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点一、微小世界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

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

(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

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

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

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精心整理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精心整理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

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

1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草蛉吸食蚜虫的体液。

12、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所有知识点考点)

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所有知识点考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所有知识点考点)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0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3.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对,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4.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应用。

5.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放大镜镜片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7.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他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但大多数昆虫身体比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

8.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9.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0.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11.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

12.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3.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4.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的。

15.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与镜面的()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

3、()能把物体的图像(),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等,就具有同样的()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叫做透镜的()。

6、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和()。

6、早在()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观察不到的()。

如通过()能观察到苍蝇的()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

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

1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蚜虫的大小如(),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吸食蚜虫的体液。

12、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3、()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1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15、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6、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组成。

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总复习资料(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总复习资料(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总复习资料(五四制)第一单元:地球与宇宙1.1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 地球的两极略微扁平,赤道略微鼓起。

1.2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一天。

*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一个公转周期为一年。

1.3 太阳系* 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有地球、火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太阳系还包括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卫星和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特征* 生物需要营养。

*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 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 生物的分类*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会逐渐适应所处的环境。

* 环境影响生物: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所处的环境,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影响大气的氧气含量。

第三单元:物质与能量3.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 物质具有不同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3.2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形状、密度、硬度、导电性等。

* 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3.3 能量的转化* 能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和光能等。

*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电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等。

第四单元:制作与设计4.1 制作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制作与设计需要考虑实用性、美观性和创新性。

* 制作与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环境的影响。

4.2 常见的制作与设计方法* 切割:使用刀具将材料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大小。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本文档旨在总结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天气和气候
- 天气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
-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 了解气温、气压、风力和降水量的测量单位和仪器
第二章:水的循环和水的重要性
- 水的循环过程
- 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回收水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三章:光的反射、折射和传播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了解光的颜色和光的折射和反射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电的传导和电路
- 了解电的传导过程
- 探究电的产生方式
- 掌握简单的并列电路和串联电路
- 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 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条件
- 了解物质的凝固、熔化和汽化现象
第六章:地球运动与地图
- 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经纬度
- 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方法
第七章: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和运动
- 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来源
- 了解消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和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第八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掌握声音的音量和音调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 探究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精心归纳

