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1.3《经济的繁荣》 同步练习
1.3 经济的繁荣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三课时 经济的繁荣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一:徐光启《农政全书》中描写道:“甘薯所在,居人便有 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 材料二:明朝谚语:“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材料三:湖南某镇在明嘉靖时“商贾四集”“居民不下四五千 家”,清乾隆时,“十里以内,居民相接”“商贾云集于四方, 市井数盈于万户”“名为镇,而实具郡邑城郭之势”。 (1)“甘薯”的原产地在哪里?为什么“民间渐次广种”?广 种甘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什么现象?21世纪教育网版权
从景德镇的瓷器制作过程和课文中的描述,你能 说出景德镇生产有哪些特点?
分工细密、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种类繁多。
矾 红 彩 藏 草 瓶
青花 海水 云龙 瓷扁 瓶
粉彩 镂空 六角 套瓶
祭蓝釉锥把瓶
施复夫妇二人是苏州盛泽镇上的小户人家,养有一子, 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自己缫丝、织绸,过 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他们就添置了三四十 台织机,成了大机户,雇人织绸,他们采用计时或计 件方式向机工付酬。他们织出的绸缎是市场上的抢手 货,人们争相购买。—冯梦龙《息? 答:清朝前期的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出口大于进口)。 (2)结合所学内容和课文第11页的资料,说说清 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答:清朝前期的中国经济实力居于世界前列。
四、当堂训练(10分钟)
完成作业纸《课后练习》 12-13
12(1)改土归流 (2)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13(1)①不同态度:A明朝统治者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 B清朝统治者比较积极主动,采取了怀柔政策,以笼络各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 ②启示:要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 (2)①在西北地区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 整个新疆地区事务 • ②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 • • • •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1.3《经济的繁荣》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1.3《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康熙、乾隆时期,丝织生产超过苏州、杭州的城市是()A. 无锡B. 广州C. 南京D. 松江2. 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A.纺织业B.旅游业C.运输业D.服务业3. 全国人口达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的情形出现在( )A.明朝时期B.康熙时期C.乾隆时期D.顺治时期4. 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原因不包括()A.政府的重视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C.重视农业生产D.推行垦荒政策5. 清朝前期,我国商业发达,形成一些大的商帮,乾隆时期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的商帮是()A.徽商B.晋商C.浙商D.粤商6.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新的工商业城市的形成和集镇的兴起,都使商业资本空前活跃起来。
当时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①北京②上海③江宁④洛阳A.①④B.①③C.②④D.①③④7. 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
这段话反映了()A.人口剧增B.耕地面积增加C.土地兼并恶性发展D.重农抑商8. 清朝前期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表现有( )①推广种植高产作物②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④形成一些大的商帮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 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10. 清朝前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最典型的有()①晋商②徽商③闽商④冀商⑤浙商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D.③④⑤11. 清朝前期,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大城市不包括()A.北京B.江宁C.扬州D.吴江县盛泽镇12. 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④18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13. 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经济的繁荣》课件
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的新变化
被雇用 ——资本主义的萌芽
早
早
期
期
资
机
机
雇
本
户
工
佣
家
工
雇用
人
结合上述资料和所学内容,总结归纳 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体现。
资料 : 明朝中后期,杭州手工业行业达360种;广东
佛山冶铁业,一日出铁六七千斤;江西景德镇有 3000多座窑,民窑居多;嘉兴已使用新式的纱绸机,并且 显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情势。
帮已经形成,
归纳一下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繁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农业(种植制度、新技术、新品种)
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
2、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显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商品经济的繁华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②商帮的形成
4、海外贸易的发达
这一时期,农业仍旧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旧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 农民基本的生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
• 生产目的 自给自足
生产商品,用于交换
• 劳动方式 自己劳动 • 生产规模 小
雇佣劳动 大
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的新变化
在清朝,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台湾的熬糖业、 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都显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1、手工业行业多 2、生产技术进步 3、经营方式变化(民营工业占主要地位) 4、经营情势变化(雇佣劳动,分工协作)
三、商业的发展
南都:今南京。市井上店铺林立,店铺前悬挂着招牌,有的写着“西北两口 皮货发客”,有的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这说明当时的南京除销 售本地商品外,还销售来自外地乃至海外的东西。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同步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清朝乾隆年间,一位英国商人到中国出售货物,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宣政院B.市舶司C.广州十三行D.军机处2. 清王朝自认为“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形成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A.君臣们愚昧无知,自傲自大B.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D.政治黑暗腐败3.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B.积极发展对外交往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D.屈从于列强的侵略4.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八股取士B.试题类型繁多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D.考生可发表个人见解5.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行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6. 清乾隆年间,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开放一处通商口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这一处位于( )A.上海B.京师C.广州D.福州7.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C.使清朝长治久安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8.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A.重本抑末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鼓励海外贸易D.禁海政策9. 下图是1785年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此种情况反映了这个时期清朝(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C.坚持重商轻农政策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10.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1.3《经济的繁荣》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1.3《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据载,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富甲天下”“地值寸金”的城市是()A.北京B.扬州C.苏州D.杭州2. 全国人口达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的情形出现在()A.明朝时期B.康熙时期C.乾隆时期D.顺治时期3. 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
