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中成药使用(5)

合集下载

介绍一个中成药:藤黄健骨丸

介绍一个中成药:藤黄健骨丸

介绍一个中成药:藤黄健骨丸藤黄健骨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它由多种中药材制成,通过调理人体气血,提高骨骼健康水平。

下面将对藤黄健骨丸进行详细介绍。

1. 藤黄健骨丸的成分藤黄健骨丸主要由以下几种中药材制成:(1)藤黄:具有活血祛瘀、强筋健骨的功效,能够改善骨骼问题。

(2)防风:具有祛风湿、止痛的作用,可减轻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疼痛。

(3)当归:有补血养颜、滋养经络的作用,可促进骨骼的营养吸收。

(4)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对关节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5)桂枝: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特点,可以保护关节并促进血液循环。

(6)熟地黄:有滋阴补肾、壮骨筋的作用,可改善骨骼健康状况。

(7)山茱萸:具有温补肾阳、固骨壮筋的功效,对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 藤黄健骨丸的功效藤黄健骨丸主要作用于骨骼系统,具有以下功效:(1)促进骨骼发育:藤黄健骨丸内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促进钙质吸收,提高骨密度,对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发育有积极影响。

(2)改善骨质疏松:藤黄健骨丸中的中药材具有滋补肾脏、壮骨筋的作用,可改善骨质疏松症状,减轻骨关节疼痛。

(3)缓解关节炎症状:藤黄健骨丸中的防风、红花等中药材具有祛风湿、止痛的作用,可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4)强筋健骨:藤黄健骨丸中的藤黄、桂枝等成分有助于强化骨骼、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5)促进血液循环:藤黄健骨丸中的红花、当归等药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供血状况,促进关节组织修复。

3.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使用方法:一般成人每次口服6粒藤黄健骨丸,每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

儿童和老年人应遵医嘱使用,剂量适当调整。

(2)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不全者和过敏体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服用藤黄健骨丸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注意饮食调理。

4. 总结藤黄健骨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它通过多种中药材的配伍,对骨骼系统进行调理和滋养。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警惕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如有人内服中华跌打丸一粒即出现过敏性肾炎;口服三 黄片4片后出现肉眼血尿;口服牛黄解毒片致出血性膀 胱炎等。 过敏体质者,对某种药物特别敏感,不论用量如何,只 要所使用的方药中有这味药,即发生过敏反应。 患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遗传缺陷者在 食用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会急性溶血性贫血症-蚕豆 病要禁用中药珍珠粉、金银花、薄荷、樟脑、萘酚、川 莲、牛黄粉、腊梅花、熊胆、开口茶、七厘散、婴儿素、 牛黄解毒丸等。 不同性别、年龄、体质、生理状况的患者,对药物敏感 性、反应性、耐受性不同。处方剂量虽在安全范围之内, 但因个体差异而致严重过敏反应。
中成药是有效方剂的精华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
(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 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 定剂型的药品。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 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 的精华,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 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医 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临 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根源是不能正确使
用中药。具体说就是不进行辩证,将中药当 做西药来使用:遇到高血压就用钩藤、草决 明、夏枯草;见到细菌性感染,则施以黄芩、 银花、地丁。若是虚阳上越型的高血压,或 是虚寒性细菌感染者,用了这些药不但无效, 还易引致不良反应的出现。
一、中药、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福清市中医院
主要内容
中成药的定义
中成药应用现状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中成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
中成药的定义

中成药颗粒剂的使用方法

中成药颗粒剂的使用方法

中成药颗粒剂的使用方法
中成药颗粒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通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和症状。

使用中成药颗粒剂需要遵循以下方法:
1. 用法,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口服中成药颗粒剂3-5克,儿童
酌减。

具体用量应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书的建议进行。

2. 口服方法,将药物颗粒剂撕开包装袋,倒入干净杯中,加入
适量温水搅拌后饮用。

也可以直接撕开包装袋,将颗粒剂倒入口中,再用温水送服。

3. 注意事项,在服用中成药颗粒剂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进行服用。

同时,应避免与辛辣
刺激性食物一同食用,以免影响药效。

4. 存放方法,中成药颗粒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
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影响药效。

5. 注意事项,在服用中成药颗粒剂期间,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
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的来说,使用中成药颗粒剂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的指导,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药效的发挥和身体健康都非常重要。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中成药的使用

中成药的使用

中成药的使用主讲人:王林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决,中成药以其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而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但在中成药的使用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影6向其疗效。