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精心归纳

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精心归纳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精心归纳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4.放大镜因中间凸起且又透明,所以叫它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它还能聚焦取火.5.放大镜之所以能放大物体,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认为物体反射的光是直线传播的.6.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楚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研究中被广泛使用.7.用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电视机、电脑的屏幕,不仅图像被放大了,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而且看到图像都是由色彩点组成的.彩点有红、蓝、绿三种颜色.8.放大镜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皿的共同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装满水的玻璃怀,装满水的塑料袋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9.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反之,放大倍数小.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10.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的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的主教XXX,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XXX根据他的发起,设计并制造出了能促进视力的眼镜.11.具有放大功能的镜片的形状是:12.放大镜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答:放大镜特点:放大镜的镜片透明,中间厚边沿薄.因为镜片中间向外凸起,这样的镜片又叫凸透镜.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比方玻璃球、装满水的烧瓶.13.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答:放大镜的中间厚,边沿薄,光线在透过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物体的虚像.因此会把物图象放大.14.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答:1公安人员用放大镜查找指纹.2精密仪器修理工用放大镜修理精密仪器.3农业科技人员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15.如何正确地使用放大镜?答: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有两种: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16.如何自制“放大镜”?答:自制“放大镜”的三种方法:(1)用透明玻璃杯装上水.(2)透明的塑料瓶装满水后,再盖上瓶盖.(3)用保鲜袋装满水,然后扎紧袋口.制作放大镜的材料:玻璃、透明塑料、透明水晶、水滴等.17.用眼睛看和放大镜看,两次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答:图像放大了,看到了图像是由许多点组成的.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用工具能够观察到很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蝇的(复眼)由很多六角形的(小眼)组成.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很多.3.昆虫的翅膀,是膜层透明的,无色的.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分歧昆虫的触角形状分歧.如:蝴蝶的(棒状)触角,蚕蛾的(羽状)触角,蝗虫的(丝状)触角,天牛的(鞭状)触角.昆虫的触角能够嗅到气味、感触物体、平衡身体.4.苍蝇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与它的(脚的构造)有关.5.(蚜虫:约2毫米)的天敌是(草蛉:约10毫米),蚜虫有(针状)刺吸式口器,它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但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就可看清它们的肢体.蚂蚁保护蚜虫是为了吃到更多的蜜露.6.在放大镜大下观察员昆虫的眼睛,能够看到: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大多半昆虫的眼睛都是复眼,复眼由很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分歧是昆虫小眼的个数分歧.每只小眼只能看见物体的一部分,整个眼睛看物体就像拼凑.昆虫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非常敏感.7.草蛉和它的幼虫是蚜虫的天敌,吸食蚜虫的体液,幼虫还能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身上伪装自己.8.你知道哪些昆虫?答:蚂蚁、蝗虫、蚕蛾、蚜虫、蟋蟀、蝉、蝴蝶、蜜蜂、七星瓢虫等.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玻璃不是晶体.2.很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组成.3.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4.制作晶体的方法:(1)减少水分(蒸发).(2)下降温度.5.雪花是六边形的,它的结构取决于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经历的温度、水汽及气流的变化情况.6.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它们都是颗粒状的,但颗粒大小分歧.在放大镜下,它们晶莹剔透,有着各自一致的几何形体.其中,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状的,味精的晶体是粒状的.7.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划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8.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干看见.9.制作晶体的方法很多:①减少水份——制作一些浓的食盐、碱面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份自然蒸发后,就会看到玻璃片上留下所需要的晶体.②降低温度——制作一些浓的食盐、碱面或味精的溶液,把溶液过滤后倒入一个干净的玻璃杯中,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后,在怀子的底部就有晶体析出,取出晶休放在玻璃片上,就可以进行观察了.10.列举四种矿物晶体:黄铜矿雪花维生素C水晶11.实验:制作晶体和大晶体(1)制作晶体:制作一杯浓的食盐、碱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上,待水分子自然蒸发后,玻璃片上就可以看见它们的晶体.(2)制作大晶体:①制作一杯浓食盐溶液;将这杯溶液过滤,注入一个清洁的玻璃杯内;②在杯中悬一根细线,细线下端拴上一小块食盐晶体,并浸泡在溶液中,静置几天;③在玻璃杯底会出现第一批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晶体,继续把细线上的晶体浸入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会慢慢地生长.④晶体的增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四、如何放得更大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简易显微镜,它能够使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2.显微镜是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组成.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目镜的放大倍数乘物镜的放大倍数.4.肉眼观察青苔像绿茸茸的“地毯”,在显微镜下,就像一片丛林.5.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6.(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1932年,德国)和(扫描隧道显微镜:1983年,研究DNA分子).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到200万倍.7.显微镜为什么能明显提高放大能力?答:显微镜有两个凸透镜组合而成.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8.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对人类有甚么意义.答: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能够观察、研究利用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拓展、延伸了人类的视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9.怎样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材料:2个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纸筒、胶带实验步骤:①取2个倍数不同的放大镜.②倍数大的在下面,倍数小的在上面,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直到图像最清楚为止.③用纸筒和胶带固定下来.尝试结果:做成的简易显微镜能够把图象放得更大.五、用显微镜观察(1)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形态像(长方形的格子),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子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3.放大镜比肉眼、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看得更清楚,但同时视野也小了很多.4.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答:1663年,英国科学家XXX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子,就把它命名为细胞.5.观察细胞前的准备.答: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①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把住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②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上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为止.③上片: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中,标本给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然后用压片夹住.④调焦:调节准焦旋钮,降低镜筒,使物镜刚好在玻片标本上面.⑤观察: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旋钮,将镜筒慢慢台升,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为止.(移动玻片标本时,移动的方面与从目镜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7.怎样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把洋葱切成两半,掰下一块,用小刀在内面表皮上轻轻划出“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2)再按下面步骤制作显微镜装片:①在一个干净的载波片中间滴一滴净水;②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波片的水滴中心,标本要展平,不能折叠;③用盖波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中间不要有气泡;④从标本的边沿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波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⑤把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8.尝试: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实验步骤: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④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⑤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⑥整理器材.