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数据链路控制及其协议

合集下载

链路控制协议书

链路控制协议书

链路控制协议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地址:法定代表人: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地址:法定代表人:鉴于甲方与乙方拟就链路控制事宜达成合作,经双方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协议书,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定义1.1 本协议中所称“链路控制”指的是甲方与乙方之间建立的数据传输链路的管理与控制,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的发送、接收、错误检测与纠正等。

第二条合作内容2.1 甲方负责提供链路控制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

2.2 乙方负责链路控制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第三条权利与义务3.1 甲方权利与义务3.1.1 甲方应确保所提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符合行业标准。

3.1.2 甲方有权监督乙方的链路控制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3.2 乙方权利与义务3.2.1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合理使用甲方提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

3.2.2 乙方有义务保证链路控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保密条款4.1 双方应对在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予以保密,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第五条违约责任5.1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第六条协议的变更和解除6.1 本协议的任何变更和补充,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定。

6.2 双方均有权在提前书面通知对方的情况下解除本协议。

第七条争议解决7.1 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7.2 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其他8.1 本协议自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8.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 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_盖章:_________________ 盖章: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通信电子中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通信电子中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通信电子中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随着通信电子业的飞速发展,数据传输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的概念、类型以及其重要性。

什么是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简称为DLC协议,是一种用于控制数据在通信线路上传输的协议。

它主要用于解决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数据丢失、数据重复、数据错乱等等。

具体来说,DLC协议的基本任务包括传输数据的起始点和终点、控制数据的接收和发送速率以及确保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可靠性。

常见的DLC协议类型DLC协议的种类众多,常见的DLC协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HDLC协议: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协议被广泛应用于以太网、卫星通信、ISDN以及数据通信等领域。

它通过透明的传输方式,使得数据传输更加节省带宽,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2. PPP协议:点对点协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应用于计算机间的数据链路进行通信。

PPP协议的传输速率相对较快,且具有较高的数据可靠性。

3. SLIP协议: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协议主要用于通过串行线路传输网络数据,较为简单、适用于低速传输和纯文本传输等场景。

4. ATM协议: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协议主要适用于局域网、广域网等场景,通过在不同种类的网络之间进行桥接,实现了不同种类网络之间数据传输不受限制。

DLC协议在通信电子中的重要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在通信电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现代通信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传输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因而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也面临了更多的需求和挑战。

首先,无论是传统的计算机通信,还是现代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都依赖于 DCL协议的支持。

在这些领域中,大量的数据需要在不同的地点之间进行传输和处理,如果没有可靠的 DLC 协议支持,数据传输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大大降低。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件——第五章:OSPF协议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件——第五章:OSPF协议
无论什么时候,当OSPF路由器被连接到相同的多路访问型的网络时,都需要选择一台 指定路由器(DR)。
10
5.3 配置OSPF
配置基本的OSPF不像RIP那样简单,它实际上非常复杂,每次操作可能都会面对允许 在OSPF中应用的许多选项。教学中只考虑单区域OSPF的配置。 下面的两个要素是OSPF配置中的基本元素: ① 启用OSPF ② 配置OSPF地区
Bellman-Ford 支持 周期性组播 跳
15 慢 是 否(只是平面) 路由表更新
RIPv1 距离矢量 不支持 不支持 自动汇总
Bellman-Ford 不支持 周期性广播 跳
15 慢 否 否(只是平面) 路由表更新
OSPF的设计
7
左图给出了典型的OSPF简易设计。其中 每台路由器是如何连接到主干网上的, 此主干网被称为区域0,或主干区域。 OSPF必须要有一个区域0。而且如果可能, 所有的路由器都应该连接到这个地区。 那些在一个AS(Autonomous Syetem,自 治系统)内部连接其他区域到此主干网 的路由器,被称为区域边界路由器(ABR)。 这些路由器至少有一个接口必须在区域0 中。
11
5.3.1 启用OSPF
用于激活OSPF路由进程的命令是: Lab_A(config)#router ospf ? <1-65535> 它是一个纯粹的本地化数值,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它不能从0开始,它起始的最 小值只能为1。
12
5.3.2 配置OSPF区域
一个OSPF基本配置的实例: Lab_A#config t Lab_A(config)#router ospf 1 Lab_A(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 0.255.255.255 area ? <0-4294967295> OSPF area ID as a decimal value A.B.C.D OSPF area ID in IP address format Lab_A(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 0.255.255.255 area 0

