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勘探—重力异常的数据处理
重力勘探—重力异常的数据处理

第四章重力异常的数据处理布格重力异常反映了地壳内部物质密度的不均匀性,即从地表到地下几十公里的地壳深部,只要物质密度横向发生变化,在地下不同的空间和范田内形成剩余质量,就可以引起地表的重力异常。
定性解释侧重于判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并粗略估计产生异常的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及埋深等。
定量解释则是通过理论计算.对地质体的规模、形状、产状及埋深等作出具体解答。
重力异常的推断解释的步骤:①阐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具体地说,就是确定异常是浅部因素还是深部因素引起,是矿体还是构造或其它密度不均匀体(岩性变化、侵入体等)的反映。
——定性解释②划分和处理实测异常重力异常图往往是地表到地球深处所有密度不均匀体产生的异常的叠加图象。
为了获取探测对象产生的异常,需要将它们进行划分。
不同的研究目的提取的异常信息不同,例如,矿产调查要提取队是矿体或没部构造产生的局部异常;而深部重力研究的目标正好相反,需要划分出的是反映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的区域异常。
③确定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赋存形态一是根据已知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形状、产状及埋深等.研究它们引起的异常的特征,包括异常的形状、幅度、梯度及变化规律等。
二是根据异常的形态及变化规律等,确定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形状、产状、埋深及规模等。
前者足由源求场,称为止(演)问题;后者是由场求源,称为反(演)问题。
正问题是反问题的基础,而求解反问题则是定量解择的最终目的。
§4.1 重力异常的主要地质原因一.地壳深部因素莫霍洛维奇面:地壳与上地馒之间存在着一个界西地壳厚度各地不同,大陆平原地区大约20~30km,高山区为40~60km,西藏高原达60km以上,海洋区为10~20km,最薄处仅数公里。
这一界面上下物质密度差达0.3g/cm3以上,界面以上的硅镁层密度为 2.8~3.0g/cm3,硅侣层为2.5~2.7g/cm3,界面以下物质密度为3.3~3.4g/cm3。
该界面的起伏引起地表重力变化的特点是导常分布植围广,幅度变化大。
重力数据处理过程

数据处理与异常推断解释一、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实测的重力异常是地下由浅至深各类地质体的物性差异在地面综合叠加效应,其中包括界面起伏,岩性不均匀等诸多地质因素在内。
为了从实测异常中提取和强化有用信息,压抑干扰噪声,提高重力勘探综合地质解释的能力,故需对实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
1、数据处理目的通过不同的数据处理手段,达到突出区域重力场信息、突出与强化断裂带异常信息、突出局部重力异常信息,有效地克服或压制不同干扰异常。
顺利达到完成区域重力场特征分析、提取剩余异常、断裂构造划分与分析,圈定钾矿成矿有利部位等地质任务。
2、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推广的多元信息处理系统软件—GeoExpl及中国地质大学MAG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在消除各类误差的基础上从叠加场中分离或突出某些目标物的场,并使其信息形式(或信息结构)更易于识别和定量解释。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各种滤波、趋势分析、解析延拓(上延和下延)、导数转换(水平和垂直导数)、圆滑(圆环法和窗口法)、多次切割、差值场法、小波多尺度分析法等方法。
(1)、数据网格化为空间分析模块及其它数据处理提供数据源。
本次采用克里格法,200米×200米,搜索半径1500米。
(2)、异常分离采用不同滤波因子的正则化滤波、差值场法、小波多尺度分析法、向上延拓等,可分别求取“区域场”和“局部场”,达到异常分离目的。
(3)、延拓处理向上延拓:压制了浅部小的地质体场的干扰,了解重力异常衰减规律,随着上延高度增加,突出了深部大的地质体的场。
区域场反映了测区深部地质环境和地质构造特征的差异性,为测区地质构造分区划分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次向上延拓自100 m、200 m、500 m、1000 m、2000 m,共5个高度。
向下延拓:利用向下延拓可以分离水平叠加异常。
密度体埋深大,异常显得宽缓。
越接近密度体,异常的范围越接近其边界。
本次向下延拓自100 m、200 m、300m、500 m四个高度。
16重力勘探-重力异常正反演解析

△gz
△g
FHale Waihona Puke rh1R0
测量垂直梯度原理 gz h2 h1
g h2 g h1
g ( z z ) g ( z )) g h1 g h2 z h2 h1
△g △g(x+△x) △g(x-△x)
△gx
A(x,0,0)
△g
F r
h
1
R
0
2 x1
2 3
2 3
2 3
h2
n 2 3
(n 1 )
x1 h
n
(n 1)
2 3
• (3)反演剩余质量
m g max G 2 h
• (4)反演半径
g max h 2 m G
g max h 2 m G
4 3 m R 3
3 m R( ) 4
• 重力异常的正反演(正反演问题的关系:异常场源(地
