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都名城保护

合集下载

北京市旧城风貌和文物保护现状

北京市旧城风貌和文物保护现状

北京市旧城风貌和文物保护现状北京市政协调研报告指出:“在名城保护核心区域,历史文化环境局部虽有所改善,但多年来旧城内一些风貌保护区整体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

”根据北京市政协常委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古都风貌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议案,我们得知,“十一五”以来,截至2009年底,市财政共计投入约40亿元,促进历史街区成片保护,共涉及5000多个院落。

然而,北京古都风貌和文物保护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部分文保单位被长期占用、地下文物保护不力等。

概括成五大问题:(1)5%旧城承担50%的功能压力仅占北京城市土地总面积5%的旧城却承载了城市总量50%以上的交通和商业压力,城市核心区功能过多,人口、交通、环境压力过大,旧城风貌保护和民生改善的难度越来越大。

(2)北京旧城胡同54年消失近半市政协调研报告陈述了北京古都风貌和文物保护的现状。

截至2003年,旧城内胡同与1949年相比锐减了一半,从3250条降至1571条,目前划入保护区的仅有600多条胡同,未被划入保护范围的胡同还在不断消失。

而旧城一些胡同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居住增多,管理无序,可能沦为新城中村。

(3)地下文物因为建设项目受损毁地下文物不断遭受严重破坏。

建设项目很少主动申报地下文物勘探,2007年和2008年,北京共有4191项新开工建设项目,但只有97个项目进行了考古勘探调查,仅占总数的2.3%,致使大量地下文物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被损毁。

(4)大量超高建筑严重破坏风貌文物周边大量超高建筑不断出现,“建设性破坏”相当突出,天际线和旧城整体风貌遭到难以挽回的破坏。

(5)54处文保单位存在安全隐患数据显示,北京市级以上文保单位322处,其中中央单位等占用共90处。

市文物局表示,有54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具体到名人故居这一块在北京,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东城与西城两区,东城区有:梁启超、孙中山、蔡元培、陈独秀、朱启钤、杨昌济、茅盾、欧阳予倩、田汉、老舍故居;西城区有:纪晓岚、李大钊、宋庆龄、邵飘萍、鲁迅、郭沫若、齐白石、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故居。

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模板】

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模板】

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征求意见稿)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4 材料 (6)5 传统风貌建筑修缮标准 (8)6 其他建筑修缮标准 (11)7 院落改造提升 (13)8 老城胡同风貌和环境整治 (14)9 绿色与节能提升设计 (17)10 装配式厨房、卫生间体系设计 (18)附录A 传统风貌建筑形式 (19)附录B 传统风貌建筑工艺标准 (102)附录C 正负面清单 (164)附录D装配式做法系列 (193)引用法规、规范、标准名录 (201)1总则1.0.1为保护北京古都风貌,深入贯彻落实“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的老城保护总体要求,做到对老城区“应保尽保”,最大限度保护好各时期有价值的建筑,传承和保护历史文脉,坚持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相衔接,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老胡同现代生活”的理念,保障建筑质量、改善居住条件,规范北京市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房屋保护修缮和环境改造提升,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等编制。

1.0.3本导则适用于北京老城内,除文物保护单位、普查登记文物、历史建筑以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以及近现代建筑的修缮保护、使用功能改造、市政设施改造、风貌和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其中,历史文化街区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其外立面、公共空间等可视范围内的修缮工作执行导则,其他部位的修缮标准另行制定。

1.0.4老城是指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的区域。

老城区域以外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区域的房屋保护修缮,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1.0.5老城保护房屋修缮和环境改造提升应符合《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及老城风貌管控相关规定的要求。

实施工程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法规的规定。

北京旧城房屋修缮与保护技术导则

北京旧城房屋修缮与保护技术导则

北京旧城房屋修缮与保护技术导则1 总则1.0.1 为保护北京古都风貌,规范旧城房屋的修缮和改造行为,保障房屋质量和住用功能,依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北京市旧城除文物建筑以外的街巷、胡同、四合院等古建筑,以及近现代建筑的修缮保护、使用功能改造以及市政设施改造工程。

修缮、改造工程应符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和《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市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定的要求,坚持保护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风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原则。

1.0.3 旧城是指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的区域。

旧城区域以外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古村镇及传统街区风貌建筑修缮,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1.0.4 本导则所称修缮工程分为五类:翻建、大修、中修、小修和综合维修。

