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秋瑾(1871年-1907年),清末民主女性活动家。
她的音容笑貌,嫣然一笑,便能吸引人眼球。
但她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的家国情怀,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推动了她一生的奋斗事业。
秋瑾曾经写下许多反清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满江红》。
《满江红》原文塞上黄沙百战地,天下谋定而后动。
战士神舟去长安,万里长征人未还。
更闻坠泪辞九重,剑外忽传收蓟北。
都下文武昭红霄,祖宗遗诏训后人:中华思――千载一时――终忍泪下沾衣!《满江红》译文地势险峻的边疆上,黄沙漫天飞舞,百战不殆。
天下事宜谋定然后作为,士兵们乘着神舟踏上去长安的征途,千里长记,人们盼他们无论胜败都快快归来。
可是后来我们听见了战士哭泣的声音,哭泣着要告别九重天,他们忽然接到了收复蓟北的消息。
都下的文官武将,他们清楚它们的责任是什么:为了凝聚祖宗辈出的梦想,为了满足后代的心愿,他们必须不断地思考往事,思考未来!中华民族啊,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此刻,我们要忍住悲伤,把我们梦中想过的圆梦变为现实吧!《满江红》赏析秋瑾的《满江红》感性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悠久传统的千年的感情认同,深深地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情感。
她用精巧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充分地表现出了中国民族的忧患与衷肠。
文章充满爆发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动人的倾向性。
诗歌第一句“塞上黄沙百战地,天下谋定而后动。
”,语气庄重,是对中国传统智慧的回归,饱含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抗击奴隶主、封建主、帝国主义一切侵略者的革命传统和民族奋斗精神。
第二句“战士神舟去长安,万里长征人未还。
”,突显出了中国人的理性与阅历。
在这里,长征是用理性的方式来表现人的历程。
长征本身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体现了对未来的无限信任与期望。
第三句“更闻坠泪辞九重,剑外忽传收蓟北。
”,深表对民族深情厚爱。
秋瑾通过耐心的讲述,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动情态度。
第四句“都下文武昭红霄,祖宗遗诏训后人:中华思――千载一时――终忍泪下沾衣!”则余音袅袅。
柳永满江红的翻译加赏析
柳永满江红的翻译加赏析柳永满江红的翻译加赏析柳永的满江红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大家会怎么翻译和赏析这首词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柳永满江红的翻译加赏析,欢迎参考借鉴。
满江红·暮雨初收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翻译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
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
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
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
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
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满江红字词解释⑴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
柳永始填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为仄韵,为正体。
《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
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
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⑵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
川,指江河。
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⑶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
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⑷苇风:吹拂芦苇的风。
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
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⑸几许:有几个。
短艇:轻快的小艇。
⑹遣:使,令。
行客:词人自谓。
回程:回家的路程。
⑺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
又名富春江。
⑻漠漠:弥漫的样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⑼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
满江红课文
《满江红》原文《满江红》原文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
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江红》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满江红》原文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地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赏析】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哪一首能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
词的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
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
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
“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
“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词的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
“驾长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
《满江红》赏析
《满江红》赏析《满江红》赏析《满江红》这首词是岳飞最为经典的作品,代表了他「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岳飞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下面是由语文迷的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满江红》赏析,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二、注释⑴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⑵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⑶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⑷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⑸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⑹等闲:轻易,随便。
