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异常及其数据处理

合集下载

重力数据处理过程

重力数据处理过程

数据处理与异常推断解释一、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实测的重力异常是地下由浅至深各类地质体的物性差异在地面综合叠加效应,其中包括界面起伏,岩性不均匀等诸多地质因素在内。

为了从实测异常中提取和强化有用信息,压抑干扰噪声,提高重力勘探综合地质解释的能力,故需对实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

1、数据处理目的通过不同的数据处理手段,达到突出区域重力场信息、突出与强化断裂带异常信息、突出局部重力异常信息,有效地克服或压制不同干扰异常。

顺利达到完成区域重力场特征分析、提取剩余异常、断裂构造划分与分析,圈定钾矿成矿有利部位等地质任务。

2、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推广的多元信息处理系统软件—GeoExpl及中国地质大学MAG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在消除各类误差的基础上从叠加场中分离或突出某些目标物的场,并使其信息形式(或信息结构)更易于识别和定量解释。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各种滤波、趋势分析、解析延拓(上延和下延)、导数转换(水平和垂直导数)、圆滑(圆环法和窗口法)、多次切割、差值场法、小波多尺度分析法等方法。

(1)、数据网格化为空间分析模块及其它数据处理提供数据源。

本次采用克里格法,200米×200米,搜索半径1500米。

(2)、异常分离采用不同滤波因子的正则化滤波、差值场法、小波多尺度分析法、向上延拓等,可分别求取“区域场”和“局部场”,达到异常分离目的。

(3)、延拓处理向上延拓:压制了浅部小的地质体场的干扰,了解重力异常衰减规律,随着上延高度增加,突出了深部大的地质体的场。

区域场反映了测区深部地质环境和地质构造特征的差异性,为测区地质构造分区划分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次向上延拓自100 m、200 m、500 m、1000 m、2000 m,共5个高度。

向下延拓:利用向下延拓可以分离水平叠加异常。

密度体埋深大,异常显得宽缓。

越接近密度体,异常的范围越接近其边界。

本次向下延拓自100 m、200 m、300m、500 m四个高度。

关于布格重力异常计算及资料处理与反演和解释的报告

关于布格重力异常计算及资料处理与反演和解释的报告

关于布格重力异常计算及资料处理与反演和解释的报告姓名:***班级:061084-27学号:**********指导老师:***日期:2011.4.14目录前言 (2)目的 (2)任务要求 (2)工作过程 (2)成果 (2)工作内容及步骤 (3)§1-布格重力异常计算 (3)§2-布格重力异常处理 (3)1.绘制平面等值线图 (3)2.异常处理(分离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 (6)§3-布格重力异常反演——特征点法反演 (11)§4-布格重力异常的解释 (13)评述与结论 (13)评述 (13)结论 (14)关于布格重力异常计算及资料处理与反演和解释的报告 前言目的:熟悉并掌握布格重力异常计算及资料处理与反演和解释 任务要求:根据在一个地区重力测量的结果,计算出布格重力异常,并根据异常进行资料处理和解释,并完成一份工作报告。

工作过程:(1)利用实测的相对重力值、相对高程值和X,Y 坐标值,计算各种校正(地形校正除外),纬度校正用 计算,自由空间(或高度)校正用计算,中间层校正用 计算,已知地表物质密度为2.50g/cm 3,起算点纬度为45°;(2)获得各点处的布格重力异常值后,绘出平面等值线图,等值线距为0.5mGal ;(3)根据异常(平面或剖面)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如压制干扰、消除区域场等)进行处理,并对处理效果进行描述; (4)将处理后的异常进行反演;(5)写出全部过程和所采用的处理与反演方法之应用理由。

成果:根据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计算及资料处理与反演初步结果判断,该异常应由地区下一球体引起,球体埋深98.8m ,剩余质量t 6103.07⨯,球体中心在地面的投影点坐标为(248.8,248.8)m 。

