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读书笔记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读书笔记0913038 宋哲萌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观念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极大推动了个人主义思潮的高涨。
只要个人主义存在一天,市场经济就是必然的规律。
哈耶克所著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清晰地向我们展示出坚持个人主义与自由市场经济秩序的原因及重要性。
哈耶克的知识观是建立在下列两个否定命题上,1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掌握分散在其他行动者之中为自生自发秩序所利用的全部知识。
2任何行动者对于自己行动所利用的知识并非处于完全“知道”的状态。
这也是哈耶克所称之为真正个人主义的来源基础。
个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真正的个人主义相信如果保持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那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往往会超出个人理性所能设计或预测的结果。
个人主义者必然是坚持市场经济以及鼓励竞争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最终的决策必须要由那些熟悉具体情况并直接了解相关变化的人作出。
有些人不愿意容忍或尊重,无法视作理智设计产物的任何社会力量,而要求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市场经济才是明智之举。
政府的权利仅限于使得每个人能够看到,他们知道的并且在他们决策中可以加以考虑的原则。
哈耶克将经济知识分为两类。
一是经济学家掌握的经济理论知识,一是由社会上所有个体所拥有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条件下的知识。
经济自由是自由的基础,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即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竞争。
市场经济是一种由个人主义出发而形成的。
能保证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种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
对于政府来说,承认自身的无知,乃是开启善治大门的钥匙。
现代化中技术的进步使得政府的信息搜索和加工的能力大为提高,然而无论如何,政府中工作的还是人,由于遗传因素和生理构造的问题,人类本身的反应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并没有比以往提高。
政府仅仅是社会中的一种组织,它的首要职责是为社会的自我成长提供基础性保障。
个人主义者关注着政府任何细致的作为,时刻警惕着政府的扩张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伤害。
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之研究:方法与立场
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之研究方法与立场(一)《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一书,最近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这是邓正来先生潜心研究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结晶。
邓先生是著名的哈耶克政治哲学和法哲学著述的中文译者,他翻译出版了哈耶克相关领域的主要著作《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哈耶克论文集》和《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凡两百万言,可谓工程浩大。
近年来,学术界一大令人忧喜各半的现象便是对西学的快餐式译述,可邓先生当另眼相看,他是在选择以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为自己研究对象之后,才着手进行艰苦的翻译工作的,他因此而称自己的译事为研究性翻译作业。
在翻译工作的进行中,他研读了哈耶克的绝大多数论著和一些被公认为重要的研究哈耶克思想的二手西方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八篇专门性研究的长文:“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研究”、“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再研究”、“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哈耶克法律理论的再研究”、“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过程:哈耶克法律理论研究的补论”、“‘社会正义’的拟人化谬误及其危害:哈耶克正义理论的研究”以及“关于哈耶克理论脉络的若干评注”;加上另外与研究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相关的三篇评论性文字,共计十一篇文章,构成为这部论文集的主体。
邓先生说:“这部论文集是我在近八年中做的一些作业,而我之所以把它们称作‘作业’,主要是为了表达这样两个意思:第一,研究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并不是我研究的目的,而毋宁是我为了对哈耶克这一脉理论中所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或开放出来的问题进行检讨和批判而做的前提性准备工作;或者说,我研究哈耶克自由主义实是为了更妥切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秩序及其制度。
第二,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只是西方论者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秩序理论脉络中的一个重要脉络而已,而这在根本上意味着我的作业尚未完成;因此,我还必须继续对其他阐释和认识人类社会秩序及其制度的重要理论脉络进行研究和分析。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精彩内容(zhuan)经济学2008-03-27 17:33:37 阅读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篇个人主义:真的和假的凡是对於社会秩序提出任何明晰的原则,在今天几乎准会被人讥诮为不切实际的空论。
当处理社会问题的时候,不坚持确定的原则而只就事论事,一律以方便为主而随时妥协於相反的意见之间,这已被视为聪明人的特徵。
可是,原则每每是会自我坚持的(意谓你不坚持原则,原则也会坚持自己而发生作用──译者注)。
即令是那些未被明白承认而只隐含於某些个别决定之中的原则,乃至那些只像模糊观念的原则,也会如此。
於是在「既非个人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表象下,事实上我们是迅速从个人自由的社会走向一个纯然集体主义的社会。
我不仅打算要维护关於社会组织的一般原则,而且也要指明一个事实,即:现在有个动向,逐渐且必然地把我们从一个以某些公认的原则作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带回到以命令来创造秩序的社会制度。
其结果就是,大家厌恶一般原则而宁愿逐件地来个别处理问题。