⑺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⑻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⑼朝天阙:朝见皇帝。
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三、译文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
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
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
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
壮志同仇俄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
我要从头再来重新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四、参考赏析1.创作背景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
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
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精选18篇)
满江红原文及赏析满江红原文及赏析(精选18篇)《满江红》蕴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诞生地就在庐山东林寺。
多少年来,人们研究《满江红》,为寻找岳飞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费尽周折而不得。
下面小编带来满江红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您!满江红原文及赏析篇1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翻译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
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
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注释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风尘:指战乱。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沟壑:溪谷。
缨:绳子。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河洛:黄河、洛水交汇的洛阳地区。
这里泛指中原。
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
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译文我带着遮阳的帽子,略显萧瑟,偶然从信陵祠堂下面经过。
眼中含着泪水,荒凉的台阶上落满枯败的叶子,留宿河南开封。
九月的大风把帽子吹得随风飘零,走廊的大部分雨水飘洒屋瓦之上。
乌桕树的叶子经秋霜而红,叶子散乱状朝着破烂的墙边伸展。
过去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交织在一起,十分诧愤,怨恨自己的身世,因此受牵连。
假如信陵君仍然在世,一定会给我留下怜爱的余地。
难道我还不如毛公、薛公那些人吗?信陵君难道甘愿比平原君、孟尝君低一等吗?感慨侯嬴,泪水尽情流淌也觉得不够悲伤。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信陵君祠:故址在河南开封。
信陵君,即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昭王少子,封于信陵(河南宁陵),与春申君、平原君、孟尝君并以养士好客称,有“战国四君”之誉。
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种遮阳帽,以藤席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缘,如同斗笠。
古人常以“席帽随身”指辛勤求取功名。
聊萧:冷落、萧瑟。
东京:指开封。
开封战国时为魏国首都,名大梁。
自五代至北宋,皆号东京。
惊风:大风。
落帽:晋孟嘉在九月九日随桓温游龙山,风起吹落孟嘉的帽子,而孟嘉竟不知觉,桓温命孙盟作文嘲嘉。
飘瓦:飘洒屋瓦之上。
此化用李商隐《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诗意。
桕(jiù):即乌桕树,叶经秋霜而红。
离披:散乱状。
从:因此。
讵(jù):难道。
毛薛辈:指信陵君门客毛公、薛公。
二人皆魏处士,秦国乘信陵君留赵不归出兵伐魏。
二人冒死劝信陵君归国,解救魏国大难。
宁:难道。
原尝:指与信陵君齐名的平原君、孟尝君。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引言:《满江红》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原文翻译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
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
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
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
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
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
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
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诗意赏析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
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
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
“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
“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
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
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
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
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
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岳飞《满江红》全文
岳飞《满江红》全文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将领和抗金名臣。
他在战场上英勇善战,以忠挚和坚定的爱国精神著称于世。
岳飞也是文化名人,他的《满江红》被誉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爱国诗歌之一,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气势恢宏、激越慷慨的《满江红》全文。
一曲红衣,半醉颓唐,满江红,潇洒是豪情万丈。
