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中考阅读汇编.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中考阅读汇编
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17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并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Z,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Z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屮,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淀(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索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冇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l),育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屮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 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岀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V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屮“指物作诗立就” 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
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
20.冋答要点:(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Z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22.援笔辄就如索构
05乌鲁木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共15分,每题3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Z□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冇可观者邑人奇Z,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Z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口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0.下列句屮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 . a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F1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2.填空
木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三)(共15分,每题3分)
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2.时间三受于人者不至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乂不努力,就根木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1一2分)
课外相关文段
05资阳(四)(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丄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为大冇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Z,即书诗四句,并口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Z,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Z,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Z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口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4.解释下列句屮加点的字(2分)
(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邑人奇Z,稍稍宾客其父()
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分)
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Z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淫
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24.(1)啊,表感叹语气(2)以宾客之礼相待(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25.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Z 有理即可)
26.(1)士别三F1,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犬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该题5分,其屮(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2)题3分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 分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
27.略(该题2分,扌II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05济南(课)(二)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口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Z犬也,如此其贤也,不受Z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Z天,固众人,又不受Z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闻Z也久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冋答)(2分)
8、作者说「'卒Z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6、余/闻之也久
7,、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
05临沂(课)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Z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Z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Z 天,固众人,又不受Z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Z为学,不日进则口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Z域,无车马Z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儿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乂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口J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屮画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Z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二、6.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礦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2分, 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夕卜,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
2007年大连市
(二)
自新①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②,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 自新以灯彙③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文
思敏捷,超出了其他人•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茫然呆立而
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的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
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他的,把他看作是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灯架扔(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 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
兄为里长④,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⑤,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 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⑥,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
注释:①自新:人名②方简:刚直简朴③藥(qing):灯架④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⑤意气:神色,精神⑥弱冠:古吋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9.下而与文屮“岁归省三四” 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B
A.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10.将文中画直接的句了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句:
1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自新以灯繁投之/油污满儿/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12.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答:•①IT新以灯繁投Z,若老师然②IT新Uh “里长,实书生也”
③敝衣草履,徒步往返④见之者莫不讪笑,口为乡里人
9.B (2 分)
10.自新就到县吏(那里)自己替代兄氏(受过),却把他的兄氏藏在别的地方
(2分,“诣”字译出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11.t新以灯繁投Z /油污满儿/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2分,画对一处、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上以上不得分)
12.①自新以灯繁投之,若老师然②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③敝衣草履,徒步往返④见Z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2分,①②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③④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也可)
2007陕西(课)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 — 1 9题(1 4分)
【甲】唐了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皆(zi,抵毁,指责)处,姑置Z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Z隔数H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Z如此数四, 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犬,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丽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Eh “此波涵消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屮”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屮' 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姑置之(
(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
(4)某怒而去()
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屮'……”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nbs, p;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來
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分)
15、(1)放置,放下
(2)......... 给........ 看,让看
(3)洗,洗涤
(4)离开
16、C 17、(1)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
(2)一会儿,那个人冇狂奔回来
18、“一”字表明梅花只开一枝,极言数量至少;也可能是第一枝更能体现“早” 的特点
19、T:作诗要反复修改
乙:作诗炼字很重要
2007福建三明市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李贺做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皐甫泯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②,自口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日旦出,齡弱马,从小奚奴③,背占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④程课⑤者,及暮归,足成乞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者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①皇甫淀(shi):当时著名文人②索构:早就构思好的③奚奴:童仆④牵合:牵强符合⑤程课:固定的格式
1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始闻未信()(2)自是有名()
(3)及暮归()(4)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4.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译文:
15•请写出与此文最后一句相关的一个成语:(1分)
16•李贺做诗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答出一点即可)(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13.(1)听(2)这(此)(3)到(等到)(4)停止
14.让李贺作诗,(他)一提笔就完成了,像早就构思好了一样
15.呕心沥血
16.要积累素材,要勤于动笔,要深入生活,不牵强附会,不墨守成规等, 能联系写作言之成理亦可
2008东营市
(-)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F1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Z也久明道屮,从先人述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Z 闻乂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Z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Z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Z 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乙】夫君了Z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4 分)共同观点相通Z处:
根据(或理由):
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
10.答案:①感到惊异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増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评分:观点2分,根据理由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伤仲永》屮考试题汇编
一、2004年宁德市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Z。

父异焉,借旁近与Z,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Z。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屮,从先
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
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泯(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
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口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FI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T),背
占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Z,,,,(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9 •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 <2 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
要呕心乃已耳:22.《李贺作诗》选
段中与《伤仲永》选段屮“指物作诗立就” 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 分)
参考答案: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 (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了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22.援笔辄就如素构。

二、2005年乌鲁木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

(共15分,每题3分)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口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Z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Z,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Z闻。

又七年,述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门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Z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冇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1・将卜•列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o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Z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2•填空。

木文借事说理。

叙事部分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
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20.C 21. (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让他作诗,写出來的诗已经不能与从而的名声相称。

(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2.时间三受于人者不至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

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木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1一2分)
三、2005 ill东济南余闻Z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Z, 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Z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 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2分)
余闻之也久
7、方仲永“卒Z为众人”的表现冇哪些(用文屮的句子回答)(2分)
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6、余/闻之也久7、不能称前时Z闻泯然众人矣8、略, 能言之成理即可。

四、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甲]王子曰:仲永Z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乂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
《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
则R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Z域,无车马Z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占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Z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Z五六。

若既不岀户,又不读书,则是而墙之士,虽冇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
友人书》)[注解](D[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了羔、原宪]孔了的弟了。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 卒之为众人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④终无济于天下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
矣。

②人Z为学,不□进则□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冇不同。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冇什么不同。

(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4分)甲文:乙文:参考答案:6.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 也算对)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冇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

每句2分, 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Z 天”夕卜,更要“受之人”。

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

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齐2分)6.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五、2005年四川资阳市(卬)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I■専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晩乎!”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