形状
质因素产生的剩余质量)和重力异常之间的对应关系(互相关系)包 括数量上关系。 )
大小
异常场源 位置 产状 深度 物性
根据数学物理方法: 万有引力 重力异常的 推断:定性或者定量 △g
分布规律 形态特征 幅度大小
A F △g
1)正问题是反问题的基础; 2)反问题强烈依赖于正问题。
2 7 2 2
②均匀的水平圆柱体(二维水平柱状体)
• • • • • •
在实际的地质现象中,如长轴背斜、向斜等, 可以近似看成水平圆柱体来讨论。 水平柱状体:向两端无限延伸 半径:R 埋深:h 延伸方向:y 剩余密度
定义:线密度
S R 2 dd
hx g x 4G 2 ( x h2 )2 h2 x2 g z 2G 2 ( x h2 )2 h 2 3x 2 g zz 4Gh 2 ( x h 2 )3
物探学习参考资料 重力资料数据处理

重力资料数据处理
1、如何利用布格重力异常选取区域重力异常和求取剩余重力异常?使用Surfer的何种功能可以完成这两种数据处理?
答:对布格重力异常数据采用多种不同大小的窗口进行数据处理并对比,当为某一边长时区域重力场的形态基本趋于平稳,局部异常的成分已基本剔除,可选用该边长时的区域重力场做为区域场。
用布格重力场减区域重力场即可求取到剩余重力场。
打开Surfer软件,菜单中:“网格-滤波器”功能,打开的窗口中选“移动平均方法”通过设置相关参数后即可求取窗口滑动平均的区域场。
打开Surfer软件,菜单中:“网格-数学”功能,打开的窗口中通过设置相关公式后即可求取剩余重力场。
2、对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进行水平方向导数数据处理的意义?一般对哪些方向进行求导?使用Surfer的何种功能可以完成水平方向导数的数据处理?
答:水平方向导数异常主要用于突出走向垂直于求导方向的断裂及其大致位置、岩脉的位置、宽大地质体的边界线以及确定地质体的走向等。
一般对布格重力异常分别进行0°、45°、90°和135°四个方向的水平方向导数计算。
打开Surfer软件,菜单中:“网格-微积分”功能,打开的窗口中选“方向导数中的一阶导数”通过设置方向参数后即可求取水平方向导数异常。
重力勘探中的数据处理与解释

重力勘探中的数据处理与解释一、引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重力勘探技术是最为基础的一项技术,其对于石油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重力勘探中的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重力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上任意一点的重力值、重力异常等参数,推断出地下物质的密度分布及其空间结构及形态特征。
在重力勘探中,最基础的是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各种参数,例如重力值和重力异常等,进而利用理论方法将测量值转化为密度结构。
重力勘探仪器广泛使用的是重力仪,它利用重力加速度的变化来测量地球的重力值。
三、数据处理1. 数据采集与处理重力勘探的数据采集常用重力仪完成。
在完成数据采集后,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1)数据质量控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可靠,需要严格把握每个采样点的质量。
数据采集后,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数据滤波、异常值处理、坏点检测和采样点校正等。
在数据的初步处理之后,为了方便数据的后续分析,需要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2)数据校正重力勘探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可能由于许多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包括仪器的灵敏度、环境因素和采样点高度等。
因此,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进行数据校正。
(3)数据分析重力勘探数据处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分析数据推断出地下物质的密度结构特征。
对于处理过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测试分析、图像处理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 数据解释(1)地下构造解释地下构造解释是指将重力勘探数据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根据地球物理理论模型推断地下构造情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正演模拟、反演模拟等。
(2)岩性解释岩性解释是指通过对重力勘探数据的解释,归纳出样地所含有的岩性类型和岩性组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预测出石油、煤炭、地下水等目标物质的分布情况。
(3)含油气解释含油气解释是指通过分析重力勘探数据,判断目标地区是否有含油气的可能性和分布范围。
通过重力勘探数据分析,可以对含油气区域的地质构造及沉积等特征提供定量化的模型,从而为油气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重力勘探_精品文档