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被放大了,是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方格中间有一个小黑点,还看到一个大液泡.6、用显微镜观察(2)1.一切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3.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不同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4.细胞作用: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生物细胞不仅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分歧的功能).(分歧生物)的细胞是分歧的,生物(分歧器官)的细胞也是分歧的.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的形成,功能是分歧的.统一种植物和植物,身体各个器官的细胞形成,功能也不相同.7.用显微镜观察叶的表皮,可以看到表皮上椭圆形的气孔,气孔是植物气体和水蒸气进出的通道.叶绿体呈颗粒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叶绿体里含有叶绿素,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血液中的红细胞又叫红血球,专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口腔上皮细胞具有保护和分泌作用.8.细胞的作用?细胞对于生命体有甚么意义?答: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进行的.①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变成营养是通过细胞吸收的,细胞还排除身体产生的废物.②我们呼吸的氧气是通过细胞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红细胞好像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③细胞把能量贮藏在脂肪中,细胞还能和细菌、病毒作战,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细胞还有遗传作用;④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氧气,是食物的真正制造工厂.七、用显微镜观察(3)1.自从XXX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生活着许很多多的微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等.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对情况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需要呼吸、排泄废物、都由细胞组成、吃食品或自己教学光合作用制造食品等.4.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结构简单,由一个细胞构成,身体细小.5.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一、是否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二、是否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三、是否能呼吸、吃食物、能繁殖;四、是否排泄废物;五、是否进行光合作用等.6.微生物是什么?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原生动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7.微生物如何适应周围的环境?答: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8.举例申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是甚么?答:①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能够出产酒、醋、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②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身,使它们酿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③在工业出产和医药卫生中也都离不开微生物.9.如何制作微生物装片答:制作微生物装片的方法:1.采集水样:从有机物丰富的池塘、鱼缸中,取水放入试管内.将试管对着阳光,如果看到有很多的小白点在水中游动,就说明水中含有微物物(草履虫等).2.制作:用滴管吸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的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吸掉多余的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10.怎样用甘草培养微生物?答:取一些池塘或鱼缸里的水,倒入装有甘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霉点,这些霉点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集结而成.水中大量的微生物正是以甘草为养料的大量繁殖的.八、细小世界和我们1.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人能观察到的最小植物,就是蚂蚁等昆虫.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3.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4.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20倍放大1500倍左右放大200万倍左右看到0.1-0.01纳米物体5.人类探索细小世界的成果有哪些?答:人类探索细小世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良.①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很多风险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如伤寒、鼠疫、霍乱等,从此开始了和它们作斗争并征服了很多流行症.②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改良我们的生活.如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③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④人类利用微生物改良和净化土壤,利用微生物分解和除掉污水、垃圾中的各种有害物质.⑤克隆生物,出产胰岛素等.第二单元物质的变革XXX、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电、火、声音、动物、植物、我们自己等).2.物质是(变革)的,物质的变革是(绝对)的、物质的变革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我们认识的.3.物质是在不竭地发生变革的.有的物质变革很快,而有些物质变革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有些变革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有些变革产生了新的物质.十、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2.物质的变革有快有慢.有些变革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分歧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革称为物理变革.有些变革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革称为化学变革.弯曲的铁丝、折叠的纸张、布匹、水结成冰、水酿成水蒸气、蜡烛融化等都是物理变革了;火柴燃烧、铁生锈、蜡烛燃烧等是化学变革.3.沙的特点是:颗粒细小、无味、淡黄色;黄豆的特点是:椭圆形、颗粒较大、黄色、有豆腥味.沙和黄豆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4.观察到“没有明显变革”跟观察到“明显变革”的征象同样重要.5.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发生物理变革,即固体白糖成液体的白糖.连续加热,会发生化学变革,即白糖颜色逐步加热,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如果连续加热,炭化后的糖会燃烧.蜡烛融化是物理变革,蜡烛燃烧是化学变革.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时蜡烛融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液态的糖是物理变化,继续加热变成黑色的炭一样的焦糖是化学变化.7.说说你身边物质变革的例子.答:烧饭时米酿成了饭;写字时纸上留下了笔迹;下雨后路上的积水逐步地酿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岩石风化酿成沙子等.8.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答:燃烧的蜡烛变得越来越短,发光发热并伴有气体生成.9.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什么?分别举出三个例子.答:区别:化学变革产生了新的物质,物理变革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举例:化学变化:火柴燃烧、铁生锈、纸燃烧、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物理变化:把纸折成纸船、铁丝弯了、布做成衣服、易拉罐瘪了、水结冰了、水变成水蒸气……10.实验:白糖加热步骤:用长柄的金属勺子,中间加入1克白糖;勺子下面用蜡烛加热,观察白糖的变革.现象:固体的白糖融化成液体的白糖;继续加热,液体的白糖产生气泡;液体的白糖逐渐颜色加深,产生焦糊味;液体的白糖冒烟、燃烧,最终炭化.十一、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自己并不甜,在嘴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品味后,才会出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在我们品味过程,与唾液混合在一同,生成了有甜味的麦芽糖.所以,本来并不甜的米饭,品味后逐步出现甜味.2.米饭、面粉的主要成份是淀粉.鉴别其物质中是否会有淀粉的方法是滴碘酒:淀粉上滴碘酒,会成蓝色.3.(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这种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注:检测马铃薯等物质,要切开后再滴上碘酒才行,绝不能滴在物质的表面.4.淀粉不溶于冷水,配置淀粉液时,要用热水.将淀粉放入热水中,经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后就得到澄清的淀粉液.用淀粉液在白纸上写字、晾干中,要想让白纸上的字显示出来,用棉球沾上碘酒,在白纸上擦几次即可.5.哪些食物含有淀粉?类别食物名称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柑桔、白糖、洋葱、6.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吗?为什么?答:可以,因为馒头中也含有淀粉,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7.米饭在嘴里开始不甜,咀嚼一会儿就会有甜味,这是什么道理?因为米饭本身不是糖,在嘴里开始不甜,咀嚼一会儿后米饭与唾液里的淀粉酶产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麦芽糖,所以就会有甜味.十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细小晶体,溶于水.白醋的特点:无色液体,含有醋酸,闻上去有一股酸味.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实验结束留下的液体是醋酸钠,不是白醋,也不是小苏打.实验现象:①看到怀中有很多气泡产生;②听到“嗤嗤”声;③用手触摸玻璃怀的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一些.3.(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饮料、蜡烛燃烧、呼吸破除的气体中都含有该气体.4、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特点?答: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5.怎样证明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中气体是二氧化碳?答:(1)把点燃的火柴头伸进玻璃怀中,燃烧的火柴头会熄灭,说明怀中的气体不支持燃烧;(2)把玻璃中的气体到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杯中的液体倒出来)燃烧的蜡烛会熄灭,说明杯中的气体比空气重.而二氧化碳具有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特点,所以说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6.实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尝试资料: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玻璃片、蜡烛、火柴、药匙.。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范围称为视野。

