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卷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详解一、选择题1. 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 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 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答案】AC【解析】【详解】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时,学生的形状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可以看成质点,选项A正确;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时,学生的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时,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可以看成质点,选项C正确;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要看姿态,不能看成质点,选项D错误。
故选AC。
2. 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 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B. 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C. 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D. 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答案】B【解析】【详解】AB. 下午2点上课,2点是指时刻,故B正确,A错误;C. 45分钟是指上课所经历的时间,故C错误;D. 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指时刻,故D错误.3. 在印度洋海啸救灾中,从水平匀速航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救灾物资,地面上的人员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观察被投下的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是竖直下落,其位移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B. 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小于路程C. 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D. 物体是沿曲线下落的,其位移大小等于飞机的高度【答案】B【解析】【详解】以地面作为参考系,物体做的是平抛运动,运动的轨迹是曲线,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所以从飞机上投下来的物体路程大小等于曲线的长度,所以位移大小小于路程,B正确.4.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B. 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C. 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D. 位移描述直线运动,是矢量;路程描述曲线运动,是标量【答案】C【解析】【详解】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为矢量;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为标量;路程大于等于位移大小,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物体的路程等于位移大小,C 正确.5. 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内平均速度B. 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位移内的平均速度C.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有关D. 讲平均速度,只要讲清在哪个时刻或哪个位置就可以了【答案】AB【解析】【详解】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者是在某一段路程的速度,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AB正确D错误;匀速直线运动,任何时间和位移的平均速度都一样,C错误.【点睛】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者是在某一段路程的速度,与时间段或一段距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个位置或某一个时刻的速度,与时间点或某一个位置相对应.6. 某列火车在一段长为30 km的直线路段上行驶,行驶的平均速度为60 km/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这列火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0.5 hB. 这列火车一定以60 km/h的速度在这段路程中运行C. 这列火车如果行驶60 km,那么它一定要用1 hD. 60 km/h是火车在这段路程中的最高速度【答案】A【解析】【详解】A.在30km内的平均速度为60km/h,则通过这段铁轨需要时间=0.5h,故A正确;B.60km/h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在这段位移内的某一位置,速度可能比60km/h大,也有可能比60km/h小,故B错误;C.若在60km内平均速度为60km/h,则需要1h;但30km后的平均速度不一定为60km/h,故C错误;D.60km/h是火车在这一路段中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7. 你左手拿一块表,右手拿一支笔,当你的合作伙伴沿直线运动拉动一条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向前移动时,每隔1 s用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点,这就做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如果在纸带上打下了10个点,在打下这些点的过程中,纸带的运动时间是()A. 1 sB. 9 sC. 10 sD. 11 s【答案】B【解析】【详解】每隔1s用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点,如果在纸带上打下了10个点,也就有9个时间间隔.所以纸带的运动时间是9 s.故选B.8. 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打点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B. 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C. 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D. 点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答案】BC【解析】【详解】AB.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点迹密集的地方,相邻计时点的距离小,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故A错误,B正确;CD.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C正确,D错误。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总结练习题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物理·必修1(人教版)章末总结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1.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1)时刻指某一瞬时,时间轴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时刻.时刻对应的是位置、速度等状态量.(2)时间间隔表示时间段,在时间轴上用两点间的线段表示.时间间隔对应的是位移、路程等过程量.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位移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可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确定位移时,不需考虑物体运动的实际路径,只需确定初、末位置即可.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确定路程时,需要考虑物体运动的实际路径.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3.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4.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的比较.(1)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速度的变化量是指速度改变的多少,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2)速度的变化量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3)加速度与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大,很小,也可以为零;速度的变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4)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取决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变化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解析: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是速度变化量Δv和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并不只由Δv来决定,故选项B错误;加速度增大说明速度变化加快,速度可能增大加快,也可能减小加快,故选项A、C错误;加速度大说明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为零说明速度不变,但此时速度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故选项D正确.答案:D如图甲所示,一根细长的弹簧系着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右来回运动,B为小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位置O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乙所示.若测得OA=OC=7 cm,AB=3 cm,则自0时刻开始:(1)0.2 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方向向__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_.(2)0.6 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方向向__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_.(3)0.8 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_.(4)1.0 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方向向________,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_.解析:(1)0.2 s内小球由O到A,位移大小7 cm,方向向右,路程7 cm;(2)0.6 s内,小球由O→A→B→A,位移由O指向A,大小为7 cm,方向向右,路程为7 cm+3 cm+3 cm=13 cm;(3)0.8 s内,小球由O→A→B→A→O,位移是0,路程7 cm+3 cm +3 cm+7 cm=20 cm;(4)1.0 s内小球由O→A→B→A→O→C ,位移由O指向C,大小是7 cm,方向向左,路程7 cm+3 cm+3 cm+7 cm+7 cm=27 cm.答案:(1)7 cm右7 cm(2)7 cm右13 cm(3)020 cm(4)7 cm左27 cm对加速度的理解1.加速度.(1)加速度是一个物理概念,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并不是速度增加.最先引入加速度概念的人是伽利略.(2)加速度的方向,可利用画矢量图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印象,突出a与Δv的方向关系,如图所示.求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一般先选一个正方向,用正负号来表示方向,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3)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质点运动时,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可能变化,为了反映其变化的快慢和方向,有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两种描述.高中阶段未做展开处理,在今后的学习中可慢慢体会,对于匀变速运动(a恒定),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是相同的,对于变加速运动(如曲线运动,变加速直线运动),二者是不同的.一个表示一段时间内的效果,一个表示某一瞬时的情况.2.运动情况的判断:阿祥学习有关直线运动的物理概念后,找到小明、小强、小梅和小雪来到校园开展了“讨论与交流”活动,他们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移为零,则其运动速率也一定为零D.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就是瞬时速率解析:加速度的定义是:物体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一致的,只要有加速度,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速度变化得多不表示加速度大,所以A 错、B 对;如物体做圆周运动,当其回到出发点后其位移为零,但在其运动时间内速率和速度都不为零,则C 错;瞬时速率和瞬时速度大小相等,但速度是矢量有方向,速率是标量则无方向,则D 错.答案:B求出下列各种条件下加速度的大小:(1)子弹击中靶子时,在0.1 s 内速度从200 m/s 降到0;(2)火车出站时,可以在20 s 内使速度从10 m/s 增大到20 m/s.(3)以2 m/s 的速度做直线运动的足球,被运动员飞起一脚踢出,速度受为4 m/s 反向飞出,脚和球接触时间是0.2 s.解析:根据加速度定义式a =Δv Δt得: (1)a 1=0-2000.1m/s 2=-2 000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即与子弹运动方向相反.(2)a 2=20-1020m/s 2=0.5 m/s 2,正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以足球的初速度方向为主方向,a 3=-4-20.2m/s 2=-30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答案:(1)2 000 m/s 2 (2)0.5 m/s 2 (3)30 m/s 2。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经典习题