重力勘探重力异常:在重力勘探中,将由于地下岩石,矿物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成为重力异常。
引力位重力位关系:重力位等于引力位及离心力位之和,重力位处处连续而有限。
引起重力异常的原因地壳厚度的变化;结晶基岩内部成分、构造和基底顶面的起伏;沉积岩的成分和构造;金属矿及其它矿产的赋存;剩余密度:地质体密度与围岩密度的差称为地质体的剩余密度,即σ=σσ0,该地质体相对于围岩的剩余质量为σ第三章重力测量仪器绝对重力测定测量地球上特定点的绝对重力值,绝对重力测量测的是重力的全值。
原理:动力法,观测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间与路径),用以测量重力的全值。
相对重力测定测定地球上两点间的重力差值(即各点相对于其中一基准点的重力差)。
原理:静力法,观测物体的平衡状态,用以确定两点间的重力差值。
零点位置:选取平衡体的其中一平衡位置作为测量重力变化的起始位置。
影响重力仪精度因素:温度、气压、电磁力、安置状态不一致零点漂移:弹力重力仪中的弹性元件,在一个力(如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将会产生蠕变和弹性滞后(弹性疲劳)等现象,致使弹性元件随时间推移而产生极其微小的永久形变而导致仪器读数的零点值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怎样克服零漂:制造仪器时,应选择适当材料和经过时效处理,尽量使零点漂移小并努力做到使它成为时间的线性函数。
零点读数法含义及意义(优点):p37第四章重力测量重力测量分类(按空间位置):地面重力测量、地下重力测量、海洋重力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卫星重力测量重力测量分类(按地质任务):区域重力调查、能源重力勘探、矿产重力勘探、水文及工程重力测量、天然地震重力测量等。
各自解决的地质问题见p53-p54、比例尺的确定:重力概查:1:100万,1:50万,用于区域构造和壳慢深部构造重力普查:1:20万,1:10万,用于能源普查和成矿远景区重力详查:1:5万,1:2、5万,盆地内或成矿区,基底构造,局部构造,岩体,小断裂等重力细测:1:1万以上,浅部小构造,小局部地质体测网的大小布设规律:1、在小比例尺测量中,没有严格要求,可以沿一些交通路线布置,并使测点均匀分布全区,在图上每平方厘米能有0。
重力勘探的原理及应用

重力勘探的原理及应用前言重力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地下水资源调查、地质构造与沉降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重力勘探的原理、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1. 原理重力勘探利用地球的重力场对地下物质进行探测和研究。
地球的重力场是由地球质量在空间中产生的,其大小和方向会受到地下物质分布的影响。
重力勘探利用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以推断地下物质的分布和性质。
2. 仪器重力勘探的仪器主要包括重力仪和支架。
重力仪是测量地球重力场变化的设备,通常由重力感应仪和重力测量仪组成。
重力感应仪用来测量地球重力场的总强度,而重力测量仪用来测量地球重力场的沿着特定方向的分量。
支架则用于稳定仪器的位置和方向。
3. 数据处理方法重力勘探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解释等步骤。
3.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重力勘探的第一步,需要在研究区域内选择一定数量和布设形式的测量点来获取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数据。
通常,采集数据的密度越高,获得的信息就越精确。
3.2 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控制是保证重力勘探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校准重力仪,排除仪器故障和外界干扰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3.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将原始测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滤波、数据平差和数据插值等,用于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误差,提取有用的地下信息。
3.4 数据解释数据解释是根据已处理的数据结果,进行地质结构解释和地下物质分布推断的过程。
通过比对重力数据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可以推断地下的岩石密度、构造特征等信息。
4. 应用重力勘探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矿产资源勘探:重力勘探可以用于找矿。
矿床一般密度较高,因此在地下与周围岩石形成的重力异常可以被重力勘探方法探测到,从而指导矿产资源勘探工作。
•地下水资源调查:重力勘探可以用于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重力勘探】第四章 重力资料整理

种情况下,可对gi 的尾数作一点调整,使上式条件得到满足。
2)多环自由网平差
