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传输控制规程课件.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CH3 数据链路层.ppt

计算机网络CH3 数据链路层.ppt

R3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H2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路层
3.1.1 数据链路和帧
链路(link)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 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一条链路只是一条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data link) 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 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 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 数据链路。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1.1 数据链路和帧 3.1.2 三个基本问题
3.2 点对点协议 PPP 3.2.1 PPP 协议的特点 3.2.2 PPP 协议的帧格式 3.2.3 PPP 协议的工作状态
误码率与信噪比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提高信噪 比,就可以使误码率减小。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传 输数据时,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施。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
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 检验 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的检错技 术。
3.5 扩展的以太网 3.5.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3.5.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3.6 高速以太网 3.6.1 100BASE-T 以太网 3.6.2 吉比特以太网 3.6.3 10 吉比特以太网 3.6.4 使用高速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3.7 其他类型的高速局域网接口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一次课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定义:在星形拓扑中, 每个设备只与中心控 制器有点到点专用链 路。设备并不互相连 接。中心控制器通常 为集线器Hub。 HUB是一个共享设备,主要提供信号放大和中转 的功能,它把一个端口接收的所有信号向所有端 口分发出去。一些集线器在分发之前将弱信号加 强后重新发出,一些集线器则排列信号的时序以 提供所有端口间的同步数据通信。
连接中设备间相互关系:
对等式:设备平等地共享链路。如环形、 网状拓扑。
主从式:由一个设备控制通话而其他设备 必须通过它进行传输。如星形、树形拓扑。 总线式拓扑适合于任意一种模式。
1、Mesh Topology(网状拓扑) 定义:在网状拓扑中,设备之间实现点对点连接, 每条链路只承载所连接的两站点之 间的通信流量。
CRC是基于二进制除法的。 定义
CRC是通过在数据单元末尾附加一串循环冗余码 或循环冗余校验余数使得整个数据单元可被另一个预 定二进制数(生成函数)所整除。在传输终点,用同一 个数去除输入的数据单元。如果此时不产生余数,则 认为数据单元完全正确,接受该数据单元。有余数则 意味着该数据单元在传输过程中被破坏而拒绝该数据 单元。
余数为0, 所以码字正确。
② 因生成码共5位,所以: 冗余码有4பைடு நூலகம்,为1001 ;
信息码是:110011。
注意:
循环冗余校验CRC只能做到差错检测而不能进行 差错纠错。 循环冗余校验CRC只能做到无差错接受,即“凡 是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接受的帧,都以非常接近于1的 概率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产生差错”。 但要使传输到接收端的帧无差错、无丢失、无重 复,按发送顺序接受,就必须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
到达接收方的数据单元首先是数据,然后是 CRC码,接收方将整个数据串(数据+CRC码)当作 一个整体去除以用来产生CRC码的同一个除数。 如果数据串无差错到达接收方,则产生余数0, 数据单元将通过校验;如果在传输中数据单元被改 变,则除法将产生非零余数,数据单元将不能通过 校验。

数据链路层PPT课件

数据链路层PPT课件

3.2 点对点协议 PPP—4帧格式
先发送
首部
FAC 7E FF 03
字节 1 1 1
协议 2
IP 数据报
信息部分 不超过 1500 字节 PPP 帧
尾部
FCS
F 7E
2
1
3.2 点对点协议 PPP—4帧格式
当 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 ,采用比特填充。
在发送端,只要发现有 5 个 连续 1,则立即填入一个 0 。接收端对帧中的比特流进 行扫描。每当发现 5 个连续 1时,就把这 5 个连续 1 后 的一个 0 删除,
1. 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2. 对数据进行缓存 3. 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4. 实现以太网协议
40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概述
IP 地址
计算机
硬件地址
CPU 和 存储器
并行 通信
适配器 (网卡)
至局域网 串行通信
生成发送的数据 把帧发送到局域网 处理收到的数据 从局域网接收帧
(1) 封装成帧 (2) 透明传输 (3) 差错控制 (4)最大传送单元 (5)网络层地址协商
1. PPP 协议不需满足的需求 (1) 纠错
(2) 流量控制
3.2 点对点协议 PPP—3组成部分
PPP 协议有三个组成部分 1. 一个将 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2. 链路控制协议 LCP (Link Control Protocol) 3. 网络控制协议 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3.2 点对点协议 PPP—1应用范围
现在全世界使用得最多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点对 点协议 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