没有原则,我们就会飘流不定。
这句话,有了过去三十年的经验以後,或许没有再加强调之必要了。
过去三十年所盛行的实用主义,并没有增加我们对於社会发展的支配力,而事实上是把我们引到一种谁也不希望的情况。
不讲原则的结果,似乎只是这样:我们所不要理睬的那些事情,终於支配我们而我们无可奈何。
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是否需要原则的指导,而是还有没有一套原则可以普遍应用而又为我们所可遵守,如果我们愿意遵守的话。
我们还能够在何处找到一套格言,使我们得以有明确的方针来解决我们的时代问题?在何处可以找到一贯的哲学,不仅是给我们提出道德的目标,而且也提出达成这些目标的适当方法?在这些事情方面,宗教也没有给我们明确的指导。
关於这一点,可由两件事证明:一是教会本身也在努力於制作一套完全的社会哲学;一是从同一基督教的基础出发的人们,其归趋有许多是完全相反的。
尽管宗教影响力的衰弱无疑地是当今知识与道德缺乏取向的一个主因,可是,宗教的复兴不见得就会大大减低社会秩序的一般原则之需要。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推荐文档)
读《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有感沈阳理工大学0704070210魏婷读《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有感在当今的世界上,提倡任何一种条理分明的社会秩序原则,几乎总会被冠以不切实际的教条主义者这一薄名。
一个人在社会事务中不附合于固有的原则,而是“按其是非曲直”决定每一个问题,并且他往往不固执己见,随时准备在相互对立的观点之间寻求妥协,这已经被视为明智的象征。
可是,即使没有明确地被人们所认识而仅仅暗含在具体的决定之中,或即使稍有显露而仅仅呈现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模糊思想,原则仍有其自己的表现方式。
因此,在“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幌子下,事实上我们正在从一个自由主义的社会向具有完全集体主义特征的社会迅速迈进。
这是对哈耶克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阅读后的小小总结。
哈耶克(1899-1992)是20世纪最杰出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亲眼看到了自己所钟爱的自由主义的衰落及复兴的全过程。
他的自由主义思想是18世纪亚当.斯密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在20世纪的再现。
虽然哈耶克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学术贡献却远远超出经济学范围。
他从事的研究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哲学等不同的领域,并同时在这些领域获得了很大成功和国际声望。
哈耶克注重人类社会长期历史走势,则数十年坚持弘扬他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一贯反对政府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从根本上捍卫自由市场秩序的核心理念。
读完该书有一个明显体会是:哈耶克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家中反对社会主义的一个典型,同时,他又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因此,读该书无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都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哈耶克是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更是西方源远流长、影响广泛的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他最著名和最主要的一些论文, 基本反映了他的个人主义和经济自由的基本理论。
个人主义是他经济自由理论的基础, 而个人主义又建立在他对理性的理解基础之上。
经济学经典著作
经济学经典著作1.色诺芬:《经济论》2.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3.托马斯.莫尔:《乌托邦》4.弗朗索瓦.魁奈:《经济表》5.威廉.配弟:《赋税论》6.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7.让.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8.托马斯.马尔萨斯:《人口原理》9.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0.布阿吉尔贝尔:《法国的辩护书》11.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12.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13.杜阁:《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4.洛克:《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15.魏克赛尔:《利息与价格》16.马克思:《资本论》17.康芒斯:《制度经济学》18.凡勃伦:《有闲阶级论》19.古诺:《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20.卡尔.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21.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22.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23.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24.格戈:《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25.汤普逊:《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2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27.约翰.希克斯:《价值与资本》28.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29.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30.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31.熊彼特:《经济分析史》3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33.琼.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34.萨缪尔森:《经济分析基础》35.肯尼斯.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36.加尔布雷思:《经济学与公共目标》37.布坎南:《民主才争论》38.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39.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40.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41.弗里德曼:《自由选择》42.弗里德曼:《价格理论》43.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一种解说》44.里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45.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理论》46.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47.冯.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48.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49.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50.道格拉斯.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51.约翰.纳什:《纳什博弈论论文集》。