当基点网是由多个环路组成,每个环路上都有一个或几个公用边, 这时就要求用每个环的闭合差所求得的 Ki 来进行平差,使同一公用边上 两侧的平差值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具体方法有下面两种。
(1)线性方程组联立求解法
建立线性方程组,用线性方程组联立求出 Ki。 以右图为例,则有
(一)自由网平差 1)单环路自由网平差
3
如果基点网只有一个闭合环路,该环路的闭合差为 V,每边段上观 测时间的平均值为 ti,则可按各边段观测时间的长短来分配闭合差,分 配系数由下式确定
则第 i 边上的平差值为
k V
ti
这样,闭合环满足条件
gi kti
V gi 0
实际计算时,由于计算 K 的取数位数有限,. LaFehr. 1991, Standardization in gravity reduction. Geophysics
(5)海底地形校正 规则网格化水深数据,密度 2.67-1.03g/cm3。
4.3.2 中间层校正
16
取 2G=0.419, 有
在上式中,取 h=hA-hB,即当测点高于总基点时,h 取正号,中间层校 正从测点重力值减掉中间层校正值;当测点低于总基点时,h 取负号, 中间层校正在测点重力值加上中间层校正值。
固体潮校正 (月、日引潮力作用下固体地球周期形变,130ugal)
1
零点漂移校正 段差计算
精度计算
2
4.1.2 基点网平差
目的:通过平差,使基点网的任何一个闭合环路中,各相邻基点重力差
之和应满足 gi 0 。
一、闭合差
二、条件平差 基点网按网内是否含有更高一级的基点,可分为: (1)自由网:不包含精度更高一级的已知重力点的基点网。 (2)非自由网:含有若干个精度更高的已知重力点的基点网。在 作非自由网的平差时,应该保持那些精度高的已知点的重力值不再 因平差改变。
重力勘探数据处理[精制材料]
![重力勘探数据处理[精制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3452cb8172ded630b1cb6d3.png)
对大比例尺测量,要先进行固体潮校正,对余下的纯零
点校正和温度影响做零点校正;
行业相关
3
一. 观测资料的整理和质量评价
2) 基点网观测资料的整理和质量评价 在消除仪器零点变化后,求得各相邻两基点的
重力差值(一个边段的段差).常用三重小 循环法,由于测量时间差小,可以较好地监 测重力仪的零点漂移,且视为线性变化.
第三讲 重力资料、重力异常的获得及 均衡重力异常
1. 观测资料的整理和质量评价 2. 重力基点网平差 3. 重力异常计算和图示 4. 均衡及均衡重力异常
行业相关
1
一. 观测资料的整理和质量评价
重力仪器观测数据的初步整理的内容是通过改正( 消除)重力场以外的一些因素引起的重力仪观测数 据的变换,
这种变化是由仪器本身的特性和工作方法引起的。 例如 零点变化及海洋、航空重力测量工作中航速,航向的 影响和垂直加速度干扰等异常。
行业相关
18
三. 重力异常计算和图示
1. 重力观测结果的内部校正
由重力测量经过零点改正后所得到的结果是测点相对于 某点的重力差值,通过基点的重力值可以推算出所有的测 点绝对重力值,也称为重力观测值。基点的重力值可以通 过将基点网中任一基点与国家基点联测得到。各测点的重 力观测值中包含着地质因素以外额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 因此,因此,由重力观测值得到反映地质因素的重力异常 ,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校正。
行业相关
6
二. 重力基点网平差
2) 基点网的平差
基点网的平差即将基点网的闭合差按一定的方 法分配到各个边上,使基点网环路闭合,即
gi 0
gi为平差后各相邻点的重力差;
行业相关
7
二. 重力基点网平差
重力闭合差的来源:
重力异常数据处理

d
g(0, 0, z) V 1 zg( ,) d d
z 2 ( 2 2 z2 )3 2
g(0,0, z) 1
2
g (R, )
zR dRd
2 0 0
(R2 z2 )3 2
• 2.三度体异常的向上延拓 ①等间距近似计算公式
g(0,0,z) 1
2
0
2 0
g
(
R,
)
2
g
(
Ri
)
g(0, 0, z) Ki g(Ri ) i0
g(0, 0, z) Ki g(Ri ) i0
K0
1 2
1
1 2
Ki
1 2
(i
1 1)2
11 2
1 (i 1)2
11 2
i1、2、3
g(0,0,z)
6 i0
Ki g(Ri
)
i7
Ki g(Ri )
g
(R6
)
(R2
zR z
2
)3
2
dRd
1
2
g(R, )d g (R)
2 0
g(0, 0, z) g(R)
zR dR
0
(R2 z2 )3 2
g(0, 0, z) g (Ri ) g (Ri1) Ri1
zR dR
i0
2
Ri (R2 z2 )3 2
i0
g (Ri ) g (Ri1) 2
5
g(2, 1) g(2,1) g(2, 1) g(1, 2) g(1, 2)
g(1, 2) g(1, 2)] ( 27 8)g(2, 2) g(2, 2)
5
g(2, 2) g(2, 2)
25点圆滑公式
重力勘探数据处理

将数据归一化处理,统一量纲,便于 比较分析。
数据转换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便于后 续处理。
数据处理
01
02
03
04
数据平滑
采用滤波算法对数据进行平滑 处理,降低噪声干扰。
异常值检测
通过统计方法检测异常值,并 进行处理。
数据插值
对缺失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填 补空白区域的数据。
数据拟合
对数据进行拟合处理,提取地 质信息。
结果解释
地质构造分析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分 析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
特征。
矿产资源预测
成果图件编制
综合评价与建议