):,()2sin(814.0mkX mGal X g ∆⋅-=ϕδϕ):,(3086.0m h mGal h g f ∆⋅=δ):/:,(0419.03m h cm g mGal h g ρρδσ∆⋅-=工作内容及步骤§1-布格重力异常计算用excel先算出各项校正(除地形校正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纬度校正中为测点到总基点间纬向距离,由于测点都位于总基点以北,故取正值;为总基点纬度即45°; 单位要划为km。

重力异常的地质解释及重力资料的应用

重力异常的地质解释及重力资料的应用
孤—海沟地区及深源地震带,显示出清晰的高正异常环带。
§3地球深部构造及地壳结构研究
一、卫星重力异常在地球深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异常特征与太平洋板块和纳斯卡板块边界线也
吻合得较好(图10—3).
§3地球深部构造及地壳结构研究
一、卫星重力异常在地球深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正异常带外面包围着一圈负异常带;这一正一负的双层 环状结构是GEM10B全球自由空气异常场的主要特征。产生 重力高带的场源既有岩石圈之下地球深部的因素,也有存在 于岩石圈深部范围内的因素,较浅层的异常源似乎是消减板 块随着下插深度增大而导致的密度增高部分(因温度与压力 增加所致)。
§3地球深部构造及地壳结构研究
一、卫星重力异常在地球深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有人认为,产生该地区正异常的原因是喜马拉雅山的地壳薄 于相应的均衡地壳的厚度,故存在正的均衡异常。由于向北推移 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互相挤压.产生了巨大的构造运动压力。 此力不仅克服了因均衡不足而产生的向下的均衡调整力,还迫使 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上升。
§2异常的识别
4、条带状重力低(重力低带)
1)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延伸很大,或闭合成 条带状,等值线的值中心低,两侧高,存在极小值线。 2)相对应的规则几何形体:剩余密度为负的水平圆 柱体.棱柱体和脉状体等。 3)可能反映的地质因素:低密度的岩性带,或非金 属矿带;酸性侵入体形成的岩墙或岩脉穿插在较高密 度的岩石或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的长轴向斜、地 堑等;充填新生界松散沉积物的地下河床。
§2异常的识别
§2异常的识别
一、异常特征的描述 首先要注意观察异常的特征: 1、在平面等值线圈上异常特征: 1)主要是指区域性异常的走向及其变化,从东到西 (或从南到北)异常变化的幅度有多大。区域性重力梯 级带的方向、延伸长度、平均水平梯度和最大水平梯 度值等。 2)对局部异常来说主要指的是异常的弯曲和圈闭情 况,对圈闭状异常应描述其基本形状,如等轴状、长 轴状或狭长带状;是重力高还是重力低;重力高、低 的分布特点;异常的走向(指长轴方向)及其变化;异 常的幅值大小及其变化等。在综合分析区域异常与局 部异常基本特征后.有可能根据异常特征的不同将工 区划分成若干小区.以供下一步作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重力数据处理解释方法

重力数据处理解释方法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Wzz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Wzz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2)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2)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2)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第三节 正常重力和重力异常
四、重力异常的例子
Rotational Fault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1)球形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1)球形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1)球形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1)球形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2. 简单规则形体的异常特征及应用 1)球形体的重力异常及特征应用
异常体分开,压制区域性异常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3. 重力资料高次导数的计算与应用 2)高次导数的计算

《重力学与地磁学》磁异常数据处理与解释部分

《重力学与地磁学》磁异常数据处理与解释部分

x
x
g g(x, y y) - g(x, y)
y
y
实例:塔里木盆地东部及邻区布格重力与重力水平梯度
塔东重力5水4 平梯度
2.3.3 重、磁场的解析延拓
1. 重、磁异常解析延拓概念:
观测面 o
向上延拓:
g(x, y,0) 数学变换 g(x, y,h)
z
向下延拓:
g(x, y,0) 数学变换 g(x, y, h)
重、磁异常是叠加异常,来源于地下不同的 物质源,解释中希望将不同场源的异常分开
2. 重、磁异常数据处理的目的
将各种场源引起的异常分开,用于定量反 演计算与定性解释
3. 数据处理的思路
根据重磁异常特点
异常体埋深、规模大,异常宽缓,异常 值幅度大,在频率域中表现为低频成分多
一般异常体规模、埋深小,异常宽度窄, 幅值变化大,在频率域中表现为高频成分多
起 长江坳陷