作为《满江红》第一句开头,己经表达了岳飞一反俗气的心态。
他不惧水势,踏浪而来,红衣飞扬,宣扬他的气概和豪情。
他的拼搏精神使得他浑身生发出“潇洒”和“万丈豪情”。
二曲忠魂,三度鼓欠,一声吼,谁堪俊杰?在这里,岳飞借助忠魂这一字眼表达了他之为陈村之士立志抗金的决心。
“三度鼓欠”也暗示了岳飞带兵抗金的经历,他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远超常人。
岳飞一声吼声震天动地,谁能够匹敌。
三曲江山,万木霜天,红旗卷,白旗翻,顺流逆流英雄豪气。
在这里,岳飞通过唱出满江红来表达他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浴血奋战,在战争中所经历的挑战和压力。
白旗翻和红旗卷暗示了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岳飞所经历的挑战和压力是无人能够想象的。
四曲险恶,千沟万壑,攀过自,龙回头,与天斗、与地斗、划破长空勇豪气。
第四句歌颂了岳飞在险恶的环境中不畏惧,他爬上千沟万壑,攀过自己,展现出无比的勇气。
在战场上,岳飞与天斗、与地斗,气势冲天,划破长空,勇气无比。
五曲雪花,映空飞舞,山河起,浪花追饮,雄赳赳,气昂昂,为国呼唤新豪杰。
这一句写的是岳飞在战场上无比激情的表现。
雪花映空飞舞,山河起伏,浪花追饮,岳飞勇猛非凡,充满了崇高的爱国精神,低唱垂首,望城关。
烈风吹起,吹起我的红旗,为国呼唤新豪杰。
六曲大公无私,宜将剩勇追穷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缚勾践三百首。
在这一句中,岳飞表达了他纵身一跃,于须臾燃烧极光——绝不吝惜身体的任何一部分。
岳飞借用勾践悬吊三百首的典故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必须勇往直前,勇敢前行。
岳飞《满江红》全文,通篇富有爱国主义思想,表达了岳飞无坚不摧的忠诚和勇气。
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
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诗】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独思浙③。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注释】①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
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⑤烈:刚烈。
⑥肝胆:指真诚的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翻译】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1满江红·怀子由作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翻译清澈的颍水向东流去,望着江面行船远去,船帆若隐若现,心中愁苦。
为官四处奔走,走过千山万水,经历风波险恶。
我辜负了当年与你对床夜语,早退隐居的约定。
这一生聚少离多,白发徒生。
在黄河畔饮酒,想起往日情由,无限感慨。
虽然分离多年,旧事却恍如昨日般清晰。
经历了多年磨难心酸,终于快有归去的喜信了。
到那时,和你在这残春出游池上,看落花如雪。
注释子由:作者弟弟苏辙字,当时他在京都汴梁任门下侍郎。
清颍:颍水,源出河南登封县西南,东南流经禹县,至周口镇,合贾汝河、沙河,在颍州附近入淮而东流。
孤帆明灭:一叶船帆忽隐忽现。
宦游:在外做官。
孤负:辜负。
林下意,指相约退出官场,过退隐生活的话。
萧瑟,指雨声。
生华发:花白的头发脱落。
“一尊酒”二句:此时苏辙在黄河边的汴京(开封),故苏轼向黄河侧遥举一杯酒,表示祝福。
尊,通“樽”,酒杯。
恍如昨:仿佛如同昨天。
花如雪:落花如雪之零乱。
赏析词的上片即景抒情,抒发了对兄弟之间长期不得相见的深深感慨和对弟弟的深切怀念,下片追忆从前,希望能有机会到京城与弟弟见上一面,并想象兄弟相会汴京的欢悦情景。
第一句就说“清颍东流”,很符合他这种“、喜临水”的爱好。
当时京师与颍州之间的交通,大都靠走水道。
苏辙在京师任职,如果来颍州,无疑也将是泛颍水,所以说“愁目断,孤帆明灭”。
“孤帆明灭”极见盼望之切。
由盼望兄弟远来相聚,从而联想到自己的宦游无根,相隔千山万水,写得非常平实。
“孤负当年林下语,对床夜雨听萧瑟。
”苏轼与苏辙从小一同读书,形影不离。
成年之后,不得已而分手仕宦四方,分手前,曾有感于韦应物的“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诗句,相约以后早退,共享闲居之乐。
《满江红》全文诗词
满江红满江红(毛泽东)满江红南山红花北海棠两岸春风自相当纵使潮头千万里奈何沙鸥戏海浪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朱颜?朱颜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滔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满江红是毛泽东于1961年4月太行山的群众大会上创作的一首诗。
毛泽东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思想内涵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国未来的美好憧憬。
诗中的“满江红”一词是对中国革命的比喻,意味着革命的浩荡洪流如江水一般滔滔不绝。
毛泽东用“南山红花北海棠”描绘了革命的红色风潮,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
这里南山和北海棠一词也寓意着南方和北方的革命力量相互呼应、相互支持。
诗中写道“纵使潮头千万里,奈何沙鸥戏海浪”,表达了对革命的乐观态度。
不管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革命者都要勇敢地面对,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沙鸥戏海浪的场景则进一步突出了革命的浩荡潮流,显示了中国革命不可阻挡的力量。
诗中的“朱颜”指的是美女,暗指中国未来的美好前景。
毛泽东通过对美女的描述,表达了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望。
他描述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场景,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一描写展现了长江辽阔壮美的风景,以及革命者追寻理想的决心和坚定信念。
诗中提到的“滔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绘了中国历史的壮阔画卷。
不管是三国周郎的赤壁之战,还是岳飞的砥砺奋斗,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毛泽东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
诗的最后几句以“公瑾”和“小乔”为主线,回顾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
毛泽东通过描写周瑜和小乔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赞颂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岳飞的《满江红》原文注释与赏析
【导语】岳飞(岳武穆,1103年3⽉24⽇-1142年1⽉27⽇),字鹏举。
中国历军事家、书法家、抗⾦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岳飞的《满江红》原⽂注释与赏析,欢迎阅读!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功名尘与⼟,⼋千⾥路云和⽉。
莫等闲⽩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缺。
壮志饥餐胡虏⾁,笑谈渴饮匈奴⾎。
待从头收拾旧⼭河,朝天阙。
【注释】:凭:倚靠。
处:时候。
三⼗:指年龄。
尘与⼟:谓征战中奔波劳累。
⼋千:⾔征途之漫长。
云和⽉:披星戴⽉,谓夜以断⽇地⾏军战⽃。
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