运动的描述章末训练题一、选择题:(1至13题为单选,14至17题为多选)1.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11 m/s2B.5.0 m/s2C.1.4 m/s2D.0.6 m/s22.如图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A.10-33若v1<v2,AC.只要v4() ABCD5AC6AB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7、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R??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R8、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B.小分队平均速度甲>乙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图象9、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s末的速度为10.4 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4 m/s????????B.10.3 m/s????????C.10.2 m/s????????D.10m/s10、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CD.小球第3s11确的是(???)ABCD12ABCD13AC14、2009年1AC.“15A.A质点以B.B质点先以相反方向的速度匀速运动C.B质点最初3s内的位移是10 mD.B质点最初3s内的路程是10 m16.跳水比赛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第29届奥运会上我国某运动员正在进行10 m跳台跳水比赛,若只研究运动员的下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小,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大B.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C.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D.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17.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达到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路程不同二、填空题18、有一只小老鼠离开洞穴沿直线前进,它的速度与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当它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d1的甲处时速度为v1,则老鼠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d2的乙处时速度v2=____________19、某一施工队执行爆破任务,已知导火索的火焰顺着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 cm/s,为了使点火人在导火索火焰烧到爆炸物以前20平均加速度为20 m21为cm,点O打一个点。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章末测评(A、B)
第一章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第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1.一架执行救援任务的直升机悬停在钻井平台的上空,救生员抱着伤病员通过缆绳正在上升。
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则处于静止状态的是()A.伤病员B.直升机C.钻井平台D.直升机驾驶员答案:A解析: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处于静止状态的是救生员抱着的伤病员,直升机、钻井平台、直升机的驾驶员都相对于救生员向下运动。
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2.一架无人机在某次测试中往返飞行了850 km,用时72 min,这两个数据分别指()A.位移值、时间B.路程、时间C.位移值、时刻D.路程、时刻答案:B解析:无人机在某次测试中往返飞行了850km,位移是0,850km是指路程;用时72min,是指从开始到回来所用的时间。
3.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 ,当Δt极短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下列物理方法中的()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微元法D.极限法答案:D解析:在时间间隔Δt较小的情况下,平均速度能比较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Δt越小,描述越精确,这里利用的是极限法。
4.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大桥全长55 km,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通车后,从香港到珠海驱车仅需30 min,该大桥通行速度最高为100 km/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是指时刻B.30 min是指时刻C.55 km是指位移大小D.100 km/h是指平均速度答案:A解析: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是时刻,30min是时间间隔,A正确,B错误。
55km是路程,C错误。
100km/h是车辆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指瞬时速度,不是平均速度,D错误。
5.甲、乙两位同学在放学时,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回家,先到乙同学家,休息一会儿,甲同学继续骑车前行,在70 min时到家,甲同学的x-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前20 min内甲同学做加速运动B.甲同学在乙同学家停留了30 minC.甲、乙两同学家相距3.6 kmD.甲从离开学校至到家的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 m/s答案:A解析:前20min,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含答案)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物理复习1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指的是时刻B、转动的物体其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故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当做质点C、停泊在港湾中随风摇摆的小船能被视为质点D、当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就是路程2、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我国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A、“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B、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C、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而且每一时刻的加速度也为0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3、下列事例中有关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8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B、某高速公路上限速为11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C、火车从济南到北京的速度约为22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D、子弹以900km/h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4、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word 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A 甲乙 Oy x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的时间段是( )A.0<t<2sB.2s<t<4sC.4s<t<6sD.6s<t<8s6、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讯设备,在荧屏上观察到两个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
两小分队同时由O 点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A 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分队行军路程S 甲>S 乙B 、小分队平均速度V 甲>V 乙C 、小分队的平均速率相等D 、图像表示的是x —t 图像word 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7、在如图所示的v —t 图中,A 、B 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运动,运动规律用A 、B 两图A B12-1 1 2 3 4 v/(m/s)t/s线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1s 时,B 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 、t=2s 时,A 、B 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mC 、前1S 内A 的速度比B 大D 、在t=4s 时,A 、B 相遇8、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不可能是( )A 、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 、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 、位移逐渐增大,加速度为零时,位移最大D 、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9.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21v v -B .2/)(21v v +C .)/()(2121v v v v +-D .)/(22121v v v v +10.小李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李讲的故事情节,描绘出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兔子和乌龟是同时从不同地点出发的B .兔子和乌龟在比赛中有两次相遇C .乌龟在比赛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比赛结果是兔子首先通过预定位移s m 到达终点二、填空题11、在时间轴上画出第2 S 末,第3 S 初,5 S 内,第4 S 内,并说明他们表示的是时间还是时刻。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物理周考试卷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C )A.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剧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指的是时刻B.转动的物体其上各点的运动状况不同,故转动的物体肯定不能当做质点C.停岸在港湾中随风摇摆的小船不能被视为质点D.当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就是路程2、放射到地球上空的人造地球通讯卫星,定点后总是在地球赤道上某一位置的上空,关于人造地球通讯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A.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考系,卫星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考系,卫星是运动的C.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考系,卫星是运动的D.以太阳为参考系,卫星是静止的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肯定是静止的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肯定是静止的C.指挥部通过卫星搜寻小分队深化敌方阵地的详细位置涉及的是位移D.高速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 涉及的是位移4、下列事例中有关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8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B.某高速马路上限速为11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C.火车从济南到北京的速度约为22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D.子弹以900km/h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5、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A.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速度变更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6.一架超音速战斗机以2.5马赫的速度(音速的2.5倍)沿直线从空中拂过,下边的人们都看呆了,一会儿众说纷纭,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bc )A.这架飞机的加速度真大 B.这架飞机飞得真快C.这架飞机的加速度不大 D.这架飞机的速度变更真大7、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讯设备,在荧屏上视察到两个小分队的详细行军路途如图所示。
步步高必修一物理第一章章末检测卷
章末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A.水B.桥C.人D.地面答案 A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D.路程、时间、位移答案 C解析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而时间、路程和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正确.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B.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位移大小C.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不可能相等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则它通过的位移不可能为零答案 A解析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A对.物体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大小,B错.物体从一位置沿不同路径到达另一位置时,路程可能不等而位移相等,C 错.物体运动了一段路程后又回到了出发点,则位移为零,D错.4.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图1A.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B .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C .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D .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答案 D解析 告示牌甲上面的数字是车辆沿公路行驶到达告示牌上指定的地点时通过的路程,告示牌乙上面的数字“120”表示该公路限制速度为120 km/h ,表明车辆在行驶时的瞬时速度不能高于该速度,选项D 正确.5.如图2所示,小球以v 1=3 m /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经t =0.01s 后以v 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小球在这0.01 s 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A .100 m/s 2,方向向右 图2B .100 m/s 2,方向向左C .500 m/s 2,方向向左D .500 m/s 2,方向向右答案 C解析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得:a =-2-30.01m /s 2=-500 m/s 2,负号表明加速度方向与v 1的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6.如图3所示是三个质点A 、B 、C 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N 到M 的过程中,A 的平均速率最大B .三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 图3C .