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

合集下载

草原防火条例

草原防火条例

草原防火条例
的说明
草原防火条例是指我国的草原火灾防治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措施。

它旨
在建立一套完善的草原火灾预防体系,严格落实防火责任,构建覆盖
全民的火灾防控框架,实现主体责任的有效执行,保障草原火灾的有
效预防和控制。

草原防火条例中规定,草原工作应当遵循以预防为主,以专业化管理
为核心,以防火技术为支撑,强化火灾识别和预警,实行动态管理,
提高火灾控制效果,组织实施全民参与防火,确保草原火灾安全稳定,维护社会安定。

草原防火条例提出了明确的防火责任追究体系。

主体单位应当制定有
效的防火责任管理制度,履行综合防火职责,确保草原火灾的及时发现、有效控制,违法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此外,草原防火条例还规定,火灾防治要重视科技改造,建立防火技
术队伍和应急救援体系,夯实火灾防控的科技基础;加强火灾预警系
统的建设,实现预防理性化;改善热点区域的防火条件,增强火灾管
理能力;充分发挥信访热线的作用,及时发现火灾隐患,更好的保护
草原的安全。

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2022

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2022

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扑救和灾后处置。

但是,城市市区的除外。

第三条【工作方针】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层面管理体制】国家设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总指挥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该机构及其办公室牵头抓总,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承担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负责综合指导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工作,开展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工作,组织指导协调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国务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开展防火巡护、火源管理、宣传教育、防火设施建设等火灾预防和火情早期处理相关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火场警戒、交通疏导、治安维护、火案侦破等工作,协同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开展防火宣传、火灾隐患排查、重点区域巡护、违规用火处罚等工作。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森林草原防灭火的相关工作。

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国务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火情早期处理相关工作,是指国务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组织指导地方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经营单位(者)及其所管理的护林员、草管员和地方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及时发现、报告森林草原火情并积极实施先期处置。

第五条【地方层面管理体制】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有森林草原防灭火任务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本行政区域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可以设置森林草原防灭火专职指挥岗位并配备专职人员。

森林草原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森林草原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森林草原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森林草原的防火工作,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并适用于各级森林草原管理机构、从业人员、社会公众。

第三条: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治结合,重点防控,依法行政。

第四条: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目标是防止火灾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处理能力,降低火灾事故损失,保障森林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包括火灾预防、火灾监控、火灾扑救、火灾事故处理等方面。

第二章:组织体系第六条:国家设立森林草原防火委员会,负责指导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并负责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第七条:省级森林草原防火委员会是地方政府领导下的专门机构,负责指导本省范围内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相关法规和政策。

第八条:各级森林草原管理机构应设立防火机构,负责本区域内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第九条:各级森林草原管理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防火队伍,并进行培训和装备。

第十条:各级森林草原管理机构应加强与公安、消防、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第三章:火源管理第十一条:禁止在森林草原区域内进行火源燃烧,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农田清障、焚烧稻草等。

第十二条:禁止在森林草原区域内进行野外露营、篝火、野炊等活动。

第十三条:禁止在森林草原区域内施放烟花爆竹和焰火。

第十四条:禁止在森林草原区域内吸烟,尤其是禁止吸烟者随意扔掉烟蒂。

第十五条:禁止在森林草原区域内使用明火进行烧烤,特别是不得使用炭火等。

第四章:火灾监控第十六条:各级森林草原管理机构应建立火灾监控工作机制,加强对森林草原的火灾危险性评估和火势趋势分析。

第十七条:各级森林草原管理机构应建立火灾监控中心,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实时监控森林草原的火情。

第十八条:各级森林草原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巡视,发现火灾隐患即时进行处理。

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

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

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29•【字号】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7号•【施行日期】2021.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防管理正文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九十七号)《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已由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9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2021年9月29日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2021年9月29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章联防联控第四章火灾预防第五章旅游防火第六章火灾扑救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扑救塞罕坝森林草原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筑牢京津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塞罕坝机械林场以及周边区域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塞罕坝机械林场以及周边区域是指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的燕格柏分场和龙头山种苗场,承德市御道口牧场管理区,以及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御道口镇、姜家店乡、宝元栈乡、哈里哈乡、大唤起乡、燕格柏乡所属区域。

