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中考阅读汇编.docx

合集下载

《伤仲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伤仲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伤仲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伤仲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伤仲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①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②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③ 稍稍宾客()其父④ 邑人奇()之2、翻译下列句子。

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本文对我们的教育有什么启发呢?参考答案:1、团结完成以……为宾客认为……奇特2、①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②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3、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凭天资,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学习。

《伤仲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7 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父异焉:________________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_____(3)父利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 (4)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_________(5)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 (6)未尝识书具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写出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忽啼求之()B.仲永之通悟()C.秀才观之()D.余闻之()小题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传/一乡秀才/观之B.借旁近/与之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D.余闻之也/久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年中考文言文专项阅读:《伤仲永》

2019年中考文言文专项阅读:《伤仲永》

2019年中考文言文专项阅读:《伤仲永》文言文阅读: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书:为:)(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4)父利其然也(利:)2、翻译下列句子(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2)泯然众人矣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父利其然也。

(4)余闻之也久。

4、联系上下文回答(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5、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①感到······惊奇、以······为奇②题③以宾客之礼相待④相当2、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②完全如同常人了3、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④余闻之也/久4、①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十二三矣。

伤仲永中考复习及2004至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中考复习及2004至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世隶耕(属于 ) B.未尝识书具( 曾经 ) C.即书诗四句( 写 )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赡养 ) (团结 )( 内容 ) E.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求取 ) F.从先人还家( 跟从 ) G.贤于材人远矣( 比……优秀 )
归纳词性活用现象
1、“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 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邑人奇之 ( ) ②非淡 泊无以明志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 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 么?(4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2分)
二、2005年乌鲁木齐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 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 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 得我而为之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 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 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 诗人。他们童年 时的相同点和成年 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 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伤仲永》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

《伤仲永》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6 分,每题 2 分)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长生五年,何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亲母亲、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祖先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可以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大家矣。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停留区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邑人奇之 / 稍稍来宾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B.邑人奇之稍稍 /来宾其父或以 / 钱币乞之C.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D.邑人 /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8.下边各组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世隶(属于)耕B.其文理(文章的道理)皆有可观者C.日扳(同“攀”,引)仲永环谒于邑人D.不可以称(相当)前时之闻9.下边对文意的理解与剖析,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中“何尝识书具”与“忽、即、立”三个词,展现了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形象。

B.“不使学”是方仲永“泯然大家”的根根源因,也示意了他父亲的愚不可及。

C.文章略写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况,详写才能变化的情况,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要旨。

D.作者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82 分)三、文言文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累积(10 分)10.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4 分)(1)其诗以养父亲母亲、收族为意。

译文:(2)泯然大家矣。

译文:答案: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6 分,每题 2 分)7. A(略)8. B(文理:文采和道理)9.C(应为“详写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况,略写才能变化的情形”) [ 根源 :Z,xx,]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82 分)三、文言文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累积(10 分)10.( 1)这首诗以奉养父亲母亲、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意思)(重点词:收:团结,搞好关系, 1 分;句意通畅 1 分,共2分) ; ( 2)他的才能完整消逝,成为一般人了(完整如同常人了)(重点词:泯然:消逝或完整消逝, 1 分;句意通畅 1 分,共2分)。

《伤仲永》《孙权劝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伤仲永》《孙权劝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16分)<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③即更刮目相待更:8.翻译。

<5分)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分)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分)答案:<一)<16分)5.<2分)余闻之也/久非复/吴下阿蒙6.<3分)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 B项代词 C项推托,借口/言语 D项表顺承/表转折)7.<3分)相当,符合牵,拉<或“通‘攀’,牵,引”)重新8.<5分)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伤仲永复习资料(含答案)

伤仲永复习资料(含答案)

《诫子书》与《伤仲永》对比阅读(一)2019年上海中考题阅读下文,完成第8- 10题(9分)金溪民方钟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日:“泯然众人矣! ”8.本文作者是(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稍稍宾客其父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 分)答案:8.王安石9. (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10. 泯然众人痛惜(二)2018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宣城太守济阳江淹少时,尝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彩俊发。

