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丰沛 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过渡性的亚热带植被与土壤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典 型常绿阔叶林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
5/3/2013
主要作物及其分布:
(1)粮食作物:水稻(精耕细作) 本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国占第一位。 (2)经济作物 • 棉花 分布:江汉平原、长江下游和江苏沿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 基地 。 植棉条件:热量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条 件好,商品率高。 不利条件:春夏有梅雨,夏季常有台风袭击,秋季有连阴雨。 • 油菜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的主要种植基地。 • 桑蚕 浙江、江苏两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著名的 “丝绸之府”。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理位置
(1)绝对位置:110°E―122°E, 28°N~34°N ,115°E, 30°N 穿过平原中部。 (2)相对位置:中国长江三峡以 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 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 陵及浙闽丘陵.
5/3/2013
地形
本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分布。
5/3/2013
台风带来暴雨、洪涝和大风
5/3/2013
作物可一年二 熟,长江以南可发 展双季水稻连作的 三熟制。
长江中下游平 原是中国重要的粮、 油、棉生产基地, 亦为中国水资源最 丰富地区。
有利条件: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网密布
劳动力充足 科技水平较高 不利因素: 冬春低温阴雨;
发 展 农 业
旱涝灾害频繁;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部分: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
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
地形地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在50米以下,境内港汊纵横,湖泊密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
气候及土壤: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降水年变化量较大。
最低月均温高于0度,无霜期210~270天。
土壤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
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
水文特征:长江三角洲东濒海洋,地势低平坦荡,河网如织,湖泊众多,其水系包括长江河口水系、太湖水系、运河水系、钱塘江水系和甬江水系,构成特有的水乡泽国的三角洲水系。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湖泊是太湖,它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环湖出入的河道220余条,其中人湖70余条,出湖150多条,湖水蓄量达46.7亿m^3。
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渠交叉,河道相连,水系发达。
由于平原地区水位落差小,流速不大,受水利工程的高度控制和闸门启闭及引排水的影响,水流流向不定。
河湖除承受当地地表水径流外,还承受上游15个省区面积约200万km^2范围的来水。
大水年份,长江三角洲就是上游各水系的洪水走廊,由于面临海洋,易遭台风暴雨及风暴潮袭击,常出现外洪、内涝或外洪内涝同时并发的水灾;枯水年份,上游来水少,往往造成严重干旱并加剧河湖水质恶化。
另外,部分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塞,河床坡降变缓,水库泥沙淤积使泥沙吸附污染物,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增加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难度。
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网稠密,多湖泊,长江干流流经此地,该地区的河流径流大,汛期长,无结冰期。
但存在泥沙淤积和水污染问题,且多年来的围湖造田使得湖泊不断缩小,降低其对洪峰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地区今年来洪涝灾害有所加重。
资源: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范围,年均温14~18℃,1月均温O~5.5℃,7 月均温27~28℃;年降水量1(XX)~1500毫米,比华北平原多1~2倍,季节分配较均匀;无霜期Zro~270天,〕ro℃积温达45(X)、5以叉)℃。
长江中下游平原-图
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如 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旅游城市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有多个旅游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等,这些 城市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05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环 境保护与治理
水资源保护
总结词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确保长江中下 游平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湖泊众多,水系 发达,主要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 洪泽湖等。
河流冲积平原
该地区是由长江、淮河、钱塘江等河 流的冲积作用形成的平原,河网密布, 湖泊众多。
水文特征
01
02
03
水资源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资 源丰富,包括长江、淮河、 钱塘江等大河,以及众多 湖泊和地下水。
水位季节性变化
强化水资源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 测和评估,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核心区域设立水资源保 护区,限制开发活动,保护水源地。
推广节水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工业和家庭节水技术,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土地资源保护
总结词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保障长江 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湿地保护与恢复
加强湿地保护区建设,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提高湿地蓄洪、调节气候等功能。
水体治理与净化
开展水体治理工程,减少污染源排放,恢复 水体生态功能和透明度。
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
推进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 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06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未 来展望
地理学习课件: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临黄海和东海,长江 贯通东西,拥有濒海、沿江 双重区位优势,对本区乃 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强 劲的带动作用。
地形和 河流
自然 资源
交通 优势
1 农业生产优势
二、鱼米之乡
活动探究1
小组合作,读图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 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 水量柱状图,描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 征。