第一课放大镜1、什么是放大镜?特点是什么?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即中间凸起)、透明。

2、放大镜的构造包括:透镜、镜柄、镜框。

放大镜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原理,所以能放大、聚光、成像。

3、放大镜的作用:放大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

4、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常用在公安、科技、教学、医院、农业、精密仪器维修等方面。

5、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有两种: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上下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②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至图像大而清楚。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系,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则越小。

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最大。

7、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物体都有放大的作用,如水滴、老花镜、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的功能。

8、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

9、用放大镜看物体有什么不同?用放大镜看物体,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而且发现物体的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如用放大镜看书报的字、图是由小点组成的;用放大镜看电视和计算机的屏幕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小点组成的,看不到图像只能看到平行和垂直的亮条纹。

10、最早提出应用放大镜装置的是谁?最早制造出眼镜的是谁?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最早提出应用放大镜装置的是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的是培根。

11、回答下列问题①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镜片中央凸得越厉害,放大倍数越大)。

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汇总

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汇总

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汇总一常见的建筑1、人类最早的居住的房屋是(洞穴、草棚和树巢)。

人们最早建造的房屋是(用兽皮做成的可移动的帐篷)。

2、后来人们发明并生产出了(砖、瓦、石灰)等各种建筑材料,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民居)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3、19 世纪20 年代研制出了(水泥),以后又出现了(钢材、玻璃、塑料、混凝土)等许多建筑材料,加上新型建筑技术的,建造出了现代建筑。

人们可以在房屋里(工作、休息、娱乐),也可以(举行各种仪式)。

4、不同风格的建筑(图见书P4):傣族竹楼、四川山村民居、内蒙古圆顶土房、北京四合院、江苏民居、伊斯兰特色的房屋5、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

二巧妙的结构1、为了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人们选取各式各样的结构。

改变建筑物的结构,可以改变建筑物的承载力。

2、三角形的基本结构具有稳定性。

3、仿生建筑一般模仿生物的独特结构。

三美丽的建筑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2、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四人体的组成1、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2、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楼房――单元――房间――墙―――砖3、显微镜的结构:目镜、镜筒、镜臂、物镜、载物台、镜座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都要睁开;被观察物应放在载物台上。

4、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 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

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五消化与吸收1、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肝、胰、小肠、大肠、肛门。

2、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将一块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咀嚼,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会有甜的感觉。

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放大镜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可以看到一些细节,例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是由许多红、绿、蓝三色小点组成的。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4.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首先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变得大而清晰;其次,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且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例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而与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随着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信息也会更多,但视野会变小。

8.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例如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例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够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包括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晶体包括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雪花、水晶等。

非晶体包括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沥青等,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它把人类带入了微观世界,并成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大全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大全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大全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

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3、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深入调查,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

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4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5、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6、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以前,人类祖先已经从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7、贾兰坡发现的“北京人”,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8、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而我国古生物学家1984年7月所发现的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证明了寒武纪时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进化论”的核心观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9、生物进化论学说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10、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1、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亚洲东部主要生活着黄种人第二单元绿色社区调查1、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2、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3、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设施、节能设施、新能源设施以外,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

4、调查活动有: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

5、调查研究的步骤大致为: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拟定调查项目、调查人员分工、制定调查计划、搜集和整理事实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六年级科学下带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带复习资料

1.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图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中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3.在使用放大镜时,我们既可以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也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4.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借助放大镜来〔看书〕、〔观察地图〕等。

6.像食盐、白糖、碱、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7.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组合而成的。

花岗岩中矿物晶体有〔长石〕、〔云母〕、〔石英〕三种。

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制作晶体常有的方法有〔水分蒸发〕法、〔降低温度〕法。

9.〔显微镜〕的创造,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0.〔列文虎克〕是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构造的显微镜。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的人。

12.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13.生命体大多是由〔细胞〕组成的,它是生物最根本的单位。

14.〔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创造,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16.〔伤寒〕、〔鼠疫〕、〔霍乱〕等可怕的传染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7.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18.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大小〕、〔形状〕等,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9.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0.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蓝〕,这种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汇聚光)、(成像)、并且(透明)中间(厚)等特点。

2、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凡是具有放大镜片特点的器物也有(放大)的功能;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5、放大镜片中央凸得(越厉害),放大倍数(越大)6、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

7、请简要回答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答:放大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用于老年人看一些书上的小字;用于一些考古学者研究文物时的观察;放映机的应用;望远镜;老花眼镜等地方。

8、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答:第一种方法: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二种方法: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对象大而清楚。

9、为什么印刷物上的照片是由点组成的?答:因为印刷上采用的是网点技术。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2、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蚜虫的天敌是(草蛉);我们可以利用(10)倍放大镜看到蚜虫的肢体。

4、使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5、蜻蜓的腿的作用是(捕食),它能在空中捕食的昆虫有(蚊子)、(蝇)、(蜜蜂)和(蝴蝶)。

