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度分寸定位

合集下载

常见骨度分寸表

常见骨度分寸表
歧骨至脐中
8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
5寸
两乳头之间
8寸
横寸
胸腹部取穴的横寸,可根据两乳头之间
的距离折量。
女性可用左右缺盆穴之间的宽度来代替
两乳头之间的横寸.
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直寸
背部腧穴根据脊椎定穴。一般临床取穴,
肩胛骨下角相当第七(胸)椎,
髂嵴相当第16椎(第4腰椎棘突)
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
13寸
直寸
髀枢至膝中
19寸
直寸
1.用于足三阳的骨度分寸
2.“膝中”的水平线:前面相当于犊鼻穴,
后面相当于委中穴
臀横纹至膝中
14寸
膝中至外踝高点
16寸
外踝高点至足底
3寸
常见骨度分寸表
分部
部位起止点
常用骨度
度量法
说明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直寸
如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
眉心至前发际3寸,
大椎穴至后发际3寸
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
9寸
横寸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Βιβλιοθήκη 胸腹部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9寸
直寸
胸部与胁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肋骨计算,
每一肋骨折作1寸6分
2.“天突”指穴名的部位
6寸
横寸
上肢部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9寸
直寸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肌度分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寸
直寸
侧胸部
腋以下至季胁
12寸
直寸
“季胁”指11肋端
侧腹部
季胁以下至髀枢
9寸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骨度分寸法(前面观)骨度分寸法(后面观)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骨度分寸法记忆口诀

骨度分寸法记忆口诀

骨度分寸法记忆口诀
骨度分寸法记忆口诀包括:
1.头部前后发际间,肘腕横纹一线连,季胁上至腋以下,十二寸
长就是它。

2.耳后乳骨横线高,腋前纹头肘纹翘,季胁以下至髀枢,十六寸
半须记牢。

3.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酸痛阿是取,胸胁内关谋。

4.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5.酸痛阿是取,胸胁内关谋。

6.背俞穴内旁开一寸半。

7.胸腹内关旁四寸半。

8.腰背委中旁三寸。

9.四肢肘膝下外侧,尺骨纹上四寸循。

请注意,这些口诀可能不完全或适用于所有人,因为它们基于特定的身体测量标准。

如果你对特定穴位的位置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或针灸师。

穴位定位的方法

穴位定位的方法

穴位定位的方法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穴位定位这事儿。

咱先说一个简单又常用的方法——骨度分寸法。

这就像是身体上自带的一把小尺子呢。

比如说,咱们的头部,前发际到后发际是12寸。

你可以想象一下,把这一段距离分成12个小格子,那找穴位的时候就有个大概的范围啦。

再两乳头之间是8寸,这个就很好找吧,只要确定了这个距离,像膻中穴就在这个范围里呢。

还有一种是手指同身寸法,这个超有趣的。

拇指同身寸就是用自己的大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你看,自己的身体自己就能当尺子,多酷呀。

中指同身寸呢,是以咱们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这在找手上或者胳膊上一些穴位的时候可好用了。

还有横指同身寸,就是把除大拇指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的宽度就是3寸。

宝子们,身体上还有一些天然的标志可以帮助定位穴位呢。

比如说眼睛旁边的睛明穴,它就在内眼角稍上方的凹陷处,这个凹陷就像是专门给穴位准备的小窝窝一样。

还有肚脐,神阙穴就在肚脐中央,这多好认呀。

膝盖下面的犊鼻穴,就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就像膝盖旁边的一个小坑坑。

在找穴位的时候呀,咱们还可以通过感觉来辅助定位。

有些穴位按下去会有酸胀麻的感觉。

像足三里穴,你用力按下去的时候,会感觉有一股酸胀的劲儿往腿上传,那这个地方基本就是足三里没错啦。

不过呢,穴位定位刚开始可能会有点难,但是别灰心呀。

多摸摸自己的身体,多找找这些小标志,慢慢地就熟练起来了。

就像和身体做游戏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身体的这些小秘密,也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健康呢。