后梦一丈夫,自称郭景纯,谓淹曰:“前借卿笔,可以见还。

”探怀得五色笔,与之。

自尔淹文章踬矣。

故时人有“才尽”之论。

(节选自王汝涛《太平广记选》)【注释】①济阳:地名,在今河南省。

②江淹:南朝文学家。

《伤仲永》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伤仲永》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伤仲永》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②,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导读:一个“未尝识书具”的人会要书具,而且不但能写字,又能作诗,这是缺乏为信的。

但本文写作意图在于借此劝年轻人要努力学习。

注释:①世隶耕:祖祖代代都从事农业。

隶,属。

②书具:书写的用具。

③并自为其名: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一、解释加点的词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3.父利其然也(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 4.从先人还家( )二、翻译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三、学习本文后,你有何体会?一、1.写 2.以这件事为奇渐渐以……为宾客 3.以……为利4.死去的父亲二、1.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2.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他来,舅舅说:“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三、本文写一个孩子从未读过书,突然不但会写字,还能作诗,虽然有传说夸张之嫌,但作者的本意是奉劝人们要不断努力学习。

金溪县有个人名叫方仲永,祖代都从事农业。

仲永五岁时,尚未认识书写用具,有一天突然哭着要它。

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到附近人家借了给他,他立即写出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主要意思是孝养父母、团结家族,曾传给一乡秀才看过。

从这以后,随便指一个东西作题目,他立刻就能写出一首诗,诗的词句、内容都很不错。

县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奇才,渐渐地敬重礼遇他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求他作诗。

《伤仲永》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省济南市2018年中考题)

《伤仲永》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省济南市2018年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立就:立刻完成B.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客人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D.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子墨子解带为城B.或以钱币乞之以其境过清C.余闻之也久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贤于才人远矣躬耕于南阳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题中的“伤”字,有哀伤之意,表明作者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叹惜之情。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一句,刻画出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愚昧无知之态。

C.文中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

D.作者以方仲永的事例,表明天资对成才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答案:6.B7.A8.D。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伤仲永》.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伤仲永》.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伤仲永》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①,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导读:孟尝君传,指《史记•孟尝君列传》。

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

而贤明之士是指能治国安邦的人,正因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

观点有新意。

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注释: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

特,只不过。

狗盗,披狗皮,钻狗洞,进入别人家里进行偷盗。

孟尝君被困于秦,使人到秦昭王宠姬处求援,宠姬向他索取狐白裘。

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已献昭王。

客有能为狗盗者,潜入宫内,将昭王之狐白裘盗出,献给宠姬而得以释放。

鸡鸣,学公鸡叫。

孟尝君逃脱后,恐秦王追赶,连夜奔走至函谷关,而该处规矩,须待天亮鸡鸣才能开关放行。

客中有善作鸡鸣者,一鸣而群鸡齐鸣,守吏开关,遂得脱身。

一、解释加点的词1.士以故归之2.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3.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4.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二、翻译1.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2.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三、1.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公子,名田文,他和—、—、—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2.作者王安石,临川人,人称临川先生。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中他的观点是.参考答案:一、1.有才能的人归附2.终于逃脱3.代词,指孟尝君4.这……的原因二、1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哪里谈得上得士呢?2.不是这样的话,凭借齐国如此强大,再得一真正的士,应该能够使秦国北面称臣。

三、1.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2.宋盂尝君非好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而己,贬斥孟尝君。

读孟尝君传翻译:世上的人都说孟尝君能收得有才能之士,由于这一原因,才德之士会去投奔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而逃出了凶恶如虎豹的秦人之手。

《伤仲永》课内—阅读题答案

《伤仲永》课内—阅读题答案

《伤仲永》课内—阅读题答案《伤仲永》课内阅读答案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2.说明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______②指物作诗立就______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④或以钱币乞之______3.翻译以下句子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②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4.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5.是什么缘由造成方仲永最末泯然众人矣?6.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7.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8.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缘由是什么?其详细做法怎样?9.以下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____属于侧面描写的有____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 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 父异焉。

10.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七.深入探究以下问题。

1.课文在表达故事后还有一段谈论,以往的课文删去了这一段,我们今日所读的教材没有删,你认为删了好还是没删好?为什么?2.结合社会现状和自身实际,请你思索:成才的关键到底是什么?参考答案:六.1.扳通攀,pān,牵,引 2.①观看,欣赏。