靖康元年(1126),⾦后攻破汴京,掳徽钦⼆帝北去。
贺兰⼭:在今宁夏回族⾃治区。
缺:⼭⼝。
朝天阕:朝见皇帝,天阕,皇帝的宫殿。
【赏析】:此词感情慷慨悲凉,⾳调激越⾼亢,充满爱国激情。
词中表现出作者对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和对敌寇的刻⾻仇恨。
陈廷焯盛赞此词⽈:“何等⽓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焉。
‘莫等闲’⼆语,当为千古箴铭。
” 扩展阅读:岳飞的主要作品 诗⽂ 岳珂《⾦佗稡编·鄂王家集》收录的岳飞诗⽂有律诗《题翠岩寺》《寄浮图慧海》,词《⼩重⼭·昨夜寒蛩不住鸣》,题记《五岳祠盟记》《⼴德军⾦沙寺壁题记》《东松寺题记》《永州祁阳县⼤营驿题记》。
宋·赵与时《宾退录》还收有岳飞绝句《题青泥市寺壁》。
《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在南宋晚期的《藏⼀话腴》、《鹤林⽟露》中都有记载,此词从明代开始被⼴泛传诵。
此外流传下来的岳飞诗词还有《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池州翠微亭》《过张溪赠张完》《题雩都华严寺》《宝⼑歌书赠吴将军南⾏》《题骤马冈》《题鄱阳龙居寺》等。
书法 岳飞虽出⾝⾏伍,但⾃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勤奋好学,⽂武双全。
书法以⾏、草为主,畅快淋漓,龙腾虎跃,⽓韵⽣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有⼀种淳正之⽓,颇含⽂⾂⽓质。
岳飞的《满江红》全文和意思
岳飞的《满江红》全文和意思有人说,岳飞即满江红,满江红即岳飞,当真如此下面是岳飞的《满江红》全文和意思,欢迎阅读了解。
原文: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阑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凭借着栏杆之处,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
抬头朝着远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
年已三十,虽建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战斗有如披云戴月。
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年的头发华白,换来空空的悲伤凄切。
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息灭!驾驶战车,冲破阻拦象踏破贺兰山的空缺。
英雄的志气要象饥饿一样狠狠吃掉敌人的肉,要在说说笑笑之间口渴了喝尽敌人的血,等待着从头收拾整理旧时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宫阙。
岳飞《满江红》鉴赏摘要:宫怨诗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一样,也是唐人喜欢吟咏的题材。
唐代宫怨诗歌的数量很多,其中也有不少是洛阳宫怨诗,揭露了宫廷妇女的不幸和痛苦,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本文从具体唐代洛阳诗歌着手,阐述了唐代洛阳宫怨诗的表达宫女的哀怨之情、寄托文人自身的思想感情、抒发盛衰之感等思想内容,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唐代宫怨诗提供条件。
关键词:岳飞满江红爱国热情一、悲壮词人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在历史的长河中杰出的诗人辈出,但又能文又能武的就不多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岳飞,就在那个时候出现了。
岳飞,字鹏举,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在军事方面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
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
由于坚持抗敌,不同意议和而死于奸臣秦桧“莫须有”的罪名之下,年仅39岁。
岳飞能文,在戎马倥偬中写作了许多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篇,收于《岳忠武王文集》(或《岳武穆集》)。
满江红原文及翻译注释
满江红原文及翻译注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是为您带来的是满江红原文及翻译注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满江红》作品介绍《满江红·暮雨初收》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词的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傍晚雨后萧瑟之情,后半段写渔人归家之景,反抒词人归思之情;下片写桐江一带的奇山异水,引发词人倦于游宦的心绪及渴望归隐的愿望。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满江红》原文满江红⑴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⑵。
临岛屿、蓼烟疏淡⑶,苇风萧索⑷。
几许渔人飞短艇⑸,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⑹,伤漂泊。
桐江好⑺,烟漠漠⑻。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⑼,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⑽,平生况有云泉约⑾。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⑿,从军乐⒀。
《满江红》注释⑴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
柳永始填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此词为仄韵,为正体。
《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
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
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⑵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
川,指江河。
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⑶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
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⑷苇风:吹拂芦苇的风。
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
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⑸几许:有几个。
短艇:轻快的小艇。
⑹遣:使,令。
行客:词人自谓。
回程:回家的路程。
⑺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
又名富春江。
⑻漠漠:弥漫的样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⑼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
在桐江畔。
⑽游宦: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
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⑾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