海礁隆起
西湖凹陷
10 g.u.
28 26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闽 浙

美人峰1井
虎皮礁隆起
起 长江坳陷

海礁隆起
西湖凹陷
10 g.u.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自兴地东开始,近 EW向延伸;
从辛格尔向东延伸, 延伸方向近EW向;
辛格尔北NWW向 延伸异常与中间EW向 异常在东端相交
2. 两个不同特征的磁场界限,往往是断裂存在的表现
不同构造单元的地质情况不同, 磁场也显示出明显不同的特征。 不同构造单元的边界存在断层

重力勘探中的数据处理与解释

重力勘探中的数据处理与解释

重力勘探中的数据处理与解释一、引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重力勘探技术是最为基础的一项技术,其对于石油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重力勘探中的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重力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上任意一点的重力值、重力异常等参数,推断出地下物质的密度分布及其空间结构及形态特征。

在重力勘探中,最基础的是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各种参数,例如重力值和重力异常等,进而利用理论方法将测量值转化为密度结构。

重力勘探仪器广泛使用的是重力仪,它利用重力加速度的变化来测量地球的重力值。

三、数据处理1. 数据采集与处理重力勘探的数据采集常用重力仪完成。

在完成数据采集后,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1)数据质量控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可靠,需要严格把握每个采样点的质量。

数据采集后,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数据滤波、异常值处理、坏点检测和采样点校正等。

在数据的初步处理之后,为了方便数据的后续分析,需要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2)数据校正重力勘探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可能由于许多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包括仪器的灵敏度、环境因素和采样点高度等。

因此,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进行数据校正。

(3)数据分析重力勘探数据处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分析数据推断出地下物质的密度结构特征。

对于处理过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测试分析、图像处理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 数据解释(1)地下构造解释地下构造解释是指将重力勘探数据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根据地球物理理论模型推断地下构造情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正演模拟、反演模拟等。

(2)岩性解释岩性解释是指通过对重力勘探数据的解释,归纳出样地所含有的岩性类型和岩性组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预测出石油、煤炭、地下水等目标物质的分布情况。

(3)含油气解释含油气解释是指通过分析重力勘探数据,判断目标地区是否有含油气的可能性和分布范围。

通过重力勘探数据分析,可以对含油气区域的地质构造及沉积等特征提供定量化的模型,从而为油气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基线法在卫星重力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基线法在卫星重力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基线法在卫星重力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一、引言卫星重力数据处理是地球物理学和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卫星观测获取的重力数据可以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对于地质勘探、地球变形监测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而基线法则是重力数据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将介绍基线法在卫星重力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二、基线法的原理基线法是一种通过计算重力场的基线变化来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基线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基线的变化来消除重力场中的系统误差,从而得到更精确的重力数据。

基线法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稳定的参考基线,通过比较观测基线的变化与参考基线的变化,可以得到相对于参考基线的重力场变化。

三、基线法在卫星重力数据处理中的应用1. 基线法在重力异常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卫星重力观测得到的是重力异常数据,即相对于某一参考值的重力场变化。

基线法可以用来处理重力异常数据,消除系统误差,得到更准确的重力异常场。

2. 基线法在地壳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地壳形变是地球表面的变形现象,可以通过重力观测来监测。

基线法可以用来处理地壳形变数据,通过计算基线的变化来消除重力场中的系统误差,得到更精确的地壳形变数据。

3. 基线法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通过重力观测可以对地下水进行调查和监测。

基线法可以用来处理重力观测数据,消除系统误差,得到更准确的地下水资源调查结果。

4. 基线法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地质勘探是通过对地下地质结构进行观测和研究来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基线法可以用来处理重力观测数据,消除系统误差,得到更准确的地质勘探结果。