翻建(复建、重建)工程:需全部拆除按历史风貌恢复或仅保留小部分原状而进行的复建工程。

大修工程:需拆、换部分主体结构或设备,但不需全部拆除的工程。

中修工程:需拆、换少量主体结构构件,但保持房屋结构和规模的工程。

小修工程:及时修复房屋的非主要构、部件的日常养护工程。

综合维修工程:以院落或栋为单位,对其大、中、小修一次性应修尽修的工程。

1.0.5旧城内四合院翻建工程,为确保相邻建筑安全,原则上不得增设地下室。

确需增设时,应取得规划部门批准。

1.0.6 街巷、胡同、院落、房屋在修缮、整治后,应达到结构安全、能源清洁、设施基本完善、建筑节能基本符合标准要求。

修缮工程竣工后,由区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风貌和工程质量联合验收。

1.0.7 街巷、胡同、院落、房屋、市政设施在修缮、整治后,各区应做好综合管理工作。

2 组织实施2.0.1 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的房屋修缮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旧城房屋保护和修缮中、长期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督促房屋所有权人落实保护修缮责任;协调居民及施工单位关系。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职责,负责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的保护工作,参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保护措施的制定、历史文化街区的认定等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国土资源、水务、市政管理、园林、旅游、宗教事务和区县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工作。
旧城保护应当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保护。
第十二条皇城保护应当完整、真实地保持以紫禁城为核心,以皇家宫殿、衙署、坛庙建筑群、皇家园林为主体,以四合院为衬托的历史风貌、规划布局和建筑风格。
第十三条对具有特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者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村镇等,应当认定为历史文化街区。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文字号】北京市人民代表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2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5.03.25
【实施日期】2005.05.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2号)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5年3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适用本条例。其中文物、古树名木的保护,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应当坚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有关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具体工作。

北京 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北京 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北京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北京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包括《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第一批)》和《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第二批)》。

在第一批保护名录中,包括砖塔胡同、史家胡同、杨梅竹斜街、百花深处等598处街巷胡同地名。

其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包括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内大街、前门大街(正阳门)、天桥南大街、永定门内大街5处;另有87处
中轴线沿线传统地名入选保护名录。

此外,长安街轴线上的东长安街、西长安街、建国门内大街、复兴门内大街、复兴门外大街及沿线39处传统地名
也入选保护名单。

首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中最早的砖塔胡同、史家胡同自元代形成以来,地名传承七百余年,见证了历史风云变幻,被誉为“北京胡同之根”。

门楼胡同、月牙胡同、演乐胡同等,明代《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就有收录。

如需更多关于北京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的信息,建议查阅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或咨询当地文保部门。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案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案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案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传承和保护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面将列举一些成功的保护案例。

1. 南京: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京市,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南京市政府通过严格的保护措施,保留了中山陵的原貌,包括建筑、园林和纪念设施等,并且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向人们展示中山陵的历史和文化。

2. 北京: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的代表,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北京市政府通过修缮和保护故宫建筑、收藏文物等工作,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并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3. 苏州:拙政园拙政园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位于江苏苏州市。

苏州市政府通过对拙政园的保护和修缮,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园林风貌,并且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国传统园林的魅力。

4. 黄山:宏村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是中国古代村落的代表之一。

黟县政府通过修缮和保护宏村的传统建筑、传统民居,保持了宏村的原汁原味,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5. 四川: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水利工程之一。

四川省政府通过加强对都江堰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使其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关注的热点,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

6. 山东:孔庙、孔林孔庙和孔林位于山东曲阜市,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代表。

曲阜市政府通过对孔庙、孔林的保护,使其成为了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学习和参观。

7. 四川: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山市,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代表。

峨眉山市政府通过加强对峨眉山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使其成为了重要的佛教胜地和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8. 江苏:周庄周庄位于江苏昆山市,是中国古代水乡古镇的代表之一。

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个五年方案纲要?,为妥善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概况北京始建于3000多年前,先后有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在此建都,有800多年的建都史。

北京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故宫、长城、北京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突出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的北京平原,五、六十万年前开始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北京建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当时,北京地区为燕国和蓟国的封地。

燕灭蓟后,定都蓟城〔今宣武区广安门一带〕,蓟城成为北京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从秦汉至隋唐、五代,蓟城在原有根底上不断开展,成为我国北方重镇和交通要冲。