对哈耶克“自生自发”社会秩序原理的几点认识
对哈耶克“自生自发”社会秩序原理的几点认识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被誉为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等对经济学和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提出了“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的原理,下面是我对这一原理的几点认识。
1.自由秩序的形成哈耶克认为,社会秩序不是由于中央计划或者人为干预而形成的,而是由个体的自由行为和互相合作而自发产生的。
他将这种自由秩序称为“自生自发”的秩序。
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通过市场交换、合作分工等形式,完成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组织。
这个自由秩序可以自发调整和适应环境变化,并有效地满足个体的需求。
2.分散的知识与信息哈耶克认为,社会中的知识是高度分散且无法由任何个别机构完全掌握的。
每个个体只能掌握其所在环境和局部的知识,并根据自身的判断和信息作出决策。
因此,中央计划是无法运用这些分散的知识进行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
只有通过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和利润的信号,才能将个体的分散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知识与力量的分离哈耶克强调,自由社会的秩序要求将知识与权力相分离。
权力的集中会导致知识与信息的流通受限,从而阻碍了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
相反,个体的自由行为和私人财产权的保护可以促进知识和信息的广泛流通,并促使创新和进步。
因此,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保护个体权利和公正的法律制度的维护者,而不是干预市场的资源配置。
4.演化的市场秩序哈耶克将自由市场比作一种演化的现象,类似于生物进化的过程。
市场机制通过竞争和选择机制,不断调整和演化,形成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秩序。
这种市场秩序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
与之相比,中央计划的特点是僵化和不灵活的,无法及时根据变化的需求做出调整。
5.自由秩序的局限性哈耶克也承认自由秩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从哈耶克自发社会秩序理论看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韦森:从哈耶克自发社会秩序理论看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我认为十八世纪以来,哲学和批判思想的中心主题一直是,依然是,而且我预期帆继续是:我们所运用的这种理性究竟是什么?它的历史效果是什么?它的幀限和危险是什么?”——福柯(Michael Foucault, 转引自,王溻溳,1999,页98)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学术殿堂中,哈耶克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博达通雅、独辟蹊径的思想大师。
[i]这位曾被凯恩斯(J. M. Keynes)誉称为“欧洲最杰出的头脑绊涂的(woolly - minded )经济学家”的哈耶克(参林毓生,1988,第337页),思想深邃繁复,研究领域广袤(横跨经济学、哲学、滕学、政溻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曾被西方学界公认为“赢得了在经济学界自亚当·斯密以来最受人帊重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溻经济学家的至高无上的地位”(Blaug,1985,p. 87 ),因而被人们称之为“缔造了自由世界经纬”的大师。
哈耶克之所以赢得巨大的世界性声誉,并不在于他于1974年获诺贝帔经济学奖,而是在于他对人繻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刻理解与分析,在于他那为其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而一生持之不懈的努力的一惯性。
正如西方一位论者S. Gordon(1991,p. 290)在评价哈耶克的政溻经济学时所指出的那样,“哈耶克比罗帔斯(John Rawls)、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或J. Clark更重要,甚至比任何以经济学为基础对政溻哲学给出综合论述的学者更重要,当然,在这些学者中,F. Knight可能是个例外。
”从Gordon的这段论述中,我们也可以体悟出哈耶克在西方学界中的崇高地位了。
然而,帽管哈耶克思想博通深邃、包罗广阔,因而在西方学界闻名遐迩,但他却又似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ii]到目前为止,西方学界(帤其是在新古典主义主流学派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学界)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哈耶克思想脉络的人并不多。
为什么近代西方社会盛行个人主义?
近代西方社会盛行个人主义的原因
个人主义是指强调个人独立、自由、权利、利益和尊严的一种社会思潮。
近代西方社会盛行个人主义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个人主义思潮的重要源头。
宗教改革者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反对教会的权威和传统,主张个人信仰自由。
启蒙运动则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束缚,主张个人自由和平等。
这些思潮的影响使得个人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二、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
近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也为个人主义的盛行提供了土壤。
市场经济强调竞争和效率,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受到更多的保护和尊重。
工业革命的兴起也使得个人的能力和贡献得到更多的重视,个人的地位和价值得到提高。
三、政治变革和民主制度
政治变革和民主制度的兴起也为个人主义的盛行提供了保障。
民主制度强调人民的意志和权利,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得到更多的保护和尊重。
