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的伞》-优质教案)
倾斜的伞 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教案标题:倾斜的伞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索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学内容:1. 理解重力和平衡的概念;2. 学习如何制作一个倾斜的伞模型;3. 探索倾斜伞模型的平衡原理。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2. 伞模型制作材料(纸板、剪刀、胶水等);3. 小组合作练习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一张倾斜的伞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伞倾斜的原因的思考;2. 引导学生讨论重力和平衡的概念,引出本课的主题。
探索(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2. 分发伞模型制作材料,并给予学生简单的制作指导;3. 学生根据指导制作一个倾斜的伞模型;4. 学生观察伞模型的平衡状态,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讨论(10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伞模型,并解释它的平衡原理;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伞模型的平衡原理,讨论倾斜的伞如何保持平衡。
拓展(15分钟):1. 学生小组重新制作伞模型,但这次要求使用不同的材料或设计;2. 学生观察和记录新伞模型的平衡状态,并与之前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3. 学生讨论不同材料或设计对于伞模型平衡的影响。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总结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5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写一篇关于伞模型制作和平衡原理的总结;2.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图表或图片来支持他们的总结。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更复杂的伞模型,挑战更高难度的平衡问题;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重力和平衡的相关知识,扩展他们的学习领域。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2. 学生对于伞模型平衡原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作业中的总结准确性和完整性。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倾斜的伞》,了解作者任书霞及其作品风格。
(2)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倾斜的伞》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解读,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情、友情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任书霞,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倾斜的伞》、《岁月如歌》等。
2. 作品背景:《倾斜的伞》写于2008年,收录在任书霞的散文集《岁月如歌》中,作品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一段关于亲情和友情的故事。
3. 作品梗概:文章讲述了一个下雨天,作者看到一位老人为一位盲人打伞,而自己却被雨淋湿的情景。
作者由此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母亲为自己遮挡风雨的往事,以及朋友间的相互关爱。
文章以“倾斜的伞”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关爱他人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倾斜的伞》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作品,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教育:通过作品中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培养情感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任书霞及作品《倾斜的伞》。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了解作品背景及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
4.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线索,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
《倾斜的伞》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倾斜的伞》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科目:语文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伞的形状和特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学会珍惜亲情和友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掌握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亲情和友谊。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堂导入(1)展示图片:倾斜的伞和雨中的人们。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伞的形状和特点。
(3)导入新课《倾斜的伞》。
2.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探讨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倾斜的伞的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导入新课《倾斜的伞》。
2. 深入理解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亲情和友谊。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2)分享实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的朋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3)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关爱家人和朋友?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亲人和朋友的图片,进行展示。
小学语文课《倾斜的伞》教案与课后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倾斜的伞》优秀教案与课后反思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倾斜的伞》。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倾斜的伞》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的感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感恩之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并提醒学生珍惜家庭亲情。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强化家庭观念。
3.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4. 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1. 学生评价:(1)朗读课文《倾斜的伞》的表现。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教师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领悟。
(3)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亲情,培养感恩之心。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
任书霞《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倾斜的伞》,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倾斜的伞》的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母爱主题,体会家庭的温暖。
2. 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文章内容、修辞手法等教学素材。
2.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简介《倾斜的伞》的作者任书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带领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2)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最令自己感动的部分,分享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大家共同交流,深入理解母爱主题。
4. 情感拓展:(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的。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体会家庭的温暖。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提醒学生珍惜家人,关爱家人。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
(2)推荐学生阅读任书霞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视野。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情况。
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和感恩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实物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的感恩之心。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家庭事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和感恩之情。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实际情景练习。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
2.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生字词卡片。
