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
BGP4协议
BGP4边界网关协议4.0版本。
因特网上所用的主要区域间路由选择协议的第4版。
它支持CIDR 并使用路由集合机制减小路由表的大小。
边界网关协议(BGP )是运行于 TCP 上的一种自治系统间路由协议。
BGP 是唯一设计来处理因特网的大小的协议,也是唯一能够妥善处理好非路由主机多路连接的协议。
这是通过 EGP 实现的。
BGP 交互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和其他的 BGP 系统交换网络可达信息。
网络可达信息包括可达信息经过的自治系统(AS )清单上的信息。
这些信息有效地构造了 AS 互联的图像并由此清除了路由环路,同时在 AS 级别上实施了策略决策。
BGP-4 提供了一套新的机制支持无类域间路由。
这些机制包括支持网络前缀的广播、取消BGP 网络中“类”的概念。
BGP-4 也引入机制支持路由聚合,包括 AS 路径的聚合。
这些改变为建议的超网方案提供了支持。
MAKER — 包含消息接收者可以预测的值; LENGTH — 包括头部的消息字节全长; TYPE — 消息类型编码,有Open 、Update 、Notification 、KeepAlive 。
在传输协议连接建立之后,两边发送的第一个消息是 OPEN 消息。
如果 OPEN 消息可以接受,需要发回一个 KEEPALIVE 消息来确认 OPEN 消息。
一旦确认了 OPEN 消息,UPDATE 、KEEKPALIVE 和 NOTIFICATION 消息可以交换。
每一种消息类型格式可以参考相关文件。
协议结构Marker (16 bytes ) Length (2 bytes ) Type (1 byte )Marker – 信息包含信息接收端可预测值。
Length – 包含协议头的信息长度。
Type –信息类型。
信息可能是:Open 、Update 、Notification 、KeepAlive 。
在传输协议连接建立之后,各端发送的第一个信息是 OPEN 信息。
计算机网络期末知识点例题版
一、 计算题1、 给出IP (可以是二进制数表示的形式),判断是哪类IP 地址(A/B/C )?网络号、主机号为划分子网的子网掩码,把该主机所在的网络划分为6个子网,求子网掩码及IP 范围 已知网络IP ,要求划分子网,求子网掩码。
或者给出子网掩码,问是否划分了子网2、 求有效数据传输率例题:在2km 的总线网,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
帧长为512bits ,发送站成功发送帧后,在下一个时隙接收方发送一个32bits 的确认,假设没有冲突,求有效传输率。
发送512bits 所用的实际时间为:512/10M+ 32/10M+ 2*2k/(3*10^8)(往返的线路长度除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67.733(us)有效数据传输率=512/67.733=7.559Mbps7.559Mbps=67.733512=有效数据传效数67.733(us)= )往返的线返的线)(10(32k 2 +10M 32 +10M 5128÷⨯÷⨯÷÷除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3、 奈奎斯定理,求波特率进而求比特率;香农公式计算(用到信噪比)最大传输速率R-MAX 计算:无噪声信道:V W R 2max log 2=(W 带宽,V 信号离散等级)有噪声信道:香农公式:)/1(log 2max n s W R +=噪声=N S /lg 10噪声为30dB,S/N=1000比特率与波特率的计算:V og 2l 波特率=比特率⨯例题:某信道的带宽为4MHz ,假定无噪声并采用4电平的数字信号,试求该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要求列出简要计算式) 解:16Mbps =242=4l 42=V 2Wlog =最大数据传大数据22⨯⨯⨯⨯og例题:采用相—幅调制(PAM)技术在带宽为32KHz 的无噪声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每个相位处都有两种不同幅度的电平。
若要达到192Kbps 的数据速率,至少要有多少种不同的相位? 解:无噪声,kbps R kHz W 192,32max ==; V W R 2max log 2=(W 带宽,V 信号离散等级)得 3)322(1922/log max 2=⨯÷==W R V所以V=8,每个相位都有两种不同的幅度的电平,所以至少需要8/2=4种不同的相位。
2020年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六)
2020年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六)一、选择题(每题1分)1、Internet的前身是 C 。
A、IntranetB、EthernetC、ARPAnetD、Cernet2、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B 。
A、X.25B、TCP/IPC、ICMPD、UDP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4、在TCP/IP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经常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下面关于客户和服务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客户和服务器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B、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C、服务器是服务请求方,客户是服务提供方。
D、一个客户程序可与多个服务器进行通信。
5、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it/s、Mbit/s、Gbit/s。
1Gbit/s 等于 A 。
A、1×103Mbit/sB、1×103kbit/sC、1×106Mbit/sD、1×109kbit/s6、在同一信道上同一时刻,可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 。
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上述三种均不是7、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
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a:(-1 -1 -1 +1 +1 -1 +1 +1) b:(-1 -1 +1 -1 +1 +1 +1 -1)c:(-1 +1 -1 +1 +1 +1 -1 -1) d:(-1 +1 -1 -1 -1 -1 +1 -1)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 +1 -3 +1 -1 -3 +1 +1),则 A 发送1。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章 路由选择概述
1.1路由选择定义
路由选择是指选择通过互连网络从源节点向目的节点传输信息的通道,而且信息至少通过一个中间节点。路由选择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
