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描绘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荔枝图》序的内容和结构。

2. 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荔枝图》序的原文和注释版本。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让学生对荔枝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荔枝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荔枝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0分钟)1. 介绍作者苏轼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2. 介绍《荔枝图》序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荔枝图》序的原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荔枝的描绘和表达方式,如形容词、比喻等。

四、文本分析(15分钟)1.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如顺序描写、对比描写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如赞美、讽刺等。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学生在阅读和分析中得到的收获和体会。

2. 提出与荔枝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荔枝图》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教师也应注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深入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深入分析《荔枝图》序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荔枝图》序中的描绘和表达方式,每组挑选一个重点进行分析。

3. 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大家共同讨论,深入理解文本。

七、文学鉴赏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荔枝图》序,如描绘手法、修辞技巧等。

《荔枝图序》教案一等奖

《荔枝图序》教案一等奖

《荔枝图序》教案一等奖1、《荔枝图序》教案一等奖自读要求1.进一步培养诵读的习惯。

2.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3.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讲述荔枝的特色及山市蜃景。

4.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自读重点l.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3.能准确地划分课文的层次结构。

(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因此“自读导言”意在使学生进一步培养诵读习惯,进而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训练说的能力,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自读程序1.初读。

通过查阅工具书、看解释,解决字词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速读。

结合解释快速阅读课文,用白话文讲述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3.赛读。

比赛看谁读得最流利、把握文章内容最准确。

4.精读。

读《荔枝图序》第1段,了解是如何从大到小、从外到内、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地介绍荔枝的。

读《山市》“无何”至“遂不可见”,了解是怎样由下到上,由上到下,再从整体到局部生动地描绘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的。

5.讲述。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描述荔枝的特色和山市蜃景。

(解说:这样安排自读程序,旨在体现读思练结合的阅读原则。

程序1意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整体感和课文内容,培养而读习惯。

程序2.3意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能力。

程序4、5意在学生熟悉课文之后,学习把握文章重点,理解文章特色,培养表达能力。

)自读点拨1.《荔枝图序》。

作品简析。

本文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

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荔枝图》序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中的特殊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分析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荔枝图》序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准备黑板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让学生对荔枝有直观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荔枝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荔枝的特点和形象。

二、作者介绍(5分钟)1. 介绍《荔枝图》序的作者苏轼,包括他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强调苏轼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三、文本阅读(15分钟)1. 教师朗读《荔枝图》序,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四、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比喻和描绘,解释其意义和效果。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文中比喻和描绘的理解和感受。

五、文学鉴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2. 学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的效果和魅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荔枝图》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课堂互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对《荔枝图》序的理解和感受。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或修辞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荔枝图序》是东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艺术评论文,通过对画家周昉的荔枝图进行评论,对绘画艺术进行了深入剖析。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将这篇文学经典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一、教材分析1、中学生熟悉程度:中等2、主题:艺术评论3、文体:议论文4、段落结构:设问-理论分析-例证说明5、知识点:绘画艺术,艺术鉴赏,评论文写作技巧等二、教学策略1、授课方式:讲授+分组讨论+展示2、教学目标:(1)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学、艺术评论的文体特点。

(2)理解荔枝图的内涵,学会用正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艺术鉴赏和评论。

(3)掌握评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段落结构,提高综合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让学生看一组荔枝图,引导学生各自发表自己对图中表现的感受和看法。

2、教学讲解:(1)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王羲之和荔枝图的作者周昉。

(2)分析文中第一句“昉之荔枝,栩栩如生”的设问,展开艺术鉴赏,让学生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细节表现形态特点。

(3)分析文中“方寸之间”,“衣裳之外”的评论语,探讨艺术家如何靠精确的表现和渲染营造出完整的意境。

(4)分析文中“首尾寒温不同”和“意境清新恍然,如荔之甘美”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艺术评论的写作技巧和段落结构。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幅画进行讨论和评论。

引导学生通过对画面细节的描述,对画中形态、气氛、主题等进行分析和解读。

4、分享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现场分享,让学生听取其他小组的观点,并自行评价和总结。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艺术评论,重点表现自己对画作的理解和评论,并根据段落结构先后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论述。

