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凉山美姑县(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大凉山美姑县
摄影和幻灯制作:周叔扬
背景音乐:思恋
(上)
美姑县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大凉山黄茅埂西麓。

全县乡村人口18万,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97.1%,是全国141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截至2010年全县仍有贫困人口9万多人,其中70%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山和二半山地区,仍然处于广种薄收的原始阶段。

然而这里又是最为典型的彝族聚居县,尤其是彝族本土的传统宗教与民俗文化在这里保存得最为系统和完整,留下了彝族先民古侯、曲涅两大部族由滇迁徙入川的历史足迹,美姑因此也成为彝族历史文化胜地,这里不仅留下了回响千年的史诗绝唱,更在传承着蕴藉深厚、丰富多彩的毕摩文化。

苍凉大凉山
曲折上山路
美丽大风顶
大风顶雪挂
毕摩文化
彝族是一个有着多种崇拜的民族,归纳起来有祖灵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3大类。

基于彝族根深蒂固的认识和观念,构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毕摩文化。

在大凉山腹地美姑县,关于彝族毕摩的作毕仪式及其神话传说,仍在彝族民间广为流传。

毕摩是彝语音译,就是指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人,学界大多称他们为祭司。

彝族民众从古至今都认为毕摩是“智者”,是知识很丰富的人,他们识古彝文,掌握和通晓彝文典籍,通过念诵经文等形式和神、鬼沟通,充当人们与鬼神之间、祖先之间的矛盾调和者,并通过象征性极强的祭祀、巫术等行为方式处理人与鬼怪神灵的关系,以求得人丁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所以说,毕摩既是彝族民间宗教活动的主持者和组织者,又是彝族宗教和信仰的代表人物。

天菩萨
彝族男子的“天菩萨”发型,是原始宗教崇拜的产物。

彝族男子的一生中,“天菩萨”发型要经历了几次变化。

小孩和未婚男子,在头顶前蓄一撮长发,彝语称“如比”,是男魂居住的地方。

结婚后的男子,请人在头顶梳辫子,辫子较短小,盘于头上,称“如且”。

男人死时,如有子女,则把头前头发打成尖状物形,称“天菩萨”。

而今,一般人不分阶段,把彝族男子发型统称“天菩萨”。

“天菩萨”在彝族男子看来是非常神圣的。

美姑彝族至今仍有人喜爱留着“天菩萨”,视其为吉祥物,认为人(特别是幼儿、婴儿)的灵魂受鬼怪或无意中惊吓时,它能起到保身护魂的作用,且有延年益寿之效。

彝族服饰
流行于大小凉山男女彝族服饰, 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彝族男子喜爱用青布或蓝布包裹头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

下装为长裤,但因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

未婚姑娘戴各式头帕,育后妇女戴帽,或缠头帕,皆为黑色;妇女双耳皆佩金、银、珊瑚、玉贝等耳饰,垂颈部戴银领牌;下着用多层色布环绕拼接而成的百褶裙,往往长可曳地,大小凉山气候寒冷,当地彝族群众故用毛毯护身,俗称“擦尔瓦”。

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下部缀有长三十公分左右的旒须。

彝族人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

常以挑绣、镶、染等多种工艺技法制成头镰、羊角、涡形等传统图案。

谢谢观赏
请继续收看看
《走进大凉山美姑县》(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