1.2 路由选择的组成
路由选择包括两个基本操作,即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交换)。两者之间,路径的判定相对复杂。
4.2.2 E-IGRP技术基础 22
第五章 边缘网关协议(BGP) 24
5.1 背景 24
5.2 BGP路由环境分类 24
5.3 BGP路由过程 25
5.3.1 BGP的消息类型 25
5.4 BGP的工作机制 26
第六章 Internet 路由选择策略 27
6.1 路由协议所处的网络层次 27
1.3.2 路由算法类型
( 1 ) 静态和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算法,而是由网络管理员在路由选择前就已手工建立了映射表。九十年代以来,大多数优秀路由选择算法都是动态的,通过分析接收的路由修正消息来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但静态路由选择算法也可以弥补动态路由选择算法的某些不足,如可以指定一些无法选择路由的数据包转发到某个指定的路由器,以保证所有数据包都得到处理。
( 2 ) 可靠性(reliability)
可靠性指每个网络链路的可靠性,即网络链路是否容易出故障,出故障是否容易恢复。通常用比特-错误率描述。网络管理员可以为每条链路分配不同的可靠性等级。
( 3 ) 路由选择延迟(routing delay)
路由选择延迟指的是通过互连网络从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所需的时间。延迟时间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包括网络链路的带宽及网络堵塞程度、沿途每个路由器端口的队列和传输的物理距离等。延迟时间是一种应用最广泛最有用的计量标准。
路由协议RIP、OSPF、BGP比较.docx
根据是否在一个自治域内部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 EGP)。
这里的自治域指一个具有统一管理机构、统一路由策略的网络。
自治域内部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常用的有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主要用于多个自治域之间的路由选择,常用的是BGP和 BGP-4。
协议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信息协议:是在一个AS系统中使用地内部路由选择协议,是基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的协议。
RIP有两个版本: RIPv1和 RIPv2,它们均基于经典的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最大跳数为15 跳。
RIP的算法简单,但在路径较多时收敛速度慢,广播路由信息时占用的带宽资源较多,它适用于网络拓扑结构相对简单且数据链路故障率极低的小型网络中,在大型网络中,一般不使用RIP。
RIP使用 UDP数据包更新路由信息。
路由器每隔30s 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在180s 内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回应,则认为去往该路由器的路由不可用,该路由器不可到达。
如果在240s 后仍未收到该路由器的应答,则把有关该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从路由表中删除。
RIP具有以下特点:不同厂商的路由器可以通过RIP互联;配置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小于15 跳);RIPv1不支持 VLSM;需消耗广域网带宽;需消耗 CPU、内存资源。
协议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采用链路状态路由选择技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路由器互相发送直接相连的链路信息和它拥有的到其它路由器的链路信息。
每个 OSPF 路由器维护相同自治系统拓扑结构的数据库。
从这个数据库里,构造出最短路径树来计算出路由表。
当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OSPF 能迅速重新计算出路径,而只产生少量的路由协议流量。
主要优点:收敛速度快;没有跳数限制;支持服务类型选路提供负载均衡和身份认证适用环境规模庞大、环境复杂的互联网协议BGP (边界网关协议,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是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
什么是tcp ip协议
什么是tcp ip协议什么是 TCP/IP 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是因特网的基础。
TCP/IP 协议集由多个协议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 TCP(传输控制协议)和 IP(因特网协议)。
这两个协议分别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路由,使得不同计算机可以在因特网上相互通信。
TCP/IP 协议通过将数据分成小块,称为数据包或数据帧,并通过因特网将这些数据包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数据包的发送由 TCP 协议负责,该协议将数据分成小块,并为每个数据包分配顺序号,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重组。
而数据包通过因特网的路由选择算法和 IP 协议进行路由,以确保数据能够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TCP/IP 协议集有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包从物理媒介传输到网络层。
网络层使用 IP 协议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传输层使用TCP 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同时还有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用于无需保证可靠性的传输。
应用层则提供了一系列不同的协议,用于处理特定的网络通信需求,例如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等。
TCP/IP 协议的主要特点是可扩展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它可以连接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网络,并且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物理层和链路层技术。
此外,TCP/IP 协议还支持多种网络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等。
