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必修和选修模块解读
(详细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详细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引言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而制定的。
本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科学探究、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一、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1.1 课程结构调整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层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化需求。
1.2 课程内容更新新课程标准更新了部分物理知识和概念,增加了与现代科技、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和问题,使课程内容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1.3 核心素养培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伦理等方面,强调学生全面发展。
1.4 教学方法创新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
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物理实验技能。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会使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具体包括观察、实验、分析、推理、预测等方法。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的价值,尊重科学伦理,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三、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3.1 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2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测验等多种形式。
3.3 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师应不断更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
四、总结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高中物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的,选修课程则是根据学生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下面将介绍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物理知识点。
一、高中物理必修课程知识点1.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规律以及运动参数变化的学科。
主要包括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相对运动等内容。
2.力学力学是研究力的作用和物体受力后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弹性力、摩擦力、重力等力的概念和力的合成、分解、平衡等内容。
3.能量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用于进行物理运动、化学反应和热效应等的一种物理量。
主要包括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能量守恒定律等。
4.波动波动是指在介质中沿着某个方向传播的物理量随着时间和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主要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等内容。
5.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和电磁场等物理学现象的学科。
主要包括电荷和电场、电路基本定律、磁场和电磁感应等内容。
6.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的学科。
主要包括光的本质、反射、折射和透镜成像等内容。
二、高中物理选修课程知识点1.物理实验物理实验选修课程主要包括流体静力学、声波、电磁波等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天体物理天体物理选修课程主要包括星象学、恒星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内容,介绍宇宙的结构、演化和基本规律。
3.物理哲学物理哲学选修课程主要包括经典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内容,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
4.物理思维训练物理思维训练选修课程主要包括问题解决思路、科学合理设计、创新思维训练等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旨在通过量化的方法分析物理学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理问题。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2023年独家整理)
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2023年独家整理)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2023年独家整理)引言根据2023年最育政策,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本文档将为您详细解析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及评价体系。
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权威、专业的指导。
一、课程设置1.1 课程结构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课程分为必修模块、选择性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 必修模块: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等内容,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物理基础。
- 选择性必修模块:包括现代物理、物理实验、物理探究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选修模块:涵盖天体物理、生物物理、环境物理等跨学科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1.2 学分分配新标准对高中物理课程学分进行了重新分配,具体如下:- 必修模块:共4学分- 选择性必修模块:共2学分- 选修模块:共2学分二、教学目标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3. 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为高校研究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内容要求3.1 必修模块-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 热学:温度、热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 光学: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等。
- 电学:静电学、电磁学、电路原理等。
-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结构等。
3.2 选择性必修模块- 现代物理: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 物理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等。
- 物理探究:探究方法、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
3.3 选修模块- 天体物理:恒星物理、宇宙学、黑洞等。
- 生物物理:生物体内的物理现象、生物传感器等。
- 环境物理:大气物理、水资源、能源等。
四、评价体系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实验操作等。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五、内容标准:
▲必修课程内容分析: (一)内容结构
必修 1:大体和 03版课标的必修①相同 必修 2:大体和 03版课标的必修②相同 必修 3:静电场和电路,与03版的选修 3-1相同;电磁场和 电磁波初步,由 03版选修 3系列的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 中最基础的内容组成。
(二)内容要求条目数量的变化
科学 探究
科学态 度与责 任
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集中体现了物理学科的 育人价值,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炼与升华。
5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 • • •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