三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不相同D .到达M 点时A 的瞬时速率最大答案 A解析 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从N 到M ,三个质点所用时间相同,A 的路程最大,故A 的平均速率最大,A 对,B 错.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三质点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同,故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C 错.根据该题所给条件,不能比较在M 点时三个质点的瞬时速率大小关系,D 错.7.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23t 时间内平均速度为v /2,后13t 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v ,则物体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 .3v /4B .3v /2C .vD .2v /3答案 C解析 前23t 时间内的位移x 1=v2·2t 3=13v t ,后13t 时间内的位移x 2=2v ·13t =23v t ,所以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13v t +23v t t=v ,故C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5 s 时指的是物体在5 s 末时,指的是时刻B .物体在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4 s 末到5 s 末这1 s 的时间C .物体在第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4 s 末到5 s 末这1 s 的时间D .第4 s 末就是第5 s 初,指的是时刻答案 ACD解析 5 s 时指的是5 s 末这一时刻,5 s 内指的是前5 s 这一段时间,第5 s 内指的是4 s 末到5 s 末这1 s 的时间,前1 s 末和后1 s 初是同一时刻,故第4 s 末和第5 s 初是同一时刻.故本题选A 、C 、D.9.如图4所示为A 、B 两质点的v -t 图象.对于A 、B 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A 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B 与A 的运动方向相反B .质点A 和B 的速度并不相同C .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A 、B 的位移相同 图4D .不管质点A 、B 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答案 AB解析 由v -t 图象知,A 、B 两质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A 、B 两质点的位移等大、反向,C 错误;由于A 、B 两质点的出发点无法确定,故A 、B 两质点间的距离可能越来越大(如图甲),也可能先变小再变大(如图乙),D 错误.10.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5所示,则( )A .在前3 s 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B .在1 s ~3 s 内质点做加速度a =-2 m/s 2的变速直线运动C .在2 s ~3 s 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与1 s ~2 s 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图5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 BC解析 由图象可知,质点在第1 s 内做速度v 0=2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A 错误;在1 s ~3 s 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22m /s 2=-2 m/s 2,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反,故B 正确;在2 s ~3 s 内,速度为负值,说明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但加速度与1 s ~2 s 内的完全相同,因为图线的斜率没有发生变化,故C 正确.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1.(6分)如图6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 时,每隔________s 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图6A .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立即关闭电源B .将电火花计时器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C .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电火花计时器D .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运动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答案 交流 0.02 CBDA解析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 交流电,频率为50 Hz 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工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并且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关闭电源,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BDA.12.(6分)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的记录如图7所示,图中O 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7(1)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________.(2)在打出A 、F 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3)B 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答案 (1)加速运动 (2)36.50 cm /s (3)25.20 cm/s解析 (1)从A 点开始各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02×5 s =0.1 s ,每隔0.1 s 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x 1=2.15 cm 、x 2=2.89 cm 、x 3=3.74 cm 、x 4=4.32 cm 、x 5=5.15 cm ,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2)A 、F 间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 =Δx Δt =19.55-1.300.1×5cm /s =36.50 cm/s (3)B 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AC 段的平均速度表示,故v B =v AC =AC t =6.34-1.302×0.1cm /s =25.20 cm/s.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5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10分)一质点由位置A 向北运动了4 m ,又转向东运动了3 m ,到达B 点,然后转向南运动了1 m ,到达C 点,在上面的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是多少?运动的位移是多少?位移方向如何?答案 8 m 4.2 m 方向北偏东45°角解析 整个过程质点运动的路程:s =4 m +3 m +1 m =8 m如图所示,整个过程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x =(4-1)2+32 m =3 2 m ≈4.2 m由于tan θ=33=1,θ=45°,故位移方向为北偏东45°角. 14.(10分)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在拐弯前要减到合适的速度才能安全行驶,为了安全拐弯,火车正在从180 km /h 的速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假设安全的拐弯速度为54 km/h ,要求在50 s 内恰好到达拐弯处,求火车的加速度.答案 0.7 m/s 2,方向与火车运动方向相反解析 因v 0=180 km /h =50 m/s ,v =54 km /h =15 m/s由加速度公式a =v -v 0t =15-5050=-0.7 m/s 2 即火车加速度大小为0.7 m/s 2,方向与火车运动方向相反15.(12分)如图8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 -t 图象,请回答:(1)质点在图中各段的速度如何变化?(2)在0~4 s 内、8 s ~10 s 内、10 s ~12 s 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图8答案 见解析解析 (1)质点在0~4 s 内速度在逐渐变大;4 s ~8 s 内质点的速度保持10 m/s 不变;8 s ~10 s 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减小,10 s 时质点的速度为0;10 s ~12 s 内质点的速度反方向增大.(2)由a =Δv Δt得: 0~4 s 内的加速度a 1=10-04-0m /s 2=2.5 m/s 2 8 s ~10 s 内的加速度a 2=0-1010-8m /s 2=-5 m/s 2 10 s ~12 s 内的加速度a 3=-10-012-10m /s 2=-5 m/s 2. 16.(13分)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速度是60 km /h ,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5分钟,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m/h ,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求:(1)甲、乙两站间的距离;(2)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答案 (1)30 km (2)0.5 h解析 设正常行驶时所用时间为t ,甲、乙两站间的距离为s ,正常行驶速度v 1=60 km/h =503m /s ,提高后的速度v 2=72 km/h =20 m/s ,则: v 1t =s ①v 2(t -60×5)=s ②将已知数据代入①②式解得:t =1 800 s =0.5 hs =30 km。
高一物理必修一(2019)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章末检测一(含答案)
B.a1=﹣3.5m/s2,a2=﹣3.5m/s2
C.a1=﹣2.5m/s2,a2=﹣3.5m/s2
D.a1=3.5m/s2,a2=﹣3.5m/s2
8.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加速度为零,速度也一定为零
C.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B.研究汽车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时,汽车可以被看成质点
C.图中显示23分钟和6.9公里分别指的是时间间隔汽车的平均速度不超过50 km/h
3.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水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经过 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 ,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表示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零.
13.(1)6.61 m/s2;(2)9.26 s
【详解】
(1)末速度
v=100 km/h= m/s≈27.78 m/s
平均加速度
(2)所需时间
14.11
【详解】
客车往返一次用时
每5min发一辆车,则坐在第一辆从甲站发出的A型客车上的乘务员往返途中遇上的A型客车数
12.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A.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m
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
C.20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1m/s
D.前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三、解答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卷与答案(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卷与答案(用)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卷一、多项选择题(每个子问题4分,每个子问题至少一个正确答案)1。
在下面关于粒子的陈述中,正确的答案是(c)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无论物体的质量有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不可忽略,就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粒子。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2.诗句“暴风雨照满了你的眼睛。
看着这座山就像来迎接你。
仔细地看着这座山,它是一艘不动的船。
”“看山如来相会”和“这是一艘船”所选择的参考系统分别是(a)a、船和山B、山和船C、地和山D、河岸和流水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位移和路程大小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有方向,而路程是标量,无方向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c、位移取决于对象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距离取决于对象的实际运动路径。
D、位移和距离是一回事4、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c)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b、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移动,然后打开点定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点间距越小。