由于 TCP/IP 协议是公开的,因此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来实现网络连接和通信。
总之,TCP/IP 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它使得不同计算机可以在因特网上相互通信。
通过将数据分成小块,并使用可靠的传输和路由机制,TCP/IP 协议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传输。
同时,TCP/IP 协议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使得它成为了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的标准协议。
第4章 网络层5——路由选择协议
“链路状态”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 “度量”(metric) 。 度量包括费用、距离、时延、带宽等
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 发送此信息。
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
各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所有路 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
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32位的区域标识符(用点分 十进制表示)。
区域不能太大,在一个区域内的路由器最好不超 过 200 个。
OSPF 划分为两种区域:主干区域和非主干区 域。主干区域(backbone area),标识符规定为 0.0.0.0,用于连通非主干区域。
至其他自治系统 自治系统 AS
R1 网1 R2 网2 R3 R5
Traceroute(tracert):跟踪分组从源点到 终点的路径
通过发送小的数据包到目的设备直到其返回, 来测量其需要多长时间。 输出结果包括测试的时间(ms)和设备IP地址。
PING 的应用举例
Traceroute 的应用举例
4.5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 — 即非自适应路由选择 ,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 网络状态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 即自适应路由选择, 特点是能较好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 起来较为复杂,开销比较大。
1. 工作原理
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 择协议。
RIP 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 护从它自己到其他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距离”的定义
RIP认为一个好的路由是通过的路由器数目少, 即“距离短”。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1
传输)、非导向传输媒体。 4、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 、码分复
用。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2、三个基本问题 :(1) 封装成帧、(2) 透明传输、(3) 差错控制 。 3、CSMA/CD 要点: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 4、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5、多接口网桥——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主机相
2. 邮件传送:邮件的发送是从 MAIL 命令开始的,若服务器已准备好接收邮件,则发送 RCPT 命令并返回相应的信息,然后开始传送数据;否则返回一个代码,指出错误原因。
3. 连接释放:邮件发送完毕后,SMTP 应释放 TCP 连接。 三、计算题 3-20 假定 1km 长的 CSMA/CD 网络的数据率为 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 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2-14 试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全文,并做简单的解释。
答:FDM(频分复用,同一时间同时发送多路信号。所有的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 的带宽资源。
TDM 时分复用,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流地给多个用户使用,每一 个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用户占用,所有用户在不同时间占用同样的频率宽度。
STDM 统计时分复用,一种改进的时分复用。不像时分复用那样采取固定方式分配时 隙,而是按需动态地分配时隙。
1-24 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 连接法。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 单位的数据。网络层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 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运输层 运输层的任 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 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应用层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协议名词解释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计算机网络协议名词解释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又称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它是提供寻址和媒体存取的控制方式,使得不同设备或网络上的节点可以在多点的网络上通信而不相互冲突,执行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具有原理比较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等优点的一种以太网的多路访问协议。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又称码分多址,是基于码分技术(扩频技术)和多址技术的通信系统,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各自特定地址码。