政治变革也使得社会的权力分散,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得到更多的保障和尊重。
四、文化多元和个性化
文化多元和个性化也是个人主义盛行的重要原因。
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兴起,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得到更多的保护和尊重。
文化多元和个性化也使得个人的需求和价值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尊重。
近代西方社会盛行个人主义的原因可以从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政治变革和民主制度以及文化多元和个性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个人主义思潮的盛行。
个人主义的盛行使得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得到更多的保护和尊重,同时也使得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读书笔记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的评论》读书笔记哈耶克是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新奥地利学派属于新自由主义,他们相信存在着“看不见的手”规范市场经济,主张经济自由,提倡私有制,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他们所主张的自由主义与一般的经济自由主义相比更为激进,因此也被称为极端自由主义。
而哈耶克作为新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极力主张自由主义,另一个层面来说他是排斥社会主义的。
受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哈耶克本人极力主张自由主义,自由是他一生为之不断奋斗的永恒理想。
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他强调首先要维护人的自由,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以及经济自由。
而其中经济自由又是一切自由的基础。
要实现经济自由就要实行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鼓励人们在市场中自由竞争。
由此可以看出,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点而形成的,其目的是维护人的自由,是一种最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一书主要收录了他的一些论文,这些论文集中反映了他关于个人主义和经济自由的基本理论。
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观念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极大推动了个人主义思潮的高涨。
只要个人主义存在一天,市场经济就是必然的规律。
哈耶克所著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清晰地向我们展示出坚持个人主义与自由市场经济秩序的原因及重要性。
在该书中,关于个人主义部分,哈耶克论述了所谓的真个人主义,并批驳了“假个人主义”,并分析了以假个人主义出发的计划经济的不合理性。
这是以哈耶克对理性主义的批判为基础的。
他认为,判断一个社会好坏的标准不是经济福利,而是人的自由程度,因而反对把经济福利作为理想社会的目标。
他认为如果过分追求经济福利必然会导致国家干预经济,从而使人们失去自由。
真正的理想社会是通过法治而实现的,若要建立真正的理想社会,首先就要解放人们的思想,不能盲从于国家统一意志。
在第一章《个人主义:真与伪》中,哈耶克着重阐述了真假个人主义。
他认为真正的个人主义,“首先在于它是一种旨在理解那些决定人类社会生活的力量的社会舆论;其次,它是一套源于这种社会观的政治行为规范”。
哈耶克的市场自由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著作有《自由秩序原理》、《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致命的自负》、《通往奴役之路》、《法律、立法与自由》等,并且于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自由是永恒的追求哈耶克最引人瞩目的观点就是,靠中央政府指令和计划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是行不通的,经济只有在市场和自由竞争的条件下才能有效运转,政府集中控制的经济不但是低效的,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集权,导致人民失去自由和权利。
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充分体现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以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人的自主。
这种自由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和经济自由。
其中,经济自由是自由的基础。
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
因此,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由个人主义出发而形成的,能保证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种最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
哈耶克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因为强调“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和“自生秩序”而主张极端的自由放任政策,什么事情都是管得越少越好。
他强调的是政府在维护秩序和制度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制定和维护法律的作用。
他在《自由秩序原理》和《法、立法与自由》这两部学术性很强的专著中阐明,市场经济只有在法律的保护和制约下才能够正常运转。
哈耶克的自由观的特征主要有三个,一是对建构理性主义的批判和演进理性的推崇。
二是尊重传统的特征,哈耶克在批判建构理性主义自由观时,总是极力地维护和尊重习惯和传统。
三是个人主义的特征,哈耶克指出,个人主义与任何政治术语相比受害最深,它不仅被其它反对者歪曲得面目全非,而且被用来描述好几种不同的社会观点。
亦敌亦友凯恩斯在当代经济思想史上,凯恩斯与哈耶克同为举世公认的曾影响过人类历史进程的两大思想巨人。
哈耶克与凯恩斯各自的理论贡献,使二人均赢得了世界性的巨大声誉。
个人主义趋势
个人主义趋势个人主义趋势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人主义观念在不断地增强和蓬勃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加速,人们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个人主义观念逐渐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首先,个人主义趋势在经济领域表现明显。
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的经济地位和财富积累的机会越来越多。
人们追求经济成功和个人富有的愿望日益增加,他们希望通过个体的努力和能力致富,追求更高的物质和生活品质。
这种个人主义的经济趋势体现在经济奇迹的崛起,个人创业和企业家精神的蓬勃发展,以及追求个人价值的自由职业者与自由创业者的增多。