近些年来,人们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创造了 多种稻田养殖模式,实现了稻、鱼、鸭、蟹立体 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探索 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鱼米之乡
5 农业可持续发展
结合阅读材料,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方向。
严格限制占用耕地
朝着 、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
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方向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 棋布,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 湖等大淡水湖,盛产鱼、虾、蟹、莲、菱、苇, 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 产产量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二、鱼米之乡
4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阅读教材,找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工矿企业增多
城市面积扩大
水源:河湖众多,利于灌溉和养殖
二、鱼米之乡
2 种植业及主要物产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请你说出其主要的农产品及其分布。
01 粮食作物 水稻: 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02 其他农作物 棉花、油菜、茶、柑橘和蚕丝等
二、鱼米之乡
3 渔业及其地位
➢ 长江中下游平原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我国 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2.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位置特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位置特点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
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系由两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总称)、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两湖平原以荆江为界,其北称江汉平原,其南为洞庭湖平原。
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后荆江北堤分流入江汉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后,汉江所带泥沙对江汉平原的发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为江汉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江三角洲地势亦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湖泊成群挤集于东南前缘。
洞庭湖平原主要则由通过荆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长江泥沙冲积而成。
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水网密布,土壤肥沃。
鄱阳湖平原除边缘红土岗丘外,中部的泛滥平原主要是由赣、抚、信、鄱、修等河流冲淤而成,其中又以赣江为主。
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地势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网稠密,地表覆盖为红土及河流冲积物。
苏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镇江之间沿长江两岸分布的狭长的冲积平原,其中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
平原宽窄相间,江流时束时放,流速平缓;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顶托,流速更缓,泥沙沉积加强,尤当河道越过岩丘逼岸的矶头后,江流分汊,汊河间出现沙洲。
沿江两岸湖泊众多。
自镇江以下的河口段发育了长江三角洲。
三角洲以北即为里下河平原。
平原为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
洼地北缘为黄河故道;南缘为三角洲长江北岸部分;西缘是洪泽湖和运西大堤;东缘则是苏北滨海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
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
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
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
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
长江中下游平原
龙卷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在夏季易发龙卷风,风团尺度很小,一般在100米左右,往往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 状况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强龙卷的地面风速介于110米/秒-200米/秒之间。 其发生时一般伴有雷雨,有时也伴有冰雹,它与一般大风的区别就是路径要小一些。龙卷风的水平范围很小,直 径从几米到几百米,最大为1千米左右,持续时间一般也仅有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十分钟,但却可以造成庄稼、树 木瞬间被毁,交通、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重大损失。
江西大余的钨、湖南冷水江的锑,都是有名的矿藏。江西德兴、安徽铜陵和湖北大冶的铜,湖南水口山的铅 锌也都是储量很大的矿区。黑色金属中有湖北大冶和安徽马鞍山与庐江的铁矿,它们分别为武汉和马鞍山的钢铁 工业提供了原料,湖南湘潭的锰矿也很有名。
煤炭资源分布情况是:长江以北多大煤田,如江苏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长江以南多中小煤田,主要有 江西萍乡、丰城,湖南资兴等。非金属矿产有湖北的磷矿,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水生植物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内水生植物主要在湖泊内,从沿岸浅水向中心深水方向呈有规律的环状分布,依次为挺 水植物带、浮水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挺水型水生植物指根扎生于水底淤泥,植物体上部或叶挺生于水面的种类, 多分布于内湖浅水、浅溏、沟汊及水田中,主要种类有芦苇、水烛、东方香蒲、莲、菰、慈菇、泽泻、黑三棱、 菖蒲、石菖蒲、水葱、雨久花、鸭舌草和中华水韭等;浮水型指植物体悬浮于水上或仅叶片浮生于水面的种类, 多分布于湖缘、池塘、沟汊等静水水域,主要种类有芡实、菱、野菱、莕菜、浮萍、紫萍、满江红、四叶萍、凤 眼莲、空心莲子草、莼菜、睡莲、萍蓬草、水蕨、水龙等;沉水型扎根于水底淤泥中或沉于水中的植物,多分布 于水深4米以的暖流静水水域中,主要种类有眼子菜、菹菜、竹叶眼子菜、金鱼藻、黑藻、水车前及苦草等;在平 原的沟溪长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江中下游平原》(共40张PPT)
最大城市——上海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 城市最密集的地区,著 名的城市有上海、南京 、杭州、苏州、无锡等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 大的港口,也是国际经济、金融 、贸易和航运中心,对全国经济 有着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沿江工业走廊
读图: 找出长江中下
游平原三大工业基 地,找出主要的工 业城市。
➢ 三个工业基地
第七章·南方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一课时
你知道歌曲中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象吗
?