第五章 广域网技术及协议介绍

第五章  广域网技术及协议介绍
• HOST-HOST、LAN-LAN、LAN-WAN等需要实时性、突发性、高速和大通信量 的应用场合。
典型的广域网技术

DSU/CSU的功能主要有两个: 1. 把用户数据转换成适合在E1电 数字数据网(DDN) 路上传输的信号和帧结构。 2. 从E1电路信号中提取同步时钟, 用户设备:数据终端设备、计算机、网桥、路由器等 送给路由器作为发送和接收时 网络接入单元: 钟。 • 可以是调制解调器、基带传输设备(DSU/CSU)以及时分复用、语音/数字复用设备等。
典型的广域网技术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ISDN的两种主要信道类型:
• D信道:16kb/s数字信道 用于传输信令(带外信令) 通过D信道的呼叫控 • B信道:64kb/s数字信道 制协议,在B信道建 用于传输用户的数据信息 立相应的连接 在B信道上可以建立4种类型的连接: » 电路交换,通过拨号建立点到点连接 » 半永久电路(租用专线),无需拨号,始终处于连接状 态 » 分组交换,通过ISDN连接到X.25分组交换网 » 帧中继,通过ISDN连接到帧中继网络
广域网概述
广域网的组成
广域网概述
广域网的组成
与局域网类似,广域网也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由通信线路和一些交换设备组成,而资源子网则由 主机和终端组成。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一般由公用网络系统充当,如:公用 电话交换网(PSTN)、数字数据网(DDN)、分组交换数据网 (X.25)、帧中继(Frame Relay)、综合业务数据网 (ISDN)和交换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等。
DDN节点:复用及数字交叉连接系统(DCS) NMC:网管中心
• 对网络结构和业务进行配置,实时地监视网络运行情况,进行网络信息、网络节点告警、 线路利用情况等收集、统计和报告。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第五章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第五章

红外线通信技术标准
IrBus红外线通信协议层图:
IrDA协议
下面将从协议架构、基带与射频、应用协议进一步介绍 红外线通信技术。
IrDA协议堆
IrDA协议
IrDA的协议堆可以划分成两部分:核心协议和可选协议。 IrDA的核心协议包括:物理层协议、链路接入协议、链路 管理协议和服务发现协议。核心协议完成对物理传输媒介的 监测与控制,发现设备,可靠的数据链路的建立与维持,高 层数据包的适配,不同协议数据的复用与流量控制。 IrDA的可选协议包括:提供虚拟串口通信,支持OBEX协议 ,支持话音数据流和呼叫控制等。
红外线通信技术标准
IrDA1.0标准简称SIR(Serial Infrared,串行红外协 议),它是基于HP-SIR开发出来的一种异步的、半双工的红 外通信方式,它以系统的异步通信收发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为依托,通 过对串行数据脉冲的波形压缩和对所接收的光信号电脉冲 的波形扩展这一编解码过程(3/16 EnDec)实现红外数据传 输。SIR的最高数据速率只有115.2kbps。在1996年,发布 了IrDA1.1协议,简称FIR(Fast Infrared,快速红外协议) ,采用4PPM(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脉冲相位调制) 编译码机制,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4Mbps,同时在低速 时保留1.0标准的规定。之后,IrDA又推出了最高通信速率 在16Mbps的VFIR(Very Fast Infrared)技术,并将其作为 补充纳入IrDA1.1标准之中。
IrDA协议
(1)核心协议的实现方式: IrDA的IrLMP负责数据的复用和高 级别的业务发现。IrLAP建立可靠的数据链路,有差错监测、数 据重传和低级别流控; (2)IrDA中设备发现和服务发现的协议为ITLAP和IrLMP,IrLMP 中的信息接入服务(IAS)提供了本设备所支持的服务类型的信 息。 (3)话音通信的处理方式: IrDA中,话音数据流和呼叫控制信 令都承载于TinyTP协议上,话音数据流的处理开销比蓝牙大。蓝 牙的TCS-BIN协议,基于ITU-T Q.931标准,IrDA和蓝牙的ATCommands都基于ITU-T V.25和GSM07.07协议。 (4)通信的处理方式:IrDA的数据通信主要建立在OBEX的基础上 ,立足于各种数据对象的高速交换与处理,提供了众多的数据对 象格式和灵活的操作方式。IrDA提供了虚拟串口和并口,供应用 程序选择使用。

5G移动通信技术 第五章 5G核心网和接口协议

5G移动通信技术 第五章 5G核心网和接口协议

5.1.3 5G核心网的网络功能
在AMF的单个实例中可以支持部分或全部AMF功能,无论网络功能的数量如何,UE和CN之间的每个接 入网络只有一个NAS接口实例,至少实现NAS安全性和移动性管理的网络功能之一。 除了上述AMF的功能之外,AMF还可以包括以下功能以支持非3GPP接入网络: (1) 支持N2接口与N3IWF(Non-3GPP InterWorking Function,非3GPP互操作功能)互操作。在该接口 上,可以不应用通过3GPP接入定义的一些信息(例如3GPP小区标识)和过程(例如与切换相关过程), 并且可以应用不适用于3GPP接入的非3GPP接入特定信息。 (2) UE通过N3IWF支持NAS信令。由3GPP接入的NAS信令支持的一些过程可能不适用于不可信的非 3GPP(例如寻呼)接入。 (3) 支持对通过N3IWF连接的UE进行认证。 (4) 管理通过非3GPP接入连接或通过3GPP和非3GPP同时连接的UE的移动性、认证和单独的安全上下 文状态。 (5) 支持管理混合的RM(注册管理)上下文,该上下文对3GPP和非3GPP访问有效。 (6) 支持管理针对UE的专用CM(连接管理)上下文,用于通过非3GPP接入进行连接。
5.1.3 5G核心网的网络功能
5.PCF的主要功能
(1) 支持统一的策略框架来管理网络行为; (2) 为控制平面功能提供策略规则并强制执行; (3) 访问与UDR中的策略决策相关的用户信息,PCF访问位于与PCF相同的PLMN中的UDR。
6.UDM的主要功能 (1) 生成3GPP AKA(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认证与密钥协商)身份验证凭证; (2) 用户识别处理,例如对5G系统中每个用户的SUPI(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订 购永久标识符)进行存储和管理; (3) 支持对需要隐私保护的用户隐藏用户标识符; (4) 基于用户数据的接入授权,例如漫游限制; (5) NF注册管理UE的各种服务,例如为UE存储AMF服务信息,为UE的PDU会话存储SMF服务信息; (6) 保持服务/会话的连续性,例如通过SMF/DNN的分配保持正在进行的会话和服务不中断; (7) 支持MT-SMS(Mobile Terminate SMS,手机收短信,即服务提供商发给用户的信息); (8) 合法拦截功能; (9) 用户管理;