宝子们,加油哦,让我们一起玩转穴位定位。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骨度分寸法(前面观)之阿布丰王创作骨度分寸法(后面观)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记丈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尺度。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自己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记法:体表标记可分为固定标记和活动标记两类。

①固定标记: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记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记,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记: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记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杜口。

手指比量法:拜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骨度分寸法(正面观)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克不及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两手伸开,于虎口交叉,当食指端处取列缺;半握拳,当中指端所指处取劳宫;两手自然下垂,于中指端处取风市;垂肩屈肘于平肘尖处取章门;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这些取穴方法只是作为取穴法的参考,同样要以骨度标志为准。
部位
起止点
折量分寸
说明
头面部
眉间(印堂)到前发际正中
3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脐中(神阙)到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
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两乳头之间
8
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腋窝顶点到第十一肋游离端(章门)
12
用于确定胁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背腰部
肩胛骨内缘到后正中线
3
用于确定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肩胛骨下角相当第7(胸)椎,髂嵴相当第16椎(第4腰椎棘突)
肩峰缘到后正中线
14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经穴的纵向距离
股骨大转子到腘横纹
19
腘横纹到外踝尖
16
(侧面)
(正面)
(背面)
8
上肢部
腋前、后纹头到肘横纹(平尺骨鹰嘴)
9
用于确定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肘横纹(平尺骨鹰嘴)到腕掌(背)侧横纹
12
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下肢部
耻骨联合上缘到髌底
18
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经穴的纵向距离
髌底至髌间
3
胫骨内侧髁下缘到内踝尖
13
内踝尖至足底
3
用于确定足内侧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臀横纹到腘横纹
骨度分寸法
1、中指同身寸:即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称中指同身寸。这种“同身寸”法与骨度分寸相比偏长,只可用于小腿部和下腹部的直量,不适合普遍使用。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骨度分寸法(前面观)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
在针灸推拿的过程中起效果的好坏与选穴是否准确有直接关系。

将人体各个部,按照比例分别规定为一定的折算长度,作为量取穴位的标准,这种假定的长度,叫“骨度”。

骨度的单位是寸,这里的寸,就是等分。

如肘横纹到腕横纹为12寸,即是将此段距离划分为12个等份。

不论任何年龄、形体、男女、老幼都可按照这种标准测量。

此法是穴位定位的基本方法。

《灵枢·骨度》是记载骨度分寸的最早文献,后经历代医家根据客观需要不断修订。

兹将目前常用的人体各部骨度分寸列表,附图如下。

临床上应用时,按取穴部位骨度全长,用手指划分为若干等份,称为“指测等份定位法”。

根据骨度的长度和取穴的需要,采用二份法、三份法,及五份法。

如取间使穴,可用二份法将肘横纹至腕横纹的12寸等份为两个6寸,再将近腕部的6寸等份为两个3寸,这样腕上3寸的间使穴便可迅速而准确地定位。

再如腋前皱璧至肘横纹是9寸,取天府穴时可用三份法定位;肚脐至横骨是5寸,取石门、关元、中极等穴时,可用五份法定位等等。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是指从肩胛骨的内缘开始,到身体后部正中线的距离。

这个分寸在人体解剖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正确评估肢体位置、定位手术操作、采集电生理信号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了解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对于评估肢体位置非常重要。

在进行肢体运动或者理疗等操作时,通过测量这个分寸可以判断出肢体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果分寸较大,表明肢体处于后屈位,如果分寸较小,则说明肢体处于前屈位。

借助这个分寸,医生、理疗师等可以更准确地调整肢体位置,使治疗效果更佳。

其次,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在手术操作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肩部手术时,医生需要准确地定位肩胛骨内缘与后正中线之间的距离。

通过测量骨度分寸,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手术范围,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此外,该分寸还可以用于手术模板设计与手术导航系统中,帮助医生实现更精确的手术导航。

