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
合集下载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完整版课件
二、城市化如何产生
2.在南湖村逐渐成为城市郊区后,说明失去种植土
地的小明家从事工作的变化,这是因为
在
发展。
三、城市化有何差异 ①
② ③
3.图中三条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世界 平均的城市化的哪一个?
地区差异 起步 水平
目前速度
发达国家 起步早 水平高 速度慢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 水平低 速度快
南湖村的昨、今天、明天
鹿城区 老城区
瓯海区 南湖村
龙湾区
洞头区
南湖青年小明关注温州新闻: 拥抱洞头实现同城发展,温州市区进入“东海时代”
一、城市化是什么
鹿城区 130万
老城区
瓯海区 100万
南湖村
龙湾区 93万 图1 温州城区面积变化
1910
1992
2001
洞头区 15万
2015
1.以温州为例,说明城市化的基本标志
4.阅读37-38页,找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 化其他特点。
地区差异 起步 发达国家 起步早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
水平 目前速度 其他
水平高 速度慢
逆城市化:中心区居住 环境恶化,乡村交通改 善,基础设施完善。
水平低 速度快
南美洲:虚假城市化 亚非洲:滞后城市化
标志:城市人口 数量下降
下表为2011年中国、巴西、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的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表 中序号代表巴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国家 ① ② ③ ④
城市人口比重 30.3% 44.6% 47.8% 86.9%
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 村人口的变化 1961-2006年,该国城 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城市化率一直下降
城市与环境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ppt
音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结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城市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 织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文化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文化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城市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0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规划注重的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打造世界级城市。
深圳城市规划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城市规划注重的是推进产 业升级,打造创新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际典型城市规划案例
纽约城市规划
纽约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规划注重的是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城市。
城市化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等活动增加温 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
热岛效应增强
城市化的推进导致城市的 气温高于周边地区,形成 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候 环境。
风蚀和水蚀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破坏了自然 植被,导致风蚀和水蚀问 题加剧,对城市环境和生 态系统产生影响。
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 面。
政策导向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 因素,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城市 化发展。
经济发展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推动力 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 和机会选择迁移到城市。
02
城市化的影响
对人口与产业的影响
人口城市化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规 模扩大,同时农村人口减少。这种人口城市化现象在发展中 国家表现尤为明显。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结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城市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 织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文化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文化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城市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0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规划注重的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打造世界级城市。
深圳城市规划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城市规划注重的是推进产 业升级,打造创新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际典型城市规划案例
纽约城市规划
纽约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规划注重的是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城市。
城市化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等活动增加温 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
热岛效应增强
城市化的推进导致城市的 气温高于周边地区,形成 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候 环境。
风蚀和水蚀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破坏了自然 植被,导致风蚀和水蚀问 题加剧,对城市环境和生 态系统产生影响。
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 面。
政策导向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 因素,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城市 化发展。
经济发展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推动力 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 和机会选择迁移到城市。
02
城市化的影响
对人口与产业的影响
人口城市化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规 模扩大,同时农村人口减少。这种人口城市化现象在发展中 国家表现尤为明显。
高中地理第三节城市化(27张ppt)优秀课件
城用地规模扩大 城人口在总人口的比 重不断上升
2、衡量城化水平的标志: 城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为什么会城化
推拉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村的因素 理论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的因素
4、城化的意义
①、带动_区__域__经__济_________开展;
②、带来_聚___落__形__态_____
的变化;
③、带来_生__产__方__式_____生_ 活、方__式____价___值__观__念、
第三节 城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化的含义。 2、掌握不同国家、地区城化的进
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
他人合作、探究学习。 2、运用地理图表等资料分析、归
纳、总结,比较不同国家城化的过程及
自学指导
1、什么是城化〔概念、标志、推力因素、拉 力因素〕
2、城化的意义
城市化特点
发
起步早
达 国
城化水平高
家
出现逆城化现象
发
起步晚,开展快
展
中
城化水平低
国 家
城开展不合理
探究活动:看图2.24 城化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产生哪些影响?
生物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圈
大气圈
城化是否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呢?
