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散文“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关系,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能。

2、仔细揣摩分析文章细腻传神的优美语言,体会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产生的艺术效果。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作品细节,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2、探究活动,鉴赏抒情散文,挖掘作品深层次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不满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高洁的情怀。

【教学重点】

仔细揣摩分析文章细腻传神的优美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

把握作品细节,挖掘作品深层次的内涵,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能。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分析结构。

2、揣摩分析文章写景部分的语言,体会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揣摩分析文章写景部分的语言,体会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古以来,水绿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焉.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甚爱莲.那莲在朱自清先生的又是怎样的高洁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走进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看看朱先生笔下的荷花、荷塘又是如何的。

关于作者在初中我们学过他优美传世的散文作品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春>.<背影>;<春>用比喻拟人使语言清新充满诗意,,<背影>语言质朴,素雅.看看<荷塘月色>是不是也是这样

二、理清文章脉络:昨天老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后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的读音解释。现在老师再给同学们5分钟,大家通读一遍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并找出作者的行踪。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1、学生各自朗读或讨论后,发言,老师明确:

1段写赏荷的缘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6段写作者独赏荷塘月色的美景,分别写了月下荷塘、荷塘上月色、荷塘的四周的景色。

7-11联想江南采莲旧俗。

12段写作者回到家里。

2、作者的行踪又是如何的呢

明确:出家门——小煤屑路——赏荷塘——观荷塘四周——回到家里

3、作者从家里出来,最终又回到了原点家里,这像不像是一个圆形的结构那在这个圆形里,作者的重点又放在那里呢

明确:荷塘

三、研读课文:那现在我们先来研读课文课文的4、5、6自然段,品味朱自清先生描绘“荷塘”和“月色”的美景吧。

(1)、同学们齐读第4自然段!

这一段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写月下荷塘的美景的呢同学们把他找出来。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分析:1、第二句,采用了比喻,把叶子比喻成舞女的裙。舞女的裙与叶子那种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表达了荷的飘逸,灵动等魅力,使叶子产生了舞姿动感,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

2、为什么把荷花比喻成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呢因为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点缀着”的,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似;荷花是“袅娜”、“羞涩”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荷花的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都是抓住了事物与喻体相同的特征来写的。

3、重点理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把“清香”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里作者使用了几种感官感觉清香属于嗅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属于听觉。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造成感觉的转移。这种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通感”。所以这句话作者同时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既体现荷香的清淡缥缈.沁人心脾,又烘托出气氛的优雅.宁静。(大屏幕展示例句强化理解记忆)

4、“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中的“颤动、闪电、霎时、穿过”等词,传神微妙地写出了微风过处一刹那间,荷塘的整体形态,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动态。这是作者观察仔细,用词的精妙之处。

5、、“脉脉的流水”怎样理解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表现流水的静态美。“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是因为静静的流水更反衬出,动态中的叶子的美的姿态。作者在这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结】作者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静中写动,写出了动态美。

(2)第五段写的是塘上的月色,你认为那些字用得最生动传神呢为什么

明确:泻、浮、洗、笼、画

分析:“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又配上“静静的”准确生动的写出了月光如流水一般,使原本静止的月色有了动感。“浮”描写出青雾与花叶朦胧、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洗”把叶子、花、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轻雾联系起来,“薄薄的轻雾”也成为了“牛乳”、“轻纱”。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

[小结]这段用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的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相成的朦胧景象.

最后一句话: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了联想

明确:这是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光与影是视觉形象,梵婀玲的名曲是听觉形象,这就是通感的一种,其相似点就是和谐。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一切融为名曲。

(3)第6自然段作者的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描写了什么景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