理占居主导地位。隋唐时期, 佛学伦理道德占据主导地位。
3、宋元明清
第三个阶段,宋元明清,是中国 伦理思想的辩证综合阶段。宋明 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以承续儒家道统为帜志,但又充 分吸收了佛教与道教思想的营养, 建立起以儒家为主,充分吸收其 他各家的积极因素的思想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和——是古代文化精神的凝聚,追求人人相 合,天人合一,社会大同。人应该在万物相 和中求得发展。 积极:把天地之和、人人相合、人心合一作为 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旨归,有较多 的积极意义。家和万事兴,人心齐泰山移, 和气生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消极:“和”的观念使中国人对家庭、群体、 社会关系等有很强的依附性,缺乏独自闯天 下的精神。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绪论1、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什么?2、简述广义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国文化生成的历史地理环境1、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中国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

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因素,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和人口等因素。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明形态,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过(3000年)的文化体系。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和形态?2、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你怎样认识古代统治者的“重农轻商”政策或观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5、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耕自然经济。

6、中国古代也有为数不多的海洋贸易,但在海外经济往来中,主要是一种“赐贡”的贸易形式。

7、中国文化的早熟使中国人容易产生“瞻后”式思维方式和守旧的民族心态。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1、什么是宗法制度?周朝确立的宗法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试分析论述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特征。

3、简述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性。

4、试分析论述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5、中国文化产生的独特条件是什么?请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模式、社会政治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6、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

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宗法制度完备,二是专制主义严密。

这两个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7、中国上古时代,王位继承方式实行禅让制,即优者继承制。

传统伦理道德

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一、传统伦理道德在古代社会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

二是家国一体。

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里,在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里,社会生活的秩序的构建和人际关系的调节主要靠伦理道德,而不是依靠法律。

人们的服饰举止、社交礼仪,都被限定在传统的伦理道德范围之内。

孝亲敬祖、尊师崇古、修己务实、乐天安命等,是农业宗法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社会心理和观念形态,渗透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血亲意识形成了独特的宗法制度,“六亲”、“九族”观念构成了社会意识的轴心。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九族”:父族四层、母亲三层、妻族两层。

“六亲不认”和“不忠不孝”成为犯法的首恶。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可以说,正是传统的伦理道德才使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维持了几千年。

因此,传统伦理道德在传统社会里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二、传统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一)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二)古代文学及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所谓“文以载道,美善合一”,强调文学对人的道德修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文人作家一贯坚持的原则。

(三)政治学、史学、教育均以道德提升为己任。

一、传统美德规范与传统美德(一)传统道德规范传统道德规范,又称德目,按其来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伦理学概括出来,或者由统治阶级提倡或上升为理论规范(官方规范),另一种是民间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以奉行的习俗性规范(民间规范)。