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和LLC子层以太网交换基础启动交换机课件

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和LLC子层以太网交换基础启动交换机课件
% Ambiguous command: "show c“ 用户没有输入足够的字符,网络设备无法识别唯一的命令。 % Incomplete command. 用户没有输入该命令的必需的关键字或者变量参数。 % 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 用户输入命令错误,符号(^)指明了产生错误的单词的位置。
开机自动பைடு நூலகம்入:Switch>
Switch>enable Switch#
全局模式: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 VLAN模式:Switch(config)#vlan 10 Switch(config-vlan)# 接口模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Switch(config-if)#
任意时刻信道只能传输一路数据 每台主机发出的数据可以被其他所有主机所接收 如果有两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则产生冲突
冲 突
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rect) 载波侦听:发送结点在发送数据之前,必须侦听传输介质(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多路访问:具有两种含义,既表示多个结点可以同时访问信道,也表示一个结点发送的数据可以被多个结点所接收。 冲突检测:发送结点在发出数据的同时,还必须监听信道,判断是否发生冲突
MAC地址表
E0
E1
E2
E3
主机A: 00-D0-F8-00-11-11
主机B: 00-D0-F8-00-22-22
主机C: 00-D0-F8-00-33-33

SAE J1939-21:(R)数据链路层

SAE J1939-21:(R)数据链路层

路面车辆推荐操作规程(被采纳为美国国家标准)SAE J1939-21:(R)数据链路层前言本系列SAE推荐操作规程是由卡车及客车电子电气委员会所属的卡车及客车控制及通信小组委员会制定的。

该小组委员会的目标是针对电控单元的需求、设计和使用,提交消息报告、制定推荐操作规程。

这些电控单元在汽车部件之间传递着电子信号和控制信息。

本规程的使用不限于卡车和客车应用,其对于其他的应用也可以提供直接的支持,正如已在建筑及农业设备和固定式的动力系统。

本推荐操作规程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工业标准,因此可能为适应实际应用和技术进步作出经常性的调整。

这个数据链路层适用于所有SAE J1939的应用。

在所有SAE J1939的应用中,它有共通的特性。

目录前言 (1)1 目标 (4)2参考 (4)2.1 应用出版物 (4)2.1.1 SAE出版物 (4)2.2 相关出版物 (4)3定义 (4)4缩写 (5)5技术要求 (5)5.1 消息/帧格式 (6)J1939消息帧格式(“CAN 2.0B”扩展帧格式) (6)5.1.1 SAE5.1.2 参数群编号(PGN) (9)2.0B”标准帧格式消息的SAE J1939支持 (9)5.1.3 “CAN5.2 协议数据单元(PDU) (10)5.2.1 优先级(P) (11)5.2.2 保留位(R) (11)5.2.3 数据页(DP) (11)5.2.4 PDU格式(PF) (11)5.2.5 特定PDU(PS) (12)5.2.5.1 目标地址(DA) (12)5.2.5.2 群扩展(GE) (13)5.2.6 源地址(SA) (13)5.2.7 数据域 (14)5.2.7.1 长度从0字节到8字节的数据 (14)5.2.7.2 长度从9字节到1785字节的数据 (14)5.3 协议数据单元(PDU)格式 (14)5.3.1 PDU1格式 (15)5.3.2 PDU2格式 (15)5.4 消息类型 (16)5.4.1 命令 (16)5.4.2 请求 (16)5.4.3 广播/响应 (18)5.4.4 确认 (18)5.4.5 群功能 (20)5.5 消息优先级 (21)5.6 总线访问 (21)5.7 争夺仲裁 (21)5.8 错误检测 (21)5.9 源地址和参数群编号的分配过程 (22)5.9.1 地址分配准则 (22)5.9.2 参数群设定准则 (22)5.9.3 数据域的定义 (23)5.10 传输协议功能 (23)5.10.1 (消息)拆装和重组 (24)5.10.1.1 数据包 (24)5.10.1.2 序列编号 (24)5.10.1.3 (数据)拆装 (24)5.10.1.4 (数据)重组 (24)5.10.2 连接管理 (25)5.10.2.1 多组消息广播 (25)5.10.2.2 连接的开始 (25)5.10.2.3 数据传输 (25)5.10.2.4 连接的关闭 (26)5.10.3 传输协议连接管理消息 (27)5.10.3.1 连接模式下的请求发送(TP.CM_RTS) (28)5.10.3.2 连接模式下的准备发送(TP.CM_CTS) (28)5.10.3.3 消息结束应答(TP.CM_EndofMsgACK) (29)5.10.3.4 放弃连接(TP.Conn_Abort) (29)5.10.3.5 广播公告消息(BAM) (29)5.10.4 传输协议——数据传送消息(TP.DT) (29)5.10.5 连接的限制 (30)5.10.5.1 节点必须支持的连接数目和类型 (30)5.10.5.2 传输协议的预期使用 (30)5.10.5.3 并发PGN接收 (31)5.11 PDU处理所需的条件 (31)5.12 应用注解 (31)5.12.1 高速数据更新 (31)5.12.2 请求调度 (31)5.12.3 设备响应时间和默认超时 (31)5.12.4 必需的响应 (32)5.12.5 发至指定或全局目标地址的PGN的传输 (32)5.12.6 数据包建议使用的CTS数目 (32)6注释 (32)6.1 页边标记 (32)附录A (33)SAE J1939 PDU处理过程——典型的接收流程 (33)附录B (34)通讯消息类型 (34)图B1——举例附录C (35)附录C (36)传输协议的传送次序 (36)附录: (39)理论基础: (39)SAE标准与ISO标准的联系 (39)应用 (39)参考文献 (39)1 目标正如母文档SAE J1939中所述,完全定义一个SAE J1939网络至少需要七个文档。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ppt课件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ppt课件