满江红原文及翻译
满江红原文及翻译满江红原文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满江红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满江红·怀子由作北宋·苏轼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樽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翻译:清澈的颍水向东流淌,我满怀愁绪地看着江上若隐若现的孤帆远去。
在这凄清的贬谪之地,青山之下白浪飞翻,你我万里相隔实难望见。
想到就这样白白辜负当年的归隐之约,如今卧床听雨也是这般萧瑟。
唉!深憾此生总与你匆匆相别,这种无奈的感觉不禁让我白发虚增。
我在这黄河岸边祭下一樽美酒,将你我那无尽的过往从头细数。
你我二人那日相见恍若眼前,但在不知不觉间却已过去了悠悠岁月。
我衣襟上愁苦的泪痕隐约还在,但眉间喜气却已暗示你我重逢在即。
待到重逢日,我定要和你同游池上,到如雪落花中寻觅春天的痕迹。
主旨:此词当为怀念胞弟,追感前约之负,厌于官场倾轧,企盼归隐休闲之乐而作。
字词解释:(01)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
用入声韵者居多。
(02)“清颍”,“颍”,颍水,淮河支流颍水。
颍州滨临颍水,在其下游。
《嘉庆一统志》卷二五《河南府一·颍水》:“阳城县阳乾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
过郡三,行千五百里。
”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03)“目断”,元本作“来送”。
(04)“孤帆明灭”,元本作“征鸿去翮(翮,音禾,羽根,此指鸟翼)”。
(05)“宦游”,元本作“情乱”。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6篇)
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6篇〕《满江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篇一原文: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译文长江、汉江从西方奔流直下,在黄鹤楼望去,浩淼的江水如葡萄般碧绿澄澈。
江水相通,好似都带着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这便是锦江的春色。
你是在陕州留有爱民美誉的通判,我却是思乡未归的浪子。
面对这里的景色怎能没有感情,我将会殷切的述说。
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祢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
只能空对鹦鹉洲,苇花依旧萧瑟。
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
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
注释满江红:《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
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
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
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
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
亦可酌增衬字。
南宋姜夔改作平韵,附着于后,那么情调俱变,但用者不多。
朱使君:朱寿昌,安康叔,时为鄂州〔冶所今湖北武汉武昌〕知州。
使君,汉时对州郡长官之称,后世如唐宋时就相当于太守或刺史。
江汉:长江和汉水。
高楼:指武昌黄鹤楼。
蒲萄:喻水色,或代指江河。
语出李白《襄阳歌》有“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
岷峨句: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
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称濯锦江,相传其水濯锦,特别鲜丽,故称。
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
〞南山:终南山,在陕西,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
遗爱:指有惠爱之政引起人们思念。
《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孔子闻郑子产卒时“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剑外:四川剑门山以南。
苏轼家乡四川眉山,故自称剑外来客。
《江表传》:晋虞溥著,其中记述三国时江左吴国时事及人物言行,已佚,《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多引之。
《满江红》古诗译文及解析
《满江红》古诗译文及解析原文: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译文长江、汉江从西方奔流直下,在黄鹤楼望去,浩淼的江水如葡萄般碧绿澄澈。
江水相通,好像都带着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这便是锦江的春色。
你是在陕州留有爱民美誉的通判,我却是思乡未归的浪子。
面对这里的景色怎能没有感情,我将会殷切的述说。
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祢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
只能空对鹦鹉洲,苇花依旧萧瑟。
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
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
注释满江红:《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
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
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
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
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
亦可酌增衬字。
南宋姜夔改作平韵,附着于后,则情调俱变,但用者不多。
朱使君:朱寿昌,安康叔,时为鄂州(冶所今湖北武汉武昌)知州。
使君,汉时对州郡长官之称,后世如唐宋时就相当于太守或刺史。
江汉:长江和汉水。
高楼:指武昌黄鹤楼。
蒲萄:喻水色,或代指江河。
语出李白《襄阳歌》有“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
岷峨句: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
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称濯锦江,相传其水濯锦,特别鲜丽,故称。
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
”南山:终南山,在陕西,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
遗爱:指有惠爱之政引起人们怀念。
《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孔子闻郑子产卒时“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剑外:四川剑门山以南。
苏轼家乡四川眉山,故自称剑外来客。
《江表传》:晋虞溥著,其中记述三国时江左吴国时事及人物言行,已佚,《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多引之。