D.纸带上的点越密集,物体移动的速度越快5、短跑运动员在100m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c)a、9m/sb、9.6m/sc、10m/sd、10.2m/s6.在下面描述的运动中,可能有(AC)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7.如果物体以均匀加速度直线移动,加速度为2m/S2,则(b)a.物体的最终速度必须比初始速度高2m/sb,物体每秒的速度将增加2m/sc、第3秒初的速度比第2秒末的速度大2m/sd、第3秒末的速度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2m/s8.下列陈述是正确的:(ABC)A.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可能很大;B.物体加速度大,速度可能为零;C.物体的加速度降低,速度可能增加;D.物体的加速度降低,速度可能保持不变高一物理第1页共6页第一章动作描述测试卷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x-t图象,下列关于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c)a、两个对象a和B同时启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单元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一个从街上路灯的正下方经过,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正好在自己脚下,如果人以不变的速度朝前走,则他头部的影子相对地的运动情况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变加速直线运动D .无法确定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为0,加速度也一定为0 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 D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始终相同3.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 ,因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 .10-3s B .10-6s C .10-9sD .10-12s4.如图所示,这是用手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点迹,已知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电源的周期为T ,要计算打点计时器打E 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下列做法中误差最小的是( )A .测量出A ,I 两点间的距离x ,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8x v T =B .测量出B 、H 两点间的距离x ,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6x v T =C .测量出C ,G 两点间的距离x ,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4x T ν=D .测量出D 、F 两点间的距离x ,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2x v T=5.2021年10月21日,湖南省足球协会青少年锦标赛(男子甲组)在湖南省网球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拉开帷幕,关于足球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守门员看到足球迎面飞来,守门员描述足球的运动选取的参考系是足球 B .研究如何踢出“香蕉球”时,可将足球看成质点C .一场球赛90分钟,这里的“90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D .运动中的足球,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6.某同学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 .电源的电压不稳C .电源的频率不稳D .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过小7.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v-t 图象图象关于图中虚线对称,则在0~t 1时间内,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B .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三次都是加速通过该位置C .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两次加速通过,一次减速通过D .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到达这一位置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8.某一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a 与速度v 同向,但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减小到零,在此过程中物体的速度v 、位移x 的变化情况是( ) A .v 逐渐减小,当a = 0时,v 最小 B .v 逐渐增大,当a = 0时,v 最大 C .x 逐渐增大,当a = 0时,x 最大 D .x 逐渐减小,当a = 0时,x 最小9.为了研究汽车的启动和制动性能,现用甲、乙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分别进行实验。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期末复习试题
23⎧⎪⎧⎧⎪⎪⎨⎪⎩⎪⎪⎪⎪⎧⎨⎪⎨⎨⎪⎩⎪⎪⎪⎪⎧⎪⎪⎨⎪⎪⎩⎩⎩⎧⎪⎨⎪→⎩定义: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直线运动1、曲线运动机械运动平面运动分类、空间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定义: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取的参照物(假定不动)参考系选取原则:任意性、简便性、通常选地面例子:小小竹排江中游青山或两岸定义: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质点:运动的描述⎧⎪⎪⎪⎪⎪⎨⎪⎪⎪⎪⎪⎩题中可以忽略时,我们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判定原则: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被忽略物理思想:物理建模思想例子:研究武广高铁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时——可以 研究武广高铁列车通过北江大桥的时间时——不可以 钟表指示的读数对应的某一瞬间时刻:例子:2010年1月25日08时01分11秒初、末21400t t t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例子:2010年、1月、25日、8小时、1分钟、11秒两者关系: 说明:时间计算的零点,原则上任何时刻都可以作为时刻零点,我们常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作为零点。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属标量:大小——平均速率与时间的乘积,无方向。
路程:能真实的反映物体的运到情况,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例子:奥运冠军在米跑道上跑一400⎧⎧⎪⎪⎪⎪⎨⎪⎪⎪⎪⎪⎩⎪⎧⎨⎪⎪⎪⎪⎪⎪⎨⎪⎪⎪⎪⎪⎪⎩⎩圈的路程为400米(m)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属标量:大小——有向线段的长度即平均速度与时间的乘积位移: 方向——起点指向终点不能真实的反映物体的运到情况,但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例子:奥运冠军在米跑道上跑一圈的位移为0米(m)一种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实验打点计时器:⎧⎪⎪⎪⎪⎪⎪⎪⎪⎪⎪⎪⎪⎪⎪⎪⎪⎪⎪⎪⎪⎪⎪⎪⎪⎪⎪⎪⎪⎪⎪⎪⎪⎪⎪⎨⎪⎪⎪⎪⎪⎪⎪⎪⎪⎪⎪⎪⎪⎪⎪⎪⎪⎪⎧⎪⎪⎪⎧⎪⎪⎪⎨⎪⎨⎪⎩⎪⎪⎧⎪⎪⎪⎨⎪⎪⎪⎩⎩⎩室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6V 交变电流(50Hz)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方式——振针上下振动打点打点周期——0.02s 工作电压——220V 交变电流(50Hz)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方式——电火花打点打点周期——0.02s ⎪⎪⎪⎪⎪⎪⎪⎪⎪⎪⎪⎪⎪⎪⎪⎪龙江中学2012学年高一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4 分)1.在研究下列问题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火车车通过一座桥所用的时间 B.研究地球自转时C.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D.计算汽车从北京开往大连的时间2.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3.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5秒末是时间的概念,已经历了5s ;B 、第4秒是时间的概念,共经历了4s ;C 、最后2秒是时间的概念,共经历了2s ;D 、3秒末是时间的概念,共经历了3s 。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姓名第一章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 B.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C.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 D.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 B.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A.位移是5m B.路程是5m C.位移大小是3m D.以上均不对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9.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76km/h是平均速度 B.76km/h是瞬时速度C.600m/s是瞬时速度 D.600m/s是平均速度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跟s成正比,跟t成反比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C.物体在1s内通过的位移与1s的比值叫做这1s的即时速度D.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到B的速度为1v,由B到C的速度为2v,若BCAB=,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2/)(21vv- B.2/)(21vv+ C.)/()(2121vvvv+- D.)/(22121vvvv+12.如图是A、B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的运动是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B.物体B的运动是先以5m/s的速度与A同方向C.物体B在最初3s内位移是10mD.物体B在最初3s内路程是10m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 B.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相等C.平均速度变化量相等 D.位移变化量相等14.有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1=t s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B.2=t s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2=t s时,质点回到原点D.4=t s时,质点回到原点15.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6.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B.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末速度大2m/sC.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sD.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17.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 A.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D.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小的20.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为第Ⅰ段,第 3、4s为第Ⅱ段,第5s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C.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D.第Ⅰ段和第Ⅲl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二、填空题21.一物体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
'$ 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
高速路上堵车小东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公里拥堵估计需要)*分钟通过根据导航
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公里
%$ 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
&$ 通过前方这(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处%需要多长时间*
!()分"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 图像%问( ! !( )" "%整个)+.+内内))的+平-均+速内度)-多+大.*+前内-物+体内各的做平什均么速运度动多*大*
第题
,
!"分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的一段 运动情况已知闪频为!"#$且 点是"%&'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估算 !小球从 点到 点的平均速度 (小球在 点和 点的瞬时速度 )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 $"
#+$ %")!#"3$45
##$ %*%()%)
#%$ % 两地相距6*0'指的是 两地间的路程)图中速度计指针所指的速度表示汽车的瞬时 速度其值为!"#$%实际情况下汽车的平均速度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瞬时速度&因为汽车在!" 间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得&$'%即汽车从! 处行驶到" 处需要'% '"()内物体以(*+$)的速度匀速运动(,)内物体静止不动,-)内物体以+$)的速度匀速运 动(-)内的平均速度为'*-.+$)前,)内的平均速度为"*-&$)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测试题(附答案)1.下列各组物理量都为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B.平均速度加速度C.速率瞬时速度D.路程速度2.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质点是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B.体积很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被视为质点C.在研究火车过桥所用时间时,火车可以被视为质点D.研究杂技表演者的演出动作时,表演者可被视为质点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其路程4.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B.速度为零的物体,加速度一定为零C.加速度小的物体,速度可能很大D.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静止5.一物体沿直线运动了一段距离,已知前三分之一距离物体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为4m/s,后三分之二距离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为12m/s,则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7m/sB.7.2m/sC.8m/sD.8.2m/s6.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7.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点出发,沿一半径为R的圆周顺时针运动,第一次到达B点时,问这一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各位多少()二、多项选择题:8.在无人机大赛中,某无人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平面坐标系纵、横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m。