四、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主要运用了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既能让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和观点,又能听取其他小组的看法,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背景和作者;2. 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荔枝的细腻笔触;3. 学习并运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对荔枝的热爱;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2. 分析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荔枝图片和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荔枝图》序的作者和背景;2. 引导学生关注荔枝的特点和形象。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荔枝图》序,理解文意;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3. 学生分享对荔枝形象的感受和体会。

三、文本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2. 学生讨论并分享对文中描绘荔枝的细腻笔触的欣赏;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文学鉴赏(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2. 学生运用选定的修辞手法进行荔枝的描绘;3. 各组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阅读《荔枝图》序,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深入探讨(15分钟)1. 教师提出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文中所描绘的荔枝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您认为文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它们有何效果?”;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问题进行探讨;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024年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2024年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苏轼对荔枝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壳如红玉,肉若凝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苏轼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荔枝图》序。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勾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如“壳如红玉,肉若凝脂”形容荔枝的外貌和口感,“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描述荔枝的保鲜期。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苏轼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强调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荔枝图》序,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理解。

3. 选择一首苏轼的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情况。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对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表现,评价他们的价值观。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荔枝图》序。

(2)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如“荔枝”、“丹青”、“南枝”、“北枝”等。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文中的描述,运用想象力描绘出荔枝的形态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荔枝图》序。

(2)理解文中描述的荔枝的形态和特点。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运用。

(2)对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对《荔枝图》序的背景和作者进行了解和研究。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2. 学生准备:(1)预习《荔枝图》序,对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进行查找和理解。

(2)观察荔枝的图片或实物,对荔枝的形态和特点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对荔枝的形态和特点有所了解。

(2)简要介绍《荔枝图》序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荔枝图》序,对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进行查找和理解。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对文中的描述进行解读和分析。

3. 课堂讲解:(1)教师对《荔枝图》序进行逐句讲解,解释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2)教师对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对文言文的朗读能力。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查找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资料,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荔枝的美。

初中语文_《荔枝图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荔枝图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并背诵,掌握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

2、掌握文中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并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文中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并学以致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诗句导入。

导入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也品尝过很多的水果。

有一种水果,曾经让我们的大文豪苏轼感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曾让大唐玄宗天子不惜千里迢迢,只为博贵妃一笑,便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奇谈。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美味让人如此倾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荔枝图序》,通过文字来品尝这其中的美妙滋味吧。

(二)明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并背诵,掌握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

2、学习文中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并学以致用。

(三)作者及文学常识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荔枝图序》属于说明文,选自《白氏长庆集》。

2、序是一种文体。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

3、作者写下此序的目的是什么呢?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四)初尝用词之味美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朗读课文并为下列字词填写正确的读音,并注意字词的书写和句子的正确朗读节奏。

峡( ) 缯( )帷盖( ) 绡( )枇杷( ) 瓤( )壳( ) 醴酪( )华( )(1)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2、结合下列重点字词提示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全文,有不能理解的地方请用红笔标画下来。

帷盖:华:荣:实如丹:朵:红缯:绡:瓤肉:大略如彼:莹白:醴:书:3、小组之间,语文组长翻译,其余同学认真核对并提出质疑,如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组长做好记录。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荔枝图序》教案白居易《荔枝图序》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荔枝的习性以及特点特征2、了解作者及其小品文风格特点,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的这首诗脍炙人口,相信大家听到“荔枝”两个字忍不住流口水了吧,可大家对荔枝的习性、特点、特征了解多少呢?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一起品尝一下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作家: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作品:《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三、诵读课文(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句,合作交流,让学生板书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点拨释疑。

2)、各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之“异”的?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四、背诵课文第二篇:荔枝图序教案荔枝图序白居易教学目标:1、准确掌握文中文言词的音、形、义。

2、了解白居易及其生平。

3、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

4、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荔枝图序》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荔枝图序》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荔枝图序》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荔枝图序》教案 1教学目的:学习本文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教学设想:本课时教案设计力求探索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启学生的思维。