地址码之间具有相互准正交性,从而在时间、空间和频率上都可以重叠;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的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有的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接收端进行相反的过程,进行解扩,增强了抗干扰的能力。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又称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 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不仅完美地解决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的广域网(WAN)技术。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又称路由选择信息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
RIP协议要求网络中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这一组距离,即“距离向量”)。
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因此,距离等于16时即为不可达。
可见RIP协议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GBN :(Go-Back-N) 又称回退N步,是容许发送方发送多个分组,而不需要等待确认,但也受限与在流水线中未确认的分组数不能超过某个最大数N的一种可靠传输协议。
三大路由协议
三⼤路由协议1.⾃治系统1)为了采⽤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因特⽹将整个互联⽹划分成许多⾃治系统,简称为AS2)为什么要采取分层次的路由协议:因特⽹规模很⼤,如果要让所有路由器知道所有的⽹络应该怎么到达,则这种路由表将⾮常⼤,处理起来很花时间许多单位不愿意外界了解⾃⼰单位所采取额路由选择协议3)内部⽹关协议IGP:在⼀个⾃治系统AS内部使⽤的路由协议,常见的有RIP、OSPF4)外部⽹关协议EGP:在AS之间使⽤的路由协议,常见的有BGP2.内部⽹关协议2.1RIP协议1)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个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2)每个运⾏RIP的路由器维持着⼀张路由表,路由表的内容是从它⾃⼰到其他每个⽬的⽹络的距离和下⼀跳(最⼤距离为15,距离为16表⽰此路由不可达。
也就是说⼀条路径上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可见,RIP只适⽤于⼩型⽹络),距离是指本路由器要到达⽬的⽹络要经过的路由器数量加1,加1是因为路由器到直连⽹络的距离被定义为13)路由器会定期地向它的邻居路由器发送它的路由表4)每⼀个接收者通过把接收到的路由信息与⾃⼰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较,并根据Bellman-Ford算法,选出最好的路由来更新⾃⼰的路由表5)RIP使⽤UDP传送,因为只和邻居交换信息,不容易丢,可以⽤UDP,就算丢了,由于是定期地发送路由表,⼜何妨,同时UDP开销⼩5)优点:实现简单6)缺点:最⼤距离限制,只适⽤于⼩型⽹络路由信息收敛速度慢,由于相互欺骗会引起“累加到⽆穷”的问题:⽆法根据链路性能选路不能进⾏负载平衡,因为只保留了⼀条最短路径2.2OSPF协议1)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个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2)链路状态:⼀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是指它与哪些⽹络或路由器相邻,以及到这些⽹络或路由器的度量,度量可以是时延、带宽、距离、费⽤等等,这由管理⼈员来定3)每⼀台路由器的链路状态都会被本⾃治系统AS中的所有路由器知道,使⽤的⽅法是洪泛法,⾸先本路由器向所有相邻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然后每⼀个相邻路由器⼜将此信息发往它的所有相邻路由器,不断地进⾏下去,最后所有的路由器都收到了4)OSPF⽤链路状态通告LSA(Link - State Advertisement)来描述链路状态,路由器通过与⽹络中其他路由器交换LSA来建⽴和更新链路状态数据库5)只有当链路状态发⽣变化时路由器才发送链路状态,不像RIP那样每隔⼀定时间就发6)由于各路由器都可以收到其他所有路由器链路状态信息,因此所有的路由器都能建⽴⼀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也就是全⽹的拓扑图7)各个路由器根据这张全⽹拓扑图,采⽤算法,以⾃⼰为根,构造最短路径树,于是就得到了路由表8)OSPF协议由三个⼦协议组成:Hello协议、交换协议和扩散协议9)OSPF五种类型的分组Hello报⽂,通过周期性地向相邻路由器发送来建⽴和维护邻居关系,⽹络中传输的绝⼤多数OSPF报⽂都是Hello报⽂,因为每10秒就要发⼀个Hello报⽂DD(数据库描述)报⽂,携带⾃⼰数据库的摘要,向邻居路由器发送LSR(链路状态请求)报⽂,向对⽅请求本地没有的LSALSU(链路状态更新)报⽂,携带更新的LSALSAck(链路状态确认)报⽂,对LSU的确认10)Hello协议:路由器定期地给相邻路由器发送Hello报⽂来建⽴和维护邻居关系(维护是指定期确认相邻的路由器之间的可达性)Hello报⽂同时完成指派路由器DR及备份指派路由器BDR:在多路访问⽹络上可能存在多个路由器,为了减少⼴播的信息量,OSPF 要求在区域中选举⼀个DR,每个路由器都与之建⽴完全相邻关系,DR负责收集所有的链路状态信息,并发布给其他路由器。
路由算法大概综述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算法摘要:路由选择协议是路由器用来完成路由表建立和路由信息更新的通信协议。
路由算法在路由协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何种算法往往决定了最终寻径结果。
本文主要讨论设计路由算法应具有的原则以及第一个得到广泛使用的路由算法RIP和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
1 路由算法概述1.1 路由算法的特点路由选择协议的核心就是路由算法,即需要何种算法来获得路由表中的个项目。
一个理想的路由算法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1)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
这里,“正确”的含义是指沿着各路由表所指引的路由,分组一定能够最终到达目的网络和目的主机。
(2)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路由选择的计算不应使网络通信量增加太多的额外开销。
(3)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发生变化时,算法能自适应的改变路由以均衡个链路的负载。
等某个或某些节点、链路发生故障不能工作,或者修理好了再投入运行时,算法也能及时的改变路由。
有时称这种自适应性为“稳健性”(robustness)。