下面介绍的是官方提倡的道德规范。

孔子构建起第一个完整的规范体系,即男女授受不亲,仁者爱人。

以后孟子、管仲又作了进一步完善。

到了宋代,董仲舒整理出“三纲五常”,成为宋元明清一直遵循的传统道德规范。

另外,“三从四德”也是封建社会对妇女伦理道德的最高要求。

“三从”即妇人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要求妇女讲贞节、修言辞、学温顺、治丝麻。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 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    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2)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2)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3)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第五章 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 (5)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 (5)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6)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 (7)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 (7)第十章 中国古代艺术 (8)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8)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8)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10)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 (11)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11)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2)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13)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15)第十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15)绪论一 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 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 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 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 “仁”发端于人类共同生活中所形成得 “侧隐之心”,即“同情心”,基于家族生活 中得亲情。“仁”德得核心就是爱人,“仁 者爱人”。其根本就是孝悌,“孝悌也者,其 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孝悌之德 得基本内容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她在 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得地位,得到普遍 得奉行。
• 孝悌之情得扩展就有所谓忠恕之道、“忠恕” 就是由“仁”派生出来得,就是“仁”由家 族之爱走向泛爱得中介环节。
• 修己慎独得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 民族践履道德得自觉性与主动性, 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 节操得君子人格。
(七)见利思义
• 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就是传统义利观得基本 内容和合理内核,也就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 得传统美德。
• 孔子强调“见利思义”,并把她作为区分君 子小人得重要标准。
• 孟子要求“先义而后利”,培养“配义与道” 得浩然正气。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一 、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得形成有两个重要得基础: • 一就是小农自然经济得生产方式; • 二就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得宗法社
会政治结构。
• 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得必然就是以伦理道德为 核心得文化价值系统。
•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社会生活就是严格按照 伦理得秩序进行得,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 交往。都限制在“礼”得范围内,否则便就 是对“伦理”得僭越。这种伦理秩序得扩 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得基 础——家长制。
二、 中华民族得传统美德
• 传统美德就就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得基本内 核或合理内核。
• 一般说来,传统道德规范或德目有两种:一就是由 伦理学家概括出来得,或者由统治阶级提倡并上 升为理论得规范;二就是那些虽然未能在理论上 体现和表述出来,上升为德目,但在世俗生活中得 到了广泛认同与奉行得习俗性规范。前者比后 者更自觉,后者比前者更丰富,并且往往比前者更 纯朴、更直接地体现着某个民族得品格。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新.ppt1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新.ppt1

人的美德
《尚书•皋陶谟》把人的美德概括为九项:宽
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 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宽大而有纪律;温和但坚强有力;严谨恭敬
却不冷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很谨慎;外柔 内刚;率直温和;不拘小节但很踏实;外在刚 健,内在充实;勇敢而有正义感。
孔子的
‚三达德‛
知、仁、勇为“三 达德”。展开为 孝、礼、悌、忠、 恕、恭、宽、信、 敏、惠、温、良、 俭、让、诚、敬、 慈、刚、毅、谦、 克己、中庸
《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慎独
中国传统美德历来有‚慎独‛的告
诫。
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
严于律己,戒慎恐惧,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后汉书·杨震传》
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 乐‛
北宋政治家范中淹
大禹
治水 三过 家门 而不 入
抗元英雄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
“荀利国 家生死 以,岂 因祸福 避趋之” ⊙
林则徐禁烟图
(七)见利思义
孔子 :“见利
思义”,
先义而后利者
荣,先利而后 义者耻
荀子
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 也。(孟轲:)
孟轲
“ 管鲍分金‛
管仲