②完成。

③文采和道理④有人 3.略。

4.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自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说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

7.如①忽啼求之②即书诗四句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8.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9.正面:A B C;侧面:D E F 10.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

《伤仲永》阅读附答案

《伤仲永》阅读附答案

参考答案: 1.①感到惊异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评分:每小题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2.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评分:每小题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3.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 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评分:观点 2 分,根据理由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4.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评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 [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 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 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 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 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
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 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 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 分) 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2.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 3.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幺?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 幺?(4 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4.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幺特点?(2 分)

《伤仲永》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伤仲永》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伤仲永》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阅读《伤仲永》,回答下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_________________ ②或以钱币乞之_________________ ③复到舅家_________________ ④父异焉_________________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 .余闻之/也久。

D .父/利其然也。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有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又发生_________________和“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的变化,变得“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眼中的方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我最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①第一段着重描写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作用?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伤仲永》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伤仲永》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伤仲永》课内文段2004年宁德市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17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分)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20.回答要点:(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22.援笔辄就如素构。

[分享]初一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卷《伤仲永〉(答案).docx

[分享]初一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卷《伤仲永〉(答案).docx

初一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卷《伤仲永》《狼》()班别: 姓名:伤仲永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世隶耕(属于)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书(书写)3、父异焉(对……感到诧异)4、借旁近与之(附近,这里指邻居)5、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意(内容,意思)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7、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采和道理)8、稍稍宾客其父(渐渐)(以宾客之礼相待)9、或以钱币乞之。

或(有的人)乞(求取,意思是花钱请仲永题诗)10、F1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四处拜访)11、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12、泯然众人矣泯然(完全)众人(常人,普通人)13、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14、其受之天也(承受)15、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16、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没有达到要求)17、彼具受之天也(他)18、得为众人而已耶而(承接)耶(语气词)19、父利其然也(以・••…为利)20、伤仲永(哀伤,叹惜)21、之:(1)忽啼求之(它,指书具)(2)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指这件事))环谒(3)传一乡秀才观之(它,指诗)(4)邑人奇之(它,(5)或以钱币乞之(它, 指仲永作的诗也久(它,指这件事)(7)于舅家见之(他,仲永)(6)余闻之(8)不能称前时之闻者不至也(……的原因 )二、翻译下列的句子。

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耍这些东四。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h 己题上h 己的名字。

3、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 地方。

4、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Z 。

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5、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不让他学习。

6、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Z 闻。

《伤仲永》中考真题汇总

《伤仲永》中考真题汇总

《伤仲永》中考真题汇总 店铺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及试卷专家点评,请⼴⼤考⽣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进初三,⾛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名篇名段名句识记资料积累 默写与简答 王安⽯的《伤仲永》: ①哪些句⼦介绍了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第⼀阶段:仲永⽣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为其名。

其诗以养⽗母、收族为意,传⼀乡秀才观之。

⾃是指物作诗⽴就,其⽂理皆有可观者。

第⼆阶段:⼗⼆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七年,还⾃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泯然众⼈矣。

”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利其然也,⽇扳仲永环谒于⾢⼈,不使学。

②《伤仲永》中最后⼀段的议论讲的道理:就⽅仲永的事例,说明⼈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04宁德参考答案: 19.他们⼩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 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两点,只要答对⼀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回答,⾔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亲;或:渐渐地以他⽗亲为宾客。

(2)那诗的⽂字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3)这孩⼦要呕出⼼才会停⽌! 22.援笔辄就如素构。

05乌鲁⽊齐参考答案: 20.C 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不让他学习。

(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他的天资⽐⼀般有才能的⼈⾼得多。

22.时间三受于⼈者不⾄ 23.天资是⼈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就⼀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仲永便如此)。