第三条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应当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好塞罕坝精神,依法依规严格落实防火责任,坚持防火责任重于泰山,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防火责任机制和依法监管机制,坚持旅游服从防火安全要求,严格控制塞罕坝机械林场以及周边区域旅游开发,科学合理设立禁止旅游区并严禁游客进入,健全省级组织领导和协调协作落实体系,确保塞罕坝机械林场以及周边区域防火安全和旅游发展安全。

森林草原防火十不准内容

森林草原防火十不准内容
7、不准擅自在林区进行射击、爆破等易燃作业。
8、不准擅自进入林区进行挖掘、运输等生产作业。
9、不准小孩、痴、呆、傻人员在林区玩火。
10、不准在林区内从事野营、旅游、祭祀、庙会等活动时用火。
业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
森林草原防火十不准内容
1、不准携带火种进山、进林区。
2、不准在山边烧灰积肥、烧荒、燃放鞭炮。
4、不准烧火驱兽和用明火枪狩猎。
5、不准在林地吸烟、野炊、烤火、打火把照明。
6、不准在林区劈灌烧煤、砍柴烧炭。

《森林防火条例》修订版全文

《森林防火条例》修订版全文

《森林防火条例》修订版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环境。

森林防火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防控的原则。

第三条国家制定和实施森林防火总体规划,明确森林防火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强化组织协调,明确职责分工,依法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防火负责单位,应当组织、督促、指导和保障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五条森林防火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森林防火工作。

第二章森林防火组织第六条设立专门的森林防火机构,依法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强预警预报、监测监控、指挥调度、应急救援等森林防火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森林防火人员的培训,提高森林防火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确保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八条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设施和装备体系,提高森林防火设施和装备的配备水平和使用效率,保障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开展森林防火科学研究,不断完善森林防火技术和装备,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第三章森林防火管理第十条设立森林防火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森林防火工作的稳步开展。

第十一条加强对火源管理和火灾隐患的排查整治,严格禁止在火灾易燃区域使用明火,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度,依法追究火灾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建立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响应机构和人员,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及时处置突发森林火灾,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第十三条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森林防火知识,提高公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防火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84.05.13•【文号】•【施行日期】1984.10.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消防管理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发布日期:1998年4月29日实施日期:1998年9月1日)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一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三日国务院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防工作,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第三条消防工作由公安机关实施监督。

人民解放军各单位、国有森林、矿井地下部分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部门实施监督,公安机关协助。

第二章火灾预防第四条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城市的时候,必须同时规划和建设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讯和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

原有市区的公共消防设施不足或者不适合实际需要的,应当进行技术改造或者改建、增建。

第五条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执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关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六条农村房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必须执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关于农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七条在森林、草原防火期间,禁止在林区、草原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时候,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关批准,并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第八条新建的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必须设在安全地点,并报经所在的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对原有的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单位,其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第九条生产、使用、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必须执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关于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管理规定。

不了解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性能和安全操作方法的人员,不得从事操作和保管工作。

草原防火标准

草原防火标准

草原防火标准
草原防火标准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草原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草原生态环境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草原防火标准:
1. 草原防火等级划分:根据草原的易燃性、可燃物载量、气候条件等因素,将草原划分为不同的防火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2. 火源管理:严格控制火源,禁止在草原上进行吸烟、烧烤、燃放烟花爆竹等易引发火灾的行为。

3. 可燃物清理:定期清理草原上的可燃物,如枯草、枯枝等,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4. 防火隔离带设置:在草原周边设置防火隔离带,阻止火灾蔓延。

5. 监测预警:建立草原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和火情,以便快速采取措施。

6. 扑火准备:制定扑火预案,配备扑火设备和人员,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扑灭火情。

7. 宣传教育:加强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降低草原火灾的发生概率,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具体的草原防火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你可以查阅当地或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草原防火条例

草原防火条例

草原防火条例【法规类别】草原管理【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30号]【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修订,新法规名称为《草原防火条例》(发布日期:2008年11月29日实施日期:2009年1月1日)【发布部门】国务院【发布日期】1993.10.05【实施日期】1993.10.05【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30号)现发布《草原防火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李鹏1993年10月5日草原防火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积极预防和扑救草原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草地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草原(包括草山、草地)的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但是,林区和城市市区除外。