(4)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在网络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结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路由算法应收敛于一个可以接受的解,而不应使得出的路由不停的变化。
(5)算法应是公平的。
路由选择算法应对所有用户(除了少数优先级高的用户)都是平等的。
例如,若仅仅使某一对用户的端到端时延为最小,但却不考虑其他的广大用户,这就明显的不符合公平性的要求。
(6)算法应是最佳的。
路由选择算法应当能够找出最好的路由,使得分组平均延时最小而网络的吞吐量最大。
我们希望得到“最佳”的算法,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对于某些网络,网络的可靠性有时要比最小的分组平均延时或最大吞吐量更加重要。
因此,所谓“最佳”只能是相对于某一种特定要求下得出的较为合理的选择而已。
一个实际的路由选择算法,应该尽可能接近于理想的算法。
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对以上提出的六个方面也可有不同的侧重。
1.2 路由算法的分类路由选择算法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是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
计算机网络最新完美整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重要知识点总结1.滑动窗口①发送端→发送窗口→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设定窗口大小,控制发送帧的数量接收端→接收窗口→只有受到的数据帧落入接收窗口内才允许接收,否则一律丢弃②滑动窗口是用来对链路的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
③发送窗口大小 WT 代表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信息的情况下发送端最多可发送多少个数据帧。
④在连续 ARQ 协议中,接收窗口的大小 WR = 1时:1>只有当收到的帧的序号与接收窗口一致时才能接收该帧。
否则,就丢弃它。
2>每收到一个序号正确的帧,接收窗口就向前滑动一个帧的位置。
同时发送对该帧的确认。
⑤滑动窗口的重要特性:1>只有在接收窗口向前滑动时(与此同时也发送了确认),发送窗口才有可能向前滑动。
2>收发两端的窗口按照以上规律不断地向前滑动,因此这种协议又称为滑动窗口协议。
3>当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等于 1时,就是停止等待协议。
⑥发送窗口的最大值:当用 n 个比特进行编号时,若接收窗口的大小为 1,则只有在发送窗口的大小 WT≤2n-1时,连续 ARQ 协议才能正确运行。
发送端:接收端:2.停止等待协议①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实用的停止等待协议②停止等待协议:发送端一次只发一个数据帧,接收端一次也只接收一个(接收后发送确认帧)③超时计时器作用:1>结点A每发送完一个数据帧时,就启动一个超时计时器。
2>若到了超时计时器所设置的重传时间t out而仍收不到结点 B 的任何确认帧,则结点 A 就重传前面所发送的这一数据帧。
3>一般可将重传时间选为略大于“从发完数据帧到收到确认帧所需的平均时间”④解决重复帧问题:1>使每一个数据帧带上不同的发送序号。
每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帧就把它的发送序号加 1。
2>若结点 B 收到发送序号相同的数据帧,就表明出现了重复帧。
这时应丢弃重复帧,因为已经收到过同样的数据帧并且也交给了主机 B3>但此时结点 B 还必须向 A 发送确认帧 ACK,因为 B 已经知道 A 还没有收到上一次发过去的确认帧 ACK⑤帧的编号问题:使用一个比特的0和1两种不同的序号来对每次发送的帧进行编号⑥帧的发送序号:数据帧中的发送序号 N(S) 以 0 和 1 交替的方式出现在数据帧中;每发一个新的数据帧,发送序号就和上次发送的不一样。
计算机网络技术习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单选题(65题)1. 不属于局域网特点的有 D 。
A. 较小的地理范围B. 高传输速率和低误码率C. 一般为一个单位所建D. 一般侧重共享位置准确无误及传输的安全2. 协议是下列哪个选项之间的规约? A 。
A. 不同系统对等实体B. 上下层C. 不同系统D. 实体3. 下列哪个选项是对信息的描述? C 。
A.数据 B.记录下来可鉴别的符号 C. 经过加工处理过的数据 D. 数4. 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PDU是 B 。
A. 帧B. 分组C. 报文D.比特流5. 网络层使用的核心设备是 B 。
A. 中继器B. 路由器C. 集线器D. 交换机6. 网络122.21.136.0/24和122.21.143.0/24路由汇聚后的地址是 A 。
A.122.21.136.0/21 B. 122.21.136.0/22 C. 122.21.143.0/22 D. 122.21.128.0/247. 整个报文的端到端传送是下列哪一层负责? B 。
A. 数据链路层B. 传输层C. 表示层D. 网络层8. 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是 B 。
A. 令牌网B. 以太网C. 因特网D. 广域网9. 当数据分组从高层向低层传送时,数据分组的头部要被 A 。
A. 加上B. 修改C. 去掉D. 重新处置10. OSPF区域内的路由器一般最好不超过 C 。
A. 26B. 35C. 200D. 1511.不属于网络所指的“三网”是 D 。
A. 电信网络B. 有线电视网络C. 计算机网络D. 因特网12.以下不属于从网络的交换功能来分类的网络是 D 。
A. 电路交换B. 报文交换C. 分组交换D. 局域网13.香农公式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 A 。
A. 越高B. 越低C. 可能低,也可能高D. 先高后低14.某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48,该网络最多能连接的主机数是 D 。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详解
RIP 协议的三个要点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 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 每隔 30 秒。
课件制作人:赵伟
路由表的建立
路由器在刚刚开始工作时,只知道到直接连 接的网络的距离(此距离定义为1)。 以后,每一个路由器也只和数目非常有限的 相邻路由器交换并更新路由信息。 经过若干次更新后,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会 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中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 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RIP 协议的收敛(convergence)过程较快,即 在自治系统中所有的结点都得到正确的路由 选择信息的过程。