就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常用中成药的使用、贮存、养护,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存在的误区1.1 盲目使用在中成药使用中,一些患者既不向医师、药师求助,也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辨别症状,拿来就用,日后又常常抱怨某药不管用。

我国非处方药(OTC)管理制度的实行,方便了广大人民自主使用药品。

但盲目使用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其实,与其选药不当有很大关系。

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其治疗原则。

即辨别病症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选择适宜的药物以对症治疗。

如感冒(中医称之表证)就分寒、热、虚、实。

症候症状舌象脉象寒(风寒)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或少汗不渴苔薄白浮紧热(风热) 微恶风寒、发热、有汗、口微渴浮数舌边尖红虚恶风、汗出或汗出不止浮缓无力舌体稍胖实恶寒、发热、身痛、无汗浮而有力或浮紧苔白1.2没有时效性、长期大量存储一些人认为中成药没有有效期,可以长期储存,只要外观没变化(如发霉、虫蛀、酸败、板结)就可以使用。

其实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诸多因素(温度、湿度、空气、日光、微生物及害虫)的影响,其质量不断发生变化。

使用不当会造成不良反应。

1.3 中成药没有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中成药与西药相比,其副作用较小。

但并不等于绝对没有副作用。

据有关报道,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会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

1.4 中成药不存在剂量大小、多吃少吃没关系,以及不按时、按次服用。

(1)中成药有严格的剂量要求。

剂量过小则达不到治疗量,剂量过大易引起较为严重的损害。

如鲜竹沥主要用于肺热咳嗽痰多、中风痰涎壅盛以及小儿痰热惊风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1-2次,每次15-30ral。

因口感好、服用方便。

尤其适宜儿童肺热咳嗽。

一些家长就放手让孩子服用,甚至认为多用咳嗽会好的快。

让你了解中成药

让你了解中成药

让你了解中成药本知识点来源于药学专业大学专业书籍,文中涉及药品知识只做简单分享,切勿自行购买口服使用,具体病情用药请咨询药师或医生。

一、中成药概述中成药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积累总结、演变发展,形成千余种常用中成药,对保障人民健康、防病治病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中成药的命名中成药的品种繁多,名称各异,命名方法有多种。

中成药的命名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采用组成药物加剂型命名。

如主要组成药物的天麻丸、苏合香丸、香连丸、桂附地黄丸、葛根芩连片,又如包括全部组成药物的良附丸、茵栀黄注射液。

②采用主要功能(中医术语,下同)加剂型命名。

该类型命名中,可直接以功能命名,如补中益气合剂、除痰止嗽丸、补心丹、定志丸等;也可采用比喻、双关、借代、对偶等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示方剂功能,如交泰丸、玉女煎、月华丸、玉屏风散、六神丸、二仙膏等。

③采用药物味数加剂型命名。

如四物汤、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等。

④采用剂量(入药剂量、方中药物剂量比例、单次剂量)加剂型命名。

如七厘散、六一散等。

⑤以药物颜色加剂型命名。

如桃花汤等。

⑥以服用时间加剂型命名。

如鸡鸣散等。

⑦采用君药或主要药材名称加功能及剂型命名。

如龙胆泻肝丸、当归补血汤等。

⑧采用药味数与主要药材名称,或者药味数与功能或用法加剂型命名。

如五苓散、三生饮等。

⑨采用功能与药物作用的病位(中医术语)加剂型命名。

如温胆汤、利胆片、养阴清肺丸。

⑩采用主要药材和药引结合并加剂型命名。

如川芎茶调散,以茶水调服,故名。

采用成药主治病证加剂型命名。

如寒喘丸、神经衰弱丸。

采用命名中加该药的用法命名。

如小儿敷脐止泻散、含化上清片等。

采用制剂的性状特点命名。

如紫金锭、一捻金、紫雪丹、如意金黄散等。

采用处方来源与主要功能结合命名。

如金匮肾气丸、普济回春丸、济生肾气丸等。

采用成方创始人命名。

如周氏回生丹、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华佗再造丸、万氏牛黄清心丸等。

儿科用药可加该药临床所用的科名,如小儿消食片等。

我院儿童使用成人中成药的问题和建议

我院儿童使用成人中成药的问题和建议

我院儿童使用成人中成药的问题和建议我院儿童使用成人中成药的问题和建议引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儿童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儿童需要使用成人中成药来治疗疾病,但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我院儿童使用成人中成药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改善儿童用药安全。

问题一:剂量问题成人中成药的成分和剂量通常设计用于成年人,而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其体重、器官功能以及药物代谢能力均存在差异。