5. 基线法在地球内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地球内部结构是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重力观测可以研究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和物质运动。

基线法可以用来处理重力观测数据,消除系统误差,得到更准确的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结果。

四、结论基线法是一种在卫星重力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计算重力场的基线变化来消除系统误差,得到更精确的重力数据。

区域重力调查资料整理及数据处理

区域重力调查资料整理及数据处理
Isi t o Gep y i l x lrt no Jl rvn eC a g h n1 0 1, in C ia ntue f o hs a poai inP oic, h n e u 3 0 2 Jl , hn t c E o f i i
Abs r c : Ac o d n o t e “ v e n fc to ” c l u a e u ue n m a i sb e i n lg a i u v y d t ta t c r ig t h i f e r u ii a i n a c l t d Bo g r a o le y r g o a r v t s r e a a y a r n e n n a ap o e s g man y d t o l ci n i e d T r u h d t r c s i g c ri so eBo g e n may ra g me t d d t r c s i , i l a ac l to f l . h o g aap o e sn , a re n t u u ra o l a n e ni h g i , b o m a m o t , b o m a n l t a o t u t n a n r l i h o v ri n b o m a e v t e c lu a i n rd a n r l s o h a n r la ay i lc n i a i , b o ma g tc n e so ,a n r l r ai ac lt 。 c n o we di v o e ta t g a o l u e t , n nal c iv h e u tm a s T r u h t e su y i e l s e r , e p c lu a e x r c i n ma o s d p h a d f l a h e e t e r s l n i y p . h o g h t d n t a ty a s s tu ac lt d h

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新法

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新法

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新法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新法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是地球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它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场变化,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与成分的分布情况。

在传统的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方法中,常使用傅立叶变换来分析频谱特征,但该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新方法的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流程。

第一步: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在进行重力异常数据处理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应的数据。

一般可以通过重力测量仪器在不同地点进行重力场的测量。

然后,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校正测量误差等。

这可以通过滤波、平滑等方法来实现。

第二步:建立重力异常模型在重力异常数据处理中,需要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描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成分。

常见的模型包括均匀球模型、层状模型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

第三步:重力异常数据反演通过建立的重力异常模型,可以进行重力异常数据的反演。

反演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该方法通过最小化观测数据与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差异,调整模型参数,使其逼近真实的地球重力场分布。

第四步:模型验证与优化反演得到的重力异常模型需要进行验证与优化。

可以通过与其他地球物理数据进行比较,如地震数据、磁力数据等,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若存在差异,可以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直至获得较为准确的重力异常模型。

第五步:结果解释与应用最后,根据得到的重力异常模型,可以对地球内部结构与成分进行解释与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重力异常数据揭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构造活动的特征等。

这对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新方法的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建立重力异常模型、重力异常数据反演、模型验证与优化以及结果解释与应用等关键步骤。

通过这一流程,可以更准确地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与成分分布情况,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重力数据处理解释方法

重力数据处理解释方法

重力数据处理解释方法重力数据处理是指对地球或其他天体的重力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重力数据处理,人们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分布和结构变化,研究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的物理性质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重力数据处理方法。

1.重力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在进行重力数据处理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重力测量数据的收集。

常用的重力测量仪器有落体仪和重力仪等。

测量数据包括重力值、测量点的经纬度和高程等。

然后,对采集到的重力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除仪器漂移、大气压力和海洋潮汐等影响因素,得到相对重力值。

2.重力异常的计算与分析重力异常是指实际测量值与参考重力值之间的差异,它反映了地下物质分布和地下结构的变化。

通过对重力数据进行异常的计算与分析,可以揭示地下构造和地质过程。

常用的重力异常计算方法有布格(Bouguer)异常和自由残差(Free-air)异常等。

布格异常是将测量值减去由海平面到测量点计算得到的理论重力值,同时考虑海平面以下的地壳质量;自由残差异常则是将布格异常再减去由海平面到一些参考高度计算得到的理论重力值。