其次,个人主义趋势在文化领域有所体现。
现代社会中,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多样化,并且对个人选择和自由发展更加尊重。
传统的道德约束和社会规范逐渐放松,个人追求自身兴趣和快乐成为主要目标。
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注重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追求生活的质量。
这种个人主义的文化趋势体现在个人主义艺术的崛起,自我表达的多样性,以及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的生活模式的普及。
此外,个人主义趋势在社会关系和家庭结构中也能够观察到。
在传统社会中,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至上,个体往往要服从集体的需求和要求。
而在个人主义趋势的影响下,人们更加追求个人权利和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体主义和自我为中心的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关系和家庭结构的主流。
这种社会变革体现在婚姻观念的改变,家庭关系的松散化,以及个人选择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性的提升。
然而,个人主义趋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个人主义可能会导致社会关系的疏远和人际关系的冷漠。
个人追求自身权利和利益的过度强调可能会忽视社会责任和集体利益,导致社会关系的缺乏凝聚力和团结性。
其次,个人主义的追求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化的加剧。
在个体主义的社会中,财富和资源的不均衡现象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个人之间的差距会逐渐拉大,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
总的来说,个人主义趋势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思潮。
《个人主义与经济自由》读书报告
《个人主义与经济自由》读书报告王思聪经济学院经济系0812721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观念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极大推动了个人主义思潮的高涨。
只要个人主义存在一天,市场经济就是必然的规律。
哈耶克所著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清晰地向我们展示出坚持个人主义与自由市场经济秩序的原因及重要性。
哈耶克的知识观是建立在下列两个否定命题上:第一,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掌握分散在其他行动者之中为自生自发秩序所利用的全部知识;第二,任何行动者对于自己行动所利用的知识并非处于完全“知道”的状态。
这也是哈耶克所称之为真正个人主义的来源基础。
个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真正的个人主义相信如果保持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那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往往会超出个人理性所能设计或预测的结果。
个人主义者必然是坚持市场经济以及鼓励竞争的。
每个人实际上对其他人来说都具有某种优势,因为每个人都掌握着可以利用的独一无二的信息。
因此基于这种信息的决策,只有由每个人做出或由他积极参与做出。
我们必须认识到,最终的决策必须要由那些熟悉具体情况并直接了解相关变化的人做出。
有些人不愿意容忍或尊重,无法视作理智设计产物的任何社会力量,而要求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这都是现代人理性至上主义的傲慢在作祟。
一种称之为科学知识的知识在公众的想象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我们在受到某些虚幻的目标的引诱下,将本属于自己支配的某些权利轻易地让渡给由某些专家组成的权威机构。
阿克顿说过,“问题不在于哪个具体的阶级不适合统治而是所有的阶级都不适合统治。
”作为中央权威的政府亦是个理性有限的组织,同市场一样不完美。
凡是不用任何强迫力量,而竞争可以做到的场合,竞争就应当受到尊重。
两害相权取其轻,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市场经济才是明智之举。
政府的权利仅限于使得每个人能够看到,他们知道的并且在他们决策中可以加以考虑的原则。
我们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秩序想要解决的是什么?尽可能的掌握一切有关信息并且要使现有的知识尽可能充分利用起来。
导言《通往奴役之路》
导言《通往奴役之路》篇一:《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学号:12072209姓名:刘晶姓名:刘晶学号:12072209一.书名:《通往奴役之路》(TheRoadtoSerfdom)二.作者简介: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A.Hayek),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货币理论和商业盛衰周期性》、《价格与生产》、《利润、利息和投资》、《资本的纯理论》、《通往奴役之路》、《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等。
三.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 1997.8版(编号:750042136)四.内容回顾及理解分析:作为一部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同对现当代人类社会产生了至深影响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期,当人们开始逐渐地对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市场失去信心,转而对社会主义的计划主义投以极大的狂热的时候,哈耶克想通过《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向读者展现“自由至上主义”和“计划经济弊病”既有它的可取之处又存在片面否定的问题。
并以一种高度的理性向世人警告道:计划主义不是一条通往民主自由的道路,而是一条通往极权独裁的奴役之路!这一声音发出,立即震惊了全世界。
他讴歌渐渐被人抛弃的自由主义,呼吁人们自由主义才是欧洲文明的灵魂所在,而这种文明却正在被计划主义吞噬践踏着。
这本书的震撼之处不仅仅在于它唤醒了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更吸引人之处在于它阐明论证时的高度理性和淋漓尽致。
对于读者来说,可以通过这本书对现行的各种社会制度有一个新的认知度。
为什么这本书乃至哈耶克的整个学术思想在20世纪世界范围有过如此大影响并经历了如此曲折的命运?这首先是与这部著作尖锐且深刻地论述到了现代社会运行的一些根基层面的理念和问题有关。