6、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为什么说苍蝇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答:苍蝇身上常带有很多病菌和寄生虫卵,在进食、排便和吐唾液时都会污染食物。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咨询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20、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22、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2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24、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2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够抵御严寒.3以富含脂肪的动物为食.25、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像荡秋千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摆出去或摆回来叫摆半次.26、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⑴对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⑶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27、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1荡秋千;2钟摆;3荡船;4摇篮.28、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29、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钻木取火,阳燧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等.30、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31、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32、生活中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1钻木取火;2擦燃火柴;3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4流星下落过程发光发热.33、能量转化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3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2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35、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36、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37、电铃、马达、听筒、电磁起重机等都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38、电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有南极和北极,也有指示南北的性质.39、电磁铁的特性:1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电池的电极方向和线圈的绕制方向有关;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个数和线圈的匝数有关.3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有磁性,在断电的情况下没有磁性.40、电磁起重机1工作原理:主要部分是电磁铁,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2工作过程:接通电流时,电磁起重机能产生强大的磁场力,能够将过重的铁料收集和搬运到指定的地方.切断电流时,重物就会被放下来.3应用范围:使用十分方便,可以用在废钢铁回收部门、炼钢车间.41、电可以产生磁,磁可以产生电吗电能生磁,磁能生电.例如变压器就是先把电能转化成磁能,然后再把磁能转化成电能. 42、1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没有能量,我们无法生活,无法学习,无法工作;没有能量,植物不会生长,雨水不会降落,太阳也不会发光.2能量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转化.3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4灯泡能发光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光能,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成了热能.43、电视的声与像和太阳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声:太阳能—电能—电磁能—声能像:太阳能—电能—电磁能—光能44、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都离不开能源.45、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水力等这些已经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46、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47、目前人类开发了那些新能源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氢能等48、太阳能的优点:环保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应用范围广泛.49、我国在冻土区发现“可燃冰”有何意义我国在冻土去区发现的可燃冰,必将极大地开拓人类寻找新能源的视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知识点总结50、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51、大气层没有确切的外部边界,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52、大气层是地球的保护伞,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53、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1、没有天气变化;2、听不到声音,世界上是一片寂静;3、气温白天很高,晚上会很低;4、没有生命,所有生命都会灭绝.54、大气污染: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迅速发展,各种污染物大量地进入地球大气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气污染”.55、污染的来源: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酸雨.56、如果臭氧层被破坏,会造成什么危害1臭氧层被破坏,将打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导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种灭绝.2臭氧层的破坏,将使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3紫外线辐射增强,还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57、风的形成:空气的流动形成风.58、风的种类:人造风、自然风.59、影响自然风形成的因素:气温、气压.60、降落伞是一种利用空气阻力实现从高空缓慢下降的专用工具61、降落伞的作用:1应急救生;2稳定作用;3减速作用;4回收作用;5空降空投;.6航天运动62、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1悬挂物的质量;2伞面大小;3伞面的透气性;4伞绳的长短.63、小帆船的发明,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大创举.64、风对人类的影响:1风对人类的益处:吹动帆船,推动帆船前进;发电;净化空气;风可以帮助植物繁殖;2风对人类的害处:台风能造成灾难;沙尘暴能卷起尘土,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生命危害.65、我们怎样感受风两种方式:1、通过皮肤直接感受空气的流动;2、通过观察被风吹动的物体来感知空气的流动.66、模拟风的形成过程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实验过程:1、用小刀将可乐瓶的底部裁掉;2用小刀从大可乐瓶底部向上大约6cm处刻一个直径约2cm的圆孔;3在瓶底的开口处用胶带粘上一张折叠的小纸条;4点燃蜡烛、蚊香;5用可乐瓶罩住蜡烛将蚊香冒烟处置于离可乐瓶底部圆孔约1cm处;实验现象:蚊香的烟不被吸到瓶子里去了,瓶口处的纸条在上下晃动.实验结论:空气被蜡烛加热变成热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顺着瓶口上升,冷空气则会由底部的小孔流进补充,这样就形成了风.第四单元信息与生活知识点总结67、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的信息:1、树木的年轮可以用来计算树木的年龄;2、了解树木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气温、降雨量及矿物质营养的供应等;3、测知过去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等;4、测定许多事物发生的年代,推断事物未来的变化.68、确定树木年轮的方法:以年轮的髓心为圆心,沿东西和南北方向画“十”字.69、树木年轮有宽窄之分的原因:在适宜的环境下,树木生长的好,木质部增加的多,年轮就较宽,反之年轮就窄.70、树木最初的年轮一般都比较宽,这表示那时它年轻力壮,生长力强.71、有时一棵树在出现了很多窄的年轮以后,突然出现较宽的年轮,那就说明年轮宽的那几年,气候适宜,对树木生长有利.72、有偏心的年轮,那就说明树木两边的环境不同,通常在北半球朝南的一面较朝北的一面温暖,所以朝南的一面树木年轮较宽. 73、年轮还是环境污染的资料库.74大自然还告诉我们的信息有:1、植物能告诉我们地下矿藏;2、地震前大自然有预兆;3、下雨前燕子低飞;4、化石告诉我们地球的变迁.75、蚂蚁传递信息的方法是通过气味.76、蚂蚁触角的功能是探路.77、蜜蜂传递信息的方法是:跳舞跳“8”字舞表示蜜源距离蜂巢较远;跳圆圈舞表示蜜源距离蜂巢较近.78、生物传递信息的方法有:1大猩猩通过面部表情2孔雀通过开屏吸引雌性孔雀3母鸡下蛋后通过发出声音提醒注意79、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大自然中不同的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80、电脑和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1利:查找资料;下载歌曲;发送邮件.2弊:迷恋游戏;轻信网友;上当受骗.81、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82、因特网的特点:1、覆盖面积大,覆盖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2、规范统一,统一使用“TCP/IP”网络协议,为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统一的平台. 83、为什么要上网1、因特网上有丰富的资源:;2、因特网提供了多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法;3、学校可以在网上进行远程教学;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市场需求,做广告,开展网上营销等.84、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有:1、烽火传递信息;2、骑马送信;3、信鸽传递信息;4、手摇电话传递信息;5、无线电报机传递信息;6、卫星传递信息85、人类信息传递发展的五个阶段:1、语言的使用;2、文字的出现和使用;3、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4、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5、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86、1958年9月12日,世界上第一块微电子芯片诞生.芯片,准确的说就是硅片,也叫集成电路,它是微电子技术的主要产品.第五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87、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太阳是一颗恒星.88、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小天体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89、在太阳系中,凡是满足绕日运行、近球形状、轨道清空三个判断的天体叫行星.90、太阳周围有八颗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91、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92、在八大行星中:1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2天空中最亮的是金星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金星又被称为启明星;3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最重要的标志是大红斑.4土星不仅有许多卫星,它还有非常美丽的光环.5火星上是否有水一直是各国科学家关注的焦点.6存在生命现象的是地球.7被称为远日行星的有天王星和海王星.93、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繁星点缀下的一条淡云溥雾般的白色光带,那就是银河.94、银河系是由恒星、星云、星团及其它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天体系统.