另外,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还对于采集电生理信号非常重要。

在临床生理学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电极采集肌肉的电信号,并进行分析与诊断。

而准确定位电极的位置对于信号采集至关重要。

通过测量这个分寸,我们可以确定电极位置距离骨度的大小,从而确保电极的安全与准确放置,使采集到的信号有效可靠。

综合来看,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在人体解剖学和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为评估肢体位置、辅助手术操作、优化电生理信号采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因此,在进行相关的临床操作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和应用该分寸,以提高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以及研究可靠性,为人体解剖学和临床实践的发展贡献力量。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 骨度分寸法(前面观)骨度分寸法(后面观)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 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 2 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 3 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骨度分寸定位法名词解释

骨度分寸定位法名词解释

骨度分寸定位法名词解释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一种利用骨骼特征确定人体尺寸和位置的系统。

它基于以下原则: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长度和宽度具有相对固定的比例关系。

这些比例关系在不同性别、种族和年龄组中保持相对恒定。

骨度分寸定位法具有以下特点:准确性:该方法通过测量骨骼特征,可以获得相对准确的身体尺寸。

便捷性:骨骼测量是一种非侵入性且易于进行的技术。

广泛适用性:该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个体。

关键术语:骨度:骨骼的长度、宽度和其他测量值。

分寸:身体尺寸,例如身高、臂长和胸围。

骨度指数:特定骨骼长度与身体总尺寸之间的比率。

骨骼标志点:骨骼上的特定解剖标志,用作测量参考点。

测量技术:骨度分寸定位法涉及使用各种测量技术,包括:标尺测量:使用标尺直接测量骨骼长度和宽度。

人体测量仪测量:使用人体测量仪等特殊仪器测量身体尺寸。

照片测量:使用照片进行身体尺寸的间接测量。

应用:骨度分寸定位法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人类学:确定古代人类的身体特征和迁徙模式。

法医学:识别未知尸体并确定死因。

人体工程学:设计符合人体尺寸的产品和工作场所。

运动科学:评估运动员的身体组成和运动表现潜力。

服装设计:开发适合不同体型和尺寸的服装。

局限性:尽管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包括:对于某些身体部位,例如肌肉和脂肪组织,该方法不太准确。

该方法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营养和活动水平。

与直接测量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准确性较低。

结论: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一种基于骨骼测量来确定人体尺寸和位置的方法。

它是一种准确、便捷且广泛适用的技术,在人类学、法医学、人体工程学、运动科学和服装设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尽管该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可用于了解人体尺寸和比例的复杂性。

常用骨度分寸表格

常用骨度分寸表格

部位头部胸腹部起止点骨度胸怀说明前两额头角(头维)9寸横寸头钱部横向之间天突(胸骨上窝)至歧9寸直寸1.胸部与肋部取穴直寸,一般骨(胸剑联合)依据肋骨计算,每一肋骨折作歧骨(胸剑联合中点)8寸1寸6分2.“天突”指穴名至脐中的部位脐中至横骨上廉(耻8寸骨联合上缘)两乳头之间8寸横寸胸腹部取穴的横寸,可依据两乳头之间的距离折量。

女性可用左右缺盆穴之间的宽度来代替两乳头之间的横寸骨度分寸法(前方观)上肢部下肢部腋前、后纹头(腋前皱9寸直寸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襞)至肘横纹分寸肘横纹(平肘尖)至腕12掌(背)横纹寸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18直寸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内上髁上缘寸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13踝尖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直寸1.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寸2.“膝中”的水平线:前方相股骨内上髁上缘至胫3寸当于犊鼻穴,后边相当于委中骨内侧髁下穴胭横纹到外踝尖16寸骨度分寸法(后边观)部位起止点骨度度说明量头部耳后两完骨(乳突)9寸衡用于量头部的横寸之间寸背腰肩胛骨内缘至后正3寸衡背部腧穴依据脊椎定穴。

