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课后作业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法律作用大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1.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3.采访小组整理资料,推荐学生交流。
生1: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生2: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小学生,六年级学生听闻过“法律”这个词,但会感觉法律遥不可及。学生普遍认为只有在违法乱纪之后自身才会与法律发生联系,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惩治罪恶。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系统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8小结:相信有了法律援助,张爷爷会解决困难的。也请大家知道,如果经济困难,或特殊原因,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
板书:武器--保障作用
学生活动:
1.学生观看图片,联系生活进行延伸。
阅读资料并交流。
学生交流阅读角。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案例评析。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从学校生活走进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体会法律的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对权力和义务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生活需要法律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生活需要法律》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生活需要法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平时生活中的课程。
通过进修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律认识,提高法律素养,从而更好地珍爱自己的权益,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守法良好的公民。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观点和原则;2. 培养学生的法律认识和法律素养;3. 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能力;4.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规范自己的行为;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认识。
三、课程内容1. 法律的基本观点和原则;2. 法律的分类和体系;3. 法律知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4. 法律知识在职场生活中的应用;5. 法律知识在网络生活中的应用;6. 法律知识在消费生活中的应用;7. 法律知识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8. 法律知识在环境珍爱中的应用;9. 法律知识在家庭干系中的应用;10. 法律知识在人身权益珍爱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2.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3. 角色扮演和模拟法庭;4. 实地参观和实践活动;5. 多媒体教学和互动讨论。
五、评判方式1. 平时表现和教室参与(占总成绩的30%);2. 作业和小组讨论(占总成绩的30%);3.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4.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20%)。
六、教学资源1. 《生活需要法律》教材;2. 法律案例分析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实地参观和实践活动安排。
七、作业设计方案1. 每周阅读指定章节,完成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讨论;2. 每月小组讨论一个法律案例,并撰写小结报告;3. 模拟法庭活动,每个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法律辩论;4. 实地参观法院、公安局等司法机构,了解法律实践;5. 撰写一篇关于法律知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的短文。
八、总结通过《生活需要法律》课程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法律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做一个守法良好的公民。
做守法的公民 实践作业
做守法的公民实践作业
做守法公民的实践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 法律知识学习与传播:
-学习并整理我国宪法、刑法、民法典等重要法律法规的核心内容,制作成普法宣传手册或PPT,向同学、家人或社区居民进行宣讲。
-观看法治教育影片,并撰写观后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2. 案例分析研讨:
-收集近年来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律案例,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判决依据,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模拟法庭活动:
-组织一次模拟法庭活动,角色扮演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通过真实案例再现,体验司法程序,增强法律意识。
4. 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社区、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如交通劝导员、环保志愿者等,以实际行动践行公民义务,同时观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执行情况。
5. 法规遵守承诺书:
-制定个人或班级的《守法公民承诺书》,并在全校师生面前公开宣读并签署,承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6. 开展“我身边的法律”主题征文或演讲比赛:
-鼓励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撰写关于自己或他人遵纪守法的故事,或者就如何做一个守法公民发表演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这些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入理解法律的意义,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从而真正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公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3.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PPT,用于展示案例和知识点。
3.准备纸笔,用于学生记录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法律场景,如警察抓犯人、法庭审判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与法律有什么关系?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案例内容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纠纷,如财产纠纷、侵权行为等。
让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对法律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护作用。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法治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 法律的作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安全。
3. 法律的种类: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4.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家庭、学校、社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法律知识挂图、案例分析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法律的基本概念2. 法律的作用3. 法律的种类4.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并说明其作用。
2. 运用法律知识,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种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和课后反思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生活需要法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生活需要法律》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生活需要法律》,学生能够了解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一、课前预习1. 阅读《生活需要法律》,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思考一下在生活中哪些情况下会涉及到法律问题,以及如何珍爱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如法律的种类、法律的适用等。
