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角的认识》,选自《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课程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认识角的概念,掌握角的性质,学会角的分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角的概念,识别和命名角,掌握角的度量方法,了解角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角的概念的形成:学生需要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度量:学生需要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 角的分类:学生需要了解和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等不同类型的角。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角的图片和动画。
2. 学具:量角器、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剪刀、钟表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普遍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角的概念,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理解角的形成和特点。
3. 活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探索角的性质和分类。
4. 知识讲解: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5. 应用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角的概念: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单位是度,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等。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角的度量方法和分类知识。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2篇)《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已经认识了线段,初步认识角和体会角有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习角的分类的基础。
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射线和直线。
这是因为射线是认识角的基础。
例题先以城市夜景为背景,说明灯射出的线可以看作射线,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射线的特点。
接着,把线段的一端和两端分别无限延长,让学生通过诗句体验建立“无限长”的观念。
并比较射线、直线和线段的不同,认识射线和直线。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画一画,体验和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并通过生活实例加深理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想一想“着重让学生体会两点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接着让学生认识角,教材引导学生画射线组成一个角,并认识角的符号、角的记法和相应的读法。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交流和画图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2、利用射线与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角的符号、角的记法和相应的读法。
3、学生在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概念教学难点:两点间的距离概念四、教具准备:教师用的尺子、课件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只画图铅笔及一把尺子、一张画图的白纸。
五、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六、预设教学过程:(一)复习今天我带来了我们一个熟悉的老朋友,看看是谁?——线段,你能说出线段的特点吗?——①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有限长(可测量出长度)。
请同学们画出一条3厘米的线段。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识做准备,让学生通过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提供一个学习的模板,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进步,我们城市的夜景也越来越漂亮,老师拍了一幅夜景图想请你们去看看。
(出示夜景图)看到了些什么?1、五颜六色的光线。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5篇)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角。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知道角有大小,理解与角的大小有关的因素。
【学习重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能辨认角。
【学习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教具学具】大三角板、学具袋(三角板、绒线绳、剪刀、图钉、折扇、硬纸条)。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4幅建筑物的图片)找出与其它三幅图不一样的地方,并说出理由揭示课题。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2、明确目标:(1)、认识角(2)、学习画角(3)、比较角的大小3、效果预期:二、民主导学1.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议一议生活中角的特点。
2、指一指:图形中角的顶点和边。
3.判一判: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4.数一数:给定的图形中有几个角5、画一画:按要求画角(1)、给一条射线,画一个角。
(2)、给一个顶点画一个角6、唱一唱: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7、摆一摆:(1)从学具袋中寻找材料,看谁最快摆出一个角。
(2)同桌合作,把你们准备好的绒线变成一个角。
8、开合折扇或自制的活动角观察:角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越大角越大。
9、补充歌谣:要知我的大和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三、检测导结:1、检测目标2、小组检查完成情况。
3、反馈检测结果。
四、课后拓展:课后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我是一个小小角》《角的认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3.2《角》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3.2《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角,能够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描述角的概念。
2.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能够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准确地画出所给角度的角。
二、教学重点1.角的概念和度量单位。
2.利用量角器测量和画角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角的概念和度量单位的转化。
2.掌握准确绘制所给角度的角。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量角器、白板和彩笔。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铅笔和橡皮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复习前面学过的角相关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角的存在,并让他们描述不同角度的情况。
第二步:学习角的概念1.通过示意图和实物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角。
2.讲解角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步:学习角的度量单位——度1.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度的概念和符号。
2.演示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让学生亲自尝试。
第四步:练习角的度量和绘制1.给学生一些角度的练习题,让他们用量角器测量和画出所给角度的角。
2.师生共同讨论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角的度量和绘制方法。
第五步:课堂小结1.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复习和总结。
2.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和意见。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目。
2.自主练习画角和测量角的技能,并记录下来做好复习准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角”的概念和度量单位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基本知识。
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