一般临部中线寸床取穴,肩胛骨下角相当第7(胸)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椎,髂嵴相当第16椎(第4腰椎下肢臀沟至腘横纹14棘突)寸腘横纹至外踝尖16寸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记丈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率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自己的身材为依照。

体表标记法:体表标记可分为固定标记和活动标记两类。

①固定标记: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崛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记而言。

比较显然的标记,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记: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记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嘴。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骨度分寸法(前面观)骨度分寸法(后面观)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骨度分寸——精选推荐

骨度分寸——精选推荐

21 椎 12 寸 9寸 9寸
12 寸 18 寸
13
髀枢至膝中 膝中至外踝尖 外踝尖至足底
19 寸 16 寸3寸
度量法 直
横 横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直
说明 如前发际不明,从眉心至大椎穴作 18 寸, 眉心至前发际 3 寸,大椎穴至后发际 3 寸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胸 部 与胁 肋部 取 穴直 寸, 一般 根 据肋 骨 计 算,每一肋骨折作 1.6 寸(天突穴至璇玑穴 可作 1 寸,璇玑穴至中庭穴,各穴间可作 1.6 寸计算) 胸腹部取穴横寸,可根据两乳头间的距离折 量,女性可用锁骨中线代替 背腰部腧穴以脊椎棘突标志作为定位依据 季胁此指第 11 肋端下方 髀枢指股骨大转子高点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骨度分寸
内辅骨上廉指股骨内侧髁 内辅骨下廉指胫骨内侧髁 内踝尖指内踝向内的凸起处 臀横纹至膝中,可作 14 寸折量 膝中的水平线,前平膝盖下缘,后平腘横纹, 屈膝时可平犊鼻穴
部位 头部
胸腹部
背腰部 身侧部 上肢部 下肢部
常用骨度表
起止点 前发际至后发际
折量寸 12 寸
前额两发角之间
9寸
耳后两完骨
9寸
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9 寸
歧骨至脐中
8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 5 寸 联合上缘)
两乳头之间
8寸
大椎以下至尾骶 腋以下至季胁 季胁以下至髀枢 腋前纹头(腋前皱 襞) 至肘横纹 肘横纹至腕横纹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 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这种腧穴定位法,始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之一《灵枢·骨度》篇。

它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别规定折算长度,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

无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的患者,均可按照这个标准测量。

此法,历经后人补充修改,已经成为腧穴定位的基本标准。

歌诀一针灸骨度分寸歌,头部分寸有何难,发发12印发3,印大18大发3,头维之间横9寸,乳突耳后9寸连,胸腹胁部看周全,先说8寸两乳间,天突胸剑歧为9, 5寸脐至耻上缘,腋顶章门取12, 8寸胸剑歧脐间,背腰唯后正中线,肩胛内缘只横3,另有8寸是哪里,后正中线肩峰缘,肘腕横纹有12,肘横9寸腋后前,下肢(腘)横纹先看,相约16外踝尖,臀沟14转19,胫髁踝尖只13。