二、教室进修1. 导入:通过案例或图片等方式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 进修内容:(1)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合同法、侵权法等;(3)进修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法律问题时应该怎么处理。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进修。
三、课后作业1. 思考:回家后思考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并尝试解决。
2. 阅读:阅读相关的法律知识书籍或文章,增加对法律的了解。
3. 撰写:写一篇关于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4. 练习: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稳固所学的法律知识。
四、评判方式1. 参与度:根据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判。
2. 作业完成情况:评判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思考、阅读、撰写和练习等方面。
3. 考试成绩:可以通过考试或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进修情况进行评判,检验他们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水平。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提高自己,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法律为我们护航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法律为我们护航》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意图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人们的保护和规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学生将了解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并尊重他人权益。
二、适用对象本作业设计方案适用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三年级学生,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
三、设计内容1. 概念解释: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分类、作用等基本概念。
2. 法律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原则和规定,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
3. 制定法律守则:让学生团体合作,讨论并制定一份适合校园生活的法律守则,包括秩序维护、环境保护、言行规范等内容。
4. 角色扮演:以模拟法庭的形式,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法官、律师、被告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和规则,培养其法律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5. 邀请法律专家:邀请专业的法律从业者到校做主题讲座,让学生听取专业意见,进一步了解法律知识。
四、实施步骤第一步: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法律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吸取其中的法律经验和教训。
第三步:学生团队合作,制定校园法律守则,并通过班会或课堂展示,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步:组织学生进行法庭模拟活动,角色扮演法官、律师等身份,模拟法庭审判过程,培养学生的司法意识和法律素养。
第五步:邀请法律专家进校进行讲座,学生可以提问交流,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和应用。
五、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讲座听取等环节中的积极程度和表现。
2. 作业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法律守则制定、法庭模拟表现等方面。
3. 知识检测:通过小测验、问答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法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法律在我们身边》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保护我们的权益。
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还不够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可以保护公民的权益。
然而,他们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可能还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保护我们的权益。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材料和道具。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法律案例,如校园欺凌、交通事故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公民基本权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公民基本权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增强他们对公民权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设计内容1. 课堂讲解: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公民基本权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法律知识。
2. 阅读材料: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分析。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公民基本权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4. 作业要求:设计以下几个方面的作业要求,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总结:(1)列举至少五项《公民基本权利》,并解释其中一项权利的意义和作用。
(2)选择一个涉及公民权利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3)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自己在维护公民权利方面可以做出的贡献。
5. 知识检测: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考查他们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程度。
6. 总结与展示: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心得体会,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三、评价标准1. 内容准确:作业内容符合《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知识,无错误。
2. 深度思考:作业展示了学生对公民权利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3. 逻辑清晰:作业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4. 创新性:作业展现出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维。
四、作业要求及时间安排1. 《公民基本权利》作业设计方案将在本周五发布,学生需在两周内完成并提交。
2. 作业要求详见上述内容。
3. 学生可选择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提交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老师。
五、教学资源1. 书籍:相关法律文献和教材。
2. 网络资料:公民权利相关网站和案例分析。
3. 学校图书馆:相关书籍和资料检索。
4. 老师指导: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和评审。
六、预期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公民基本权利》,提高对公民权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七、补充说明本次作业设计方案仅为参考,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老师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第9课 生活需要法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生活需要法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作用。
2. 帮助学生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法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培养法治思维。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法律知识:学生需阅读至少一篇关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文章,如“法律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律如何规范网络行为”等。
阅读完成后,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观察生活中的法律: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涉及法律的行为和事件,如交通事故处理、合同签订、知识产权保护等。
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法律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并记录下来。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作业中了解到的法律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讨论,深化对法律的理解,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内容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 注重实践:观察和讨论的内容需结合日常生活,注重实践。