第三条草原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国务院农牧业部门主管全国草原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草原防火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防火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防火工作。

重点草原防火区的草原防火工作实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和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草原防火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防火技术。

第六条重点草原防火区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经常性的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草原防火意识。

第七条预防和扑救草原火灾,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二章草原火灾的预防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划定草原防火责任区,确定草原防火责任单位,建立草原防火责任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

重点草原防火区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的组织建设。

第九条草原上的畜牧企业事业单位、部队、铁路、农场、林场、工矿企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单位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单位,在当地人民政府及其草原防火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本系统、本单位范围内的草原防火工作。

一切经营、使用草原的单位都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组),重点草原防火区还应当组织专业扑火队。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发布部门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大(含常委会)发文字号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批准部门 : 四川省人大(含常委会)批准日期 : 2021.01.27发布日期 : 2021.01.29实施日期 : 2021.02.01时效性 : 现行有效效力级别 :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规类别 : 护林防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已于2021年1月27日由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现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月29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2021年1月27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预防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自治州行政区域内的森林、林木、林地、草原火灾预防、扑救和处置。

第三条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预防为主、防灭结合、科学扑救、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行自治州、县(市)、乡(镇)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推行林长制,组织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和措施。

分级落实部门分工、企业主体、基层管护责任制,逐级签订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书,纳入目标考核管理。

第五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将森林草原火灾预防、扑救、装备和队伍建设等防灭火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草原防火条例

草原防火条例

草原防火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积极预防和扑救草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草地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草原(包括草山、草地)的的预防和扑救;但是,林区和城市市区除外。

第三条草原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国务院农牧业部门主管全国草原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草原防火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防火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防火工作。

重点草原防火区的草原防火工作实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和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草原防火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防火技术。

第六条重点草原防火区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经常性的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草原防火意识。

第七条预防和扑救草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二章草原的预防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划定草原防火责任区,确定草原防火责任单位,建立草原防火责任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

重点草原防火区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的组织建设。

第九条草原上的畜牧业企业事业单位、部队、铁路、农场、林场、工矿企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单位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单位,在当地人民政府及其草原防火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本系统、本单位范围内的草原防火工作。

一切经营、使用草原的单位都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组),重点草原防火区还应当组织专业扑火队。

第十条在行政区域交界处的草原、草原和森林交界地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防火工作联防制度,商定召集单位,确定联防区域,制定联防措施、检查、监督联防区域的草原防火工作。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草原发生规律,规定草原防火期;在草原防火期出现高温、干旱、大风等火险天气时,可以划定划原防火管制区,规定草原防火管制期。

草原防火期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可以对进入草原的车辆和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草原防火条例(2008修订)

草原防火条例(2008修订)

草原防火条例(2008修订)(国务院令第542号)《草原防火条例》已经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草原防火条例》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草原防火条例(1993年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30号公布,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积极预防和扑救草原火灾,保护草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但是,林区和城市市区的除外。

第三条草原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将草原防火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的开展。

草原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

第五条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草原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草原防火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草原防火工作。

第六条草原的经营使用单位和个人,在其经营使用范围内承担草原防火责任。

第七条草原防火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或者涉及森林防火、城市消防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确定联防区域,制定联防措施,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草原防火意识。

第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技术。

第十条对在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草原火灾的预防第十一条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草原火灾发生的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将全国草原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的草原火险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最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最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但是,城市市区的除外。

第三条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的森林防火工作。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五条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六条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在其经营范围内承担森林防火责任。

第七条森林防火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防火联防机制,确定联防区域,建立联防制度,实行信息共享,并加强监督检查。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九条国家支持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森林防火科技水平。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普及森林防火知识,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

第十一条国家鼓励通过保险形式转移森林火灾风险,提高林业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后自我救助能力。

第十二条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在扑救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由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当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森林火灾的预防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标准,以县为单位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向社会公布,并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草原法律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及答案

草原法律知识竞赛参考试题及答案

农业部草原火灾应急预案1、编制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全面、迅速、有序地对草原火灾进行应急处理,控制和扑救草原火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保护草原资源。