数据通信-5章-令牌环-FDDI

数据通信-5章-令牌环-FDDI

1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
A
T
B
A
A TO D
B
C
D
C
D
a 令牌在环中循环
b 站点A获取令牌, 并传送数据到D
A
B
A TO D
A
T
B
C
D
C
D
c 站点D复制数据帧, 然后将数据发送回环
d 站点A接收帧并释 放令牌
2
令牌传递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
5.1.2 例 令牌传递如上图所示。当网络空闲时, 它便传播一个简单3字节令牌。这个令牌 按顺序从一个NIC传递到下一个NIC ,直 到遇到一个有数据要传送的站点。这个 站点等待令牌进入它的NIC。如果令牌是 空闲的,这个站点就可以发送一个数据 帧。这个站点保留这个令牌,并在自己 的NIC中设置一位作为提示,然后站点开 始发送数据帧。数据帧将继续沿环前进, 由每个站点重新生成。每个中间站点都 检查帧的目标地址,发现帧的目标地址 是其它站点,于是发给下个站点。当数 据帧到达接收站点时,该站点识别出自 己的地址,同时拷贝该帧,检测错误, 并改变帧最后4位以表示地址已被识别, 帧被拷贝,整个包接着继续沿环前进, 直到回到发送点,吸收该帧,将令牌释 放回环。
– 信令: 令牌环使用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 数据速率: 令牌环支持高达16Mbps的数据 速率(最初设计规范是4Mbps)
5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
5.1.3 令牌环要素 • 帧格式 令牌环提供3种类型的帧格式:数据 命令帧、令牌帧、异常终止帧。
– 数据/命令帧:该帧是3种帧中唯一可以携带 PDU的帧,同时也是唯一可以写明目标站点 地址的帧。帧的9个字段是起始分界符 (SD)、访问控制(AC)、帧控制(FC)、 目标地址(DA)、源地址(SA)、802.2 PDU 帧、CRC、结束分界符(ED、帧状态 (FS)。 – 令牌帧:包含3个字段。SD指明帧即将到来、 AC在指明帧是令牌的同时还包括一个优先级 域和预留域、ED指明帧的结束。 – 异常终止帧:该帧不包含任何信息,仅仅作 起始和结束分界符。可以由发送方产生,用 来停止自己的传输,也可以由监控站点产生, 用来清除线路上旧的传输。

计算机网络_第5章习题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_第5章习题答案解析

计算机⽹络_第5章习题答案解析第五章练习题答案5.1⽹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络互连使得相互连接的⽹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通信,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络组成了⼀个⼤型的计算机⽹络。

⽹络互连可以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通信,⽅便了信息交流,促成了当今的信息世界。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案;不同的最⼤分组长度;不同的⽹络介⼊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户接⼊控制;不同的服务(⾯向连接服务和⽆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式;等等。

注:⽹络互连使不同结构的⽹络、不同类型的机器之间互相连通,实现更⼤范围和更⼴泛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5.2转发器、⽹桥和路由器都有何区别?答:1)转发器、⽹桥、路由器、和⽹关所在的层次不同。

转发器是物理层的中继系统。

⽹桥是数据链路层的中继系统。

路由器是⽹络层的中继系统。

在⽹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为⽹关。

2)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桥时,⼀般并不称之为⽹络互连,因为仍然是⼀个⽹络。

路由器其实是⼀台专⽤计算机,⽤来在互连⽹中进⾏路由选择。

⼀般讨论的互连⽹都是指⽤路由器进⾏互连的互连⽹络。

5.3试简单说明IP、ARR RARP⼝ICMP协议的作⽤。

答:IP :⽹际协议,TCP/IP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IP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络能够进⾏通信。

⽆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

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地址转换,将IP地址映射成物理地址。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将物理地址映射成IP地址。

ICMP: 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进⾏差错控制和传输控制,减少分组的丢失。

注:ICMP协议帮助主机完成某些⽹络参数测试,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报告,但它没有办法减少分组丢失,这是⾼层协议应该完成的事情。

IP协议只是尽最⼤可能交付,⾄于交付是否成功,它⾃⼰⽆法控制。

数据链路协议

数据链路协议

数据链路协议1. 介绍数据链路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在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传输数据的协议。

它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错误检测和纠错等相关规范,以确保数据能够可靠地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