3.重力数据的噪声处理重力数据中可能存在各种噪声,如仪器误差、大气压力和海洋潮汐等。

为了提高重力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对噪声进行处理。

常用的噪声处理方法有滤波、平滑和插值等。

其中,滤波是通过将数据在频域进行变换,并去除高频成分来降低噪声影响;平滑则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平均或加权平均来降低噪声的波动;插值是指通过已知数据点之间的关系来估算未知数据点的值。

4.重力数据的反演与解释通过对重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推断地下的物质分布和结构变化。

重力数据反演方法主要包括正演和反演两个过程。

正演是指根据已知的地下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理论重力数据;反演则是根据测量的重力数据,通过数值计算反推出地下的物质分布和结构。

常用的反演方法有二维反演、三维反演和重力异常分解等。

反演结果的解释需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等其他数据,如地震资料和磁力资料等,以确定地下结构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重力勘探数据处理

重力勘探数据处理
ti K(ti tA)
1. 重力观测结果的内部校正
2) 零点校正
当重力仪的零点变化只是近似线性变化,而不是线性变化,而且, 在一天的工作中校对的三个基点进行了重复观测,这时零点校 正应按如下方法进行: 1)在方格纸上,以读数或g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将重 复观测点按比例点在图上; 2)将相同点用直线连接,形成大致平行的直线; 3)以最长的一条线的中点为标准,过中点作所有连线的平 行线,形成一组线束;
水平板的重力异常:g0.419h 则中间层的校正为:1g0.419h
h0,1g0;h0,1g0
2. 重力观测的外部校正
2) 地形较正
测点A周围的地形起伏对A点观测值的影响可用
右图说明.与地面平坦相比,高于A点的 质量对A点
的引力使A点的重力值减小;低于A点的地形,由于
缺少物质,也使A点重力减小.所以,地形影响的校
公 共 边 FC必 须 公 用 条 件 :
m
m
g 1
K1
ti K 2tFC , g 2 K 2
ti K 1tFC
i1
i1
g
1
,
g

2











tFC是 FC 边 的 闭 合 时 间 ;
K

1
K

2






公 共 边 的 平 差 为 (K1, K 2 )tFC
二. 重力基点网平差
二. 重力基点网平差
二. 重力基点网平差
3) 求各基点相对于总基点的重力差 设总基点为A 则各基点相对于总基点的重力差为

重力实验中的误差与控制方法

重力实验中的误差与控制方法

重力实验中的误差与控制方法引言:重力是地球上的一种基本物理现象,它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重力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重力实验中常见的误差来源以及一些常用的控制方法。

一、实验误差的来源1. 仪器误差:重力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包括天平、弹簧测力计等。

这些仪器本身可能存在刻度误差、零位漂移等问题,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2. 环境因素:重力实验往往需要在实验室或者特定的环境中进行。

而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空气湿度等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 操作误差:实验者在进行重力实验时,操作不当也会引入误差。

例如,在进行称重实验时,如果没有将待测物体放置在天平的中心位置,就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4. 人为误差:重力实验中,实验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实验者在读取仪器刻度时的视觉误差、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期望等。

二、控制误差的方法1. 仪器校准:在进行重力实验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与已知标准物体进行比对,可以减小仪器本身的误差。

例如,使用已知质量的物体对天平进行校准,以消除刻度误差。

2. 环境控制:为了减小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控制温度、湿度等参数。

在实验室中使用恒温恒湿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 操作规范:实验者在进行重力实验时,应该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

例如,在进行天平称重实验时,应该确保待测物体放置在天平的中心位置,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入误差。

4. 多次重复实验:为了减小人为误差的影响,可以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通过多次实验,可以减小个别实验的误差对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5. 数据处理:在重力实验中,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例如,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异常值,并对其进行处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测绘技术中的重力测量原理与数据处理