2、草原火灾应急处置的工作原则是什么?加强协调,分级负责;信息畅通,快速反应;以人为本,科学扑火。

3、农业部规定的草原防火期是什么时间?春季为3月15日——6月15日。

秋季为9月15日—-11月15日。

4、《农业部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将应急响应分为几级?应急响应共分为4级。

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和Ⅳ级响应。

5、《农业部草原火灾应急预案》信息报送的时限要求是怎样规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接到地方Ⅰ、Ⅱ、Ⅲ级草原火灾报告后,4小时报告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农业部接到Ⅰ、Ⅱ级草原火灾后,起草《农业部值班信息》,4小时内报告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何时由第几届人大会议通过?自何时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20**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

自20**年11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应急管理机制建立的原则是什么?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当坚持怎样的原则?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责是怎样划分的?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9、《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预警级别是如何划分与标识的?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0、20**年10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其内容分为几章多少条?20** 年10月2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共分为7章,74条。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冬季至2024年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命令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冬季至2024年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命令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冬季至2024年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命令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11•【字号】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180号•【施行日期】2023.10.1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防管理,森林资源正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冬季至2024年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命令政府令180号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森林草原火灾,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令第541号)、《草原防火条例》(国务院令第542号)及《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发布如下命令。

一、明确森林草原防火期。

我区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火期为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其中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4月30日为防火紧要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防火期,并向社会公布。

二、适时发布禁火命令。

防火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森林草原资源分布状况、火灾发生规律及危险等级,精准划定防火区域,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备案。

预报有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适时发布禁火命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可能引起森林草原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严格管理,必要时对高火险区域实施封禁措施。

三、从严压实防火责任。

实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以“林长制”为抓手,压实第一责任人防控责任,严格落实属地领导责任、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管理单位(个人)主体责任,层层签订防火目标责任书。

各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防灭火主要责任人职责,加强工作督促指导,办公室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防控工作。

草原防火期内相关活动审批办事指南

草原防火期内相关活动审批办事指南
五、受理地点
受理地点:大关县农业局(大关县畜牧兽医中心内)
地址:大关县翠华镇顺城南路11号(大关县畜牧兽医中心内二楼)
六、申请材料
1.草原防火期野外用火申请
2.《草原防火期野外用火审批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申请单位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及法人身份证明文件,申请个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
4.其他需在草原上进行有关生产活动的方案、批复文件等资料。
地址:大关县翠华镇顺城南路11号
联系电话:0870-5621347
接收时间:正常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
申请单位或个人亲自到办理处提交申请材料的,由工作人员进行初审,若报送材料符合相关要求,工作人员将对相关材料以及接收时间予以登记;若报送材料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告知申请人补充完善相关材料,经审核符合相关要求后进行登记。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
3.《草原防火条例》(2008年国务院令第542号)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进入草原防火管制区的车辆,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防火主管部门颁发的草原防火通行证,并服从防火管制。”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三、实施机关
本许可实施机关为大关县农业局。
四、审批条件
根据《草原防火条例》(2008年国务院令第542号)第十八条:“在草原防火期内,因生产活动需要在草原上野外用火的单位或个人。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十、审批服务
(一)咨询方式
1.窗口咨询。地址:大关县农业局(大关县畜牧兽医中心内)
2.电话咨询。联系电话:0870-5621347
(二)咨询回复
通过窗口和电话咨询的,将当场得到回复。
(三)监督投诉

草原防火条例

草原防火条例

草原防火条例(1993年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30号公布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草原火灾的预防第三章草原火灾的扑救第四章灾后处置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积极预防和扑救草原火灾,保护草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但是,林区和城市市区的除外。

第三条草原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将草原防火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的开展。

草原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

第五条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草原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草原防火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草原防火工作。

第六条草原的经营使用单位和个人,在其经营使用范围内承担草原防火责任。

第七条草原防火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或者涉及森林防火、城市消防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确定联防区域,制定联防措施,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草原防火意识。

第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技术。

第十条对在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草原火灾的预防第十一条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草原火灾发生的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将全国草原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的草原火险区。

第十二条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草原火险区划和草原防火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制全国草原防火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草原防火条例