结合地质背景和数据处 理结果,预测矿产资源
的分布和储量。
根据处理结果编制各种 成果图件,如等值线图、
平面图等。
对处理结果进行综合评 价,提出进一步勘探的
建议和方向。
03 重力勘探数据处理技术
效率和精度。
多学科融合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引入相关领域的先进理论和方 法,推动重力勘探数据处理技 术的发展。
实时数据处理
发展实时数据处理技术,提高 数据处理速度,以便更好地指 导现场勘探和资源开发。
高精度数据处理
提高数据处理精度,挖掘更准 确的地质信息,为地质研究和 资源开发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反演方法
常见的反演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 求选择使用,以达到最佳的反演效果。
反演结果评估
反演结果的评估可以通过对比反演结果和实际地质情况,观察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反演结果的正演计算,评估反演结果的合理性。
模型正演技术
模型正演技术概述
重力数据处理解释方法

重力数据处理解释方法重力数据处理是指对地球或其他天体的重力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重力数据处理,人们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分布和结构变化,研究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的物理性质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重力数据处理方法。
1.重力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在进行重力数据处理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重力测量数据的收集。
常用的重力测量仪器有落体仪和重力仪等。
测量数据包括重力值、测量点的经纬度和高程等。
然后,对采集到的重力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除仪器漂移、大气压力和海洋潮汐等影响因素,得到相对重力值。
2.重力异常的计算与分析重力异常是指实际测量值与参考重力值之间的差异,它反映了地下物质分布和地下结构的变化。
通过对重力数据进行异常的计算与分析,可以揭示地下构造和地质过程。
常用的重力异常计算方法有布格(Bouguer)异常和自由残差(Free-air)异常等。
布格异常是将测量值减去由海平面到测量点计算得到的理论重力值,同时考虑海平面以下的地壳质量;自由残差异常则是将布格异常再减去由海平面到一些参考高度计算得到的理论重力值。
3.重力数据的噪声处理重力数据中可能存在各种噪声,如仪器误差、大气压力和海洋潮汐等。
为了提高重力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对噪声进行处理。
常用的噪声处理方法有滤波、平滑和插值等。
其中,滤波是通过将数据在频域进行变换,并去除高频成分来降低噪声影响;平滑则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平均或加权平均来降低噪声的波动;插值是指通过已知数据点之间的关系来估算未知数据点的值。
4.重力数据的反演与解释通过对重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推断地下的物质分布和结构变化。
重力数据反演方法主要包括正演和反演两个过程。
正演是指根据已知的地下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理论重力数据;反演则是根据测量的重力数据,通过数值计算反推出地下的物质分布和结构。
常用的反演方法有二维反演、三维反演和重力异常分解等。
反演结果的解释需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等其他数据,如地震资料和磁力资料等,以确定地下结构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重力异常的地质解释及重力资料的应用

陷内充填了高密度的岩体,如砾石等。
15
§2异常的识别
2、等轴状重力低 1)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圈闭成圆形或近于圆 形,异常值中心低,四周高,有极小值点。 2)相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休:剩余密度为负的均匀球 体、铅直圆柱体、承平截面接近正多边形的铅直棱柱 体等。 3)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盐丘构造或盐盆地中盐层 加厚的地段;酸性岩浆(密度较低)侵入体,侵入在密 度较高的地层中;高密度者层形成的短轴向斜;古老 岩系地层中存在巨大的溶洞;新生界松散沉积物的局 部加厚地段。
2
重力勘探
第八章 重力异常的地质解释及重力资料的 应用
§1地质解释概述
3
§1地质解释概述
从引起重力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可以看出: 重力异常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因而无论是地壳深部构造与地壳均衡状态的研究, 还是普查、勘探矿产资源,或是高精度重力测量在水文、工程乃至考古等方面的 应用等诸多地质任务,都有可能利用重力法或重力资料加以完成。 注意:全部信息都包含在重力异常数据中——利弊相间!