《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
《满江红》古诗原文及翻译满江红古诗原文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古诗翻译我怒发冲冠,靠在栏杆处,一场急骤而来的雨刚刚停歇。
抬头望眼,向着天空大声呼叫,豪壮的胸怀激动剧烈,三十年功绩名位成了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
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独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耻辱,尚未洗去。
作为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着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的营垒。
壮士们打仗饿了就吃匈奴的肉,谈笑渴了就饮匈奴的血。
我要重新,收复旧日国家的疆土,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满江红古诗赏析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
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
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志愿。
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
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
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
下片,“靖康耻,……朝天阙。
”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
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
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满江红》作者岳飞介绍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
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满江红原文注释翻译
满江红原文注释翻译满江红原文注释翻译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满江红原文注释翻译,欢迎查看。
满江红原文《满江红》作者:[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注释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满江红翻译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
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
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一:满江红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侍从头、收拾旧山河”。
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
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
《满江红》全文
《满江红》全文《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作者:岳飞(1103-1142)字鹏举,精忠报国之人,着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
汉族。
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注释】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
等闲:轻易,随便。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凭借着栏杆之处,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
抬头朝着远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
年已三十,虽建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战斗有如披云戴月。
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年的头发华白,换来空空的悲伤凄切。
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息灭!驾驶战车,冲破阻拦象踏破贺兰山的空缺。
英雄的志气要象饥饿一样狠狠吃掉敌人的肉,要在说说笑笑之间口渴了喝尽敌人的血,等待着从头收拾整理旧时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宫阙。
背景解说:绍兴六年(1136)岳飞率军从襄阳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直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黄龙府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退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怒发冲冠胸中的怒火好似火山一样爆发。
词人独自登楼凭栏眺望,想到中原,山河破碎,二帝被掳,生灵涂炭。
于是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
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回顾过去“三十功名尘与土”,绍兴四年(1134),岳飞正值30岁,回首往昔,数十年抗战,艰危险绝,尘满征衣,但对国家的贡献还很小,当下的功名、事业犹如粪土,微不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秋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
1、导入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问题导学
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中的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不因人热”,因:依靠。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
比喻为人孤僻高傲。
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
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
’灭灶更燃火。
”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
惟其如此。
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
用下列句式说话:
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
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总结:
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三、自学探究
四、展示点评
五、拓展延伸
中考链接: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中“终破楚”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牢笼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