整个过程中无人机所用的时间是2s,则()9.两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的加速度为3m/s2,已的加速度为-5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大C.甲做加速运动,乙做减速运动D.甲、乙加速度方向相反10.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其中11题10分,12题12分,13题18分)11.如图所示,(a)、(b)图线为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a)、(b)图像表明物体各做什么运动(2)初速度是多大(3)加速度有时多大12.一支队伍匀速前行,通讯员从队尾赶到队前传达命令后又立即返回到队尾,队伍已前行了300m,在整个过程中,通讯员共用了60s,比队伍多走了100m路程,则求:(1)通讯员全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2)通讯员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3)通讯员全程中的平均速率大小13.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匀加速上升2s,速度达到3m/s,接着匀速上升10s,最后再以加速度a2匀减速上升3s才停下来。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章末检测试卷(一)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章末检测试卷(一)章末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列举的装置各有一定的道理,其中不能用动量定理进行解释的是()A.运输玻璃器皿等易碎物品时,在器皿的四周总是垫着碎纸或海绵等柔软、有弹性的垫衬物B.建筑工人戴的安全帽内有帆布垫,把头和帽子的外壳隔开一定的空间C.热水瓶胆做成两层,且把两层中间的空气抽去D.跳高运动中的垫子总是十分松软答案 C2.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有两木块A和B,A的质量较大,现同时施加大小相等的恒力F使它们相向运动,然后又同时撤去外力F,A和B迎面相碰后合在一起,则A和B合在一起后的运动情况是()图1A.停止运动B.因A的质量较大而向右运动C.因B的速度较大而向左运动D.运动方向不确定答案 A解析由动量定理知,A和B在碰撞之前的动量等大反向,合动量为零,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因此碰撞合在一起之后的总动量仍为零,即停止运动,故选A.3.(2019·湖北重点高中联考)一只小船质量为M ,船上人的质量为m .船原来以速度v 0行驶,当船上的人以相对地面的水平速度v 0沿船行反方向跳离船时,不计水的阻力,则船的速度大小变为( ) A .v 0 B.mM v 0 C.M +m M v 0D.M +2m Mv 0答案 D解析当船上的人以相对地面的水平速度v 0沿船行反方向跳离船时,小船和人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小船原来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m )v 0=m (-v 0)+M v 解得:v =M +2m Mv 0,故D 正确.4.一质量为60 kg 的建筑工人不慎由静止从高空跌下,由于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使他悬挂起来.已知弹性安全带从开始伸直到拉伸到最长的缓冲时间是1.5 s ,安全带自然长度为5 m ,g 取10 m/s 2,则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的大小为( ) A .500 N B .1 100 N C .600 N D .1 000 N 答案 D解析设建筑工人下落5 m 时速度为v ,则v =2gh =2×10×5 m/s =10 m/s ,设安全带所受平均冲力大小为F ,则由动量定理得:(mg -F )t =-m v ,所以F =mg +m vt =60×10 N +60×101.5N =1 000 N ,故D 对,A 、B 、C 错. 5.a 、b 两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发生正碰,碰撞前a 球的动量p a =30 kg·m/s ,b 球的动量p b =0,碰撞过程中,a 球的动量减少了20 kg·m/s ,则碰撞后b 球的动量为( ) A .-20 kg·m/s B .10 kg·m/s C .20 kg·m/s D .30 kg·m/s 答案 C解析碰撞过程中,a 球的动量减少了20 kg·m/s ,故此时a 球的动量是10 kg·m/s ,a 、b 两球碰撞前后总动量保持不变,为30 kg·m/s ,则碰撞后b 球的动量为20 kg·m/s.6.(2018·济南市高二下期末)一只爆竹竖直升空后,在高为h 处达到最高点并发生爆炸,分为质量不同的两块,两块质量之比为3∶1,其中质量小的一块获得大小为v 的水平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则两块爆竹落地后相距( ) A.v 42h g B.2v 32h g C .4v 2h gD.4v 32h g答案 D解析设其中一块质量为m ,另一块质量为3m .爆炸过程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速度v 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3m v ′=0,解得v ′=v3;设两块爆竹落地用的时间为t ,则有:h =12gt 2,得t =2hg,落地后两者间的距离为:s =(v +v ′)t ,联立各式解得:s =4v32hg,故选D.7.如图2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槽质量为M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内表面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被竖直细线吊着位于槽的边缘处,现将线烧断,小球滑行到最低点向右运动时,槽的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 )( )图2A .0 B.m M 2MgRM +m,方向向左 C.m M2MgRM +m,方向向右 D .不能确定答案 B解析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设在最低点时m 和M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和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0=m v -M 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 =12m v 2+12M v ′2,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 ′=mM2MgRM +m,方向向左,故选项B 正确.8.如图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停放着质量为m 的装有14弧形槽的小车.现有一质量也为m 的小球以v 0的水平速度沿与切线水平的槽口向小车滑去,不计一切摩擦,则( )图3A.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小车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守恒B.小球从右侧离开车后,对地将向右做平抛运动C.小球从右侧离开车后,对地将做自由落体运动D.小球从右侧离开车后,小车的速度有可能大于v0答案 C解析整个过程中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竖直方向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设小球离开小车时,小球的速度为v1,小车的速度为v2,整个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 v0=m v1+m v2,由机械能守恒得:12=12m v12+12m v22,联立解得v1=0,v2=v0,即小球与小车分离时二者2m v0交换速度,所以小球从小车右侧离开后对地将做自由落体运动,故B、D错误,C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如图4所示,用水平轻弹簧相连的物块a和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a紧靠竖直墙壁,物块c以初速度v0向物块b运动并在极短时间内与b粘在一起.对于由物块a、b、c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在下列依次进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但动量不守恒的是() 图4A .c 刚与b 接触→c 与b 粘在一起B .b 和c 整体向左运动→弹簧压缩量第一次最大C .弹簧压缩量第一次最大→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D .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弹簧伸长量第一次最大答案 BC解析c 与b 粘在一起,发生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损失最大,故A 错误;b 和c 整体向左运动→弹簧压缩量第一次最大,动能转化成弹簧的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但动量不守恒,故B 正确;弹簧压缩量第一次最大→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弹性势能转化成动能,机械能守恒,但是动量增加,故C 正确;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弹簧伸长量第一次最大,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故D 错误.10.质量为m 的小球A ,沿光滑水平面以v 0的速度与质量为2m 的静止小球B 发生正碰,碰撞后A 球的动能变为原来的1 9,那么小球B 的速度可能是( )A.13v 0 B.23v 0 C.49v 0 D.59v 0 答案 AB解析根据E k =12m v 2,碰撞后A 球的动能变为原来的19,则A 球的速度变为v A ′=±13v 0,正、负表示方向有两种可能.当v A ′=13v 0时,v A ′与v 0同向,有m v 0=13m v 0+2m v B ,解得v B =13v 0当v A ′=-13v 0时,v A ′与v 0反向,有m v 0=-13m v 0+2m v B ,解得v B =23v 0,故选A 、B.11.小车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的A 端固定一个水平轻质小弹簧,B 端粘有橡皮泥,小车的质量为M ,质量为m 的木块C 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接于小车的A 端并使弹簧压缩(细绳未画出),开始时小车与C 都处于静止状态,木块C 距小车右端的距离为L ,如图5所示,当突然烧断细绳,弹簧被释放,使木块C 离开弹簧向B 端冲去,并跟B 端橡皮泥粘在一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A .如果小车内表面光滑,整个系统任何时刻机械能都守恒B .当木块相对地面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时,小车相对地面运动的速度大小为mM vC .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为mLM +mD .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为mM L答案 BC解析小车、弹簧与木块C 这一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在整个过程动量守恒,但粘接过程有机械能损失.M v ′-m v =0,则v ′=mMv ,该系统属于“人船模型”,Md =m (L -d ),所以车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应等于d =mLM +m,综上,选项B 、C 正确.12.(2020·郑州一中高二期中)如图6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A 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在球A 和墙之间用水平轻弹簧连接,现用完全相同的小球B 以水平速度v 0与A 相碰撞,碰撞后两球粘在一起压缩弹簧.若弹簧被压缩过程中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从球A 被碰撞到回到原静止位置的过程中弹簧对A 、B 整体的冲量大小为I ,则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图6A .E =14m v 02B .E =12m v 02C .I =m v 0D .I =2m v 0答案 AD解析选取A 、B 作为一个系统,设两球碰撞后的速度为v ,在A 、B 两球碰撞过程中,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v 0=(m +m )v ,解得v =v 02,再将A 、B 及轻弹簧作为一个系统,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弹簧最大弹性势能E =12×2m v 022=14m v 02,A 正确,B 错误;弹簧压缩到最短后,A 、B 开始向右运动,弹簧恢复原长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A 、B 的速度大小均为v 02,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从球A 被碰撞到回到原静止位置的过程中,弹簧对A 、B 整体的冲量大小I =2m ×v 02-2m ×-v 02=2m v 0,C 错误,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6小题,共60分)13.(6分)(2019·玉溪一中期中)如图7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图7(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实验时,先将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 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撞,并多次重复.(小球质量关系满足m1>m2)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时的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答案(1)C(2分)(2)ADE(2分)(3)m1·OM+m2·ON=m1·OP(2分) 解析(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由落地高度不变情况下的水平射程来体现速度.故选C.(2)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测量平均落地点的位置,找到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因此步骤中D、E是必需的,而且D要在E之前.至于用天平测量质量,先后均可以.故选A、D、E.(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m1v0=m1v1+m2v2,又OP=v0t,OM=v1t,ON=v2t,代入得:m1OP=m1OM+m2ON.14.(8分)(2019·济宁市模拟考试)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相差比较大的小球a、b,按下述步骤做了实验:图8①用天平测出两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②按如图8所示安装好实验器材,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切线水平,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③先不放小球b,让小球a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④将小球b放在斜槽末端边缘处,让小球a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分别记下小球a和b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图中点D、E、F是该同学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 D、L E、L F.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不放小球b时,小球a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a 的落点在图中________点,把小球b放在斜槽末端边缘处,小球a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碰后小球a 的落点在图中________点.(2)若碰撞过程中,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 .m 1L F =m 1L D +m 2L E B .m 1L E 2=m 1L D 2+m 2L F 2 C .m 1L E =m 1L D +m 2L F D .LE =LF -L D答案 (1)E (2分) D (2分) (2)C(4分)解析 (1)小球a 从斜槽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滚下,a 的落点在题图中的E 点,小球a 和小球b 相撞后,小球b 的速度增大,小球a 的速度减小,都做平抛运动,所以碰撞后a 球的落点是D 点,b 球的落点是F 点.