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度分寸法(优质参考)

合集下载

骨度分寸折量法

骨度分寸折量法

骨度分寸折量法骨度分寸折量法骨度分寸折量法也叫骨度法。

是将人体各个部位相膈的距离,规定出一定的长度或宽度,折成若干等分,每一等分作为一寸。

这种方法不论男女老幼或高矮胖瘦,一律按照这个标准来折算,取穴比较准确。

一、头颈部:1.前头发边际至后面头发边际分为12寸。

2.前头发边际至眉心(印堂穴)分为3寸。

3.后面头发边际至第七颈椎棘突分为3寸。

4.两前发角之间分为9寸。

说明:用在头部、前额及后颈部。

若前面头发际不明,可自眉心量至后面头发边际作15寸;若后面头发际不明,可自前面头发际量至第七颈椎棘突作15寸;前后头发边际均不明,可自眉心量至第七颈椎棘突作为18寸。

二、胸腹部:1.两乳头之间分为8寸。

2.胸骨体下缘至脐中分为8寸。

3.脐中心至耻骨联合上缘分为5寸。

4.腋窝横纹至十一肋分为12寸。

说明:胸腹部横量取穴,根据两乳头之间距离折量。

胸部直寸一般以肋骨间隙为取穴根据,每一肋骨大约折作1.6寸。

三、背部:1.肩胛骨内上缘至正中线分为3寸。

说明:背部直寸以脊椎间隙为取穴根据。

四、上肢:1.腋前橫纹至肘橫纹分为9寸。

说明:用在上臂内外侧。

2.肘橫纹至腕横纹分为12寸。

说明:用在前臂內外侧。

五、下肢:1.股骨大粗隆(大转子)至膝中分为19寸。

说明:同用于下肢前、外、后侧。

2.膝中至外踝尖分为16寸。

说明:同用于下肢前、外、后侧。

3.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沿分为18寸。

说明:同用于下肢内侧。

4.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分为13寸。

说明:同用于下肢内侧。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前面觀)部位起止點骨度度量說明頭部前兩額頭角(頭維)之間9寸橫寸頭錢部橫向胸腹部天突(胸骨上窩)至歧骨(胸劍聯合)9寸直寸1〃胸部與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據肋骨計算,每一肋骨折作1寸6分2〃“天突”指穴名的部位歧骨(胸劍聯合中點)至臍中8寸臍中至橫骨上廉(恥骨聯合上緣)8寸兩乳頭之間8寸橫寸胸腹部取穴的橫寸,可根據兩乳頭之間的距離折量。

女性可用左右缺盆穴之間的寬度來代替兩乳頭之間的橫寸上肢部腋前、後紋頭(腋前皺襞)至肘橫紋9寸直寸用於手三陰、手三陽經的骨度分寸肘橫紋(平肘尖)至腕掌(背)橫紋12寸下肢部恥骨聯合上緣至股骨內上髁上緣18寸直寸用於足三陰經的骨度分寸脛骨內側髁下方至內踝尖13寸股骨大轉子至膕橫紋19寸直寸1〃用於足三陰經的骨度分寸2〃“膝中”的水平線:前面相當於犢鼻穴,後面相當於委中穴股骨內上髁上緣至脛骨內側髁下3寸胭橫紋到外踝尖16寸骨度分寸法(後面觀)部位起止點骨度度量說明頭部耳後兩完骨(乳突)之間9寸衡寸用於量頭部的橫寸背腰部肩胛骨內緣至後正中線3寸衡寸背部腧穴根據脊椎定穴。