长江中下游平原
走近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 1. 找出巫山、淮 河、东南丘陵; 汉江、湘江、赣 江、洞庭湖、鄱 阳湖、太湖。
读图: 2. 找出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鄱 阳湖平原、苏皖 沿江平原、长江 三角洲,说说长 江中下游平原的 地形特点。
➢ 问题二:洪涝灾害
原因 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支 流众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河道弯 曲,泥沙淤积严重,泄洪不畅 。 乱垦滥伐,植被破坏严重,水 土流失加剧。
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 蓄洪峰能力下降。
对策 修建水库 疏浚河道、裁弯取直 植树造林 退田还湖 合作探究
2016年长江流域洪灾数据
酸雨 合作探究
中国酸雨分布
据近二十年监测结果:1982年中国酸雨分布图, 1987年中国酸雨分布图和1993年中国酸雨分布图较准 确地勾划出中国大陆有相对稳定的一大块酸雨区域—— 长江以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大部分 地区;两小块酸雨区域——胶东半岛和图门江地区。后 两者“酸雨”孤岛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附近有较大城 市,有酸性物质强排放源,另一方面它们濒临海洋,海 洋性潮湿气候提供了产生酸雨的温床。
72长江中下游平原
鄱阳湖 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 河流与湖泊 (读图7-2-1) (长江中下游的主要支流)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
黄金水道 濒海、沿江 航运发达 双重优势 江河湖海连为一体
淡水养殖
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 产丰饶,是我国稻谷和淡水鱼主产区,被誉为 “鱼米之乡”。
二、鱼米之乡 气候与农业(读图7-2-2)
上海、南京、武汉等汽车工业基地,构成 了“汽车工业走廊”。
还有:
石油化工工业走廊、轻纺工业走廊等
“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
马鞍山
宝山
武汉
武钢
马鞍山钢铁
宝钢
根据汽车标志判断所属城市? “汽车工业走廊”:上海、武汉、南京
看资料:分析本区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有哪些。
嘉 陵 江襄
渝 线
京
汉
九京
江
线沪
京
线
沪
线
川
赣
黔
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江
线
广
线
(支流和铁路干线)
长江干流东西绵延,支流多南北分布,为长江沿江
地区内部资源的调配和产品的输出提供了方便且廉价的
运输。
上海崇明长兴岛诞生我国最大造船基地
五、保护“母亲河”
长江沿岸水污染现象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人
口、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水污染、
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保护“母 亲河”,促使区域经济与环境 保护同步发展,已成为亟待解
近年来,长江水污染现象 日趋严重。2010年资料显示, 沿岸地区排入长江的污水高 达339亿吨。
决的问题。
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主要农作物:水稻,柑橘,油菜、茶叶 3.珠江三角洲 ——混合农业(基塘农业)
六、工业
特点?发展条件?发展方向?
1.沿江工业带 南京的石化、杭州的轻纺工业 发展条件? 限制因素?发展方向? 2.资源配置 水能资源丰富,能源矿产相对较少 核电(秦山) 3.交通 铁路、水运(长江航道、上海港) 沿江重要城市分布
20°N——28°N,110°E——120°E 位置范围: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雷州半岛以北,云贵高原以东
三、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1.亚热带、湿润区
热量水分充足 水田农业
2.雨带移动:6月—江淮准静止锋—“梅雨” 成因? 3.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 危害? 其他灾害:酸雨 、赤潮 、滑坡 、泥石流 对策?
7月—副高—“伏旱”
四、河湖、植被及土壤
柑橘、毛竹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东部平原湖区 调蓄作用 流量曲线变化 3.河流流量曲线及洪涝问题 成因?治理措施?