测绘技术中的重力测量原理与数据处理

测绘技术中的重力测量原理与数据处理在测绘技术中,重力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测量和研究地球的重力场。

重力测量可以提供关于地球重力场的丰富信息,对于地质研究、地球物理勘探以及工程测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重力测量的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一、重力测量原理1. 什么是重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重力。

重力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表现。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地球作为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可以产生较强的引力。

2. 重力测量原理重力测量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来确定重力场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使用重力仪器进行测量。

重力仪器可以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并将其转化为重力单位(通常以毫加尔为单位)。

重力仪器中的重力传感器是关键部件。

重力传感器通常采用弹簧系统或液体系统来实现测量。

当物体放置在重力传感器上时,受到的重力会引起传感器的变形,这种变形会被测量,并转化为重力的数值。

二、重力测量数据处理方法1. 重力测量数据的收集在进行重力测量时,需要收集大量的测量数据。

为了获得高精度的数据,一般会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此外,还需要注意避开可能干扰测量的因素,如地面的非均匀性、测量仪器的漂移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还可以采用众多的测量点进行测量,并通过插值等方法来推导出整个区域的重力场分布。

2. 重力异常的计算在进行重力测量时,我们并不仅仅是在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也包括了由于地下密度变化所引起的重力异常。

这些重力异常可以提供有关地下构造和地质特征的信息。

重力异常的计算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剔除仪器漂移和大尺度地形效应等干扰因素,得到清晰的重力异常数据。

然后,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对地下构造和地质特征进行解释。

3. 重力数据的解释与应用重力测量数据的解释需要借助于物理模型和数学方法。

物理模型是指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特征的理论模拟,可以使用球体模型、柱体模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0
m
2
im
[a0 a1xi g(xi )] 0
2 m
a1
im
[a0 a1xi g(xi )]xi 0
(9-3)
若xi 以剖面上的点距为单位,即x=1, 取点方式如图9-10所示,则式9-3式中的xi=0,
1,2 ……m,把它们代入式(9-3)可解出
平滑处理
(a)线性平滑;(b)二次平滑;(c)三次平滑 图中的数字表示平滑时的取点数

二、平面异常的平滑法 平面异常平滑法是根据测区内某一小面
积范围的已知重力异常值的变化趋势,建 立一个拟合多项式。某一点的平滑值可用 拟合值代替。由于拟合多项式含两个变量, 所以该多项式代表了各种曲面。
(一)线性平滑公式
在重力异常平面图的一定范围内,若异 常形态呈简单线性变化时,可对某一点 (x,y)的异常值用下面方程来拟合表示
g (x, y) a0 a1x a2 y (9 9)
当 x=0, y=0时,可知
g(0,0) a0
下面给出五点和九点平滑公式
g(0,0) 1 [g(0,0) g(1,0) 5
单一球体在地面形成的是不等间距的同 心圆状异常平面图,一旦叠加在一个水平 梯度为常数的单斜异常上,情况就大不一 样了。
当球体(>0)异常的水平梯度值小于单斜 异常的水平梯度时,叠加的异常不可能形 成有圈闭的异常,平面等值线仅是向异常 的降低 的方向扭曲,
如图9-7中(a)图所示;
当球体异常的水平梯度大于单斜异常水 平梯度时,异常中心附近部位才能形成小 的圈闭(如9-7中(b)图所示);
在沉积岩系比较发育的地区,沉积岩系的内部往
往存在多个密度分界面,如新生代疏松沉积物与下 伏老地层之间;中新生代的陆相地层与古生代的海相 地层之间;古生代上部砂页岩和下部碳酸岩之间都可 能存在密度差异。当这些界面受地壳运动影响而产 生:褶皱、断裂时,在具备足够大的剩余质量时,将 产生明显的重力异常,这为应用重力寻找局部构造 奠定了基础。
第九章 重力异常的分离
本章主要介绍分离场的图解法、平均场法、 高次导数法、趋势分析法及频率域滤波法。 第一节 引起重力异常的主要地质因素 一、地球深部因素 (一)地球的结构见图9-2因素 (二)地壳深部的因素
布格重力异常包含了从深部到地表所有密 度不均匀体的影响,不同地质因素引起的 异常无论从幅度、分布范围,变化快慢等 特征看均有所不同,
(9 12)
当x=0,y=0时,a0 值便是相应点的平滑值。a0 也是利 用最小二乘法来确定,
下面直接给出常用的几个二次曲面平滑公式的系数。