草原防火条例
,
,
营 使 用 范 围 内承担 草 原 防火 责任

国 务 院 草 原 行 政 主管部 门负责 制订

草 原 防 火 工 作 涉 及 两 个 以 上 行政 区 域
,
,
全 国 草 原 火灾 应 急 预 案 报 国 务 院 批 准 后 组 织 实施
或 者涉 及 森 林 防火 城 市消 防 的 有 关地方 人 民 政 府
.
国务 院 令
草 原 防 火条例
9 9 (1 3 年1 0 月5
2 0 8 年 1 1 月1 9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务 院 令 第 1 3 0 号公 布

国 务 院 第3 6 次 常务 会 议 修 仃 通 过 )
第九 条 技术

魂 人 人 飞 咦 魂 件 飞 决 月 1 , 咬 、 气
久 入 入 人
,
、 、
县 级 以 上 地 方 人 民 政府确 定的 草原 防火 主 管部 门 主 管本 行政 区 域 内 的草 原 防火 工 作
范 围 内做好 草 原 防 火 工 作

门 和 单位 按 照 草 原 防 火 规 划 加 强 草 原 火 情 缭 望 和 监 测 设施 防 火 隔离 带 防 火道 路 防 火 物 资 储 备库
,
已 经 20 8 年 1 月 1 9 日国 务
,
第十 条
对在 草 原 火 灾预 防 和 扑 救工 作 中有 突

院第 3 6 次 常 务会 议 修 订 通 过 现 将 修 订 后 的 《草
原 防火 条例 》公 布 自2 0 9年 1月 1 日起 施 行

出 贡 献 或者成 绩显 著 的单 位 个 人 按 照 国 家有 关 规 定 给 予 表 彰 和 奖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为了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积极预防和扑救草原火灾,保护草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但是,林区和城市市区的除外。

第三条草原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草原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将草原防火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的开展。

草原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

第五条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草原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草原防火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草原防火工作。

第六条草原的经营使用单位和个人,在其经营使用范围内承担草原防火责任。

第七条草原防火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或者涉及森林防火、城市消防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确定联防区域,制定联防措施,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草原防火意识。

第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技术。

第十条对在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草原火灾的预防第十一条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草原火灾发生的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将全国草原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的草原火险区。

第十二条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草原火险区划和草原防火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制全国草原防火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根据全国草原防火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草原防火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草原防火规划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草原防火规划制定的依据;(二)草原防火组织体系建设;(三)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四)草原防火物资储备;(五)保障措施。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草原防火规划,加强草原火情瞭望和监测设施、防火隔离带、防火道路、防火物资储备库(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备草原防火交通工具、灭火器械、观察和通信器材等装备,储存必要的防火物资,建立和完善草原防火指挥信息系统。

第十五条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全国草原火灾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防火主管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的草原火灾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草原火灾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二)草原火灾预警与预防机制;(三)草原火灾报告程序;(四)不同等级草原火灾的应急处置措施;(五)扑救草原火灾所需物资、资金和队伍的应急保障;(六)人员财产撤离、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方案。

草原火灾根据受害草原面积、伤亡人数、受灾牲畜数量以及对城乡居民点、重要设施、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威胁程度等,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

具体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草原火灾发生规律,确定本行政区域的草原防火期,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在草原防火期内,因生产活动需要在草原上野外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批准。

用火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失火。

在草原防火期内,因生活需要在草原上用火的,应当选择安全地点,采取防火措施,用火后彻底熄灭余火。

除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情形外,在草原防火期内,禁止在草原上野外用火。

第十九条在草原防火期内,禁止在草原上使用枪械狩猎。

在草原防火期内,在草原上进行爆破、勘察和施工等活动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失火。

在草原防火期内,部队在草原上进行实弹演习、处置突发性事件和执行其他任务,应当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第二十条在草原防火期内,在草原上作业或者行驶的机动车辆,应当安装防火装置,严防漏火、喷火和闸瓦脱落引起火灾。

在草原上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司机和乘务人员,应当对旅客进行草原防火宣传。

司机、乘务人员和旅客不得丢弃火种。

在草原防火期内,对草原上从事野外作业的机械设备,应当采取防火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防火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失火。