信息传输顺序__、_信息格式__和__信息内
容__等的约定或规则。
(2)三要素:
语义:_信息的内容,讲什么__。
语法:_信息的随机结构形式或格式,怎么
讲_。
பைடு நூலகம்
时序:__事件的执行顺序。何时讲___。
.
2
2)网络层次式结构 分层式网络结构,可以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 独立的功能,从而将一个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
分解成若干容易处理的小问题。 (1)特点: ①物理层上进行_实体_通信,其余各层对等实 体间进行的都是_虚__通信。 ②对等层的虚通信必须遵循__该层的协议__。 ③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_服务_,并向上层提 供_服务__。 ④定义了一种抽象的结构. ,非具体实现的描述3 。
(2)作用: ①各层之间相互_独立___。 ②灵活性_好__。 ③容易__标准化___。 ④各层可以选择最合适的_实现技术___。 3)网络体系结构: __层和协议的集合___。
osi七层参考模式层次主要功能传输单位举例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实现物理上互联系统间的信息传输该层定义了通信设备与传输线接口硬件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的特在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实现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
.
1
1)网络协议
(1)定义:计算机网络实体之间进行通信
时所采用的一种通信语言,这是一组有关_
层次
主要功能
传输单位 举例
物理层 为数据链路层提供_服务__,实 负责传输线现_物理上互联系统间的信息传 上的位流信输__,该层定义了通信设备与 号同步 传输线接口硬件的_机械__、_
电气_、_功能_和_过程__的特
性。
比特
集线 器, 中继 器