东 南 丘 陵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台风影响显著
以低山丘陵为主,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地形: 雪峰山、武夷山、南岭、井冈山、珠江三角洲 森林、旅游资源丰富 流水侵蚀为主 山区开发 多种经营,立体农业 原因?对策? 水文特征 湘江、赣江、闽江、珠江及其支流 河流: 水能资源丰富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植被土壤: 水土流失严重 红壤 特性?(酸性、贫瘠、土质黏重) 有色金属冶炼
中国地理分区复习
之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位置范围
110°E―120°E, 28°N~34°N , 115°E, 30°N穿过平原中部 湘,鄂,赣,皖,苏,沪,浙
二、地形
地势平坦,低平,长江三角洲在10米以下 河流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庐山)、太湖平原、 巢湖 大别山 京九线对革命老区经济的拉动 崇明岛 舟山群岛 形成原因及鱼汛 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
从地图中找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简述其分布。
汉 江 洞庭湖
湘 江
洪泽湖
巢湖
太湖
鄱阳湖
赣 江
主要分布在 长江沿岸的 南北两侧
新课学习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 平,江面宽阔,河网密 布,湖泊众多。
利于发展内河航 运和淡水湖养殖
新课学习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
洞庭湖
洪泽湖
C.华北平原
D.台西平原
课堂练习
3.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是(C ) A. 春小麦、高粱、玉米 B. 大豆、甜菜、棉花 C. 冬小麦、油菜、柑橘 D. 春小麦、棉花、梨 4.长江沿江地带和东部沿海地带构成(B )字形区位 优势。 A.“L” B.“T” C. “F” D.“十”
课堂练习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1课时)
情景导入
被称为“鱼米之乡” 的平原是哪里?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及自然条件 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 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新课学习
(一)显著的区位优势 位置
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沿岸。
读图Βιβλιοθήκη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绝大部分 区域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新课学习
说一说长江中下 游平原的纬度和 海陆位置对自然 环境有什么影响。
优越的位置
30°N
纬度位置:在30°N附近,温度适中
海陆位置:东临东海与黄海,有来自海洋的 丰沛水汽,使本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沛。
长江中下游平原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 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 百鸟之王凤凰也。 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 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 公里,人口44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 集县。
沈从文先生《边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凤凰: “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有黔北、 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 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 城市里,安顿下三五千人口……”这就是蒙有一层神秘面纱的 古城凤凰。 七月或九月到湘西旅游还可以赶上苗族农历六月初六的 大型歌会或立秋的赶秋节,
自然地理概念:长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
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 经济地理概念: 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
(3)江南丘陵和浙皖丘陵
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丘陵 地的总称。 (4)黄淮平原和淮南山地 黄淮平原:皖二省北半部
淮南山地:大别山和淮南丘陵
16 黑龙江 10235.00 0.39 26243.59 3876.74 17 陕西 10021.53 0.39 25828.69 3815.45 18 广西 9502.39 0.52 18451.24 2725.64 19 江西 9435.01 0.44 21210.37 3133.23 20 天津 9108.83 0.13 71723.07 10595.03 21 山西 9088.06 0.36 25244.61 3729.17 22 吉林 8577.06 0.30 28590.20 4223.38 23 重庆 7894.24 0.29 27410.56 4049.13 24 云南 7220.14 0.46 15628.01 2308.59 25 新疆 5418.81 0.22 24978.38 3689.84 26 贵州 4593.97 0.39 11749.28 1735.62 27 甘肃 4119.46 0.29 14403.71 2127.74 28 海南 2052.12 0.09 23861.86 3524.91 29 宁夏 1643.41 0.06 26085.87 3853.44 30 青海 1350.43 0.06 24114.82 3562.28 31 西藏 507.46 0.03 16915.33 2498.76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1
区域内部差异
区域特征 水土资源 总面积29.3万平方千米,地跨北 亚热带、中亚热带。 年均温14-18℃,全年无霜期210-270天,日平均 气温≥10℃,积温达4500-5600℃。全区年降水量 1000-1700毫米,降水集中春夏两季。 本区处于全国江河湖水最充裕的地区,地势低平, 引灌便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 中新世后,云贵高原新老断裂构造十分活 跃,许多深大断裂控制了高原地貌和水系 发育格局。大致在云南路南-元谋一线以西, 山岭基本是南北走向,以东则为北东-南西 走向。在断裂线控制下产生了一系列断陷 盆地——坝子,坝子内有新第三纪以来的 沉积物,构成阶地和平地
云南的坝子
左图:中甸的山间盆地(坝子) 右上、右下:油菜丰收的坝子
丰富的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 西南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草山草坡 约占全国草山草坡总面积29.25% 野生动物 地处我国东西、南北动物区系的过渡 区,素有“动物王国”之称 水产养殖 湖泊众多,但水域面积不大,80%集中于 碳酸盐岩系分布较少、地表储水条件较好的云南境内 矿产资源富区 铅、锌、汞、镍、铂 铝土矿、富含钒钛的磁铁矿 锰、磷矿石的保有储量 南方贫缺的煤炭资源
长江中下游平原 & 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区域地质地貌特征
组成
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 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
地质特征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质基底属扬子准 地台,位于地台断裂带内。
地貌特征
• 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两湖平原) 以荆江为界,两湖平原可以分为江汉平 原和洞庭湖平原两个部分 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 洞庭湖平原主要由长江上游来的泥沙和湘、 资、沅、澧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前者占 86% 。平原地势表现为北高南低,主要沼泽洼 地集中在南缘地带。
第7章第6节长江中下游平原课件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学习新知
相对位置 位于巫山以东的长 江中下游沿岸。
学习新知
海陆位置
我国的南方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临 东海和黄海。
黄海 东
海
学习新知
维度位置
30°N从中穿过, 位于亚热带,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 作物的生长
学习新知
地形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地势低平
学习新知
地形区
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江汉平原
串 珠
(3)城市④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港口 ___上__海____; 城市⑦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__杭__州___。 (4)省级行政单位⑤__江__苏__省___ ⑥__浙__江__省___ 。 (5)铁路A是_京_沪_线_;是铁路B_沪_杭_线__. 湖泊C是__太_湖__.