3. 记录清晰:学生需认真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确保反馈部分能清晰反映作业完成情况。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提交的文章、观察记录、讨论报告等材料,评价其是否达到作业目标。
2. 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3. 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其是否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分享,以及是否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协作。
4. 创新与思考: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自己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能够深入理解法律与生活关系的作业给予特别赞扬。
五、作业反馈1. 反馈时间:教师将在课程结束后的一周内完成对学生作业的反馈。
2. 反馈内容:反馈将包括对作业的整体评价、对每个学生作业的个别建议以及针对本次作业的改进措施。
3. 学生回应:学生将收到反馈并有机会讨论和提问,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回应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有机会从阅读、观察、讨论等多个方面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法律保障生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法律保障生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法律保障生活》是一门旨在培育同砚法律认识和法律素养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同砚将了解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法律认识和法律自护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法律的基本观点和原则;2. 精通法律知识,能够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3. 增强法律认识和法律自护能力;4. 培育同砚的法治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作业设计方案1. 教室谈论:同砚分组谈论一个详尽的法律案例,分析案件的背景、争议焦点和最终判决结果,谈论案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相关法律条文的适用。
2. 法律知识测试:设计一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法律知识测试,考察同砚对法律知识的精通水平。
3.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同砚选择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撰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案件的背景、争议焦点、法律适用和自己的观点。
4. 角色扮演:同砚分组进行法庭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法庭审理过程,分别扮演原告、被告、状师和法官,演练法律实践能力。
5. 司法考察实践:组织同砚到法院进行司法考察实践,观摩庭审过程,了解司法机构的运作和法律实践状况。
6. 法律文书写作:要求同砚撰写一份法律文书,如告状状、答辩状或法庭辩词,练习同砚的法律写作能力。
四、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参与谈论、提问、回答问题等,占总效果的20%。
2. 作业完成状况:包括案例分析报告、法律知识测试、法律文书写作等,占总效果的40%。
3. 考试效果: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效果的40%。
五、教学资源1. 课程教材:《法律保障生活》教材;2. 参考书目:《法律常识》、《法律适用实务》等;3. 网络资源:法律案例、法律文书范例等。
六、教学流程1. 第一周:课程介绍和教学目标;2. 第二周:法律基本观点和原则;3. 第三周:法律知识测试;4. 第四周:案例分析谈论;5. 第五周:角色扮演活动;6. 第六周:司法考察实践;7. 第七周:法律文书写作;8. 第八周:期末考试和总结。
《善用法律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善用法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善用法律》是一门重要的法律课程,旨在援助同砚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方法。
通过进修本课程,同砚将能够精通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认识,增强法律素养,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的观点和分类;2. 精通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3. 理解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干系;4.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培育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认识。
三、教学内容1. 法律的观点与特征;2. 法律的分类与体系;3.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4. 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干系;5. 法律的实际运用;6. 法律认识的培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律理论知识;2. 分析案例,引导同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3. 小组谈论,增进同砚之间的互动和沟通;4. 实地考察,让同砚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设计方案1. 教室谈论:要求同砚选择一个与法律相关的话题,通过小组谈论的方式,展开深度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结合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和诠释。
2. 案例分析:安置一些实际案例,要求同砚分析案件事实,裁定案件性质,提出解决方案,并说明依据。
通过案例分析,培育同砚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外调研:要求同砚选择一个自己感爱好的法律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撰写一份调研报告,并在教室上进行汇报和谈论。
通过调研活动,拓展同砚的视野,加深对法律问题的理解。
4. 实地考察:组织同砚参观法院、检察院等法律机构,让同砚亲身感受法律实践的现场,了解法律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增强对法律的熟识和了解。
六、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主动发言、参与谈论、思维活跃等方面的表现;2. 作业质量:包括作业的完成度、深度和广度等方面的评判;3. 调研报告:评估同砚对法律问题的调研能力和表达能力;4. 考试效果:通过期末考试对同砚对法律知识的精通状况进行评判。
七、总结通过《善用法律》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同砚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育同砚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认识,为他们将来的进修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还缺乏深入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法律的力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设计模拟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力量。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法律场景,如交通法规、知识产权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真实法律案例,如消费者维权、知识产权保护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彼此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操练(15分钟)设计模拟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如模拟购物场景,消费者遇到合法权益受损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法律对生活的规范作用,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知识的资料,如案例、图片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案例、动画等。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人数适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交通安全法规。