合理的城化。。。。 也可以改善环境。例如,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 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 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 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开展的方 向转变。〔有利方面〕
3、城化进程表 〔结合图2.19和案例4〕
城市 化阶
段
水平
初期 低于30% 阶段 水平低
发展 速度
2、衡量城化水平的标志: 城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为什么会城化
推拉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村的因素 理论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的因素
4、城化的意义
①、带动_区__域__经__济_________开展;
②、带来_聚___落__形__态_____
的变化;
③、带来_生__产__方__式_____生_ 活、方__式____价___值__观__念、
第三节 城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化的含义。 2、掌握不同国家、地区城化的进
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
他人合作、探究学习。 2、运用地理图表等资料分析、归
纳、总结,比较不同国家城化的过程及
自学指导
1、什么是城化〔概念、标志、推力因素、拉 力因素〕
2、城化的意义
城市化特点
发
起步早
达 国
城化水平高
家
出现逆城化现象
发
起步晚,开展快
展
中
城化水平低
国 家
城开展不合理
探究活动:看图2.24 城化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产生哪些影响?
生物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圈
大气圈
城化是否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呢?
合理的城化。。。。 也可以改善环境。例如,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 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 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 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开展的方 向转变。〔有利方面〕
3、城化进程表 〔结合图2.19和案例4〕
城市 化阶
段
水平
初期 低于30% 阶段 水平低
发展 速度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资料二:雄安新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漕河、 南瀑河、萍河、南拒马河等多条河流在区域内交汇。九河下梢,汇 集成淀,星罗棋布的苇田,摇船入淀,但见浩渺烟波,苍苍芦苇, 悠悠小舟,岸上人家,宛若"华北江南"。雄安新区范围内人口密度 低,建筑少,拆迁量不大。雄安新区可开发建设的土地较充裕且可 塑性强,具备一定的城市基础条件。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镇化能够创造出比较多
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促使劳动力从第 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传播文明。伴随着城镇化,城镇文化向乡村广
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乡村更 加开放和文明,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社 会更加进步。
过度城市化的城市内部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在这些城市中, 既有现代化的产业、高档住宅区和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同时也存在着 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缺少最基本公共设施的贫民住宅区。这些城市的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城镇 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目前每年城镇人口增加约2000万人, 这比欧洲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我国城镇人 口有8亿多,但城镇的数量和规模还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城 镇化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 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 城镇化。
中国城市化特点: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 区的城镇化发展不均衡。
城镇化发展空间依然巨大,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 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镇化能够创造出比较多
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促使劳动力从第 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传播文明。伴随着城镇化,城镇文化向乡村广
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乡村更 加开放和文明,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社 会更加进步。
过度城市化的城市内部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在这些城市中, 既有现代化的产业、高档住宅区和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同时也存在着 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缺少最基本公共设施的贫民住宅区。这些城市的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城镇 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目前每年城镇人口增加约2000万人, 这比欧洲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我国城镇人 口有8亿多,但城镇的数量和规模还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城 镇化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 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 城镇化。
中国城市化特点: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 区的城镇化发展不均衡。
城镇化发展空间依然巨大,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 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公开课)ppt课件
① 曲线,表
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3)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趋于缓慢,甚至停滞,
出现逆城市化
(4)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会经济
最新课的件发展水平。
34
读右图,分析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 什么差异?
美国、英国开始早; 印度、巴西开始晚。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不明显
合作探究 1、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2、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3、不同阶段分别出现什最么新课件现象?
18
城市化各阶段的特点及出现的问题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地域扩 常见问题
阶段
速度 展趋势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低 缓慢
(20—30%)
较高 迅速
讨论
从你自身感受出发,你认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会 造成怎样的影响?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对 地理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最新课件
37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圈
大气圈
最新课件
38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项目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来源
3. 城市化速度
最新课件
25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
因
发 起步 起步早
工业革命开始早
达 水平 国
城市化水平高
新技术革命、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大量乡村 人口转 为城市人口
家 速度发展趋缓,甚至停滞 人口增长趋缓,城市中心区衰落
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3)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趋于缓慢,甚至停滞,
出现逆城市化
(4)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会经济
最新课的件发展水平。
34
读右图,分析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 什么差异?