因此,将成人中成药直接使用于儿童,很容易导致药物的过量或不足,从而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问题建议:1.医生应充分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考虑到儿童特点,准确计算药物剂量。

2.药店及药企应严格遵守儿童用药规范,生产符合儿童需求的药品。

3.家长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身体情况和注重咨询医生,遵守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问题二:药物成分问题成人中成药的成分通常包括多种药物,这可能导致对儿童的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产生风险。

此外,一些成人中成药中还含有对儿童有毒性的成分,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问题建议:1.药企应注重对儿童的安全性评价,减少不适用于儿童的成分,并建立相关的药物的儿童用药数据。

2.医生应精确判断使用偏方的药物是否合适给予儿童,避免因药物成分问题引发不适当的使用。

3.家长在购买药品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确保药物成分适合儿童使用。

问题三:药物安全与监督因为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用药自控能力较差,容易误服药物,给儿童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

同时,目前我国对儿童用成人药物的监督还不够严格,导致一些非法销售药物的情况出现,还有一些成人中成药在市场上以儿童药品的名义进行销售。

问题建议:1.家长应做好药物的保存,将成人中成药和儿童用药分开存放,避免儿童误服。

2.政府应加强对药品销售行为的监管,加大打击假冒伪劣药品的力度,保障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质量。

3.学校和社区应加强儿童用药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的用药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如何正确使用中成药

如何正确使用中成药

如何正确使用中成药中成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天然草药为主要成分,经过提取、研究和加工制作而成,具有调和阴阳、养生强身的作用。

然而,使用中成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下面将详细介绍正确的中成药使用方法。

第一,合理使用中成药需要依赖于对疾病的正确判断。

在使用中成药前,应先找到疾病的病因和病机,明确病情的性质和分型,然后再选择相应的中成药。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中成药,仅凭主观感觉或听信他人意见使用中成药是不可取的。

第二,注意中成药的剂量和用法。

中成药的剂量和用法一般在药品包装上有明确标注,应按照标注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同时,还要结合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体质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和儿童的剂量是有差异的,儿童应使用较小的剂量。

对于复方中成药,要注意各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避免因药物反应和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

第三,遵循中成药的用药原则。

中成药的用药原则包括“辨证施治”和“方剂合理”。

辨证施治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等特点来选择相应的中成药。

方剂合理是根据各种成药的药性、功效和配伍关系来合理选药和组方。

遵循这两个原则可以提高中成药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四,注意中成药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中成药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存在一定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禁忌症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老年人、重症患者等。

对于有特殊药物过敏史的人和患有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人也应慎用中成药。

此外,还要注意中成药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五,坚持中成药的长期使用。

中成药的治疗作用是通过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渐进性地发挥出来的,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要坚持长期治疗,不可半途而废。

同时,还要注意配合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达到调理阴阳、修复脏腑的目的。

总之,正确使用中成药需要有对疾病的正确判断和了解,严格按照剂量和用法使用,遵循中成药的用药原则,注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坚持长期使用。

中成药合理使用

中成药合理使用

肿瘤辅助中成药
药品名称 成分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忌油腻食物; 宜饭前服用。 当归 补养气血。用于身体虚弱,气血 1丸/次, 当归、黄芪 2次/日 补血丸 两亏。 鹿茸、黄柏、 补肾健脾,填精养血。用于脾肾 山药、炒白 虚弱所致的面黄肌瘦、体倦乏力、5g/次,3/ 术、桑枝、 生血丸 眩晕、食少、便溏;放、化疗后 日; 小儿 炒白扁豆、 全血细胞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酌减 稻芽、紫河 见上述症候者。 车 补气养血,益肾助脾。用于气血 当归、黄芪、 两亏,崩漏下血,体虚羸弱,血 1支/次, 养血饮 鹿角胶、阿 小板减少及贫血,对放疗和化疗 2/日 口服液 胶、大枣 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一定得 治疗作用。
(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 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5)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三、中成药的安全性
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杀、 相畏、相恶、相反
《神农本草经》
主要内容
• 中成药的概述 •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 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用途径给药,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 6.根据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
药。
20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成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主要内容
• 中成药的概述 •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 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抗肿瘤的中成药
药品 名称
成分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 郁金、仙鹤草、 热解毒,扶正祛邪。对肿 1.可与手术治疗、放疗、 五灵脂、白矾、 平消 瘤具有一定的缓解症状、 4~8粒/次, 化疗同时进行。 硝石、干漆 3/日 胶囊 缩小瘤体、抑制肿瘤生长、 2.用药过程中饮食宜清 (制)、枳壳(麸 提高人体免疫力,延长患 淡,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炒)、马钱子粉。 者生命的作用。 牛黄、麝香、 清热解毒,和营消肿。用 1瓶(3g)/次, 西黄丸 乳香、(醋制)、 于痈疽疔毒,瘰疬,流注, 运动员慎用 2/日 没药 (醋制)。 癌肿等。 斑蝥、人参、 黄芪、刺五加、 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用 复方斑 三棱、半枝莲、 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 3粒/次,2/ 糖尿病患者及糖代谢紊 蝥胶囊 莪术、山茱萸、 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 日 乱者慎用。 女贞子、熊胆 恶性肿瘤等。 粉、甘草。