本堂课带给大家两个观念,一是方法点拨比知识教育更重要,二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引导大家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开启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一、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由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激趣导入。

荔枝是这样鲜美,很遗憾,今天我们不能品尝,可我们可以通过白居易为我们留下的《荔枝图序》来感受这人间美味。

二、出示板书:三、荔枝外壳有瘤状突起,果肉色白多汁,味甜美。

(摘自《学生辞海》)四、板书课题:《荔枝图序》白居易看见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研究:(1)序;(2)白居易;(3)教师讲述:顾况与白居易的故事。

(4)老师为什么知道得这么多呢?其实并不是老师记忆力强,老师只不过善于查资料。

资料的利用身边的资料:课本、字典、课外书等;向同学借资料;查图书馆资料;五、指导读课文: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要求是:读通、读懂、读好。

六、学生读课文,抽学生点评。

教师指导读课文的要求:咬准字音。

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1)结合课文下注释读,不懂的`字问同学,还不懂的划下来师生共同讨论。

(2)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3)师生共同讨论: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赶快提出来,我们一起研究。

(4)大家都读懂了课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荔枝?(5)学生点评。

八、讨论为什么他给大家介绍得这样清楚呢?为什么他介绍得这样形象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按顺序;讲方法。

九、设疑:大家反复读读,动动脑筋,有问题吗?十、同学们都喜欢吃水果,你给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水果吧。

十一、总结:今天大家品尝了鲜美的荔枝,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学会了怎样读书,还懂得向别人介绍事物要按顺序:讲方法,别人才能很清楚,印象才会深刻。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一〕胜利目标1.了解和文体。

2.掌控生字词并精确翻译文言文。

3.探究本文的说明内容、方法和顺次。

〔二〕胜利自学1.借助课下说明、工具书,筛选重要信息并牢记,解决目标1。

2.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借助课下说明、工具书和以往学过的知识,疏通文意,画出不熟识的`生字词和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同桌沟通,小组争论,解决目标2。

3.独立思索: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荔枝的?在介绍荔枝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想想本文的说明顺次是怎样的?然后同桌沟通,小组争论,解决目标3。

〔三〕胜利量学1.我来介绍和“序”这种文体以及本文写作缘由。

(缘由用原文回答〕2.这些字词我来读缯瓤绡醴酪枇杷帷盖3.这些词句我会译1这些字词我来讲小组抽题展示4.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的顺次是怎样的?请你当设计师,为本文设计一份板书。

小组为单位展示。

二、胜利展示三、胜利检测〔一〕基础题1、《荔枝图序》的是,字,号,代诗人。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帷盖〔〕枇杷〔〕〔〕红缯〔〕瓤肉〔〕紫绡〔〕橘〔〕醴酪〔〕〔〕3、翻译以下句子。

浆液甘酸如醴酪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二〕综合题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假设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1.本段文字说明荔枝的特点采纳的说明顺次是〔〕A.整体——部分B.概括——详细C.外——内D.主要——次要E.结果——缘由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文段可以分为两层,请概括每层的意思。