鲍叔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管仲 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 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复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复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岱年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3)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5)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5)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6)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7)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7)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8)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8)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8)第十三章中国古代(10)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11)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11)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2)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13)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15)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15)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
语出《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 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 以自为方。” 也说“内贤外王”。意思是指一个人只有具有 圣人的才德,对外才能施行王道。 “内圣”指个人的道德目标,通过修身养性将 自己的道德人格提高到理想的境界,从而成为 道德的楷模。 “外王”指个人的社会政治目标,即成为君子 之后,应该参与到经邦济世的活动中,让自己 的道德风范惠及全社会。
1、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 2、古代文学及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3、政治学,史学、教育、科学技术均以道德提升为己任。
ϒ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六亲不认) ϒ “九族”:父族四层、母族三层、妻族两层。 (诛灭九族) 父族四:指自己一族。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 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 姨母及其儿子。 姨母及其儿子。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三、传统美德与典范道德人格 中国传统处事之道(良莠并存) 四、中国传统处事之道(良莠并存) 宽、恕、忠(中)诚、信、和、忍、让、 防、藏、园、报 五、传统伦理道德的积极效用和负面影响
第三节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 及其历史发展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
ϒ 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中华民族各种文化精神交
宋元明清—— ——中国伦理思想 3. 宋元明清——中国伦理思想 的辩证综合阶段。 的辩证综合阶段。
ϒ 宋明理学 :以承续儒家道统为帜志,充分吸收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伦理:人际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及其应该如 何的规范。
道德:人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
伦理是整体,道德是部分。如:“君臣”与 “君臣之义”都是伦理,但君臣却不是道德, 只有君臣之义才是道德。因此,所有的道德 规范都属于伦理行为,而伦理行为却不一定 是道德规范。
1.伦理的定义 人际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及其应该如何的规范。 2.道德的定义 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
便; “言”,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
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 “功”,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
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五伦
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又称 长幼)、朋友”等人际关系。
五伦:以“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义”作为规范的准则,且 建立在相互对待的关系上,即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 仁、臣忠。
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则提出所谓“四维七体”。 “四维”是礼、义、廉、耻。 “七体”为: 孝悌慈惠, 恭敬忠信, 中正比宜, 整齐樽诎, 纤啬省用, 敦蠓纯固, 和协辑睦。
“六德”(知、仁、圣、义、中、和) “六行”(孝、友、睦、娴、任、恤) “四维”(礼、义、廉、耻)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
一方面要把统治阶级的道德和统治阶级某些成员身 上体现民族共性的那些美德相区分,把统治阶级的 利用和传统美德本身相区分;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之所以用某些道德来标榜自己, 正说明它们是深人人心的、最有号召力的本民族共 认的美德。
传统美德在历史上造就了各种道德人格,这些道德 人格按照其体现道德理想的不同程度可分为圣人、 贤人、仁人、大人,君子、成人、善人等等。
(八)勤俭廉正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抱火哥
• 今年1月3日,武昌区铁机路一茶餐厅发生火灾,起火源为3 个正在冒火的煤气罐。紧急关头,他冒着爆炸的危险,抱 起着火的煤气罐就冲出火场。谁也不知道,它是否会爆炸 !网友说他是拿命在赌,他却说:“因为我是消防兵!” 。家里除了妹妹,却没人知道他是抱火哥,隐瞒是怕家人
担心。他说,消防员不苦是假,但很有成就感,因为总在 救人。
诚信老爹
恩将仇报、忘恩负义
• 农夫与蛇的故事 • 中山狼 • 2012年7月3日晚,27岁的邓锦杰为了营救溺水的一家三口,奋不顾身跳入 河中救人。不幸的是,因体力不支他被湍急的河水吞噬。而让人心寒 的是,当邓锦杰遇险生死不明时,被救的一家三口不但没积极施救, 也没留下来关注事情的进展,而是漠然地选择了驱车离开……旁边的 人拦住车说“还有人没出来”,被救的却说了一句丧尽天良的话“关 我什么事” • 彭宇案
十、勇毅力行
• 孔子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其中仁是核心,知所以知仁,勇所以行仁 • 孟子把勇分为三种①凭力气的血气之勇 ②凭意志的意气之勇 ③理直气壮、恪守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 • “毅”即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循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 • 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 • “毅”的美德的突出体现是养气守节,固守高尚的情操
实质: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特点:
强调真、美、善统一,以善为核心
•确定人的地位建立秩序的三要求:
尊卑、长幼、德行“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 ,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孟子•公孙丑下》)
• 宋明理学 :以承续儒家道统为帜志,充分吸收了佛教与道教思 想的营养,建立起以儒家为主体,充分吸收其他各家的积极因 素的思想体系。又称 “新儒学”。 • 程朱理学:奠基于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集大成于朱熹。 • 陆王心学:创始于明代陆九渊,完成于王守仁。