4. 课文朗读录音(可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家庭、亲人之间的关系。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分组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和感恩之情。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如何关爱家人、承担家庭责任。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和感恩之情。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和家人”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小学语文课《倾斜的伞》教案与课后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倾斜的伞》2. 学科:小学语文3. 年级:四年级4. 课时:1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雨天场景的想象。
(2)运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珍惜亲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2)运用课文中的情感,进行角色代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雨天的场景(2)引导学生想象:你在雨天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3)引入课文《倾斜的伞》,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主题。
3. 情感体验(1)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情感。
(2)开展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分享讨论成果,体会母爱的伟大。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母爱的伟大,懂得珍惜亲情。
五、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能否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生字词学习是否扎实,能否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是否有所加深?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在情感体验环节,增加学生互动,提高参与度。
(3)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生字词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体验等方面。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从倾听、表达、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正确读写“淅沥、胳膊、困惑、笑眯眯、混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倾斜的伞”里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把爱心献给亲人。
4、运用读、思、说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品读重点词语、句子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父母等长辈对自己的爱,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谈话法。
四、教学媒体: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以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五、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在雨天和别人共打一把伞的经历的?能说一说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吗?你当时有什么感受?(看来,好多同学都有过和别人共打一把伞的经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也和一把伞有关)(板书:倾斜的伞)(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颤”是卷舌音;“丹”“颤”是前鼻音)<3>、拼读生字,着眼学化、重点强化(有学生提出易读错的字,并提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2、读顺课文、感知内容<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2>、有同学们互相推荐读(老师鼓励读书不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那些了解?(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把倾斜的伞下面发生了什么故事?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引导学生知道一个故事是发生在“我”小时候,一个故事发生在“我”长大了的时候。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汇总3篇)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汇总3篇)1.倾斜的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语文S版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倾斜的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读好体现祖孙俩至爱亲情的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段落,以读为主,结合语境巩固字词,理解文本,体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后“我”对这份爱的回报,体会祖孙间的至爱亲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边读边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关爱他人,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学会感恩和回报。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出示倾斜的雨伞图片)(根据学生的内容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写了“我”小时候,外公为我撑伞,还写了多年后“我”为外公撑伞。
)这是一把倾斜的伞,还是一把什么的伞?(充满爱的伞,幸福的伞,充满温情的伞……)。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由于这是第二课时,学生们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引导学生围绕这样的话题阅读思考,可以使学生达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基本的阅读要求,同时师生共同走进课文,去感受“我”与外公之间浓浓的爱。
】2.当学生汇报到“这是一把充满温情的伞。
”时,抓住这个句子切入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细读感悟,体会关爱1.问题预设:为什么说这把倾斜的伞是温情的伞,你从哪里感受到温暖、感动。
一边默读一边用心感受,把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
学生独立阅读,勾画,批注。
预设反馈:2.每逢淅淅沥沥的雨声在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学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3.外公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
三年级语文《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思考、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和珍惜。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亲情主题,学会感恩。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课文朗读录音(可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含义。
(3)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练习:(1)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2)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复述课文内容给家长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 观察家人之间的亲情表现,下周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父爱的深情赞美。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的父爱主题。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准备1.课文《倾斜的伞》2.教学PPT3.生字词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把倾斜的伞,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倾斜的伞吗?这把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三)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你是如何感受到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倾斜的伞》,谁还记得课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二)分析课文写作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段关于父爱的描述,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父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父爱?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倾斜的伞》,我们知道了父爱是伟大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爱呢?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收集关于父爱的名言、诗句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倾斜的伞》这篇课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感悟父爱。
《倾斜的伞》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倾斜的伞》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学科领域:语文、数学、美术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语文:(1)让学生通过阅读《倾斜的伞》,体会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数学:(1)让学生掌握倾斜的概念,了解倾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美术:(1)让学生学会用画笔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展现伞的倾斜美。
三、教学内容1. 语文:(1)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倾斜的伞》,感受故事情感。
(2)故事讲解: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亲情。