九点二次曲面平滑(p199) 二十五点二次曲面平滑 四十九点二次曲面平滑(p200) 上述曲面平滑取点方式均见图9-13所示。 研究表明、对于不同阶次,不同点数的平
滑公式,其平滑的效果有以下结论, 见图9-14

1.当点数一定,阶次越低结果越平滑;
2.阶次一定,点数越多结果越平滑
3,不同阶次和不同点数的结合有时可能 得到相似的平滑效果;
所以实际工作中在能达到目的的前提下, 尽量利用较少的点参加平滑。这样既能节 省计算工作量,又可减少周围点的损失。
g(1,0) g(0,1) g(0,1)]
(1.7 10)
九点平滑公式
九点平滑公式
g(0,0) 1 [g(0,0) g(2,0) g(1,0) g(0,1) g(0,2) 9
g(2,0) g(1,0) g(0,2) g(0,1)]
(1.7 11)
(二)地壳深部的因素 根据天然地震及地壳测深资料,地壳结构的
模式大体如图9-3所示。
图9-3 地壳结构的模式简图
在大陆区从地表直至前震旦系结晶基底的
顶面,是厚度从零到十几公里的沉积岩层, 结晶基底以下几十公里的范围内,是花岗岩 类和玄武岩类的物质层,再往下则是橄榄岩 类,在不同岩类的各分界面上,上下两侧地 震波传播速度有明显的差异。莫霍洛维奇(简 称莫霍面)作为地壳下玄武岩类与橄榄岩类

第二节 叠加重力异常
叠加异常可以改变研究对象产生的异常的 形态、幅值和范围。如图9-6所示。
(一)两个相邻球体异常的叠加
图9-6为两个相距很近的球体产生的异常剖 面图。从g曲线看,与单一球体产生的异常
无法区分,而重力异常的高阶导数则可以将 它们区别开来。
图9-6
返回
(二)单斜异常与球体异常的叠加
m
g(xi )
a0

im
2m
1
,
m
xi g(xi )
a1

im m
xi2
im
链接 链接2
图9-11
Fanhui
由9-1式可知,当x=0时, g (0) a0
g (0)

1 2m 1
m
g ( xi
im
)
(9 4)
由此可见,当m=1时,得三点平滑公式
(二)最小二乘平滑法
尽管偶然误差会使异常曲线不光滑而成 锯齿状,但并不会改变异常曲线变化的基本 趋势;我们可以用一个多项式来拟合这种变 化趋势。
1.线性平滑法
在重力异常剖面图上,若在一定范围内 异常按照线性关系变化则在这个范围内某一 点经平滑后的异常值可用线性方程来表示
g (x) a0 a1x
之间的界面,它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可连 续追踪;花岗岩与玄武岩类之间也是一个 密度分界面,被命名为康腊德界面.但该面 在大陆区不能连续追踪,在大洋区,随花 岗岩类的消失而消失。

地壳厚度的变化 (即莫霍面的起伏)、壳内各 层物质密度和上地幔物质密度的横向变化对 地表重力分布的影响,被称为地壳深部因素 的影响。上地幔密度横向不均匀的影响是十 分缓慢,大范围的、平均的布格异常特征主 要是对应着莫霍面起伏(即地壳厚度变化)的。
(二)结晶基岩内部的密度变化
图9-5 重力异常与岩层密度变化
(三)结晶基底顶面的起伏