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A. 元朝后期B.明朝前期C.明朝中期D.清朝前期4. 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①人口密度过大②人地矛盾逐渐突出③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④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 下面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工商业市镇兴起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
下列不属于其表现的是( )A.苏州“十万烟火”,富甲天下B.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C.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D.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普遍种植7. 山西人擅长经商。
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
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
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8.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如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已经名闻天下,被称为“四大镇”。
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A.农村集市B.城镇市场C.区域性市场D.全国性市场9. 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边境贸易繁荣C.城市中坊市分置D.商业市镇兴盛10. 下面是清朝前期部分年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统计表,可以看出当时( )时间17世纪70年代18世纪50年代18世纪70年代人口数量(亿) 1 2 3耕地面积(亿亩) 6.08 7.09 7.16A.人口数量缓慢增长B.耕地面积大幅增长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11. 清朝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A.水陆交通发达B.兴起了许多商业城镇C.出现大型的商帮D.出现“交子”12. 朝前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的手工业工场位于()A.苏州B.江宁C.洛阳D.杭州13. 与以前各代相比,清朝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特点有( )①推广种植从国外引进的作物②商品经济空前活跃③形成一些大的高帮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③③14. 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万人,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1. 明朝(1368-1644)2. 清朝(1616-1636-1912):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 明清典型民族政策:明:防御政策(增修长城);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 2. 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明至清前期,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农业①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如“多熟制”种植制度,农业的形成,大量新品种的培育等②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如甘薯、玉米);手工业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棉纺织业(松江)、制瓷业(景德镇)特别发达;(了解即可)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③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业①工商业市镇兴起;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③海外贸易活跃(表现:商品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流入)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设置台湾府(意义: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女真) 17世纪初16361644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朝中期,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清朝,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5.2.2 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1. 晚明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科技的发展;3. 科技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4. 整体表现: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 皇权膨胀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 1.2. 清朝:设立军机处讨论决定):3、皇权高度膨胀带来的消极后果:①造成皇帝决策独断性、随意性。
2020春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经济的繁荣5.1.3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第三框经济的繁荣[见学生用书P7]1.农业的发展(1)农业技术的进步:明朝至清朝前期,__精耕细作__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北方黄河流域形成了__两年三熟制__和__三年四熟制__,南方长江流域采用多种形式的__一年两熟制__,闽江和珠江流域一些地区形成__一年三熟制__。
(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3)引进外来品种:一些原产于南美洲的高产且适应性强的__甘薯__、__玉米__等作物引进中国,并且逐步推广。
2.手工业的发展(1)手工业繁荣①__棉纺织业__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
②榨油、粮食加工、制瓷(__该行业中心在景德镇__)、采矿、冶铁、造船等手工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③在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产量上超过前代。
(2)__民间私营手工业__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了__主导__地位。
(3)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①出现时间:__明朝中期__以后。
②出现地区、行业:苏州(丝织业中心)、松江等地的__纺织业__中。
③特点:以__生产商品__为目的的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他们采用__计时或计件__方式向机工付酬。
④认识:这种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劳动效率较高的经营形式,已经带有__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__的特点。
3.商业的发展(1)原因: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产品与手工制品大量投入市场,__商品经济__活跃起来。
(2)表现①__工商业市镇__的兴起:除了北京等大城市日益繁荣外,在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市面繁荣;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
②__商帮__的形成:商品生产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工商业市镇的兴盛,给商人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随着商人数量的增长,逐渐形成了资本雄厚的地区性商人群体——商帮,著名的有__徽商__、__晋商__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1.3《农耕文明的繁盛》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3)——农耕文明的繁盛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6 题知识迁移例题讲解(总分 20 分,共 2 题)1. (10分) 例1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
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A. 南京B. 松江C. 广州D. 景德镇2. (9.99分) 例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中期以后,在一些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方,一些行业稀疏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
(1)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 材料所描述的情况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3) “机户”和“机工”各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属于什么性质?能力训练基础达标(总分 60 分,共 12 题)3. (5分) 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指()A. 唐宋时期B. 明清时期C. 秦汉时期D. 元明时期4. (5分)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的是()A. 形成一些著名的商帮B. 中国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C. 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D. 松江一带棉纺织业发达5. (5分) 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①许多农村发展为工商业市镇②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③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④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6. (5分) 据记载,我国古代苏州城中曾出现这样一件事:由于苏州税官的横征暴敛,苏州许多机户关门停工,全城失业的机工有万余人。
在葛成的带领下,苏州机工展开了抗税斗争。