一般臨床取穴,肩胛骨下角相當第7(胸)椎,髂脊相當第16椎(第4腰椎棘突)肩峰緣至後正中線8寸下肢臀溝至膕橫紋14寸膕橫紋至外踝尖16寸骨度分寸法(側面觀)部位起止點骨度度量說明頭部前髮際至後髮際12寸直寸頭部縱向眉間(印堂)至前髮際正中3寸直寸頭前部縱向第7頸椎棘突下(大椎)至後髮際正中3寸直寸後項部縱向眉間(印堂)至第7頸椎棘突18寸直寸頭部縱向下(大椎)側胸部腋以下至季脅12寸直寸下肢膕橫紋到外踝尖16寸直寸。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两手伸开,于虎口交叉,当食指端处取列缺;半握拳,当中指端所指处取劳宫;两手自然下垂,于中指端处取风市;垂肩屈肘于平肘尖处取章门;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这些取穴方法只是作为取穴法的参考,同样要以骨度标志为准。
部位
起止点
折量分寸
说明
头面部
眉间(印堂)到前发际正中
3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脐中(神阙)到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
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两乳头之间
8
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腋窝顶点到第十一肋游离端(章门)
12
用于确定胁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背腰部
肩胛骨内缘到后正中线
3
用于确定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肩胛骨下角相当第7(胸)椎,髂嵴相当第16椎(第4腰椎棘突)
肩峰缘到后正中线
14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经穴的纵向距离
股骨大转子到腘横纹
19
腘横纹到外踝尖
16
(侧面)
(正面)
(背面)
8
上肢部
腋前、后纹头到肘横纹(平尺骨鹰嘴)
9
用于确定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肘横纹(平尺骨鹰嘴)到腕掌(背)侧横纹
12
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下肢部
耻骨联合上缘到髌底
18
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经穴的纵向距离
髌底至髌间
3
胫骨内侧髁下缘到内踝尖
13
内踝尖至足底
3
用于确定足内侧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臀横纹到腘横纹
骨度分寸法
1、中指同身寸:即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称中指同身寸。这种“同身寸”法与骨度分寸相比偏长,只可用于小腿部和下腹部的直量,不适合普遍使用。

骨度分寸

骨度分寸

骨度分寸:头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直寸);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直),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3(1)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18(1)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9(一)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一);胸腹部: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9(1)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8(1)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5(1)两乳之间8(一)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12(1)背腰部;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一)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3(一)上肢部;腋前,后文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1)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12(1)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1)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1)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1),腘横纹至外踝尖16(1)。

尺泽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症,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列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症、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太渊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鱼际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症;小儿疳积少商咽喉肿痛、鼻衄、热病、昏迷等肺系实热症、癫狂商阳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症,急症合谷头痛,目赤肿痛牙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症,热病无汗|多汗,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症手三里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腹痛腹泻,齿痛颊肿曲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症、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症、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臂臑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孪等肩颈项病症,瘰疬,目疾迎香鼻塞、鼻衄、口眼歪斜等局部病症,胆道蛔虫症;地仓口眼歪斜、流涎、唇缓不收,齿痛颊肿等局部病症;颊车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眼歪斜等局部病症,下关、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症、耳聋、耳鸣、聤耳等耳部疾患头维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症天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肠胃病症、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归来:小腹痛、疝气、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症足三里胃痛、呕吐、噎隔、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症、下肢痿痹症、癫狂等心神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上巨虚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丰隆头痛、眩晕;癫狂;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腹胀、便秘;下肢痿痹内庭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热病;吐酸、泄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隐白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出血证;癫狂、多梦;慢惊风;腹满、暴泄公孙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等脾胃肠病证;心烦失眠、发狂等神志病证;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三阴交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虛弱诸证;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难产、阴挺、不孕等妇产科病证;遗精、阳痿、遗尿、水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失眠、多梦、高血压、中风;下肢痿痹;阴虚诸证阴陵泉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膝痛血海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闭经等月经病;瘾瘆、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少海心痛、癔病等心病、神志病;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腋胁痛;瘰疬通里心悸、怔忡等心病;舌强不语、暴喑;腕臂痛阴郄心痛、惊悸等心病;骨蒸盗汗;吐血、衄血等血证神门心痛、心烦、惊悸、怔忡、不寐、健忘、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髙血压;胸胁痛少冲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等心及神志病证;热病;胸胁痛。

中医骨度分寸速记

中医骨度分寸速记
下肢部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18直寸
股内十八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
13直寸
小十三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19直寸
股外十九
腘横纹至外踝尖
16直寸
小十六
中医骨度分寸速记
部位
起止点
骨度分寸(寸)
备注
头面部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直寸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3直寸
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
18直寸
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
9横寸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9横寸
胸腹胁部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9直寸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
8直寸
竖八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直寸
脐下五
两乳头之间
8横寸
横八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
12直寸
背腰部
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
3横寸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横寸
上肢部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9直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腋时九
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
12直寸
上肢外侧,肩端至肘横纹
10直寸
外十

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
在针灸推拿的过程中起效果的好坏与选穴是否准确有直接关系。