十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十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先秦——孕育展开阶段 汉唐——抽象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化阶段 宋元明清——辩证综合阶段
先秦——孕育展开阶段
汉唐——抽象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化阶段
宋元明清——辩证综合阶段
汉唐——抽象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化阶段
宋元明清——辩证综合阶段
宋明理学 :以承续儒家道统为帜志,充分吸收了佛教与道教思想的营养,建 立起以儒家为主体,充分吸收其他各家的积极因素的思想体系。又称 “新儒 学”。
克己奉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穆。——《礼记·礼运》
修己慎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君子慎戒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
见利思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告子上》
程朱理学:奠基于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集大成于朱熹。以“天理”为核 心的伦理思想体系。 “人伦者,天理也。”人伦五常就是天理。 “天理”是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人间的伦常之理由此上升为 天道的法则,不可违背。
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
陆王心学:创始于明代陆九渊,完成于王守仁。 陆王心学以“心”作为最高范畴和思想核心。其主要观点是:心即理,心外 无理,心外无物。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中国伦理学的结构
中国伦理思想体系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一)人伦关系原理——人伦 (二)主体道德品格要求——人道 (三)人性认同——人性
“礼”(人伦)的法则,“仁”(人道)的原理, “善”(修养)的人性,构成中国伦理体系的基本 结构要素。
人伦
• “礼”是中国人伦秩序与人伦原理的最集中的体现 和概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对普通平民来说,主要是勤劳节俭,不要奢 侈浪费;对为官者来说,更强调奉公廉洁、 廉明、正直。
9.笃实宽厚
10.勇毅力行
三、传统美德与典范道德人格
四、中国传统处事之道(良莠并存)
宽、恕、忠(中)诚、信、和、忍、让、 防、藏、园、报 五、传统伦理道德的积极效用和负面影响
第三节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 及其历史发展
➢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 到天理。
思考题:
1、结合本章内容,谈谈: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文 化是伦理类型的?
2、谈谈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 3、中国伦理思想体系主要由哪些内容构成?
讨论:
1、谈谈新形势下传统伦理道德面临的新问题。 2、传统伦理道德的积极效用和负面影响。 3、传统处世之道的理解、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
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中华民族各种文化精神交 融、整合而形成的有机体,儒、道、佛是其三个基 本的结构要素,其中,儒家伦理是其主流与主体。
二,中国伦理思想随着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而不断丰富,在这一过程中,其阶级性与民族性、 时代性与普遍性交错并存,相协互补。
“礼”的四次创造性转化:
(一)周朝以前的氏族社会,“礼”被作为习俗法 规。西周时期,把它转化为文明社会的秩序,即 通常所谓“周礼”。
(二)春秋时期,社会离乱,“礼崩乐坏”,孔子 对“礼”的秩序进行了提升,使之伦理化、道德 化。
(三)西汉时期,董仲舒把“礼”转化为“三纲五 常”,使其成为大一统的封建礼教。
二、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1.仁爱孝悌 “仁”在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道德规范中是最基 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是各种伦理道德的总原则。 在中国文化中,“仁”“人”“道”是同一的,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而“仁”的核心是 “爱人”,仁爱的起点和根本是亲亲,即孝悌。 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2.汉唐——中国伦理思想的抽象发展 和大一统封建化阶段。
两汉儒学: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全面推行“三纲五常”学说。
魏晋玄学:魏晋玄学伦理实质上是道家思想的 复兴。企图用道家学说调整失衡的社会关系和 伦理关系。
隋唐佛学:信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3. 宋元明清——中国伦理思想 的辩证综合阶段。
第三,德性主义。
“内圣外王”
➢ 语出《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 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 以自为方。”
➢ 也说“内贤外王”。意思是指一个人只有具有 圣人的才德,对外才能施行王道。
➢ “内圣”指个人的道德目标,通过修身养性将 自己的道德人格提高到理想的境界,从而成为 道德的楷模。
一、中国伦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 中国伦理思想体系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一)人伦关系原理——人伦 (二)主体道德品格要求——人道 (三)人性认同——人性
➢ “礼”(人伦)的法则,“仁”(人道)的原 理,“善”(修养)的人性,构成中国伦理体 系的基本结构要素。
1、人伦
“礼”是中国人伦秩序与人伦原理的最 集中的体现和概括。中国伦理的秩序就是 “礼”的秩序。历朝历代虽然对“礼”有 不同的解释,但他们都把人伦关系固定在 “礼”的框架之上。
2.谦和好礼 “谦和”就是谦让,谦虚、和气、和为贵。
“礼”是仁德推衍到社会、并在各种人伦关系中体 现出来的一系列规范的总称。“好礼”就是注重 礼仪、礼节,讲礼貌。
3.诚信知报
➢ “诚”就是真实无妄,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 恳。
➢ “信”就是言行相符,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 誉。