类型1,问候(Hello)分组。 类型2,数据库描述(Database Description)分组。 类型3,链路状态请求(Link State Request)分组。 类型3,链路状态更新(Link State Update)分组, 用洪泛法对全网更新链路状态。 类型5,链路状态确认(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 分组。
“距离”的定义
RIP 认为一个好的路由就是它通过的路由器的 数目少,即“距离短”。 RIP 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 15 个路由器。 “距离”的最大值为16 时即相当于不可达。 可见 RIP 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RIP 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 RIP 选择一个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 路由),哪怕还存在另一条高速(低时延)但路 由器较多的路由。
课件制作人:赵伟
路由器之间交换信息
RIP协议让互联网中的所有路由器都和 自己的相邻路由器不断交换路由信息, 并不断更新其路由表,使得从每一个路 由器到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路由都是最短 的(即跳数最少)。 虽然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拥有了整个自 治系统的全局路由信息,但由于每一个 路由器的位置不同,它们的路由表当然 也应当是不同的。
rip
-RIP是为小型网络设计的。它的跳数计数限制为15跳,16跳为不可到达。
-RIP-1是一种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不连续子网设计。RIP-2支持CIDR及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使其支持不连续子网设计。
RIP在不断地发展完善过程中,又出现了第二个版本:RIP2。与RIP1最大的不同是RIP2为一个无类别路由协议,其更新消息中携带子网掩码,它支持VLSM、CIDR、认证和多播。目前这两个版本都在广泛应用,两者之间的差别导致的问题在RIP故障处理时需要特别注意。
RIP的信息类型:请求信息(可以是请求一条路由的信息),应答信息(一定是全部的路由)。
-RIP周期进行路由更新,将路由表广播给邻居路由器,广播周期缺省为30秒。
-RIP的管理距离为120。
RIP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的缩写,采用距离向量算法,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RIP分组分为两种:请求分组和响应分组。
RIP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报文交换路由信息,使用跳数来衡量到达目的地的距离。由于在RIP中大于15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所以RIP一般用于采用同类技术的中等规模网络,如校园网及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网络,RIP并非为复杂、大型的网络而设计。但由于RIP使用简单,配置灵活,使得他在今天的网络设备和互联网中被广泛使用。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重点知识
1.名词解释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是内部网关协议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
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优点就是简单。
路由信息协议(RIP)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它基于距离向量算法,总是按最短的路由做出相同的选择。
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
OSPF:开发最短路径优先OSPF。
OSPF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
与RIP 相对,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 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FTP协议:文件传送协议FTP是因特网上使用最广泛的文件传送协议。
FTP提供交互式的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
FTP屏蔽了各计算机系统的细节,因而适合于在异构网络中任意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RL也被称为网页地址,是因特网上标准的资源的地址。
是用于完整地描述Internet上网页和其他资源的地址的一种标识方法。
Internet上的每一个网页都具有一个唯一的名称标识,通常称之为URL地址,这种地址可以是本地磁盘,也可以是局域网上的某一台计算机,更多的是Internet上的站点。
简单地说,URL 就是Web地址,俗称“网址”。
MTU:最大传输单元MTU是指一种通信协议的某一层上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报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最大传输单元这个参数通常与通信接口有关,如网络接口卡、串口等。
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的缩写。
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 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
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14709第7章
128.11.3.31
图7-8
采用点分十进制记法能够提高可读性
2.常用的三种类别的IP地址
A类地址的net-id字段占一个字节, 只有7个比特可供使用。 整个A类地址空间共有231 (2147483648)个地址。
B类地址的net-id字段有2字节,但前 面两个比特(1 0)已经固定了,只剩下14个 比特可以变化。
图7-11(a)画的是三个局域网用两个路
由器R1和R2互连起来。
图7-11
从不同层次上看IP地址和硬件地址
图7-11(b)特别强调了IP地址与硬件地址 的区别。表7-2归纳了这种区别。
表 7-2 图 7-11(b)中不同层次、不同区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在网络层写入 IP 数据报首部的 源地址 从 H1 到 R1 从 R1 到 R2 从 R2 到 H2 IP1 IP1 IP1 目的地址 IP2 IP2 IP2 在数据链路层写入 MAC 帧首部的 源地址 HA1 HA4 HA6 目的地址 HA3 HA5 HA2