• • • • •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 ……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与责任
• 科学本质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 ……
6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 • • •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 科学态度 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 • 问题 科学探究 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 与责任 • 证据 • 科学本质 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 科学态度 • 解释
选择性必修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 (2学分) 其应用
必修3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 (2学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2 必修课 程 (2学分)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 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谷雅慧主编老师新课程3-1 3-2教材分析
术应用,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深刻
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本模块中,学生将 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社会发
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
教材分析的几个基本出发点
1. 体现模块3 系列课程要求的定位
——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强调物理学的研究 思想和方法
课程内容说明
选修3系列 选修3-1:电场、电路、磁场 选修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 选修3-3: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3-4: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 相对论 选修3-5: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 波粒 二象性
课程内容说明
选修系列:选1系列、选2系列、选3系列 选修1系列
选修1-1:电磁现象与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 家 用电器与日常生活 选修1-2:热现象与规律、热与生活、能源与社会发展
课程内容说明
选修2系列
选修2-1:电路与电工、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选修2-2:力与机械、热与热机 选修2-3:光与光学仪器、原子结构与核技术
〔新〕第六章 传感器
〔原〕第二册(必加选)
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 传感器的应用 3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
〔阅读〕电容式传感器 〔阅读〕动圈式话筒原理
〔实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总的感觉
一、结构方面:大体继承了原教材的基本结构和线索,对 此,不会造成教学不适应的问题。 二、内容方面:新增加的知识内容不多(传感器、门电路)。
例如第二章“磁场”章首即以一个“司南” 的照片展示了我国古代对科学的贡献,接 下来以郑和下西洋开始了磁的探索,在用 科学的方法学习和研究了磁的一些内容后, 又提到“阿波罗登月计划”探究月亮磁场 的问题。这样就把历史和现代有机地结合 走来,使学生明确地感受到,学习历史不 仅仅是为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史,更主要的是为了更好 地理解科学,更好地服务现代。
2023年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解读
2023年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解读引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提高高中物理教育的质量,2023年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应运而生。
本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强化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本文将详细解读2023年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课程结构与内容1.1 课程结构2023年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验课程和拓展课程。
-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现代物理基础等模块,为学生提供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选修课程:包括物理与生活、物理与技术、物理探究实验等模块,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 实验课程:强调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 拓展课程:涉及物理竞赛、科学研究项目等,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发展方向。
1.2 课程内容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课程内容更加注重物理概念的实质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具体内容包括:- 实质概念:强调对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的理解,以及对物理规律的深入认识。
- 科学方法:强调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科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跨学科联系:强调物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如与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交叉。
二、教学目标与方法2.1 教学目标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 过程与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2 教学方法新标准倡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精神。
三、评价体系新标准下的高中物理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探究能力、合作态度等。
高中物理新教材分析与解读
高中物理新教材分析与解读一、高中物理新教材结构及其分析说明1. 教材结构图2.教材结构分析说明(1)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中,学生通过对运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能量等核心内容及相关实验的深入学习,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同时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为后续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做准备。
(2)本课程不仅通过选修模块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而且还在必修模块中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机会。
(3)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学生还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等选学有关内容。
学生最好参照“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框图”的顺序选择课程,以便循序渐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也可以跨系列选学相关模块,根据需要决定学习某系列模块的先后顺序。
(4)本课程是为大多数高中学生发展设置的国家课程,为了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充分地发展,可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等。
二、普通高中新教材内容的整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为了让学生科学的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更要掌握物理教学的规律,把握新课标教材的新结构。
下面来具体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的结构(只分析山东高考必考内容)。
《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建立为描述物体的运动所必须有的几个基本概念: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刻、时间、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及标量和矢量。