歌诀二骨度分寸法划段分段口诀:(一)胸腹部口诀:横八竖八脐下五.乳锁中线数肋骨横八,是指两乳之间的宽度,即两乳之间的联线折作8寸。

凡是胸腹部的横寸均以此为标准。

竖八,是指从剑突尖下至脐中央的直线作为8寸。

凡上腹部穴位的上下距离均以此为标准。

脐下五,是指脐中央至耻骨联合上缘的直线作为5寸。

凡下腹部穴位的上下距离均以此为标准。

乳锁中线,是指乳头中心划线,或以锁骨窝最深处向下之延伸线。

凡妇女和肥胖之人,乳头偏外,不能以乳中线为依据者,均以锁骨中线为标准。

数肋骨,凡是前胸和侧胸部的穴位,均以肋骨为标准。

一根肋骨折作1寸6分。

穴道大多在肋间隙之中。

实际取穴,不管多少分寸先找到肋间隙,再一划线就找到穴位了。

(二)背腰部口诀:腰背肩胛六寸记,四段三线二十一腰背:背、腰、骶部有许多常用的穴道,必须记熟取准。

尤其是背部有肋骨的部位,有关安全问题,更应该注意。

肩胛六寸:是指姿势自然,正坐垂肩,从两肩脚冈内缘之间划一横线,折作6寸。

为背腰部横寸之标准。

四段三线:为了快速简便取穴,把腰背部用三条线划为四个段落。

即从大椎穴平划一横线(颈7胸1棘突之间)以上为颈段;两肩脚下角连线划一横线(通过第7,8胸椎棘突之间),向上至大椎为胸段;髂嵴最高点连线(通过第4腰椎棘突)至两肩胛下角连线为腰段;骼嵴最高点连线以下为能段。

腧穴总论—骨度分寸、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腧穴总论—骨度分寸、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又称“天应穴”,是指患病时,在身体上暂 时出现的压痛点或反应点。
4.腧穴的特点:
5.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一、近治作用---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
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是所有学位共同点。
二、远治作用--指具有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离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 官、脏腑的病变的作用。
三、特殊作用---
2.活动标志:
指节—犊鼻、肌肉—颊车、肌腱—尺泽。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 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1.拇指同身寸 2.横指同身寸 3.中指同身寸
四、简便取穴法
它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例如:百会穴 、肩髃穴、劳宫、少府、合谷、列缺、
肩骨内缘—后正中线 3寸 肩峰缘—后正中线 8寸
股骨大转子—腘横纹 19寸 臀横纹—腘横纹 14寸 腘横纹—外踝尖 16寸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最直观
1.固定标志:
人体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 骨骼等皆有一定的位置,可以作为取穴的 标志。 爪甲—少商、五官—素髎、毛发—头维、 乳头—乳中穴、脐窝—神阙、中极、 骨骼—下关。
(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
腧穴定位常用的方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三、指寸定位法 四、简便取穴法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最准确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测量标志,全身各部的长度和 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称为“骨度 分寸定位法”。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12寸
眉间—前发际 3寸
第七颈椎棘突下—后发际 3寸
前额两发角之间 9寸 前后发际之间 12寸
腋前纹头—肘横纹 9寸 肘横纹—掌腕横纹 12寸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骨度分寸法(前面观)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捉升口我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竽地捉升口我图2骨度分寸法(背面观)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竽地捉升口我图3脅度分寸法(侧面观)thine serfiedieiHe^.net骨度分寸法Bone-lenth Measurement骨度分寸法(后面观)脸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骼;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

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

乂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

因人的手指与身体貝他部分有一立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想者身材的高镂情况适当增减比例。

一般有下列几种:(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右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 ''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左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常用的骨度分寸法

常用的骨度分寸法

常用的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又称骨度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骨度分寸法:
1. 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 寸;耳后两完骨之间9 寸。

2. 胸腹胁部: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9 寸;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 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 寸;两乳头之间8 寸;腋窝至第十一肋游离端12 寸。

3. 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9 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 寸。

4. 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 寸;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 寸;股骨大粗隆至腘横纹19 寸;腘横纹至外踝尖16 寸。

骨度分寸法是一种传统的取穴方法,其准确性可能会受到个体差异、身体姿势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结合其他取穴方法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腧穴的定位方法
1.解剖标志取穴法
即自然标志法,根据人体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 方法。 定型标志,如两肩胛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两髂嵴
平第四腰椎。 动态标志,如张口耳屏中点与下Leabharlann 关节之间取听宫。2.骨度分寸法
将人体不同部位的 长度或宽度,分别规 定为一定等分,每一 等分称为一寸,作为 量取腧穴的标准。
常用骨度分寸表
3.手指同身寸法
以患者的手指的宽度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
中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
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 一般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 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关节的 横度作为1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 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 是将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 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 处为准,四指横量作3寸,用 于四肢及腹部的取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