让学生观看后,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案例中的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善用法律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善用法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善用法律》是一门针对大学生开设的法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识,掌握法律运用方法,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在当今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善用法律》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定1. 了解基本法律概念和基本法律体系;2. 掌握法律运用方法,能够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3. 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加强法律责任意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1. 法律基本概念和法律体系;2. 民事法律知识学习;3. 刑事法律知识学习;4. 行政法律知识学习;5. 经济法律知识学习;6. 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运用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选择1. 教师讲授法律知识,结合案例分析;2. 学生讨论,集体讨论法律问题;3. 学生分组进行法律案例分析,提出解决方案;4. 授课方式多样化,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学生互动等。
五、教学评估方式1. 考试评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2. 课堂表现评估:课堂参与情况、讨论发言情况;3. 课后作业评估:法律案例分析作业、法律问题解决作业;4. 学习总结评估: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六、作业设计方案1. 民事法律案例分析作业: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则民事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撰写案例分析报告;2. 刑事法律问题解决作业:要求学生就一则刑事法律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3. 行政法律案例讨论作业:要求学生就一则行政法律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经济法律知识学习总结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经济法律知识学习成果,撰写学习总结报告;5. 法律运用实例分析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则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七、评价标准1. 作业内容完整,包含必要的案例分析、解决方案等;2. 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流畅;3. 对法律问题的理解深度,解决方案的合理性;4. 团队合作能力,主动参与讨论,积极贡献意见。
《善用法律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善用法律》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善用法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的课程。
在当今社会,法律认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因此,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观点和原则;2.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认识;3. 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法律事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设计内容1. 作业一:法律名词诠释要求学生选择5个常见的法律名词,例如“法律责任”、“法定程序”等,进行诠释并举例说明。
通过这个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名词的含义和应用。
2. 作业二:法律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选择一则实际的法律案例,例如“邻里纠纷”、“合同纠纷”等,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个作业,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三:法律知识问答设计一份包含多个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法律知识问卷,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
通过这个作业,可以检测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水平和理解能力。
4. 作业四:法律宣传海报要求学生设计一份法律宣传海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普及、法律认识提高等。
通过这个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四、评判方式1. 作业一、作业二、作业三将采用定量评判方式,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表现给予分数;2. 作业四将采用定性评判方式,评选出最具创意和表现力的作品。
五、总结通过以上设计的作业方案,《善用法律》课程将更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认识。
同时,这些作业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和法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课 1 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
《权利保障于法有据》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权利保障的重要性,明确法律在权利保障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法治意识。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找出其中关于权利保障的规定,并解释其含义。
2. 选取一个或多个身边的案例,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保障相关权利。
3. 撰写一篇短文,题目为“如何加强权利保障”,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提出建议。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2. 作业字数不少于300字,分析案例时需结合所学法律知识。
3. 作业内容应真实可信,符合逻辑,语言通顺。
4. 按时提交作业,如有问题,请及时与老师沟通。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
2. 对于分析案例时涉及违法犯罪的行为,学生应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意见,避免误导。
3. 对于作业中的典型问题,老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权利保障与法律的关系。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老师的批改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自己的作业质量。
2.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老师反馈自己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计划和内容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权利保障与法律的关系,培养其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其法治意识。
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阅读法律条文、分析案例和撰写文章等,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来说,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应注重独立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同时,学生应关注身边的热点问题,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为加强权利保障提出自己的建议。
做守法的公民分层作业设计
做守法的公民分层作业设计一、引言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守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守法不仅是对国家法律的遵守,更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对他人权益的尊重。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守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成为守法的公民,我们设计了以下分层作业。
二、初级层次:了解法律与规章制度在这个层次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法律与规章制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法律的定义、法律的来源以及法律的目的,引导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规定,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以及违反这些规定可能造成的后果。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或邀请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和尊严。
三、中级层次:培养守法意识与习惯在初级层次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与习惯。
首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违法行为案例,让学生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法律问题,并引导他们明白违法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遵守法律的经验和困惑,促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和成长。
此外,可以设立守法榜样,鼓励学生模仿和学习身边的守法者,从而培养他们的守法意识和习惯。