现代网络技术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现代网络技术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现代网络技术》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2.3 连续ARQ协议
2.3.1 连续ARQ协议的工作原理 连续ARQ协议的主要思想是发送端在发送完一个数 据帧后,不是停下来等待应答帧,而是连续再发送若 干个数据帧。如果这时收到了接收端发来的确认帧, 那么还可以接着发送数据帧。由于减少了等待时间,
整个通信的吞吐量得到了提高。
DAT A
送主机 B
图2-2 两种数据传输情况对比 (a)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b) 具有最简单的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现代网络技术》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2.2.3 实用的停止等待协议
图2-3(a)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出差错的情况。 收方在收到一个正确的数据帧后,即交付给主机B,同 时向主机A发送一个确认帧ACK。当主机A收到确认帧 ACK后才能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帧。这样就实现了收方 对发方的流量控制。
《现代网络技术》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超时重发,可以把tout 取稍大些,
例如,取tout=2tp+2tf于是得出 tT=tf+tout = 2tp+3tf α=tT/ tf= 3+2tp / tf 在这种情况下,连续ARQ协议明显优于停止等待
协议。
如果将线路速率从9.6 kb/s提高到56 kb/s,则对1200 bit长的数据帧, tf =1200/56000≈ 21 ms
《现代网络技术》
第2章 数据链路层
在发送端,设数据帧的实际到达率为λ(即每秒到
达λ个帧),则λ不应超过最大吞吐量λmax,即 λ≤(1-p)/tr 用时间tf进行归一化,得出归一化的吞吐量ρ为 ρ≡λtf≤(1-p) /α< 1
其中参数α是tf的归一化时间:
α ≡ tr / tf ≥ 1 当重发时间远小于发送时间时,α≈1,此时的归一 化吞吐量 ρ≤1- p, 当α≈1时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课件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课件
TCP的连接建立和终止需要经过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
UDP协议
01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 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02
UDP主要用于实时应用和多媒体 应用,如音频和视频流。
UDP提供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 服务,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顺 序性。
作用
协议栈使得网络通信更加灵活和可靠,不同系统或设备可 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协议栈来实现所需的网络功能或服 务。
03
CHAPTER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将数据划分为帧,并在每个帧上添加 控制信息,以便在接收端正确地解析 原始数据。
流量控制
通过控制发送数据的速率,确保接收 端不会因接收速率过快而丢失数据。
层次划分
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其中,应用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 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
作用
TCP/IP模型是互联网的基础,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协议和服务都基于TCP/IP模型。它使 得不同类型和厂商的计算机和设备能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
协议与服务的区别
协议
协议是一组规则和标准,用于规定不同计算机或设备之间通信的方式和格式。 协议定义了数据传输的细节,如数据格式、传输方式、错误控制等。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是指将数 据从一个计算机或设备发送到另一 个计算机或设备的过程。
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共享是指网络 中的计算机可以相互访问和利用其 他计算机上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 源。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分组交换网络
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 局(ARPA)建立ARPANET,实现了计算 机之间的远程通信。

HDLC规程

HDLC规程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目录1.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2)1.1 数据链路结构 (2)1.2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功能 (2)1.3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分类 (3)2.HDLC基本概念 (3)2.1 主站、从站、复合站 (3)2.2 HDLC链路结构 (4)2.3 操作方式 (4)3.HDLC帧结构 (5)4.控制字段和参数 (6)4.1 信息帧(I帧) (6)4.2 监控帧(S帧) (7)4.3 无编号帧(U帧) (7)4.4 P/F比特的使用 (8)5.HDLC操作 (9)1.数据链路控制规程1.1 数据链路结构数据链路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点-点链路和点-多点链路,如图1所示。

图中数据链路两端DTE称为计算机或终端,从链路逻辑功能的角度常称为站,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观点则称为节点。

在点-点链路中,发送信息和命令的站称为主站,接收信息和命令而发出确认信息或响应的站称为从站,兼有主、从功能可发送命令与响应的站称为复合站。

在点-多点链路中,往往有一个站为控制站,主管数据链路的信息流,并处理链路上出现的不可恢复的差错情况,其余各站则为受控站。

1.2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功能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它在物理层提供的通信接口与电路连接服务的基础上,将易出错的数据电路构筑成相对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以确保DTE与DTE之间、DTE 与网络之间有效、可靠地传送数据信息。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数据链路控制规程的功能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帧控制数据链路上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

帧控制功能要求发送站把网络送来的数据信息分成若干码组,在每个码组中加入地址字段、控制字段、校验字段以及帧开始和结束标志,组成帧来发送;要求接收端从收到的帧中去掉标志字段,还原成原始数据信息后送到网络层。

●帧同步在传输过程中必须实现帧同步,以保证对帧中各个字段的正确识别。

●差错控制当数据信息在物理链路中传输出现差错,数据链路控制规程要求接收端能检测出差错并予以恢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自动请求重发ARQ和前向纠错两种。

第4章---数据链路层ppt课件(全)