公元938年,辽在蓟城〔时称幽州城〕的根底上,建南京城并将其定为陪都。

金灭辽后于公元1153年迁都于此,改称中都。

金中都城是北京向全国性政治中心过渡的重要标志。

蒙古汗国在中都城东北郊营建新都城——大都,后大都成为元代的都城。

明代的北京城在元大都根底上形成,皇城居中,以城市中轴线贯穿南北,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五坛八庙星布城周,严整有序。

清北京城根本延续了明北京城的格局,同时建造了北京西北郊的园林景区,营建了“三山五园〞等离宫建筑群。

〔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特点和主要遗存。

1.城市传统风貌特点。

以故宫为中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绵延7.8公里的南北中轴线,形成严谨、对称的城市格局。

平直齐整的棋盘式街道网和楼、坛、庙、亭、塔构成丰富的街道对景。

绿树掩映下的大片青灰色平房四合院,绿荫碧水,衬托出红墙黄瓦的皇宫,形成统一协调而重点突出的城市色彩。

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

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

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作者:李建平来源:《前线》2021年第11期[摘要] 对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体现了当下人们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认知发展。

北京老城由四重城和中轴线组成,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

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深入挖掘老城人文价值和中轴线文化内涵,做好老城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讲好老城与中轴线的故事,是北京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北京老城; 中轴线; 整体保护; 活化传承[中图分类号] D616; K9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11-0077-03通过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特别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尤其是通过北京中轴线申遗,人们对北京老城的历史文化价值认知越来越深入。

人文北京是北京发展的优势所在,要挖掘和传承北京老城保护的人文价值,发挥中轴线在保护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讲好中轴线申遗与老城保护故事。

对老城整体保护与活化传承的认知推进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民族现代化的根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是检验一个民族进步的尺度。

北京老城汇集了中华优秀的传统建筑,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

过去,在文物保护中人们只关注有突出价值的古代建筑,对老城整体文化价值认知不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的批复中明确提出:加强老城空间格局保护,保护好两轴与四重城廓、棋盘路网与六海八水的空间格局,彰显独一无二的壮美空间秩序。

1对北京老城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就是珍重。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把老城作为北京发展的优势所在,将老城整体保护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

提升对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意识。

北京老城是一个整体,过去人们往往只关注老城内的故宫、天坛和一些有突出价值的古代建筑,而忽略了老城整体保护价值。

由此,北京老城四重城廓不断流失,河湖水系减少,街巷胡同变样,一些有价值的四合院也被拆除,一些古代建筑虽然得到抢救性修缮,但修缮后显得孤零、冷清。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21年)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21年)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21年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体系第一节保护对象第二节老城、三山五园地区等重点保护区域第三节保护名录第三章保护规划第四章保护措施第五章保护利用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协调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与城乡建设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及其相关活动。

第三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分类管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共治共享、区域协同的原则,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历史风貌的完整性、社会生活的延续性、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保持历史文化底蕴,促进优秀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融合,保留人民群众对北京历史文化的记忆和情感。

第四条本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单位实施、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机制。

涉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大事项,应当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审议,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统筹安排保护资金,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推进世界遗产申报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落实保护利用、改善民生等责任。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对本辖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的巡查,引导动员公众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工作。

第六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负责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并纳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体系。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承担。

《2024年浅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范文

《2024年浅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范文

《浅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其独特的文化、历史价值不仅为国内外所公认,更是其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首都的快速发展,如何保护好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的和谐共生,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仅关乎北京自身的发展,更关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北京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如故宫、天坛、长城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文化的根脉,也是对全人类文明的贡献。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首都发展并非矛盾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历史文化名城是首都发展的重要资源,为首都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支撑。

其次,首都的发展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使得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因此,我们需要寻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的最佳平衡点,实现二者的和谐共生。

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措施要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的和谐共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物质支持。

再次,提高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此外,还需要科学规划城市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

五、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的建议1. 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避免过度开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3.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北京古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传承

北京古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传承

北京古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传承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它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延续。

北京的历史遗迹,无论是皇家建筑还是寺庙古迹,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韵味,更是回顾中国古代文明的一扇窗口。

本文将从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两个方面探讨北京古都的魅力。

一、历史遗迹的保护与传承北京作为一个历史城市,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

这些遗迹代表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北京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遗产保护法的出台、遗产修复与维护工作的开展等。