2.初步认识理想模型及其意义。
3.理解速度:描述物理(质点)运动的状态参量之一;描述质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即位置的时间变化率。
4.理解加速度:描述物体(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即速度的时间变化率。
5.会测速度。
《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从实验入手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从中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三个关系。
3.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及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共同必修模块
• 共同必修模块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有物理1和物理2两个 模块,共4学分。共同必修模块旨在引导学生经历对自然 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 想和研究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 的影响,学习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共同必修模块有以下 主要特点: • 综合反映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 性 • 强调了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 • 注重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 体现了物理学的社会功能 • 关注了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联系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知道胡克定律。 • 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形变,这些形变通常在日常 生活中可见,这里注重了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 物理内容,同时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 弹性,这里强调了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最后要求 学生知道胡克定律,对于胡克定律不必出现繁难 的计算。 • 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 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力或减缓振 动等),或者启发学生制作一个简易弹簧秤,用 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原理等。
•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 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 作用。 • 对质点的认识,一直是高中物理入门的知识点, 本条目不仅要求学生认识质点,而且更重要的是 让学生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 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 作用。 • 将具体的物理现象抽象为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的 重要研究方法,本条目旨在突出物理学的研究方 法和思想。这也是课程基础性的体现。
(一)运动的描述
•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 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 本条目要求学生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了解近代实验 科学产生的背景,诸如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主 要观点和研究方法,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 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等。 • 学生通过了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还应认识到实验对物 理学发展的重要作用。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它的产生 和发展与实验密切相关,本条目旨在从物理学史的角度认 识实验对于物理科学的重要性。本条目突出了实验科学的 重要性以及物理学与历史、社会等人文科学的联系,体现 了学科渗透的课程理念。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1)用"课程标准"一词代替"教学大纲"是考虑理论背景的转型,教师的理解与接受,改革的传播与推广。
(2)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某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结果的描绘,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3)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制定共同的、统一的最低的要求。
二、课程结构调整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变化(包括开设技术课程)。
三、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
四、教材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国家基本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改革,鼓励相关机构、出版社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教材,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现在初中教材已经实现了多样化)。
五、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应与基础课程改革相衔接。
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增强对学生水平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校招生考试的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六、高中物理课程结构1.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
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
三个选修系列物理课程面向的对象:选修(1):面向具有人文和艺术倾向的学生(文科)选修(2):面向具有工科、财经和体育水平的学生选修(3):面向具有理科水平倾向的学生2.选修制度与面向全体学生理念的实现(1)学生的个性差异人的特长与发展潜能具有多样性(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2)学生的自主选择、自我规划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接近成熟的水准,学生应该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规划自己的人生。
高中物理模块课程解读之:模块课程结构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 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 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 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
科 学
技 术
体育 与 健康
艺 术
综合 实践 活动
语 外 数 政历地 物 化 生 通 信 科目 用息 文 语 学 治史理 理 学 物 技 技 术术
模块
(略)
体 育 美音艺 与 健 术乐术 康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必修模块物理1划分为以下两个二级主题:
●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运动的描述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 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 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 中的重要性。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的技术应用在推 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资源、环境等问题。在本模块中,学生在 学习物理学的内容及其技术应用的同时,将会更多地体会物理学的发展对人 类文化、社会的影响,更深入地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本模块涉及电磁现象和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 常生活等内容。学生将经历从观察、认识形式多样的电磁现象到构建统一的 电磁理论的探究过程,了解这些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由此引发的人类思维、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体验科 学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高中物理新课程整体框架及内容简介