第二十一条在草原防火期内,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应当对进入草原、存在火灾隐患的车辆以及可能引发草原火灾的野外作业活动进行草原防火安全检查。

发现存在火灾隐患的,应当告知有关责任人员采取措施消除火灾隐患;拒不采取措施消除火灾隐患的,禁止进入草原或者在草原上从事野外作业活动。

第二十二条在草原防火期内,出现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极高草原火险区、高草原火险区以及一旦发生草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重大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区域划为草原防火管制区,规定管制期限,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在草原防火管制区内,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对可能引起草原火灾的非野外用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制要求,严格管理。

进入草原防火管制区的车辆,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防火主管部门颁发的草原防火通行证,并服从防火管制。

第二十三条草原上的农(牧)场、工矿企业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以及驻军单位、自然保护区管理单位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和草原防火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落实草原防火责任制,加强火源管理,消除火灾隐患,做好本单位的草原防火工作。

铁路、公路、电力和电信线路以及石油天然气管道等的经营单位,应当在其草原防火责任区内,落实防火措施,防止发生草原火灾。

承包经营草原的个人对其承包经营的草原,应当加强火源管理,消除火灾隐患,履行草原防火义务。

第二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划定重点草原防火区,报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重点草原防火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单位,应当根据需要建立专业扑火队;有关乡(镇)、村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

扑火队应当进行专业培训,并接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指挥、调动。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联合建立草原火险预报预警制度。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草原防火的实际需要,做好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发布工作;新闻媒体应当及时播报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

第三章草原火灾的扑救第二十六条从事草原火情监测以及在草原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现草原火情的,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报告。

其他发现草原火情的单位和个人,也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报告。

当地人民政府或者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核实火情,采取控制和扑救措施,防止草原火灾扩大。

第二十七条当地人民政府或者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草原火灾发生时间、地点、估测过火面积、火情发展趋势等情况报上级人民政府及其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境外草原火灾威胁到我国草原安全的,还应当报告境外草原火灾距我国边境距离、沿边境蔓延长度以及对我国草原的威胁程度等情况。

禁止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草原火灾。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草原火灾发生情况确定火灾等级,并及时启动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特别重大、重大草原火灾以及境外草原火灾威胁到我国草原安全的,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启动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第二十九条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组织、指挥草原火灾的扑救工作。

扑救草原火灾应当首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动员受到草原火灾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予以妥善安置;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应的草原火灾应急工作。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气象监测和预报工作,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供气象信息,并根据天气条件适时实施人工增雨。

民政部门应当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工作。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工作。

铁路、交通、航空等部门应当优先运送救灾物资、设备、药物、食品。

通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公安部门应当及时查处草原火灾案件,做好社会治安维护工作。

第三十一条扑救草原火灾应当组织和动员专业扑火队和受过专业培训的群众扑火队;接到扑救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工作。

扑救草原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参加。

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参加草原火灾扑救的,依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根据扑救草原火灾的需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紧急征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必要时,可以采取清除障碍物、建设隔离带、应急取水、局部交通管制等应急管理措施。

因救灾需要,紧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交通工具、设施、设备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事后应当及时返还,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补偿。

第三十三条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草原火灾的,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员赶赴火灾现场,组织、协调、督导火灾扑救,并做好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草原防火物资的调用工作。

发生威胁林区安全的草原火灾的,有关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有关林业主管部门。

境外草原火灾威胁到我国草原安全的,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员赶赴有关现场,组织、协调、督导火灾预防,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外交部。

第三十四条国家实行草原火灾信息统一发布制度。

特别重大、重大草原火灾以及威胁到我国草原安全的境外草原火灾信息,由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其他草原火灾信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发布。

第三十五条重点草原防火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规定,成立草原防火指挥部,行使本章规定的本级人民政府在草原火灾扑救中的职责。

第四章灾后处置第三十六条草原火灾扑灭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的单位应当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清除余火,并留有足够的人员看守火场。

经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合格,看守人员方可撤出。

第三十七条草原火灾扑灭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做好灾民安置和救助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第三十八条草原火灾扑灭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制定草原恢复计划,组织实施补播草籽和人工种草等技术措施,恢复草场植被,并做好畜禽检疫工作,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