课堂小结
长江中下游平原
显著的区位优势
气候
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形 水文
资源
鱼米之乡 淡水鱼和水稻
沿江工业地带 人口和城市密集
武汉 上海
中游最大的城市 我国最大港口
02 东临东海和黄海 港口、滩涂、渔业、海底油气资源等开发潜力最大
03 长江沿江地带和东部沿海地带构成“T”字形区位优势。 港口、滩涂、渔业、海底油气资源等开发潜力最大
读图活动
1. 从地图中找出长江中下游平 原主要的河流和湖泊,简述其分布。
2. 以武汉、南京、上海为例, 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征。
2. 以武汉、南京、上海为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征。
三个城市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 绝大部分区域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读图活动
3. 说一说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长江中下游平原》PPT教学课件
平 鱼米之乡 原
渔业发展条件
农业可持续发展
学以致用 当堂达标
(选择题每题1分,读图题一空1分,共10分) 1.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条件优越叙述 正确的是 A著名的侨乡 B濒海沿江 C煤铁石油丰富D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 主
2.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是 A成都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3.下列诗句描述的气候现象,出现在长 江中下游地区的是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4.走现代农业之路。长江中下游平原农 业发展正确做法 A大力围湖造田B休渔期不休C稻田多 种养殖D把稻田该种花卉,出口创汇
江南水乡
三、“鱼米之乡”
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丰富,是我国稻谷和淡水 鱼主产区,被誉为“鱼米之乡。”
中华鲟
江苏的茶园
油菜
蚕茧
棉花
柑橘
四、沿江工业地带
长江中下游平 原工业基础雄厚, 工业门类齐全, 是我国最大的综 合性工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 轻纺工业基地
武汉
南京
上海
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城市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重要的城市有上海、
苏州、无锡、杭州、南京等。其中上海是核心。
思考:
这些城市的分布与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周围地区的其他哪些条 件有密切关系?
武汉
京 广 线 江汉平原
武汉 长江中游地区的最大城市,位于湖北省东部,被称为“九省通衢”。
一、优越的区位条件
一、区位条件优越—读图标识
在课本44页图7-2-1中,标出: (1)巫山、东海、黄海、东南丘陵; (2)汉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3)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 平原、长江三角洲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第二节长江中下游平原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第二节长江
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
带状平原。
北接淮阳山,南接江南丘陵。
地势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
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
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
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
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
平原上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
著名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高邮湖、巢湖、洪泽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这一狭长地带。
向有“水乡泽国”之称,盛产鱼、虾、蟹、菱、莲、苇。
气候温和,无霜期240~280天,江南可种植双季稻,粮、棉、水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
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达,有上海、南京、南昌、武汉、杭州、长沙等大城市和宜昌、荆州、黄石、黄冈、九江、安庆、芜湖、马鞍山、镇江、扬
州、南通等中等城市。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2016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香港和澳门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长江中下游平原
(2)洞庭湖平原
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两湖平原的南部,北部与湖北 的江汉平原相接。又称洞庭盆地。主要由长江通过松滋、 太平、藕池、调弦四口输入的泥沙和洞庭湖水系湘江、 资水、沅江、澧水等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约1万平 方千米。 大部分海拔 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主要湖沼洼 地多在南缘地带。洞庭湖产鱼、菱、莲、苇等。平原热 量丰富,水域广阔、土层深厚,土壤自然肥力较高,为 理想的粮、棉、麻、水产和蚕丝的重要基地。湖区多围 湖造田形成 的圩田。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淡水鱼区。 产量已达到全国前列。 洞庭湖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11城11 11251028 杨倩倩
• PPT说明:
• 翻页动画:第4、10、11页 • 触发器:第6页下方矩形按钮 • 第10、16页嵌入一个SWF
4
长江中下游平原风光
一、显著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地 理位置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我国的位置
江 汉 平 原 的 秀 丽 风 光
洞 庭 湖 平 原 的 秀 丽 风 光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哪些湖泊?