高中物理新课程整体框架及内容简介一、新课程物理必修模块的内容:物理1有两个二级主题: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物理2有有三个二级主题: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这两个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共4各学分。
共同必修模块旨在引导学生经历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新课程物理选修模块的内容选修1系列选修1-1有三个主题:电磁现象与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
选修1-2有三个主题:热现象与规律、热与生活、能源与社会发展。
在本模块中,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的内容及技术应用的同时,将会更多的体会到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文化、人类社会的影响,更深入的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选修2系列选修2-1包括两个二级主题:一是电路与电工;二是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选修2-2包括两个二级主题:一是力与机械;二是热与热机。
修2-3也包括两个二级主题,分别是:光与光学仪器;原子结构与核技术。
在本模块中,学生要了解一些与技术直接相关的物理知识,认识一些用科学知识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途径,在学习物理内容与技术应用过程中加深对科学技术的亲近感,体会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选修3系列选修3-1包括了三个主题,分别是:电场、电路和磁场。
选修3-2也是三个主题,分别是: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和传感器。
选修3-3包括了四个主题: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3-4包括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
选修3-5包括以下四个主题,分别是: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本系列侧重让学生学习较系统的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物理学的基本内容、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和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的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生活、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课程结构变化
新旧对比如下旧课程1.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本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
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
课程结构框图如下。
在本课程的必修与选修模块设置中,有以下基本思考。
(1)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中,学生通过对物体运动规律、相互作用、能量等核心内容及相关实验的深入学习,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为后续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做准备。
(2)本课程不仅通过选修模块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而且还在必修模块中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机会。
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学习后,已获4个必修学分,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可以通过选学后续课程获得。
(3)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选学有关内容。
学生最好参照“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框图”的顺序选择课程,以便循序渐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也可以跨系列选学相关模块,根据需要决定学习某系列模块的先后顺序。
(4)本课程是为大多数高中学生发展设置的国家课程,为了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充分地发展,我们建议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如“物理实验专题”、“物理专题研修”等,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等。
2.课程模块说明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2024年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2024年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2024年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主要涉及教材第二章《运动的描述》和第三章《力的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物体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理解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 使学生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学会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并能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砝码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引出物体运动的描述。
2. 教学内容讲解:(1)物体运动的描述:介绍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匀变速直线运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速度、位移公式。
(3)牛顿三定律:阐述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4)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六、板书设计1. 物体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
2.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3. 牛顿三定律:内容、应用。
4. 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定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求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2)分析题:分析一个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状态。
2. 答案:(1)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1/2 × 加速度× 时间的平方。
高中物理课程模块说明
高中物理课程模块说明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选修1-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
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无论哪一组模块,不仅含有物理学概念、规律和实验,而且含有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与技术应用、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行为动词说明
《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
* 《标准》中有的行为动词前加有“初步”、“大致”、“简单”等词,其对应的水平比原行为动词的水平低。
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配置方案
(四)高中物理(1)高中物理课程结构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如图1所示)。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需求设置。
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其中,一部分是国家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拓展、提高及整合性课程;一部分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设计的校本课程。