〔三〕拓展题同学们都喜爱吃水果,你给大家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水果吧。

四、胜利思学我的优点——我发扬:。

我的不足——我改正:。

《荔枝图序》教案

《荔枝图序》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荔枝图序》教案
教学课题
《荔枝图序》
执教者:
赵建平
授课班级
初二(5)班
教学目标
1、了解荔枝的特点和习性。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荔枝的特点和习性。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由图片导入。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积累诗词美文。
考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3、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分别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四、牛刀小试:
请同学们仿照课文,说明一种你熟悉的水果。
五、积累沉淀:
你还知道哪些写荔枝的诗词美文?
六、课堂反馈:
七、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荔枝的诗词美文。
学生观看,用Leabharlann 己的语言简单介绍荔枝。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探讨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展示。
学生合作探究、写作、展示。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导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八班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序、熟悉荔枝2、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3、学习条理清楚的说明挨次教学重点:1、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2、学习条理清楚的说明挨次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有家里开水果店的吗?有喜爱吃荔枝的吗?请一位吃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好不好?其实许多的诗文里都写过荔枝?〔杨朔的《荔枝蜜》赞道“荔枝或许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水果”;苏轼的《惠州一绝》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流露出对荔枝的的宠爱;杜牧《过华清宫》中嘲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了取悦杨贵妃,不惜国力民力特快专运鲜荔枝进宫,却也可见鲜荔枝的的难得〕2、激发爱好出示新奇的荔枝并且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今日,鲜荔枝已不只是皇室贡品,我们蓬安也可以买到,跟我们那位同学的介绍的一样,红色、圆形、味道鲜美同学们想尝一尝这果中珍品吗?不过老师有个条件,要求大家仔细学习完成的学习目标后再请大家吃,好吗?大家有信念吗?3、引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板书课时少写一个“序”字让同学发觉并且强调不行少这是一种文体〔一〕、介绍白居易及序[演示幻灯二]二、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演示幻灯一]基本目标:1、了解序熟悉荔枝2、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3、学习条理清楚的说明挨次提高目标:背诵课文三、围绕目标学习〔二〕、朗读一遍范读〔字词〕弄清字词[演示幻灯三]在书上划出重点解释来缯〔zng〕绡〔xio〕醴〔l〕酪〔lo〕华〔hu〕二遍自读〔翻译〕结合解释和实物疏通文意,小组内沟通,老师答疑,找一位同学到展现台给大家剥荔枝并加以介绍。

强调朵〔展现葡萄串〕大概如彼,其实过之,图、书盖为不识者及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演示幻灯四]同学齐读译文三遍抽读〔想象〕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有关荔枝的画面同学们听得仔细,想得出神同桌沟通一下闭上眼睛消失的画面。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积累词语。

帷(wéi)缯(zēng)绡(xiāo)瓤(ráng)枇杷(pí)(pá)醴酪(lǐ)(lào)②搜集有关白居易的材料,包括其诗歌中的名句。

③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描写。

2、能力目标①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②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③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教学重难点1、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2、准确理解一些文言词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播放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片断,导入课文。

二、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投影有关文字材料及图像。

三、整体感知1、听朗读:听清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清生字。

(投影仪显示)2、默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进行。

目的是扫清词语障碍,帮助理解大意,便于展开讨论,启迪个性化思维。

(投影仪显示)四、探究学习,研讨内容1、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荔枝?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2、第二段: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以上问题用投影打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问题分析依次用投影打出。

五、师生互动看图片,品语言,用文中最恰当的句子来概括图片内容。

用投影打出图片。

①树形团团如帷盖②朵如葡萄③实如丹,壳如红缯④核如枇杷⑤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⑥浆液甘酸如醴酪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荔枝图序》,这篇文章说明了荔枝的知识,着重描述了荔枝的形态,用了很多比喻,说明语言简洁而又形象生动,使人如睹其物。

七、作业1、明代徐渤《咏荔枝膜》诗中写道: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你能说说这两句诗是写什么场景的吗?2、根据你的观察,写一篇说明一种水果的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文本解读:《荔枝图序》是一篇介绍荔枝特点的说明文,是白居易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

文章运用简洁的语言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课前准备:1.搜集、整理与白居易相关的信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预习本文生字词,扫除朗读障碍。

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试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习目标:1.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疏通文意,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评价任务:1.通过自学,能够掌握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3.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的说明顺序。

4.课下写作,借鉴文章写法,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抛砖引玉,导入新课1.出示荔枝的图片及苏东坡的《惠州一绝》,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⑴学生欣赏图片。

⑵齐读《惠州一绝》。

2.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任务。

3.认识一位作家:(指名简介作者,其余学生补充,教师出示课件归纳。

)学生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学生2: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

学生3: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老妪能解”。

代表作品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

著有《白氏长庆集》。

4.了解一种文体: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以及序的特点,识记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常识,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学习精确、生动的语言,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领略荔枝的鲜美和自然景观的美妙。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难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荔枝吗?吃过荔枝吗?你见过或吃过的荔枝是什么样的?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荔枝由于其色香味俱佳而被公认为果中珍品,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赞美,唐玄宗为了能让自己的宠妃杨贵妃吃上鲜荔枝,不惜用驿马日夜兼程赶送京城,于是杜牧写下了这首诗讽刺这件事,请大家一起品读一下。