银河系的直径约7万光年,太阳系位于距银核万光年的旋臂上.95、光年是距离单位,在太空中,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走的距离,约为万亿千米.96、利用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我们能够看到离我们上百亿光年的星系.97、我们知道的星系的形状有: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车轮星系.98、美国第一艘载人运载火箭是宇宙神号.99、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度过了108分钟,成为在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00、1969年,美国三名宇航员乘“阿波罗”11号飞船顺利登月,阿姆斯特朗走下舷梯,在月面上留下第一个脚印.101、“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运行了15年,创造了航天史上的一大奇迹.102、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将要载着7名宇航员进行它的第25次“挑战”,在它升空73秒时突然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103、1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存在的证据.2人类向太空移民由理想变为现实,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创造生存环境.3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的条件必须有水、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104、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史:196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1970年,“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昂首跨入航天时代.1975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5年,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参与国际市场,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1号无人飞船,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计划顺利返航.这是我国宇航员首次进入太空.2005年,“神舟”6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计划顺利返航,完成了两人多天航天任务.2007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2008年,“神舟”7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计划顺利返航.翟志刚在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了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2号.。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通过放大镜看到的视野(变小).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3、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5、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6、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1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12、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光学显微镜的两个镜片都是(凸透镜)1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14、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15、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16、(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17、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18、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19、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2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2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22、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23、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二、选择题1、蚜虫的天敌是( A ).A 草蛉B 苍蝇 C蝗虫2( B )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A 蝴蝶B 苍蝇 C蝉3、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A )A 玻璃B 白糖 C雪花4、在放大镜下( C)是柱状的颗粒.A 食盐B 白糖C 味精5、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 A )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A 列文虎克B 巴斯德C 罗伯特.胡克6、下列仪器中.( A )适合观察细菌.A 显微镜B 放大镜C 望远镜7、我们用( B )的方法.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A 眼睛看B 显微镜观察C 手摸8、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B )A 放大的正像B 放大的倒像C 缩小的倒像9、有关细胞的说法()是错误的.A 不同生物细胞是不同的B 细胞的结构千差万别C 同一生物细胞是相同的10、在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 AB )A变形虫 B 草履虫 C蝴蝶11、用显微镜观察水中采集到的微生物时不需要用到的工具是()A 载玻片B 滴管C 碘酒12、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下面食物中不是微生物帮助下生产的是( A )A 米饭B 臭豆腐 C白酒13、昆虫头上的(A )就是它的鼻子.A触角 B复眼 C鼻子14、自然界中的很多( C )物质都是晶体.A 液体 B气体 C固体15、( A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A 细胞学说B 动力学 C仿生学16、用圆形的鱼缸养鱼.从侧面观赏鱼缸内的鱼.看到的那条鱼应该比( B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因为发生折射而出弯曲(对)4、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对)5、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外侧(错)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对)7、自然界中所有固体物质都是晶体(错)8、许多岩石是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对)9、晶体的形状是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错)10、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对)11、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精细结构(错)12、洋葱细胞中间的小黑点就是细胞核.细胞中还有大液泡(对)1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 对 )14、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15、微生物非常小.因此很难繁殖(对)16、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对)17、微生物也需要吃食物或者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对)18、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错)19、伤寒、鼠疫、霍乱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对)20、放大镜的镜面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错)21、冰也能制成放大镜 ( 对 )五、简答题1、细胞对生命体来说意义重大.你知道它有哪些意义?答:生长、呼吸、繁殖、运动、排泄、发育、遗传、消化.2、制作微生物的标本过程是怎样的?答:1、采集标本 2、放在载玻片 3、盖上盖玻片 4、观察3、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答:医学领域: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使人们免于受细菌的侵染而死.食品领域:利用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农业领域:利用固氮生物进行生物固氮.既能减少生产投入.又能避免环境污染.且能提高作物产量.4、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答: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移到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考古学家用到放大镜;珠宝商用到放大镜;农业工作人员等.5、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是怎样的?答:1、把洋葱切开两半.2、取一块洋葱表皮3、划井字 4、滴水洗载玻6、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答:(1)安放;(2)对光(3);上片(4)调焦 (5)观察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一、填空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既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6、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7、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8、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10、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11、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12、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13、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1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15、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16、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17、米饭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紫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18、咀嚼馒头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因为馒头里面主要的成分是(淀粉)1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泡泡).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烧着的火焰( 熄灭 )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20、把铁与(水)和(空气)隔绝开是防止生锈的好办法.21、铁上涂上油漆.便切断了铁和( 水)接触.防止铁生锈.22、化学变化不同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3、硫酸铜溶液是一种(蓝色)透明的溶液.能与(铁钉)发生反应.二、选择题:1、在下列四种变化.产生新物质的有( AC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有( BD ).A 汽油燃烧 B水结成了冰 C米变成了饭 D钢丝被折断2、下列变化中.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变化的是(AC )产生新物质的是( BD ).A 纸被撕碎 B火柴燃烧 C玻璃杯掉到地上碎了 D铁钉生锈3、下列现象是物理变化是( C )A澄清石灰水吹气后变浑浊 B馒头发霉 C 树木做成家具4、固态的白糖在加热的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C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5、烧开水时有白色雾气产生.这是( B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6、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 B )A糖 B淀粉 C甜蜜素7、下列几组食物中.( C )都含有淀粉.A花菜萝卜菠菜 B胡萝卜番茄米饭 C玉米小麦土豆8、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物质是( C)A 是马铃薯 B是碘酒 C 是马铃薯中的淀粉9、把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中进行混合.触摸玻璃杯外壁( A )A有点凉 B有点烫 C没有什么感觉1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C )A氧气 B水蒸气 C 二氧化碳11、影响铁生锈的原因( C )A空气 B水分 C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12、下列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是(B )A 铁钉生锈 B水结成冰 C蜡烛燃烧13、把铁锈连接在电路中.接通电流.小灯泡( A )A 不会亮B会亮C有时亮.有时不会亮14、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看到铁钉变( A )A 红色B蓝色C没有变色15、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后颜色( B )A没有变化B变浅C变深16、铁钉在( C )的情况下容易生锈.A刷油漆B抹油C放入盐水中17、( C )的房屋铁门容易生锈.A缺水的沙漠 B干燥的高原 C潮湿的海边三、判断:1、光和火焰都是物质(对)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错)3 、面粉可以蒸馒头.