这些现代良序社会——或现在可以称为“法治民主下的现代良序社会”——运行了一些基本原理和理念。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著作丛书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著作丛书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著作丛书]赤字中的民主·[美]布坎南瓦格纳著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著作丛书]经济增长与农业·[美]西奥多·舒尔茨著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学术精品自选集]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美]肯尼思·约瑟夫·阿罗著4.[当代金融名著译丛]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美]理查斯·B.吉斯特著5.[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宏观经济学:非瓦尔拉斯分析方法导论·[法]让-帕斯卡尔·贝纳西著6.[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经济学家和说教者·[美]斯蒂格茨著7.[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经济周期理论-方法和概念通论·[德]G.加比希H.W.洛伦兹著8.[当代西方主流学术名著译丛]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化·[德]赖纳·特茨拉夫主编9.[当代西方主流学术名著译丛]失控的世界·[英]安东尼·吉登斯著10.[二十世纪文库]人力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11.[工商管理精要]兼并与收购·[美]P.S.萨德沙纳姆著12.[美国资本市场运作译丛]共同基金运作·[美]阿尔伯特·J.弗里德曼鲁斯·瓦尔斯著13.[世界经济管理文库]经济学:原理与政策·[美]威廉J.鲍默尔艾伦S.布兰德著14.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美]K.卡什伯特逊著15.几位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生平、时代和思想·[美]罗伯特·L.海尔布罗纳著16.经济学的边际革命说明和评价·[美]R.D.C.布莱克A.W.科茨克劳弗德·D.W.古德温编17.经济学的三个世界·[美]劳埃德·雷诺兹著18.经济政策的原则·[德]瓦尔特·欧根著19.凯恩斯以后·[英]琼·罗宾逊编20.论资本用于土地·[英]爱德华·威斯特著21.通货原理研究·[英]托马斯·图克著22 西方经济学名著精览·梁小民主编23.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英]《经济学家》主编24新市场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命运和前途的探索·[英]克里斯托弗·皮尔森著25.预言与劝说·[英]J.M.凯恩斯著26.詹姆斯·莫里斯论文精选-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理论27.资本理论及其收益率·[美]罗伯特·索洛著28.资本主义与自由·[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著29资源经济学·[美]阿兰·兰德尔著30.[MBA教材精品译丛]微观经济学31.[保险精算丛书]利息理论·[美]S.G.凯利森著32.[财经学术文库]新制度经济学·[美]埃瑞克·G.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编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商学院版,详细出处参考:/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60405&page=11.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A·哈耶克)200页2010-09-07 20:462. 经济增长与农业(西奥多·舒尔茨)306页2010-09-07 22:293. 赤字中的民主(布坎南、理查德·瓦格纳)201页2010-09-07 22:364. 管理行为(赫伯特·西蒙)402页2010-09-07 22:545. 二元经济论(阿瑟·刘易斯)180页2010-09-08 09:127. 信息经济学(肯尼恩·阿罗)339页2010-11-06 14:328. 经济增长论文集(R.索洛)181页2012-03-06 14:539. 世界贫困的挑战-世界反贫困大纲(冈纳·缪尔达尔)436页2012-03-06 14:5310. 经济学论文集-理论丶实事与政策(瓦西里·里昂惕夫)171页2012-03-06 14:5311. 关于稳定政策的争论(弗兰科·莫迪利亚尼)174页2012-03-06 14:5312. 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杰拉德·德布鲁)197页。
8.哈耶克的自由观述评
哈耶克的自由观述评一、哈耶克自由观的内涵在自由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由”这个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论有着不同的看法,自由这个概念是一个在本质上有争议的概念。
在欧洲近代历史上,贡斯当较早地把自由区分为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当代的很多的思想家遗承了这一思想遗产。
比如英国思想家伯林有关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的二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应该说,哈耶克也同样沿承了这一思想遗产,他明确宣称自己的自由主义自由观乃是一种消极的自由观;同时,哈耶克还把其自由观定格为法治下的自由观,即自由受到法律的限制,每个人又因此而享有同样的自由。
(一)哈耶克消极自由观的内涵:哈耶克的消极自由观是从原初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自由的,“自由意味着始终存在一个人按其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
”哈耶克指出,他的这种原初意义的自由仅仅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涉及到自然界和必然性对人意志和行动的限制,不涉及由这类限制对自由构成的陷阱。
哈耶克明确地把这类对自由的限制和陷阱排除在自己的论域之外。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原初意义的自由,哈耶克把它同其他几种意义的自由概念作了区分,即与“政治的自由、内在的自由和肯定性的自由”作了区分。
在哈耶克看来,这几种自由归根结底都是积极的自由观,它们都把自由视为“积极去做”的一种权利。
哈耶克正是在这种区分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自由观放置在自苏格兰启蒙运动以来的英国式的自由观这一基础上。
这一自由观正如另一位自由主义大师伯林所言,是一种消极的、免于强制的自由观。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哈耶克明确了自己对于自由概念的界定:“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的状态,亦常被称为‘个人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状态;”[21这一状态就是“独立于他人的专断意对这一界定中所涉及到的“强制”一词,哈耶克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他认为构成强制行为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要有施加损害的威胁;另一是要有通过这种威胁使他人按强制者的意志采取某种特定行动意图。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英]F·A·哈耶克目录◆作者原序◆第一章个人主义:真与伪◆第二章经济学和知识◆第三章社会科学的事实◆第四章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第五章竞争的含义◆第六章“自由”企业与竞争秩序◆第七章社会主义的计算(一):问题的性质与历史◆第八章社会主义的计算(二):1935年争论的真相◆第九章社会主义的计算(三):竞争的“解决办法”作者原序尽管本书中的各篇文章初看时显得涉及许多问题,但我希望读者能很快察觉,其中大多数文章讨论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这些文章从道德哲学论及社会科学的方法,从经济政策问题谈到纯经济理论;上述诸问题是被当作同一中心议题的不同方面来加以探讨的。