成人中成药使用(5

成人中成药使用(5

成人中成药使用(5一.风寒四季感冒片〔表寒里热〕〔桔梗、紫苏叶、陈皮、荆芥、大青叶、连翘、甘草(炙)、香附(炒)、防风〕解表清热。

表寒里热型感冒用于四季〔风寒〕感冒〔专门适用于体弱者,孕妇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汗出不畅, 周身酸重,咽喉干痛,鼻流清涕,咳嗽口干,咽喉疼痛,恶心厌食等。

感冒软胶囊〔表寒重、里热轻〕〔麻黄、桂枝、荆芥穗、黄芩、苦杏仁、羌活、川芎、防风、葛根、薄荷、白芷、石菖蒲、当归、桔梗等〕组合〝麻黄汤〞和〝九味羌活汤〞而研制感冒中药,具有散风解热作用,主治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烧、鼻塞、流涕、怕冷、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等症,比较适合于冬季感冒和夏天空调感冒。

麻黄可发汗解表,使风寒之邪排出体外,桂枝、羌活、荆芥、防风、白芷等可加强麻黄作用,减轻头痛、鼻塞症状,葛根能缓解全身紧、不舒展的症状,苦杏仁润肺止咳,川芎对感冒造成的气血不通有理气活血、祛风止痛作用;黄芩是味寒凉药,对感冒发烧兼有内热的,如微有咽痛或口渴,胸口热闷,用其清内热,可防止辛温药耗伤人体阴液。

感冒宁(荆芥、防风、紫苏、大青叶、四季青)适用于感冒有风寒表证者,有明显伯冷,或有发热,伴头痛、鼻塞流清水涕。

感冒清热颗粒〔表寒里热型感冒〕〔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感冒疏风片〔受风寒重的〕〔麻黄绒、桂枝、苦杏仁、白芍〔酒灸〕、防风、紫苏叶、独活、桔梗、谷芽〔炒〕、生姜〔捣碎〕、大枣〔去核〕、甘草〕辛温解表,宣肺和中。

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疲乏。

柴连口服液〔属风寒、风寒挟湿证〕〔麻黄、柴胡、广藿香、肉桂、连翘、桔梗、辅料为蔗糖、聚山梨酯〕解表宣肺,化湿和中。

用于感冒属风寒、风寒挟湿证者,证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咽干或兼脘闷、恶心等。

参苏丸〔体弱感冒〕〔党参 75g 紫苏叶75g 葛根 75g 前胡75g 茯苓75g 半夏 (制)75g 陈皮50g 枳壳 (炒)50g 桔梗50g 甘草50g 木香 50g辅料为生姜、大枣〕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我院儿童使用成人中成药的问题和建议