基底与上覆沉积岩系通常都存在一定的密度 差,在基底内部岩性较均匀的情况下,基岩 顶面的起伏能形成较大范围内的重力高低变 化,据此可以成功地圈定那些范围较大的、 较大幅度的隆起或凹陷构造单元。
(四)沉积岩的构造和成分变化
图9-4为横贯我国东西向、重力异常和莫 霍面深度对照图。可见,其异常幅值大、异 常范围大,异常变化单调、平缓,因而较易 识别和区分。
图9-4 拉萨-上海平均布格异常与莫霍面深度对照
(二)结晶基岩内部的密度变化
由于经历长期的地壳运动及岩浆作用,
使结晶基底内部的物质成分和内部构造 变得十分复杂,因而其密度在横向上和 纵向上的变化都很大,在基底出露区或 沉积盖层不太厚的地区,这种密度的变 化,会使地表的重力产生相应的变化, 其幅度可达数百g·u·.图9-5就是一个很典 型的实例。
当球体的<0时,叠加后的异常等值线是向 异常升高的一方扭曲,如(c)图所示
图9-7 球体异常与单斜区域异常的叠加
(三)台阶异常与单斜异常的叠加
单一的铅垂台阶(>0)异常平面图 表现为平行的梯级带,图9-8中的(b)、
(c)给出了台阶走向与单斜异常走向成 不同交角时叠加后的等值线的畸变情形, 等值线同型扭曲的部位才显示为台阶异 常的存在。
图9-8 铅垂台阶异常与单斜区域异常的叠加
二、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 区域异常是叠加异常中的一部分,主要是
由分布较广的中、深部地质因素所引起的重 力异常。这种异常特征是异常幅值较大,异 常范围也较大,但异常梯度小。

局部异常是叠加异常中的一部分,主要是 指相对区域因素而言范围有限的研究对象 引起的范围和幅度较小的异常,但异常梯 度相对较大。
上面介绍的平滑法是利用有限点的异常值 计算出某一点的平滑值。若想平滑一条剖 面或一个平面上各点的值,可以依次在所 有点上进行滑动计算而求得。
平滑本意是为了消除研究点的偶然误差, 但本着数据处理的目的,平滑法是大点距 平滑的结果可以用来研究区域场形态,起 到压制浅部干扰的作用(接第四节)

2. 二次曲线平滑法
若重力异常剖面曲线在一定范围内可视为 二次曲线时,则在这个范围内,平滑公式 可用下面的二次曲线方程来表示;即
g(xi ) a0 a1xi a2 xi2
同样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上面方程中的系数。即
m
[a0 a1xi a2 xi2 g(xi )] min im
(五)其它密度不均匀因素
大多数金属矿床 (如铁矿、铜矿、铬铁矿 等),特别是致密状的,其密度都比围岩大, 密度差通常超过0.5g/cm3 ;
某些非金属矿(如岩盐、煤炭等)或侵入体, 其密度一般比围岩小。因此,当这些矿体或 地质体具有一定规模,埋深又不大时能在地 表形成可观测到的局部异常。

对原始重力异常在解释之前作的平滑处理 是为了去掉数据中某些偶然误差,及由地 表密度分布不均匀体引起的杂乱无章的重 力效应,获得有意义的异常。
一、剖面异常的平滑法
(一)徒手平滑法 人们依据重力异常剖面上的变化应具有一定的
连续、渐变的规律,徒手修改(平滑)某些明显 的突变点。这种做法的要求是: 1.平滑前后各相应点的重力异常值的偏差不应 超过实测异常的均方误差; 2.尽可能使平滑前后剖面曲线所a1为待定系数,可用最小二乘方 法解出。若该点原始值为g(xi)。它的平滑值 为 g (xi ), 可列出
m
[a0 a1x g(xi )]2 min im
(9 2)
式中为偏差的平方和。利用微分求极值的方法 将式 (9-2)对a0 和a1求导数,令其为零得
重力异常的数据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