素引起的,常常是不容易的。 有必要结合地质资料或其他物探解释成果进行综合
解释。下面仅叙述常见的几种局部异常与可能反映的 地质因素的对应关系,供作地质解释时参考。
14
§2异常的识别
l、等轴状重力高
1)基本特征:
重力异常等值线圈闭成圆形或接近圆形,异常值中
心部分高,四周低有极大值点。
2)相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体:
6
§1地质解释概述
4、对异常的解释必须遵循从巳知到未知的原则。因 为相近的地质条件引起的异常具有相似的特征,所以 在对局部异常的解释中,可以遵循这个原则。例 如.利用一口钻井资料(一个点)或一条地震剖面资料 (一条线)的解释作为控制,将获得的成果推广到周围 条件相似地区的异常解释中去;或者根据露头区的异 常特征推断相邻的覆盖区的异常成因。这是由已知到 未知,从点、线到面的认识过程,它与上述的从面到 点的过程是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的。
普通物探第1-5节重力勘探的数据处理

区域异常与局部异常的叠加
1. 球体剩余密度为正,埋深大,异常水平梯度小于区域 异常梯度,平面异常等值线向低值方向扭曲,不能形 成闭合;
2. 埋深小,异常水平梯度大于区域异常梯度,在中心附 近可以形成小的高值闭合;
3. 球体剩余密度为 负时,平面异常 等值线向高值方
向扭曲,或形成 小的低值闭合。
(华东)
剖面异常的平均值法
• 对于剖面异常,可以用 x 点的异常偏差值:
g(x) g(x) g(x L) g(x L)
2
近似代替局部异常值,近似效果的好坏决定于参 数 L 的选择是否合理。
g
g
LxL
x
(华东)
平面异常的圆周平均法
• 对于平面异常,可以采用圆周平均求取区域异常, 即以圆周平均值近似圆心处的区域异常值,它是偏 差值法在平面域中的自然推广。
– ③ 各点上的偏差应不超过实测异常的均方误差。
(华东)
2. 多次线性内插圆滑
• 在根据离散点的数据绘制重力异常剖面图时,一般 都是将相邻点用直线连起来,即线性内插,由于各 种误差及干扰的存在,有时异常曲线不圆滑,呈锯 齿状。多次线性内插的做法是:
① 将原始数据的相邻点用直线连接,构成原始曲线L0; ② 在L0上取相邻点的中点,依次直线连接构成曲线L1; ③ 在L1上取相邻点的中点,依次直线连接构成曲线L2; ④ 以此类推,直到曲线Ln达到所希望的圆滑效果。
博兴县
草桥
广饶县 618.2
牛头镇
20570000
20580000
20590000
591.7 20600000
20610000
20620000
20630000
20640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重力异常的数据处理布格重力异常反映了地壳内部物质密度的不均匀性,即从地表到地下几十公里的地壳深部,只要物质密度横向发生变化,在地下不同的空间和范田内形成剩余质量,就可以引起地表的重力异常。
定性解释侧重于判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并粗略估计产生异常的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及埋深等。
定量解释则是通过理论计算.对地质体的规模、形状、产状及埋深等作出具体解答。
重力异常的推断解释的步骤:①阐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具体地说,就是确定异常是浅部因素还是深部因素引起,是矿体还是构造或其它密度不均匀体(岩性变化、侵入体等)的反映。
——定性解释②划分和处理实测异常重力异常图往往是地表到地球深处所有密度不均匀体产生的异常的叠加图象。
为了获取探测对象产生的异常,需要将它们进行划分。
不同的研究目的提取的异常信息不同,例如,矿产调查要提取队是矿体或没部构造产生的局部异常;而深部重力研究的目标正好相反,需要划分出的是反映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的区域异常。
③确定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赋存形态一是根据已知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形状、产状及埋深等.研究它们引起的异常的特征,包括异常的形状、幅度、梯度及变化规律等。
二是根据异常的形态及变化规律等,确定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形状、产状、埋深及规模等。
前者足由源求场,称为止(演)问题;后者是由场求源,称为反(演)问题。