我院儿童使用成人中成药的问题和建议
中成药的分类不明确
医院对中成药的分类不清晰,容易让家长混淆不同类型的中成药,从而给孩子使用不合适的药物。
中成药的广告宣传误导
夸大中成药的效果
一些中成药的广告往往夸大其治疗效果, 承诺神奇的疗效,导致家长盲目购买使用 。
VS
隐瞒中成药的风险
广告中很少提及中成药的副作用和注意事 项,使得家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风险 而不自知。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中成药的 认识和使用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患者 服务。
增加公众对中成药的了解和 认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增加公众对中成药的了解和认识 ,提高公众对中成药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的认识 。
引导家长正确使用中成药
针对家长对儿童使用中成药的问题,需要积 极引导家长正确使用中成药,避免滥用和误 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加强中成药生产和销售的监管
对于中成药的生产和销售环节,需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市场上销售的中成药是安全、有 效的。
建立中成药使用的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对于中成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不良反应的 情况,保障公众安全。
加强教育和宣传是提高中成药使用合理性的重要途径
提高医务人员的中成药使 用知识和技能
儿童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 泄也不同于成人,因此使用成人中成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 风险。
中成药滥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01
02
03
肝肾损伤
一些中成药成分复杂,长 期过量使用可能对儿童的 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药物过敏
中成药中的某些成分可能 导致儿童药物过敏,如皮 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缺乏规范的儿童中成药使用指南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整理课件
26
(一)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 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 宜的中成药。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 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而不 是仅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整理课件
27
3.使用剂量的确定
整理课件
24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表现
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 系统、血液系统、皮肤黏膜系统、泌尿系 统等多系统的一种或几种症状。
整理课件
25
中成药的使用原则
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而产生的, 而中医药理论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所以, 使用中成药应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 辨证施治用药,而不能简单地按药品说明 书上的适应症,不经辨证,盲目使用。使 用中成药时尤其应该注意“异病同治”或 “同病异治”等情况的辨证论治,对证用 药,才能做到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整理课件
17
乱象三
有些人喜欢每年滴注一些丹参注射液等活 血化瘀的中成药,作为预防保健,这也是 不可取的,完全误读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整理课件
18
乱象四
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多种活血 化瘀中成药重复使用,少则1-2种,多则34种。
整理课件
19
活血化瘀药使用的禁忌证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血容量不足的患者禁用 气虚的患者禁用 血虚的患者禁用 身体孱弱,素体虚弱的患者禁用 孕妇及其他禁用的患者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整理课件
1
主要内容
中成药的概念和背特景点、目的意义 中成药的使用现状 中成药的安全性 中成药的使用原则
整理课件

国家基本药物 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 中成药

(2)配伍禁忌
中药在配伍应用中,有些药物应避免配合使用,以免降低和破坏药效, 或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这就是《神农本草经》所谓“勿用相恶、相 反者”,历来把这些药物视为配伍禁忌药。
天麻丸
蛇胆川贝液
含附子
含贝母
二者配合应用,属于中医十八反“贝母反乌头”的配伍禁忌, 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再如两个含有相同有毒成分的中成药配伍应用,可能出现某种成分重 复使用,使有毒成分剂量过量使用,从而产生不良反应,也是中成药 配伍禁忌的内容。
中成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liyan
主要内容
1.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2.中成药的使用剂量 3.中成药的使用注意(禁忌)
1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1)内服法
常用的有直接服用、开水送服、沸水送服、含服、吸入、鼻饲。 此外还有药汁送服法、舔服法、调服法、顿服法。 就服药时间来说,一般内服的中成药,宜空腹服用。
然而由于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病 人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不同,医生要因病、因 药、因人、因时而宜,合理确定中成药的使用 剂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安全有 效的用药目的。
尤其对含砷、汞、铅及斑蝥、蟾酥、马钱子、乌头、巴豆等有毒成分的中 成药更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免引起过量或蓄积 中毒事故的发生。 含斑蝥的中成药:复方斑蝥胶囊、肝宁片等。 含蟾酥的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如意定喘片、心宝丸等。 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伸筋丹胶囊、接骨丸、伤科接骨片等。 含乌头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伸筋活络丸、盘龙七片等。 含巴豆的中成药:妇科通经丸、胃肠安丸等。
附子理中丸
金匮肾气丸
均含附子(乌头碱)
二者配合应用,相当于增加了附子的用量,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中成药说明书

中成药说明书

清降片【处方】蚕砂、大黄、青黛玄参、皂角子、赤芍、板蓝根麦冬、连翘、牡丹皮、地黄甘草、白茅根、双花、薄荷脑、川贝母【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用于肺胃蕴热证所致咽喉肿痛,发热烦躁,大便秘结。

小儿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见以上证候者。

【用法】周岁一次3片,一日2次;三岁一次4片,一日3次;六岁一次6片,一日3次。

双黄连颗粒【处方】金银花、黄芩、连翘【功能与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与用量】一次5g,一日3次;6个月以下,一次1.0~1.5g;6个月至一岁,一次1.5~2.0g;一岁至三岁,一次2.0~2.5g,三岁以上儿童酌量。

化积口服液【处方】茯苓(去皮)、海螵蛸、鸡内金(炒)三棱(醋制)、莪术(醋制)、红花、槟榔、雷丸、鹤虱、使君子仁【功能与主治】健脾导滞,消积治疳。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疳积,症见面黄肌瘦,腹胀腹痛,厌食或食欲不振,大便失调。

【用法与用量】周岁以内,每次5ml,每日2次;二岁至五岁,每次10ml,每日2次;五岁以上,每次10ml,每日3次。

复方鲜竹沥液【处方】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生姜、枇杷叶、桔梗、薄荷素油【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咳。