同时,需要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案角在几何学中,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四班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学四班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案1设计思路1、本节微课以小灰灰上学记的故事作为导入,激起学生对角的认识产生爱好;2、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演示和介绍,使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和特征;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有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探索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小朋友,你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故事——小灰灰上学记!早上小灰灰高兴奋兴地来到了羊村的学堂,但是喜羊羊却很生气地跟小灰灰说,昨天我听到你跟灰太狼谈论角的问题,你们是不是想打我们羊角的主意?小灰灰委屈地哭了起来。
这时候,村长村长慢羊羊来了,你们都误会小灰灰了,平时不好好学习,没文化真可怕!他们说的不是羊角,而是数学图形中的“角”。
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来“认识角”。
2、认识角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中找到角,继而从具体到把角抽象出来,仔细观察,再摸一摸感受角各部分的特点,尖尖的顶点,滑滑的、平平的边,引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跟角的张口有关。
利用动画过程:一把剪刀把角的两条边剪短了,提出问题:这个角变小了吗?容易得出,角是没有变小了,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跟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3、比一比比一比一中,比较的是张口一样大,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再一次熟悉只要张口一样大,边的长短不影响两个角一样大这个结果。
比一比二中,比较的是一个边短张口大的角和边长张口小的角,结果是张口大的角大,即使角的边长角也不会变大,还是再一次强调角的大小只跟角的张口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认识_小学四年级教案

角的认识学科:数学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角的概念,并能够辨别角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与特征。
2.角的比较与判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角模型。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两条线段交叉,然后出示一种工具,让学生说出这种工具的名字。
2.学生说出这种工具叫做“量角器”。
3.教师向学生讲解量角器的用途,通过量角器可以测量角的大小。
Step 2: 角的定义与特征1.教师出示一张图,图中有两条线段交叉,然后让学生观察图中的线段,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2.学生说出线段交叉的点叫做“顶点”。
3.教师进一步提问:除了顶点,这两条线段还有什么共同点?4.学生说出这两条线段的一端分别和顶点相连,这两端分别叫做“边”。
5.教师进一步提问:这两条线段构成了什么?6.学生说出这两条线段构成了“角”。
7.教师解释角的定义:两条共同起点的线段所夹的空间就是一个角。
8.教师出示一张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角,并辨认出图中的顶点、边。
Step 3: 角的比较与判断1.教师出示一组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角,并判断出大小关系。
2.学生依次说出每个角的大小。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角的边长和打开角度,进行比较。
4.学生将角的大小进行排序,从小到大。
5.教师出示另一组图,让学生同样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
6.学生将角的大小进行排序,从大到小。
7.教师对学生的排序进行点评。
Step 4: 角的游戏1.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每张扑克牌上有一个角的图案。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学生将扑克牌的角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3.学生进行游戏。
4.教师与学生一起验证结果,并鼓励正确参与的学生。
Step 5: 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我们今天学习了角的定义、特征和比较。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简案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能够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学生能够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度量单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角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度量方法。
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能正确区分它们。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形成过程,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理解周角和平角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活动角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角的物体图片,如三角形的屋顶、五角星、扇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图片中的角。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角吗?角有哪些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认识。
2、探究新知角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让学生观察角的形成过程,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明确角的构成要素。
角的各部分名称结合角的图形,介绍角的顶点和边的名称,并用字母表示角。
让学生指出所给角的顶点和边,并尝试用字母表示。
角的度量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个角大。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出角的度量问题。
介绍量角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重点讲解量角器的中心、0 刻度线和刻度。
教师示范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学生模仿操作,小组内互相交流。
角的分类让学生用活动角做出不同大小的角。
观察所做的角,根据角的度数进行分类。
介绍锐角(小于 90 度)、直角(等于 90 度)、钝角(大于 90 度小于 180 度)、平角(等于 180 度)和周角(等于 360 度)的概念。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角的认识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知道角有大有小。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正确的画角方法。
【教学难点】:1、会正确画角。
2、感悟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设计思路】一、引入(课前出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
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角。
(板书: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一)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2、(抽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本环节: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例1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四年级《角的认识》数学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角的认识》数学教案四年级《角的认识》数学教案(通用12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角的认识》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角的认识》数学教案篇1一、理念设计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图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教学分析本课是在以前学过的基础上进行新授的,并且本单元要学的图形都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时,应注重把握好旧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学生能自然而然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射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
四、教学流程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动物百米赛跑图)你知道跑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生:线段。
师:你会画线段吗?(指名板演)用什么画的?为什么要用直尺画呀?(此过程自然而然导入线段的特征,从而为后面要学的射线、直线作好准备)师:线段是直的,这是线段的什么呀?你还知道线段的哪些特征。
生:有两个端点,无限长(可以量出长度)师:如果将线段的一端延长(或两端都延长)那会变成什么图形呢?㈡、认识射线、直线。