美国、英国开始早; 印度、巴西开始晚。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不明显
合作探究 1、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2、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3、不同阶段分别出现什最么新课件现象?
18
城市化各阶段的特点及出现的问题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地域扩 常见问题
阶段
速度 展趋势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低 缓慢
(20—30%)
较高 迅速
讨论
从你自身感受出发,你认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会 造成怎样的影响?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对 地理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最新课件
37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圈
大气圈
最新课件
38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项目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来源
3. 城市化速度
最新课件
25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
因
发 起步 起步早
工业革命开始早
达 水平 国
城市化水平高
新技术革命、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大量乡村 人口转 为城市人口
家 速度发展趋缓,甚至停滞 人口增长趋缓,城市中心区衰落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 城市范围 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 2.驱动力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表示,反映 了 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4.意义:带来了 聚落形态及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 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 服饰、居民心理、 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建筑。
(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3.中国文化与人口发展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 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变 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人口观念被现代的人口观念取代。(见下表)
(4)D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 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 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4)下列属于我国目前城市化过程表现的是( ) A.特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 B.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 C.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D.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解析】 本题借助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图来考查我国 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我国是一个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明显地表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2)我国的 城市发展地区间不平衡,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3)读图 时注意三个时间段,注意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数量的变化比较。 【答案】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化进 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 (3)东部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
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 城市范围 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 2.驱动力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表示,反映 了 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4.意义:带来了 聚落形态及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 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 服饰、居民心理、 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建筑。
(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3.中国文化与人口发展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 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变 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人口观念被现代的人口观念取代。(见下表)
(4)D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 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 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4)下列属于我国目前城市化过程表现的是( ) A.特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 B.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 C.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D.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解析】 本题借助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图来考查我国 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我国是一个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明显地表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2)我国的 城市发展地区间不平衡,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3)读图 时注意三个时间段,注意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数量的变化比较。 【答案】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化进 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 (3)东部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
_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城市问题ppt课件
8
考点1 城市化及动力机制
1.标志:城市化的标志有三个, 如下图归纳:
9
特别注意: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而城市的人口和用 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10
2.意义
项目
意义
人口 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
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 逐渐转移
(3)对水圈的影响: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 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渗漏产生再分配, 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城市建设 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3)再城市化:一些发达国家面对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的 状况,实施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 术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 员和国内外移民到此居住,一大批中心城市在经历了前一时期 的低潮后,趋于复兴。
31
4.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1)虚假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 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 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之上,而 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这种城市化的质量较低, 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造成诸多城市病的发 生。 (2)滞后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 平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种城市化发展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城 市的集聚效应,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城市文明的普及都 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26
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 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加速阶段
发展中国家中经
考点1 城市化及动力机制
1.标志:城市化的标志有三个, 如下图归纳:
9
特别注意: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而城市的人口和用 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10
2.意义
项目
意义