第4章---数据链路层ppt课件(全)
一个n位的二进制序列,它的码多项式为: Xn-1 到 X n次多项式的系数系列。
例如:110110的码多项式
循环码的定义:如果分组码中各码字中的码元 循环左移位(或右移位)所形成的码字仍然是 码组中的一个码字(除全零码外),则这种码 称为循环码。例如n长循环码中的一个码为 [C]=Cn-1Cn-2……C1C0 ,
(3)在串行通信中通常使用的三种生成多项式G (X)来产生校验码。
(4)编码特点
由于码的循环性,它的编解码的设备比 较简单。
纠错能力强,特别适合检测突发性的错 误,除了正好数据块的比特值是按除数 变化外,循环冗余校验(CRC)将检测出 所有的错误。
所以在计算机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差错控制方式
新加入的码元愈多,冗余度愈大,纠错能力欲 强,但效率越低。
分组码:将信息码分组,并为每个组附加若干 监督的编码,称为“分组码”。在分组码中, 监督码元仅监督本码组中的信息码元。
分组码一般可用符号(n,k)表示,n是码组中 的总位数,k是每组码二进制信息码元的数目。
n-k = r是监督码元的数目。
(3) 流量控制 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必须使得收方来得 及接收。当收方来不及接收时,就必须及时控制发方 发送数据的速率。这种功能称为流量控制(flow conctrol)。采用接收方的接收能力来控制发送方的发 送能力这是计算机网络流量控制中采用的一般方法。
(4) 差错控制 在计算机通信中,一般都要求有极低的 比特差错率。为此,广泛采用了编码技术,编码技术 有两大类。一类是前向纠错,也就是收方收到有差错 的数据帧时,能够自动将差错改正过来。这种方法的 开销较大,不大适合于计算机通信。另一类是差错检 测,也就是收方可以检测出收到的数据帧有差错(但 并不知道出错的确切位置)。当检测出有差错的数据 帧就立即将它丢弃,但接下去有两种选择:一种方法 是不进行任何处理(要处理也是有高层进行),另一 种方法则是由数据链路层负责重传丢弃的帧。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课件第04章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课件第04章

第 4 章 数 据 链 路 层
计 算 机 网 络
第 4 章 数 据 链 路 层


计 算 机 网 络
第 4 章 数 据 链 路 层
4.3.3 信道利用率与最佳帧长
数据帧长的选择与信道质量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


计 算 机
4.4 选择重传ARQ协议
第 4 章 为进一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可设法只重传出现 数 据 链 路 层
第 4 章


数 图4-3(a)画的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出差错的情况。 据 链 当发现差错时,结点B就向主机A发送一个否认帧 路 NAK,以表示主机A应当重传出现差错的那个数据帧。 层 图4-3(b)画出了主机A重传数据帧。
计 算 机 网 络
有时链路上的干扰很严重,或由于其他一些原因,
结点B收不到结点A发来的数据帧。这种情况称为帧丢
失,如图4-3(c)所示。于是就出现了死锁现象。 要解决死锁问题,可在结点A发送完一个数据帧时,
第 4 章 数 据 链 路 层
就启动一个超时计时器(timeout timer)。若到了超时计
时器所设置的重传时间tout而仍收不到结点B的任何确 认帧,则结点A就重传前面所发送的这一数据帧,如 图4-3(c)和图4-3(d)所示。一般可将重传时间选为略大 于“从发完数据帧到收到确认帧所需的平均时间”。
4.2.6
停止等待协议中的几个重要时
间关系
第 4 章 数 据 链 路 层