(2)设斜面BC 的倾角为θ,小球落点到B 点的距离为L ,小球从B 点抛出时速度为v ,则竖直方向有L sin θ=12gt 2,水平方向有L cos θ=v t ,解得v =L cos θt =L cos θ2L sin θg =cos θ2sin θg L ,所以v ∝L .由题意分析得,只需满足m 1v 1=m 1v 1′+m 2v 2,把速度v 代入整理得m 1L E =m 1L D +m 2L F ,就可说明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若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则碰撞前后机械能没有损失,则要满足关系式12m 1v 12=12m 1v 1′2+12m 2v 22,整理得m 1L E =m 1L D +m 2L F ,故C正确.15.(8分)(2019·陕西怀仁高二期中)如图9所示,人站在滑板A 上,以v 0=3 m/s 的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当靠近前方的横杆时,人相对滑板竖直向上起跳越过横杆,A 从横杆下方通过,与静止的滑板B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之后人落到B 上,与滑板一起运动,已知人、滑板A 和滑板B 的质量分别为m 人=70 kg 、m A =10 kg 和m B =20 kg ,求:图9(1)A、B碰撞过程中,A对B的冲量的大小和方向;(2)人最终与滑板的共同速度的大小.答案(1)20 kg·m/s方向水平向右(2)2.4 m/s解析(1)人跳起后A与B碰撞前后动量守恒,设碰后AB的速度为v1,m A v0=(m A+m B)v1 (2分)解得:v1=1 m/s(1分)A对B的冲量:I=m B v1=20×1 kg·m/s=20 kg·m/s方向水平向右.(2分)(2)人下落与AB作用前后,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共同速度为v2,m人v0+(m A+m B)v1=(m人+m A+m B)v2(2分)代入数据得:v2=2.4 m/s.(1分)16.(12分)如图10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一质量为2m 的木板B,木板表面光滑,右端固定一水平轻质弹簧,质量为m的木块A以速度v0从木板的左端水平向右滑上木板B.图10(1)求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2)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求弹簧给木块A 的冲量;(3)当木块A 和木板B 分离时,求木块A 和木板B 的速度.答案 (1)13m v 02 (2)23m v 0,方向水平向左 (3)13v 0,方向水平向左 23v 0,方向水平向右解析 (1)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木块A 与木板B 具有相同的速度,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共同速度为v ,从木块A 开始沿木板B 表面向右运动至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A 、B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取向右为正方向,有m v 0=(m +2m )v (2分)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 =12m v 02-1 2(m +2m )v 2(1分)解得E p =13m v 02(1分)(2)对木块A ,根据动量定理得I =m v -m v 0(1分) 解得I =-23m v 0,负号表示方向水平向左(1分)(3)从木块A 滑上木板B 直到二者分离,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设分离时A 、B 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v 1+2m v 2(2分)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 02=12m v 12+12×2m v 22 (2分)解得v 1=-v 03,v 2=2v 03,负号表示方向水平向左.(2分)17.(12分)两块质量都是m 的木块A 和B 在光滑水平面上均以大小为v 02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中间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水平轻弹簧连接,如图11所示.现从水平方向迎面射来一颗子弹,质量为m4,速度大小为v 0,子弹射入木块A (时间极短)并留在其中.求:图11(1)在子弹击中木块后的瞬间木块A 、B 的速度v A 和v B 的大小.(2)在子弹击中木块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答案(1)v 05 v 02 (2)140m v 02解析 (1)在子弹打入木块A 的瞬间,由于相互作用时间极短,弹簧来不及发生形变,A 、B 都不受弹簧弹力的作用,故v B =v 0 2;(1分)由于此时A 不受弹簧的弹力,木块A 和子弹构成的系统在这极短过程中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选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v 02-m v 04=(m4+m )v A (2分) 解得v A =v 05(2分)(2)在弹簧压缩过程中木块A (包括子弹)、B 与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设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共同速度的大小为v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m ,选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54m v A +m v B =(54m +m )v (2分)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54m v A 2+12m v B 2=12×(54m +m )v 2+E pm (3分) 联立解得v =13v 0,E pm =140m v 02.(2分)18.(14分)(2020·荆门市龙泉中学期末考试)在光滑水平面上静置有质量均为m 的木板AB 和滑块CD ,木板AB 上表面粗糙,滑块CD 上表面是光滑的14圆弧,其始端D 点切线水平且与木板AB 上表面平滑相接,如图12所示.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P ,质量也为m ,从木板AB 的右端以初速度v 0滑上木板AB ,过B 点时速度为v 02,又滑上滑块CD ,最终恰好能滑到滑块CD 圆弧的最高点C 处.已知物块P 与木板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12(1)物块滑到B 处时木板的速度v AB ; (2)木板的长度L ; (3)滑块CD 圆弧的半径.答案 (1)v 04,方向向左(2)5v 0216μg (3)v 0264g解析 (1)物块由点A 到点B 时,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v 0=m v B +2m ·v AB (2分) 又v B =v 02,(1分)解得v AB =v 04,方向向左(1分)(2)物块由点A 到点B 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12m v 02-12m (v 02)2-12×2m (v 04)2=μmgL (3分) 解得L =5v 0216μg.(1分)(3)由点D 到点C ,滑块CD 与物块P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m ·v 02+m ·v 04=2m v 共(2分) 滑块CD 与物块P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mgR =12m (v 02)2+12m (v 04)2-12×2m v 共2(2分)联立解得,滑块CD 圆弧的半径为R =v 0264g.(2分)。
2020年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章检测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2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 1.(2019·山西大学附中月考)下列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A.路程位移B.瞬时速度速度变化量C.平均速率加速度D.速度变化率速率答案 B2.(2019·九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平常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什么物体相对什么参考系在运动()A.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B.太阳相对地球的运动C.太阳相对月球的运动D.地球相对月球的运动答案 B3.(2019·石家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2018年11月6日上午11时10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万众瞩目的空军“歼-20”战机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航展,“歼-20”战机飞行表演历时约为2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18年11月6日上午11时10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约为20分钟”指的是时刻C.研究人员在定位“歼-20”战斗机的位置时可将其视为质点D.研究“歼-20”战斗机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姿势调整时可将其视为质点答案 C4.(2019·黄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手机导航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绍兴多风景名胜,某游客游完兰亭后驾车去东湖,他打开手机导航,搜索了驾车线路,线路显示走常规路线距离19.8 km,需用时27分钟,选择走“距离最短”则有17.4 km,需用时30分钟,如果走“高速优先”则有22.3 km,需用时29分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走常规路线的19.8 km指的是位移B.走“距离最短”说明路程最小C.选择走“距离最短”,则瞬时速率一定最小D.走“高速优先”,则平均速度最大答案 B5.(2019·淇滨高中月考)下列关于速度、速率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速率和加速度均为矢量 B .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C .速率等于位移与经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D .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越小 答案 D6.(2019·永安一中月考)下列几种运动中,实际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 .物体的速率不变,但加速度不为零 B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 C .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 D .物体的加速度不变(不为零),速度也保持不变 答案 D7.(2019·山西省实验中学月考)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如图1所示.关于物体在前8 s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物体在第6 s 末改变速度方向B .0~4 s 内的速度大于6~8 s 内的速度C .前4 s 内的速度为1 m/sD .后4 s 内的路程为0 答案 C解析 4~8 s 内物体的速度v 2=-2 m/s ,方向不变,A 错.0~4 s 内速度v 1=1 m/s ,小于6~8 s 内的速度,B 错,C 对.后4 s 内路程s =(4+4) m =8 m ,D 错误.8.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23t 时间内平均速度为v 2,后13t 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v ,则物体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3v 4 B.3v 2 C .v D.2v3 答案 C解析 前23t 时间内的位移x 1=v 2·2t 3=13v t ,后13t 时间内的位移x 2=2v ·13t =23v t ,所以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13v t +23v t t=v ,故C 正确.9.A 、B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则( )图2A .2~4 s 内A 、B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0~6 s 内A 物体比B 物体运动得快C .t =4 s 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 .A 物体的加速度比B 物体的加速度小 答案 CD解析 2~4 s 内,两物体的速度都为正值,所以运动方向相同,A 错误;0~4 s ,B 的速度大,B 运动得快,4~6 s ,A 的速度大,A 运动得快,B 错误;t =4 s 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都为5 m/s ,所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C 正确;从题图可知,B 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所以A 的加速度小于B 的加速度,D 正确.10.做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4 m/s,2 s 后速度大小为6 m/s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 A .可能小于2 m/s 2 B .可能等于2 m/s 2 C .可能大于2 m/s 2 D .可能大于5 m/s 2答案 AC解析 根据题意,若初速度为4 m/s ,末速度为6 m/s ,则其加速度为a =Δv Δt =6-42 m/s 2=1 m/s 2;若初速度为4 m/s ,末速度为-6 m/s ,则其加速度为a ′=Δv ′Δt =-6-42 m/s 2=-5 m/s 2,选项A 、C 正确,B 、D 错误.11.如图3所示,将弹性小球以10 m/s 的速度从距地面2 m 处的A 点竖直向下抛出,小球落地后竖直反弹经过距地面1.5 m 高的B 点时,向上的速度为7 m/s ,小球共用时0.3 s ,则此过程中( )图3A .小球发生的位移的大小为0.5 m ,方向竖直向下B .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3 m/s ,方向竖直向下C .小球平均速度的大小为8.5 m/s ,方向竖直向下D .小球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约为56.7 m/s 2,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 AD解析 从题中可以看出,小球的位移大小为0.5 m ,方向竖直向下,故A 正确;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速度变化量Δv =-7 m/s -10 m/s =-17 m/s ,负号表示与规定正方向相反,即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竖直向上,故B 错误;小球的平均速度v =x t =0.50.3 m/s =53 m/s ,方向竖直向下,故C 错误;小球的加速度a =Δv Δt =-7-100.3 m/s 2≈-56.7 m/s 2,方向竖直向上,故D正确.12.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A .第1 s 内与第5 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C .OA 、AB 、BC 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a BC >a OA >a AB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CD解析 第1 s 内与第5 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A 错误.第1 s 内、第5 s 内的加速度分别为a 1=42 m/s 2=2 m/s 2、a 5=0-41 m/s 2=-4 m/s 2,第1 s 内的加速度小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B 错误.由于AB 段的加速度为零,故三段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a BC >a OA >a AB ,C 正确.