1、自学课本第109页2、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并从现实生活中举事例。
师: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呀?它们又与线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学生回答。
师:你能应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线吗?看谁说的多。
生:手电筒的光线。
生:探照灯射出的线……。
(这一环节让学生能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应用数学知识了解社会,并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社会,也能用于社会。
)3、做练一练第1题。
㈢、建立角的概念。
角的认识教案_小学四年级教案

教案名称:认识角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和基本属性。
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判断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角的概念和基本属性。
2.角的度量和判断。
教学难点:1.角的度量和判断。
教学准备:1.板书:角的定义、角的度的符号表示。
2.教学实物:尺子、直尺、切角图示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两张纸片,一张是正方形,另一张是长方形,让学生比较两者的特点。
2.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Step 2: 观察角1.教师出示一个不带刻度的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的两端,并发现直尺两端之间有一个夹角。
2.教师向学生解释,夹角是由直尺的两个边所形成的。
3.教师出示五七尺角图示,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这个角的两边是什么?-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这个角的名称是什么?Step 3: 描述角1.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角的名称和特点,例如:锐角、直角、钝角。
2.教师向学生解释,锐角是小于90°的角,直角是等于90°的角,钝角是大于90°的角。
Step 4: 角的度量1.教师出示一个带有刻度的直尺,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刻度可以用来度量角的大小。
2.教师向学生解释,刻度可以用来表示角的度,角的大小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Step 5: 角的度的符号表示1.教师向学生出示刻度盘,并指出0°和180°对应的位置。
2.教师向学生解释,角的度量可以用度的符号表示,如:60°、90°、120°。
Step 6: 角的估量和判断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尖角,另一张是钝角,并让学生估量两个角的大小。
2.学生互相交流估量的结果,并讨论估量的理由。
3.教师向学生解释,估量角的大小可以通过直观感受和比较来确定。
Step 7: 角的测量1.教师发放尺子和直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角的测量。
2.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的结果,并讨论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通过让学生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多种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学具:活动角的模型、不规则纸张若干。
教学过程:一、联想无限,激趣导入师: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甜甜的生日,你们想一起参加他的生日晚会吗?让我们去快乐一下吧!(课件:甜甜的生日晚会并展示礼物)师:(这些图形中有角吗?)关于这个问题你们能解答吗?师: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角呢?快来说一说。
师:(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谈到了各种角。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种角,通过学习,我们再来判断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角是不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角。
二、观察感知,出示课题(电脑出示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六角形。
)师:我们学过的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来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角?(生来回答,师随之指出图形的角。
)(课件出示闹钟、剪刀、扇面等物体中大小不同的角,电脑闪烁。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它们的表面上有角吗?,我们一起把它们的角找出来吧!师:让我们把几个角从物体上搬下来看看。
(课件演示角的抽象过程,屏幕上留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师:同学们,这些在图形上、在生活中所找到的角,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平面图形——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三、操作实践,自主建构1.演示操作。
(折一折、摸一摸)师:看着角的样子,你们能不能用这样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角来呢?(同学动手折一折)师:我也折一个角,同时教授角的“顶点”和“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角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角,了解角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增强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角的定义: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度量: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3.角的画法: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4.角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角的开口大小或角的度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度量、画法和大小比较。
2.教学难点:角的度量单位的理解,角的画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墙角、书本的翻页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对角的认识的兴趣。
2.探究新知(1)角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抽象出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角的度量:介绍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角的画法:示范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画角。
(4)角的大小比较:通过实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比较角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角的开口大小或角的度数。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度量、画法和大小比较,加深对角的认识。
5.课后作业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角的认识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角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角。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2. 角的表示方法3. 角的大小比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角的定义,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大小比较。
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角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演示法:通过教具演示角的大小比较。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5分钟)(1)讲解角的定义: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讲解角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角的顶点,如∠A;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角的两边,如∠ABC。
(3)讲解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越大,角越大;叉开越小,角越小。
3. 演示(10分钟)利用教具演示角的大小比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
4. 实践操作(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角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要加强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大小比较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和演示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详细补充和说明:1. 角的大小比较原理角的大小取决于两边叉开的大小。