➢ “知报”就是知恩图报,知恩必报。 ➢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间的伦常之理由此上升为天道的法则,不可违背。 ➢ 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目的是维护封
建秩序的长治久安。 ➢ 这种伦理思想,后期沦为道德专制主义,成为“以
理杀人”的工具。
陆王心学
➢ 陆王心学以“心”作为最高范畴和思想核心。 其主要观点是: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 陆王心学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 “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 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我心中。
2、人道
“人道”的核心是“仁”,就是讲仁义道德。 人道是对主体道德品格的要求。其主要内涵:
第一,人伦决定人格。每个个体的人都要在以血缘 关系为本位的各种关系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地位 和社会角色。
第二,仁、义、礼、智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道德 规范体系非常复杂,价值体系呈多元取向,但 “仁、义、礼、智”贯穿于整个中国伦理学的发 展过程中,且始终处于主体位置。“仁义礼智” 被称为“中国四德” 。
(四)宋明时期,面对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 程朱等人把“礼”无限提升,使其成为神圣的、 绝对的“天理”。
“礼”所包含的民族性因素:
第一,五伦设计。“五伦”是“礼”的基本构成, 是中国伦理的范型。
第二,整体(集体)主义。 “礼”的精神首先体 现在整体秩序的建构上。
第三,伦理政治。把家族关系中的长幼秩序上升 为全社会需要遵从的伦理法则,社会上就形成 了尊卑等级,最后形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礼治秩序,于是伦理政治化。统治阶级用以 统治国家,政治伦理化。
7.见利思义:义利关系处理的原则。 “利”,就是利益、好处、经济效益;“义”,从 大处说,“义”是指一切正义的事业;从小处说,是 指所有公正、合理而应该做的事情,有时也指义气。 先义后利,见利思义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 提倡“舍身取义” ,反对“见利忘义”是中华传统 美德的重要内容。
8.勤俭廉正 即勤劳节俭,奉公廉洁、廉明、公正。 “勤俭” 与“廉正”是针对不同的对象而言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 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传统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 1、传统道德规范:
传统道德规范,又称德目,按其来源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伦理学概括出来的,或者由统治阶级提倡 或上升为理论规范(官方规范);另一种是民间在 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以奉行的习俗性规范 (民间规范)。 2、传统美德: 传统道德规范不等于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传统道 德规范中的精华,这些精华是现代仍应弘扬的,如 “仁、义、礼、智、信”。而传统道德规范当中包 含着许多现在应该抛弃的东西,如“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等。
第三,修身养性,向内探求。
二、中国伦理思想发展三个阶段
1.先秦——中国伦理精神的孕育和生成 ➢ 上古神话 ➢ 《周易》 ——“周礼” ➢ 孔子创建儒家伦理思想:孔子伦理思想的
主要内容包括五伦说、性善说、修养论、 “仁义礼智”的价值体系等。 ➢ 孟子对儒家伦理进行深化、完善 ➢ 老子、庄子构建的道家伦理体系
➢ “投之木瓜,报之桃李” 4.精忠爱国
不辱使节的苏武、抵御外族入侵的杨家将、精忠 报国的岳飞、抗金名将文天祥、抗倭名将戚继光、 禁烟英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5.克己奉公
6.修己慎独:“慎独”语出《中庸》,是中国古代伦 理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旨在启发培养主体的 内在道德功能和道德实践中的自觉性、能动性。即要 求每个人在道德修养和实践中严于律己,坚持道德原 则和道德理想,戒慎小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 刻想到提升自我的道德境界。
宋明理学 :以承续儒家道统为帜志,充分吸收 了佛教与道教思想的营养,建立起以儒家为主 体,充分吸收其他各家的积极因素的思想体系。 又称 “新儒学”。
程朱理学:奠基于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集 大成于朱熹。
陆王心学:创始于明代陆九渊,完成于王守仁。
程朱理学
➢ 以“天理”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 ➢ “人伦者,天理也。”人伦五常就是天理。 ➢ “天理”是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人
第12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第一节 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
一、 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伦理道德在古代社会的地位
伦理道德和法律一样,是一种社会规范,是对社会生活秩 序与个体生命秩序的设计。不过,伦理道德是一种内在 的规范,它以追求人的道德自觉为最高目的,是对社会 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
二、 传统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 2、古代文学及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3、政治学,史学、教育、科学技术均以道德提升为己任。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六亲不认)
“九族”:父族四层、母族三层、妻族两层。 (诛灭九族)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 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 “外王”指个人的社会政治目标,即成为君子 之后,应该参与到经邦济世的活动中,让自己 的道德风范惠及全社会。
3、人性
人性论是中国伦理思想体系的基础。中国人 性论思想的特点:
第一,强调人兽之分,凸显人的尊严。 “性善论”始终是中国人性论的主流。
第二,人格均等。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人的 社会地位有尊卑等级差别,但每个个体的人的 道德人格是平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