四、高级层次: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在中级层次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成为有意义的守法公民。
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守法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法律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辩论、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分层作业设计,我们旨在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法律与规章制度,培养他们的守法意识与习惯,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只有成为守法的公民,我们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希望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守法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善用法律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善用法律》作业设计方案一、摘要本篇作业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在平时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提升自我珍爱能力。
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理论进修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法律的理解更为深入,从而形成良好的法制观念。
二、课程内容(1)法的基本观点及其重要性:通过对法律的基本观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性,知道它是维护社会公正和对等的重要手段。
(2)法律的相关知识:如法律责任、权利义务干系、诉讼程序等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法律知识。
(3)法律的实际应用: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来揭示法律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
四、教学资源本作业所需的进修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法律书籍、专业网站、新闻报道、法律课程资料等。
同时,教师也需要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指导和反馈机制。
五、作业要求(1)每个学生需完成一份完备的作业,其中至少包含一个案例分析和一次小组讨论。
(2)作业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自己的观点,并有明确的结论和建议。
(3)作业中应尽量避免应用复杂的术语或句子,保持语言简洁明了。
六、评判标准(1)作业内容完备,逻辑清晰。
(2)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质量高,能有效反映知识点。
(3)语言表达清晰,逻辑周密。
七、结语法律是维护社会公正和个人权益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当正确应用法律,学会自我珍爱,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希望这篇作业方案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祝愿他们能够在进修法律的过程中,成为一名有法律认识的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课后作业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赵先生非常苦恼,邻居王某喜欢在深夜唱歌,而且声音很大。
民警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46条“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规定对王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制止了他的不当行为。
据此回答1、2题:
1.这一案例说明()
A.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B.邻居之间产生纠纷是不可避免的
C.只要发挥法律的作用,就一定能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
D.法律只对违反法律的人起作用
2.这一案例表明法律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A.对公民进行批评教育
B.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C.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D.制定详细、明确的法律制度
3.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用40个条款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
比如:采取格式条款的是无效条款;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要求的告知应是询问告知,而非被保险人的主动告知,条款里规定主动告知的,合同视为无效。
这说明()
A.法律只规定公民的权利
B.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法律唯一的作用
C.法律不仅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还规范公民的行为
D.权利与义务是背道而驰的
4.2011年4月29日《济南时报》:昨天济南交警支队对外通报:5月1日起,备受关注的《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醉酒驾车,不管是否肇事,一经查实,便将承担刑事责任。
这说明,在我国()
A.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唯一规则
B.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C.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人们生活的“卫士”
D.法律具有制裁作用,违反法律就要受刑罚处罚
5.山西、河北两地法院公开宣判了4件“问题奶粉”案件,依法严厉惩处了涉案的14名犯罪分子,其中,2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4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
这体现了我国法律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方式是()
A.提起诉讼
B.制裁违法犯罪
C.协商和解
D.解决权利义务纠纷
6.中学生张强的复读机丢失,怀疑是李刚所为,并在同学中散布“李刚是小偷”的言论。
二人因此发生争执,张强打了李刚一巴掌。
对此,李刚应该()
①暂时忍气吞声,以后找机会报复张强
②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③自尊自爱,少和同学交往
④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①③
B. ②④
C.②③D.③④
7.(2012·潍坊模拟)过去一年,发生多起个别外来务工人员因为没有足额领取工资而爬上广州海珠桥顶的“讨薪秀”,导致该路段交通瘫痪。
下列对该事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只要动机正确就不算违法
B.法律应该对外来务工人员这样的弱势群体网开一面
C.企业欠薪在先,外来务工人员的行为不算违法
D.维护自身权益必须以合法的方式和程序进行
8.《京华时报》报道:25岁的北京人温某因还信用卡心切,涉嫌尾随路人田女士至其家中暴力抢劫。
3月24日,温某因涉嫌抢劫罪在北京市丰台法院受审。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B.我国法律是专门用来惩治犯罪分子的
C.违法必定会受到刑罚处罚
D.法律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二、漫画分析题
9.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你对漫画中爸爸和妈妈的说法有何评
价?
(2)该漫画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材料分析题
10.13岁的小芳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到继父家生活。
小芳刚读完五年级,继父就不让她上学了,把她送到一家理发店当学徒。
小芳几次哭着找继父要求上学,可继父以家中困难为由不让小芳继续上学。
小芳向当地妇联反映了她的情况。
在妇联的干涉下,小芳终于圆了上学梦。
(1)小芳继父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2)小芳维权行动的依据是什么?
(3)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法律在公民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你认为失学学生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A
C C C B B
D A
二、漫画分析题
答案:
(1)爸爸、妈妈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①爸爸的说法是用暴力手段打击报复对方,不符合法律的要求,会受到法律制裁;
②妈妈的说法是缺乏维权意识的表现,这样不仅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也会纵容商家的这一做法。
(2)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能运用非法手段,否则,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三、材料分析题
答案:
(1)不对。
他侵犯了小芳的受教育权,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3)在我国,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4)如向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寻求法律帮助,协商和解,提起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