将人体各个部,按照比例分别规定为一定的折算长度,作为量取穴位的标准,这种假定的长度,叫“骨度”。

骨度的单位是寸,这里的寸,就是等分。

如肘横纹到腕横纹为12寸,即是将此段距离划分为12个等份。

不论任何年龄、形体、男女、老幼都可按照这种标准测量。

此法是穴位定位的基本方法。

《灵枢·骨度》是记载骨度分寸的最早文献,后经历代医家根据客观需要不断修订。

兹将目前常用的人体各部骨度分寸列表,附图如下。

临床上应用时,按取穴部位骨度全长,用手指划分为若干等份,称为“指测等份定位法”。

根据骨度的长度和取穴的需要,采用二份法、三份法,及五份法。

如取间使穴,可用二份法将肘横纹至腕横纹的12寸等份为两个6寸,再将近腕部的6寸等份为两个3寸,这样腕上3寸的间使穴便可迅速而准确地定位。

再如腋前皱璧至肘横纹是9寸,取天府穴时可用三份法定位;肚脐至横骨是5寸,取石门、关元、中极等穴时,可用五份法定位等等。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骨度分寸法(前面观)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常用骨度分寸表格

常用骨度分寸表格

部位头部胸腹部起止点骨度胸怀说明前两额头角(头维)9寸横寸头钱部横向之间天突(胸骨上窝)至歧9寸直寸1.胸部与肋部取穴直寸,一般骨(胸剑联合)依据肋骨计算,每一肋骨折作歧骨(胸剑联合中点)8寸1寸6分2.“天突”指穴名至脐中的部位脐中至横骨上廉(耻8寸骨联合上缘)两乳头之间8寸横寸胸腹部取穴的横寸,可依据两乳头之间的距离折量。

女性可用左右缺盆穴之间的宽度来代替两乳头之间的横寸骨度分寸法(前方观)上肢部下肢部腋前、后纹头(腋前皱9寸直寸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襞)至肘横纹分寸肘横纹(平肘尖)至腕12掌(背)横纹寸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18直寸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内上髁上缘寸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13踝尖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直寸1.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寸2.“膝中”的水平线:前方相股骨内上髁上缘至胫3寸当于犊鼻穴,后边相当于委中骨内侧髁下穴胭横纹到外踝尖16寸骨度分寸法(后边观)部位起止点骨度度说明量头部耳后两完骨(乳突)9寸衡用于量头部的横寸之间寸背腰肩胛骨内缘至后正3寸衡背部腧穴依据脊椎定穴。

一般临部中线寸床取穴,肩胛骨下角相当第7(胸)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椎,髂嵴相当第16椎(第4腰椎下肢臀沟至腘横纹14棘突)寸腘横纹至外踝尖16寸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记丈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率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自己的身材为依照。

体表标记法:体表标记可分为固定标记和活动标记两类。

①固定标记: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崛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记而言。

比较显然的标记,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记: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记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嘴。

中医骨度分寸法表格

中医骨度分寸法表格
8寸
膝关节内侧间隙至外踝尖
13寸
内踝尖至足底(踵)前缘
3寸
这个表格可以帮助您了解人体不同部位骨度分寸法的测量方法和对应数值。在中医中,骨度分寸法是一种常用的穴位定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穴位的位置和深度。
中医骨度分寸法表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中医骨度分寸法表格。
部位
骨度分寸
说明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眉心至后发际
16寸
颈项部至后发际
3寸
前发际至百会
5寸半
耳后两完骨(乳突)间
9寸
两肩胛骨下角之间
16寸
上肢
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12寸

18寸
股骨内上髁上缘至膝关节内侧间隙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骨度分寸法(前面观)骨度分寸法(后面观)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骨度分寸——精选推荐

骨度分寸——精选推荐

21 椎 12 寸 9寸 9寸
12 寸 18 寸
13
髀枢至膝中 膝中至外踝尖 外踝尖至足底
19 寸 16 寸3寸
度量法 直
横 横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说明 如前发际不明,从眉心至大椎穴作 18 寸, 眉心至前发际 3 寸,大椎穴至后发际 3 寸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胸 部 与胁 肋部 取 穴直 寸, 一般 根 据肋 骨 计 算,每一肋骨折作 1.6 寸(天突穴至璇玑穴 可作 1 寸,璇玑穴至中庭穴,各穴间可作 1.6 寸计算) 胸腹部取穴横寸,可根据两乳头间的距离折 量,女性可用锁骨中线代替 背腰部腧穴以脊椎棘突标志作为定位依据 季胁此指第 11 肋端下方 髀枢指股骨大转子高点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骨度分寸
内辅骨上廉指股骨内侧髁 内辅骨下廉指胫骨内侧髁 内踝尖指内踝向内的凸起处 臀横纹至膝中,可作 14 寸折量 膝中的水平线,前平膝盖下缘,后平腘横纹, 屈膝时可平犊鼻穴
部位 头部
胸腹部
背腰部 身侧部 上肢部 下肢部
常用骨度表
起止点 前发际至后发际
折量寸 12 寸
前额两发角之间
9寸
耳后两完骨
9寸
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9 寸
歧骨至脐中
8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 5 寸 联合上缘)
两乳头之间
8寸
大椎以下至尾骶 腋以下至季胁 季胁以下至髀枢 腋前纹头(腋前皱 襞) 至肘横纹 肘横纹至腕横纹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 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这种腧穴定位法,始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之一《灵枢·骨度》篇。