正问题是反问题的基础,而求解反问题则是定量解择的最终目的。
§4.1 重力异常的主要地质原因一.地壳深部因素莫霍洛维奇面:地壳与上地馒之间存在着一个界西地壳厚度各地不同,大陆平原地区大约20~30km,高山区为40~60km,西藏高原达60km以上,海洋区为10~20km,最薄处仅数公里。
这一界面上下物质密度差达0.3g/cm3以上,界面以上的硅镁层密度为 2.8~3.0g/cm3,硅侣层为2.5~2.7g/cm3,界面以下物质密度为3.3~3.4g/cm3。
该界面的起伏引起地表重力变化的特点是导常分布植围广,幅度变化大。
地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布格重力异常就越低,而海洋地区一般显示重力异常高。
地壳厚度变化与布格力异常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
内比可见,地壳深部对重力异常的影响主要来源于莫氏界面的起伏。
重力异常形态与地形起伏呈镜像关系。
图4-1 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地壳厚度和地形剖面图高原地区地形越高,地壳厚度越大,沉积层越厚,常有强达-4000~-5500g.u.的异常(图4-1);大陆平原地区地壳厚度减小,沉积层仅数公里,重力异常强度一般为正负几百重力单位;海洋地区显示重力正异常,强度最大可达3000~4000g.u.2.结晶基岩引起的重力异常在沉积岩不厚、结晶基底较浅的地台区,其基底一般由强烈变质的各种类型的结晶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等组成。
同时还有各种类型的侵入岩,成分变化较大。
此外,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结晶基岩形成褶皱和断裂,这就造成结晶基岩内部的物质密度发生横向变化而引起地表重力异常。
在结晶基底深度较大地区,覆盖层有巨厚的沉积岩系,在这种情况下,基岩内部的岩性变化和构造对重力异常影响相对减弱,基岩顶面的起伏变化则相对的对重力异常有较大影响。
结晶基岩的平均密度为2.7~2.8g/cm3,上覆沉积岩平均密度为2.5~2.6g /cm3,所以它们之间往往形成剩余密度为0.1~0.3g/cm3的密度分界面。
在结晶基底密度较均匀的情况下,重力异常主要反映了结晶基岩表面的起伏,它的隆起和坳陷是划分地质构造单元的重要依据。
由于我国大多地区下古生界地层(以灰岩为主)和结晶基底无明显的密度变化,而下古生界地层与上覆沉积岩之间却有明显的密度差别。
这时,根据重力异常研究基底起伏时,基底就可能是包含了结晶基底和下古生界的沉积基底,人们往往把两者统称为基底。
3.沉积岩层的构造和岩相变化沉积岩系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的地层往往存在着密度差异。
明显的密度界面除前面所说的下古少代基底的顶界瓦之外,还有州L个界面上下存在着密度捏Srl,并且这些界面又往往与地质界而相吻合,这是利用重力勘探研究沉积岩层区域性和局部性构造的依据。
这些外面往往也是地震勘探的波阻抗界面、屯法勘探的导电性界简,例如煤系地层的底部与央陶系灰岩的界面。
当沉积岩内部有裕皱、尖灭、断裂构造使密度界面陨之起伏和紫断时,就会引起巫力异常变化,这类异常的幅度一般为100g.u.左右或者更小,分布范围也较小,一般数平方公里到数百平方公里。
沉积岩内部岩相变化、砾石层局部堆积、岩浆岩入侵体等,也能引起局部重力异常的变化。
4.金属矿体和其它地质原因一般金属矿体的密度比围岩大的多,通常有1~3g/cm3的密度差别,但因其范围较小,如埋藏较深时,引起的重力异常很微弱,所以勘探金属矿应使用高精度重力仪。
在地表附近的浅层,如果物质密度不均匀也会引起重力异常,如地下洞穴、煤矿区的采空区或巷道、陷落柱等都能引起重力异常。
上述各种因素所发现的重力导常特征是不相同的,在研究某种地质原因引起的重力异常时,必须根据其特征加以区分。
数据处理的目的1)消除重力测量和对测量结果进行校正时引进的一些偶然误差或与勘探目的无关的某些近地表小型密度不均匀体的干扰;2)从叠加的异常中划分出与勘探目的有关的异常;3)进行位场转换,以满足解异常反问题的需要。
如:将△g→→V xz V zz§4.2 重力异常的平滑一、剖面异常的平滑方法1、徒手平滑法要求:①圆滑偏差小于实测异常的均方差;②曲线围成的面积不变,中心不变。
2、线性平滑公式三点:五点:3、二次曲线圆滑处理五点:七点:二、平面异常的平滑方法1、线性2、二次曲面平滑公式三、多次线性内插§4.3 重力异常的识别一、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区域异常:分布较广的中、深部地质因素所引起的重力异常特点:幅度和范围都比较大,梯度小局部异常:相对区域因素而言范围有限的研究对象(构造、矿产)引起的异常特点:幅度和范围都比较小,梯度大剩余异常:从布格异常中去掉区域异常后的剩余部分。