这件事最早有可能发生在()A. 秦汉时期B. 宋元时期C. 明朝中期以后D. 清朝初期7. (5分) 明清时期,“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了()A. 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比较发达B. 景德镇的制瓷业繁荣C. 松江地区丝织业比较发达D. 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8. (5分) 明清时期,苏州出现了“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1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1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赞颂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2. 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①岳飞抗金②郑成功收复台湾③文天祥抗元④雅克萨之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清朝乾隆时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A.伊犁将军B.盛京将军C.驻藏大臣D.乌里雅苏台将军4. 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众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这期间,担任后卫的9000名土尔扈特能干,在与追兵的殊死搏斗中全部壮烈牺牲。
当时的“追兵”是指()A.沙俄军队B.英国军队C.倭寇D.葡萄牙军队5.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的两端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
下列皇帝中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6.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
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7. 康熙时,针对台湾如何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
”康熙据此采纳制定的对台措施最主要意义是()A.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B.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C.肯定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D.促使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8. 下图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评价,你认为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④摧残了文化控制了思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教案1
②汉武帝:代表这个历史时期的皇帝。
③农耕经济:支撑国家繁荣的经济基础。
④推恩令: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重要政策。
⑤郡国制:加强地方统治和管理的制度。
3.句或表述
① “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措施和农耕经济的繁荣,为我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 “农耕经济的繁荣背后,是汉武帝时期科技进步、水利兴修等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典型例题讲解
八、典型例题讲解
1.题型一:选择题
题干: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主要措施不包括以下哪项?
A.推行“推恩令”
B.设立郡国
C.发展商业贸易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措施的掌握。通过排除法,学生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2.题型二:简答题
题干:请简述汉武帝时期农耕经济繁荣的表现。
7.历史意义的解读:深入剖析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意义,包括对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8.历史启示:从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9.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学习汉武帝时期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10.历史学习的方法:介绍如何有效地学习历史,包括研究史料、分析历史事件和思考历史意义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观点的论述能力。学生需要结合历史实际,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和论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主要讲述了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措施和农耕经济的繁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大一统国家的概念,掌握汉武帝时期的统一措施,以及农耕经济在这个时期的繁荣表现。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影响;2.农耕经济在汉武帝时期的繁荣表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同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不准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C.封闭关口,固守疆域D.禁止中国对外贸易2.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觉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其中“大帝国”是指()A.唐朝B.元朝C.宋朝D.清朝3. “康乾盛世”时期,哪座城市丝织生产超过苏州、杭州,成为新兴丝织业中心()A.松江B.广州C.南京D.无锡4.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②压制打击工商业③鄙薄科学技术④白银大量外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 清初曾厉行禁海,规定“片板不准下海”。
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 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英国商人洪仁辉第二次率领商船到宁波贸易。
乾隆皇帝担忧“洋船至宁波者甚多。
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一澳门矣,于海疆重地,民风土俗,均有关系”,于是,下令实行“一口通商”政策。
这表明乾隆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B.防止清统治出现危机C.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D.清政府骄傲盲目自大7. 清初曾推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
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以下学习卡片,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9. 清朝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信函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A.禁止对外贸易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禁海政策D.重本抑末政策10. 下列关于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B.机户开设“机房”,雇用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C.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D.许多大商户掌握大量资本、原料和织机,是早期的资本家11. 历史上被称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指的是下列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12. 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宋代的经济繁荣》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宋代的经济繁荣》课件宋代的经济繁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该时期的经济繁荣为后代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宋代,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农业生产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本文将从农业、商业和手工业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经济繁荣。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宋代农业生产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首先,由于宋代政权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许多措施被采取以促进农民的生产。
例如,加强对农田的水利工程建设,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其次,宋代实行了均田制,平均分配土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宋代农业技术也不断改进。
像种植新的作物如染料作物蓝靛和柑橘等在宋代开始广泛种植。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田的产量,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商业的繁荣宋代的商业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自从北宋首都建立在京城开封后,商业中心向北方转移,这为商业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通商制度和货币制度的改革也为商业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宋代对外交往频繁,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推动了经济交流。
此外,宋代的手工业和纺织业也发展迅速,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制造业通过提高工艺和生产效率,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并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三、手工业的发展宋代的手工业是当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宋代,陶瓷和丝织品的生产达到了顶峰。
由于北方的黄河和南方的长江交通便利,陶瓷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不仅如此,宋代的瓷器也远销海外,成为世界贸易中的一大特色。