2. 数据链路协议的分类数据链路协议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点对点协议和广播协议。

2.1 点对点协议点对点协议是一种在两个节点之间直接建立连接的协议。

这种协议通常用于连接两台计算机或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

常见的点对点协议包括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PPP(点对点协议)和SLIP(串行线路IP协议)等。

2.1.1 HDLCHDLC是一种通用的数据链路协议,它广泛应用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中。

它提供了数据的可靠传输保证,并支持多种传输方式,如全双工和半双工。

HDLC使用帧结构来传输数据,并在帧中包含了控制信息,用于同步数据的传输。

2.1.2 PPPPPP是一种用于点对点连接的数据链路协议。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全双工的数据传输方式,并支持多种底层物理介质,如串口、以太网和无线网络等。

PPP可以在不同的网络层协议之间进行封装,如IP、IPX和AppleTalk等。

2.1.3 SLIPSLIP是一种简单的点对点协议,用于串行线路上的IP数据传输。

它不提供数据的可靠性保证和错误检测功能,仅仅是将IP数据包封装到串行线路上进行传输。

2.2 广播协议广播协议是一种在多个节点之间进行通信的协议。

这种协议通常用于局域网中,其中的节点可以通过广播方式发送数据包给网络上的其他节点。

常见的广播协议包括以太网中的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和WiFi中的CSMA/C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协议等。

2.2.1 CSMA/CDCSMA/CD是以太网中使用的一种广播协议。

它通过侦听信道上的载波来检测冲突,并采取碰撞避免的措施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CSMA/CD协议在发生冲突后会进行退避操作,以减少冲突的概率,并最终完成数据的传输。

链路控制协议

链路控制协议

链路控制协议链路控制协议(LLC)是数据链路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在数据链路层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网络层的数据包封装成帧,并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而链路控制协议则是在数据链路层上进行数据的控制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链路控制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帧的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和纠正、数据帧的重发等。

它通过控制数据帧的传输顺序和重发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链路控制协议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需求选择不同的控制方式,如停-等协议、滑动窗口协议等。

在链路控制协议中,流量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功能。

它通过控制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避免数据的丢失和拥塞。

流量控制可以通过滑动窗口技术来实现,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维护一个窗口大小,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速率,从而实现数据的流畅传输。

另外,链路控制协议还包括差错检测和纠正的功能。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噪声干扰或其他原因可能导致数据出现错误,链路控制协议通过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常见的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RC)、海明码等。

除此之外,链路控制协议还包括数据帧的定界和重发机制。

数据帧的定界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标志符号来标识数据帧的起始和结束位置,确保数据的正确接收和解析。

而重发机制则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数据帧出现丢失或错误时,链路控制协议可以通过重发机制来重新发送数据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链路控制协议在数据链路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和纠正、数据帧的定界和重发机制等功能,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实际网络中,不同的链路控制协议可以根据网络的需求和特点来选择,以提供最佳的数据传输服务。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之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之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3.3.4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也称链路通信规程,也就是岱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路控制协议可分为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两⼤类。

异步协议以字符为独⽴的信息传输单位,在每个字符的起始处开始对字符内的⽐特实现同步,但字符与字符之间的间隔时间是不固定的(即字符之间是异步的)。

由于发送器和接收器中近似于同⼀频率的两个约定时钟,能够在⼀段较短的时间内保持同步,所以可以⽤字符起始处同步的时钟来采样该字符中的各⽐特,⽽不需要每个⽐特再⽤其它⽅法同步。

前⾯介绍过的"起⼀⽌"式通信规程便是异步协议的典型,它是靠起始位(逻辑0)和停⽌位(逻辑1)来实现字符的定界及字符内⽐特的同步的。

异步协议中由于每个传输字符都要添加诸如起始位、校验位、停⽌位等冗余位,故信道利⽤率很低,⼀般⽤于数据速率较低的场合。

同步协议是以许多字符或许多⽐特组织成的数据块⼀⼀帧为传输单位,在帧的起始步,使帧内维持固定的时钟。

由于采⽤帧为传输单位,所以同步协议能更有效地利⽤信道,也便于实现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

同步协议⼜可分为⾯向字符的同步协议、⾯向⽐特的同步协议及⾯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三种类型。

其中⾯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在本节前⾯的帧同步功能中已做了较详细的介绍,下⾯介绍另外两种同步协议。

1.⾯向字符的同步控制协议 ⾯向字符的同步协议是最早提出的同步协议,其典型代表是IBM公司的⼆进同步通信部BSC(Binary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协议。

随后,ANSI和ISO都提出了类似的相应标准。

,任何链路层协议均可由链路建⽴、数据传输和链路拆除三部分组成。

为实现建链、拆链等链路管理以及同步等各种功能,除了正常传输的数据块和报⽂外,还需要⼀些控制字符。

BSC协议⽤ASCII或EBCDIC字符集定义的传输控制字符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这些传输控制字符的标记、名称及ASCII码值和EBCDIC 码值见表3.3.各传输控制字符的功能如下: SOH(Start of Head):序始,⽤于表⽰报⽂的标题信息或报头的开始。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并提供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六版的课后练习题,并附上答案供大家参考。