馒头也可以变回面粉(错)4、因为我们摸不到声音.所以它不是物质(错)5、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错)6、“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钻石这种物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错)7、水变成冰是化学变化(错)8、物质变化只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对)9、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事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对)10、小苏打是立方体(错)11、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对)1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磁铁把生锈的铁钉吸起来 ( 错 )答: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例如:我们每天要吃饭.不吃饭就饿死.要喝水.没有水.生活无法过.3、蜡烛燃烧和电灯亮了.它们都在发光发热.它们都是化学变化吗?答: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电灯亮了是物理变化.4、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答:米饭.面包、麦片、包子、香蕉六、实验题:1、探究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无关系?(1)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我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实验材料:食用油适量、铁钉2支、试管1支.这个(对比)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是否接触空气.不改变的条件:干燥环境、温度.实验方法:将一根铁钉放在空气中.另一根铁钉放在装有食用油的试管中.食用油要完全浸没铁钉.阻隔空气.每天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几天后.空气中放置的铁钉生锈了.而浸没在食用油中的铁钉没有生锈.实验结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2)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分有关吗?我的假设:铁生锈与水分有关.实验材料:铁钉2支、盘子2个、餐巾纸2张、水.这个(对比)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水分.不改变的条件:空气、温度.实验方法:将一根铁钉放在自然状态下的盘子中.并保持干燥.另一根铁钉放在用水浸湿的餐巾纸上.也放入另一个盘子.每天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几天后.干燥状态下放置的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放在用水浸湿的餐巾纸上的铁钉生了许多锈.实验结论:铁生锈与水分有关.第三单元宇宙一、填空题: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3、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5、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8、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9、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10、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11、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1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13、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面.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月食.14、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5、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其中有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星座).16、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17、“夏季大三角”是指:天津四(天鹅座)、织女星(天琴座)和牛郎星(天鹰座).18、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1000亿—2000亿)个(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它的直径大约有(10万光年).银河系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成为(河外星系).1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20、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21、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重要位置.(神州)飞船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二、选择题1、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B)A 1/3 B1/4C1/52、地球质量是月球的(A)A80倍B70倍C1/803小明在地球上最多能举起30千克的物体.那么他在月球上能举起(A)的物体.A180千克B240千克C200千克4、月相变化是由于(B)而发生A地球公转B月球公转C月球自转5、目前公认的(C)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遗留下来的痕迹A火山说B流行说C撞击说6、在月食形成的模拟试验中.手电筒代表( C )A 地球B 月球 C太阳7、月食要经过(C )的过程A偏食---偏食---全食---复圆B偏食---全食---复圆---偏食C偏食---全食--- 偏食---复圆8、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就有可能产生(A)A日食B月食C地震9、形成日食从(B)开始.月食从(A)开始.A 东边B 西边 C不确定10、下列不可发生的天文现象是()A 月全食B 月偏食C 月环食11、关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叙述错误的是(C)A水星距日最近.体积最小B海王星永远距日最远C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最长12、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C)A 木星B 火星 C海王星13、借助(B)星座.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A 大熊座B 小熊座C 大犬14、角宿一位于(A)星座A 室女B 狮子 C大熊15、(C)位于猎户座A 北极星B 轩辕十四 C参宿四16、(B)的时候是观察星座的最好时节A 春天B夏天 C秋天17、牛郎星位于(C)A 天鹅座B 天琴座 C天鹰座18、心宿二位于(C)A 天鹰座B天鹅座C天蝎座19、首次使人类踏上月球的飞船是()A “阿波罗”11号B“神州”二号C神州五号20、关于光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光年是时间单位B光年是速度单位C光年是长度单位21、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B )1、月球绕着太阳顺时针方向运行 ( 错 )2、月球的直径大约地球的五分之一(错)3、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叫自转(错)4、月球不停的围绕着地球运动(对)5、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没有动植物(对)6、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只能用耳机 ( 对 )7、月相变化有时有规律.有时没有规律(错)8、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年(错)9、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十五或者十六(对)10、月球的明亮部分总是向着太阳(对)11、在白天.我们早上上学时.有时会发现天空中有月亮.这是农历上半(错)12、环形山数量众多.但是他们深浅都是一样的(错)13、环形山分布上没有规律(对)14、月球地表不仅分布着环形山.同时还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火山(错)15、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左右(错)16、相对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多(错)17、日食和月食都有全食、偏食、环食三种形式(错)18、太阳系里海王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错)19、八大行星中金星是体积最大的行星(错)20、太阳系里金星是自转周期最长(对)21、地球处在太阳系的正中心(错)2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对)23、北极星非常亮.我们可以借助北极星找到北斗七星(错)24、天空中的大多数发光的星星都是行星(错)25、星座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错)26、织女星是天鹅座上的一颗亮星(错)27、把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区域.天空中这些区域就称为星座(对)28、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我国民间又称它为“天河”.它看起来像一条白茫茫的亮带(对)30、所有的恒星都在不停的高速运动(对)31、所有的恒星都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错)32、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对)33、现在宇航员还不能在太空站上过太空生活(错)34、月球上可以长植物(错)35、月球也有引力.但比地球小很多(对)五、简答题:1、观察月相.我们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答: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2、请你说一说形成日食的条件?答:条件一: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自西向东)公转同时自转.条件二:月球运动在太阳和地球中间.每月的初一.条件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条件四:在地球上处于月球影子里的人.只能看到太阳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3、发生日食的夜晚.能否观察到月亮?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日食是在初一才可能发生.而初一的月正是新月.也就是说看不到.而且遮住了太阳.即不能发生日食.初一的月亮也看不到.4、太阳系的天体(行星、彗星等)为什么不停地围绕太阳转动?答:是太阳队这些天体的吸引力使得它们围绕不停地转动.六、实验题请你设计环形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1)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假设: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深度不一样.实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往沙盘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实验现象:深度不一样实验结论: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大小相同的石子.深度不一样.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填空1、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2、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4、(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6、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它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废电池和医疗垃圾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9、(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1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12、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不能洗澡.13、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沉淀)、(过滤)、(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获得净化.14、我们面临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此外.还有“白色污染”(塑料制品)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环境问题.15、(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第1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第2课认识工程1.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2.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3.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