在保护方面,北京市政府重视对历史遗迹的管理和维修。

他们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历史建筑的修复与保养,并采取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护这些古迹。

例如,故宫博物院用激光清洗技术对故宫的建筑物进行了修复,使其焕发出原本的光彩。

通过这些努力,历史遗迹得以保存下来,成为后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

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府鼓励公众参与到历史遗迹的保护工作中来。

他们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讲座、展览和研讨会,来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此外,政府还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赠资金和物品来支持历史建筑的保护。

这一系列的举措大大促进了历史遗迹保护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挑战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不仅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而这些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逐渐流失,文化传承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挑战是巨大的。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得人们越来越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他们更加关注物质生活和科技发展,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这对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有所减少。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的教育被边缘化,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的是现代科学和理论知识。

这导致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与不感兴趣。

保护好北京的历史名园

保护好北京的历史名园

有古 都风 貌 的现代 化大城 市 , 这是 中华 文明 的一 张 着 明 清时期 中 国园林 鼎盛 时期 的代表 颐 和园 、 天坛 金名 片 , 传 承保 护好 这份 宝贵 的历史 文化 遗产 是首 等皇家园林 的建 成 , 北京城的古都形态至此成熟 。
都 的职责 ” , 这是 习近平总 书记 2 月2 5 E t 在北 京考察
实践思考 i S h i J i a n S i K a o
保护好北 京 的历 史名 园
文 /张

“ | 二 】 史上 的北京城 布局严谨 , 中轴 明显 , 左 右对 设 各祭坛 , 形 成 了以紫禁 城为 中心 , 左祖 右社 , 前 朝
J称 , 层次 分明 , 在 世 界 城 市 中 独 树 一 后 市 的布局 。天坛 、 地坛 、 日坛 、 月坛环 绕 在城市 周 帜 ……经 过新 中国 6 0 多年 的建设 , 北京 成为一 个保 围, 构 建 出南 北天 地融合 、 东西 日月交辉 的意象 , 随
玉渊潭 、 紫竹院 、 北 京动物 园) 以及西北郊 三 山五 美 的历史建 筑 、 井然 有序 的都 市空 间及遍 布全 城特 坛 、
八大处 、 香山、 北京植物园 、 颐和园 、 圆 明 色鲜 明的传 统建筑 , 梁思成先生赞 美北京是 “ 都市规 园 系统 (
划的无 比杰作” 。
园) 。这些 历史 名 园整 体关 联而 又各 自辐 射周 边范
历史 文化 风貌也进行 了明确要求 。中央 和北京市委 市 政府都 对北 京城 市建设 发 展作 出重要 指示 , 特 别 的是外 城 的三 山五 园— —香 山静 宜 园 、 玉 泉 山静 明 园、 万 寿山清漪园 、 畅春园 、 圆明园 , 它们形 成 了北京

抓住古都名城保护的重大机遇

抓住古都名城保护的重大机遇
利 于 《 京 城 市 总体 规 划 ( 0 年 一2 2 北 2 4 0 0 0年)的 落实 。 》 有 利 于古都 城 市 的保 护 与 首 都城 市 的发展 。 目前 , 恰 逢 国家 “ 十二 五 ” 划 编 制 时期 , 部 门 都 在抓 紧制 定 今 后 规 各 五 年 的工 作 任 务 规 划 , 定 发 展 目标 。这次 核 心 区区 划调 制
进 行 了总 结 , 出 了在 市 域 范 围 内 构 建 “ 轴 、 带 、 中 提 两 两 多 心 ” 北 京 未 来 空 间 发 展 的 战 略 构 想 。 北 京 的 城 市 建 设 的 对
位、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及 尚未核定 为文物保护单位 的不 可移动文物 、 名人故居 、 挂牌保护 院 落、 优秀近现代建筑等文化遗产资源 . 与众多 的老字号 、 北
应新形势 、 新情况 的五 年规划 , 有序开展古都保护与首都 在有利 于古都保护的同时 , 也有利于城市发展 , 首都功能核心 区行政区划调整 , 是有利于北京 古都与 城市建设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 。 其 促进北京城 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的双赢 。
文 两 的新 局 面 。 时 , 同 在 实 国务院批 复的《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 0 2 4年一2 2 年)。 京 历 史文 化 名 城 、 化 遗 产 “ 翼 齐 飞 ” 0 0 0 》 能够得到比区划调整前更加坚实 的经 在 规 划 中 , 京 城 市核 心 功能 区与 历 史 文化 名城 保 护 在 空 文化遗产保护方面 , 北 间上 是重 合 的 。 果 历史 文化 名 城保 护任 务 由原来 的 四个 如 济 支 持 , 利 于 加 快 解决 历史 文 化 名 城 保 护 中遇 到 的各 种 有