本书作为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在网络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力,本文的练习题部分将涉及信道、分组交换、传输、应用层、网络层和链路层等内容。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1.为什么国际互联网不是一个分布式系统?答:国际互联网主要是一个基于电信网络建立的一系列网络,虽然其网络的分布式特性比较明显,但是其实质上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系统,因为其存在部分垄断的情况,包括DNS根服务器、ICANN等。

2.同IP音频金融区别,视频流量传输对延迟和带宽有何要求?答:IP音频要求低延迟,可丢失,而视频数据则要求具备较高的带宽和低的延迟。

因此,在传输视频数据时要保证网络的带宽和稳定性。

第二章应用层练习题1.SMTP和POP3之间有什么区别?答:SMTP是一个用于发送电子邮件的协议,POP3是用于检索邮件的协议。

邮件服务器在接收到SMTP消息后,会将邮件存储在服务器上,而POP3客户端则可从服务器上检索邮件。

2.什么是DNS?答:DNS,即Domn Name System,是一种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DNS服务器通过DNS协议为客户端提供域名解析服务,将域名解析为相应的IP地址。

第三章运输层练习题1.什么是可靠传输?答:可靠传输是指通过一定的机制来保证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数据丢失、失序或冗余等问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TCP和UDP的区别是什么?答:TCP是一种基于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包括传输数据、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功能;UDP则是无连接协议,数据包传输效率相对TCP较高,但可靠性较差。

第四章网络层练习题1.什么是网络拓扑?答:网络拓扑指的是连接在网络上的各个节点之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方式,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网格型等多种方式。

2.IP路由选择的基本机制是什么?答:IP路由选择的基本机制是通过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获取最短跳数、最低费用的路径,实现IP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递。

《计机算网络原理》学习笔记总结 - 第五章 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

《计机算网络原理》学习笔记总结 - 第五章 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

第五章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一、数据链路层服务数据链路层:负责通过一条链路,从一个结点向另一个物理链路直接相连的相邻结点,传送网络层数据报,中间不经过任何其他交换结点。

数据链路:网络中两个结点之间的逻辑通道。

实现控制数据传输协议的硬件(网卡)和软件加到链路上构成的。

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帧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组帧(成帧)链路接入可靠交付差错控制帧头(帧首):发送结点和接收结点的地址信息、定界字符。

帧尾:用于差错检测的差错编码。

二、差错控制一、噪声。

信号在信道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从而导致传输差错。

1、随机噪声:随机差错或独立差错。

2、冲击噪声:突发差错。

突发长度:突发错误发生的第一位错误与最后一位错误之间的长度。

二、差错控制:通过差错编码技术,实现对信息传输差错的检测,并基于某种机制运行差错纠正和处理。

三、差错编码分类:检错编码、纠错编码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1、在以下的差错控制方式中,不需要差错编码的是( B )2008、1904考题A:检错重发 B:反馈校验 C:前向纠错 D:检错丢弃2、在以下的差错控制方式中,只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的是( B )1910考题A:检错重发 B:检错丢弃 C:前向纠错 D:反馈校验差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差错编码原理:在待传输数据信息基础上,附加一定的冗余信息。

冗余信息:与数据信息建立某种关联关系。

(复制一次、复制两次等)例如:复制一次:待传输数据为10。

传输数据+冗余信息:1010 复制两次:待传输数据为10。

传输数据+冗余信息:101010差错编码的检错与纠错能力一、编码集的汉明距离1、编码集:差错编码的所有有效码字的集合。

(编码方式:复制一次) 编码集{1010,0101,1111,0000}2、汉明距离:两个等长码字之间,对应位数不同的位数。

码字1:0 1 1 0 0 1 0 1码子2:1 0 0 1 1 1 0 1汉明距离dc=53、编码集的汉明距离:编码集中任意两个码字之间汉明距离的最小值,记为ds 编码集{1010,0101,1111,0000}编码集的汉明距离: ds=min{4,2,2,2,2,4}编码集的汉明距离:ds=24、差错编码:检错码和纠错码二、检错编码编码集的汉明距离ds=r+1,则该检错编码可以检测r位的差错。

HDLC协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DLC协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DLC协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协议是一种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

本文将介绍HDLC协议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一、HDLC协议的基本原理HDLC协议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通过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数据帧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定义了帧的结构、帧的传输方式以及数据的校验等重要内容。

HDLC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帧结构:HDLC协议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帧,每个帧包含帧开始标记、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校验码等部分。

帧开始标记用于标识帧的开始,地址字段用于标识帧的发送方或接收方,控制字段用于传输控制信息,信息字段用于传输数据,校验码用于检测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2. 帧传输:HDLC协议支持三种帧传输方式,分别是非确认传输、确认传输和多点传输。

非确认传输方式适用于数据传输不需要确认的场景,确认传输方式适用于需要确认的场景,多点传输方式适用于一对多的通信。

3. 数据校验:HDLC协议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对数据进行校验,以确保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CRC算法通过计算数据的校验值,并将其附加在传输的数据帧中,接收方根据校验值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二、HDLC协议的特点HDLC协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效性:HDLC协议采用了帧封装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可以高效地利用通信资源,提高传输效率。

2. 可靠性:HDLC协议通过数据校验和确认机制,可以确保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可靠性,减少传输错误。