C类地址有3个字节的net-id字段,最 前面的3个比特是(1 1 0),还有21个比特 可以变化,因此C类地址的网络总数是 2097152 (221)(这里也不需要减2)。每一 个C类地址的最大主机数是254,即(28 – 2)。整个C类地址空间共有536870912 (229) 个地址。
表7-1
·路由器总是具有两个指明也可以不指明IP 地址。
7.2.2
IP地址与硬件地址
图7-10说明了这两种地址的区别。 从层次的角度看,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 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是虚拟互联网 络所使用的地址,即网络层和以上各层 使用的地址。
位
0 版本
4 首部长度 标
8 区分服务 识 协 议
因特网简介
15
IP地址----IPv6
♦ IPv6是于1995年12月颁布的新的Internet网络层协议,
由Xerox PARC的S.Deering和Ipsilon Networks的 R.Hindon共同执笔完成,其RFC编号为1883,与IPv4 (RFC-791)相比,主要的变化和特点有:
♦ (1)扩展了编址能力:IPv6将IP地址由32位扩展至
– IP地址由网络地址(NETWORK ID)和主机地址(HOST ID)两部 分组成,可以分为5类,其编码方案如下: – 地址类别 高位字节 标识符范围 网络数 主机数 A 0******* 1~126 126 16,777,214 B 10****** 128~191 16,384 65,634 C 110***** 192~223 2,097,152 254 D 1110**** 不标识网络,即只有主机地址, 用于多目广播等特殊用途 E 1111**** 不标识网络,预留作实验用途
– 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RIP
•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 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本路由器到目的网络所要 经过的路由器个数+1) • 各相邻路由器每30s交换一次路由信息 • 采用动态路由技术
19
IP路由技术
♦ IP路由原理
– 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OSPF
• • • • • Open Shorts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动态路由技术 交换信息:链路状态信息 采用“泛洪法”在整个网络中交换路由链路状态信息 在链路状态发生改变时进行信息交换
因特网
TCP/IP协议 IP路由技术 Internet接入技术 Internet服务
1
TCP/IP协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2 1 5 1 4 1 6 1 C
4 1 网 4 6 1
更新后
1 2 3 4 6 2 2 1 1 2 A A C
A 说:“我到网 3 的距离是 1。” 但 B 没有必要绕道经过路由器 A 再到达网 3,因此这一项目不变。
15
路由器 B 收到相邻路由器 A 和 C 的路由表
A 说:“我到网 1 的距离是 1。” 因此 B 现在也可以到网 1, 距离是 2,经过 A。”
13
路由器 B 收到相邻路由器 A 和 C 的路由表
1 1 5 1 1 1 2 1 3 1 A 网3 网1 E 网5 网2 1 1 2 1 3 1 3 1 4 1 B 5 1 6 1 网6 F
D
2 1 5 1 4 1 6 1 C
4 1 网 4 6 1
更新后
1 2 3 4 6 2 2 1 1 2 A A C
A 说:“我到网 2 的距离是 1。” 因此 B 现在也可以到网 2, 距离是 2,经过 A。”
14
路由器 B 收到相邻路由器 A 和 C 的路由表
1 1 5 1 1 1 2 1 3 1 A 网3 网1 E 网5 网2 1 1 2 1 3 1 3 1 4 1 B 5 1 6 1 网6 F
C 说:“我到网 4 的距离是 1。” 但 B 没有必要绕道经过路由器 C 再到达网 4,因此这一项目不变。
16
路由器 B 收到相邻路由器 A 和 C 的路由表
1 1 5 1 1 1 2 1 3 1 A 网3 网1 E 网5 网2 1 1 2 1 3 1 3 1 4 1 B 5 1 6 1 网6 F
22
OSPF 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区域
区域边界路由器 主干路由器 自治系统 AS
R1 网1 R2 网2 R3 R5
至其他自治系统
主干区域 0.0.0.0
R6 R7 网7 网8 网6 R9
R4
网5
网3
R8
网4
区域 0.0.0.1
区域 0.0.0.2
区域 0.0.0.3
23
划分区域
划分区域的好处就是将利用洪泛法交换链路状 态信息的范围局限于每一个区域而不是整个的 自治系统,这就减少了整个网络上的通信量。 在一个区域内部的路由器只知道本区域的完整 网络拓扑,而不知道其他区域的网络拓扑的情 况。 OSPF 使用层次结构的区域划分。在上层的区域 叫作主干区域(backbone area)。主干区域的标 识符规定为0.0.0.0。主干区域的作用是用来连 通其他在下层的区域。
24Hale Waihona Puke 7.3.2 外部网关协议BGP
1989年公布了新的外部网关协议——边界网关 协议BGP。BGP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 换路由信息的协议。目前版本是1995年发表的 BGP-4。
25
外部网关协议设计的基本思想
BGP使用的环境与内部网关协议不同。 (1)因特网的规模太大,使得自治系统之间的 路由选择非常困难。 (2)对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要寻找最 佳路由是很不现实的。 (3)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政 治、安全或经济方面的策略。 基于上述情况,BGP只能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 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而并非要寻找一 条最佳路由。
21
OSPF 的区域(area)
为了使 OSPF 能够用于规模很大的网络,OSPF 将一个自治系统再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范围, 叫作区域。 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 32 bit 的区域标识符 (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区域也不能太大,在一个区域内的路由器最好 不超过 200 个。 OSPF 使用层次结构的区域划分。在上层的区 域叫作主干区域(backbone area)。主干区域 的标识符规定为0.0.0.0。主干区域的作用是 用来连通其他在下层的区域。
RIP 认为一个好的路由就是它通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少, 即“距离短”。 RIP 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 15 个路由器。 “距离”的最大值为16 时即相当于不可达。可见 RIP 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RIP 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RIP 选 择一个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路由),哪怕 还存在另一条高速(低时延)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