质点在OA 段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在BC 段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D 正确.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13.(6分)某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 Hz ,纸带的记录如图5所示,图中O 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5(1)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打出A 、F 这两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3)B 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答案 (1)加速运动(2分) (2)0.365 m/s(2分) (3)0.252 m/s(2分) 解析 (1)从A 点开始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02×5 s =0.1 s ,每隔0.1 s 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x 1=2.15 cm 、x 2=2.89 cm 、x 3=3.74 cm 、x 4=4.32 cm 、x 5=5.15 cm ,间距逐渐增加,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 (2)A 、F 间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 =x AF 5T =(19.55-1.30)×10-25×0.1 m/s =0.365 m/s.(3)B 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AC 段的平均速度表示,故 v B =v AC =x AC 2T =(6.34-1.30)×10-22×0.1m/s =0.252 m/s.14.(8分)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6甲所示,a 、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 、b 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在某滑块在斜面上滑行,先后通过光电门1和2,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 1=5×10-2 s ,t 2=3×10-2 s ,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所经历的总时间Δt =0.15 s ,用分度值为1 mm 的刻度尺测量滑块的长度为d ,示数如图乙所示.实验中测得滑块的长度d 为________cm ,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 1为______m/s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 2为______m/s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 2.(最后两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6答案 2.45 0.49 0.817 2.18(每空2分)解析 由题图可知d =8.45 cm -6.00 cm =2.45 cm ,通过光电门1、2的速度分别为v 1=dt 1=0.49 m/s ,v 2=dt 2≈0.817 m/s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Δv Δt ≈2.18 m/s 2.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15.(6分)在某次海上军事演习中,一艘驱逐舰以50 km/h 的速度追赶在它正前方120 km 处正向同方向匀速航行的航空母舰,驱逐舰总共追赶了270 km 才追上,则航空母舰的航速为多大?(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27.8 km/h解析 追赶过程所用的时间t =x 1v 1=27050 h =5.4 h(2分)航空母舰的位移x 2=x 1-120 km =150 km(2分) 航空母舰的速度大小v =x 2t≈27.8 km/h.(2分)16.(8分)某学校教室、寝室、食堂的位置关系如图7所示,放学后甲同学直接去食堂吃饭,用了2 min 到食堂,乙同学先去寝室拿东西然后立即赶到食堂,结果用了4 min.求甲、乙各自运动的平均速度.(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7答案 甲、乙的平均速度分别为4.17 m/s 和2.08 m/s ,方向均为从教室指向食堂 解析 甲、乙从教室到食堂的位移相同,其大小均为 Δx =3002+4002 m =500 m(2分)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甲的平均速度v 1=Δx Δt 1=500 m2×60 s ≈4.17 m/s(3分)乙的平均速度v 2=Δx Δt 2=500 m4×60 s ≈2.08 m/s(2分)方向均为从教室指向食堂.(1分)17.(12分)(1)一辆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发生正面碰撞,碰撞时间为2.1×10-3 s ,求摩托车驾驶员的加速度大小;(货车的质量远大于摩托车的质量)(2)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从紧急刹车到完全静止所需的时间分别为4 s 、3 s ,则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 答案 (1)16 667 m/s 2 (2)1∶1解析 (1)由于货车的质量远大于摩托车的质量,故摩托车与货车相撞瞬间,货车的速度几乎不变,摩托车的速度反向,大小至少与货车的速度相同,因此,摩托车速度的变化量大于等于Δv =72 km/h -(-54 km/h)=126 km/h =35 m/s.(3分)所以摩托车的加速度至少为a =Δv Δt =352.1×10-3 m/s 2≈16 667 m/s 2(3分) (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根据加速度定义得a 1=⎪⎪⎪⎪Δv 1Δt 1,a 2=⎪⎪⎪⎪Δv 2Δt 2(3分)所以a 1∶a 2=723.6×4∶543.6×3=1∶1.(3分) 18.(12分)让小球以恒定加速度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8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一段,已知闪频为10 Hz ,且O 点是0.3 s 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估算:图8(1)小球从O 点到B 点的平均速度大小; (2)小球在A 点和B 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答案 (1)0.8 m/s (2)0.8 m/s 1.0 m/s (3)2.0 m/s 2 解析 依题意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 T =110s =0.1 s(1)v OB =x OB t OB =16×10-20.2m/s =0.8 m/s.(3分)(2)小球在A 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v A =x OBt OB =0.8 m/s ,(3分)小球在B 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v B =x AC t AC =(27-7)×10-22×0.1 m/s =1.0 m/s.(3分)(3)由加速度的定义得小球的加速度大小: a =v B -v A t AB =1.0-0.80.1m/s 2=2.0 m/s 2.(3分)。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章末测试卷: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卷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章末测试卷: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质点和参考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物体一定可以看作质点B.在研究车轮的转动时,可以把车轮看作质点C.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那个物体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方向一定改变B.加速度大的物体运动得快C.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也一定减小D.加速度不为零时,速度一定会改变3.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计算一高速列车通过一座铁路桥的时间B.研究绕地球运动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运行轨迹C.体操运动员在单杠比赛中D.调整“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的运行姿态时4.运动会上,运动员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瞬间.比赛过程中,下列运动可视为质点的是()A.跳水B.鞍马C.马拉松D.吊环5.下列有关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很大B.速度变化量△v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D.加速度大,速度变化一定快6.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A.位移B.加速度C.速度D.时间7.如图所示,是一位晨练者每天早晨进行锻炼时的行走路线,从A点出发,沿半径分别为3m和5m的半圆经B点到达C点,则他的位移大小为()A.8mB.16mC.8πmD.16πm8.以下划线上的数字代表时间间隔的是()A.大石中学的作息表上写着,第四节:11 : 20- 12 : 00B.刘翔跨栏记录为12.88sC.CCTV《星光大道》栏目每周六晚22 : 30准时与您见面D.食堂在12 : 10开始供应午饭二、多选题9.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中A的平均速率最大B.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C.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D.到达M点时A的瞬时速率最大10.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初、末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对于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D.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所以只有瞬时速度才可以精确描述物体在变速运动中运动的快慢情况11.关于加速度和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也为零B.物体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物体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变大,速度可能变小1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1=4m/s,1s后的速度大小变为v2=8m/s,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可能小于4m/s2B.可能等于4m/s2C.可能等于8m/s2D.可能等于12m/s2三、实验题13.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________仪器(2)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_______s(3)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4=_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4.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1)如果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应该是纸带的________端(填“左”或“右”)与小车相连.(2)根据纸带,可以算得B点的瞬时速度v B=________m/s,BE段的平均速度v=________m/s(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四、解答题15.小球竖直下落,触地时速度为54km/h,触地后又以36km/h的速度竖直弹起.若触地时间是0.05s,求小球触地过程中的加速度?16.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其速度大小为0.8m/s,队伍全长100m,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1m/s赶到队伍前传达命令,求他从队尾赶到队首的时间.17.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运行,先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15分,随即改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10分,最后在5分钟又前进1000米而停止,则该火车在前25分钟及整个30分内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它最后通过2000米的平均速度是多大?18.如图所示,弹丸和足球的初速度均为v1=10m/s,方向向右。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测试题(附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选择题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的自转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C.研究火车从北京运行到上海D.研究悬挂的轻绳下系着的小钢球的摆动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D.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3.下列说法中哪些表示的是时刻( )A.2008年8月8日晚20∶00,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B.校运动会100 m赛跑的最好成绩是12.8 sC.学校早8∶00开始上课D.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周期是86 min4.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C.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5.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在t(s)末0 1 2 3 4 5x(m)0 5 -4 -1 -7 1前几秒内位移的大小最大的是( )A.1 s B.2 s C.3 s D.4 s 6.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
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