3. 灵活性:HDLC协议支持多种帧传输方式和多点传输方式,适用于不同的通信场景。

4. 可扩展性:HDLC协议可以通过定义不同的控制字段和功能码来扩展其应用范围,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三、HDLC协议的应用HDLC协议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移动互联网概论》习题答案

《移动互联网概论》习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1.选择题1.B2.C3.C4.C5.D6.A7.B2.填空题1从宏观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由移动终端和移动子网、接入网络、核心网络3部分组成。

2.移动互联网是指以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作为接入设备,使用各种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从而实现包括传统移动通信、传统互联网及其各种融合创新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

3.简答题1.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终端移动性:相对于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灵活、便捷、高效。

移动终端体积小且易于携带;移动互联网里包含了各种适合移动应用的各类信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采购、交易、质询、决策、交流等各类活动。

移动性带来接入便捷、无所不在的连接以及精确的位置信息,而位置信息与其他信息的结合蕴藏着巨大的业务潜力。

(2)个性化:移动互联网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和商业运作模式。

对于不同用户群体和个人的不同爱好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出多种差异化的信息,并通过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渠道,随时随地传送给用户。

终端用户可以自由自在地控制所享受服务的内容、时间和方式等,移动互联网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的服务。

(3)业务及时性: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能够随时随地获取自身或其他终端的信息,及时获取所需的服务和数据;(4)服务便利性:由于移动终端的限制,移动互联网服务要求操作简便,响应时间短;(5)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6)融合性:首先,移动语音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一体化导致了业务融合;其次,手机终端趋向于变成人们随身携带的唯一的电子设备,其功能集成度越来越高。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1)萌芽期(2000-2007年)(2)成长培育期(2008-2011年)(3)高速成长期(2012-2013年)(4)全面发展期(2014年--至今)3.简述移动互联网的3个构成要素。

(1)移动终端,包括手机、专用移动互联网终端和数据卡方式的便携电脑等;(2)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包括2G、3G甚至4G等;(3)公众互联网服务,包括Web,WAP方式等。

第五章 链路层与网络建设_A

第五章 链路层与网络建设_A

32
以太网帧结构
发送适配器将IP分组封装在以太网帧中(或其他 网络层协议分组)
Preamble(前序): o 7 个 10101010 字节尾随一个 10101011 o 用来同步收发双方的时钟速率
33
以太网帧结构 (续)
o 地址: 6 个字节, 帧为某个LAN上的所有适配器
接收,,但只要地址不匹配就被丢弃 o 类型: 说明其上层协议,大部分为 IP,但其他 协议如Novell IPX和 AppleTalk也支持 o CRC: 在接收端校验,如果出错,则将该帧丢弃

29
LAN之间的路由选择
穿越: 经由R将A的数据传输到B
A
R
B
30
o A 创建了 IP分组,源地址为 A,宿地址为 B o A 使用 ARP 来获取 R的与111.111.111.110对应的
o o o o o o
物理地址 A 创建了以R的物理地址为宿地址的以太网帧,该帧 包含的A-to-B的 IP分组 A的数据链路层发送以太网的帧 R的数据链路层接收到以太网的帧 R 从以太网帧中取出 IP分组,知道该分组的信宿为 B R使用ARP 来取得 B的物理层地址 R创建了包含了 A-to-B IP 分组的帧并发给 B A R
etc.)
o 交换式 (e.g., 交换式以太网, ATM etc)
10
多点访问协议
o 一条共享的通信信道 o 两个或多个结点可同时发送信号: 相互干扰

在某一时刻只有一个结点可以成功地发送信号 分布式的算法来决定如何共享信道, i.e., 决定工 作站何时可以发送 注意:有关共享通道的通信(协商)也必须在 该通道自身上解决!
o 错误校正:

接受端检测多个位错并加以校正 而无需要求发送端 重发

数据链路控制及其协议

数据链路控制及其协议
统一不同设备的通信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为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使得 不同设备能够相互通信和协作。
数据链路控制的历史与发展
1 2
早期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早期,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主 要是基于硬件实现,如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 制协议)。
面向连接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随着TCP/IP协议的普及,面向连接的数据链路控 制协议如PPP(点对点协议)逐渐成为主流。
数据链路安全问题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数据链路安全问题主要涉及数据的保 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的不安 全性和恶意攻击的存在,可能导致数 据的泄露、篡改或破坏,威胁数据的 安全性。
解决方案
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安全协议 等技术,保障数据链路的安全性。例 如,通过使用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 据的机密性,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 通过访问控制,可以限制对数据的访 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通过 使用安全协议,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 安全性,减少数据被篡改或破坏的风 险。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效率问题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效率问题主要表 现在数据丢失、延迟和传输速率不稳 定等方面。
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状况的不 稳定、传输协议的缺陷或数据链路的 故障等原因,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延 迟,影响数据的可靠性和效率。
解决方案
采用差错控制编码、拥塞控制协议和 路由优化等技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 靠性和效率。例如,通过使用差错控 制编码,可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 程中的错误;通过拥塞控制协议,可 以动态调整数据流量,避免网络拥塞 ;通过路由优化,可以选取最佳路径 ,减少数据传输延迟。
03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数据链路控制及其协议主要内容5.1 定义和功能5.1.1 定义5.1.2 为网络层提供服务5.1.3 成帧5.1.4 差错控制5.1.5 流量控制5.2 错误检测和纠正5.2.1 纠错码5.2.2 检错码5.3 基本的数据链路层协议5.3.1 无约束单工协议5.3.2 单工停等协议5.3.3 有噪声信道的单工协议5.4 滑动窗口协议5.4.1 一比特滑动窗口协议5.4.2 退后n帧协议5.4.3 选择重传协议5.5 协议说明与验证5.5.1 通信协议中的形式化描述技术5.5.2 有限状态机模型5.5.3 P etri网模型5.6 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5.6.1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5.6.2 X.25的链路层协议LAPB5.6.3 Internet数据链路层协议5.6.4 ATM数据链路层协议5.1 定义和功能5.1.1 定义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有差错的线路上,进行无差错传输。