同时,丝织品也是宋代手工业中的重要产品。
南方地区的丝织品产量很高,江南的苏州更成为了著名的织造中心。
这些手工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商品种类,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
在该时期,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宋代的经济繁荣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对后来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明清帝国的兴替)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教学课件
1、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概况。 2、农民起义得到农民支持原 因是什么?(提示:从起义军 的口号和做法角度思考) 3、明朝衰亡,清兵入关是因 为红颜祸国吗?明朝灭亡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
起义军的做法满足 了农民对土地、粮 食的需求。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①明朝后期,政府日趋衰败,官
明治维新
导言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 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 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 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 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 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 相同的命运。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 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德
川
幕
府
统 治
士
的
构
成
红、正蓝、正白、镶
黄、镶红、镶蓝、镶 八 白八旗。满洲制度规 旗 定,“八旗子弟,人
铠 尽为兵”,因此八旗
甲 的编制是军事的编制。
清朝统一全国
(1)背景: 1、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 推翻明朝。
2、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 败起义军。
3、起义军在山海关战败后撤出北京。
(2)行动: 清军长驱直人,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将辽 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
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
1.原因:
(1)清初的二三十年间,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 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 人剃发梳辫等弊政,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2)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 福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3)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清。
2.结果:
(1)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 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5.1.3《经济的繁荣》导学案
课题:5.1.3 经济的繁荣一、学习要求:1.学会例举明清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这一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2.提高识读图表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问题导学:(一)预习全文梳理质疑认真阅读课本P8--11(包括黑体字、小字、图片),思考并用铅笔在书本中划出以下问题的答案:1、明至清朝前期,中国经济的繁荣体现在哪些方面?各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体现?(二)课堂探究解决问题1、你能从上述表格中获得哪些信息?三、知识框架经济的繁荣方面表现总结:四、课堂检测:1.明朝至清朝前期,中国的经济继续发展,并在农业、手业、商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这些“新气象”体现在(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②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出现③资本雄厚的地区性商人群体形成④大量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推广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吴江县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
而到了清朝前期,已经是“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从盛泽镇的繁荣可以看出,清朝前期()A.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B.全国商业网形成C.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大商帮的出现五、课后作业5.1.3经济的繁盛一、选择题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
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 )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2.明至清前期,中国的农业得以发展的原因有( )①新的耕作制度的形成②农业新品种的引进③农业技术的进步④农业机器的使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属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 )①商帮的形成②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③工商业市镇的发展④国际贸易的频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下图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的情况,该图反映了 ( )①清朝的城市生活丰富多彩②清朝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③地区性商人群体大量涌现④清朝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16世纪,中国的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深受欢迎。
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1.3《经济的繁荣》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1.3《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清朝时期号称“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商业城市指()A.北京B.苏州C.南京D.汉口2. 清朝前期为了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植的高产作物是()A.玉米、甘薯B.玉米、水稻C.小麦、水稻D.棉花、茶叶3. 谚语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
谚语由“苏湖熟,天下足”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说明了()A. 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B. 宋元时期商业繁荣C. 古代北方经济的发展D. 古代南方成为工业中心4.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新的工商业城市的形成和集镇的兴起,都使商业资本空前活跃起来。
当时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①北京②上海③江宁④洛阳A.①④B.①③C.②④D.①③④5. 明清时期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自给自足的封建小生产B.明清的大商人很多C.明清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6. 清朝年画《新正逛厂甸》中的厂甸位于北京外城,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商贾和小贩云集,摆摊设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形成交易市场。
此画反映的风貌是( )A.农产品投入市场B.商帮形成C.白银广泛使用D.商业繁荣7.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犹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
这种“集市社会”反映了()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8. 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①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②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④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 下列对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B.对手工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C.对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D.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10.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5.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教案2
1. 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课堂活动中,我发现有时候讲解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参与互动的时间不足。我需要更好地把握课堂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2. 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未能充分满足: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存在差异,我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0. 现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简要介绍我国现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状况,如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等。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情境模拟:我在课堂上设置了古代农耕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2. 互动讨论: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通过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该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第5单元第1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课件1