示。


计 算 机 网 络
第 4 章 数 据 链 路 层


计 算 机 网 络
4.3 连续ARQ协议
4.3.1 连续ARQ协议的工作原理

第7章传输层ppt课件

第7章传输层ppt课件
• 它包括了远端传输实体的处理延迟; • 连接建立延迟越短,服务质量越好。
连接建立失败的概率
• 在最大连接建立延迟时间内,连接未能建立的可能性; • 由于网络拥塞,缺少缓冲区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失败。
31
《计算机网络》 第7章 传输层
吞吐率
• 吞吐率是在某个时间间隔内测得的每秒钟传输的用户 数据的字节数;
• 进程状态反映出进程执行过程的变化;
• 要保证系统正常地工作,操作系统必须对进程的创建、 撤消与状态转换进行控制;
• 从进程的观点看,操作系统的核心则是控制和协调这些 进程的运行,解决进程之间的通信。
6
《计算机网络》 第7章 传输层
在解决单机环境下操作系统的进程通信中:
• BSD UNIX 引入了管道(pipe)、命名管道(named pipe)和软中断信号(signal)机制;
9
《计算机网络》 第7章 传输层
1.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需要解决:
• 进程命名与寻址方法 • 多重协议的识别 • 进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
10
《计算机网络》 第7章 传输层
2.网络环境中进程标识
• 在一台计算机中,不同的进程用进程号或进程标识 (process ID)惟一地标识出来。
• 网络环境中完整的进程标识应该是: • 本地主机地址-本地进程标识 ; • 远程主机地址-远程进程标识。
并发服务器: • 并发服务器可以处理多个客户的服务请求; • 从服务器不依赖主服务器而独立处理客户服务请求; • 不同的从服务器可以分别处理不同的客户的服务请求; • 系统的实时性好。
重复服务器: • 处理客户的服务请求的数量受到请求队列长度的限制,
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请求处理的时间
• 并发服务器适应于面向连接的服务类型; • 重复服务器适应于无连接的服务类型。

数据传输控制规程和接口课件

数据传输控制规程和接口课件

返回 结束
2
内容简介
2 数据传输控制规程,要求了解它的基本内容,达到“识记”层次 要求。 2.1 理解数据通信过程1并与电话通信过程相比较。 2.2 了解面向字符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链路结构和传输控制字 符的功能。 2.3 掌握面向字符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的文电格式和数据通信阶 段的操作过程。 2.4 了解面向比特的数据传输控制规定的基本内容。理解基本概 念包括站的类型、链路结构和帧结构。了解控制段基本格式。 3 传输控制规程比较,要求了解HDLC规程的优点,达到“识记” 要求。
第六章 数据传输控制规程和接口
内容简介 学习要求 学习目录 结束放映
Internet
Modem PSTN
1
内容简介
(一)考核要求 1.接口。 2.数据传输控制规程。 3.传输控制规程比较。 (二)自学要求
本章是介绍物理层的有关接口和数据传输控制规程。这些是实现 数据通信时必须具备的,但它涉及许多具体问题,如各种标准。
18.本地回馈
19.辅助发送请求
20.DTE设备就绪
21.远程回馈
22.振铃指示
23.数据信号速率选择
24.DTE设备到DCE设备发送方信号基准时钟 25.测试模式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10
6.1.1 EIA RS-232接口
EIA RS-232-C引脚典型连接图
DCE
DTE
1
保护地
1
2
发送数据
2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7
6.1.1 EIA RS-232接口
1.机械特性 ——DB-25型通信电缆的连接器 ——直接连接的最大物理距离为15米 ——通信速率低于201024bps。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类专业教学资源库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课程
数据链路层传输控制规程
主讲:李辉
目 录
数据链路层传输控制规程
什么是数据链路层传输控制规程
数据通信是机与机或人与 机的通信,一旦数据电路建立 后,为了在DTE与网络之间或DTE与DTE之间进行有效可靠 的数据传输,必须在数据链路这一层上采取必要的控制 数段对数据信息的传输实施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完成数 据传输控制和管理功能的规则和程序称为数据传输控制 规程。又因为数据通信系统中数据电路加上传输控制规 程。而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规程是通过数据链路层协议来 完成的,习惯上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规程也称为数据链路 层协议。
传输控制规程分为几类
传输控制规 程
面向字符型 控制规程
面向比特型 控制规程
面向字符型的传输控制规程
面向字符型控制规程的特点是利用 专门定义的传输控制字符和序列完 成链路的功能,其主要适用于中低 速异步或同步传输数据,以双向交 替工作的通信方式进行操作。 面向字符型的控制规程主要有基本 型控制规程及其扩充规程。这种控 制规程一般适用于“主机——终端” 型数据通信系统,一般来说其不适 合计数机之间的通信,因此这种规 程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通信类专业教学资源库
谢谢
主讲: 李辉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面向比特型的传输控制规程 面向比特型控制规程的特 点是不采用传输控制字符, 而仅采用某些比特序列完成 控制功能,实现不受编码限 制的透明传输,传输效率和 可靠性都高于面向字符型的 控制规程。 它主要适用于中高速同步 全双工方式的数据通信,尤 其是用于分组交换网与终端 之间的数据传输。随着计算 机网的发展,它将成为一种 重要的传输控制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