ISO关于数据链路层的定义:数据链路层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功能上和规程上的方法,以便建立、维护和释放网络实体间的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从数据发送点到数据接收点(点到点point to point)所经过的传输途径。

虚拟数据通路,实际数据通路。

Fig. 3-1数据链路控制规程:为使数据能迅速、正确、有效地从发送点到达接收点所采用的控制方式。

数据链路层协议应提供的最基本功能数据在数据链路上的正常传输(建立、维护和释放)定界与同步,也处理透明性问题差错控制顺序控制流量控制5.1.2 为网络层提供服务为网络层提供三种合理的服务无确认无连接服务适用于误码率很低的线路,错误恢复留给高层;实时业务大部分局域网有确认无连接服务适用于不可靠的信道,如无线网。

有确认有连接服务5.1.3 成帧(Framing)将比特流分成离散的帧,并计算每个帧的校验和。

成帧方法:字符计数法在帧头中用一个域来表示整个帧的字符个数缺点:若计数出错,对本帧和后面的帧有影响。

Fig. 3-3带字符填充的首尾字符定界法起始字符DLE STX,结束字符DLE ETX字符填充Fig. 3-4缺点:局限于8位字符和ASCII字符传送。

带位填充的首尾标记定界法帧的起始和结束都用一个特殊的位串“01111110”,称为标记(flag)“0 ”比特插入删除技术Fig. 3-5物理层编码违例法只适用于物理层编码有冗余的网络802 LAN:Manchester encoding or 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 用high-low pair/low-high pair表示1/0,high-high/low-low不表示数据,可以用来做定界符。

注意:在很多数据链路协议中,使用字符计数法和一种其它方法的组合。

5.1.4 差错控制一般方法:接收方给发送方一个反馈(响应)。

出错情况帧(包括发送帧和响应帧)出错;帧(包括发送帧和响应帧)丢失通过计时器和序号保证每帧最终交给目的网络层仅一次是数据链路层的一个主要功能。

5.1.5 流量控制基于反馈机制流量控制主要在传输层实现。

5.2 错误检测和纠正差错出现的特点:随机,连续突发(burst)处理差错的两种基本策略使用纠错码:发送方在每个数据块中加入足够的冗余信息,使得接收方能够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有错,并能纠正错误。

使用检错码:发送方在每个数据块中加入足够的冗余信息,使得接收方能够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有错,但不能判断哪里有错。

5.2.1 纠错码码字(codeword):一个帧包括m个数据位,r个校验位,n = m + r,则此n 比特单元称为n位码字。

海明距离(Hamming distance):两个码字之间不同的比特位数目。

例:0000000000 与0000011111的海明距离为5如果两个码字的海明距离为d,则需要d个单比特错就可以把一个码字转换成另一个码字;为了检查出d个错(单比特错),需要使用海明距离为d + 1 的编码;为了纠正d个错,需要使用海明距离为2d + 1 的编码;最简单的例子是奇偶校验,在数据后填加一个奇偶位(parity bit)。

例:使用偶校验(“1”的个数为偶数)10110101 ——> 10110101110110001 ——> 101100010奇偶校验可以用来检查单个错误。

设计纠错码要求:m个信息位,r个校验位,纠正单比特错;对2m个有效信息中任何一个,有n个与其距离为1的无效码字,因此有:(n + 1) 2m≤ 2n利用n = m + r,得到(m + r + 1) ≤ 2r给定m,利用该式可以得出校正单比特误码的校验位数目的下界。

海明码码位从左边开始编号;位号为2的幂的位是校验位,其余是信息位;每个校验位使得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些位的奇偶值为偶数(或奇数)。

为看清数据位k对哪些校验位有影响,将k写成2的幂的和。

例:11 = 1 + 2 + 8海明码工作过程每个码字到来前,接收方计数器清零;接收方检查每个校验位k (k = 1, 2, 4 …)的奇偶值是否正确;若第k 位奇偶值不对,计数器加k;所有校验位检查完后,若计数器值为0,则码字有效;若计数器值为m,则第m位出错。