人口 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
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 逐渐转移
(3)对水圈的影响: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 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渗漏产生再分配, 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城市建设 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3)再城市化:一些发达国家面对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的 状况,实施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 术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 员和国内外移民到此居住,一大批中心城市在经历了前一时期 的低潮后,趋于复兴。
31
4.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1)虚假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 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 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之上,而 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这种城市化的质量较低, 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造成诸多城市病的发 生。 (2)滞后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 平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种城市化发展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城 市的集聚效应,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城市文明的普及都 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26
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 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加速阶段
发展中国家中经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ppt课件
学习聚焦:工业化推动了人类 社会城市化的进程。
一 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城市化的演进
漫长的过程
传统乡村社会
工业革命推动
工业 革命
工业生产集 中于城市
乡村人口向 城市转移
现代城市社会
劳动力与 消费市场
城市设施 服务需求
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
“告读者”部分写道:“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
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 贫富分化
“陌生人社会”
基础设施发展 文化价值观念进步
科公 技众 进参 步与
3.据统计,2002年中国农村新建住房面积7.42亿平方米,砖瓦结构的 平房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所取代,房屋内部也开始注重装修。 “50年代住草房,70年代住瓦房,80年代住楼房,90年代住洋房”正是 农村民居改变的生动写照。这一变化表明( ) A.农村民居装修水平已超越城市 B.城乡社会生活趋于一致 C.农村间的地区差异趋向于缩小 D.农村居住条件逐渐改善
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 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 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 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 岸。 特点 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成就 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 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 限,且很不平衡。
其主要表现是:农村人 口不断地向城市地区集中, 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 该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 升,同时农村生活方式向城 市生活方式转变。
——王旭《美国城市史》
观察图表,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 点,并分析原因。 特点:一直增长; 1800年后迅速发展
一 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城市化的演进
漫长的过程
传统乡村社会
工业革命推动
工业 革命
工业生产集 中于城市
乡村人口向 城市转移
现代城市社会
劳动力与 消费市场
城市设施 服务需求
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
“告读者”部分写道:“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
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 贫富分化
“陌生人社会”
基础设施发展 文化价值观念进步
科公 技众 进参 步与
3.据统计,2002年中国农村新建住房面积7.42亿平方米,砖瓦结构的 平房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所取代,房屋内部也开始注重装修。 “50年代住草房,70年代住瓦房,80年代住楼房,90年代住洋房”正是 农村民居改变的生动写照。这一变化表明( ) A.农村民居装修水平已超越城市 B.城乡社会生活趋于一致 C.农村间的地区差异趋向于缩小 D.农村居住条件逐渐改善
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 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 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 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 岸。 特点 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成就 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 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 限,且很不平衡。
其主要表现是:农村人 口不断地向城市地区集中, 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 该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 升,同时农村生活方式向城 市生活方式转变。
——王旭《美国城市史》
观察图表,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 点,并分析原因。 特点:一直增长; 1800年后迅速发展
高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湘教版·浙江专用)
(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上面例题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
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 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 供了条件。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
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示中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 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如上面例题,我们根据城区面积的
造成贫困问题
社会治安问题
【误区点拨台】 城市化问题并不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其产生主要 是由于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过度膨胀等原因 造成的。因此合理发展城市,积极采取整治措施是可以消除城 市化问题的。
【对点演练】(2011·江苏地理改编)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
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 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1)、(2)题。
信息:
【答案】(1)郊区城市化。 (2)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势缓慢甚至停滞;
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城市相连,形成城
市带。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 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 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
发 达 国 家
大城市过度扩张, 居住环 市中心⑥_______ 境渐趋恶化 __________,居民 问题 市中 陆续外迁,⑦____ 心区出现衰落的 ________________ 迹象 ______
发展中国家
中
国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 就业 给城市⑧_____、基础设施建设 带来压力,对生态造成破坏,导 人居环境质量下降 致⑨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共28张PPT)
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 方式等逐渐趋同。
世界城市化
• 世界城市化进程 •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 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出现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1990 41%
19 70% 340%
1750 1%——2%
呈城然受 低市经自 年水人济给 前平口的自 ,的和限足 。比缓人制的 重慢口。农 只增比世村 有长重界自
• 注意: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 的方面。①人口城市化: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②区域城市化: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
人口 乡村地区
集聚 转变
城市 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 1、城市人口增加 •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