2.结果:
明朝疆域
在地图上圈画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说一说与今日中国 版图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东北抵日本海、鄂 霍次克海,兀的河(今 乌拉河)流域,西北到 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 天的西藏、云南,东南 到海并及海外诸岛。 明朝为其后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及今天中国 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
明朝疆域图
明朝强化君权措施
原 因 概 1627年,陕西北部连发旱灾,官吏催逼赋税。高 况 迎详、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席卷陕西、河 南等地,几百万民众参与,持续了近二十年。 ①明朝后期,政府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 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 ②后金用兵和连年天灾的重压。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是陕西米脂人,家 境贫寒,小时候曾为地主牧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李 自成参加了起义队伍。他武艺出众,善于骑射,又有胆略, 号称闯将。1636年,起义军领袖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 成称闯王。1640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河南,提出 “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迅 速壮大。1643年,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建立政 权,国号大顺,年号永昌。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 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四月,李自成 率兵与吴三桂军队及清军大战于山海关,农民起义军失利, 李自成率农民军辗转撤退到湖北,在湖北通县九宫山遭地 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岁。他的部众继续抗清斗 争,坚持了20年。
2.建立: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 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 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朱 元 璋
南京明故宫遗址
3.统一中国:
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 力逃往漠北。此后,明军先后平定西北等地, 统一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1.3《经济的繁荣》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清初前期,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的行业是( )
A.纺织业B.矿冶业
C.制糖业D.制茶业
2. “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表明徽商()
A.注重扩大对外贸易B.注重扩大商业资本
C.注重谋取政治地位D.注重扩大经营范围
3. 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A.晋商与徽商B.徽商与浙商
C.苏商与鲁商D.鲁商与晋商
4. 电视剧《乔家大院》和《胡雪岩》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历史。
剧中主人公分别是清朝时期晋商和徽商的代表,他们的经济活动促进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繁荣()
A.农业B.手工业
C.商业D.外贸业
5. 清朝前期农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A.经济作物得到较大推广
B.政府注重兴修水利
C.清朝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D.改进耕作技术,推广新品种
6.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反映的是苏州在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7. 山西人擅长经商。
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
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8. 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
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
④18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9. 苏州城阊门( 西门)外之南濠黄家港,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 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交融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地主兼并土地,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10. 清朝前期商业繁荣,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其中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的商帮是()
A.晋商
B.徽商
C.鲁商
D.浙商
11. 清朝前期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
下图展示了哪一行业的状况( )
A.纺织业
B.制瓷业
C.矿冶业
D.制茶业
12. 苏州城外黄家港,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
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13. 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A.发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屯田D.改进生产工具
14. 下面两幅图反映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人口的显著增长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15. 清朝前期,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每一家工场平均有20人。
这充分表明()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
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1)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晋商被称为“天下第一商帮”,首先在于其从商历史最长,作为商帮活动的时间也最长。
此外,晋商在经商中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列举与晋商同一时期的另一商帮。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
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1)材料一的清代开荒执照,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农业发展的什么情况?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作用。
18. 清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人口大增,呈现了一派兴盛的景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谣话农业】
材料一耕地面积得增加,水利兴修建堤坝。
粮食产量得提高,经济作物发展大。
(1)清朝前期粮食产量得到提高的原因有哪些?试举两例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经济作物。
【绘画话城镇】
材料二
(2)清朝时期的汉口和苏州有了怎样巨大的发展?这些发展表明了什么?
【遗址话商帮】
材料三
(3)试分析这些商帮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图表话人口】
材料四
(4)观察上面的图表,指出我国古代人口剧增是在哪个时期。
试分析人口剧增的原因。
【材料话经济】
材料五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潮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5)根据材料五,说说黄河流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依据材料四,简要分析其原因。
(6)从材料四、材料五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ACC 6-10DCCBA 11-15ABBAA
二、非选择题
16.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徽商。
17. (1)清朝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2)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使粮食产量提高。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8. (1)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增加;重视兴修水利,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
(任选两个即可)
(2)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表明了清朝前期城镇的繁荣。
(3)原因:社会安定;商业发达。
影响: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清朝前期。
原因: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5)农民盲目垦田;水灾严重;水域面积缩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人口快速增长,耕地有限。
(6)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需要保持平衡;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