(3)生字词学习:学习故事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数学:(1)倾斜概念讲解:讲解倾斜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倾斜的特点。
(2)实际应用举例:举例说明倾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制作倾斜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
3. 美术:(1)绘画指导:讲解如何用画笔表达亲情,引导学生进行绘画。
(2)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绘制出具有倾斜美的伞。
四、教学过程1. 语文:(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家庭中的亲情瞬间。
(2)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倾斜的伞》。
(3)故事讲解: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亲情。
(4)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词练习。
2. 数学:(1)课堂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倾斜现象。
(2)倾斜概念讲解:讲解倾斜的定义和特点。
(3)实际应用举例:举例说明倾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动手操作:让学生制作倾斜的图形。
(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伞的倾斜美。
(2)绘画指导:讲解如何用画笔表达亲情。
(3)创作实践:让学生绘制具有倾斜美的伞。
(4)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倾斜的伞》教案(通用6篇)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倾斜的伞》教案(通用6篇)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倾斜的伞》篇1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体会神态描写对于表达人物内心的作用。
学习文中好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认识本课12个生字,指导书写易错字“颤”。
学习把握重点字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学生随文识字、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体会亲情之爱,学会把爱心奉献给别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之爱,体会重点词语包含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神态描写对于表达人物内心的作用。
学习文中好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按“预习指南针”的指引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复习“悬针竖”和“垂露竖”两种写法。
二、检查预习情况,梳理课文脉络1、开火车领读生词。
指导“歪”的字形,“膊”、“服”的读音。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哪些自然段写小时候外公为丹丹撑伞?(3)哪些自然段写长大后丹丹为外公撑伞?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感情1、学习1—5自然段,了解外公爱的奉献。
(1)快速默读1—5自然段,用括号标出丹丹的奇特发现。
结合插图想一想:为什么外公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指导图文结合的学法。
(2)用横线画出3、4自然段中对外公的神态描写。
理解“笑”的含义,感悟“笑而不语”的深情。
了解把握重点字来理解词语的方法。
(3)学习丹丹的“困惑”。
年幼的丹丹理解这份爱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困惑”,男女生赛读,读出困惑来。
(4)分角色朗读3、4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以读促讲,感悟外公的爱。
2、学习第6自然段,学习三个“仍然”的用法。
指名读,体会不变的是什么?对比插图,寻找变化的是什么?3、学习7、8自然段,了解丹丹爱的回报。
学习易错字“颤”。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1、完成板书,突出“爱”;2、诵读小诗,升华“爱”。
郭立霞《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倾斜的伞》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准备1.课文《倾斜的伞》2.投影仪、PPT3.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关于伞的故事和感受。
2.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在雨中为别人撑伞的经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
三、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四、品味修辞1.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欣赏和分析。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五、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2.提问:课文中的“倾斜的伞”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二、深入探讨课文主题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口语表达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情景。
2.教师点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2.提问:课文中的“倾斜的伞”对你有什么启示?二、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点评学生写作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倾斜的伞”的感悟文章。
2.搜集关于伞的诗句、名言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倾斜的伞》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掌握修辞手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赵东小学张立芳参赛教案《倾斜的伞》
《倾斜的伞》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描绘伞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倾斜伞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伞的形状,描绘出倾斜的伞。
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倾斜伞作品。
三、教学准备1.伞的图片或实物。
2.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伞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伞的形状。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伞的特点。
(二)观察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伞的不同形态,如直立的伞、倾斜的伞等。
(三)创作倾斜伞1.教师示范如何描绘倾斜的伞,注意伞的形状、动态和线条。
2.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尝试描绘倾斜的伞。
3.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发挥想象,创作创意伞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伞与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倾斜伞作品。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3.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创意和表现力。
(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伞,尝试创作一幅伞的画作。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共同体验创作的乐趣。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伞的特点,提高了绘画能力。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创作出了富有创意的倾斜伞作品。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4.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以伞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创意的画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绘画能力,还培养了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美的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倾斜的伞》教案
《倾斜的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倾斜的伞》,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亲情、友情和爱心。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倾斜的伞》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亲情、友情和爱心。
3. 教学难点: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学生课本《倾斜的伞》3. 相关教具(如图片、视频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亲人和朋友的关爱,引出本课主题。
2. 读文:学生自读课文《倾斜的伞》,理解故事内容。
3. 讲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体会亲情、友情和爱心。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作文。
2. 回家后,为家人做一件小事,体会关爱他人的快乐。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价他们在作文中对于亲情、友情和爱心的理解和表达。
2. 观察学生在家庭作业中为家人做小事的情况,评价他们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
3.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他们预习的内容,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亲情的主题活动,例如亲子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亲情。
2. 开展一次友情主题活动,例如友谊运动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友情。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组织一次爱心公益活动,如捐款、捐物等,让学生体验爱心。
八、教学反馈1. 在课后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2. 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3.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案。