它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别规定折算长度,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

无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的患者,均可按照这个标准测量。

此法,历经后人补充修改,已经成为腧穴定位的基本标准。

歌诀一针灸骨度分寸歌,头部分寸有何难,发发12印发3,印大18大发3,头维之间横9寸,乳突耳后9寸连,胸腹胁部看周全,先说8寸两乳间,天突胸剑歧为9, 5寸脐至耻上缘,腋顶章门取12, 8寸胸剑歧脐间,背腰唯后正中线,肩胛内缘只横3,另有8寸是哪里,后正中线肩峰缘,肘腕横纹有12,肘横9寸腋后前,下肢(腘)横纹先看,相约16外踝尖,臀沟14转19,胫髁踝尖只13。

歌诀二骨度分寸法划段分段口诀:(一)胸腹部口诀:横八竖八脐下五.乳锁中线数肋骨横八,是指两乳之间的宽度,即两乳之间的联线折作8寸。

凡是胸腹部的横寸均以此为标准。

竖八,是指从剑突尖下至脐中央的直线作为8寸。

凡上腹部穴位的上下距离均以此为标准。

脐下五,是指脐中央至耻骨联合上缘的直线作为5寸。

凡下腹部穴位的上下距离均以此为标准。

乳锁中线,是指乳头中心划线,或以锁骨窝最深处向下之延伸线。

凡妇女和肥胖之人,乳头偏外,不能以乳中线为依据者,均以锁骨中线为标准。

数肋骨,凡是前胸和侧胸部的穴位,均以肋骨为标准。

一根肋骨折作1寸6分。

穴道大多在肋间隙之中。

实际取穴,不管多少分寸先找到肋间隙,再一划线就找到穴位了。

(二)背腰部口诀:腰背肩胛六寸记,四段三线二十一腰背:背、腰、骶部有许多常用的穴道,必须记熟取准。

尤其是背部有肋骨的部位,有关安全问题,更应该注意。

肩胛六寸:是指姿势自然,正坐垂肩,从两肩脚冈内缘之间划一横线,折作6寸。

为背腰部横寸之标准。

四段三线:为了快速简便取穴,把腰背部用三条线划为四个段落。

即从大椎穴平划一横线(颈7胸1棘突之间)以上为颈段;两肩脚下角连线划一横线(通过第7,8胸椎棘突之间),向上至大椎为胸段;髂嵴最高点连线(通过第4腰椎棘突)至两肩胛下角连线为腰段;骼嵴最高点连线以下为能段。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骨度分寸法(前面观)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常用骨度分寸表之欧阳美创编

常用骨度分寸表之欧阳美创编

骨度分寸法(前面观)骨度分寸法(后面观)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

腧穴(穴位)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1)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2)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3)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4)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针灸骨度分寸的方法附歌决