这种组合在本书的前六章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
后面的三章谈到“社会主义的计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作者的同一思想在分析特殊问题时的运用,尽管我撰写这些文章时并未完全意识到这一点。
由于不久前我已出版了一本讨论本书某些议题的更通俗的著作,因此有理由提醒读者,本书并不打算再作为大众性的读物。
书中只有部分文章(第一章、第六章,可能还有第四章、第五章)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作是对先前一些确定的实际结论的粗略说明的完善补充,由于我心情急切,这些结论发表于题为《通往奴役的道路》的专著中。
其余的文章则明确地是为与我同行的学生写的,相应来说,完全是专业性的。
所有这些公认的未完成作品,和在追求遥远目标过程中出现的作品,目前都必须用以替代已完成的作品。
恐怕还应说明,我的一些讨论本书大多数文章所涉领域的近作,没有包括“科学主义与社会研究”和“科学的反革命”(“Scientism and the Study of Society ”and 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 ”)这两个系列的文章,因为它们可构成更博大和更系统的著作:同时,它们可以在《经济学》杂志1940年卷和1941年至1945年卷中分别找到。
在此,感谢《美国经济学评论》、《经济学》、《经济学杂志》、《伦理学》和《新公共福利季刊》的出版者允许重印首次发表于这些杂志的文章;感谢伦敦梅思尔斯·乔治·劳特利奇父子有限公司准许重印最初刊登在1935年出版的《集体主义的经济计划》一书中的两篇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观念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极大推动了个人主义思潮的高涨。
只要个人主义存在一天,市场经济就是必然的规律。
哈耶克所著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清晰地向我们展示出坚持个人主义与自由市场经济秩序的原因及重要性。
哈耶克的知识观是建立在下列两个否定命题上,1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掌握分散在其他行动者之中为自生自发秩序所利用的全部知识。
2任何行动者对于自己行动所利用的知识并非处于完全“知道”的状态。
这也是哈耶克所称之为真正个人主义的来源基础。
个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真正的个人主义相信如果保持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那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往往会超出个人理性所能设计或预测的结果。
个人主义者必然是坚持市场经济以及鼓励竞争的。
哈耶克将经济知识分为两类。
一是经济学家掌握的经济理论知识,一是由社会上所有个体所拥有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条件下的知识。
经济自由是自由的基础,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即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竞争。
市场经济是一种由个人主义出发而形成的。
能保证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种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
我们不可过分夸大专家学者所掌握经济知识的作用,亦不应忽视个人凭借自身掌握的信息所形成的自发秩序的神圣性。
我们习以为常的价格体系正是一种人类偶然发现的,未经理解而学会利用的体系。
这种机制并不是人类精心设计的结果,称之为奇迹都毫不过分。
如果人类要设计出价格体系,不仅要获取经济活动中一切可变与不可变的信息资源,而且要运用设立多个联立微分方程的数理经济学的方法。
即使是作为中央权威的政府,也无法狂妄的宣称自己拥有实现上述两个条件的能力。
对于政府来说,承认自身的无知,乃是开启善治大门的钥匙。
现代化中技术的进步使得政府的信息搜索和加工的能力大为提高,然而无论如何,政府中工作的还是人,由于遗传因素和生理构造的问题,人类本身的反应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并没有比以往提高。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带来的信息膨胀只会加大而不是缩小政府无知的领域。
政府仅仅是社会中的一种组织,它的首要职责是为社会的自我成长提供基础性保障。
亲自读过哈耶克的书后才知道哈耶克的书是如此抽象难读,读哈耶克的这本个人之余与经济秩序时,我看书的速度减慢了三分之二,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这本书一共分九章,因为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不是太紧密,所以我仅就第一章“个人主义:真与伪”来谈一下。
哈耶克是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更是西方源远流长、影响广泛的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收录了他最著名和最主要的一些论文, 基本反映了他的个人主义和经济自由的基本理论。
个人主义是他经济自由理论的基础, 而个人主义又建立在他对理性的理解基础之上。
在《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中, 哈耶克论述了他所谓的真正个人主义理论, 并批驳了“假的个人主义”, 分析了以此出发的计划经济之如何不可能。
整个论述过程都建立在哈耶克的批判理性主义的立场上。
真正的个人主义, 哈耶克认为“首先, 它主要是一种旨在理解那些决定人类社会生活的力量的社会舆论; 其次, 它是一套源于这种社会观的政治行为规范”。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第6页,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年版) 分析哈耶克对个人主义的解释, 首先是他对个人的理解。
可以看出他的个人主义是从人们的全部性质和特征是否由其在社会中的存在所决定的这种思想观念出发, 个人是融于社会中的, 是社会的个人。
这样, 首先就澄清了个人主义的误解: 即认为个人主义是以孤立的或自发的个人存在为先决条件。
哈耶克认为恰恰是这种对个人主义的理解, 是一种假的个人主义, 这种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独立于个人之外的个人主义将导致实际上的集体主义, 这两种个人主义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与个人关系的思想。
将个人理解为社会的个人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众不同之处。