4.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

5.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

6.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

7.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课建造塔台1.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2.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4.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5.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6.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7.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3.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总复习知识点全套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总复习知识点全套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全
套整理
一、植物的形态结构
1. 植物的主要结构:根、茎、叶和花
2. 根的结构和功能
3. 茎的结构和功能
4. 叶的结构和功能
5. 花的结构和功能
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1.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 种子的发芽和成长
3.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三、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
1. 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有机体结构和运动方式
2.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1.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 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3. 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五、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1. 人体的主要器官:头部、躯干和四肢
2. 人体的各系统及其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生物的生活环境
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 生物的适应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七、物质的物理性质
1.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的溶解和结晶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八、物质的化学性质
1. 物质的燃烧
2. 物质的酸碱性:酸、碱和中性物质
3. 物质的氧化和还原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总复习知识点全套整理,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是由许多(红)、(绿)、(蓝)三色小点组成的。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简述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边缘较薄 )。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雪花、水晶。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沥青、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7、显微镜有哪几部分构成?答:显微镜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五部分构成。

18、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19、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0、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2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不同的。

2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24、(细胞学说)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5、细胞对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26、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2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28、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9、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0、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镊子盛放剩余洋葱培养皿放置切片标本滴管染色载玻片吸取少量的液体碘酒夹取实验材料3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3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3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35、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

36、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7、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用线连起来。

培根——最早设计并制造出了增强视力的眼镜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了放大装置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细胞学说贝克兰————发明了合成塑料杨利伟——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巴斯德——指出了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列文虎克——最先发现了微生物哈勃被誉为“星系天文学之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有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会发生(物理变化)又会发生(化学变化)(如:蜡烛的燃烧);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但所有的变化归纳起来说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17、小苏打是(固体),白醋是(液体),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会出现(大量白色气泡),产生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二氧化碳),这种气体能够使燃烧的火焰(熄灭),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铁是(银白色)的,铁锈是(红褐色)的,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它是铁(化学反应)的产物;铁的生锈与(空气)和(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8、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正在进行着,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大致可以概括为;(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9、硫酸铜溶液(蓝色)的,把新铁钉浸入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红色)的物质,静置一段时间后,瓶底会产生(沉淀物);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非常快),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防止铁生锈的最好方法是(把铁与水、空气隔离);把一勺白糖放在火上加热,我们会发现(白糖会慢慢熔化成糖浆)。

20、碘酒是(紫色)的,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一种不同于碘酒和淀粉颜色的新物质(蓝色),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用它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我们咀嚼过程中会(越嚼越甜);米饭本身不是甜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便可以尝到甜味了;把碘酒碘在米饭上,米饭会立即变成(蓝色);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如(土豆)、(大米)、(玉米)、(小麦)中都含有淀粉;把糖放进嘴里,能立刻(尝到甜味),时间长了,反而觉得不怎么甜了。

21、我们在平时呼吸的过程中,呼入的是(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但是能使人(窒息死亡),也可以使火焰(熄灭)。

22、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大陆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3、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我们制成了(温度计);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4、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5、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以下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1)制成不锈钢制品,2)铁制品表面涂油漆等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及干燥,4)电镀。

26、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棕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27、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28、(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29、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然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 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30、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

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苹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31、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蜡烛燃烧、铁钉生锈、燃放焰、食物腐烂、铁生锈、小苏打和醋混合、电泡通电发光、镁在空气中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