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如研究浅部地质构造问题,研究对象引起的异常称为局部异常,把较深部的地质原因引起的异常作为区域性异常。
当研究结晶基底时,就把结晶基底引起的异常作为局部异常,地壳界面引起的异常称为区域异常。
除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外,凡是比勘探对象更浅层或地表的原因引起的异常统称为浅层干扰异常。
此外,干扰异常也包括偶然的测量误差、各项校正的误差等。
这些干扰因素往往使重力异常出现某些跳变,使异常曲线呈锯齿状。
在对异常进行解释前,必须消除这些无意义的跳变,使曲线光滑。
叠加在区域背景场上的局部异常可使实测异常产生某些畸变,但从布格异常等值线平面团上仍能识别局部异常的某些特征。
二、重力异常的划分划分重力异常一般采用两类方法:一类是将总异常分解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把需要的保留下来,不需要的消除掉;另一类是位场转换方法。
至于从复杂的干扰背景上划分有用异常,常用的方法有数字滤波及相关分析等。
1、图解法1)直线法2)圆滑曲线法2、平均场法在一定范围内(剖面、平面上)的区域异常可视为线性变化1)偏差值法2)圆周法(多边形法)区域异常变化平缓,在量板圆周范围内可以认为是呈线性变化的,因此圆周各点上区域异常的平均值应近似等于量板中心点的区域异常使。
但局部异常的分布范围却十分有限,在量板圆周上的局部异常呈现出正、负交替或幅值迅速衰减的情况,它们的平均值几乎趋于零。
因此,只要量板的圆周半径取得合适,圆周上各点的布格异常平均值g ∆就不包含局部异常成分,而只含区域异常,且与量板中心处的区域异常值相近,即区域g g ∆=∆所以,从量板中心的布格异常值中减去平均重力值,就近似得到了局部异常值。
g g g ∆-∆=∆区域下是江苏某铁矿区:布格异常等值线平面图。
是用六边形量板得到的局部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图中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封闭圈。
在穿过局部异常中心的I-I ’面上,272号钻孔于156m 深处见到厚达144m 的铁矿层。
§4.4 位场转换一、位场转换的主要内容①由观测平面上△g—→同一平面上的V xz V zz②由观测平面上△g—→任意高度上的△g在无质量分布区域,引力位V满足拉普拉斯方程重力异常△g也满足拉氏方程第一类边界条件:解得:向上延拓:位函数的计算:把观测面看作为面密度为二度体:二、重力异常的解析延拓1、二度体向上延拓公式:[.......0087.0)]0,5()0,5([0124.0)]0,4()0,4([0190.0)]0,3()0,3([0325.0)]0,2()0,2([0660.0)]0,()0,([1653.0)0,0(2951.0),0(+-∆+∆+-∆+∆+-∆+∆+-∆+∆+-∆+∆+∆=-∆h g h g h g h g h g h g h g h g h g h g g h g2、向下延拓公式:[......0087.0)]0,5()0,5([0124.0)]0,4()0,4([0190.0)]0,3()0,3([0325.0)]0,2()0,2([0660.0)]0,()0,([1653.1)0,0(7048.3),0(--∆+∆--∆+∆--∆+∆--∆+∆--∆+∆-∆=∆h g h g h g h g h g h g h g h g h g h g g h g 由上两式可见,随着|x|增大,式中的系数迅速减少。
换算时,应根据异常的大小及精度要求,合理地取计算点数。
三、重力位高次导数法重力位二次垂向导数W zz (即z g∂∆∂)和三次垂向导数W zzz (即zg 22∂∆∂)可改变异常所含成分的比例,有利于异常的划分。
上图为两个大小不一、中心埋深也不相同的球体。
浅部小球的异常在实测异常中并不显著,但对该异常求取二次垂向导数(即W zzz)后.深部大球引起的“区域异常”受到压抑.而浅部小球引起的“局部异常”得到充分显示,因此,高次导数异常就是局部异常。
重力位高次导数还可以区分多个地质体的叠加异常。
征两个平行排列的水平圆柱体上方,异常已经叠加在一起,完全反映不出下面的地质体。
重力二次垂向导数清晰地显它们的g观出了它们各自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