洞庭湖
太湖
鄱 阳 湖
以武汉、南京、上海为例分析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充沛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西端点
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至上海
返回
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包 括 哪 些 省 份 ?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哪些小地形?
(1)江汉平原
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 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平原之一,平均只有27米左右。西起宜昌市 枝江市,东迄中部最大城市武汉,北至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 相连。介于北纬29°26′~31°10′,东经111°45′~ 114°16′。面积4万余平方公里,物产丰富,是湖北乃至全国 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位于长江中游,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与洞庭湖平原 合称两湖平原。
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课件
该地区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控和慢性病管理。同时,注重提高 公民健康素养,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
社会治理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培育。政府注重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
民生保障
该地区不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包括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加大对 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同时,注重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子、化工等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 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
升级和转型。
产业集群
培育和壮大一批产业集群,提高 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
服务业发展
旅游产业 金融业 电子商务
交通与物流
综合交通网络 物流园区 多式联运
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 升级。
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修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廊道建设
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
绿色发展
循环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
THANK YOU
绿色发展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绿色可 持续发展。
对外开放
深化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区域协调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地区间的合 作与共赢。
05
人口与社会
人口分布与结构
人口分布 人口结构
教育与文化
教育资源
文化特色
医疗卫生
医疗设施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医疗设施比较完善,包括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和基层 医疗机构等。政府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7章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2课时 课件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2课时)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工业
• 沿江工业地带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人口和城市密集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口和城市
长江中下 游平原自然条 件优越,航运 便利,沿岸人 口密集,城市 众多。这些城 市对整个区域 的发展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C.上海
D.武汉
3.下列关于上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位于长江入海口
பைடு நூலகம்
B.是我国最大的港口
C.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D.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
浦东新区
• 人口和城市密集
浦东新区因位于黄浦江的东 侧而得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 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 随堂练习
1.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下列城市中,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的是( )
A.北京 B.郑州
武汉
• 人口和城市密集
武汉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最 大城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历 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
• 人口和城市密集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 最密集的地区。重要的城市 有上海、苏州、无锡、杭州 和南京等。其中上海是核心。
上海
• 人口和城市密集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长江沿江 地带和东部沿海地带所构成的“T”字形框架的交 叉结合部。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是我国重 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中图版初一地理下册:《长江中下游平原》(共45张PPT)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美誉最集中的地区 之一,你知道有哪些美称吗?