北京市城市环境保护方案建议

北京市城市环境保护方案建议

北京市城市环境保护方案建议摘要: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案的提出,为北京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北京市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了建设红线。

为加快北京市历史文化,文化名城环境保护条例的实施。

首先,从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的角度对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案进行了解读。

然后以北京东堂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为例,介绍了具体的保护和修护建议,可以为北京市其他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北京;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东堂2020年10月28日,召开的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

相较于现行条例,此次修订,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到底“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给出了更加明确的答案。

但方案的实施,需要对其内容进行解读,同时也需要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和方案实施建议,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

1.北京市城市环境保护方案的解读1.1保什么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不得随便损坏随便拆。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进一步明确为“市域范围全覆盖”。

修订草案提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范围涵盖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主要包括老城、三山五园地区以及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

保护对象包括:世界遗产、文物;历史建筑和革命史迹;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地区和地下文物埋藏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等9大类。

1.2谁来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行保护责任人制度。

各区政府和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人,均有保护责任。

各区政府,各司其职。

修订草案要求,对于东城区和西城区人民政府来说,禁止破坏各类保护对象及成片传统平房区,实现应保尽保;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及成片传统平房区的保护和有机更新,保护传统风貌;推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促进合理开放利用。

1.3怎么保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随意新建、改扩建。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不同,管控力度各有差异。

《2024年浅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范文

《2024年浅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范文

《浅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城市风貌。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的关系进行浅议,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与意义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拥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北京乃至中国的发展历程,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状与挑战目前,北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中的大规模建设活动可能对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土地资源的紧张,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此外,如何平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的关系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方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提升北京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为首都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另一方面,首都的发展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支持。

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是实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推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发展的策略建议1. 制定科学的规划:根据北京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城市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规划,明确保护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2.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顺利进行。

3.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氛围。

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一、历史古迹保护历史古迹是北京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对历史古迹进行登记、认定和公布,建立保护档案,制定保护规划和修缮计划等。

二、传统胡同和四合院保护传统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市独特的建筑风貌,也是北京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这些建筑,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传统胡同和四合院进行认定、公布和修缮,推广传统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控制传统建筑风貌的改建和翻新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北京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

为了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传承人保护和培养、推广非遗项目等。

四、文物和博物馆事业文物和博物馆事业是北京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北京市拥有众多的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为了加强管理和保护,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文物鉴定和评估、推广文物知识、提高博物馆质量等。

五、历史建筑修缮和再利用历史建筑是北京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这些建筑,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推广修缮技术和建筑材料,鼓励历史建筑的再利用等。

六、古都风貌保护区划定与管控为了保护北京市的古都风貌,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划定古都风貌保护区,对保护区的建筑风貌、高度、密度等进行控制,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破坏性建设等。

七、历史文化街区认定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这些街区,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街区进行认定和公布,制定保护规划和修缮计划等。

同时鼓励居民参与街区的保护和管理,促进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八、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引导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

北京市通过制定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规范,推广优秀案例和技术标准等措施,引导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向有利于历史文化保护的方向发展。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一、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

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 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

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还有4片分布在外城。

大栅栏、鲜鱼口地区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商业街区。

鲜鱼口街东的草厂三条至九条有北京旧城中密集的南北走向胡同,是传统居住区,东、西琉璃厂是传统商业文化街。

二、保护规划的原则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针对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保护原则。

1、重点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原则(1) 要根据其性质与特点,保护该街区的整体风貌。

(2) 要保护街区的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

历史遗存包括文物建筑、传统四合院和其他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建筑构件。

(3) 其建设要采取“微循环式”的改造模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

“生命印记”:历史名城保护的关键——由明北京城垣拆毁所引起的思考

“生命印记”:历史名城保护的关键——由明北京城垣拆毁所引起的思考

“生命印记”:历史名城保护的关键——由明北京城垣拆毁
所引起的思考
杨鸿勋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必须保存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并从北京古都保护的现状出发,提出要挽救历史名城、永葆城市生命印记及其相应举措.
【总页数】7页(P5-11)
【作者】杨鸿勋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
【相关文献】
1.凝聚社会智慧共言名城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访谈 [J], 本刊编辑部
2.凝聚社会智慧共言名城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访谈(续) [J], 文爱平;崔健;刘阳青;王捷
3.关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2020年10月28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J], 李富莹
4.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关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表决稿)》的
说明 [J],
5.关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的说明——2021年1月23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J], 张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古都名城保护
北京市文物局
一、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一)北京城市发展史
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是一座文物众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北京市有包括6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3500余处。