(2)模块主题说明必修课程——必修1﹑必修2﹑必修3: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机城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机械能及其守性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牛师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对应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
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
本系列课程模块主要学校:动量与动量守性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其应用;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振荡与电磁波、传感器;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对应等级性考试)。
选修课程——选修1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人类认识物理学与社会变革物理学与公民生活。
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2物理学与技术应用:物理与医疗技术物理与新能源物理与新材料物理与信息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系列共有5个模块,这5个模块分别含什么样的内容呢?选修3-1涉及到的内容有电场,电路,磁场;选修3-2涉及到的主题有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选修3-3涉及到的主题有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4涉及到3个主题: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选修3-5的主题有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设计这5个模块的思考是:关注物理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关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关注物理学在生产、生活的应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等。
㈢在12个模块中纳入的物理学的内容。
两个共同必修模块和三大系列的内容是怎样设置的。我们首先来看看前面的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在这两个模块中,我们设置了什么样的内容呢?在物理1里,我们设置的主题有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在物理2模块中,我们涉及到的内容有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对于这两个模块的设置,我们的思考是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运动与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学生下一步的选学模块做准备。这是我们设计物理1,物理2的思考。
在研制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实验的设置,更看重的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就把实验渗进了内容标准。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例,在目前我们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在物理1、物理2两个共同必修和3系列中,在内容标准中与实验相关的条目是哪一些?首先,我们来看,必修1即物理1,在物理1里,与实验相关的条目共有六条,也就是说,有六个实验与物理1内容有关系。第一,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第二,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第三、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还有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六个条目中的行为动词是有区别的。有一类是通过实验理解什么,通过实验了解什么,或者通过实验认识什么,这一类的行为动词,更侧重的是通过实验,认识相应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这样的一些陈述中,含有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当然我们鼓励用学生实验来完成相关的实验,但同时还有另外的一种表述,比如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和物体受力关系,出现这样的行为动词的条目,就要求要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来完成,这是物理1对应的实验条目。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必修和选修模块解读
刘建华 发布时间: 2010-4-2 0:00:59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必修和选修模块解读
㈠从国际中学物理课程设置来看,比如像美国、英国、德国等,这些国家的中学生是怎样学物理的?也就是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其课程结构设置是怎样的?我们做了详细的对比研究,总体来讲可以分为三大类,也就是三大类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这样一种结构。首先,学生在高一年段时学习科学的必修,接下来就是学选修课程,而这个选修课程的设置有并行的选修和串行的选修,比如像其中的一个模式,科学作为必修课是属于刚刚进入高中的设置,接下来有选修1、选修2。像这样的就是并行的,所谓并行就是两者之间不存在先学哪个后学哪个的关系。串行的选修课就是选修2、选修3,学完选修2还可以学选修3,这样的结构就是选修3是以选修2为基础的。日本,韩国几乎就是这样的模式,这是其中的一种模式。还有一种模式就是完全的选修课,比如美国就是这种课程结构的典型。美国的高中生一进高中学习的时候没有必修的科学课,都是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学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如像现在开设的选修课就有常规型的课,一般的高中生就可以选学这一类课程。如你的数理基础比较好,那么你就可以继续学荣誉生课程。荣誉生课程与常规型的课程相比,其数、理要求更多一些。而对那些有人文倾向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学非理科课程,也就是说在非理科课程里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物理的思想和方法,淡化计算。像这一类的课程,有人文倾向的学生学就比较容易,也有兴趣。另外还有一类课程,叫高等位课程。高等位的课程是为那些数理基础特别好的学生设置的。它涉及到的教材就是我们在大学学的普通物理教材。那么,这一类学生学习高等位课程之后,在大学可以算学分。那么这就是第二种模式,一进来就是选修课。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能力选择性的学习。还有第三种模式,学生一进高中就学的是必修物理课,分必修和选修。但是必修课都是物理课,和上面第一种模式不太一样的是,第一种模式的必修课是科学课,而第三种模式必修课是物理课,然后是若干与物理相关的选修课。所以,从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来看,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都是一个大的趋势。高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发展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性的学习。所以,我们这次课程设置以及对结构的考虑,也是基于国内的一些研究和国际的一些比较等研制的。
接下来我们看2系列。2系列有3个模块,选修2-1,2-2,2-3,这3个模块对应什么样的内容呢?选修2-1涉及到的主题有电与电功,电磁波与信息技术;选修2-2涉及到的主题有力与机械,热与热机;选修2-3涉及到的主题有光与光学仪器,原子结构与核技术。在2系列的这3个模块中,我们设计的主要思考是:侧重从技术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突出物理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接下来是选修3-1,在选修3-1这个模块中,一共有六个条目与我们的实验相关。这六个条目是哪些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通过实验,认识洛仑兹力。在选修3-1这个模块中,其中有一个条目,是需要探究实验完成的,这就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这就是3-1涉及到的与实验相关的六个条目,按这样的方法一直追寻下去,比如在选修3-2中,就有六个与实验相关的条目,其中有两条与探究实验相关。选修3-3的模块当中,有两项与我们的实验有关的。选修3-4中有十项与我们实验相关的条目,其中有一个是必须要通过探究实验来完成的。选修3-5有三个实验,其中也有一个需要通过探究实验来完成。总体说,更侧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至于用什么样的仪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环境来完成,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教学对象以及实验设施的准备来完成相关的实验,给学校相对比较大的自由度。
㈡为什么要让学生学前面这两个共同模块,为什么没有让学生一进来就要开始选学,这样学生不是有更好的选择性吗?这个问题和我们当时研制模块时的整体思考有关系。主要的问题是:在我们的共同必修模块中学什么课程?后面的分类课程怎样设置?