一骑快马飞奔上了骊山,山上行宫的大门一个接一个的打开,大家以为是紧急军情来报,原来是送荔枝的。

到底怎样的荔枝令杨贵妃如此喜爱,让唐玄宗不远千里运来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

(二)解说题目今天的我们即使没有见过吃过荔枝。

也可以通过这些视频和图片去了解它。

那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怎样向人们介绍荔枝呢?(画图、写文章)1.序”这种文体(课件出示,齐读)2.看了课题你想了解荔枝的哪些知识?(由题目生成问题)(三)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四)作者简介:从五个方面补充——名、时、地、评、作(五)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学生自读课文2.教师强调第二段节奏3.指名读课文4.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六)朗读翻译第二段,了解作者写序的目的(七)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虚词的用法四人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解决疑难问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重点标记。

(八)精读课文,理解荔枝的特点,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

这一部分的设计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所在(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荔枝的哪些知识?各有什么特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荔枝的介绍形成清晰的表象。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作者简介1.1 介绍作者张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1.2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热爱和追求的原因。

第二章:课文朗读与翻译2.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第三章:重点字词解析3.1 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

3.2 分析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第四章:句式结构分析4.1 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语法特点。

4.2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第五章: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5.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2 探讨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和段落进行分析。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阅读理解测试,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和注释。

2. 作者简介和相关资料。

3.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和视频。

教学时间: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1课时4. 第四章:1课时5. 第五章:1课时教学进程:1. 第一章:介绍作者张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荔枝的热爱和追求的原因。

2. 第二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进行课文翻译。

3. 第三章: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分析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 第四章: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语法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5. 第五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探讨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六章:课文内容分析6.1 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内容结构。

八年级语文下册20《荔枝图序》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20《荔枝图序》教案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副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绍荔枝知识的文章。

教学内容不太难,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对荔枝有直观上的了解,比如“树行团团如惟盖”,更重要的是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帮助学生的记忆。

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色香味尽去”,也可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作者及先关的文学常识。

2.领略荔枝的鲜美和自然景观的美妙。

3.通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并能做到背诵全文。

4.学习精确、生动的语言,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设想:文章结构简单,可重点把握说明的顺序,也没有什么难懂的字句,可让学生按要求自学,合作探究;可将《过华清宫》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鲜荔枝难以贮存加深印象。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1. 通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2.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荔枝画图)1.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

荔枝,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课件展示苏东坡《惠州一绝》)(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讲述: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朝廷派人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

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二、了解作者:(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积累词语。

帷(wéi)
缯(zēng)
绡(xiāo)
瓤(ráng)
枇杷(pí)(pá)
醴酪(lǐ)(lào)
②搜集有关白居易的材料,包括其诗歌中的名句。

③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描写。

2、能力目标
①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
②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③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2、准确理解一些文言词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播放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片断,导入课文。

二、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投影有关文字材料及图像。

三、整体感知
1、听朗读:听清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清生字。

(投影仪显示)
2、默读课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进行。

目的是扫清词语障碍,帮助理解大意,便于展开讨论,启迪个性化思维。

(投影仪显示)
四、探究学习,研讨内容
1、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荔枝?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第二段: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
以上问题用投影打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问题分析依次用投影打出。

五、师生互动
看图片,品语言,用文中最恰当的句子来概括图片内容。

用投影打出图片。

①树形团团如帷盖
②朵如葡萄
③实如丹,壳如红缯
④核如枇杷
⑤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⑥浆液甘酸如醴酪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荔枝图序》,这篇文章说明了荔枝的知识,着重描述了荔枝的形态,用了很多比喻,说明语言简洁而又形象生动,使人如睹其物。

七、作业
1、明代徐渤《咏荔枝膜》诗中写道: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你能说说这两句诗是写什么场景的吗?
2、根据你的观察,写一篇说明一种水果的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