黄金水道
鱼米之乡
九省通衢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东方名珠 江南水乡
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丰饶,是 我国稻谷和淡水鱼主产区,被誉为“鱼米之乡”。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湖广熟,天下足。” 江汉平原的油菜花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 我国的位置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西端点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 巫山 东至上海 南至 东南丘陵
北接 淮阳山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上海
2. 找出巫山、淮河、东南丘陵、汉江、湘江、 赣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浦东新区
第六节 长江中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
得天独厚的便利交通
农业基础雄厚
人口众多,劳动力素质高,价格低
优越的国家政策等等
不利条件: 矿产资源和能源不足 土地面积小
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 可以弥补不足之处。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鱼米之乡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1、种植业发展条件和主要物产
2、淡水养殖业的有利条件
3、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发展方向
人口问题 工业化问题、城市问题 农业用地问题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 优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水稻 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此外,这里还盛 产棉花、油菜、茶、柑橘和蚕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与农业基地建设 (一)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1)农业综合发展水平高,农产品总量大,商品率高。本区耕地面积占全国 的20.6%,2001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29.0%,其中稻谷产量占全国的51.5%; 油料产量占全国的38.7%,其中油菜籽产量占全国的65.0%,芝麻产量占全国的 53.9%;桑蚕茧产量占全国的42.5%;亚热带林产品、果产品占有更高的比重, 茶叶、柑橘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0%、42.5%。2001年全区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 占全国的29.78%。农产品的商品率高,1997年净调出区外粮食770×104 t。本区 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基地。 (2)集约化程度高。土地利用率高、农田投入水平高和耕作水平高。 (3)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占重要位置。乡镇企业数占全国的32.8%。乡镇 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
续到10月。 • 5个湖群
(1)两湖平原湖群。 (2)赣皖湖群。 (3)苏皖湖群。 (4)太湖湖群。 (5)江淮湖群。
• 水资源特征
平均年水资源总量5 954×108 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7%。水资源的特征为: (1)水资源丰富。 (2)河流水系、湖泊发育。 (3)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4)水旱灾害。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第二节 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长江中下游区开发历史悠久,早在隋唐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肥沃的 土地,适宜的水热条件,开始大规模开发。晋朝到宋朝曾出现北方人口和 文化、经济南移的高潮,本区很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近代, 本区又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 摇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汉口成为内陆的工业中心。
第一节 自然条件分析
一、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表结构
本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分布。 淮北平原:江苏与安徽北部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称为淮北平原。 淮阳山地:包括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及其东延的江淮丘陵。是长江水 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地两侧气候土壤、植物均有明显差异。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洞庭湖、鄂东沿江冲积平原、鄱阳湖平原、 巢湖及皖江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等组成。
中国地理电子教案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分析 第二节 经济特征与产业结构 第三节 生态建设与区域发展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教学重点
• 阐明长江中下游区的地理、资源特征。 阐明长江中下游区的地理、资源特征。 长江中下游区的地理 • 阐明长江中下游区发达的农业、工业、交通等的 阐明长江中下游区发达的农业、工业、 长江中下游区发达的农业 特征和发展前景。 特征和发展前景。 • 提出长江中下游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要环 提出长江中下游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要环 长江中下游区在 境问题。 境问题。
(二)富铝化显著的土壤
本区占优势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以黄棕壤为主。长江以南, 500~9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多属红壤和山地红壤分布所在,黄壤大多散见于较高的 山地。本区水稻栽培历史悠久,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广大山区河谷地区,都有水稻土 分布。湖荡洼地有零星的沼泽土。滨海平原有局部盐渍土。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南北 不同。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四、过渡性的亚热带植被与土壤
(一)自然植被明显的南北过渡性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夹 有少量耐寒的常绿乔木树种。典型常绿阔叶林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本区针 叶林分布在北部或海拔较高处的杉木林中,混生的植物种类较单纯。分布在本区南 部海拔较低处的杉木林,混生的植物种类较多。 本区竹林分布广泛,种类甚多,例如毛竹、刚竹、淡竹等。 有许多经济价值很 高的植物,有大量的亚热带特有经济植物。木本油料植物有油桐、乌桕、油茶等。 茶的产品种类很多。果树中以红橘和甜橙最为著名。 暖温带果木,如柿、板栗、梨、桃、杏等也有栽培。和天然植被一样,在经济 林木上也充分显示出长江中下游区自然景观的南北过渡性特征。
(二)工业基地建设
(1)机械制造业。本区为全国最大的机械制造业基地,门类齐全。上海是全 国最大的机械制造业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业成套设备制造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 精密仪器仪表及量具的制造中心。2001年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9.7%。江苏 的机械制造中心有南京、常州、无锡、苏州、镇江、南通、徐州等。浙江的金属 切削机床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1%。湖北的运输机械制造也占有突出地位。