若校验位1、2、8出错,则第11位变反。

Fig. 3-6使用海明码纠正突发错误可采用k个码字(n = m + r)组成k ⨯ n 矩阵,按列发送,接收方恢复成k ⨯ n 矩阵kr个校验位,km个数据位,可纠正最多为k个的突发性连续比特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 1 1 1 12 2 2 2 24 4 48 8 85.2.2 检错码使用纠错码传数据,效率低,适用于不可能重传的场合;大多数情况采用检错码加重传。

循环冗余码(CRC码,多项式编码)110001,表示成多项式x5 + x4 + 1生成多项式G(x)发方、收方事前商定;生成多项式的高位和低位必须为1生成多项式必须比传输信息对应的多项式短。

CRC码基本思想:校验和(checksum )加在帧尾,使带校验和的帧的多项式能被G(x)除尽;收方接收时,用G(x)去除它,若有余数,则传输出错。

校验和计算算法设G(x)为r 阶,在帧的末尾加r 个0,使帧为m + r位,相应多项式为x r M(x) ;按模2除法用对应于G(x)的位串去除对应于x r M(x)的位串;按模2减法从对应于x r M(x)的位串中减去余数(等于或小于r位),结果就是要传送的带校验和的多项式T(x) 。

Fig. 3-7CRC的检错能力发送:T(x) 接收:T(x) + E(x)余数((T(x) + E(x)) / G(x)) = 0 + 余数(E(x) / G(x))若余数(E(x) / G(x)) = 0,则差错不能发现;否则,可以发现。

如果只有单比特错,即E(x) = x i,而G(x)中至少有两项,余数(E(x) / G(x)) ≠ 0 ,所以可以查出单比特错;如果发生两个孤立单比特错,即E(x) = x i + x j = x j (x i-j + 1) ,假定G(x)不能被x整除,那么能够发现两个比特错的充分条件是:x k+ 1不能被G(x)整除(k ≤ i - j) ;如果有奇数个比特错,即E(x)包括奇数个项,G(x)选(x + 1)的倍数就能查出奇数个比特错;具有r个校验位的多项式能检查出所有长度≤r 的差错。

长度为k的突发性连续差错(并不表示有k个单比特错)可表示为x i (x k-1+ … + 1) ,若G(x)包括x0项,且k - 1小于G(x)的阶,则E(x) / G(x) ≠ 0;如果突发差错长度为r + 1 ,当且仅当突发差错和G(x)一样时,E(x) / G(x) = 0 ,概率为1/2r-1;长度大于r + 1的突发差错或几个较短的突发差错发生后,坏帧被接收的概率为1/2r。

三个多项式已成为国际标准CRC-12 = x12 + x11 + x3 + x2 + x + 1CRC-16 = x16 + x15 + x2 + 1CRC-CCITT = x16 + x12 + x5 + 1CRC-32硬件实现CRC校验。

5.3 基本的数据链路层协议5.3.1 无约束单工协议(An Unrestricted Simplex Protocol)工作在理想情况,几个前提:单工传输发送方无休止工作(要发送的信息无限多)接收方无休止工作(缓冲区无限大)通信线路(信道)不损坏或丢失信息帧工作过程发送程序:取数据,构成帧,发送帧;接收程序:等待,接收帧,送数据给高层Fig. 3-95.3.2 单工停等协议(A Simplex Stop-and-Wait Protocol)增加约束条件:接收方不能无休止接收。

解决办法:接收方每收到一个帧后,给发送方回送一个响应。

工作过程发送程序:取数据,成帧,发送帧,等待响应帧;接收程序:等待,接收帧,送数据给高层,回送响应帧。

Fig. 3-105.3.3 有噪声信道的单工协议(A Simplex Protocol for a Noisy Channel)增加约束条件:信道(线路)有差错,信息帧可能损坏或丢失。

解决办法:出错重传。

带来的问题:什么时候重传——定时响应帧损坏怎么办(重复帧)——发送帧头中放入序号为了使帧头精简,序号取多少位—— 1位发方在发下一个帧之前等待一个肯定确认的协议叫做PAR(Positive Acknowledgement with Retransmission)或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工作过程Fig. 3-11注意协议3的漏洞由于确认帧中没有序号,超时时间不能太短,否则协议失败。

因此假设协议3的发送和接收严格交替进行。

Fig. 3-11(与教材不同)的实现是正确的,确认帧有序号5.4 滑动窗口协议单工——> 全双工捎带/载答(piggybacking):暂时延迟待发确认,以便附加在下一个待发数据帧的技术。

优点:充分利用信道带宽,减少帧的数目意味着减少“帧到达”中断;带来的问题:复杂。

本节的三个协议统称滑动窗口协议,都能在实际(非理想)环境下正常工作,区别仅在于效率、复杂性和对缓冲区的要求。

滑动窗口协议(Sliding Window Protocol)工作原理:发送的信息帧都有一个序号,从0到某个最大值,0 ~ 2n - 1,一般用n个二进制位表示;发送端始终保持一个已发送但尚未确认的帧的序号表,称为发送窗口。

发送窗口的上界表示要发送的下一个帧的序号,下界表示未得到确认的帧的最小编号。

发送窗口= 上界- 下界,大小可变;发送端每发送一个帧,序号取上界值,上界加1;每接收到一个正确响应帧,下界加1;接收端有一个接收窗口,大小固定,但不一定与发送窗口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