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用法与用量】一次20ml,日2~3次。

参苓白术颗粒【成份】人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一次3g,一日3次。

小儿肺咳颗粒【成份】人参、北沙参、茯苓、内金、白术、黄芪、桂枝、胆南星、鳖甲、附子(制)、陈皮、地骨皮、麦冬、枸杞子、炙甘草、大黄(酒炙)青蒿、干姜、瓜蒌、冬花、紫菀、桑皮。

【功能主治】健脾益肺,止咳平喘。

用于肺脾不足痰湿内壅所致咳嗽或痰多稠黄,咳吐不爽,气短喘促,动辄汗出,食少纳呆,周身乏力,舌红苔厚。

小儿支气管炎见以上证候者。

【用法用量】<1岁,2g;1-4岁,3g;5-8岁,6g。

中成药使用说明

中成药使用说明

药品名称:炎琥宁注射液适应症;适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规格:10ml,200mg用法用量:肌肉注射:一次40-80mg,一日1-2次。

静脉滴注: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稀释后滴注。

一日0.16g-0.4g,一日1-2次。

禁忌症:1.孕妇禁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配伍禁忌:本品忌与酸,碱性药物或含有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为抗氧剂的药物配伍。

药物名称: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适应症: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

规格:50ml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每次100ml-200ml,或遵医嘱,儿童及老年患者应遵医嘱。

禁忌症: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脑出血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配伍禁忌: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

药品名称:丹红注射液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脉疏络。

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证见:胸痛,胸闷,心悸,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瘀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

规格:10ml,20ml。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注射,一次4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缓慢注射,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一日1-2次;伴有糖尿病等特殊情况时,改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后使用。

禁忌症:1.对本品过敏者或者严重不良反应病史禁用。

2.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药品名称:注射用丹参(冻干)功能主治:活血通脉。

用于胸痹血瘀证,症见:胸部刺痛,绞痛,痛有定处,或有心悸;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每支400mg。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临用前先用适量注射用水,生理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溶解,再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一次一支,一日一次,或遵医嘱。

药品名称:银杏达莫注射液适应症: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血栓血塞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常用中成药及功效一.风寒四季感冒片(表寒里热)(桔梗、紫苏叶、陈皮、荆芥、大青叶、连翘、甘草(炙)、香附(炒)、防风)解表清热。

表寒里热型感冒用于四季(风寒)感冒(特别适用于体弱者,孕妇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汗出不畅, 周身酸重,咽喉干痛,鼻流清涕,咳嗽口干,咽喉疼痛,恶心厌食等。

感冒软胶囊(表寒重、里热轻)(麻黄、桂枝、荆芥穗、黄芩、苦杏仁、羌活、川芎、防风、葛根、薄荷、白芷、石菖蒲、当归、桔梗等)组合“麻黄汤”和“九味羌活汤”而研制感冒中药,具有散风解热作用,主治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烧、鼻塞、流涕、怕冷、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等症,比较适合于冬季感冒和夏天空调感冒。

麻黄可发汗解表,使风寒之邪排出体外,桂枝、羌活、荆芥、防风、白芷等可加强麻黄作用,减轻头痛、鼻塞症状,葛根能缓解全身紧、不舒展的症状,苦杏仁润肺止咳,川芎对感冒造成的气血不通有理气活血、祛风止痛作用;黄芩是味寒凉药,对感冒发烧兼有内热的,如微有咽痛或口渴,胸口热闷,用其清内热,可防止辛温药耗伤人体阴液。

感冒宁(荆芥、防风、紫苏、大青叶、四季青)适用于感冒有风寒表证者,有明显伯冷,或有发热,伴头痛、鼻塞流清水涕。

感冒清热颗粒(表寒里热型感冒)(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感冒疏风片(受风寒重的)(麻黄绒、桂枝、苦杏仁、白芍(酒灸)、防风、紫苏叶、独活、桔梗、谷芽(炒)、生姜(捣碎)、大枣(去核)、甘草)辛温解表,宣肺和中。

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疲倦。

柴连口服液(属风寒、风寒挟湿证)(麻黄、柴胡、广藿香、肉桂、连翘、桔梗、辅料为蔗糖、聚山梨酯)解表宣肺,化湿和中。

用于感冒属风寒、风寒挟湿证者,证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咽干或兼脘闷、恶心等。

参苏丸(体弱感冒)(党参 75g 紫苏叶75g 葛根 75g 前胡75g 茯苓75g 半夏 (制)75g 陈皮50g 枳壳 (炒)50g 桔梗50g 甘草50g 木香 50g辅料为生姜、大枣)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用于体弱感冒,气短乏力,怕冷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恶心。