关键词
• • • • 长江中下游区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梅雨 (meiyu) 长江三角洲地区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长江产业带 (industrial bel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长江中下游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和上海7 省市。面积约89×104 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9.3%,2001年人口约 36 6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8.7%。本区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经济发达,长江沿岸处于我国经济网络的轴心位置,其经济在全国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12-2 长江中下游区梅雨开始期与终止湖众多水资源丰富
• 河流的特点
(1)水量丰富。 (2)汛期长,由5月持 表12-1 长江中下游区主要河流与黄河水量比较
河流名称 赣 江 湘 江 沅 江 钱塘江 汉 江 黄 河 流域面积 /km2 83 000 94 230 90 410 47 300 173 620 752 440 河流长 /km 764 817 1 060 466 1 532 5 464 平均流量 /(m3•s-1) 2 030 2 010 2 130 998 1 910 1 480 径流总量 /(108m3) 640.3 633.7 677.0 315.0 541.0 465.7
图12-1 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
江南丘陵:包括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区。红岩 盆地广布,红层地貌发育典型。 南岭山地:江西、湖南南部为断续的东西向的南岭山地,南岭古称“五岭” 包括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山地。 西部边缘山地:本区西部为一系列较高的山地,自北向南有武当山,大巴山 东段的神农架和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 000~6 500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 12℃。 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 600 mm,比华北区多1~2倍,比西南区也要 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 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 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 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 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梅雨是本区降水的重要组成部 分,根据上海、南京、芜湖、九江 和汉口五站的统计,梅雨期的降水 各占该站6、7两月降水总量的70%。 梅雨期的长短、降水量的大小,对 本区旱涝影响极大。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五、矿产资源不够丰富
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资源比 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丰富的地区,是铜、钨、锑的 主要产地。本区钨矿的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锑矿占38%、铜矿占36%。 铁矿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湖北的大冶、黄石、鄂州,安徽的庐江、马鞍 山、梅山等地均有规模较大的铁矿,是武汉、马鞍山、南京、上海等钢铁基地的 矿山基地,但这些铁矿中贫矿占储量的90%以上。锰矿分布在湖南湘潭、安徽沿 长江一带。 能源资源相对较少。 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三峡河段和清江、汉江、洞庭湖水系及鄱阳湖水系均蕴 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本区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约5 500×104 kW,占全国总量的 12.2%。 非金属矿产资源中,明矾石、金红石、磷矿石、水泥用石灰岩等储量较大。
(二)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
(1)长江中游平原农业基地建设。包括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及鄱阳湖平原, 土地总面积13.6×104 km2。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热量条件能满足稻麦两熟、棉麦 两熟的需要,粮食商品率达40%以上,是全国性重要商品粮基地。占全国淡水鱼 产品的52.7%,其中养殖产量848×104 t,占水产量总量的85.9%,是全国以养 殖为主的淡水鱼最大产区。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大部分 地区海拔在3~5 m以下。河网密度 达4.8 km/km2。三角洲的南北两翼各 有一个大的碟形洼地,北为里下河 平原,南为太湖平原。居中的是一 系列以河口沙坝为核心的河口古沙 洲。近期发育的沙洲尚处在长江南 北汊流包围之中,例如崇明岛、长 兴岛、横岛等。早期形成的古沙洲 已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成为江淮 平原的组成部分。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内容结构
高度集约化 的粮食基地 一年 两熟 发达的综合 工业基地 水资源 丰富 系统的水陆 交通网络 矿产 不足 洪涝 污染 过渡性亚热带森林与土壤 山地丘陵与平原 湿润亚热带季风 河网密布 水土 流失 生态建设 污染 综合治理
洪涝灾害 与减灾
区位:中国经济轴心地带, 区位:中国经济轴心地带,亚热带东部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2)长江三角洲农业基地建设。历来是农业富饶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是全国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农业生产基础和经济技术较好,各项农作物的单位 面积产量和饲养业水平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集约化程度高,在传统农业向现 代化农业转化的道路上有了较大进展。市场条件好,是本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长江三角洲历来是中国粮食高产区。但由于人口迅速增加,乡镇企业扩展,近年来 用于粮食作物的耕地急速减少。 太湖平原过去盲目围垦,河道被人为堵障,一些城市、工矿企业防洪排涝能力 薄弱。必须加强综合治理,保护太湖平原良好的生态环境。 (3)江淮地区的整治建设。是全国冬小麦最适宜区,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2。 成为国家以麦、豆为主的商品粮及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本区又是暖温带 水果商品生产的理想基地。本区历史上是旱涝盐碱危害严重的地区,1949年以来, 国家把治淮作为水利建设的重点之一。目前防洪排涝的工程标准不高,需加强区域 水土治理,提高排涝抗旱能力,从深度广度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江南山地、丘陵盆地的治理与开发。人均粮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亚热带林 果生产占有重要地位。速生用材林占有林地的70%以上,是人工用材林基地。同时 也是我国柑橘原产地之一。但本区水土流失造成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 ①山塘水 库淤积普遍严重;②河道淤塞,航程缩短;③侵蚀土壤表层,土层变薄、有机质含 量减少,无机营养淋失,土地退化。防治水土流失必须从合理利用红壤丘陵着手, 以中小流域为单位,山水田和农林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