针灸骨度分寸的方法附歌决

准确找穴位的方法中医教科书上的穴位准确找法,即“骨度分寸法”,教给大家怎样快速准确找到需要的穴位。

腧穴(穴位)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1)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2)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3)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4)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1、季胁:十一肋游离端。 2、乳骨:耳后之乳突骨。 3、横线高:横线连接最高点处。 4、髀枢:即股骨大转子的部位,位于股部外侧的最上方,股骨向外方 向着隆起部分。 5、歧骨:骨骼部位名。指两骨末端互相交合的部分,状如分枝,故名。 此处指胸剑联合部,左右肋弓联接处,或说有“鸠尾”穴处。 6、内辅骨:指膝两侧突出的高骨。包括股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和胫骨上 端的内外侧髁。在内侧者名内辅骨,在外侧者名外辅骨。 7、膑胫下缘:为膑骨与胫骨分别之下缘。
知识资料#
6
向上至大椎为胸段;髂嵴最高点连线(通过第 4 腰椎棘突)至两肩胛下角连线为腰 段;骼嵴最高点连线以下为能段。二十一:是指从第 1 胸椎至第 12 胸椎为十二节, 腰椎五节,骶骨有四个棘突,共计二十一节。背部诸穴的数字是按此数字计算的。 和现代解剖学的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骨的数目分别是 7,12,5,5,1 的数目 虽然不符合,但实际是一样的,只是计算方法不同而已。因为骶 5 的棘突不明显, 所以古人只算四个棘突。以上把要背部划分为四段三线,按二十一椎的数目寻找 穴道就比较方便了,熟记这个分段划线取穴法可以解决背部取穴的困难。用哪里 的穴道,在哪个区里寻找,按十四经分寸歌数数、划线。有一索即得之便。
歌诀三
十二寸 头部前后发际间, 肘腕横纹一线连,
知识资料#
7
季胁上至腋以下, 十二寸长就是它。
九寸 耳后乳骨横线高, 腋前纹头肘纹翘, 季胁以下至髀枢, 歧骨九寸至天突。
其他 耻骨脐胸五八连, 八寸横在两乳间, 髀枢臀纹至腘中, 十九十四在其中, 耻骨上缘内辅骨, 距离十八莫糊涂。 膑胫下缘至踝尖, 十六十三依次连。 Nhomakorabea骨度分寸法
这种腧穴定位法,始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之一《灵枢·骨度》篇。 它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别规定折算长度,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无论男女、老少、 高矮、胖瘦的患者,均可按照这个标准测量。此法,历经后人补充修改,已经成 为腧穴定位的基本标准。
知识资料#
1
知识资料#
2
知识资料#
3
知识资料#
4
(二)背腰部口诀:腰背肩胛六寸记,四段三线二十一 腰背:背、腰、骶部有许多常用的穴道,必须记熟取准。尤其是背部有肋骨 的部位,有关安全问题,更应该注意。肩胛六寸:是指姿势自然,正坐垂肩,从 两肩脚冈内缘之间划一横线,折作 6 寸。为背腰部横寸之标准。四段三线:为了 快速简便取穴,把腰背部用三条线划为四个段落。即从大椎穴平划一横线(颈 7 胸 1 棘突之间)以上为颈段;两肩脚下角连线划一横线(通过第 7,8 胸椎棘突之间),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弯月林杏林学术馆,获得更多相关学习资料。
知识资料#
8
(三)上肢部口诀:上肢腋肘九外十,前臂内外均十二 上肢:上肢的取穴多用骨度折量,以肩端、腋纹头、肘横纹、腕横纹为标志 折算。腋肘九:指上肢内侧,腋纹头、肘横纹之间为 9 寸。外十:指上肢外侧,肩 端、肘横纹之间为 10 寸。前臂内外:前臂不论内外均以肘横纹和腕横纹之间距离 作 12 寸。 (四)下肢部口诀:股内十八小十三,股外十九小十六 股内十八:大腿内侧,以横骨上廉(耻骨上缘)和内辅骨上廉(股骨内上裸上缘) 之间距离折算作 18 寸。小十三:小腿内侧内辅骨下廉(胫骨内上裸下缘)至内躁顶 点之间距离折算作 13 寸。股外十九:大腿外侧髀枢(股骨大转子)以下至膝中距离 为 19 寸折算。小十六:小腿外侧、后侧以膝中至外踝顶点为 16 寸折算。
歌诀一
针灸骨度分寸歌, 头部分寸有何难, 发发 12 印发 3, 印大 18 大发 3, 头维之间横 9 寸, 乳突耳后 9 寸连, 胸腹胁部看周全, 先说 8 寸两乳间, 天突胸剑歧为 9, 5 寸脐至耻上缘, 腋顶章门取 12, 8 寸胸剑歧脐间,
知识资料#
5
背腰唯后正中线, 肩胛内缘只横 3, 另有 8 寸是哪里, 后正中线肩峰缘 , 肘腕横纹有 12, 肘横 9 寸腋后前, 下肢(腘)横纹先看,相约 16 外踝尖, 臀沟 14 转 19, 胫髁踝尖只 13。
歌诀二
骨度分寸法划段分段口诀: (一)胸腹部口诀:横八竖八脐下五.乳锁中线数肋骨 横八,是指两乳之间的宽度,即两乳之间的联线折作 8 寸。凡是胸腹部的横 寸均以此为标准。竖八,是指从剑突尖下至脐中央的直线作为 8 寸。凡上腹部穴 位的上下距离均以此为标准。脐下五,是指脐中央至耻骨联合上缘的直线作为 5 寸。凡下腹部穴位的上下距离均以此为标准。乳锁中线,是指乳头中心划线,或 以锁骨窝最深处向下之延伸线。凡妇女和肥胖之人,乳头偏外,不能以乳中线为 依据者,均以锁骨中线为标准。数肋骨,凡是前胸和侧胸部的穴位,均以肋骨为 标准。一根肋骨折作 1 寸 6 分。穴道大多在肋间隙之中。实际取穴,不管多少 分寸先找到肋间隙,再一划线就找到穴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