城市产生的前提
• 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使一部分 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
城市的发展史
•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 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从属地位。那 时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城市的发展史
• 产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手工业,生 产力谁拼空前提高。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 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逆城市化
(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 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 体化基础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优 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 噪音的大城市居民,从而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
世界城市化
• 世界城市化进程 •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 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出现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1990 41%
19 70% 340%
1750 1%——2%
呈城然受 低市经自 年水人济给 前平口的自 ,的和限足 。比缓人制的 重慢口。农 只增比世村 有长重界自
• 注意: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 的方面。①人口城市化: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②区域城市化: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
人口 乡村地区
集聚 转变
城市 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 1、城市人口增加 •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
城市产生的前提
• 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使一部分 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
城市的发展史
•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 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从属地位。那 时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城市的发展史
• 产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手工业,生 产力谁拼空前提高。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 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逆城市化
(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 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 体化基础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优 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 噪音的大城市居民,从而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休闲娱乐: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 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_娱__乐__休__闲_等功 生活 能整合到一起 服务 文化娱乐: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 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4.拓展延伸——工业革命与居住条件的改善 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居住的房屋以木质结构为主,少数是石制,且 居住条件较差。工业革命开始后大量的钢铁被生产出来,配以同时 期发明的水泥,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大大增强了房屋的 坚固程度和居住舒适性。
项目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基础设施单一,服务空间范围
特点
小,多依据江河等自然条件来
人类所依赖的基础设施 逐步发展起来
发展基础设施
人类活动的空间能力有限,农 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
原因
业生产是主要生产 改造自然能力有限
方式,
集聚、客观条件
02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主题一 城市化进程及其问题 主题二 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3.思维拓展——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 (1)西方的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城市化起了推动作用。 (2)交通运输的发展是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条件。 (3)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是促进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知识点二 居住条件的改善 1.居住条件 (1)背景:城市的发展和_建__筑__技__术_的革新。 (2)表现
(3)工业发展。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 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4)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 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 水平。 (5)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 产生活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完整版)城市化课件PPT
20世纪下 半叶的英 国城市
城市化 现象
郊区 城市化
逆 城市化
发生现象(结果)
发生原因
人口、产业 主要迁移方
向
城区 的人 口数
量
城市用 地规模
中心区人__口__激 部分市__区__人
增、地__价__上 涨交、通____
口、产业和大 量农_村___人口迁
拥环挤境、____质 到城市郊区
增 多
扩大
量下降等
势
常 见 的 问 题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70%
25%-30%
中期加速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1. 城市化起步 2. 城市化水平 3. 城市化速度
发 达 国 家 : 起步早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
1. 城市化起步
你以为这是香港吗 这是中国的重庆
你以为这是东京吗
这是中国的青岛
你以为这是伦敦吗 这是中国的上海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上海
城市风光——上海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到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 区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
城市等级上升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扩大
城市数量增加 乡村变为城市 其过程为城市化
1911年用地 上海城1市94用9年地用的地变化 1990年用
地
54万
538万
1324万
1911年 上海人1口94的9增年加
1990年
上述图中有哪些变化?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一、城市化
1. 概念
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域→城市地域 农业活动→非农业活动
城市化 现象
郊区 城市化
逆 城市化
发生现象(结果)
发生原因
人口、产业 主要迁移方
向
城区 的人 口数
量
城市用 地规模
中心区人__口__激 部分市__区__人
增、地__价__上 涨交、通____
口、产业和大 量农_村___人口迁
拥环挤境、____质 到城市郊区
增 多
扩大
量下降等
势
常 见 的 问 题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70%
25%-30%
中期加速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1. 城市化起步 2. 城市化水平 3. 城市化速度
发 达 国 家 : 起步早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
1. 城市化起步
你以为这是香港吗 这是中国的重庆
你以为这是东京吗
这是中国的青岛
你以为这是伦敦吗 这是中国的上海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上海
城市风光——上海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到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 区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
城市等级上升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扩大
城市数量增加 乡村变为城市 其过程为城市化
1911年用地 上海城1市94用9年地用的地变化 1990年用
地
54万
538万
1324万
1911年 上海人1口94的9增年加
1990年
上述图中有哪些变化?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一、城市化
1. 概念
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域→城市地域 农业活动→非农业活动
【高中历史】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
二、城市化发展之果1、居住条件的改善源自图一图二住宅的进步:
①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 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住 宅中普及,使人们的生活 更加便捷。
住宅的进步:
②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 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 混凝土技术。
钢筋混凝土
住宅的进步:
③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 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 等快速普及。
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为解决远距离出行的交通问
题,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
【课堂小节】
思 近代
维 以来 导 的城 图 市化
进程
城市化发展之 因
城市化发展之果
城市化发展之困
英国城市化兴起的原因 中国城市化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居住条件的改善 城市服务(社区服务、生活服务) 基础设施的发展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分化等
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 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19世纪,城市的工人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 干净水源。
3、交通拥堵
美国1950年城市公路里程为32.3万英里,到2000年达到85.9万 英里,但新拓出的道路很快就被汹涌的车流淹没。2011年美国单位车 辆平均年拥堵时间达到38小时。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造成水源污染。 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工厂沿河而 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与工业废水排进河流,造成城市水污染。随着汽 车的普及,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开始出现。
2、贫富分化
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 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 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 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技巧总结
1.顺序解题:即按题号顺序解题,采用该方式
时一定要回头验证,如【真题1】中的【思维过 程】分析。 2.逆序:即同一题组中,按试题序号由大到小 解题。这种方式往往能够另辟蹊径,轻松解题。
如2011年安徽卷31、32题(见必修Ⅲ第一章第3课
真题1)。
考点2
城市化进程
1.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所以选C项。
(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
国( D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思维过程】第 (2) 题,城市化的表现有城市人口增
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
升。表格数据可以反映城市用地增加和城市人口增加, 是城市化的表现,所以农业用地的面积将有所减少, 城市用地最广泛的为住宅用地,我国城市化主要表现 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所以选D项。
3.城市化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
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下图所示:
【真题 1】(2013·四川 )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 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
回答(1)~(2)题。
(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
变化趋势为( C ) A.先增后减
2.世界城市化的一般特征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
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
上。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以及大城市数量 迅速增加。
(1) 郊区城市化
(2)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是郊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逆城 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 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接近形 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C.不断增加
B.先减后增 D.逐渐减少
【思维过程】该题组考查城市化特点和地理图表的判
读能力。第 (1) 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1985 ~ 2011
年,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增加,但是有波动,增长的 速度有差异;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也在增加,但是城 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大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所 以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
规律技巧总结 利用题组思维解答递进选择题组
高考地理选择题几乎都是以题组的形式呈现,即利
用一个试题情境设置相关的2~3个选择题。递进选
择题组是指试题间存在逻辑联系,即前一个选择题
的正确解答构成后一个选择题的解题条件,如【真 题1】中的选择题组。
对于递进选择题组,应利用题组思维进行解答。具
体有顺序、逆序两种方式:
后期 阶段
70% 出现郊区城 城乡一体化明显, 甚 以 市化和逆城市化 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 至停 上 现象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滞
趋缓
目前发达国家大多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 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
阶段,而不同阶段出现的城市化问题表明:城
市化的发展速度和城市化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 平相适应。
(接上)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
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
城市中心,不愿再忍受混浊空气、噪音的大城市
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
化现象。如下图所示: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和中期加速阶段。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 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城市化 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大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南美
城市 化 阶段
初期 阶段
水平
发展 速度
地域扩 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较低
较慢
城市就业、基础设施 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有压力; 城市扩张 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 地生态造成破坏
(续表)
城市化 阶段 中期 阶段 水 平 发展 速度 地域扩 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30% 城市用地规 市区劳动力过剩、 加速 以 模大幅拓展,出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发展 上 现城市群 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
(2)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市首位度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C ) A.矿产资源的开发
B.首位城市逆城市化现象 C.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D.首位城市环境恶化
【解析】第(2)题,江苏省城市化的发展不是得益于 资源开发,而主要是由于工业化推动的结果,C正确; 城市首位度的变化也不一定是逆城市化和环境变化 的结果,故而B和城市化进程 的影响因素。第(1)题,比较1979年和2000年城市用 地面积情况图,我们可以发现整体上城市规模扩大 了,但是并非每个城市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而A 错误;这种用地规模扩大的不平衡性,反映了城市 化水平区域之间差异的增大,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 出苏南、苏中、苏北区域间差距有扩大趋势,而且 大城市的发展速度更快。
变式训练1:城市首位度(区域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 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下图为江苏省主要城 市用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1979~2000年,江苏省城市化表现为( B ) A.各城市用地规模均有大规模上升 B.城市化区域差异明显 C.苏南、苏中、苏北区域间差距缩小 D.较低级别城市发展迅速
必修Ⅱ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 2课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考点1
城市化及动力机制 1 .标志:城市化的标志有三个,
如下图归纳:
特别注意: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而城市的人口和用
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2.意义
项目 意义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 人口 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 转化 逐渐转移 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 产业 结构 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 工业 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 科技 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 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 文化、 思想、 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观念 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