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因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10-3 s B.10-6 sC.10-9 s D.10-12 s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B.平均速度即为一段时间内初末速度的平均值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D.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8.下列位移图象中,表示物体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9.下列关于速度、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10.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时,接通电源和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释放纸带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11.如图为某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以某初速开始运动,在0~2 s内加速运动,2~4 s内匀速运动,4~6 s内减速运动B.物体在0~2 s内的加速度是2.5 m/s2,2~4 s 内加速度为零,4~6 s内加速度是-10 m/s25/sC.物体在4.5 s时的速度为5 m/sD.物体在0~5 s内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二、填空题12.一个皮球从5 m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地面后又反弹起1 m,通过的路程是_____m,该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_____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 .水B .桥C .人D .地面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 .位移、时间、速度B .速度、速率、加速度C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D .路程、时间、位移3.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位置距温州市约356 km 、福州市约385 km 、基隆市约190 km.若我国某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主权,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到达钓鱼岛时航行了480 k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海监船位移是480 km ,路程是356 kmB .该海监船位移是356 km ,路程是480 kmC .该海监船在海上航行,确定其位置时可以将该海监船看成质点D .若知道此次航行时间可求出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4.如图1所示,小球以v 1=3 m/s 的速度匀速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经t =0.01 s 后以v 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小球在这0.01 s 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A .100 m/s 2,方向向右B .100 m/s 2,方向向左 C .500 m/s 2,方向向左D .500 m/s 2,方向向右 5.如图2所示是三个质点A 、B 、C 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 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N 到M 的过程中,A 的平均速率最大B .三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C .三质点从N 到M 的过程中,A 的平均速度最大D .到达M 点时A 的瞬时速率最大图 1 图 26.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23t 时间内平均速度为v 2,后13t 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v ,则质点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A.3v 4B.3v 2C .v D.2v 3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如图3所示,博尔特在男子100 m 决赛和男子200 m 决赛中分别以9.69 s 和19.30 s 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 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 决赛的两倍B .200 m 决赛中的路程是100 m 决赛的两倍C .2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6 m/sD .100 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2 m/s8.如图4所示为A 、B 两质点的v -t 图象.对于A 、B 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A 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B 与A 的运动方向相反B .质点A 、B 的速度并不相同C .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A 、B 的位移相同D .不管质点A 、B 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9.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 s 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小时,车一定在做减速直线运动B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车一定在做加速直线运动C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加速度一定在增大D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10.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5所示,则( )A .在第1 s 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B .在1~3 s 内质点做加速度a =-2 m/s 2的变速直线运动C .在2~3 s 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与1~2 s 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图 3图 4图 5D.在前3 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4 m/s图 7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1.(6分)如图6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 时,每隔________s 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A .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立即关闭电源B .将电火花计时器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C .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电火花计时器D .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运动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12.(6分)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的记录如图7所示,图中O 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1)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________.(2)在打出A 、F 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3)B 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10分)如图8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20 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 s ,运动34圆周到达B 点,求:(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图 6图 814.(10分)按照规定,汽车应慢速通过隧道.某汽车在过隧道前将速度从25 m/s减小到10 m/s,然后匀速通过100 m长的隧道,整个过程总共用了15 s时间.求汽车减速时的加速度.15.(12分)如图9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请回答:(1)质点在图中各段的速度如何变化?(2)在0~4 s内、8~10 s内、10~12 s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图916.(12分)世界一级方程式(F1)比赛过程中,赛车每隔一定时间需要进站加油.在某次比赛中,一赛车进站加油,该赛车进站时一直做减速运动,平均加速度为30 m/s2,出站时一直做加速运动,平均加速度为45 m/s2,加油时间为6 s,进站前和出站后在赛道上的速度均为90 m/s,则该赛车从进站到出站所用时间是多少?参考答案1.答案 A2.答案 C解析 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而时间、路程和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 正确.3.答案 A解析 位移表示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表示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故路程大于等于位移大小,所以该海监船位移是356 km ,路程是480 km ,A 错误,B 正确.该海监船在海上航行,确定其位置时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能看做质点,C 正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给出时间即可求出平均速度,D 正确.4.答案 C解析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得:a =-2-30.01m/s 2=-500 m/s 2,负号表明加速度方向与v 1的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5.答案 A解析 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从N 到M ,三个质点所用时间相同,A 的路程最大,故A 的平均速率最大,A 对,B 错.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三质点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同,故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C 错.根据该题所给条件,不能比较在M 点时三个质点的瞬时速率大小关系,D 错.6.答案 C解析 前23t 时间内的位移x 1=v 2·2t 3=13vt ,后13t 时间内的位移x 2=2v ·13t =23vt ,所以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13vt +23vt t=v ,故C 正确. 7.答案 BD解析 100 m 决赛,他的运动基本上是直线,位移就是100 m ;而200 m 决赛,他的运动是曲线(有弯道部分),位移比200 m 小,因此选项A 错误,B 正确.200 m 决赛轨迹若为直线,其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6 m/s ,因此选项C 错误.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选项D 正确.8.答案 AB解析 由v -t 图象知,A 、B 两质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A 、B 两质点的位移等大、反向,C 错误;由于A 、B 两质点的出发点无法确定,故A 、B 两质点间的距离可能越来越大(如图甲),也可能先变小再变大(如图乙),D 错误.9.答案 ABD解析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小时,由于相邻两个油滴的时间间隔相等,说明速度变小,车一定在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同理,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变大时,说明速度变大,加速度可能增大,可能减小,可能不变,但是车一定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 、D 正确,C 错误.10.答案 BC解析 由题图可知,质点在第1 s 内做速度v 0=2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A 错误;在1~3 s 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22 m/s 2=-2 m/s 2,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反,故B 正确;在2~3 s 内,速度为负值,说明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但加速度与1~2 s 内的完全相同,因为图线的斜率没有发生变化,故C 正确;3 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4 m/s ,D 错误.11.答案 交流 0.02 CBDA解析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 交流电,频率为50 Hz 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工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并且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关闭电源,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BDA.12.答案 (1)加速运动 (2)0.365 m/s (3)0.252 m/s解析 (1)从A 点开始各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02×5 s =0.1 s ,每隔0.1 s 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x 1=2.15 cm 、x 2=2.89 cm 、x 3=3.74 cm 、x 4=4.32 cm 、x 5=5.15 cm ,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2)A 、F 间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 =Δx Δt =19.55-1.30×10-20.1×5m/s =0.365 m/s (3)B 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AC 段的平均速度表示,故v B =v AC =AC t = 6.34-1.30×10-22×0.1m/s =0.252 m/s.13.答案 (1)0.283 m 0.942 m (2) 0.142 m/s0.471 m/s解析 (1)质点的位移是由A 点指向B 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 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质点的位移x =2r ≈28.3 cm =0.283 m位移方向由A 点指向B 点质点的路程为s =34×2πr ≈94.2 cm =0.942 m (2)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v =x t =0.2832m/s ≈0.142 m/s 平均速度方向由A 点指向B 点质点的平均速率v ′=s t =0.9422m/s =0.471 m/s 14.答案 -3 m/s 2解析 汽车匀速通过隧道用时t 1=x 隧v =10010 s =10 s ,由题意知减速时间t =t 总-t 1=5 s ,故减速时的加速度a =v -v 0t =10-255m/s 2=-3 m/s 2,即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5.答案 见解析解析 (1)质点在0~4 s 内速度在逐渐变大;4~8 s 内质点的速度保持10 m/s 不变;8~10 s 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减小,10 s 时质点的速度为0;10~12 s 内质点的速度反方向增大.(2)由a =Δv Δt得: 0~4 s 内的加速度a 1=10-04-0m/s 2=2.5 m/s 2 8~10 s 内的加速度a 2=0-1010-8m/s 2=-5 m/s 2 10~12 s 内的加速度a 3=-10-012-10m/s 2=-5 m/s 2.16.答案 11 s解析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减速过程,初速度为90 m/s ,末速度为0,加速度为-30 m/s 2,所需时间: t 1=Δv a 1=0-90 m/s -30 m/s 2=3 s 加速过程,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90 m/s ,加速度为45 m/s 2,所需时间:t 2=Δv ′a 2=90 m/s -045 m/s 2=2 s 所以赛车从进站到出站所用时间:t =3 s +2 s +6 s =11 s.(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