九、教学反思3. 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吕增强 《倾斜的伞》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倾斜的伞》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吕增强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叙事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3)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懂得关爱家人。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生活中的点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叙事手法。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2)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雨声,让学生感受雨天的氛围。
(2)引导学生思考:雨天,你会想到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结构。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1)学生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4. 实践演练(1)学生分组练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演练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细节描写,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物。
3. 思考:课文中的倾斜的伞,象征着什么?与文章主题有何关联?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倾斜的伞教案3篇
No matter how hard it is now, we must also be dancers of lif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倾斜的伞教案3篇倾斜的伞教案篇1【内容简析】本课写了“我”小时候下雨时外公总是把伞倾向“我”这边;“我”长大后开始懂得在下雨时把伞倾向外公那边。
那把倾斜的伞体现了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情感。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1.认识“逢、挽”等6个生字,会写“喜、逢”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重点难点】边读边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激发自己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2~3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课文,认识了一位充满爱心的小姑娘和一位无私奉献爱的小男孩儿。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两位充满爱心的人,好吗?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设疑,互相释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也可以请教同学。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和自然段序号注出来。
3.出示生字词。
自由读,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4.读生字词正音。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不能加字或漏字。
6.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7.听录音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认读有拼音的生字词,再读没有拼音的生字词。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倾斜的伞》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引言: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课教学中就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资源,创设自主合作控究的学习环境,课堂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有效的、自主地获取知识,学生的主动参与面广。
不满足于文本,体现了语文的外延。
教师的点拨、指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浓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师:在茫茫的大雨中,同学们有没有和大人同打一把伞?伞是向谁那边倾斜呢?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倾斜的伞》看看在这把伞下有着什么动人的故事。
2、教师配乐范读。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全班交流。
3、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4、朗读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小声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感受一下我挽住外公的胳膊走进雨中快乐的心情。
应带者什么样的语气读?▲再次朗读第一自然段,师生评价。
(2)第三自然段:指名读、思考: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外公对“我”的爱?点拨:“爷爷笑而不答”的含义。
▲人物语气指导<多媒体>师生评价。
(3)第四自然段:回到家里我发现了什么?语气指导<多媒体>▲小组分角色朗读第3、4自然段。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4)第6自然段:理解、指导重音。
齐读(5)第7、8、9自然段:自己练习读,感受一下丹丹对外公的爱。
5、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那些词语或语句,给你的感触最深,谈谈自己的看法。
(抓住“伞歪了”“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和两次描写外公的笑容处,让学生体会)三、教学反思:1、导入新课:通过谈话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起到很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参考答案。很多年过去了,我做着外公当年做的事,表达了我对外公的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长大了的“我”懂得了当年外公的伞为什么总是歪的,知道用自己这颗感恩的心去感谢外公。
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这句话写出了怎样的情形?
培养自学。
课堂小结
倾斜的雨伞下体现着浓浓的亲情,表达着两代人深深地爱!这爱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板书
倾斜的伞
小:外公给我撑伞——给予爱
大:我给外公撑伞——回报爱
外公为了不让雨水淋到我身上,自已的一半身子已浸在了蒙蒙的雨中,而小时候的我却感到困惑,却不知道这把倾斜的伞就是外公对我深深的爱呀!
学习第6-9 自然段。
找出丹丹回馈关爱外公的句子。
参考答案。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四.随堂练习
回忆自己的生活情景:
在我生病时:------------------------------------
在我被雨淋时:-------------------------------------
在我跌倒时:---------------------------------------------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雨伞随处可见,可是这把平平常常的伞却给作者带来了不平常的感受。你想了解这把雨伞的与众不同吗?让我们一同学习倾斜的伞。
板书题目:倾斜的伞
从雨伞导入,由浅入深。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会读生字
见课件
会写生字
见课件
解词
见课件。
默读课文,说一说文章讲述了什么事?
参考答案。课文讲述了小时候外公为我打伞而淋湿自己,长大后我为外公打伞的故事。
怎么分析课文的结构?
参考答案。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雨中外公为年幼的丹丹撑伞;
雨中丹丹为年迈的外公撑伞。
二.品读感悟
学习第1-5自然段。
我为什么十分喜欢下雨?
参考答案。雨天,在伞下有外公对我精心呵护,我对外公很依恋。
哪句话写外公是怎样为我撑伞的?
参考答案。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
外公,伞歪了。
你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呢!
为什么外公头顶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从中感受到什么?
参考答案。伞歪了。外公对丹丹的爱。
画出写外公笑的句子?从中感受到什么?
参考答案。“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huò)了。
“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课文中生高
课文题目为什么叫“倾斜的伞”,这倾斜的伞里包含着什么?
参考答案。那把打歪的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却让外公淋湿了肩膀,那把伞包含着外公对我无私的关爱,包含着外孙对长辈的孝顺,所以说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温情的伞。
学生读书。
外公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
自己能为孙女做些事,心里高兴,同时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看到这样懂事的孙女心里感到很欣慰。
外公那么爱丹丹,为了丹丹宁愿自己淋湿,当时年幼的丹丹明白这份爱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丹丹又是怎样做的?从中感受到什么?
参考答案。“外公,你肩膀都淋湿了,快擦擦吧!”(丹丹关爱外公)
外公拿起一块干毛巾,一边擦衣服,一边问我:“丹丹,你淋湿了吗?”(外公关爱丹丹)
语文S版三年级上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倾斜的伞
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及词语,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2.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3.感悟外公和“我”之间的亲情,把爱心献给亲人。
重点
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感悟外公和“我”之间的亲情,把爱心献给亲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参考答案。外公因我的“爱”而激动,充满幸福的情形。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为什么要珍惜它,爱护它?
参考答案。年幼时外公对我的呵护,长大后我对外公的照顾,在倾斜的伞下传递着浓浓的亲情,温暖着我的心灵。
三.课堂总结
倾斜的雨伞下体现着浓浓的亲情,表达着两代人深深地爱!这爱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