1.目的网络不在路由表 2.目的网络在路由表中 AND 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相同 3.目的网络在路由表中 AND 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不同 AND 项目中的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 4.目的网络在路由表中 AND 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不同 AND 项目中的距离大于等于路由表中的距离
11
一开始,各路由表只有到相邻路由器的信息
1 1 5 1 1 1 2 1 3 1 A 网3 网1 E 网5 网2 B 3 1 4 1 网4 5 1 6 1 网6 F
D
2 1 5 1 4 1 6 1 C
“4”表示“从本路由 器到网 4”
“”表示“直接交付” “1”表示“距离是 1”
20
链路状态数据库
(link-state database)
由于各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因此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 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实际上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它 在全网范围内是一致的(这称为链路状态数据 库的同步)。 OSPF 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能较快地进行更新,使 各个路由器能及时更新其路由表。OSPF 的更新 过程收敛得快是其重要优点。
5
“距离”的定义
从一路由器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定义为 1。 从一个路由器到非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定 义为所经过的路由器数加 1。 RIP 协议中的“距离” 网络 网络 也称为“跳数”(hop count) ,因为每经过一个路由 网络 器,跳数就加 1。 网络 网络
A
B
6
“距离”的定义
1 1 5 1 1 1 2 1 3 1 A 网3 网1 E 网5 网2 1 1 2 1 3 1 3 1 4 1 B 5 1 6 1 网6 F
D
2 1 5 1 4 1 6 1 C
4 1 网 4 6 1
更新后
1 2 3 4 6 2 2 1 1 2 A A C
交换信息的载体是什么?
9
距离向量算法
RIP报文及路由表中内容 RIP报文
目的网络
从本路由器到目 的网络的距离
下一跳
1 1 3 1
1 1 路由表信息 E 5 1
网1
网5
网2 D
X
网3
B 网4 C
网6
F
10
距离向量算法
收到相邻路由器(其地址为 X)的一个 RIP 报文: (1) 先修改此 RIP 报文中的所有项目:将“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 X, 并将所有的“距离”字段的值加 1。 (2) 对修改后的 RIP 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重复以下步骤: 若项目中的目的网络不在路由表中,则将该项目加到路由表中。 否则 若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是同样的,则将收到的项目替换原路由表 中的项目。 否则 若收到项目中的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更新, 否则,什么也不做。 (3) 若 3 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将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 可达的路由器,即将距离置为16(距离为16表示不可达)。 (4) 返回。
4
7.3.1内部网关协议RIP和OSPF
1. RIP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内部网关协议 IGP中最先得到广 泛使用的协议。 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 协议。 RIP 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 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A 网3
1 1 1 2 2 3
B E B
网1
1 2 3 4 5 6
1 2 2 3 1 2
A A A F D
E
网5
1 2 3 4 5 6 网4 2 1 2 3 1 2 A A A F
1 2 3 4 5 6 网6
2 2 3 2 1 1
E D C C F
网2 1 B 2 3 4 5 6 2 2 1 1 3 2 A A C C
3
这样因特网就把路由选择协议 划分为两大类:
(1)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即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 选择协议,目前这类路由选择协议使用得最多, 如RIP和OSPF协议。 (2)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若源站和目的站处在不同的自治系 统中,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就 需要使用一种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 自治系统中。这样的协议就是外部网关协议EGP。 在外部网关协议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BGP-4。
19
三个要点
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里 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与谁交换信息?) 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 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 分信息。(交换什么信息?)
“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 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metric)。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 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什么时间 交换信息?)
26
外部网关协议设计的基本思想
AS1 BGP BGP 发言人 发言人 AS2
BGP 发言人 BGP 发言人
AS3
AS4
BGP 发言人 A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