下面是历史上北京各个时期城市发展情况,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考古发现。

(二)北京悠久的社会文化史
北京还拥有悠久的社会文化史,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重要考古发现。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唯一保存纵贯70-1万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周口店遗址自1921年试掘以来共发现27个具有科研价值的化石地点,出土了近200多件人类化石(代表40个猿人个体)、数万件石器和多处灰烬层及近百种动物化石,是世界上同时期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和最具有学术价值的遗址之一。

东方广场旧石器遗址,距今约2.5万年,位于东城区王府井大街东方广场。

1996年,施工工地发现黑色碳迹、动物碎骨及人工打造石片,考古队对2000余平米的遗址进行了8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出土文化遗物2000余件,为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遗址,展示中国首都北京悠久的人类文化,东城区人民政府与李嘉诚先生共同投资兴建了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正式对观众开放。

门头沟区东胡林遗址,距今约1万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东胡林遗址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华地区诸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演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两座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
代早期墓葬,不仅丰富了对东胡林人埋葬习俗的认识,也为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科学依据。

同时,在遗址的下部堆积中发现了时代更早的烧火遗迹及打制石器等,为寻找时代更早的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存提供了重要线索。

平谷区上宅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7500年左右,包括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

上宅遗址位于泃河北岸,现存3500平方米。

北埝头遗址位于洳河南岸,面积5000平方米。

上宅、北埝头遗址属于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遗存,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三)北京文物资源概况
目前北京市有包括6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3500余处。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4处。

已划定公布历史文化保护区43片。

全市注册博物馆的数量由2003年的123座上升到151座,增长22.7 %,以平均每年4-5座的速度递增,博物馆的门类也日趋齐全。

二、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
2005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明确提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明确了“旧城改造”转变为“整体保护”。

我市相继颁布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皇城保护规划》、《旧城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等法规或规划。

我市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工作逐步形成了具有保护价值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等四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三、旧城及胡同四合院保护
在旧城胡同四合院保护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居住者的生活条件,恢复其历史风貌。

采取“保护原貌、有机更新”、“小规模、微循环、渐进式”的方式,以及点、线、面相结合的旧城保护模式,
开展“街巷胡同整治”、“文保区试点”、“平改坡”等工作。

什刹海白米斜街、烟袋斜街、三眼井、南锣鼓巷、前门大街、琉璃厂等试点项目及北二环环境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07至2009年,市、区政府共投入近百亿元。

城四区按照“修缮、改善、疏散”的总体要求,对旧城内平房、胡同进行修缮、整治。

修缮工作涉及4000多个院落,约3万户居民。

四、文物的保护修缮情况
先后制定了“3.3亿文物保护计划”(2000-2002年)、“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2003-2007年)和“北京市文物保护修缮利用中长期规划”(2008-2015年)。

市政府共投入保护经费10余亿元,带动社会配套经费50多亿元。

总体思路是:“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 ,成片保护,形成风貌。

(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北京市投入经费对故宫、天坛、周口店遗址、颐和园、明十三陵、长城等文物进行修缮,并对其环境景观进行保护。

(二)其他文物保护情况
除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市制定计划,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修缮工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文物的保护状况,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在实施修缮后,对社会开放,以充分发挥文物的教育和展示作用,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例如历代帝王庙、明城墙遗址、元大都城墙遗址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在奥运场馆建设中,文物部门在规划阶段即参与奥运场馆建设工作,奥运会场馆的选址避让了北京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地区,并对建设工程涉及的文物进行妥善保护。

与此同时,北京市在奥运场馆、南水北调等城市建设中坚持做好地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丰富的考古工作成果,为研究北京的城市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三)今后的保护规划
北京市已经制定了2008年至2015年的工作规划,市政府每年将投入文物保护修缮专项经费1.5亿元,继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工作。

我的汇报结束,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指正,欢迎各位到北京考察。

谢谢。

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