叉开越大,角越大;叉开越小,角越小。
这是因为角的大小是由其所夹的弧度决定的。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简案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简案數學教案設計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简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引出课题——“角的认识”。
2. 新知讲解(20分钟)
(1) 定义: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 角的构成要素:顶点和两条边。
(3) 角的表示方法: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顶点字母写在中间,其他两个字母分别写在两边。
(4)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3. 实践活动(15分钟)
(1) 制作角:让学生用尺子和铅笔在纸上画出不同类型的角,并标出角的名称。
(2) 比较角的大小:通过比较手中的角,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只与张开的角度有关,与边的长度无关。
4. 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角的概念和性质。
5. 作业布置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并记录不同类型的角。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方式,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最新-小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小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讨论发展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2.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线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并会做出三角形的一条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2、播放录像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一)三角形的意义:1、活动。
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
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2)三角形表示法;(3)三角形的高和底(二)三角形的特性: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3.2角的认识(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角的认识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教材分了两段编排,第一段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钝角。
第二段是本单元的角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结合前面所学习的射线特征来认识角的含义,既是对角的概念的归纳,又是对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工具对学生来说,前面学习的几何知识以及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
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的薄弱。
这部分内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虽然说比较抽象,但在学习了线段、直线、角之后,还是比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过程与方法没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生学的空间观念.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画角。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图片学生准备直尺或三角尺课前导入一、观察交流,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仔细看(大屏幕),屏幕上有三幅图。
你们知道,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吗?预设:(如果没有人说,老师要适当引导,这三幅图中都有什么?)生:都有角。
师:角都在哪里?谁来指一指?(请生上台指)师: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角吗?(2-3人)生:……师: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角,这些图片上有角吗?师:角它还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了解,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认识数学中的角。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角与三角形的认识”信息窗1“角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
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作业的机器,兴奋地交谈。
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斗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的基础上,认识平角、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验证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和本课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百度搜索到的相关资料,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借助小组合作,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从而来复习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要求: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
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
(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一节概念课,所有角的定义都是规定的,如果只是告诉学生这些角的定义,学生有可能记得很牢,但是缺乏必要的体验,肯定没有深刻的印象。
这里以操作体验为主让学生在复习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认识平角和周角,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3. 分类。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作出各种活动角,把剪下来的角贴在黑板上,故意给学生造成一种“视觉混乱”的局面,激发学生探究新知。
4、认识平角。
师: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按住一边不动,转动另一条边,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并板书:平角,然后示范平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旋转活动角,一边旋转一边让学生说出角的名字,当转动一周,两条边重合时,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板书:平角,然后示范周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我精心设计了两场辩论赛,
力图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力图教给学生从角的定义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两生上台板演)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
通常用符号“∠”表示。
记作“∠1”(或“∠2”等)。
读作“角一”
【设计意图】学习角的表示方法,放手让学生先动脑想,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
教师再演示角的表示方法,学生印象很深刻。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
(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在研究学习中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和对活动角的操作来感受两种特殊角的形成,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自然,并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的很好把握。
三、回归生活
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课件播放,学生回答)
2. 找出身边的各种角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
3. 播放生活中的各种角
师: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宗旨,学生在认识了各种角以后,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从生活中找各种角,激发出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四、总结
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就像大海,我们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吧!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专业论文、70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