天资不算好;后天⼜不努⼒,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中考阅读汇编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17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并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Z,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Z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屮,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淀(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索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冇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l),育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屮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 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岀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V2分)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屮“指物作诗立就” 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2分)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20.冋答要点:(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Z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22.援笔辄就如索构05乌鲁木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共15分,每题3分)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Z□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冇可观者邑人奇Z,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Z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口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0.下列句屮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 . a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F1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22.填空木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三)(共15分,每题3分)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22.时间三受于人者不至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乂不努力,就根木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1一2分)课外相关文段05资阳(四)(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丄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冇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Z,即书诗四句,并口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Z,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Z,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Z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口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4.解释下列句屮加点的字(2分)(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邑人奇Z,稍稍宾客其父()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分)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Z晚乎!(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淫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24.(1)啊,表感叹语气(2)以宾客之礼相待(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25.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Z 有理即可)26.(1)士别三F1,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犬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该题5分,其屮(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2)题3分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 分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27.略(该题2分,扌II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05济南(课)(二)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口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Z犬也,如此其贤也,不受Z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Z天,固众人,又不受Z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余闻Z也久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冋答)(2分)8、作者说「'卒Z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6、余/闻之也久7,、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05临沂(课)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Z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Z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Z 天,固众人,又不受Z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乙]人Z为学,不日进则口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Z域,无车马Z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儿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乂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口J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①卒之为众人卒: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④终无济于天下济:7.将文屮画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其受Z天也,贤于材人远矣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甲文:乙文:二、6.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礦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2分, 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夕卜,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2007年大连市(二)自新①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②,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 自新以灯彙③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文思敏捷,超出了其他人•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茫然呆立而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的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他的,把他看作是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灯架扔(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 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兄为里长④,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⑤,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 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⑥,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注释:①自新:人名②方简:刚直简朴③藥(qing):灯架④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⑤意气:神色,精神⑥弱冠:古吋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9.下而与文屮“岁归省三四” 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BA.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10.将文中画直接的句了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句:1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自新以灯繁投之/油污满儿/正色切责/若老师然12.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答:•①IT新以灯繁投Z,若老师然②IT新Uh “里长,实书生也”③敝衣草履,徒步往返④见之者莫不讪笑,口为乡里人9.B (2 分)10.自新就到县吏(那里)自己替代兄氏(受过),却把他的兄氏藏在别的地方(2分,“诣”字译出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11.t新以灯繁投Z /油污满儿/正色切责/若老师然(2分,画对一处、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上以上不得分)12.①自新以灯繁投之,若老师然②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③敝衣草履,徒步往返④见Z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2分,①②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③④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也可)2007陕西(课)(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 — 1 9题(1 4分)【甲】唐了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皆(zi,抵毁,指责)处,姑置Z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Z隔数H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Z如此数四, 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乙】诗改一字,界判人犬,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丽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Eh “此波涵消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屮”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屮' 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姑置之((2)方敢示人()(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屮'……”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妇抚儿乳B.处处志之C.亲贤臣,远小人D.策之不以其道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nbs, p;②须臾,其人狂奔而來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分)15、(1)放置,放下(2)......... 给........ 看,让看(3)洗,洗涤(4)离开16、C 17、(1)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2)一会儿,那个人冇狂奔回来18、“一”字表明梅花只开一枝,极言数量至少;也可能是第一枝更能体现“早” 的特点19、T:作诗要反复修改乙:作诗炼字很重要2007福建三明市(二)文言文阅读(10分)李贺做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皐甫泯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②,自口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日旦出,齡弱马,从小奚奴③,背占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④程课⑤者,及暮归,足成乞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者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注释】①皇甫淀(shi):当时著名文人②索构:早就构思好的③奚奴:童仆④牵合:牵强符合⑤程课:固定的格式1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始闻未信()(2)自是有名()(3)及暮归()(4)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4.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译文:15•请写出与此文最后一句相关的一个成语:(1分)16•李贺做诗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答出一点即可)(2分)(二)文言文阅读(10分)13.(1)听(2)这(此)(3)到(等到)(4)停止14.让李贺作诗,(他)一提笔就完成了,像早就构思好了一样15.呕心沥血16.要积累素材,要勤于动笔,要深入生活,不牵强附会,不墨守成规等, 能联系写作言之成理亦可2008东营市(-)【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F1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Z也久明道屮,从先人述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Z 闻乂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Z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Z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Z 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乙】夫君了Z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11・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4 分)共同观点相通Z处:根据(或理由):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10.答案:①感到惊异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増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评分:观点2分,根据理由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伤仲永》屮考试题汇编一、2004年宁德市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