关于这个课程结构的设置,我们中途也有一系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我把这个研究的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现在的这个课程结构。我们最初提出的结构是这样的,就是学生一进高中首先面临的就是选修课,不再有共同基础,认为共同基础是初中的课程构建的。所以,有人文倾向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就可以选学物理与自然、物理与社会。有理科倾向的学生,他们进入高中后就可以学力与运动一、力与运动二。喜欢动手的学生,有动手爱好的学生可以学物理与技术一、物理与技术二,再后续有一系列的选修课。这就是其中的一种课程结构。但这个课程结构在征求意见的时候,有一些老师反对,其中最主要的意见认为,学生一进高中就有分科的倾向,似乎分科太早了。因此,基于这样一个意见,我们又调整我们的方案,构建成下面的这样一个模式,这个结构就是前面有两个共同的必修模块,力与运动一、力与运动二,这是有文科倾向的,理科倾向的,喜欢动手的学生都必须要学的两个模块,学完共同必修模块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学后续的模块,比如说物理与自然、物理与技术一、电磁等等。也就是说分类延后了,但这个结构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实验区的老师或者相应听取意见的老师又有一个反馈,认为这两个模块太长了,让我们的学生一进来,不管他是有理工倾向的还是有人文倾向的都要捆在一块学两个模块,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就是他们经历的一种浪费。在这种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又调整物理课程结构,成了这样的一个模式:也就是说把力与运动二放在后面作为选修,即所有的学生共同学习的就只有一个模块:力与运动一。也就是说减少了大家共同学习的时间。学完这个模块之后,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大家进行分类学习。但是在这样的一个结构下,又有老师提出,力与运动一的内容似乎更有利于有理科倾向的孩子,他们认为这个模块应该是一个大综合,应该有力、电磁、热、光、原的内容都在这个模块里呈现。为此,我们也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结构,这个结构第一个模块叫高中物理入门,在“入门里”就是一个大综合,既有力学、电磁学的内容,还有热、光、原的内容。那么这里的内容相当于是物理内容的一个大绪论,接下来有分类,比如物理与社会、物理与技术,运动与守恒等系列。那么,对这个结构而言,我们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得到不少老师的好评,认为这个很有创新,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为我们在高中物理入门里,放入了一些老师们不能跳过的内容,但是后来再深入征求意见,发现这样的一个模块即高中物理入门模块,缺少一定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这个模块怎么编写教材,老师们怎么去讲授,怎么去教学,这些困难都可能给老师进入高中新课程带来一些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调整了模块,形成了这样一个结构:前面还是两个共同的必修,接下来是三大系列,那个时候的一系列、二系列、三系列就有一个雏形了,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是后来又有老师说,中间这个系列学的模块偏多了,所以又有了进一步的小调整,这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结构。从我们研制的历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受:无论什么样的结构都有利有弊,都不可能让百分之百的师生们满意,我们只能从中挑选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构作为我们现在的课程结构。这就是我首先回答你们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共同必修是2个模块,而以后的必修学分要在后边学习。
在我们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实验的要求与行为动词是有关系的。有一类是探究型的,有一类是验证型的,或者通过学生实验,或者演示实验都可以完成。这次对实验的要求更侧重的是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对实验器材没有作硬性的要求。比如有这样的一个条目: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要实现这样的条目,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经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过程,用什么器材完成这样的一个实验呢?在我们的课标中有这样的一个样例: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课标的样例里,我们给老师提出一些建议:如果你们学校有条件,可以用打点计时器或者用频闪照相法,或者就用一些自创的、自己开发的一些器材来完成这个实验。比如在这个教材的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首先是打点计时器及其应用,这里就是课程标准中的其中的一个样例,提出的建议是:可以用打点计时器让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过程。那么在打点计时器里,在教材里就呈现了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通过这样的仪器,让学生进行实验之后,得到这样的一个纸带。老师们经常用纸带做的实验,是一个常规的学生实验。大家都知道,纸带记录的是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信息,通过这样的信息可以粗略的算出物体的加速度。若果学校有频闪照相器材,那么也可以用频闪照相法完成这个实验,同样也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而这个信息也是记录的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信息,通过这个信息我们也可以估测出物体的加速度。若学校的条件很好,我们也鼓励用类似传感器等误差更小的实验设施来完成这个实验的。对一个农村学校来说,什么器材也没有,没有打点计时器,也没有频闪照相的器材,那他还可以用更简易的方法来完成这个实验,比如在这个教材里就有用输液瓶这样的一个简易的实验,或者用两个同学拉纸带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实验。这个简易的实验仍然是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信息,它打出的纸带仍然有这样的功能,只是很粗略,误差很大而已。所以我们鼓励学校通过自我开发的实验器材来完成这样的实验。当然,有条件的学校能够购买更好的实验器材,这样当然很好,让学生了解一下更多的实验器材。但总体来讲,我们更关注的是实验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