哈耶克的理论继承的是英国经验论的传统, 而经验论的传统通常是一种原子主义社会观, 将社会看作是个人的集合,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个人是终结性的, 本源性的, 以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强化为目标,并由这种社会观出发, 提出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假的个人主义”正是渊源于这种原子论思哈耶克个人主义恰恰是立足于社会来研究个体, 注重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个人特质的思想是建立在哈耶克对个人理性理解的基础上的。
哈耶克所谓的真假个人主义区别的关键之处正在于此。
真正的个人主义认为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完全的,理性在人类事务中起着相当小的作用; 假的个人主义则假定个人都是完全均等的拥有理性, 并且人类取得的成就都直接是个人理性控制的结果。
哈耶克认为的理性的局限性包括人类知识的局限及对自身利益所知的局限。
人们常常对自己的知识增长感到十分骄傲, 而事实上无知的范围也随着增加。
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说明, 每一个重大进步总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更陌生无知的领域。
哈耶克分析人类无知的原因有多方面: 从人性方面看,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仅有理性, 而且有各种非理性的成分, 如情感、意志和欲望。
哈耶克认为在人类事务中, 非理性成分的作用往往比理性起的作用更大。
人类历史是非理性的结果。
人并不具备高度理性和智慧, 只不过是十分缺乏理性又容易犯错误的生物。
正如波普尔所指出的: “由于我们的偏见,我们的轻心, 我们的愚顽, 该受责备正是我们自己⋯⋯我们无知的根源正是我们自己”。
(《猜想与反驳》第24 页) 从社会方面看, 社会信息量极其复杂繁多, 个人身处社会, 其力量与社会力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凭借个人的理性力量, 很难预见一个世纪甚至50 年以后的事, 对于个人经验范围之外的事务也很难有精确的把握。
个人在整个社会中不过是自行其是的小颗粒。
社会的发展远在个人的理性控制之外, 个体理性程度的高低并无很大影响。
之所以如此强调社会的因素, 是哈耶克将个人理解为社会的个人的原因。
造成个人理性局限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时间的因素。
从纵向上看, 由于时间永远没有尽头, 所以人类永远无法把未来设想到底。
个人的力量永远达不到时间的顶点, 也永远不可能将时间掌握其中; 从横向上看, 时间对人类事务影响甚深。
每个人都生活在时间之中, 受时间的影响, 由于时间的变化, 个人的情感、欲望及各种事务都在发展变化, 人类永远赶不上时间的脚步。
由上述原因, 哈耶克认为人类理性的局限是一个存在的事实, 是不能回避的, 正是由于理性的局限, 所以个人不可能控制社会的发展, 而是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性质和特质。
哈耶克从理性的局限性出发, 批驳了唯理论传统的假个人主义。
这种假个人主义把人视为起点, 并且假定个人以正式契约的形式将自己的特定愿望与其他人达成一致, 从而来形成社会。
如笛卡尔认为: “由诸多不同成分组成的产品, 很少象一个人完成的那样完善, 因为她要经过许多人的手。
”“斯巴达过去的杰出成就并不是因为它的每一种法律都特别伟大, ⋯⋯而是最初由单一个体所制造出来的环境, 它们全部是倾向于单一目标”。
(笛卡尔的《方法论》第10~11 页) 笛卡尔的理论是一种工程师的态度, 由工程师确定目标, 并且使所有人都趋向于这一目标。
由于这种理论假设每个人都有完全相等完善的理性, 并且目标单一, 因此, 就能达到完美、效率高的结果。
社会的形成都是理性设计的结果, 自发的社会产物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这种理论即哈耶克批驳的建构理性主义。
这种理论有三个基本主张: 1 、所有的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而且其总和是固定的; 2 、所有的知识虽然是分散的,但却是可以集中的, 并且被少数天才所掌握; 3 、知识可以通过人为的手段被合理的配置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这种知识观极其颂扬人的理性能力,对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抱有绝对的信心。
哈耶克分析认为, 从建构理性主义出发的社会设计的理论必然导致这样一种结论, 即是要社会过程受社会理性的控制, 它们就能为人类服务, 因此, 这就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
进行理性设计, 首先就是要掌握资料。
但哈耶克分析, 设计者要掌握资料、数据将是非常庞大, 超出了人的能力的范围。
因为设计者要设计出一个计划, 使每个个人都按此计划进行, 如此, 计划必须非常具体, 要针对具体个人的具体事务进行细致指导。
因此,大量的不同个人、不同单位的情况都分别进入计划权威的设计过程之中。
只要想象一下, 便可知这是不可能的, 即使这样, 庞大的数字统计任务能够完成, 但是这些数据是会随时变化的, 并且这些变化很多是不可预设的, 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 再退一步, 资料的收集任务可以做到, 要根据资料做出决策也是相当困难的, 集中于设计者头脑中的知识包括发现任何细节改进的能力, 这种全知全能的人恐怕世上还没有诞生; 再退一步, 即使计划能够被合理有效地制定出来, 计划的传递和执行又将是人类无法逾越的难题, 由于信息随时在变, 为使计划合理有效, 计划必须连续不断地制定, 计划的传递必须非常迅速, 并且连续不断, 要快到赶上时间的变化; 计划快速传__递, 并不意味能有效执行, 由于执行个人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及对计划的理解的程度不同, 导致计划的执行走样; 即使执行者能准确无误的执行计划, 但只要计划本身与具体情况稍有偏差, 依然有可能造成反面效果。
从以上分析可知, 从唯理论的个人主义出发的社会设计理论在实践中根本行不通。
不仅行不通, 哈耶克还分析了它造成的恶果: 一方面, 由于要制定计划, 使计划尽可能完善, 目标单一, 必然导致权力越来越趋向垄断, 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这样, 腐败的危险性就相当强; 另一方面, 由于计划制定跟不上变化,那么, 唯一的办法就是限制变化, 使其纳入计划系统内, 这样就会逐渐造成这样一种结果: 不同类型的事务、不同企业以及不同单位都向典型标准靠拢, 整齐划一, 甚至人的需求、欲望、思想、穿着打扮都被限制在单一的模式中。
这样,企业逐渐失去了活力, 个人失去了个性, 导致社会越来越僵化, 无法前进。
哈耶克对社会设计理论的批判与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中存在的弊病有惊人的相似, 他的理论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是, 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的有些批判并不是计划经济独有的, 比如, 他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很难保证信息高速流通和管理的有效性。
事实上, 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 上述问题同样存在, 象跨国公司那样的大企业, 存在大量的中间管理层, 如何保证效率同样是个问题。
哈耶克极力提倡的经济自由, 业主亲自经营的自由市场只有在资本主义前期才有可能, 这显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由于哈耶克纯经济理论的色彩,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必然涉及对国家、政府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