姜枣祛寒颗粒(胃寒疼痛)(主要成分干姜大枣)发散祛寒,和胃温中。

用于风寒感冒,胃寒疼痛。

通宣理肺丸(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咯痰不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小柴胡颗粒(少阳证)(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

1、因感冒引起的心烦、口苦等肝胃不和之症。

2、女产后发热,经期感冒可选用。

3、可促进胆汁分泌,保肝利胆。

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硝黄败毒散、连翘败毒散)见感冒章节。

再造散(虚人感冒)(黄芪(6克)人参(3克)桂枝(3克)甘草(1.5克)熟附子(3克)细辛(2克)羌活(3克)防风(3克)川芎(3克)煨生姜(3克))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

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麻黄细辛附子汤与再造散皆有助阳解表功用。

但前方以麻黄与附子、细辛相配,为专于助阳发汗之剂,宜于素体阳虚,复感寒邪者,后方不仅用桂枝、羌活、防风、细辛及附子,更配大补元气之人参、黄芪,敛阴和营之白芍,故助阳解表之中,兼有益气健脾、调和营卫之功,宜于阳虚气弱,外感风寒者。

风寒感冒颗粒(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二.风热桑菊感冒颗粒(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辅料为蔗糖)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维C银翘片(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淡竹叶、牛蒡子、芦根、桔梗、甘草、薄荷油、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感冒退热冲剂(大青叶、板蓝根、连翘、草河车)适用于感冒有风热表现者,发热或不发热,伴头痛、咽痛口干。

白云山感冒清胶囊(穿心莲叶、大青叶、南板蓝根、金盏银盘、岗梅、山芝麻、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吗啉胍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发烧,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肿痛,全身酸痛等症。

三.脾胃钓鱼牌李万山肚痛健胃整肠丸(寒湿停滞)(黄柏、桂皮、丁香、陈皮、木馏油、甘草、薄荷脑等) 化滞、和中、止泻。

用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或水土不服导致寒湿停滞,肠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腹泻。

症见恶心呕吐,纳呆脘痞,腹胀腹痛,便溏腹泻等。

对异常亢进的肠胃运动有缓解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胆汁和胰液、胰量白酶分泌,帮助消化。

四神丸(脾肾两虚如五更泻)(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治疗“五更泻”。

补骨脂是主药,善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阳,辅以肉豆蔻暖脾涩肠,佐以吴茱萸、生姜以温中散寒,五味子敛酸固涩,另加大枣健脾养胃,诸药合用,成为温肾暖脾、固肠止涩之剂,用于“五更泻”每获良效。

若形寒肢冷等肾阳虚症状较明显,可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若久泻不止,身体虚弱,中气下陷,宜加黄芪、党参、白术、升麻等益气、健脾、升提之药;小腹疼痛较甚者,可加小茴香、木香以暖肾行气止痛。

十滴水(中暑引起的症状)(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

辅料为植物油、明胶、甘油、色素(焦糖色))健胃、祛暑。

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外用可治疗冻疮和小儿痱子。

当暑热之邪侵入人体后,上蒸清窍故有头晕或头痛症状。

如果暑热兼湿,使脾胃升降失常,故有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属于暂短的急性疾病,可急服十滴水。

十滴水用于治疗中暑病程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故在发病时服用2~5毫升即可。

因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

保济丸(湿邪侵袭机体引起的症状)(钩藤、菊花、白蒺藜、厚朴、木香、苍术、天花粉、藿香、葛根、茯苓、薄荷、橘红、白芷、薏苡仁、神曲、谷芽) 解表、祛湿,和中。

湿邪侵袭机体引起的感冒、泄泻、呕吐等的有效成药。

用于腹痛吐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舟车晕浪,四时感冒,发热头痛。

方中藿香芳香辛散,解表化湿兼能止呕;苍术、橘红、白芷解表散寒,燥湿宽中;厚朴燥湿除满,下气和中,共为主药。

辅以菊花、白蒺藜、薄荷解表祛邪;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神曲、谷芽、木通醒脾而健胃。

葛根升清止泻,天花粉生津以防阴液受伤,另配钩藤既起清透作用,又可防脾虚肝盛而生风,共为佐使药。

诸药配伍,可共奏祛湿和中之功。

不适用于急性肠道传染病之剧烈恶心、呕吐、水泻不止。

外感燥热者不宜服。

婴幼儿消化不良多见于母乳喂养婴儿(1岁以下),当婴儿排便次数增多,排泡沫便或蛋花汤样便,如用其他药治疗无效时,可改用保济丸。

将药研末服,或加水稍煎液服用,每日3次。

旅行时腹泻保济丸治疗食滞胀痛、水土不服、肠胃不适诸证。

外出旅游时易发生腹泻,多与“水土不服”或吃不洁食物或饮水有关。

食滞口臭胃中饮食停滞,不易消化,症状有:胃腹胀满,不想吃饭,口臭明显,打嗝有腐臭味,放屁气味臭秽,舌苔厚腻,脉滑等。

保济丸能消食祛滞,止胃胀、嗳酸等。

感冒主要适用于外邪束表,湿滞内蕴者。

如有发热,恶寒头重,肢体困倦,口淡胸闷,恶心呕吐,大便溏,苔腻,脉濡等,服保济丸能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对感冒出现胃肠不适症状(如腹泻、腹痛、胃痛等)最有效。

晕车呕吐晕车的常见症状有恶心、头晕、呕吐及胸闷等。

保济丸能“和中”,对大多数突发的肠胃不适均有疗效。

有晕车史者可于乘车前30分钟服用保济丸。

保和丸(食积停滞)(山楂(焦)300g六神曲(炒)100g半夏(制)100g茯苓100g陈皮50g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麦芽(炒)50g) 消食,导滞,和胃。

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保和丸加党参、白术、甘草、木香、砂仁、厚朴,能促进胃肠蠕动,治胃肠动力减弱,胃部胀满,食后加重,疗效颇佳。

大安丸(保和丸加白术)治脾胃虚弱,饮食停积,及小儿消化不良。

小保和丸(保和丸去半夏、莱菔子、连翘,加白术、白芍)健脾、帮助消化。

越鞠保和丸(苍术(米泔浸三宿,炒)30克抚芎(酒洗)30克神曲(炒)30克香附(童便浸,炒)30克栀子(炒)15克陈皮30克半夏(炮)30克白茯苓30克连翘15克莱菔子(炒)15克枳实(麸炒)30克白术90克黄连(酒炒)30克山楂(去核)60克)扶脾开郁,行气消食,清热化痰。

气、血、痰、火、温、食诸郁,胸膈痞闷,或脘腹胀痛,饮食不化,嗳气呕吐,下痢等。

本方由越鞠丸合保和丸加减而成。

方中香附、木香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郁;栀子、连翘、黄连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白术、枳实、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燥湿运脾,以治痰郁、湿郁、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以治食郁。

诸药合用,则气、血、痰、火、湿、食诸郁随之而解。

藿香正气丸:(外受风寒、内伤生冷)秋季腹泻,因为过食生冷,感受风寒引起的腹泻,中医称为寒泻,排出的大便为稀便或水样或夹有少许食物残渣者,其症状是发烧、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

呕吐多为伤风,腹泻多为伤寒。

呕吐最伤身,治疗应当以健脾为主,让脾胃运动起来,令水谷由上而下走就好。

病初期,可以用桂枝白术汤,或脾可欣配桂枝防风水。

严重者可以用藿香正气。

不呕吐而腹泻就容易治疗。

吃饭前喝少量姜水。

整个过程中可以用白胡椒贴肚脐(或小儿脐贴)。

治疗要注意,除了开始可能有积食情况,其后不会积食,所以不可以用消积类药物,反而会伤了元气。

但怀疑吃坏肚子者除外,可以用王氏保赤丸。

发展过程为呕吐——呕吐加腹泻——腹泻——痊愈或转为其他问题。

若腹泻次数频繁,可加用复方地芬诺酯片(即苯乙哌啶片)或思密达口服,另取口服补液盐用开水冲泡后分次饮用,以防脱水。

外用可治头癣、手足癣、灰指甲、.疖、白癜风、外阴瘙痒、外痔。

参苓白术丸(脾胃虚弱症状表现为长期腹泻)(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慢性腹泻的临床主要表现:反复发作的腹泻及腹部隐痛,其腹泻不甚剧烈,常与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者脾胃受凉有关。

伴有食欲不振,气短乏力,面色缺乏光泽。

腹泻日久则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可以导致贫血等不良后果,因此不能等闲视之。

由于久泻伤及人体正气,尤其与腹泻密切相关的脾胃更易受伤,因此慢性腹泻中有很大一部分为虚性腹泻。

参苓白术丸组方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人参、白术、扁豆等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功能;另一方面白术、茯苓等又能健脾化湿,减少腹泻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